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词学思想接受研究
济慈之_忘_与道家之_忘_的哲学意绪与审美观照

【哲学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2008年第4期第32卷(总第148期)№4,2008Vol.32General,№148济慈之“忘”与道家之“忘”的哲学意绪与审美观照周桂君(吉林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忘”是道家的哲学范畴,它有深邃的审美内涵。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也主张“忘”,这是诗人的“忘”,先有审美意义,进而表现出了哲学意绪。
道家和济慈都提出“忘”,但“忘”的目的指向与具体内涵不同:“忘”在道家和济慈那里都是修身之法,不同的是,道家之“忘”侧重于对精神世界之苦难的救赎,而济慈之“忘”则侧重于营造诗化人生;道家之“忘”和济慈之“忘”都在于达到审美静观,道家之“忘”的审美目的是在不自觉中达到的,而济慈之“忘”则直接指向审美。
[关键词]忘;道家;济慈;哲学意绪;审美观照[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26(2008)04-0041-05[收稿日期]2008-01-05[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FC45)[作者简介]周桂君(1965-),男,辽宁北票人,吉林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
“忘”是道家的哲学范畴,它同时具有深遂的美学内涵。
《老子》与《庄子》多次提到“忘”这一观念。
道家之“忘”的哲学与美学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道家之“忘”的目的是回归本然;其次,从生命美学意义上讲,道家之“忘”是珍视生命,使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和谐的救赎良方;再次,道家之“忘”对艺术的意义在于它使艺术创造达到超然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的审美静观。
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JohnKeats)也有一“忘”。
虽然济慈不是哲学家,但他像老庄一样,同样赋予了“忘”以深邃的哲学意义和美学内涵。
济慈消极感受力分析

a i t o n , o r r a h t e r o b l i t e r a t e s a l l c o n s i d e r a i t o n Y g o 国 如果 一 个人 要 追 求真 正 的艺术 , 他 必 须忘记 自我 , 通过 直觉 和想 象去 观 赏客观存 在 。 对 济慈 而言 , 这种过 程不是 简单地将 个人 渗
注, 他 主张 “ t h e a u ho t r m u s t b e a b s e n t f r o m
h i s n o v e l , mu s t n o t c o mme n t o n h i s c h ra a c t e r s , mu s t n o t mo r a l -
二、 文 献综述
的那个时代的旧的传统和过时 的旧物。济慈诗学思想 的
核心是消极感受力 , 同时, 消极感受力也是原始美学观点
的不 断 累积而 形成 的诗学 观点 , 对 后 世有 着 深远 的影 响 。 其 来 源有 两个 方面 : 其 中之 一为 莎士 比亚 , 济慈 自己 曾经
( 一) 赞成 的观 点
力” 更是 吸 引了 国内外理论 家的 注意。此 项研 究 以“ 消极 感受 力” 为视 角来分析探 讨 济 慈的关学观 点 。
[ 关键 词】 济慈; 浪 漫主义 时期 ; 消极感 受力 ; 主体 ; 客体
[ 中图分类号1 1 1 0 6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1 9 8 ( 2 0 1 3 ) 0 3 — 0 0 9 4 — 0 2
性, 在人 与诗 的重 新整 合创 作 的过程 中 , 诗人 应该 抑 制住 个人 感情 的 流露 与进发 ,个人 经 历也 不应该 过 多 的干扰 诗歌 的创 作 。因此 , 从 某种 意义 上来 说 , 诗 歌 的创 作 就是 ‘ 诗人无 个 性 “的过程 , 他的 ‘ 诗 人无 个性 ’ 的概 念正 对应 济慈 的消极 感受 力 。 3 、 法 国文 学 家 F L a u b e r t 对客 观存 在 给予 了很 大 的关
从精神分析法角度看济慈的《秋颂》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unl f e og agCl g f d ct l o ra o i nj n oeeo uai1 H l i l E o
J n 2 1 u .0 j
Vo. O No 6 13 .
