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三幕剧结构和二个段落第一幕第一,写故事梗概的第一个要点是:这是谁的故事?他是谁?第二,他想要什么?为什么?第三,他追求目标的障碍是什么?他怎么办?人物第一次面临着一个人生的重大抉择,这也是整个故事,由第一幕转入第二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第二幕故事和第三幕故事:整个第二幕的剧情持续走向低落,其实都是为了第三幕最后的高潮----也就是最后的胜利做准备。如果没有如此低落的第二幕,就不能足以衬托出第三幕的高潮,也无法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关于第三幕,无需多说,一般都是经过一番苦斗,英雄胜利。转折点其实是三幕剧分界点的一个标志。一般来说,转折点是导致剧情跌宕起伏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一个经典的好莱坞三幕剧里,你至少能够找到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一定会出现在第一幕的结尾和第二幕的开始处。第二个转折点一定是在第二幕的结尾出现。其实很多好莱坞电影,在第二幕的中间也设置一个转折,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把好莱坞三幕剧也称作四幕剧结构的原因。三幕剧结构和二个段落第一段:我们一般叫正常世界。所谓的正常世界,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经历的正常生活内容和正常生活环境。第二段:欲望的召唤。这一段简单说,就是一个生活在正常世界的普通人,由于某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实这件事情就是我们常说的前提性事件,他的正常生活

被打乱了,在内心的召唤下,主人公必须要面临一种不同于正常世界的冒险或者挑战。第三段:选择的风险。我们任何一个人,当正常生活被打乱后,突然进入一个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未知世界,谁都会惶惶不安的。这时候,你的主人公需要作出选择,而且这个选择一定是要冒巨大风险的选择。这时候,一般人都会犹豫,退缩,因为他还不能评估未知的风险。常常是,主人公选择逃避,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人性从本质上都是保守的,谁也不愿意去冒那些不知道有没有回报的风险。第四段:导师的鼓励。就在主人公面对未知世界打了退堂鼓后,有一个导师出现了,这个人可能是主人公的朋友,长辈,或者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他会给主人公一些有益的建议和鼓励,促成主人公去冒险。第五段:第一道门。这不是一般的门,这是故事之门,这个门你一旦踏入,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不是死亡就是重生。这就是剧本故事里主人公的真正启程。新世界的新生活开始了,九九八一难也由此发生。这个段落一般都是在第二幕的开头发生。第六段:严峻的考验。这个桥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新的世界中,主人公必须由一个菜鸟向一个成熟英雄发展。其中的障碍和艰难可想而知。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艰难考验以及磨砺中,主人公开始融入新的环境,并且有了同路人或者是志向相同的伙伴。但与此同时,主人公也触及到了敌对的力量,也就是反面力量或者反面角色。第七段:最深的黑暗。这一段落的内容主要是,主人公已经快要接近他能力的最高极限,而且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能力不

敌和智慧的局限性,而客观现实却把他拉到了最深的谷底。他首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因为他已经接近了最大敌对力量的挑战。这一段落,无疑是整个电影情绪最低落的时候。第八段:真正的磨难。这一段落是对主人公最大考验,不成功便成仁。这也是一部电影中最让人揪心的部分,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桥段。主人公在这里不是受伤就是貌似死去,不然,他既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获得新生。第九段:尚方宝剑。这一段的内容说的是,主人公得到了他要完成他欲望目标的一个法宝。这个法宝可以是一个中国式上级的一个命令,可以是武侠电影里的一个绝密神器,或者一个秘传武功,也可以主人公智力爆发,发现了得胜的绝招。总之,这个东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时候,甚至可能是一个女人的爱情鼓励或者承诺,但无论如何,有了这个,主人公就会如虎添翼,胜券在握。第段:高潮对决。这一桥段通常都是一部电影的高潮部分,枪战中片中的火拼,战争片中的最后大决战,谍战片中的最后追逐,传记片中的英雄得胜,等等。我想,这个桥段不用多做解释,大家凭经验都能理解。第一段:英雄重生。这一桥段可能不是必须的,有的电影有,有的电影里没有,但是,这一桥段要表达的内容也是分清楚的,那就是,主人公在经历了以上的这一切人生洗礼之后,他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他了,他被他所经历的这一个奇特经历所改变,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其实,不管有没有这个桥段,每一部电影,所要表现内容,都是这个桥段要表达的内容。在经历了

