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宣传资料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野生蘑菇因味道鲜美受到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一些村民的喜爱。
由于不能有效地鉴别野生蘑菇的有毒与无毒,从而导致中毒事件的频频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每年 4 至 5 月和 8 至 9 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据统计,野蘑菇中毒人数虽只占食物中毒人数的 5. 1%,但死亡人数却占到一半以上。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在我国可食蘑菇有 300 多种,有毒蘑菇约 80 多种,其中含剧毒的有 10 多种。
较多见的剧毒蘑菇为白毒伞菇、鹅膏菌、鹿花菌等,食用后死亡率极高。
由于毒蘑菇没有明显形态标志,其有毒无毒极难辨认,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非专业人士不易鉴别。
因此,告诫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切莫自采、卖买、自食野生蘑菇。
此外,为了尽量减少中毒几率,吃蘑菇时最好别喝酒,因为有些毒素在酒精作用下,会加重中毒症状。
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为预防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多次发出预警:集体食堂、餐饮服务、旅游景区、集贸市场等单位或场所严1/ 7禁自采、加工、销售野生蘑菇,同时提醒广大人民群从千万不要吃野生蘑菇。
一、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基本症状人们在误食野生有毒蘑菇后,其中大多数在食后 1 小时到 2 小时即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腹泻米汤样或带血的水样便。
有的中毒后出现流涎、大汗淋漓、肌颤、瞳孔缩小;有的昏迷、抽搐、休克、肝肿大、黄疸、胃肠出血;有的谵妄、烦躁不安、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紧急处理措施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蘑菇中毒,还是其他食物中毒。
不管自己能否准确判断中毒类型,都应该保留已食物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其次,立即赶往医院。
在等待救护车赶到现场期间,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第三,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流失,防止休克发生。
第四,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

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森林植被丰富,每年夏秋季节是野生菌生长繁殖最多的时节。
据有关资料记载,贵州的大型真菌有789种,隶属202属,44科,其中可食用菌243种,药用菌186种,毒菌67种。
由于野生蘑菇的种类繁杂,很多有毒蘑菇是目前我们尚未发现和认识的,加上部分有毒蘑菇与食用蘑菇从外观上很难辨别,每年因误采误食野生毒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全省各地都时有发生,包括一些已经确定是剧毒类的野生菌,如白毒鹅膏菌、秋盔孢伞、亚稀褶黒菇等。
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多样,发病潜伏期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或数天,其中以脏器损害型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
野生毒菌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方法,因此,毒菌中毒防控最好的措施就是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菌!野生毒菌中毒的主要类型与特点:1.胃肠炎型: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潜伏期一般在0.5-6小时。
轻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较重者常因剧烈呕吐和腹泻引起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造成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休克、昏迷、急性肾衰竭。
引起这类的毒菌我国已知约80余种,多见于红菇属、乳菇属、粉褶蕈属、黑伞菌属、白蘑属和牛肝蕈属中的一些毒蕈。
2.肝肾损害型:中毒者多因误采误食含剧毒毒素的野生菌引起。
此型中毒最为严重,毒素为剧毒,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存在于毒伞属、褐鳞小伞蕈及秋生盔孢伞蕈等。
此型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按病情发展可分为六期:①潜伏期,一般10-24小时,有时长达数日。
②胃肠炎期,以吐泻为主。
③假愈期,此时中毒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肝脏损害已经开始。
轻度中毒者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④内脏损害期,肝、脑、心、肾等器官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
血生化指标明显异常,临床表现有黄疸、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⑤精神症状期,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惊厥、昏迷。
可并发休克、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肾衰竭、肝性脑病等。
毒蘑菇安全教育方案

毒蘑菇安全教育方案一、背景介绍毒蘑菇是指那些含有剧毒的真菌,误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因为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事件发生,因此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毒蘑菇的鉴别1.了解常见的毒蘑菇品种。
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首先需要教育大家了解一些常见的毒蘑菇品种,比如鬼笔菇、毒鹅膏菌、毒蝇伞等。
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毒蘑菇品种,一旦误食会导致严重中毒。
2.学习毒蘑菇的特征。
毒蘑菇通常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颜色鲜艳、有毒味、有毒性状等。
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来介绍这些特征,让大家学会如何鉴别毒蘑菇。
3.了解可食用的蘑菇。
在毒蘑菇安全教育中,还需要教育大家了解一些可以食用的蘑菇品种,比如香菇、牛肝菌、松露等。
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清楚地区分哪些是有毒的蘑菇,哪些是可以食用的蘑菇。
三、毒蘑菇的采集和食用1.不随意采集蘑菇。
在毒蘑菇安全教育中,需要强调的是不要随意采集不认识的蘑菇。
因为很多人误认为某些蘑菇是可以食用的,结果却是误食了毒蘑菇。
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大家,除非确定了可以食用的蘑菇品种,否则不要随意采集或食用蘑菇。
2.儿童要远离蘑菇。
在毒蘑菇安全教育中,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儿童要远离蘑菇。
因为儿童往往好奇心强,可能会误食蘑菇,所以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要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
3.购买食用菌时要到正规市场。
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还需要教育大家购买食用菌时一定要到正规市场购买。
不要随意购买路边或者野外的蘑菇,因为这些蘑菇的品种可能不确定,存在风险。
四、中毒急救知识1.了解中毒的症状。
在进行毒蘑菇安全教育时,我们需要教育大家如何了解中毒的症状。
比如头晕、呕吐、腹痛、昏迷等症状都可能是中毒的表现,要及时就医。
2.不要迷信秘方。
在毒蘑菇安全教育中,还需要强调的是不要迷信所谓的秘方。
如果误食了毒蘑菇,要及时就医,不要试图通过家庭自制的秘方来治疗。
2024年野生蘑菇中毒宣传语