di1 .9 9ji n 10 7 3 .0 10 .5 o:0 36 /. s.0 1— 86 2 1 . 60 1 s
年 出版第一本诗集 , 遭到 当时两家权威杂志 的猛 烈抨 击。他
第二年 出版 的第二本诗集 更是元人问津。在 世时 , 的诗 名 他 没有得到 当时评论界 的广 泛认 可 , 的诗歌天赋也没有 得到 他
( ) 为人生之秋 二 秋
《 秋颂》 还是对生命 之秋 的歌颂 。诗人从 小 目睹身边 的 亲人相继逝去 , 由幸福 到悲痛的他 , 得孤独 、 经历 变 内向。还 未走 出丧亲 之痛 , 死神又加快脚步 向他 走来。学 医出身的他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包括人 的原 始冲动、 各种本 能以及 同本能有关的欲望 , 这些本能冲动是人类行为背后 的内在动 力, 它直接或 间接地作用 于人 的行 动。其核 心是性 本能 , 它
要求得到满足 , 寻求快乐 , 往受 到现 实社会 的压抑 而得 但往 不到满足。对 现实感到不满 、 欲望无法满足时就会 导致 内心
榨果架 下怡 然 自得的果农 。处处呈现一派 丰收景象 , 人们在 忙碌之余惬意地享受着 秋收之 乐 。第 三节 诗人 描绘 了傍 晚
秋 声。夕阳西下 、 夜幕降临 , 听那一群小 飞蚊 奏哀音 、 蟋蟀在
歌 唱、 知更鸟群起 呼 哨 、 羊 高声 咩 叫、 飞的 燕子 呢 喃不 群 丛
首背着谷袋 , 信步越过小溪 ” “ 、 你几 个小 时耐心地瞧着 徐徐 滴下 的酒浆 ” 等词 句 , 赋予秋 一位成 熟 圆润 、 活泼 调皮 、 劳 勤
论济慈诗歌中的启蒙思想及当代意义

信, 在各种历史记录 中发现济慈长期以来 以书为精 神 向导 , 从 古 希腊 的历史 和哲 学著 作 到 l 6~l 7世 纪
人文 主义 和启 蒙 主 义 著 作 都 使 他 爱 不 释 手 。 近 年
的诗篇 , 如他 的《 希腊古瓮颂》 和《 夜莺颂》 等; 而他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1 — 1 3
关 系 。 由于济 慈深 受 启 蒙 思 想 的影 响 , 所 以尽 管 他
腊文明或徜徉在魅力夜景中的诗人济慈了 , 而是 听 到 了一 个启 蒙 战士正 在发 出 的正义 呼声 。 济慈的启蒙思想观念形成与他大量阅读法 国和 英 国启 蒙思 想家 的著作 有很 大 的关 系 。济 慈 的好 友
主义诗 歌表 现 了强烈 的理 性 精 神 和人 文 关 怀 意 识 , 对 当 前 反思 后 现 代 主义 的思 想 局 限具 有 重 要
意义 。
关 键词 : 济慈; 启 蒙思 想 ; 浪漫 主义诗 歌 ; 理性
中图分 类号 : 1 5 6 1 . 0 7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4 9 7 0 ( 2 0 1 3 ) 0 4— 0 0 7 9— 0 5
1 5卷 第 4
A
2 0 1 3钲 1 2
论 济 慈诗 歌 中 的启 蒙 思 想及 当代 意义
马 涛
( 1 . 南京 大学外 国语学 院 , 江苏南京 2 1 0 0 4 6 ; 2 . 天津外 国语大学英语学 院, 天津 英美批评界出现 了重评英 国经典诗人济慈的热潮 , 济慈诗歌 中的启蒙思想和 对 君 主专 制 的批 判 、 他在 书信 中表 达 的艺术 见解 等使 他超 越 了唯美 主义 诗人 的艺术 境界 , 他 的浪 漫
济慈诗学——消极感受力范畴研究的开题报告

济慈诗学——消极感受力范畴研究的开题报告诗歌是一种可以引领读者进入情感体验的语言艺术形式。
而济慈所创造的消极感受力范畴则为诗歌表达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济慈诗歌中,负面情感如沮丧、孤独、绝望甚至死亡等都被置于美学体系之中,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个性特色的审美取向,极具启发和独创性。
对于这一范畴的系统研究将能够进一步挖掘济慈诗歌的内在本质,并拓展我们对于诗歌的理解。
本文将以济慈的《温馨的感觉已逝去》为代表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将介绍消极感受力范畴的内涵。
其次,通过对于济慈《温馨的感觉已逝去》的剖析,阐明其消极感受力范畴的具体表现形式及特色。
最后,本文将结合翻译实例,对济慈消极感受力范畴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消极感受力范畴指的是以负面情感为主导的诗歌审美体系。
与传统诗歌常常以积极的主题、鲜艳的景色和明亮的色彩为特征不同,消极感受力范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困苦、挣扎和孤独等痛苦体验。
济慈的诗歌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其自传体散文诗《温馨的感觉已逝去》就探讨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以及自身临死的幽怨感受,这些都涉及到了消极感受力范畴。
济慈在其作品中十分巧妙地将消极情感表现得妙趣横生,如有一首著名诗作《欣慰颂》:“我已经停滞,无从谢赞,/何以向你怀中纳美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误入人生的迷茫之感,但是诗人也在自我安慰之中最终得到了快乐与满足。
同时,济慈更加喜欢采用冷色调的描写手法,如描写秋天中落叶纷飞、盛夏中沉重湿润的空气以及深冬中刺骨的冷风,以此来强化诗歌中的忧郁、孤独和绝望情感。
对于翻译方面,翻译者需要注意保持济慈消极感受力范畴中的视觉效果,传达诗歌中肌肉骨骼般的形式和读者极具触感的谐音。
根据具体的情感语境选择适当的转译方式,同时也要注意诗歌本身语言的特点,比如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叠词等等,以此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总之,济慈诗歌中消极感受力范畴的研究,不仅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济慈的思想、文化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学意义,增进对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
论济慈诗歌中的启蒙思想及当代意义

