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的得体策略
如何做到说话得体

如何做到说话得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说话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说话的得体与否,可以决定交流中的质量,并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好坏。
因此,如何做到说话得体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控制情绪,准确表达,注重听取对方意见,遵守社交礼仪,增强信任感。
一、控制情绪情绪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反映,它可能是因为某个事件、某种情况或是某段经历所造成的,而恰恰这种情绪容易影响到人们的语气,而说话得体就需要克制情绪和情感影响,保持平静。
例如,当你感到不满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或者短暂的离开来缓解情绪,以免情绪失控导致不得体的言辞。
二、准确表达准确表达意味着说话需要简单明了,不含糊、不偏激、不夸大和不低估事物。
如果说话含混不清,那么就表达了自己的不信任和不诚实,长此以往,其他人就会对你的说话产生质疑和疑虑。
而且,用含糊吞吞的语气说话,也会让听者感到压力,产生沟通疲劳的情况。
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形下,准确表达都显得非常重要。
三、注重听取对方意见说话得体不仅是发言的过程,更是包含了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质上不是简单的单向流动,需要双方都做到互相理解和尊重。
当你在与他人交流时,需要仔细地聆听对方的思考和观点,不要在说话过程中打断对方,不要轻易假定对方的意图或看法,而是需要在确保了对方意思听明白的前提下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遵守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表现人们文明社会的一种方式。
在交流过程中,遵守社交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修养,也可以获得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
社交礼仪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礼貌用语、吃饭礼仪、着装、姿态及其他礼仪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别人的感受,切忌使用带有攻击性语言,一场交流中,你说的每一丝话都需要来自心底的尊重、欣赏以及化解。
五、增强信任感说话得体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增强信任感。
有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与之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新客户等。
这时,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增强对方对我们的信任感。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之得体的语言表达

”。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
老人家
”。
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家大舍小令外人”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 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 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 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 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 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C “我能为您服务吗,先生?”
D "你想干什么?"
§ 改错题:
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语用得 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 供投资策略方面 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1)将 请教 改为 垂询 ; 2)将 不吝赐教 改为 谒诚为您服务 ;
例:一新华社记者主持一台晚会.当她仪态 万方、充满自信地走上舞台时,不小心被麦 克风的拉线绊倒了,全场哑然,陷入一片尴 尬之中……她迅速地站了起来,镇定地说: “、、、、、、、。”并深深鞠一躬……全 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亲爱的观众朋友,你们的热情让我倾倒
3.看准交际对象,掌握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 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 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 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
----语言表达得体
“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 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要符合场合、 对象等语境条件,避免用词不当等现 象,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在某 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 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么说 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
1、注意谦敬遣词,恰如其 分
交际中的语言得体

交际中的语言得体作者:辜娟来源:《师道·教研》2009年第07期什么是得体?我认为这里的“体”可以认为就是语境;得体就是言语表达合乎交际情境。
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那么,如何才能把话说得得体呢?第一、注意对象,掌握分寸。
任何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对象,所以与人交际一定要注意交际的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气质、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
在运用语言作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确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该怎么说。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人说什么话。