炮火和风雨之后,主人公学到了什么?他还是原来的他吗?显然不是了。就像一个青年经历了残酷的青春之后变得成熟,就像一个女人经历了离婚的折磨后变得懂得珍惜。就像肥胖而懒惰的熊猫阿宝,真的变成了神龙大侠一样。第二段:回归秩序。写回归秩序这几个字的时候,其实我也不知道它的准确意思。但无论如何,在大多数电影里,都有回归正常世界这一桥段。比如警匪片里,英雄灭掉了恐怖分子,使得被恐怖分子打乱的生活恢复到原来的平静,也就是让世界复原了。比如家庭伦理剧里,经过夫妻大战,夫妻俩重归于好。再比如《功夫熊猫》里,逃难的和平谷村民们簇拥着神龙大侠阿宝,重回和平谷生活,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总结:通过对《功夫熊猫》和三幕剧结构,以及二个剧情桥段的解读,和公式套用,我们最后来看看《功夫熊猫》简要叙事模式。事实上,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很多好莱坞电影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套用着这个模式。让我们来看看,熊猫阿宝由一个肥胖懒惰的吃货到真正的神龙大侠的三段式故事演变模式:

1.开始的失落状态:梦想做功夫大师却不得不卖面条。

2.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克服自身的弱点和内心的恐惧,努力练功,冲破环境的阻碍。

3.最终的自我实现:感悟到武林的最高境界,拯救村庄,实现自我。

好莱坞电影叙事结构.ppt.Convertor

李安作品—— 《喜宴》赏析 祖籍江西德安, 生于台湾屏东潮州。 1975年毕业于台湾艺专。 1978年赴美留学, 伊利诺斯大学戏剧系学士 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硕士 1983年以《荫凉湖畔》获金穗奖最佳剧情片短片奖。 1990年剧本《推手》和《喜宴》获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剧作奖。 1991年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投资,拍摄完成《推手》,获选柏林影展电影大观单元,并在亚太影展中勇夺佳片奖。 《推手》 1993年完成《喜宴》,获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同时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十六届亚洲人、美洲人国际电影节最佳编辑奖,一跃而为世界知名导演。 1994年执导《饮食男女》(与前两部作品合称“父亲三部曲”),获第三十九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剪辑奖,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 《理智与情感》(获金球奖最佳影片和柏林影展金熊奖) 《冰风暴》(获戛纳影展最佳编剧奖) 《与魔鬼共骑》 《卧虎藏龙》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绿巨人》 《断背山》,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和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 《色·戒》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李安的电影手法质朴自然,对白风趣幽默,情节细腻别致,剧情圆融流畅。 华语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为台湾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 英语片亦同样能深入、准确地把握欧美文化心理,成为当今国际影坛声名最盛的华人导演。 《喜宴》分析 一、故事梗概 二、主题 1、表层主题: 一同性恋用假结婚应付父母,最后同性恋情被父母接受的故事。 2、深层主题: 文化/观念的冲突 导演的一贯主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表现中国家庭的传统伦理秩序受到的冲击。

好莱坞浪漫喜剧电影叙事特征分析

好莱坞浪漫喜剧电影叙事特征分析 即使好莱坞电影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但其电影事业并没有走向衰败,而是越来越繁荣以至影响力强大。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好莱坞经典的故事叙事形式。由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不断的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使得电影的叙事思路逐渐清晰,内容逐渐完善。目前好莱坞电影叙事俨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选材上不仅使用了观众容易接纳的方法叙述影片故事,而且选取了对观众有极大吸引力的素材内容,甚至影片所采取的故事结构模式和镜像语言都是观众可以领悟的,也就是说,好莱坞影片能够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平易近人”“有吸引力”的叙事特点。当然,部分影片也存在着叙事方式过于极端,叙事过程太注重影片的视觉感受,最终导致“外强内干”的现象,也显得影片故事平淡无奇、枯燥乏味。基于此,当前最急迫的问题就是怎样掌握好影片叙事的力度,这就要求影片制作者和导演不断努力钻研和分析。 一、好莱坞浪漫喜剧电影运用类型 (一)性别错位型 性别错位型电影的喜剧特征不同于以往的喜剧电影特征,其有异于两性之间不停休的争斗,主要是借助性别的错