第15卷第4期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月收稿日期:20121113作者简介:马涛(1979 ),女,天津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英美文学和文化研究㊂论济慈诗歌中的启蒙思想及当代意义马 涛1,2(1.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2.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摘 要:21世纪以来,英美批评界出现了重评英国经典诗人济慈的热潮,济慈诗歌中的启蒙思想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㊁他在书信中表达的艺术见解等使他超越了唯美主义诗人的艺术境界,他的浪漫主义诗歌表现了强烈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对当前反思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局限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济慈;启蒙思想;浪漫主义诗歌;理性中图分类号:I561.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4970(2013)04007905 21世纪以来,英美批评界再现对英国近代浪漫主义诗人约翰㊃济慈(1795-1821)的极高评价,例如著名批评家布鲁姆提出: 济慈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自莎士比亚以来最受人们普遍赞誉的英语诗人㊂”[1]近年来出现重新热评英语文学史上经典诗人济慈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于近来诗评家们深化了对济慈诗歌的再阐释,从中挖掘到了曾被忽视㊁甚至被排斥的启蒙主义思想火花,所以新世纪以来的济慈研究解构了传统批评话语的定论,为人们重新建构英语经典诗歌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与思考维度㊂一㊁新世纪的反思:济慈的启蒙主义思想 济慈是唯美主义诗人还是政治诗人?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曾经颇有争议㊂但是,随着济慈的书信被完全整理出版之后,他的艺术观念和政治思想日益为人们所了解㊂布鲁姆曾经主张从主体美学的维度来阐释济慈的经典诗作,而弗玛尼斯则从济慈的诗歌和书信中进一步挖掘到他与启蒙主义思潮的渊源关系㊂由于济慈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尽管他崇尚古典的美感,但他并不属于 为艺术而艺术”的流派㊂他的诗歌创作之路是在现实和历史的双重轨迹中行走,他对美的推崇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关注政治与社会现实的反思中把政治意识和生活体验内化为对艺术和美的思考㊂在济慈短暂的26载人生中,他创作了许多辉煌的诗篇,如他的‘希腊古瓮颂“和‘夜莺颂“等;而他的创作理念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观念一脉相承,所以他的作品虽然崇尚永恒之美,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㊂他在诗歌中积极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理想,反对英国王权的专断,抨击愚民的迷信盲从㊂他把对艺术美的推崇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相融并置,从而使得他的诗作超越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境界,浸润着现代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的思想结晶㊂当时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思想深深影响了济慈的创作实践,特别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有关自由民主和反对专制君主的思想在他的诗歌中得到的鲜明的体现㊂在1818年发表的政治短诗 作于五月二十九日 查理二世王朝复辟周年纪念之诗行”中,济慈以犀利的言辞讽刺了一些封建君主的卫道士,谴责复辟王朝是文明时代的倒退㊂诗歌开头写道: 昏头昏脑的英国人,你们还会公开赞许/给你们带来最可怕的奇耻大辱的暴君?”[2]21这首诗歌的思想意义非常明确,其反对专制君主统治的进步主题溢于言表㊂显然地,人们从这里已经看不到那种沉浸于古代希腊文明或徜徉在魅力夜景中的诗人济慈了,而是听到了一个启蒙战士正在发出的正义呼声㊂济慈的启蒙思想观念形成与他大量阅读法国和英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有很大的关系㊂济慈的好友查尔斯㊃布朗在济慈离世后整理了他的图书和书信,在各种历史记录中发现济慈长期以来以书为精神向导,从古希腊的历史和哲学著作到16~17世纪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著作都使他爱不释手㊂近年来,库茨克在‘济慈的文学传统“一文中提到,济慈㊃97㊃十分喜欢阅读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㊁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的著作,如:伏尔泰㊁吉本㊁罗布特森和玛沃等人的著作,从中汲取了启蒙思想的丰富教谕[3]12㊂正是这些充满新思想的人文著作培育了年轻诗人对于独立㊁自由㊁民主和平等理想的追求,而这种追求转而对他在诗歌创作中寻求自我主体精神解放的艺术表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㊂这种倾向正如考德威尔在‘幻想与现实“中所指出的,济慈的诗歌虽然营造了 一个浪漫㊁美好㊁感性的世界”,但是诗人 渴望逃避现实的心理恰恰表明济慈内心希望凭借诗意的想象来抗衡各种社会纠葛和社会矛盾㊂”[3]10这些新的评价指出了济慈诗歌中积极的社会和思想意义,而且与过去的许多评价大相径庭㊂过去许多批评家认为济慈的诗歌是去政治化的,认为济慈只重艺术审美,不谈政治思想,远离社会现实㊂评论家布鲁克把济慈的诗歌看作是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以外的唯美主义之作,认为 直到他创作生涯的最后阶段,济慈对现实,对整个人类,对有关人类思想的政治运动,对人类的未来,对自由㊁平等㊁博爱,都没有多少兴趣㊂他只关心美㊂”[4]弗玛尼斯在其论著‘济慈和启蒙思想“一书的前言中指出, 评论家仍倾向于把济慈的思想经历降低为错误的美学观,认为他的诗歌之所以伟大全在于脱离了对政治㊁社会和历史的关注㊂”[3]10这样的评价低估了年轻诗人济慈所表现的政治社会意识,却给他贴上了 唯美”和 避世”的标签㊂这种评价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 新批评”本身的缺陷,即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式阐释忽略了文本以外的社会语境和历史因素,曲解了18~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启蒙运动之间的思想关联㊂历史学家以赛亚㊃柏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中指出,研究浪漫主义唯一明智的方法就是耐心的历史方法,即 