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性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问题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研究方法来获取数据和信息,进而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在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假设或者推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科学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从事数量统计,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出客观的、可验证的结论。
实证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常用于对教育政策、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评估和研究。
2.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文本、图画、影像等非数字化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来获取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释。
质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访谈、案例研究等方式,从事对主观经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
质性研究方法注重对教育现象的全面和深入的描绘和解释,常用于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问题进行研究。
3. 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找、整理和分析,来获取对教育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文献研究方法主要依靠查找学术论文、专著、报纸杂志等文献资料,对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
文献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前沿动态等方面的信息。
4. 实践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研究方法主要依靠教师或学生的实际教学、学习经验,以及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对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索。
实践研究方法注重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改进实践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以上几种研究方法的运用,教育研究能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解读教育问题。
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主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师如何进行质性研究引言:质性研究是一种基于直觉、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和解释现象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教师可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来深入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情境,并帮助改进实践。
下面将介绍教师如何进行质性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确定一个明确的、可行的研究问题是进行质性研究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线索,例如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表现差异,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研究问题应该明确、有针对性,并能够回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步骤2: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有多种方法,例如个案研究、现象学研究、参与观察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者的能力和资源。
个案研究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一个或多个个案来了解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学生、教师或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现象学研究是一种通过对特定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来了解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或事件,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参与观察是一种通过主动参与并观察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情境来了解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等,通过记录观察笔记、访谈教师和学生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步骤3:数据收集选择适合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方法,并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工具可以包括观察记录表、访谈提纲、问卷等。
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自由意志。
教师还应尽量减少主观偏见和干扰,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
步骤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予以解释和说明。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分类、编码、整理和排序等方法,以及用归纳和演绎等方式进行数据解释和说明。
步骤5:结果呈现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呈现,并通过文字、图表、图片等方式将研究结果展示清晰明了。
结果呈现时应注意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自由意志。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重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指通过不同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和探索学前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相关的数据,以获取有关学前教育的深入理解。
下面将介绍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重点。
1.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学前教育的效果、了解学前儿童的行为和发展等方面。
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观察研究等。
2.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文字和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来理解研究对象及其背后的意义和模式的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质性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了解学前教育实践中的现象、深入探索学前儿童的经验和观点等。
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焦点组讨论、观察等。
3.行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将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者参与实践活动并不断反思和调整来改进实践的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行动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促进学前教育和改进学前教育实践。
行动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4.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是指将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以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研究对象和问题的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混合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来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
常用的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序列三角法、优势线索法等。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学前教育研究还可以运用网络调查、文件分析、反思日志等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
同时,在进行学前教育研究时,研究者还应注重研究伦理的保护,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教育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 实证研究法:指基于客观数据的分析,以系统性、科学性为特点的研究方法,通常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量化分析。
2. 质性研究法:指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不是通过量化分析,而是通过深入探究个案的分析方法。
3. 行动研究法:指一种由行动者自我反思、自我发现和自我提高的研究方法,通常应用于改进和提高教育与社会实践。
