成母牛繁殖管理
成母牛饲养规范

成母牛饲养管理规范一、成母牛生理阶段的划分按生理特点,成母牛一般分为干奶期(停奶-产犊前21天)、围产期(产前21-产后21天)、泌乳盛期(产后21天-100天)、泌乳中期(产后101天-200天)、泌乳后期(产后201天-停奶)二、成母牛分群饲养实践与TMR日粮相配配套,规模牛场通常采用分群饲养模式,在相对满足奶牛营养需要的前提下,提高了饲喂操作的自动化程度,简化了饲养管理。
成母牛的分群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生理阶段、产奶量、体况、繁殖状态等。
生产实践中,或由于个体牛之间的差异较大,或考虑到简化操作,或受设施条件的限制,实际分群与按生理阶段的划分并不完全相同。
分群的原则,主要依据营养需要的相似性,每一个群体对应一种日粮。
干奶期(停奶-产前21天)、围产前期或干奶后期、围产后期(产犊-产后21天,但在饲养实践中,某些牛场,正常牛产后7天即出产房,调入高产群)、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也可设淘汰群、病牛群(或设在产房)。
如果牛群规模较大,一胎牛分为一群。
泌乳牛的分群:除个别低产牛外,出产房牛直接进入高产群。
高产到中产、中产到低产每月调动1-2次,调动依据:首先考虑产奶量,其次是体况评分。
三、饲料选择与日粮组成饲料的选择:首先考虑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其次是价格因素,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
1、干奶前期停奶前奶牛体况应达到3.25-3.5分,这样干奶前期体况保持稳定或适当增加,应避免过肥。
日粮组成以禾本科羊草和青贮为主,精料3-5公斤,日粮粗蛋白12%,提供必需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不设盐槽。
2、围产前期产前18-24天(平均21天)进入产房。
此阶段的饲养目标:预防产后低血钙,完成低精料日粮向高精料日粮的过渡。
采用低钙日粮或阴离子日粮,粗饲料选择羊草和青贮,精料达到6-7公斤,日粮粗蛋白14-15%,提供必需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不设盐槽,不喂苜蓿。
3、围产后期(产后)此阶段奶牛免疫力下降,是消化代谢和繁殖疾病的高发期,应密切监控。
成母牛同期方案

成母牛同期方案简介成母牛同期方案是针对养殖业中母牛的同步发情和人工授精的一种管理方案。
通过控制母牛的发情周期,将多头母牛集中在同一时间进行人工授精,以提高配种成功率和繁殖效益。
方案步骤步骤一:选择合适的牛群选择能够适应同步发情和人工授精的母牛,一般选择体质健康、发情周期规律、年龄在2-8岁之间的母牛进行同期管理。
步骤二:确认母牛的发情周期通过观察母牛的发情行为和外部表现来确定母牛的发情周期。
一般母牛的发情周期为21天左右,但也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实施同期方案之前,需要对牛群进行监测和记录,以确定各头母牛的发情周期。
步骤三:控制母牛的发情周期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生理调节手段来控制母牛的发情周期。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孕激素类药物、提前排卵等。
具体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兽医的指导来选择。
步骤四:制定配种计划根据母牛的发情周期和配种策略,制定具体的配种计划。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母牛完全发情后的24-36小时内进行人工授精。
步骤五:人工授精在配种计划确定的时间内,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向母牛进行配种。
养殖场需要配备专业的兽医或熟练的养殖工人进行人工授精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步骤六:后续管理配种后,需要对母牛进行后续的管理。
建议对配种成功的母牛进行标记或记录,以便后续进行检测和跟进。
同时,还需要对母牛进行良好的饲养和保健,以确保胚胎的顺利发育和母牛的产犊健康。
注意事项•在实施同期方案之前,应咨询专业兽医并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
•母牛的饲养环境和营养状态对同期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
•进行人工授精时,应保证操作的卫生和准确性,避免感染和误操作导致的失败。
•配种后的母牛需要进行随访检测和适时的产前保健,以确保母牛的健康和胚胎的正常发育。
总结成母牛同期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养殖管理方法,通过控制母牛的发情周期和人工授精的方式,可以提高配种成功率和繁殖效益。