通过回顾18世纪初期历史,考察当时的局势,然后逐一考察是哪些因素颠覆了18世纪,哪些因素的结合导致了18世纪后期的变化,并引起了迄今为止西方意识最重大的变革㊂”[5]27柏林的历史主义观点提示我们不仅要细读艺术创作的书写文本,而且要细读历史变迁的社会文本㊂从历史语境中看待济慈的浪漫主义诗歌,我们不能不把浪漫主义对于主体意志和人性情感的强调视为启蒙思想的另一种表现,进而把浪漫主义以个人为中心的艺术观念和启蒙思想反对贵族专制㊁主张个性自由的立场联系起来㊂19世纪法国批评家泰纳曾认为,浪漫主义是1789年之后资产阶级对于贵族统治的叛乱;是新兴暴发户的能量和力量,一种绝对相反的能量和力量的表现;是新兴资产阶级以意气风发的姿态对抗历史上陈旧㊁体面㊁保守的价值观的表现㊂布吕内蒂埃则进一步强调说,浪漫主义就是文学的自我中心主义,是舍弃更大的世界而强调个人,是自我超越的对立物,是纯粹的自我断言[5]21⁃22㊂这些看法虽然注意到了浪漫主义对于个人主体自我情感和意志的重视,却没有明确指出早于浪漫主义兴起就已经在欧洲不少国家蔓延的启蒙思想运动对前者的影响㊂实际上,没有启蒙思想家们对于专制君主和贵族文化的抨击和批判,就不会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崛起,也不会有崇尚个性㊁赞美自然和摆脱宫廷审美趣味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㊂马歇尔㊃布朗指出,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从审美角度考量,浪漫主义和启蒙思想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因此, 浪漫主义绝不是对启蒙运动的否定和反叛,而是对启蒙运动富有成效的总括㊂我认为,浪漫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成果和觉醒㊂”[6]38这个认识正是新世纪的济慈批评所达到的某种共识,因为人们开始跳出单纯的文本细读的局限,重新在历史和时代的维度中反思济慈诗歌所体现的启蒙思想观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㊂所以说,济慈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来源于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而他对于当时英国社会和君主体制的抨击则直接表现了启蒙思想运动的价值观㊂二㊁济慈的 消极能力”说与启蒙理性 从思想观念的传承来看,浪漫主义和启蒙思想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联系,这种联系也是历史所形成的,因为启蒙思想家和大多数浪漫主义诗人对于封建贵族文化和君主专制思想都是坚决反对的㊂济慈的一些诗歌颂扬了民主㊁自由㊁平等与博爱等启蒙思想,体现出诗人对政治和人性的深刻关注㊂在诗歌‘题于对世俗迷信的愤慨“中,济慈把沉闷压抑的钟声与追求自由的心灵形成鲜明对照,既批判了教会对民众的压制和布道者的伪善,又表达了向往理性和精神解放的愿望㊂他在诗中写道:教堂的钟声沉闷地响起去倾听布道者讨厌的声音㊂人的思维一定被毒咒控制紧紧!因为人人盲目无情,抛弃炉边的欢欣,打破柔和的氛围,去接受所谓心灵的洗礼㊂钟声依旧,我感觉一阵寒意 [2]5这首诗体现了济慈对于旧思想的禁锢的厌恶和㊃08㊃对芸芸众生的不满,但在他的自我中心意识里却有着对于迷信和盲从的清醒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启蒙理性精神所竭力倡导的㊂实际上,启蒙思想对济慈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追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意识层面,而且从诗篇的理性表达中呈现了出来㊂济慈的著名诗论 消极能力”说便是他诗歌观念的凝练,其中包含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论倾向也和启蒙思潮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启蒙思想强调的理性就是要持有怀疑精神去重新审视既有的社会文化观念和秩序,而笛卡尔理性思维方法的第一条就是怀疑一切现有的被思之物以证明 我”的主体存在㊂①国内有些学者把 Negative Capability”译作 否定能力”㊁ 自我否定力”㊁ 客体感受力”或 天然接受力”等㊂济慈认为,诗人必须具有一种 消极能力”①才能具有审美原创性㊂他提出的这一概念来自1817年给他兄弟乔治和托马斯的书信中㊂济慈在信中写道:莎士比亚就大大具有这品质 我的答案是消极的能力,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有能力停留在不确定的㊁神秘与疑惑的境地,而不急于去弄清事实与原委 像这样连篇累牍地追演下去,得到的结论也许不过是: 对一个大诗人来说,对美的感觉压倒了一切其他的考虑,或者进一步说,取消一切的考虑㊂”[7]59济慈的 消极能力”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显示了自我反思的理性意识,另一方面强调了诗歌的美感胜过一切其他的考虑因素㊂或者说,济慈认为诗人首先要感受到某种疑惑或神秘的境地,然后又要在这种状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消除一切妨碍审美直觉的思考,形成某种以自我为起点的怀疑和探寻的能力㊂从审美知觉的角度看,这就是要求一个人具有 消极能力”的直觉审美感受力,能在不确定和怀疑的情况下体验存在,感知事物的美㊂这种感受力的着眼点在于怀疑,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近代怀疑论的开创者笛卡尔,并在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那里又得到了继承性发挥㊂斯派瑞曾在一篇论文中阐述了济慈的怀疑主义与伏尔泰思想的关系,认为济慈和启蒙运动之间确实存在某种重要的思想联系[3]8⁃9㊂这种联系的核心就是笛卡尔的思辨哲学方式和怀疑论的立场㊂笛卡尔认为,自明的理性思维才是人类一切知识的可靠来源,因此他把怀疑看作理性思维进行反思的第一个阶段,而怀疑只是一种思维的方法论工具,是经由理性而获得真理认识的途径㊂可以说,笛卡尔并非主张建立一个怀疑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没有陷入不可知论的窠臼㊂笛卡尔的思想影响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后者的怀疑论涉及宗教哲学㊁人类理性和灵魂不死的神学教义㊂伏尔泰一方面把相对真理的观念引入理性思考之中,另一方面又肯定了积极的怀疑论,而批判了走向虚无主义的怀疑主义㊂启蒙思想的自主理性观念和浪漫主义的自我中心意识实质上是相通的,即都承认自我主体的思想或情感的中心地位,认为自我具有怀疑㊁否定及重新建构新观念的积极认识能力㊂正是在这一点上,浪漫主义在启蒙思想中找到了同道㊂所以,马歇尔㊃布朗认为 浪漫主义和启蒙思潮 并非相互孤立或者互不理解,而是有共同的根基”㊂正是受了启蒙思想的影响,华兹华斯才会挑战自己的老师㊂而自从笛卡尔开始, 灵魂时刻在思考”这样的信条就已经大受启蒙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的信奉和拥护[6]39㊂其实,济慈在熟读伏尔泰的论著时也接受了启蒙理性的思维方式,例如他在参与有关美洲印第安人身份的争论时采取了人文关怀的立场,并在长篇诗歌‘许珀里翁“中表达了类似的看法㊂从思想倾向来看,浪漫派虽然崇尚情感和想象,强调个性自由,但他们并不轻视理性,更不否认平等和博爱等启蒙价值观㊂他们所要反对的只是把理性绝对化㊁教条化的偏向㊂例如在德国,康德甚至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但是他并不敌视理性,相反,他崇尚科学,主张用严密的逻辑来训练心智,可见理性思考和自由理念并不冲突㊂从启蒙理性的角度来看,济慈的 