4. 理论研究法:指通过分析理论模型、概念和假设的收集和归纳研究信息,从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5. 文献综述:是一种通过分析已有学术或实践性文献,以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通常包括对已有文献的综合总结分析和归纳。
6. 调查研究法:指通过构建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以了解社会问题、需求、态度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7. 实验研究法:指通过对因果关系的控制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8. 现场研究法:指研究者在现实环境中进行观察、交流,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取研究信息的方法。
9. 多元方法:指将多个研究方法进行相互补充,并综合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10. 统计学方法:指基于客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通常用于量化研究。
在社会科学和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质性研究的概述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
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
当代比较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教育现象,如个别学校、社区和少数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是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
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实证研究法:该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进行科学教育研究。
研究者可以采用实验、调查、观察等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教育问题的有效解答。
2. 质性研究法:该方法主要侧重于对个案或群体的深入研究,通过采访、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来收集质性数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深入理解科学教育现象,并提出相关的理论或概念。
3. 行动研究法:该方法是一种协同研究方法,研究者与实际教育环境中的教师或学生合作,通过相互合作、实验和反思等方式,共同探索科学教育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
这种方法主要强调实践和实践知识的生成。
4. 实践研究法:该方法主要运用于实际教育环境中,研究者通过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观察和记录实际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这种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提炼经验和知识。
5. 文献研究法:该方法主要基于对文献、书籍、期刊论文等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整理。
研究者可以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了解科学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总结和综述科学教育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以上方法通常可以相互补充和整合使用,在科学教育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环境等因素。
质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教育管理

质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教育管理质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是一个动态的领域,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来深入了解教育过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成果。
其中,质性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能够深入地了解个别案例的特点、差异和个人经验。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特别聚焦于个案教育管理。
一、质性研究方法简介质性研究是一种基于文字、语言和视觉材料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现象和问题的深层次含义。
相比于定量研究,质性研究更加关注个别案例的特征和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研究者通过参与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二、个案教育管理中的质性研究应用个案教育管理是一种以个别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提升其学习成果。
在实施个案教育管理过程中,质性研究可以提供深入的理解和支持。
1. 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个案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质性研究方法能够通过访谈、观察和记录个案学生的行为、言语和情感来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
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案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资源。
2. 探索个案策略有效性个案教育管理中采用的特殊策略需要不断评估和改进。
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进行个案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个案学生和教育者,分析他们的反馈和经验,从而评估特定策略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3. 探索教师角色和作用在个案教育管理中,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
质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教师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对学生成绩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访谈和分析他们的反馈,可以揭示教师在个案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进而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培训。
4. 理解个案学生的学习成果质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个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作品、表现,以及观察和访谈的数据,研究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个案教育管理的效果和个案学生的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四章 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的定义:
•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对案例研究持有不尽 相同的认识。其中以罗伯特K.尹(Robert K.Yin )的定 义最为经典:
-----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 ),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 (ContemporaryPhenomenon);在这样一种研究情 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 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Evidence)来展开研究。
案例研究的特点:
• 首先,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 种纯理论性的研究。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是 “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的问题 (Yin ,1994;Stake ,2000),而不是回答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案例研究的特点:
• 第二,案例研究重点在于捕捉现象的真实细节。
三种类型的经验研究:
1,实验研究: • 在经验性研究的3种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是一种
在相对可控条件下对特定问题开展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介于实地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
研究之间。调查研究强调采用统计性概括方法, 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强调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
3,实地研究/案例研究
弗洛伊德的狼人研究:
• 弗洛伊德是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精神病学研究的先驱。根 据他「一致的经验模式」理论,弗洛伊德的假设:儿童时 期的意外事件或可用来解释病人异常行。所以他致力于使 得病人回忆自己在儿童及年轻时代所发生的,但却已遗忘 良久的,有关创伤性的或与性有关的意外事件。他以一位 狼人Sergei Petrov 为案例,研究他的生活史,最后以 「来自婴幼期神经症的生活史」(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为标题,将研究结果撰写成书并于 1918年出版问世,此书则是弗洛伊德应用个案研究的典型 例举之一,且其所归结的个案的结果,事实上与其假设相 一致,心理界的个案分析因此一时蔚为时尚,且被认定为 一项有效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方法体现的质的研究的基本特点
研究者需要进入研究实际情境,与受试者长期接触,观察 其言行,比较能深入剖析研究问题.