但在实施该方案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母牛的生理特点和发情周期,并咨询专业兽医的指导。
牛的繁殖种牛的饲养管理牛的繁殖力及提高繁殖率措施护理课件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选择繁殖性能高的品种,通过基因改良和 育种手段提高繁殖力。
确保牛生活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 空气质量等条件下,以提高繁殖性能。
合理的营养供给
有效的繁殖管理
根据牛的营养需求,提供充足、均衡的营 养,保证健康和提高繁殖力。
实施有效的繁殖管理措施,如合理安排配 种计划、控制发情期和采用繁殖新技术等 。
卫生
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预防 疾病的发生。
防疫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疾病 预防和控制。
记录管理
建立牛群饲养管理记录,包括饲料消 耗、饮水情况、健康状况等,以便及 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03
CATALOGUE
牛的繁殖力及提高繁殖率措施
繁殖力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品种、基因等遗传因素对牛的繁殖力有 重要影响,优良品种的繁殖力通常较高
饲料管理
粗饲料
提供足够的干草、秸秆等 粗饲料,满足牛的咀嚼和 消化需求。
精饲料
提供适量的全价配合饲料 ,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 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
饲料搭配
根据牛的生长阶段和营养 需求,合理搭配粗饲料和 精饲料,保持营养均衡。
日常管理
饮水
保证水源清洁,提供充足的饮水量, 以满足牛的生理需求。
胚胎移植技术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实现优良基因的快速繁殖。
02
CATALOGUE
种牛的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
01
02
03
放牧饲养
利用天然草地或人工草地 ,让牛自由采食,适合气 候温和、雨水充沛的地区 。
舍饲饲养
在牛舍内进行饲养,提供 全价配合饲料,适合气候 寒冷、干旱少雨的地区。
牛的繁殖周期与配种计划:需要留意的事项

牛的繁殖周期与配种计划:需要留意的事项牛是人类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其繁殖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牛的繁殖周期和配种计划是畜牧生产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的繁殖周期以及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时需要留意的事项。
牛的繁殖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发情期、受胎期、妊娠期和产犊期。
发情期是牛进入交配期的征兆,雌性牛在发情期会表现出行为上的变化,例如烦躁、照顾性增加、鸣叫等。
一般来说,牛的发情期持续24至48小时,但有的牛可能只有几个小时。
在发情期,最好在第二天和第三天进行配种,因为此时卵子的存活能力最好。
受胎期是指牛配种后卵子受精并开始分裂的阶段。
受胎期一般为3-5天,此时的牛需要继续进行正常的饲养和管理,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环境条件,以确保受胎的成功。
妊娠期是指受胎成功后,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发育成长的阶段。
牛的妊娠期通常为280天,大约9个月。
在这段期间,牛需要特别关注饲养和管理,提供足够的营养和卫生条件,以确保胚胎的正常发育。
产犊期是指胎儿发育完全,准备出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牛的产犊期为妊娠期的第280天。
在这个时期,养殖者需要密切关注牛的情况,提供适当的助产措施,确保母牛和新生牛犊的安全。
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是提高繁殖效益和生产效益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需要留意的事项:首先,了解每头牛的繁殖特点和过去的繁殖记录。
有些牛可能具有早熟和多胎的特点,而有些牛则可能有繁殖上的难题。
其次,确定合适的交配方式。
人工授精是一种常见的交配方式,它可以提高品种改良和选育。
但也可以考虑自然交配方式,需要确保公牛和母牛性成熟且健康。
第三,确定配种的时间。
根据牛的繁殖周期和发情期等因素,确定准确的配种时间可以提高妊娠成功率。
最后,饲养和管理策略。
