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考化学:实验氧气制取.docx
实验报告氧气的制取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氯酸钾、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KMn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烧杯3. 玻璃棒4. 铁架台5. 铁夹6. 水槽7. 水封管8. 收集瓶9. 氧气检测试纸10. 酒精灯11.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铁夹固定。
3. 在烧杯口插入水封管,水封管另一端插入水槽中。
4. 将收集瓶倒置放在水封管上,确保瓶口紧贴水封管。
5. 点燃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观察高锰酸钾的分解情况。
6. 当收集瓶内氧气收集满时,用酒精灯熄灭加热源。
7. 将收集瓶取出水封管,用氧气检测试纸检验氧气。
8. 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通过氧气检测试纸检验,确认氧气已收集满。
六、实验讨论1. 高锰酸钾分解过程中,反应放热,加热时要均匀加热,避免局部过热。
2. 水封管的作用是防止氧气逸出,同时可以观察氧气收集情况。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4.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1化学实验(word版附解析)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1化学实验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1•威海)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序号混合物除杂方法A CO2(HCl)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B Cu(CuO)将混合物灼烧C NaNO3固体(NH4NO3)加适量的熟石灰研磨D Na2SO4溶液(H2SO4)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A.A B.B C.C D.D 2.(2021•梧州)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除杂质的方法A N2CO通入足量的水中B Al粉Ag粉加入适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C CaCO3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FeCl3加入适量K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 3.(2021•郴州)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及方法A铁粉(碳粉)O2、加热B NaOH溶液[Ca(OH)2]通入CO2气体、过滤C 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D NaCl溶液(FeCl3)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A.A B.B C.C D.D 4.(2021•随州)除杂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加入的试剂和操作A CO2CO点燃B N2O2灼热的铜网C CuCl2溶液FeCl2加入适量铁粉,过滤D CaO CaCO3适量的稀盐酸A.A B.B C.C D.D 5.(2021•黄石)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方法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氯化钠硝酸钾加水溶解,蒸发结晶C氯酸钾氯化钾加水溶解,过滤D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A.A B.B C.C D.D 6.(2021•湘潭)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A.CaO(CaCO3):足量稀盐酸B.Fe(Zn):足量硫酸亚铁溶液C.MnO2(KCl):足量水D.NaCl(MgCl2):适量氢氧化钠溶液7.(2021•怀化)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A Cu(Fe)加适量稀硫酸、过滤B CO2(CO)通氧气点燃C水(泥沙)过滤D氯化钠固体(碳酸钠)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A.A B.B C.C D.D 8.(2021•衡阳)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是杂质)错误的是()选项物质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A KCl溶液(K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B O2(CO2)依次通过足NaOH溶液和浓硫酸C CaO(CaCO3)高温锻烧D MnO2(K2Mn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 9.(2021•常德)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 Cu CuO通入足量CO,加热B NaCl固体Mg(OH)2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C CO2CO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D FeCl2溶液CuSO4加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 10.(2021•德阳)在化工生产中通过除杂得到较纯净的产品。
氧气的制备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性质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氧气(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下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高锰酸钾(KMnO4)分解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K2MnO4)和二氧化锰(MnO2)。
化学方程式: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过氧化氢(H2O2)分解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化学方程式:2H2O2 → 2H2O + O2↑3. 氯酸钾(KClO3)分解法:氯酸钾在二氧化锰(MnO2)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KCl)。
化学方程式:2KClO3 → 2KCl + 3O2↑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备氧气。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铁架台、大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水槽、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澄清石灰水、带火星的木条、棉花、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铁架台固定好,将大试管放在铁架台上,用试管夹固定试管,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 装药品: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管口放一团棉花。
4. 固定铁架台: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5. 加热: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6. 收集气体:待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变得均匀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两瓶用于氧气的性质实验,另一瓶用于验满。
7. 撤出导管: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熄灭酒精灯。
8.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满。
氧气的制备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习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操作技能。
3、了解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₃加热 2KCl + 3O₂↑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单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等。
2、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木条。
四、实验装置1、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1)发生装置:由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组成。
(2)收集装置: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装置由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组成。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1)发生装置:可以使用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与大试管组成。
(2)收集装置:同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
五、实验步骤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大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待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氧气的生成实验

氧气的生成实验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来生成氧气。
原料和仪器:1. 过氧化氢(双氧水)2. 氢氧化钠溶液3. 蒸馏水4. 气压瓶5. 导管6. 碎冰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气压瓶,清洗干净并晾干。
2. 在气压瓶中加入20毫升过氧化氢,并加入1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
3. 用导管将气压瓶和水槽连接起来,确保导管的两端都浸泡在水中。
4. 将气压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瓶口向上。
5. 用碎冰冷却气压瓶,以提高实验反应速度。
6. 等待片刻,观察气压瓶中的气体产生。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NaOH → 2H2O + O2 + 2Na当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氧气被释放出来并聚集在气压瓶中,从而产生氧气。
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实施所有实验时都应戴上适当的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2. 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
3. 实验期间不能吸入生成的气体,因为氧气的浓度较高可能导致瓶口周围的爆炸。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进行实验时,可以观察到气压瓶中逐渐产生气泡并慢慢增多。
随着实验的进行,氧气的聚集会逐渐上升,直到顶端的气体开始逸出。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实际观察到氧气的生成过程。
氧气的制备有很多方法,但这种方法对于展示氧气生成的原理和过程非常直观。