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这肯定是必要的。
譬如,曾经有少先队员到冰心家中向老人献花,问:“冰心奶奶,你今年多大了?”孩子天真、幼稚,这样问情有可原,如果年龄大一点的,按照一般习惯,应该这样问:“奶奶,您高寿?” 否则不得体。
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关系,因交际对象的性情、境况各异,交际时更应当掌握分寸。
恭维女孩子,说人家漂亮,大多会高兴;可如果对方的长相确实连一般都不是,甚至是丑陋的,你硬是说她漂亮,恐怕会弄巧成拙,惹怒对方。
这时你不妨从她的学识、或者贤惠、或者体贴温柔、或者善解人意等方面去赞美,力求得体。
让人家觉得你的赞美确实有几分真实和诚意。
需要强调的是:在面对交际对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参透其心理心境方可做到言语得体,所以古人说“知人者明,知己者智”。
第二、适应场合,用语恰当。
这里的场合主要指交际的具体时空。
交际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庄重和随便之分,有喜庆和悲痛之分,有内外之别。
如非正式场合要亲切、自然、灵活;正式场合要严肃、庄重、规范;娱乐场合要幽默风趣、生动活泼;悲伤场合要严肃、低沉、哀挽。
如某饭店,老先生生日宴会。
老友热情地点歌祝贺,掌声响过,歌声骤起,“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顿时主人容颜大变!尽管及时制止了乐曲继续演奏,但是,整个现场的气氛已十分尴尬。
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做到得体

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做到得体在社交场合中保持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无论是参加商务活动、社交聚会还是家庭聚会,我们都希望能够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以下是一些在社交场合中保持得体的准则和技巧。
一、着装得体穿着是我们给人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根据场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服装。
对于正式场合,男性应穿着西装,女性则应选择得体而端庄的礼服。
对于非正式场合,我们可以选择短袖衬衫或休闲装,但仍然要注意整洁和得体。
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不雅的服装,以免给人留下不良印象。
二、言谈得体在交流中,言辞得体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注意用词和说话的语气,避免粗鲁、冒犯或不适当的谈话。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保持礼貌和尊重。
避免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以免给人留下不尊重他人的印象。
此外,如果不确定是否可以谈论某个话题,最好避免谈论,以免引起争议或尴尬的场面。
三、举止得体在社交场合中,我们的举止和仪态也能够传达出我们的素质和修养。
在用餐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餐具,遵循餐桌礼仪。
在喝酒时,要适量,并不要过度饮酒,以免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
此外,在与他人交往时应保持微笑和友善的态度,不要傲慢或冷漠。
我们还应该避免太过亲密的身体接触,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
四、注意身体语言除了言辞和仪态,我们的身体语言也能够传达出很多信息。
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姿态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站立或坐立端正,保持自信和镇定的表情。
避免过度修饰或过于夸张的动作,保持自然和优雅。
此外,眼神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保持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表示出我们的关注和尊重。
五、适度参与和尊重他人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适度参与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喜好。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谈话,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要过度抢夺话语权。
同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避免批评或嘲笑他人。
在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要尊重他人的兴趣,避免对某些话题过于追问或过于专注。
社交礼仪规范如何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和得体

社交礼仪规范如何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和得体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彰显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交关系的和谐稳定。
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表现得体和得体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
下面我将从几个常见的场合出发,分享一些社交礼仪规范的应对之道。
一、商务场合在商务场合中,遵循正确的社交礼仪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注意着装得体。
正式场合应穿着合适的职业装,衣着整洁,避免过于花哨或暴露的装扮。
其次,在交谈中要注意言辞的得体和谦和。
不要用过于直接的语言或冒犯性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尊重对方的立场并试图平衡各方利益。
最后,要注意用餐礼仪。
在商务餐桌上,应学会正确使用餐具,不咀嚼过大声音,不随意挑食或边吃边讲话等。
二、社交聚会社交聚会是人们展示自我、建立和拓展社交关系的重要场合。
在社交聚会中,首要的是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礼貌地打招呼、热情地介绍自己、积极参与讨论是建立社交关系的基础。
此外,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话并做出恰当的回应,不要独占话题或打断他人的发言。
同时,要注意自己的仪态和姿态,坐姿要端正,注意不要摆弄手中的酒杯或食物。
最后,要学会感谢和道别的技巧,及时向主办方表示感谢并礼貌地道别离开。
三、公共场合在公共场合,礼仪规范同样需要得到遵守。
首先,要注意保持室内安静。