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牛需要获得充分的营养,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环境条件,以确保繁殖的成功和健康。
总之,牛的繁殖周期和配种计划是牛场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有合理规划和管理,才能提高牛的繁殖效益和生产效益。
牛繁殖与繁育技术

牛繁殖与繁育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牛是非常重要的家畜之一。
牛肉和牛奶都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因此,牛繁殖和繁育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繁殖技术和繁育技术两个方面,分点列出牛繁殖与繁育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繁殖技术1. 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是通过将精液注入母牛体内,使其受精并怀孕的一种繁殖技术。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牛遗传优势的传递效率,实现品种改良和优化遗传资源的利用。
2. 激素促发技术:激素促发技术是通过给母牛注射激素来刺激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以增加受精的机会和怀孕的几率。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繁殖率,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生产效益。
3. 胚胎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是将高质量胚胎从优良种牛体内取出,然后移植到其他母牛的子宫内,使其怀孕并产下优良的后代。
这项技术可以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速度,提高繁殖效率。
二、繁育技术1. 营养管理:良好的营养管理是牛繁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喂管理,可以调节牛的体内激素水平,提高发情和受精的几率,提高怀孕的成功率。
2. 健康管理:牛的健康状况对繁育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消毒和驱虫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牛的身体健康状态。
3. 环境控制:牛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更好地发情、受精和怀孕。
因此,通过合理的牛舍设计和环境温湿度的控制,可以提高牛的繁殖效果。
三、牛繁殖与繁育技术的意义1. 提高生产效益:优良的繁殖与繁育技术可以提高牛的繁殖率和子代品质,增加牛肉和牛奶的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2. 优化遗传资源:繁殖与繁育技术能够实现对优良品种的筛选和改良,避免品种退化和遗传缺陷的发生,优化遗传资源的利用。
3. 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科学的繁殖与繁育技术为基础,培育更适应环境的优良品种,提高农牧业的生产力和抗逆能力,从而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牛繁殖与繁育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母牛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

水 或 井 水 ,不 可 饮 用 污 水 、废 水 和 泥 塘 水 , 在 发 情 期 内 最 好 的 配 种 时 间 应 在 排 卵 前
冬 季 忌 饮 冰碴 水 。
的 6~7小 时 。在 实 际 生 产 中 当母 牛 发 情 有
要 对 肉牛 按 年 龄 、类 型 予 以 分 群 ,这 下 列 情 况 时 即 可 输 精 :① 母 牛 由 神 态 不 安
季 ,可将后 窗封闭 ,封罩 塑料薄膜 ,以防冷
饲 养 技 术
风侵 袭。
母牛 的育 肥 前 期 , 尤 其 在 牧 草 盛 期 。
对不 同类 型的 肉牛,分别让其 进行适
可采取放 牧饲 养的方 式 。以降 低饲 养成 量的运动 。如母牛和 青年育肥牛 。可让其
本 。在牧草较好 的牧场 ,可实行轮牧 ;在 山 在运 动场 内 自由活动 ;对种 公牛 .则要 采
多 。其质量也好 ;而一般 的黄 牛 ,主要 以能 母 牛 排 卵 在 发 情 终 止 后 7一l4小 时 ,20%母
量 为主 ,以便 于沉 积脂 肪 。所 以 ,应 根 据牛 的 牛 属 早 排 或 迟 排 卵 。
年龄 、体 重 、用 途 ,分 别 给 以相 应的饲 料 。