消极能力”说把自由想象和理性反思完美地结合起来,因为他提出的怀疑论不是绝对的否定论,而是黑格尔所谓的一种 高级的意识”㊂济慈认为,消极的感受力首先要达到 无我”的境界,隐退个性,诗人 要不断地发出信息,去填充其他的实体 太阳,月亮,大海,世界上的男男女女,作为有冲动的生灵,他们都是有诗意的 而诗人却没有,没有自我 他绝对是上帝创造出的最没有诗意的生灵㊂”[7]214济慈把诗人说成是 最没有诗意的生灵”实际上用自嘲的口吻表达理性的反思,诗人作为审美主体,要超越教条的桎梏,与大千宇宙合而为一㊂济慈的 消极能力”说是一种积极辩证的认识论,是在怀疑自我与大千世界关系中领悟自然的真谛㊂济慈所说的怀疑是一种方法论的怀疑,是把这种不确定性看作积极的理性活动的开端㊂他的怀疑论是对理性意识的反思,本质上具有能动作用,激发诗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㊂当㊃18㊃然,济慈还认为美感应该压倒一切考虑,艺术的目的就是创造愉悦的美,诗歌无须以非艺术的逻辑标准来评判㊂但是诗人如何来创造美?这就要求诗人具备 消极能力”,主动而理性地隐退个性,对客观保持一种怀疑的距离,适应一切变化并和自然万物产生契合与共鸣,以源源不断的灵感进行创造活动㊂济慈在书信中说道: 我对什么都没有把握,只除了对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的真实性 想象力以为是美而攫取的一定也是真的 不管它以前存在过没有㊂”[7]51正是这种理性的 消极能力”使诗人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力来创造真情实感的艺术形象,即使是古希腊艺术品和神话形象也能激发真实的心理情感,并达到忘我的审美愉悦㊂三㊁浪漫主义诗歌与现代人文理想济慈的早期诗作洋溢着对政治改革的激进热情,对启蒙理想的大胆期盼,但遭到的攻击和谩骂让他陷入了沉思㊂在他的 消极能力”说影响下,他把自己的政治感受力和对自由民主的热情深藏在诗歌形象塑造中,追求更深刻㊁更具包容性的人文主义理想㊂济慈从阅读中汲取的古典文化知识激励了他的创作灵感,他那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力在他的诗歌名篇‘希腊古瓮颂“(1819)中得到充分的体现㊂济慈在诗中写道: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沉默的形体呵,你像是 永恒”……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㊂”[8]这最后一段诗节把艺术美和生活美并置,并从哲学高度讨论二者的辩证关系,把真和美的融合视为永恒㊂希腊古瓮展现的艺术美是永恒的,唯美的,但是这种艺术美经过岁月的洗礼也会变得冰冷㊁乏味;古瓮记述着远古的生活面貌,虽然人生无常,但是现实情感永不褪色,是真切的存在㊂济慈不是唯美主义诗人,他痛苦的人生经验更使他深知艺术替代不了生活,没有生活的艺术是空洞的,不可靠的;但是,他也切身感受到,生活离开了艺术将会坠入苦楚黑暗的深渊,特别是艰辛的生活更需要艺术的美好想象来安抚人的心灵㊂在济慈看来, 美即是真”,艺术之美脱离不开真实的人生体验; 真即是美”,用艺术的想象力攫取的逼真存在就是永恒的美㊂济慈用理性的思辨表达了人生的真谛,而他的诗歌又以饱含人文主义理想的艺术形象给予读者以美感的抚慰和净化㊂济慈在写给好友雷诺兹的信件中说道: 年轻时,我们只看到令人愉快的奇迹,一心想永远年轻愉快㊂但是在这种愿望所产生的诸多结果中,最重要的是使你眼光敏锐,看透人心和人性 让你相信世界充满不幸和伤心㊁痛苦㊁疾病和压迫㊂”[9]济慈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卖文为生的诗人,而他贫困的生活㊁染病的身体和沉重的家庭重担使他英年早逝㊂济慈对于人世悲苦困顿抱有深切的同情与哀伤,他的浪漫主义诗歌中不仅有启蒙思想的理性火花,也有人文主义的人性关怀㊂可以说,弗玛尼斯近来对济慈的评价恰好指出了这一点㊂弗玛尼斯认为,人道主义㊁同情心和感伤主义常常体现在济慈的诗歌中,而这些思想正源自于他对启蒙主义论著的解读,也源于他自己在论述道德评判和人类理智等问题时所传播的启蒙思想㊂由此可见,济慈对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关注都是启蒙时期各种论争的产物,这些论争曾经困扰着启蒙思想家,也使济慈深有感触[3]8㊂在我们今日重温济慈诗作时,他的人文主义关怀和启蒙价值观念不啻是对20世纪后期文化虚无主义的批驳㊂济慈在给乔治夫妇的书信中附上一首十四行诗,诗中写道: 前程无量的星儿呀! 你温柔的光亮与可爱/一定不属于这个黑暗的时代 /因为它太盲目㊁偏狭和谬误;/你正在进行一场艰苦的斗争,/用那些坚持人间正义的诗歌 [7]248这首诗用 星儿”意象代表对自由光明的憧憬,现实的残酷黑暗并不能遮住星儿的光芒,它会勇敢地穿透黑暗,热情的拥抱自由㊂这是济慈的心灵写照,诗人自己就好比那颗星儿,向往自由与光明,平等与正义的现代社会理想㊂济慈若非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成为雪莱或拜伦那样的激越斗士㊂不过,济慈博览文学经典的经历给了他丰富的想象空间㊂他读过很多希腊和伊丽莎白时代的著作,尤其喜欢荷马㊁斯宾塞㊁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㊂他在十四行诗‘初读恰普曼译荷马史诗有感“中赞颂阿波罗为自由㊁智慧和理性的化身,是他诗歌灵感的来源之一㊂济慈善于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传说中提炼隐喻,而高雅的审美趣味使他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这些隐喻㊂据研究,济慈运用和援引过的神话故事很多,其中包括大潘㊁月神㊁恩迪米庸㊁酒神㊁海波里㊃28㊃庸㊁风神㊁海神㊁主神㊁爱神和灵魂女神等[10]㊂济慈对古希腊文明的痴迷同样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㊂18世纪中后期, 希腊古风”作为文化思潮在欧洲兴起,对当时的政治理想和文化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①㊂在实际生活中,济慈热爱古希腊艺术,多次观摩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埃尔金雕像群,自己曾画过索西比奥斯花瓶的速写,他还从好友画家海顿的绘画中也吸取创作灵感,如此丰厚的生活积淀和体验培养了他独特的审美品位,创作了经典诗篇‘希腊古瓮颂“㊂对于济慈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而言,艺术作品不单再现了希腊文化的纯美,还表达了古希腊人崇高的审美理想,折射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境界㊂他们的审美趣味来自于对物质世界和精神内涵的情感投入,显示出一种自发的,强烈要求回归人性的感情㊂也许因为诗人们站在与现代工业社会疏离的立场上,他们的审美趣味过分强调对理性和逻辑必要性的否定,这就赋予了他们一种时代的印记㊂也就是说,他们反对现代化的态度让他们在诗歌创作中通过书写反话语来表达回归自然的呼声㊂正如伊格尔顿评论济慈时所言,浪漫主义 