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电影院等,大家都希望获得一个安静的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或播放音乐等噪音。
其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礼让老人、孕妇、残疾人等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不占用他人的座位或过道。
最后,在排队中要有时间观念,不要插队或推挤他人。
四、网络社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社交成为了人们频繁涉足的领域之一。
在网络社交中,我们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辞。
在互联网上,我们不能因为没有面对面的交流而言辞粗鲁或冒犯他人,要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过激言辞的使用。
其次,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怎样在社交场合组织得体的语言

怎样在社交场合组织得体的语言在社交场合的广阔天地中,得体的语言如同舞池中的舞者,能够优雅地展示自己的风范,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
然而,要让语言在社交场合组织得体,并非易事。
以下,我将分享一些策略,助你如何在社交场合组织得体的语言,让你的每一次交流都如同舞池般优雅,引人入胜。
一、了解社交场合的礼仪:构建得体语言的基石在社交场合组织得体的语言,首先需要了解社交场合的礼仪,即构建得体语言的基石。
1.学习社交礼仪学习社交礼仪是组织得体语言的基础。
通过学习社交礼仪,我们可以了解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应该如何使用语言,从而更好地调整我们的语言,使之更加得体。
2.观察社交场合的氛围观察社交场合的氛围是组织得体语言的关键。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社交场合的特点和礼仪要求,从而更好地调整我们的语言,使之更加得体。
二、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增添语言的优雅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是增添语言优雅感的key。
我们需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贴近社交场合的氛围。
1.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用语能够瞬间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友好。
例如,在称呼对方时,可以使用“您”、“亲爱的”等词汇。
2.使用谦逊的语气谦逊的语气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更加优雅,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谦虚和尊重。
例如,在表达观点时,可以使用“我认为”、“我觉得”等词汇,而不是“你必须”、“你应该”等词汇。
三、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营造优雅的交流氛围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是营造优雅交流氛围的关键。
恰当的节奏和韵律能够使语言更加优美和有力。
1.长短句结合长短句结合是营造节奏和韵律的技巧。
通过长短句的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
例如,在讲述一个故事时,可以使用长短句结合的方式,使语言更加优雅。
2.注意句子间的停顿和转折注意句子间的停顿和转折是营造节奏和韵律的技巧。
适当的停顿和转折可以使语言更加优雅。
例如,在讲述一个故事时,可以使用适当的停顿和转折,使语言更加优雅。
社交中得体的礼仪_演讲与口才_

社交中得体的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谈话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如何在交往中做到得体不失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礼仪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
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
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
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
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
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
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
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
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
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
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
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
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
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
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
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教你如何说话——语言得体

教你如何说话——语言得体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说话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沟通效果,还能让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加显得自信和受人尊重。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说话得体的建议:1.尊重对方:与他人交流时,要时刻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听取对方的意见,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展示出你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注意语气和语调: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要使其符合场合和对方的身份地位。
避免使用过分咄咄逼人或是过于客气的语气。
根据情况适当加入一些表达情感的语气词,但不要过度使用。
3.使用适当的词汇:选用适当的词汇是语言得体的重要部分。
避免使用粗俗、冒犯或不文雅的词语。