适时输 精 把一 定 量的优 质 精液输
在 妊 娠 期 的 营 养 水 平 。 为 牛 提 供 均 衡 、全 对偏肥 的种 牛,一方 面可在营养上进行必
面 、适 量 的 各 种 营 养 成 分 ,以 满 足 牛 自身 要 的 限制 , 另一 方 面 也 可 通 过 强 迫 运 动 ,
维 持 和 胎 儿 生 长 发 育 的需 要 。
母 牛 喂 饱 以 后 ,要 饮 足 清 水 ,尤 其 在 到 发 情 母 牛 子 宫 内 的 适 当部 位 ,对 提 高 母
成母牛同期方案

成母牛同期方案概述成母牛同期方案是指为了提高牧场牛群产仔效益而制定的一种管理计划。
通过对母牛生殖周期的合理管理,使牧场牛群在同一时间段内发情和产仔,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的成母牛同期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 1. 提高繁殖效率:通过同期配种和同期产仔,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处理繁殖问题,提高每头母牛的受精率和产仔率,从而增加牛群的更新速度和繁殖效率。
2. 降低管理成本:将牛群的发情和产仔时间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 统一管理:牧场对同一时间段内的母牛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协调牛群的繁殖活动,提高管理的效果和牛群的健康状况。
4.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统一管理和优化繁殖效率,可以增加养殖产出,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
实施步骤成母牛同期方案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选定同期时间段首先需要根据牧场的实际情况和养殖需求,选定适合的同期时间段。
一般而言,同期时间段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牧场的牛群数量和规模 - 牛群的品种和年龄结构 - 场地和设施的条件 - 养殖技术和人力资源等选定同期时间段后,就可以按照这个时间段来制定具体的母牛繁殖管理计划。
在同期时间段内,对母牛群进行集中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饲养管理:保证母牛的饲养量和饲养质量,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证母牛的营养需求。
- 疫苗接种:对母牛进行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 疾病防控:加强对母牛的疾病监测和防控,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发情监测:通过监测母牛的发情状况,及时发现发情信号,做好发情记录,为后续的同期配种做准备。
3. 同期配种在同期时间段内,进行母牛的同期配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情检测:通过发情记录和母牛行为,判断母牛是否处于发情期。
- 配种准备:确认母牛处于发情期后,进行相关的配种准备工作,如准备精液、准备配种工具等。
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上)

黄牛繁殖高产技术(10)(续第9期第25页)一、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1.育成母牛的特点 育成母牛是指断奶后到配种前的母牛,在4—6月龄时选出,要求生长发育好、体质结实、性情温顺、增重快,但不宜过肥。
育成阶段是母牛骨骼、肌肉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生殖器官和卵巢发育最快的时期,7—8月龄骨骼发育最快,12月龄以后逐渐减慢。
7—12月龄体长增长最快,之后体躯转向宽、深发展。
7—12月龄瘤胃发育很快,瘤胃容积不断增大,瘤胃功能日趋完善,12月龄接近成年牛水平。
6—9月龄卵巢出现成熟卵泡,开始发情排卵。
育成牛一般在18月龄左右,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70%,可开始配种。
2.育成母牛的饲养 育成母牛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促使其向适于繁殖的体形发展。
营养供应要保持适中,营养不良会使牛过瘦,身体发育受阻,影响其发情配种。
营养过于丰富会使牛过肥,影响其受孕或造成难产。
在舍饲时,断奶至6月龄,精料喂量随着月龄增长,由少到多,但日喂量不应超过2千克;粗饲料可选择青贮、干草,日喂量青贮5~10千克,干草1.5~2千克。
7—12月龄,日喂量精料2~2.5千克,干草0.5~2千克,青贮8~12千克。
13—18月龄,尽量增加青贮、块根、块茎饲料。
日粮参考配方:精料2.5千克,青贮15~20千克,青草2~4千克,块根、块茎2~4千克。