2024年野生蘑菇中毒宣传语1. 2024 年了,可别再乱采野生蘑菇啦!你看,每年都有人因为吃了毒蘑菇进医院,难道你也想成为其中一员吗?就像走在悬崖边,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去呀!例子:“哎呀,别去采那些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呀,万一中毒了咋办,你看隔壁村的老李头,吃了个野蘑菇差点没了命!”2. 2024 年,一定要记住野生蘑菇不是随便能吃的哟!你想想,那毒蘑菇就像隐藏的小恶魔,随时准备伤害你,你还敢碰吗?例子:“咱可别瞎吃野生蘑菇,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就跟那隐藏的炸弹似的,一不小心就爆了!”3. 2024 年啦,对野生蘑菇中毒可不能马虎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就好像在雷区行走,一不小心就踩雷啦!例子:“别乱采野生蘑菇啊,那中毒可不是好玩的,跟走在布满陷阱的路上一样危险!”4. 2024 年,野生蘑菇中毒可不是小事啊!你难道不知道那后果有多严重吗?就如同被毒蛇咬了一口,能好受吗?例子:“别小瞧野生蘑菇中毒,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跟被毒蝎子蜇了没啥区别!”5. 2024 年了,还不警惕野生蘑菇中毒吗?你以为没事,其实就像在黑暗中摸索,随时会碰壁呀!例子:“可得小心那些野生蘑菇,别不当回事,就像在大雾里走路,容易出问题!”6. 2024 年,别再对野生蘑菇中毒无所谓啦!这可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呀,好比在大海中没有方向,多可怕!例子:“别乱采野生蘑菇吃呀,万一中毒可咋整,就跟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一样让人害怕!”7. 2024 年,要重视野生蘑菇中毒啊!不然等出事了就晚啦,就像着火了才想起没准备灭火器,来得及吗?例子:“一定要小心野生蘑菇中毒呀,等真中毒了就后悔莫及啦,就跟房子着火了才发现没水一样!”8. 2024 年,野生蘑菇中毒可不是能忽视的呀!你想想,要是中了毒,那痛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就像被千万只蚂蚁咬一样!例子:“别碰那些野生蘑菇,中毒了可难受了,就跟被一群蚂蚁围攻似的!”9. 2024 年,可别傻傻地去碰野生蘑菇导致中毒呀!那多危险呀,简直就像在悬崖边走钢丝!例子:“别乱搞野生蘑菇,那容易中毒的,跟在悬崖边玩杂技一样吓人!”10. 2024 年,一定要把野生蘑菇中毒当回事呀!不然你会后悔的,就像没带伞出门结果被淋成落汤鸡一样!例子:“听我的,别瞎搞野生蘑菇,中毒了可麻烦了,就跟没带伞遇到大雨一样糟糕!”观点结论:2024 年,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野生蘑菇中毒问题,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或好奇而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两河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资料

