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土工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土工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
备注
按下式计算试样干密度 (精确至0.01g/cm3):
=
4、在直角坐标毫米纸上绘制,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为击实的最大干密度为 ,相应的横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佳含水率。当关系曲线不能绘出峰点值时,应进行补点,土样不宜重复使用。
5、轻型击实试验中,当P5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进行校正:
准备工作
1、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轻型15kg重型30kg)。然后充分碾碎、过筛(轻型击实时采用筛孔直径为5mm的标准筛、重型击实采用筛孔直径为40mm的标准筛)。型击实过筛时应记录筛余重,计算大于5mm的土样占试样总质量的比例当大于30%时试样作废另取。
2、重型击实时应筛去40mm以上的土样。筛后土样拌匀。
2、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
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 (精确至1g),按下式计算试样湿密度 :
= (精确至0.01g/cm3)
3、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取出,每个击实试样取2个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精确至0.1%),以2个土样的含水率平均值表示该击实试样的含水量,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3、取过筛拌匀后的土样2kg,然后放入烘箱,烘一昼夜,称烘干后重G(g),测定其风干含水率 (精确至0.1%):
=
4、称取过筛后的土样(精确至1g)5~6份,每份重为 (轻型2kg,重型5kg),放到塘瓷盘中待用。
5、预估最佳含水率 (粘性土约为15%~20%,砂性土根据来样颗粒粗细程度凭经验在8%~15%内取)。
6、按预估最佳含水率配制5个击实试样
7、将土样平铺于搪瓷盘内,按顺序将应加水量均匀喷洒于每个士样上,并充分拌匀后装入塑料袋润湿一昼夜(砂性土的润湿时间可酌减)。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3.21.1 试样制备3.21.1.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

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伴和,闷料一夜备用。

3.21.1.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3.21.1.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出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

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

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3.21.2 试验程序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

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

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

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 (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

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水泥实验室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水泥实验室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水泥实验室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3.21.1 试样制备3.21.1.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

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伴和,闷料一夜备用。

3.21.1.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3.21.1.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出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

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

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3.21.2 试验程序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

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

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

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 (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

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3.21.1 试样制备3.21.1.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

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伴和,闷料一夜备用。

3.21.1.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3.21.1.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出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

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

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3.21.2 试验程序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

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

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

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

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

设 (mm)
51
51
锤质量(Kg)
备 落高(mm)
305
457
内径
(mm)
102
152
参 击筒 高
实 (mm)
116
116
筒容 积

(cm3)
护筒高
度(mm)
50
50
用四分法区代表性土样 20Kg(重型为 50Kg),湿法碾碎(干法风干碾

干法
碎),过 5mm(重型过 20mm 或 40mm)筛,将筛下土拌匀,并测
入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验为 2~5Kg,分 3 层,每层 25

击,重型试样为 4~10Kg,分 5 层,每层 56 击,若分 3 层,每层

94 击。每层高度应相等,两层交界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是, 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 6mm.

2. .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 GB/T50123-1999
所用仪器:天平 称量 200g 最小分度值 0.01g
台秤 称量 10Kg 最小分度值 5g
标准筛 孔径 20mm 40mm 5mm
试样推土器/刮刀/修土刀
种类
轻型
重型
试验适用
粒径<5mm 粘性土
粒径不大于 20mm 的土
单位体积击实功
约 m3
约 m3
锤底直径
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总质量,

精确至 1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3. 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 2 个代表性测定含水率,
2 个含水率差值不大于 1%
4. 对不同含水率试样一次击实

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tandard for soil test method 1999-06-10发布1999-10-01实施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通知建标[1999]148号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四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4]240号文附件九)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123/1999,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九年六月十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4]240号文的精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198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收集了国内外资料,反复进行研究讨论,并结合国内工程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后,经多次修改提出送审稿,最后通过专家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三十五章四个附录,对原标准作了补充和修改,较原标准增加七项试验和一个方法,主要内容有:1.根据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对部分名词和化学性试验的计量单位进行了修改,增列了术语、符号一章。

2.物理性试验项目中,对部分试验方法作了补充和修改,例如含水率试验中增补了冻土含水率的测定、颗粒分析试验中增加了洗盐步骤等。

3.力学性试验项目中除对部分试验作了补充外,增加了回弹模量试验、应变控制连续加荷固结试验(GBJ123/88颁布后的课题研究成果)。

对承载比试验、黄土湿陷性试验和土的化学性试验等在方法上作了较大的修改。

土工击实试验规范

土工击实试验规范

土工击实试验规范土工击实试验规范土工击实试验培训1、击实的原理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为填土施工控制质量主要依据。