诗歌成了对主宰话语的一种抵抗力量,那些主宰话语,用济慈的话来说,对我们有一种 显而易见的宰制企图’”[11]㊂①Hellenism 具有多重含义㊂1836年,德国古典学家德罗伊森 发明”了 Hellenismus”一词,用来表示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希腊文化的扩张与传播,即我们熟知的 希腊化时代”㊂伊格尔顿把浪漫主义文学写作视为一种反话语写作,是为了反对脱离人性,因此他高度评价了济慈对这种反话语模式所作出的贡献㊂在一定程度上说,济慈对于古典美的追求也是一种抵抗主宰话语的政治姿态㊂所以著名学者和翻译家屠岸认为, 济慈的民主精神不限于具体的政治事件㊂在他的一些诗篇中,民主意识表现得十分宽泛㊂”[12]正是这种民主意识㊁理性精神和自由意志等等集合而成的启蒙思想和人文关怀赋予了济慈诗歌的当代意义,因为我们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常常看到激进观念对于启蒙运动和理性精神的否定与蔑视㊂四㊁结 语浪漫主义不是仅仅反对或推翻启蒙时代的新古典主义的 理性’,而是力求扩大它的视野,并凭借返回一种更为宽广的传统 既是民族的㊁大众的㊁中古的和原始的传统,也是现代的㊁文明的和理性的传统,来弥补它的缺陷㊂”[13]这个评价正确地解说了浪漫主义文学与启蒙思想的内在相通的血脉关系,而济慈正是这样一位具有现代理性和人文关怀的浪漫主义诗人㊂他在诗歌中反对专制王权和对愚众的控制,他对古希腊人文精神无限向往,他热爱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他的诗歌中的审美意象表达了强烈的启蒙观念和主体意识㊂重读济慈的诗歌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英美文学经典的艺术价值,而且再次表明了我们仍然置身于启蒙思想和现代理性的语境之中㊂这也是济慈诗歌在当代西方文学进程中的积极意义之所在㊂参考文献:[1]BLOOM H.Genius [M].New York:Warner Books,2002:395.[2]约翰㊃济慈.济慈诗选[M].马祖毅,审译,任士明,张宏国,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3]FERMANIS P.John Keats and the ideas of theenlightenment [M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2009.[4]章燕.走向诗歌审美的人文主义:谈济慈诗歌中的社会政治意识与其诗歌美学的高度结合[J].外国文学评论,2002(4):67⁃75.[5]以赛亚㊃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吕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6]BROWN M.Romanticism and englightenment [M ]//STUART C.British Romanticism.Shanghai:Shan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ntion Press,2001.[7]约翰㊃济慈.济慈书信集[M].傅修延,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8]查良铮.穆旦译文集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38.[9]安妮特㊃T.鲁宾斯坦.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中):从彭斯到兰姆[M].陈安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63.[10]常耀信.英国文学通史:第二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115.[11]特里㊃伊格尔顿.沃尔特㊃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M].郭国良,陆汉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140.[12]约翰㊃济慈.济慈诗选[M].屠岸,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3]田薇.关于中世纪的 误解”和 正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6):6⁃10.㊃38㊃。
济慈_夜莺颂_研究综述

[8] 吴宓.英国大诗人兼画家罗色蒂诞生百年纪念[J].大公报 文学副刊,1928,(19).
作 者:刘秋月,陕西理工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在读硕 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育理论。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诗文品鉴 158
[3] Gilbert,Sandra M. and Susan Gubar.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ture by Women [M].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1985.
[4] 王佐良.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1:238.
局,在词汇“孤独凄凉”中,济慈“回归”了他“孤独的自 夜莺将他带走。“去吧!去吧!我要朝你飞去。”四至五
我”,那正是他孤独的飞翔。他在所有的经历面前开始 节中隐藏了他的痛苦,也在最后三节中得以体现。然
变得清醒了,当然是一个醒着的梦。通过光对黑暗的照 而,我们并没有感到偏离主题,结局出乎意料:“是幻
明,月亮(光),枝头鸟儿的光点,接近死亡的经历,都是 象?是梦寐?那歌声去了—— —我是睡着?还是醒着?”这
他的想象,尽管只是通过头脑想象,却能使自己的思绪 美的同时,也存在着持续不断的死亡、折磨:“在这里,
《济慈的浪漫主义视角与英国文学发展》

济慈的浪漫主义视角与英国文学发展简介济慈(John Keats)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对英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济慈的背景与生平济慈于1795年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鐡匠。
他在早期经历了家庭破裂以及早逝母亲的离世,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济慈在医学学习中放弃成为医生,投身文学创作,并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如拜伦、雪莱等相交往。