另外,要注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行业梗,以免与对方的理解产生障碍。
4.注意语法和发音:语言得体还需要注意正确的语法和准确的发音。
使用正确的语法可以使你的讲话更加清晰流畅。
良好的发音也能提高交流的效果,并使你的讲话更加易于理解。
5.适度使用幽默:幽默可以使交流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但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要使用冷笑话或是刻意搞笑,以免造成尴尬或得罪对方。
适度地使用幽默可以增进交流的积极氛围。
6.合理运用身势语和面部表情:身势语和面部表情是补充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
适当运用这些非语言信号可以使你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并有助于理解和沟通。
7.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讲话:在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而啰嗦的讲话。
通过组织思维和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并保持对方的注意力。
8.关注对方的反应并作出相应调整:在交流中,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反应,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如果对方表现出不理解或不满意,可以寻找合适的方法重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9.尽量避免争吵和过激的言辞:在与他人交流时,尽量避免争吵和过激的言辞。
保持冷静并尊重对方的意见,可以避免产生冲突和争执,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0.学会倾听:倾听是有效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言语得体策略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言语交际策略。
《牛津英语词典》对Tact的释义为“合适的,恰当的跟别人打交道,避免冒犯,或赢得善意的快悦和微妙的感觉;跟人们交往或协调艰难的局势或微妙的情景的技巧或判断力;在适当的时间说适当的事或做适当的事的本领。
[1]” 钱冠连先生认为言语得体不是语法或者修辞上的事,而是语言符合之外的事,即对人、对事、对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话。
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谈到过,把话说好并没有一套固定的办法,“此时此地对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场合,说的还是这件事,这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最好,就该用另一种说法。
”[2]从前有个故事,说的是主人有一天请客,已经准备了一桌饭菜。
一会儿来了两个客人,还有一个,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主人说:“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其中一个客人心里暗想:说该来的不来,那是说我们不该来的倒来了,于是,拂袖而去。
他刚走,主人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
”剩下的客人心想:不是该他走,那是该我走了,于是也悄悄离开。
主人两句不得体的话,没有想到竟然把客人都撵走了。
在我们日常言语交际中,说话不得体的大有人在,他们说话伤了人,可是还不明白究竟为什么伤了人。
可见,言语得体是言语交际得以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对适当的人言语交际当然离不开听话人。
言语的目的就是通过给听话人传递信息,以引起某种预期的反应。
如果说话不看对象,那么只能瞎说一通,乱弹琴。
不要说别的,即便是恭维,也得看对象,因人而异,否则就会像一句俗话说的那样,“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比如,“你长得真苗条!”这句话对于女人来讲可算是一句恭维[收稿日期]2011-12-04[作者简介]李佳(1980-),女,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1—0122—02话,然而你面对一个孕妇这么说,人家能高兴吗?《鬼谷子・转丸第十三》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
古人早就注意到说话要因人设语,有的放矢,对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说法。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听话人,要使用不同的语言。
孩子说话喜欢用拟声词、迭词,因此,在与小朋友进行交谈时,应该尽量使用类似的话语,这样他们听了会感到亲切。
幼儿园里的阿姨之所以受小朋友的欢迎,主要原因是它们善于使用小儿语。
但是,如果给大学生上课也使用小儿语,结果只会是哄堂大笑。
大学生渴望自主自强,希望老师把他们看作成年人,如果老师以朋友式或朋友式的身份与他们交谈,他们会非常高兴,反之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立。
与异性交谈,要特别注意对方的心理特点。
陈建民在《说话的艺术》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个老师写了一句话让学生标点,这句话是: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结果,男同学这样标点: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而女同学标点却是: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这里标点的不同表明不同性别的人各站在自己性别的立场上产生不同的言语反应,这种差别多半是由性别的心理差别造成的。
所以,在与不同性别的人交谈的时候,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听话人的心理特点。
第二,交谈中,说话者的任务是有效地传递信息,使听话者接受并且理解,进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说话人必须使自己的话语适切于听话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
由于文化程度、生活经历、思想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人们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并不相同。
“人类进浅谈言语交际中的得体策略李 佳(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摘要:言语交际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言语得体是言语交际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从“言语交际的对象”,“言语交际的时间”,“言语交际的空间”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言语得体是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有效策略。