两河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资料为提高泛博人民群众对野生菌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 防止误采或者购买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 ,我乡特搜集整理有关野生菌的鉴别方法、加工食用方法、中毒时的症状与体征,以及发生中毒后的急救措施等知识如下: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据了解,在我国,毒蘑菇约有 180 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 30 多种。
普通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明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 ,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二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 ,滋味刺鼻。
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者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有毒蘑菇菌面颜色较可食用菌明艳 ,有红、绿、墨黑、青紫、杂色斑点等颜色 ,特殊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蘑菇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者粗长,易折断。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 ,无毒的分泌物清澈如水<个别为白色 >,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 , 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 ,无异味。
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苦味、恶腥等味。
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在煮野蘑菇时 ,放几根灯心草、些许大蒜或者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心草变成青绿色或者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者大米变色有毒 ,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者褐色。
取采集或者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即将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者白醋 ,若纸变成红色或者蓝色的则有毒。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 ,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如何加工、食用野生菌1.烹调时,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 ,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标语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标语夏季来临、雨水多发,各种蘑菇纷纷冒头,很多人分不清哪些是可食用的就一股脑全部采摘食用了,最后导致自己难受住院。
为大家整理了“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标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标语1、野菌千万种,安全第一条,劝君莫乱采,亲人两行泪。
2、不吃野菌后悔,误食中毒更后悔。
3、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野生蘑菇中毒。
4、珍爱生命,禁止采摘食用野生蘑菇5、不采不食,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6、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7、野生菌,看似美味,不辨真假身体受罚。
8、人命关天,野味吃多少,也不能放弃安全。
9、珍爱生命,禁止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10、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
1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野生蘑菇中毒。
12、注意饮食安全,慎食野生植物。
13、不吃野生菌,防食物中毒。
14、勿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以防食物中毒!15、禁采食野生蘑菇,预防食物中毒。
16、严禁私自采摘野生菌菇,以免中毒。
17、毒菇难辨,请不要乱采摘18、勿采、勿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19、野生蘑菇风险高,切勿采食保安全20、野生毒蘑菇,误食很危险21、野生蘑菇中毒无特效解药,请勿采食22、蘑菇有风险,不要随便吃23、珍爱生命健康,请勿食野蘑菇24、珍爱生命,禁止采食野生蘑菇。
25、挑野生菌,认清特征,一家人才能共享美味快乐。
26、野外遛弯,采摘蘑菇,谨慎谨慎再谨慎。
27、珍爱生命,不食毒菌。
28、毒菌逢雨长得快,食品安全要防范。
29、慎食野生菌、野生菜,防止食物中毒。
30、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3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32、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幸福生活。
33、食品安全,从我做起。
34、误识野生菌,会要人的命。
35、送你一份健康,请远离毒蘑菇。
36、注意饮食安全,禁食野生植物。
37、不吃野生菌,防食物中毒。
38、吃蘑菇要看清,要不然中毒真让人受罪。
39、珍爱生命,警惕野生菌中毒,请勿食用野生菌。
40、不买卖、不加工、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
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宣传资料

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宣传资料一、前言野生蘑菇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食品。
野生蘑菇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加强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宣传工作。
二、野生蘑菇中毒的原因1. 毒性成分:野生蘑菇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如鹅膏、鹅膏酸、乳酸等。
2.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同一种蘑菇的耐受能力不同,有些人对某些种类的野生蘑菇有过敏反应。
3. 季节影响:由于气温、降雨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所含有毒成分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三、野生蘑菇中毒的症状1.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2. 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
3. 肝肾功能损害:黄疸、肝功能异常、尿毒症等。
4. 呼吸系统反应:呼吸困难、喉咙痛等。
四、野生蘑菇中毒的预防措施1. 不要采摘未知品种的野生蘑菇,以免误食有毒品种。
2. 采摘已知品种的野生蘑菇时,要仔细辨别是否为有毒品种,并注意不要将有毒品种与无毒品种混在一起。
3. 在食用野生蘑菇前,应将其剖开观察,确认无异味和异色后方可食用。
4. 食用野生蘑菇时,应先少量试食,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五、野生蘑菇中毒的急救方法1. 立即停止食用有毒蘑菇,并漱口清洁口腔。
2. 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所食用的蘑菇种类和数量等信息。
3. 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洗胃、吸氧、输液等。
六、结语野生蘑菇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但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野生蘑菇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同时,在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毒蘑菇大全.ppt

无条纹,
❖ 菌盖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 面灰褐绿色、
❖ 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 菌肉白色。
❖ 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 细长,
❖ 圆柱形,长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 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 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 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 夏秋季在阔叶 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 粉红枝瑚菌
❖ 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
❖ (四川)、鸡爪菌、则梭校
❖ (西藏)、粉红丛枝菌
❖ 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
❖ 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
❖ 中的珊瑚。子实体高达10-5cm,宽5-10cm,干 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顶 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
❖ 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甘肃、 四川、西藏、安徽、云南、福建等地。
❖ 臭黄菇 ❖ 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 ❖ (四川)、黄辣子、牛犊菌 ❖ (广西)、牛马菇(福建)。 ❖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 ❖ 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 ❖ 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 ❖ 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 ❖ 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
❖ 分布于我国吉林、江苏、安徽、台湾、 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
❖
介味滑锈伞
❖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粘,初期扁 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色至深肉桂色, 直径一般5-12cm,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 浅锈色,稍密。菌柄柱形,长约10cm,粗12cm,污白色或带锈黄色。 夏秋季常生在针 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