济慈的艺术观与写作风格济慈通过其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界、爱情、艺术等题材的热情和渴求。
他追求纯粹的感知体验,将诗歌视为沟通灵魂和自然之间联系的媒介。
济慈的诗歌作品充满象征、意象和语言的美感,他运用鲜明的视觉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打动读者。
济慈与浪漫主义济慈生活在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时期,他受到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内心体验和对自然、想象力的追求,这些元素在济慈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批判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提倡感性与理性相结合,通过艺术表达人类复杂多元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济慈对英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济慈被视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诗人之一。
他开创了新颖而独特的诗歌语言风格,影响了后来许多诗人。
他将英文诗歌从古典主义传统中解放出来,注入更加真实和富有感性色彩的表达方式。
济慈的作品对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英国文学家如罗伯特·布朗宁、丹特·加百列等受到了济慈诗歌的启发。
结论济慈以他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视角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对英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无尽渴求与热情,成为浪漫主义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通过他的作品和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19世纪英国文学在情感表达、自然描写方面的进展,并感受到他对后世作家和诗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济词学思想接受研究
周济词学思想接受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周济词学的思想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周济词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想,其源于孔子的“仁爱”思想,在历代儒家学者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周济词学思想的接受状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
一、周济词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1. 周济词学的定义
2. 周济词学的起源与发展
3. 周济词学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二、周济词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1. 以周济词学为基础的教育理念
2. 周济词学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
3. 周济词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推广
三、周济词学思想对个人道德素养的影响
1. 培养人的仁爱精神
2. 强化责任感,克服自私自利
3. 倡导良好风气,推崇公德心
四、周济词学思想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1. 纠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2. 引导社会关注社会责任
3. 提高社会公信力
五、周济词学思想在商业领域的运用
1. 企业文化建设的周济词学思维
2. 周济词学思想与商业伦理的关系
3. 周济词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六、周济词学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运用
1. 扶贫政策中的周济词学思维
2. 周济词学思想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3. “仁人政治”理念的实践
七、周济词学思想在艺术中的表现
1. 周济词学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2. 周济词学思想在音乐中的表现
3. 周济词学思想对戏剧创作的影响
八、周济词学思想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
1. 将周济词学思想传播到国外
2. 文化合作与共享,推广周济词学文化
3. 突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九、周济词学思想的未来发展
1. 深入挖掘周济词学的内涵
2. 推广周济词学的基础理念
3. 将周济词学思想融入现代生活
总之,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深度的传统文化,周济词学思想的接受和应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发掘其新的价值和意义,让周济词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1. 周济词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这一提纲主要是介绍周济词学思想的来源和发展历程,有助于读者对周济词学思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 周济词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是推广周济词学思想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这一提纲主要是阐述周济词学思想在教育方面的具体应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周济词学的教育意义。
3. 周济词学思想对个人道德素养的影响
周济词学思想的核心是“仁爱”精神。
通过强调责任感和公德心,可以积极影响个人的道德素养,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4. 周济词学思想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周济词学思想不仅仅适用于个人,还适用于整个社会。