位来达到一种独特的喜剧色彩。通常性别错位的表现形式为易装。为了达到喜剧特定的效果,易装往往是一种计策和方式,其位于特定的环境中会表达出一种超越性别界限的快感。对于易装演员来说,演员形体会具备一种介于两性之间的美――形体和服饰会构成性别差距,即这种人不仅有着装扮之后的异性面貌妆容,也有着原来性别的形体标志。喜剧能够释放观众抑郁的情绪,能够营造一种类似于狂欢节的氛围,能够满足狂欢节似的快乐需求。对于喜剧电影,易装类型的策略不仅能避免因为社会角色跨越性别界限而带来的道德 惩罚,也能享受冲破原有约束带来的快乐。两性喜剧易装电影的策略就是性别错位,这种跨越性别的错位电影可直接客观的为观众带来喜剧效果。易装电影的最大魄力就是其不会完全实现异性化,只是简单的在服饰上的跨性别,也就是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喜剧色彩。 (二)欢喜冤家型 两性关系从相恋到结婚,这个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无休止的争斗和吵闹。事实上,两性关系的演变史相当于人类的演进史,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男权社会,再到现在的男女平等社会,可见两性之间的斗争经久不息。然而两性之间的斗争并不仅仅是敌对的战争,两性之间的斗争,需要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是一种无法缺失的关系,借助喜剧呈现出来的两性关系,主要表述了两性关系的深层含义。两性之间的斗争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 解读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三幕剧结构和二个段落第一幕第一,写故事梗概的第一个要点是:这是谁的故事?他是谁?第二,他想要什么?为什么?第三,他追求目标的障碍是什么?他怎么办?人物第一次面临着一个人生的重大抉择,这也是整个故事,由第一幕转入第二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第二幕故事和第三幕故事:整个第二幕的剧情持续走向低落,其实都是为了第三幕最后的高潮----也就是最后的胜利做准备。如果没有如此低落的第二幕,就不能足以衬托出第三幕的高潮,也无法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关于第三幕,无需多说,一般都是经过一番苦斗,英雄胜利。转折点其实是三幕剧分界点的一个标志。一般来说,转折点是导致剧情跌宕起伏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一个经典的好莱坞三幕剧里,你至少能够找到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一定会出现在第一幕的结尾和第二幕的开始处。第二个转折点一定是在第二幕的结尾出现。其实很多好莱坞电影,在第二幕的中间也设置一个转折,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把好莱坞三幕剧也称作四幕剧结构的原因。三幕剧结构和二个段落第一段:我们一般叫正常世界。所谓的正常世界,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经历的正常生活内容和正常生活环境。第二段:欲望的召唤。这一段简单说,就是一个生活在正常世界的普通人,由于某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实这件事情就是我们常说的前提性事件,他的正常生活

被打乱了,在内心的召唤下,主人公必须要面临一种不同于正常世界的冒险或者挑战。第三段:选择的风险。我们任何一个人,当正常生活被打乱后,突然进入一个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未知世界,谁都会惶惶不安的。这时候,你的主人公需要作出选择,而且这个选择一定是要冒巨大风险的选择。这时候,一般人都会犹豫,退缩,因为他还不能评估未知的风险。常常是,主人公选择逃避,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人性从本质上都是保守的,谁也不愿意去冒那些不知道有没有回报的风险。第四段:导师的鼓励。就在主人公面对未知世界打了退堂鼓后,有一个导师出现了,这个人可能是主人公的朋友,长辈,或者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他会给主人公一些有益的建议和鼓励,促成主人公去冒险。第五段:第一道门。这不是一般的门,这是故事之门,这个门你一旦踏入,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不是死亡就是重生。这就是剧本故事里主人公的真正启程。新世界的新生活开始了,九九八一难也由此发生。这个段落一般都是在第二幕的开头发生。第六段:严峻的考验。这个桥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新的世界中,主人公必须由一个菜鸟向一个成熟英雄发展。其中的障碍和艰难可想而知。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艰难考验以及磨砺中,主人公开始融入新的环境,并且有了同路人或者是志向相同的伙伴。但与此同时,主人公也触及到了敌对的力量,也就是反面力量或者反面角色。第七段:最深的黑暗。这一段落的内容主要是,主人公已经快要接近他能力的最高极限,而且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能力不