研究者必须融入研究情境,以既是局外人、
又是圈内人的角色,来了解研究对象的语言与行为。
研究者通常以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等工具来搜集与 记录数据,再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分析,进而 以文字说明研究发现的事实
《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正如作者所概括的:“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 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 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 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 怯;tive research) 又称为质性研究。研究者为了深入探讨某个问题,
在自然情境下,以观察、深入访谈或分析私人 文件,广泛搜集资料 ,来分析受试者的内心 世界与价值观等。
作用
更完整、更全面的印象 完整的画面 以中学历史课教学为例,历史教师怎么教他们的学生
的?他们在一天日常工作中都做了哪些事情?进行了 哪些活动?哪些因素影响了学习进程? 研究者尝试记录或描绘学生、教师一天的生活;仅仅 只关注一个班级(最多只能关注少量班级);尽可能 有规律地观察这个班级,尽可能全面而丰富地描述他 们看到的东西。
以Lightfoot 为例
质的研究方法最常用两种最基本、最常用方法 观察 访谈
二、质的研究有八个特征
以费孝通的研究为例 《江村经济》 Peasant life in China
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
纪录现场的各种现象,研究情境不经任何设 计
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 相﹑录音﹑笔记记录数据,而非数字
长期参与一个族群的活动,观察其间的互动方 式,加以描述、诠释
个案研究 case study
叙事研究(反思性日记)(教师写博客) narrative study
现象学研究方法 phenomenology(诺丁斯对关 爱的研究)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内容分析法 content analysis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 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 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 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8年出版日文版,在美 国、日本等引起强烈反响。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 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 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 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 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3重视过程与结果
注重情境脉络,对事件的原因与过程特别感兴趣 也重视为何产生此结果的深层涵义
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 进而探索问题的真相
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 站在其立场去探索人们的观念 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 将现场所有人事物看成一个整体,全方位的了解 ,
长时间投入现场,运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
质的研究 & 量的研究
无论是質的研究或量的研究,研 究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均需說明~ 研究問題、样本的选择、資料的 收集、分析、报告撰写等步驟。
思考
当前比较流行的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类学研究(人种志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民俗学研究
受试者在自由的情境下接受观察或访谈,又称 田野研究
研究者想要了解好的教师具有什么特点,是怎 样成长的
思考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质性研究?
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做质的研究?
复杂问题、价值观、文化、具体的形成和生成机制、 互动场景
适用于小样本,研究过程颇耗时,研究者需受过训练, 资料分析与解释比较主观,实施程序不易标准化。
个案研究。
为何适用
具的一部分
质的研究 & 量的研究
量的研究先有工具,其研究工具 是无生命的量尺、测验、问卷。
质的研究工具是在过程中渐渐形 成的。以研究者作為主要工具实 施访谈、观察。
質或量的研究均无法掌握 「全真」
量的研究以考验证明真理可能程度, 即使再精密的设计,仍只能掌握大 部份「全真」 。
質的研究深入理解現象,也是局部、 个别的,无法掌握「全真」。
思考
质的研究和定量研究有何异同?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设计 研究环境
力求中立冷静,与 被研究者保持一定 的距离
在研究之前已经确 定
积极参与
与被研究者建立良 好的信任关系
在研究中不断修订
尽量控制变数
在自然环境下进行
测量工具
工具独立于研究者 研究者成为测量工
之外
第七章 质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质的研究简介 人们想对特定对象、情境、材料做更深入的探索。
他不会问:人们怎么看这件事?(问卷调查)如果我 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实验法)
而是会问:这些人是怎么做的?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 的?人们怎么赋予其生活以意义的?
受诠释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的影响
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 以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研究对象 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
尊重个案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对个案深入了解其 心思意念
三、质的研究有七个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所和对象→进入现场 →搜集与检核数据→提出假设→数据的分析与 诠释→获得结论
质的研究是做出来的, 怎么做,就怎么写
质的研究出理论 量的研究出数据
哪些题目比较适合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外国研究者想要研究中国父母教养孩子的理念 和方式
研究者想要研究在一个学校内中产阶级教师与 贫民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研究者想知道中学生上网的方式、时间和浏览 内容
研究者想要了解好学校和坏学校的真实差异所 在
研究者想了解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和 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