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跨文化对比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这种跨文化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异同,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经验。
通过比较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具体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家庭教育成效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中美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为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本研究将围绕以上主题展开,希望通过深入剖析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与共通点,为教育界和家庭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跨文化视角探讨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从而加深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家庭教育观也会在这些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美家庭教育的异同之处,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借鉴对比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中国家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科学地制定教育方针和教育策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最终造福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家庭教育观概述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观是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和理念,影响着他们在子女教育中的行为和取向。
在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存在一定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不同。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通常注重子女的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希望他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而在美国家庭中,父母更加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和自我实现。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同。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往往注重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强调纪律和尊重权威;而在美国家庭中,父母更加注重沟通和协商,倡导民主教育。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同国家的家庭对于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两种特点,两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以跨文化视角,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差异和共性。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1. 教育目标的不同中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更加注重学业成绩的取得,家长常常会要求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认为这是孩子成功的标志。
文化传统和历史原因造成了中国家庭对于学业的重视,因此孩子的学业成绩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
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美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兴趣和才华,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在社会中融入。
2. 家长期望的不同中国家长往往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社会的精英。
家长会给予孩子较多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相比之下,美国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幸福感和成长过程中的乐趣。
他们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通过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往往比较传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以权威的身份来进行指导和约束。
家长通常会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要求,对孩子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
而美国家长更加倾向于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他们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索来学习和成长。
虽然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差异,但也不乏共性之处。
1. 家长的爱和关怀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爱和关怀都是不变的。
无论在哪个国家,家长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陪伴者,他们都会付出努力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
2. 培养孩子的好品德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
无论是中西方文化,都重视孩子的诚实、守规矩、尊重他人等品德素养,这都是全球范围内普遍认可的教育观念。
跨文化视域下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跨文化视域下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在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跨文化视域探讨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一、中美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1.教育目的中美家庭教育的教育目标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尊重长辈、勤俭节约等品质。
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加强调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2.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通常采用严格的管教方式,注重纪律和秩序维护。
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强调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表达自己。
3.教育方法中国家庭教育倾向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通过口头讲解和例子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
而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启发式教育,鼓励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和发现,自主学习和探索。
二、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对孩子的影响1.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中国家庭教育强调家庭责任感和尊重长辈,适合农耕文化传统的社会形态。
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更加重要。
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个性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2.学习态度和行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被动接受、缺乏创造性思维。
而美国家庭教育的启发式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中国家庭教育重视纪律和秩序,但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和自我表达方面缺乏自信。
而美国家庭教育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表达自己,有利于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启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适应和融入当前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
父母应尽可能地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家庭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同时,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应加强跨文化教育和交流,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教育大国,其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视角下的比较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在中国,家庭教育一直以“孝道”、“尊师”、“勤奋”等为核心价值观,强调家长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传统的教育方式。
而在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倡导更加民主和平等的育儿理念。
通过对比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劣势,为教育改革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
开展中美家庭教育观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和共通点,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观念的传承与变迁,以及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的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中美家庭教育观的跨文化碰撞,揭示不同文化间的教育理念差异,深入探讨家庭在教育中的角色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为促进跨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做出贡献。
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对比研究,探讨跨文化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现状,为促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家庭教育一直是各国家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中美家庭教育观之间的对比研究,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中美家庭教育观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特点和模式,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揭示出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的影响,为促进全球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拓展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促进世界各国间的和谐发展与交流。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对比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跨文化视角研究领域。
由于中美两国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家庭教育观在两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家长参与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来比较中美家庭教育观。
在教育目标方面,中美家庭教育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术成就和就业能力。
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发展。
他们在教育子女时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更加多元化。
美国家长普遍认为,除了学术成就之外,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创造力和独立性也非常重要。
在美国,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
在家长参与方面,中美家庭教育观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长往往扮演着更为主导的角色。
他们通常会对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
中国家长普遍认为自己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他们会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与此相反,在美国,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己做决策,他们相信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
在美国,家长更倾向于充当孩子的指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
在教育方法方面,中美家庭教育观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中国,家长普遍采用严厉的教育方式,他们强调严格的纪律和强化训练。
中国家长通常会设定高标准和要求,鼓励孩子努力学习。
与此相反,在美国,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美国家长通常会与孩子进行更多的对话和互动,以促进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中美家庭教育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教育目标、家长参与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中美家庭教育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家庭教育观的不同之处,同时也可以借鉴对方的经验,为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跨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家庭教育跨文化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其家庭教育模式既有共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跨文化的视角,对中美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增进两国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文章将首先回顾中美家庭教育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随后,通过对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对比,探讨中美家庭在培养孩子独立性、责任感、创造力等方面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关注中美家庭教育的实践层面,分析两国在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及其成因。
本文还将从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维度出发,分析影响中美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发展的动力与制约因素。
文章将提出促进中美家庭教育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建议,以期为两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与共性的理解,为家庭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与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中美家庭教育理念比较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理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深受各自社会文化、历史传统以及教育制度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社交能力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不同侧重点。