在采用放牧饲养时,要根据牧草生长情况,适当补饲精料和干草。
放牧能吃饱时不必补饲,冬末春初牧草缺乏时,每天补饲精料1千克、干草1千克。
但在牧草返青期放牧,嫩草水分含量较高,能量及镁等矿物质缺乏,应适当补饲精料或干草。
3.育成母牛的管理 育成牛应分群饲养,公母分开,月龄差异一般不超过2个月,体重差异不超过30千克。
舍饲时应给予充足的运动,每天2小时以上。
保持牛体清洁,每天刷拭1~2次,促进皮肤代谢,并养成温顺的性情。
放牧时,母牛与公牛不能混牧,以防配种过早,影响母牛发育。
育成母牛要建立系谱档案和养殖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理想状态牛群评估牛群繁殖效率
理想状态牛群概念: 每月成母牛群淘汰头数=育成转成母头数 每月间分娩牛头数均衡 没有流/早产事件发生 平均空怀天数代表意义较强
成母牛群状态与配种繁殖关系
空怀天数 90 100
110
163 168 17 14
120
168 173 16 14
130
173 178 16 13
8、制定牛群繁殖工作计划
每月末制定下月牛群的配种计划 ,使计划贴近事实。 可配成母牛月计划头数=月初成母牛存栏数-月内 产后60天内头数-妊娠状态牛头数-配后两个月内 待检牛头数×预计待检牛受胎率 可配育成牛月计划头数=月初育成牛存栏数-妊娠 状态牛头数-配后两个月内待检牛头数×预计待检 牛受胎率 月配种计划头数=能够达到配种条件牛头数×计划 配种率 计划配种率:成母牛80%、育成牛90%,夏季各降10 个百分点。
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
49 43 42 36 35
空怀天数
105 105 114 119 136
12、每季度进行奶牛繁殖分析
依据每季度奶牛发情、配种、妊娠、流产、 产犊等事件及繁殖系统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 统计分析,准确评价季度的繁殖效率。 要求繁殖、饲养、兽医等管理技术人员共同 分析研究繁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 的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根据上个季度繁殖工作整体现状制定下个月、 下季度繁殖计划。
在选择公牛精液时候,要兼顾其受胎效果, 要看精子活力、有效精子数、精子畸形率及 顶体完整率。 要从奶牛接产开始管理好母牛的繁殖器官, 使其保持旺盛的繁殖能力。 提高发情鉴定准确率、检出率才能达到提高 配种率的目的。 提高配种效率,大幅度提高一次配种受精率。 提高早期妊检准确率,使未妊娠牛及时得到 配种。
13、提高繁殖效率的综合措施
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1)做到饲料原料常年按比例供应、营 养平衡供应、且保证营养素间的平衡。 (2)犊牛、育成牛的发育达标率不低于 90%,使之14-15月龄达到配种体重(成年牛 体重的60%),实现24月龄投产目标。 (3)加强产后牛的饲养使其具有良好的 配种体况(≥2.5分)、有利于奶牛提供良 好易于受精的卵子。
加强繁殖人员管理
(11)从奶牛产犊开始就密切关注奶牛子宫 净化及其恢复情况。 (12)提高发情牛鉴定准确率及检出率。 (13)从取送、解冻精液到输精过程每个环 节都要按规程要求去操作。 (14)配种后要对妊娠牛全程做好防流保胎 工作,特别是妊娠前后三个月尤为重要。
观察次数
2 2 2 2 3 3
观察时间
6:20 8:00 8:00 8:00 8:00 6:00 18:20 16:00 18:00 20:00 20:00 22:00
检出率 %
69 54 58 65 73 83
14:00 14:00
4 4 4
8:00 6:00 8:00
12:00 12:00 12:00
16:00 16:00 16:00
22:00 20:00 20:00
80 86 75
91
5
6:00 10:00 14:00 18:00 22:00
配种前进一步检查发情鉴定是否正确。
掌握好解冻温度,同时防止精子受到异常刺激。 输精部位准确,深度适宜,同时防精子逆流。 对配后60天以上未发情牛及时进行妊检 。
最 80佳 110 值 有 > 严 140 重 问 题
< 40
> 90%
> 80%
4555%
4060
5060%
6570%
> 90%
> 85%
24
< 5%
< 10%
> 60
< 90%
< 70%
< 40%
>60 < 40%
< 60%
< 90%
< 85%
< 24 或 > 30
> 10 %
> 10%
4、更新繁殖管理理念
(4)奶牛产前22天至产犊,饲喂阴离子盐 能有效地降低胎衣不下和产后瘫痪等产后疾 病的发生率。 (5)有效控制奶牛产后的失重(日失重低 于1000克),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奶牛产后 60天内发情率达到90%以上。 (6)严格控制流产事件发生:做到严格剔 出发霉、变质、冰冻的饲草饲料。 (7)未妊娠牛集中分群饲养,这样能提高 配种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提高发情牛检出 率,还能降低妊娠牛的流产率。(详见下表)