关健词:言语交际;言语得体;得体策略・123・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行思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大脑以现有的知识为中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过程”[3]。
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知识作为中介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歌德所说:“各人所见的只是他所懂得的”。
所以,单凭自己的意志来说话,不考虑对方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很可能使听话人感到不知所云,甚至引起误会。
请看下面的例子,一个普查员到一位农村老太太家里了解情况:普查员: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反问:什么配偶?普查员只得换了一种说法:就是老伴呗。
老太太笑了:你说老伴不就懂了,俺们哪知道你们文化人说的什么配偶呢?普查员没有考虑到农村老太太的接受水平,用了“配偶”一词,这就难怪老太太不知所云了。
第三,言语要切合听话人的个性特点和内心活动,尽量使言语纳入“心理相容”的轨道。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作家去一所监狱给犯人做报告。
犯人们是怀着各种猜疑和恐惧的心理来听他“训话”的。
为了缩短交际距离,这位作家在称呼上斟酌良久,“叫同事吧,对方不够资格;叫罪犯吧,也不行,这种称呼带有鄙视,犯罪的人也最讨厌这个词。
”经过反复思考,他最后用了“曾经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这一称呼,结果一出口,引起全场人的热烈掌声,有的还落下了眼泪,交际双方的距离拉近了,讲话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探究其成功交际的原因就是这作家了解罪犯的内心活动。
孔子说道:“不可与言而与言,失之言也”。
值得深思,值得记取。
二、在适当的时间对于同一个听话人,在同一个空间,由于时间不同,同一句话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得体恰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例如:gay是形容词,原义是lovely,至今,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仍然这样认为。
60年代,同性恋者首先使用了这个词来称呼他们自己,现在gay表示“同性恋”的意思已经广为人们接受,所以如果使用“Are yougay?”来询问“对方是否快乐”,在今天我们看来是不得体的,这句话会使听话人误解为询问他是否是同性恋,受话人有理由认为这是一种无礼的冒犯。
19世纪欧洲小说中描述夫妻对话时的互称非常的正式(Mrs.××;Mr.××),有孩子的夫妇则称对方为mother,father。
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欧洲人如果用上述称呼,一定会令他们的爱人感到不自在、生疏。
目前夫妻间得体的称呼是:“darling, sweetheart, pet, dear, love .”在中国文革之前说一个人有“修养”,是指有一定的知识或艺术水平,而在文革中,变“黑”,变“修”,“修养”几乎与“反动”等值,用来批评别人。
因此,如果在文革中用这个词来形容对方有知识懂艺术,不仅语言不得体,还会给受话人带来巨大的麻烦。
文革之后,这个词又恢复了褒义,可谓“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鲁迅曾经在《论讽刺》中对于说话不看时间的言语交际进行了批判与讽刺:两位胖胖的先生,彼此弯腰拱手,满面油晃晃的正在开始他们的攀谈。
“贵姓?”“敝姓钱。
”“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草字阔亭。
”“高雅高雅。
贵处是……?”“就在上海……”“啊,那好极了,这真是……”在现代的言语交际中,听到这样的“攀谈”,怎能不叫捧腹大笑。
什么“草字”,“久仰久仰”,“高雅高雅”,不仅陈腐,而且虚情假意,用鲁迅的话“压根儿不像活人说的语言”。
上面是从历时的角度解释言语交际需要适切于时间,下面再说共时角度。
共时也具有相对性。
“如果我们把某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当成一个共时平面,那么,在这个平面之内的一个时间也得分阶段。
阶段不同,也是时间不同。
在一个时间的不同阶段,同一个话语,就会由恰当变成不恰当,或者反过来也如此”[4]。
比如,在两个人谈恋爱的初期,彼此互称姓名,当双方的感情日益加深,称呼也会从原来的姓名变为妮称,如“丹丹”、“佳佳”、“丽丽”等。
待到爱情瓜熟蒂落时,双方的称呼又会变成“亲爱的”、“小心肝儿”、“大宝贝”等。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三、在适当的空间言语交际要“因地制宜”。
譬如说,中国人在路上遇到熟人,经常说“吃了吗?”用这样的话来打招呼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可是,如果是在厕所,这句话就显得不得体了,会引起对方不雅不敬的联想。
所以,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点可以引起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说话时必须根据具体的地点,选择恰当的话语。
有这样一个笑话: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之未腊者为璞。
周人怀其璞而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买之。
”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笑话。
有人在晋南平陆县的葛赵一带用“老师傅”来称呼一位年老的农民,原意是为了表示尊敬,结果却遭到了唾骂:“你才是老师傅!”这是因为“老师傅”一词在这个地方是个骂人的词。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地方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
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要将话语与空间进行匹配,作到入境随俗,这样才能使言语交际正常进行,达到成功。
【参考文献】[1] James A.H.Murray.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 volumn2 [M].2001:533.[2]陈建民.说话的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35.[3]姜剑云.言语学概要・说话的奥秘[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1.[4]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87. (责任编辑:杨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