在家庭教育的独立性培养方面,美国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美国父母倾向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而中国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服从性和依赖性,父母往往期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的期望和规划来成长。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发展潜力。
在社交能力的培养上,美国家庭教育强调孩子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美国父母通常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跨文化视角下的比较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家庭教育领域,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与相似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家庭教育模式的理解,从而推动更加开放、多元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发展。
中美家庭教育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家文化、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美家庭教育观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庭教育之重点往往放在学业成就上,强调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传统文化对孝道、孝顺也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在美国,家庭教育更加关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意识和创造力,提倡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的培养。
在美国家庭中,家长更倾向于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学业成绩。
中美家庭教育观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父母往往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注重规矩、纪律和传统的方式,普遍采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同时也会采取一些“严厉”的教育方式,比如体罚等。
而在美国,家长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和互动,强调在孩子身上培养出积极的品质和态度。
美国父母往往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尽量避免使用体罚,更加倾向于采取开放、民主的教育方式。
中美家庭教育观在教育环境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庭教育往往以学校教育为延伸,学校作业、考试成绩等被视为成功的重要标志。
很多中国家庭会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在子女的学习上,重视教育资源的投入。
而在美国,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由成长,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生涯的一部分,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体育、音乐、艺术等方面。
中美家庭教育观在家庭角色定位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对于男女角色定位有着明确的划分,父亲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严肃和权威的角色,母亲则往往是温柔贤淑的形象。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注重孝道、尊重和纪律,重视学业成就和成功;而美国家庭教育则强调个性发展、自主性和创造力,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随着中美两国交流的增加,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也成为了跨文化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研究旨在对比中美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同之处,探讨背后的文化因素,以期为教育实践和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深入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家庭教育的优劣之处,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美作为两个文化迥异的国家,家庭教育观也必然存在差异。
比较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模式,有利于丰富家庭教育理论,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通过比较中美家庭教育观,可以拓宽我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学习借鉴对方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探讨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与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容到此结束】。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中美家庭教育观,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差异。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异同点,探讨其形成和演变的原因;比较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优劣,揭示文化因素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探讨中美家庭教育目标和方法的差异,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特点。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为跨文化家庭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2. 正文2.1 中美家庭教育观概述中美家庭教育观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看法和态度。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注重的是家庭的权威性和孩子对长辈的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研究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1)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背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
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包含了终身教育在
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出于起点位置的。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现在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提早我国未来的
历史,因而也是提早世界的历史。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
并纳入国家整体规划之中。
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
而今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关注教育的发展,不断推进人才培
养和科技创新。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父母被认为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
师,也是教龄最长的老师。
作为一种接受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
模式,家庭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家庭存在两种
不同的教育观念,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是由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
传统底蕴造成,同时也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导致中美家庭在教育方
式上的巨大差异。
再加上中国新出台的二孩政策,中国家庭教育即将面临
重大挑战。
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和挑战,对于促进我国当
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研究现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纷纷撰文从文化、历史、社会的角度研究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并提出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但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深入分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且,在二孩政策的影响下,进行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并提出建议的少之又
少,这也是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
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
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
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
因为家庭教
育是整个学校教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
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儒家思想影响颇深。
然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二孩政策的开放后,我国家庭驾驭面临众多隐患和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
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法,铸造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3)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对孩子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家庭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家庭教育改革往往流于形式。
从目的、内容、方式和结果四个方面对中国和美国的家庭教育进行详尽的比较后发现,美国家庭教育与中国家庭教育存在差异,而前者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去那面发展和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对于中国的家庭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实践意义: 目前,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间经济交流更显频繁,全球经济文化日益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没有入学之前,父母担任着全部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存在着误区,甚至成为一种顽疾,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良好素质的形成。
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和警惕作用。
因此,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些实践,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4)本选题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
主要观点:通过对比中美家庭教育的不同,分析出我国家庭教育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内容:在理论基础上,对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当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
方式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些不同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二孩政策对中国家庭的潜在挑战,提出如何面对和处理未来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进步,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重点: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不同并给出建议。
难点:二孩政策对我国家庭教育的潜在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5)本选题的撰写大纲
1.Research Background
1.1The Two-child Policy
1.2Chinese Family Educational Disadvantages Before the Two-child
Policy
1.3Potential Problems of Family Education under the Two-child Policy in
China
2.Theoretical Foundations
2.1Culture and Culture Values
2.2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2.3Cultural Values and Family Education
2.4Three Dimensions of Geert Hofstede
2.4.1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2.4.2Power Distance
2.4.3Long-term Orientation vs. Short-term Orientation
3.The Differences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3.1Different Educational Aims
3.2Different Educational Content
3.3Different Educational Ways
3.4Different Educational Results
4.The Reasons of These Differences
4.1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4.2Diffe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4.3Different Values
5.Suggestions to Improve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5.1From “Talent Man Education” to “ Social Man Education”
5.2From One-side Education to Multi-side Education
5.3From Patriarchal Education to Democratic Education
6.Conclusion
(六)参考文献
[1] Clair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 Breinse,W:&James,Evaluation on Education,America:Longman Press
198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1999。
[4] 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
月。
[5] 邓佐君主编,家庭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6]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年10月。
[7] 克劳蒂亚,美国人的家庭教育,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
[8] 杨恒,2007年,《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
[9] 苏桃芳,2013年,《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
[10] 姜楠楠,2011年,《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差异》,哈尔滨师范大
学。
[11] 麻建玲,2016年,《二胎时代”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科学争鸣。
[12] 胡梅,2016年,《关于二胎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研究。
[13] 郑新蓉,2016年,《“二胎政策”引发新教育生机》,北京师范大学。
(七)研究基础
大学里,通过对中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的认真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
(八)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