6、建立健全牛群各项繁殖记录,使繁殖工作有 前瞻性、可追溯性及可分析性
建立发情配种记录就可预测下次发情时间。 建立配妊日期记录就能推算空怀天数、预测干奶日 期、预测产犊日期和确认流/早产事件。 建立产犊日期就能推算成母牛群平均泌乳天数。 每个月、每个季度可根据上述公式或参数评定牛群 的繁殖效率。 有相邻两次发情间隔天数就能预判牛群发情是否正 常。详见下表
群别
产后≥60 天未妊头 应配 牛头
数
数
计划 应配 头数
实际 配种 头数
配计 完成 率
配种 率
实际 配妊 头数
配种 牛妊 娠率
应配 牛妊 娠率
1
398
318
305
369
121
93
193
52
48
2
3 4 5 6 7 8
318
137 341 330 100 126 483
2233
254
110 273 264 80 101 386
相邻两次发情间隔天数与发情鉴定效率
发情间隔天数
23.3 26.3 30 35 42
发情鉴定效率
90 80 70 60 50
评分
优 良 中 差 严重问题
7、管理者要明确繁殖工作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程
繁殖工作含接产、子宫净化、配种、妊检、 保胎。 要求每项工作、每个繁殖事件均应有记录。 操作不野蛮且准确卫生做到一牛一支输精枪 外套、一牛一只一次性塑料手套,子宫处臵 器械不能一次多头牛重复使用。 接产工作应按自产为主接产为辅的原则,严 防生拉硬拽。
140
178 183 15 13
150
183 188 15 13
160
188 193 15 13
170
193 198 14 12
项目
均泌乳 天数 上限 153 158 下限 158 163 18 15 17 14
上限 妊娠干 奶牛(%) 下限
妊娠牛 (%)
年受胎 率(%)
上限
下限
69
51
58
50 97 95
牛群的繁殖管理
—怎样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
李启科
沈阳(辉山)乳业公司
1、牛群繁殖管理的重要性
一头牛空怀天数增加21天,就会导致减少(产奶量 300kg )收入600元、耗用草料增减300元、少产 0.028个母犊、这少收入多支出的结果近千元。一 头牛一年的利润又能是几个1000元? 奶牛没有繁殖过程就没有奶、没有奶就没有效益。 同时奶牛没有繁殖过程就没有后裔,奶牛没有后裔 这个种源就不复存在了,您就没有这个产业了,没 有这个产业您就可以歇菜了。
待检牛受胎率估计
月受胎率 (%)
待检受胎 率(%)
40 45 50 55 60 65
52
57.3 62.5
67.4
72
76.4
9、月配种分析
下月初对上月实际配种情况与计划比较分析。
60天后通过妊检情况对妊娠结果与妊娠计划 对照分析。
60天后对配种作全面分析(参阅下表)
一月份各成母牛群配种情况统计表
56
49 95 92
55
48 92 90
54
46 90 88
52
45 88 86
51
44 86 84
50
43 84 82
49
42 82 80
上限 100 下限 97
成母牛群平均空怀天数控制在90—110天内,这个 牛群繁殖效率就比较高,反之亦然。 从上表可以看出成母牛群平均空怀天数在120天内 时,妊娠状态成母牛的占50%以上、干奶状态牛占 15%以上,平均泌乳天数在170天以内。
期间平均空怀天数=(妊娠牛空怀天数×妊娠头数 +非妊娠牛空怀天数×非妊娠头数)÷期间成母牛 头数 妊娠牛空怀天数是指妊娠日期到最近产犊日期的间 隔天数,非妊娠(含未配、待检)牛空怀天数是指 最近产犊日期到统计日期的间隔天数。 期间配种率(%)=期间配种牛头数÷期间可配牛头 数 期间妊娠率(%)=期间配种妊娠牛头数÷期间可配 牛头数 期间流产率(%)=期间流产牛头数÷期间配种妊娠 牛头数 期间可配牛头数=期初存栏头数—妊娠状态牛头 数—前两个月待检牛妊娠头数—规定的产后天数不 能配种牛头数
261
107 281 278 76 96 402
291
121 268 272 79 95 320
1815
111
113 95 98 104 99 80
100
92
88 79 82 79 75 66
81
139
55 131 125 37 46 168
894
48
45 49 46 47 48 53
49
44
40 38 38 37 37 35
产后体况评分下降对受胎率影响
下降分数 受胎率(%)
<1
1-2 >2
50
34 21
11、疾病对繁殖的影响
奶牛各种(含肢蹄等)疾病对奶牛繁殖均有不同程 度的影响,特别是繁殖系统疾病对繁殖影响更大、 更持久。
详细数据参阅下表
奶牛产后并发症对繁殖的影响
项目
无并发症 难产 胎衣不下 子宫炎 卵巢囊肿
5、繁殖技术人员观念意识的更新
过去我们的配种员总在年总受胎率上打转转,绞尽 脑汁去降低分母的可繁牛头数,达到提高受胎率的 目的,以增脸面之光。而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提 高牛群整体妊娠率和有效控制空怀天数上。 牛群妊娠率(%)=公牛生殖力×母牛生殖力×配种 率×受精率 这公式右面四项中的每项折扣结果就会导致妊娠率 的大幅度下降。如右四项都是90%、80%、70%,那么 其妊娠率分别为65.6%、41%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