同时,这个实验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可以简单而快速地产生一定量的氧气供实验使用。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产生氧气。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压瓶来聚集氧气,并观察到氧气的产生过程。
这个实验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初学者以及化学实验的展示。
同时,我们也顺利遵守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了实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无)。
初中氧气制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氧气的制备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氧气气体,并观察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氧气可以通过二氧化锰和稀盐酸的反应来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2MnO2 + 4HCl → 2MnCl2 + 2H2O + O2↑实验器材和试剂:1. 试剂:二氧化锰(MnO2),稀盐酸(HCl)2. 实验器材:烧杯、漏斗、试管、试管架、橡皮塞、水槽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二氧化锰加入烧杯中;2.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气体的生成;3. 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并用橡皮塞将试管封闭;4. 快速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倒置的试管收集起来。
实验结果:经过反应,我们成功地制备得到了氧气气体。
氧气以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形式存在。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气体由烧杯经过试管进入水槽,并且气体在试管中的体积不断增加。
实验讨论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体的体积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进行。
根据气体体积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出氧气是通过反应生成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氧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毒等,这些是氧气在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特点。
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的接触和吸入;2. 实验过程中要迅速操作,以免氧气逸出;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用具清洗干净,以免留下残留物。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得到了氧气气体,并观察到了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中,我们通过化学反应将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氧气。
经过观察,我们得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这次实验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制备氧气的方法,也加深了我们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参考文献:(如果有引用文献,可以在此处列出)附注:本实验在合适的实验环境和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氧气的制取的化学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的化学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氧气的制取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钾(KClO3)来产生氧气。
当过氧化钾受热分解时,会释放出氧气和氯化钾。
化学方程式如下:
2KClO3 → 2KCl + 3O2
实验步骤:
1. 将过氧化钾放入试管中,并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2. 加热试管中的过氧化钾,观察试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3. 将试管口对准一盛有水的容器,观察氧气的收集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加热,试管中的过氧化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气泡,并且氧气被成功收集在水中。
收集后的氧气可以观察到它的颜色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并且能够使燃烧更加旺盛。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化学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氧气,并观察到了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支持燃烧的特性。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氧气的制取方法,也让我们对氧气的性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化学实验有了更多的体验和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大家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一、制取 O2
1.用 KMnO 4制取 O2
药品: KMnO4紫黑色(暗紫色)固体
化学式:
实验器材:
① 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胶塞的导管,棉花
② 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
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
① 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带有
酒精灯、试管和铁架台的装置
② 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不用验满)收集,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
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实验步骤:
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试管中装入足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将试管口略向下倾
斜,在试管内的导气管应稍出胶塞一点儿(便于收集气体),将导气管一端放在水中,并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准备收集
③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再用外焰加热高锰酸钾
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
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
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⑦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①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防止堵塞导管
②加热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生成的水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内的导气管稍出胶塞一点儿即可,目的是利于气体导出
④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
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
⑤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
倒流回试管
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2. 用 H2O2制取 O2
药品:H2O2(无色液体)MnO2(催化剂)黑色
固体化学式:
实验器材:
① 发生装置:锥形瓶,分液漏斗,两孔胶塞,导管
② 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
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①:发生装置:因为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制氧气是固液混合常温型,所以发生装置可以选择:锥形瓶,分液漏斗。
3.两孔胶塞导管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不用验满)收集,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
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实验步骤:
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锥形瓶中装入足量的二氧化锰
③在分液(长颈)漏斗中装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打开阀门,使过氧化氢水溶液流入锥形瓶内
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
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⑥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①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之后要将夹子夹紧防止氧气逸出
②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
③ 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
管
④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3 用制取氧气
药品:,(催化剂,黑色固体)
化学式
实验器材: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胶塞的导管
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
实验器材选择依据与氧气验证原则同1
实验步骤:
1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足量氯酸钾,然后加入二氧化锰,在试管内的导气管应稍出胶塞一点儿(便于收集气体),将导气管一端放在水中,并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准备收集
③ 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再用外焰加热试管中的固体
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
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
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⑦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1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管内的空气,收集的氧气纯度不高
2氧气收集满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2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密度大于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