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标本溶血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采血标本时,应选用专用一次性采血针头及含负压的一次性密闭塑料试管,真空采血可缩短采血时间,避免血流不畅。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标本溶血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的知识,欢迎阅读。
溶血的原因
1、抽血困难:
①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
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
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②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2、操作不当:
①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③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④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
⑤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标本溶血原因及应对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标本溶血原因及应对对策标本采集行为直接影响检验科收到的标本状态,影响对病情判断和疾病诊治,血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及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临床诊断。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1、标本凝块:2、标本量少:3、采血管出现错误: 在采血过程中使用了不正确的采血管;4、真空采血管出现破损;5、血样送检时间超时。
未按照相关规定将采集到的血样送到相应检验室;6、血样标本信息存在错误或者没有检测的项目要求;7、没有采集到血样标本;8、出现溶血问题,如重度或者重度溶血;9、严重脂血,主要呈现为牛奶状;10、采集到的血样标本受到污染,如运送中没有加盖导致被其他的标本污染。
在临床工作遇到最多的不合格标本还是溶血和凝血。
凝血分为肉眼不容易发现的血凝块及是液凝固两种类型,导致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对患者进行抽血不顺利,抽血时间过长,这样操作带来的问题是血液在针管当中已经出现凝固;或在血液被注入到针管当中的时候,没有立即轻摇,造成部分血液凝集;或在进行摇晃的时候,摇晃不均匀,时间不够充分,使得血液没有和抗凝剂充分混合;其次就是采血量不足或者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标本溶血原因1、病人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带时间过长,捆扎过紧,并反复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引起血管内溶血;2、穿刺不顺利,针尖在静脉中反复探寻,损伤组织过多,造成血肿而溶血:3、混匀抗凝管时用力过猛或送检时振荡过大;4、从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血样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细胞;5、未使用采血针,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抽血过快,采血后将血从注射器注入试管过猛,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6、标本量不足,血液和抗凝剂比例失调,渗透压改变发生溶血;7、静脉穿刺处用酒精或碘伏消毒,酒精或碘伏未干即开始采血;8、注射器或盛血容器不干燥或容器污染;9、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气泡,发生溶血;10、用真空管采血却未抽足量,即真空管内还残留部分负压,引起标本溶血。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如今在医院就诊时,患者更多地选择了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这种采血方式能够更快捷地采集到血液样本,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采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但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也有其特殊之处,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一系列采血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安全风险。
本文主要对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提高全员的采血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一、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检查所用采血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如管路是否通畅,真空桶是否密封良好,针头是否封套完好等。
同时检查采血部位是否适合采血,是否有血管疾病等因素影响采血。
患者在采血前需要清空膀胱和肠道,保持身体放松和舒适状态。
(2)消毒在采血部位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和病原菌传播。
消毒时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规定时间和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穿刺选择适当的静脉采血针,注意采血针的长度、针头尺寸和采血野,以及针头方向的选择。
在穿刺时要选择适当的角度、深度和速度,避免穿透动脉或刺破静脉周围组织。
在针头插入静脉后,要固定针头,检查静脉内是否有血液回流。
(4)连接采血管路插入针头后,要及时连接采血管路,将采血管路连接到真空桶上。