通过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可以纠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提高社会公信力。
5. 周济词学思想在商业领域的运用
商业领域的成功往往与良好的商业伦理密不可分。
周济词学思想可以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价值观和理念体系,有助于推动商业的健康发展。
6. 周济词学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运用
周济词学思想在政治领域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需要始终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并对弱势群体进行周济,这与周济词学思想的理念十分相近。
7. 周济词学思想在艺术中的表现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文化的媒介,周济词学思想也可以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通过剧作、音乐和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形式,可以将周济词学思想传递给更多人。
8. 周济词学思想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
文化交流和合作是推广周济词学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周济词学理念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相结合,可以增强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9. 周济词学思想的未来发展
周济词学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虽然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但是在未来还需要不断进行深化和拓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周济词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文化热词。
周济词学思想的核心是仁爱精神,即要为他人着想、包容宽容,注重社会公共利益。
周济词学思想着重强调个人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公德心,旨在构建一个温暖、和谐、公正的社会。
本文将针对周济词学思想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探讨,以此展现周济词学思想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首先,周济词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周济词学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德育上。
教师通过讲授与“仁爱”相关的经典课文,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而这些品德与操行与教育界吸取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全人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趋势不谋而合。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树立榜样,实践周济词学思想,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其次,周济词学思想对个人道德素养的影响不容忽视。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实践“仁爱”精神,以此建立个人价值观并促进道德良心。
比如在社会生活中,一些慷慨解囊减轻他人痛苦的行为,正是受到“仁爱”思想的激励。
关爱弱势群体、帮助贫困人群、参与公益活动等,都是周济词学思想教育下的人们所做的事情。
进一步来看,周济词学思想的核心是“仁爱”,这一思想也反映在政治和商业领域中。
在政治领域中,政府应该始终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对弱势群体进行周济,以改善社会公平和公正。
此外,在商业领域中,企业也可以秉承周济词学思想,如注重员工福利、保护环境等方面,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一些成功的商业案例也体现了注重社会责任和尊重社会伦理的商业伦理,并已成为商业道德的最佳实践。
在艺术领域中,周济词学思想也得到了良好的表现。
艺术,尤其是文学和戏剧,是文化传递信息的好媒介,也是传达“仁爱”思想的好方式。
例如,中国经典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作
为文化中的代表角色,她清醒的珍视生命、对爱情的执著等等,旨在让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两性互惠的关系以及情感的珍贵。
艺术家应该担负起传递价值观念的重任,用自己的创作才艺与周济词学思想相辉映。
此外,周济词学思想在国际交流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文化交流和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更好的向世界宣传和传播中国文化,就需通过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以不同形式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也可以和周济词学思想相互交流并得到提高,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的来说,周济词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想,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它的精神内核既有现代文明涵养的价值渊源,又是抗击困境时的核心力量,更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思想财富。
这种思想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和公正。
因此,周济词学思想的应用和推广,还必须融入教育和社会各领域。
如果我们能不断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将其适用于现代生活和现代文明,我们一定能够共同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