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2、土击实性的意义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

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

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3、击实试验注意事项3.1 土的均匀性取样时样品的均匀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样不准,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准确,最终的击实数据也是不可靠的。

所以取样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试样能够代表母体。

对于中粗粒土,必须严格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需要的总数量,然后再分成5个试样,每个试样 6kg 左右。

这5个试样要代表原土样的实际级配,不能因粗细颗粒离析而影响试样的均匀性。

否则,由此引起的试验结果数据变异大,无规律,击实曲线无峰值或呈波浪线等。

3.2土样制备方法的影响依据规范进行土样的制备工作,对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样,宜用湿土法,对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样,宜用干土法。

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按2%,3%含水率递增(递减),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击实试验中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加水量制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水分损失不可避免。

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装置,尤其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容易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下列规律:在室温为24?,28?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0.5%,0.8%,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内;室温为28?,35?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1.0%,1.2%,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击实试验是用扰动样做的试验,在工程上运用于控制填土地基及夯实效果,提供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两种,轻型击实适用于粒径&lt;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lt;20mm粘性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lt;40mm。

要准备:1)天平:称重200g、0.01g;2)台秤:称重10kg、5g;3)标准筛:孔径20mm、40mm和5mm;4)试样推土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备土量&gt;20kg(2200g×6(&gt;50kg重型5300g×6),风干过筛5mm(重型过20mm或40mm)将筛下土拌均匀(四分法)取代表性试样测定风干土含水量、塑性指数(Ip)。

根据塑限(Wp)预估最优含水量,并制备5个不同含水量的一组试样,例:假定Wp=20%,备16%、18%、20%、22%、24%,但Ip&gt;20%,则应按15%、18%、20%、22%、25%;根据试验所需要的土量与含水量,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按下式计算:mω=(m0/(1+0.01ω))×0.01(ω1-ω0) 式中mω——制备样所需要的含水量(g);m0——湿土(或风干土)质量(g);ω0——湿土(或风干土)质量(%);ω1——制样要求的含水量(%),例:Wp=20%,风干含水量=4.2%,要制ω=16%,轻型击实,击实筒容积947.4立方厘米。

求预加含水量?mω=(2200/(1+0.01×4.2))×0.01(16-4.2)=249.1(g),五个点一组这是其中一个点的加水量。

备好样用手捏一下,中间点是否捏的最紧,有时塑限不一定准,能有一点捏的最紧,试验结束就有最有点出现,否则要调整加水量,静止一昼夜,备样是击实试验结果好坏的重要一环,备不好样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峰值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3.21.1 试样制备
3.21.1.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

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伴和,闷料一夜备用。

3.21.1.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3.21.1.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出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

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

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3.21.2 试验程序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

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

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

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 (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

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量,计算至0.1%。

测定含水量用试样的数量按下表规定取样(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样)。

测定水含量用试样的数量
3.21.3 结果整理
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 ρd=
ρ/(1+0.001w) 式中:ρd ——干密度,g/cm 3;ρ ——湿密度,g/cm 3;
w ——含水量,%。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

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
含水量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如曲线不能4出明显的峰值
点,应进行补点或重做。

按下式计算空气体积等于零的等值线,并将这根线绘在含水量与干密度的关系图上,以资比较。

100101.01w G V s a
d +-=ρ 式中:ρd ——试样的干密度,g/cm 3;Vs ——空气体
积,%;
Gs ——试样比重,对于粗粒土,则为土中粗细颗粒混合
比重;w ——试样含水量,%。

当试样中有大于38mm 颗粒时,应先取出大于38mm 颗粒,并求得其百分率p ,把小于38mm 部分作击实试验,按下面的公式分别对试验所得的最大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适用于大于38mm 颗粒的含量小于30%时)。

最大干密度按下式校正:
s dm dm G p p '+-='01.001.011ρρ 式中:ρ'dm ——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g/cm 3;
ρdm ——用粒径小于38mm 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 3;P ——试料中粒径大于38mm 颗粒的百分数,%;Gs ' ——粒径大于38mm 颗粒的毛体积比重,计算至0.01。

最佳含水量按下式校正:
w 0'= w 0(1-0.01p)+0.01ρw 2 式中: w 0'——校正后的最佳含水量,%;w 0 ——用粒径小于38mm 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P ——同前;w 2 ——粒径大于38mm 颗粒的吸水量,%。

3.21.4试验完毕后,切断电源。

仪器应清洗干净,工具应还原归位,同时记录仪器使用前后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