连接好后,必须检查管路是否密封牢固,真空桶是否漏气。
(5)采集血样在以上步骤都完成后,开始采集血样。
此时,不要加压力拍打采血部位,不要移动静脉针,避免引起血液凝固,影响采血。
并且一定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舒适程度,注意控制采血的速度、血量和时间。
(6)停止采血当采集到足够的血样时,应先将真空桶离开杆椅,再施行正压止血,按压静脉穿刺口,避免出血。
1. 感染风险采血时穿刺引起的伤口容易感染,尤其是在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时更容易发生。
为防止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应积极勤洗手、认真消毒。
如发现采血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避免产生感染。
真空采血系统发生溶血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课件PPT

临床发生溶血的原因
01
采血针原因:采血针型号选择过小,导致采血时间延长,采血 量假性不足。
02
应对措施:在病人创伤面能接受的情况下,选择大一型号(8#) 采血针,使用软连接采血针时,活动连接部位未拧紧,泄漏真
空;应对措施:采血前将活动连接处顺时针拧紧。
03
采血针软连接导管不通畅或采血针头被血凝块堵塞;应对措施: 更换采血针重新穿刺。
发生溶血的防范措施
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
选择大小合适的血管,临床上多选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 。婴幼儿多采用颈外静脉和股静脉,避免穿刺过细的血管 。成人避免选择过细,弹性差,塌陷的血管输血,输液, 留置针及有血的静脉均不宜采血。若无其它更好选择,可 先对该部位热敷,待局部血管充盈后系统发生 溶血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发|生|溶|血|的|防|范|措|施|障
采血时定位不准或进针不准,针头在静脉中反复穿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 液未干就开始采血。针头国定不好,使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上。
目录
0 临床发生溶血的原因
1
0 发生溶血的防范措施
2
PART 01
抽血时根据客人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头,不可过大 或过小。采血时抗凝管没有摇匀、未及时摇匀或摇匀方式 错误。采血后及时颠倒180度摇匀5-8次。止血带松紧适合, 时间不超过2分钟为宜,不可用力拍打或长时间系止血带。
发生溶血的防范措施
发生溶血的防范措施
真空采血系统发生 溶血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发|生|溶|血|的|防|范|措|施|障
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针头刺入血 管后,X血管里的压力过大,导致红细胞通过针尖时受到破坏而 造成溶血。
真空采血管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真空采血管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真空采血管由于其操作简便、干净安全、准确可靠,正为各医院普遍应用。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时有各种问题发生,影响了标本的顺利采集。
溶血
1 原因:真空管的负压相对较大,采血初始,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致破裂,临床偶见溶血。
1 措施:采集血标本时,倾斜双向采血针采血管侧针头,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漏血
1 原因: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乳胶护套松动或针头刺出乳胶护套,至使双向采血针密封不严。
静脉穿刺时,血液沿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漏出。
2 措施:采血前检查并安紧乳胶护套,遇有针头刺出则重新套好针头,以保持其密闭性。
血液流入不畅
1 原因:穿刺针头贴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
2 措施:在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调节针头方向至血液流入采血管,若无效则更换采血管。
采血量不足
1 原因:采血管内负压不足
2 措施: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塞处刺入,抽吸采血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标本。
原有血容量较少时也可直接更换采血管。
穿刺针头脱出
1 原因:机械牵拉所致,尤其是在多个采血管采血时。
2 措施:一次采血使用采血管较多时,注重有效固定;更换采血管时,动作幅度要小,以防针头脱出增加病人痛苦。
真空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对策

15 不合格标本 中, 液凝 固 6 6例 血 1例 , 3 . ; 血 3 占 69 溶 7
例 , 2 . ; 管错 误 2 占 24 备 4例 , 1 . ; 血 量 过 多 1 占 46 采 4例 ,
占 85 ; 血量不足 1 . 采 2例 , 7 3 ; 占 . 无标 本 1 例 , 6 7 ; 1 占 .%
真 空采 血 标本 溶 血原 因分 析 与对 策
邱 赘( 建 宁德 市 中 医院检 验科 3 2 0 ) 福 5 1 0
【 键 词 】 溶 血 ; 真 空 采 血 ; 血 液 关
D I 1 . 9 9 J i n 1 7 — 4 5 2 1 . 9 0 3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29 5 ( 0 2 1 - 5 70 O :0 3 6 / . s. 6 29 5 . 0 2 1 . 8 s B 1 7 — 4 5 2 1 ) 92 2 — 2
来 看 , o岁 以前 的青 年 女 性 多 重 感 染 率 也 较 高 , O 0 的 中 3 3 ~5 岁
不是很突出 。
随 着 对 HP 感 染 危 害 性 的深 入 认 识 , V 的 防 控 将 会 V HP
年 女 性 多 重 感 染 率 较 低 ,O岁 以 上 的 妇 女 , 重 感 染 率 反 而 增 5 多 高 。青 年 女 性 无 论 总 感 染 率 、 重 感 染 率 均 较 高 , 因可 能 与 多 原
重 庆 市 高 新 区 的 部 分 H V 疑 似 感 染 者 进 行 了 HP 的检 测 与 P V
个 重 点 人 群 , 与 目前 报 道 的认 识 一 致 _ 。老 年 妇 女 虽 然 总 这 2 ]
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由于检测不及时或延时,血液标本未能及时送检,可能导致溶血发生。
02
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对常规生化检测的影响
干扰血清胆红素测定
溶血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胆红素会影响血清胆红素测定 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血糖测定
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溶血会导致血糖测定结果偏高。
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溶血时,心肌细胞内的酶会释放到血清中,导致心肌酶谱异常升高 。
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 • 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溶血的预防措施 • 降低溶血发生率的工作建议
01
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
采血器具不洁净
器具污染
如果采血器具不洁净,例如使用前未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可能会残留有细菌、病毒或其他污染物,导致溶血发生。
定期对护士进行采血技术培训和考核, 确保每位护士都能够掌握正确的采血方 法和操作流程。
VS
严格执行规范
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规范,确保 采血器具的清洁、消毒和无菌,避免交叉 感染。
加强血液标本的管理
专人管理
设立专人负责血液标本的管理,包括标本的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置等环节。
建立管理制度
制定血液标本管理制度,明确标本的采集、转运、保存和销毁等流程,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安全。
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
红细胞计数异常
01
溶血导致红细胞大量破裂,释放到血清中,导致红细胞计数异
常。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异常
02
溶血过程中,白细胞可能会被激活,释放到血清中,导致白细
胞计数和分类异常。
血小板计数异常
03
溶血时,血小板可能会被激活或消耗,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如何避免血标本发生溶血

避免血标本发生溶血的方法
护理部范永颂
真空管采血因其自动计量、无需回抽、检验干扰小等优点,被临床检验系统广泛采用。
但在临床采集血标本过程中,经常出现血标本溶血现象,给护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也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
溶血原因
通常发生溶血的原因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血管内探来探去,引起血肿和血样溶血,或没有使用专用针头,而用注射器直接将血推到试管时用力过猛或运输动作过大。
还可能是因为从一根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血样中已含有溶血的细胞;相对于试管中的集添加剂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静脉穿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
改进措施
首先,护士采血要技术熟练,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引起血样溶血;采集血标本时,试管倾斜约30度,使针头斜面靠近试管壁,避免血液直接射向管底,减轻血液的直接振荡,并瞩患者勿需用力握拳,以减慢血液进入真空管的流速。
止血带尽量捆扎舒适,松紧度合适,尽量做到采血量达到真空试管指定量的标准。
采血后快速送检,输送过程中动作要轻,以避免血细胞破坏发生溶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真空静脉采血器又称自动定量静脉采血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的采血产品,种类多样,适用于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检验。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
知识,欢迎阅读。
1 临床资料
门诊采集的血标本950 份,溶血标本19 份,溶血率为2%。
溶血
原因:采血技术欠佳6 例占32%,穿刺抽血困难9 例,占47%,容器不
合格3 例占16%,采血管使用不当4 例占21%,饮食2 例占11%。
采取预防措施后门诊采集的血标本1 050 份,溶血标本2 份,溶
血率为0.2%。
溶血原因为患者血管塌陷,不充盈所致。
2 真空静脉采血器的原理
真空静脉采血法采血是全封闭的,真空采血管预制了准确的真空量,采血时自动将血液吸入试管,具有自动定量、安全可靠,高效方便的优点。
其真空度准确设定的实际采血量误差值为±5%,误差
主要来源于血液黏度变化及试管内径的微细差别[1]。
3 溶血原因
3.1 采血技术欠佳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如碘伏或酒精) 未干即开始采血,可发生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从而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如止血带系在伤口、结痂、伤痕处均可造成标本溶血。
3.2 穿刺抽血困难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弹性差,静脉充盈不良,静脉塌陷,管腔变小,使血液流入负压管内缓慢,采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