《好莱坞如何讲故事》:好莱坞原来是这样成功的!

好莱坞作为世界最具强势的文化工业,近百年来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呼风唤雨,持续创造着独领风骚的神话,其影响力之大,是其他任何民族电影都莫可企及的。在这样的既定事实下,好莱坞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兴趣,他们对好莱坞成功的秘密进行了从政治到文化的多角度探索与思考,且成果斐然。汤普森《好莱坞如何讲故事:新好莱坞叙事技巧探索》一书便是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好莱坞一枝独秀秘密的杰作,在本书中,汤普森把好莱坞的叙事技巧放在了显微镜下,以近乎絮叨的文字仔细剖析他所能发现的每一个细节,并不厌其烦地解释各个细节之间的逻辑关联及其暗含的文化意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虽然是一部电影叙事学著作,但其叙事分析却生动有趣,彻底摈弃了学院派卖弄叙事学理论名词的酸腐,因而对于一般读者亦别具一番亲和力。

汤普森在本书一开篇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好莱坞电影叙事的最基本原则是其“可理解性”,即叙事要由一系列因果组成,以便于使观众理解。诚然,理解的清晰是我们所有人对于电影有所反应的基础,特别是情感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可理解”这三个字在这里包含了“运用之道,存乎一心”的东方式玄妙:“可理解”不是深奥的“难理解”,更不是肤浅的“易理解”,而是对于大部分观众知识水平(或曰理解能力)的准确把握,是那种“既让观众觉得能够‘理解’又对观众理解能力构成适度挑战”的模糊状态。个人以为,好莱坞电影叙事最成功的本质秘密也在于它做到了“可理解”,即对大众智识水平成功地形成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挑战或挑逗。而与好莱坞电影相比,欧洲艺术电影显然是做到了真正的高雅,但其内容对大众而言却是“难理解”的,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它只能属于小众的精神贵族,因而在市场中无法与好莱坞比肩;中国(包括港台)电影则与欧洲艺术电影相反,往往在叙事方面太过肤浅而堕入“易理解”范畴,而“易理解”的肤浅电影往往激怒观众,比如臭名昭著的《无极》、《夜宴》,观众会因为其叙事的肤浅而感到智商遭受侮辱。可见,汤普森将“可理解性”归为好莱坞叙事成功的首因,确属高屋建瓴。

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之路 “好莱坞”有几种界定方式:最宽泛的是指美国电影业,包括不同城市、不同规模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狭义的“好莱坞”是指“七大金钢”公司(俗称“主流片厂”,包括时代华纳、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哥伦比亚、米高梅);地理概念的“好莱坞”是指大洛杉矶市当中的一个镇,山坡上有个巨大的“好莱坞”(Hollywoodland)字样,但只有派拉蒙一家主流片商坐落该市。 以时间坐标来看,“好莱坞”大约从1904年起,叙事形式(剧情片)成为电影产业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形式。这时,好莱坞开始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强势力量。1908——1927年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发展阶段。1910年左右,许多电影公司开始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一个小镇,好莱坞成为电影公司的主要聚集地。到1920年的10年间,许多小公司逐渐合并成为一些大公司。在这种大众化生产体系的制片厂里,美国电影开始形成了完全倾向叙事形式的电影制作。爱迪生公司的一位导演埃德温.鲍特是第一个运用叙事连贯性与发展的原则来拍片的导演(相对于早期的杂耍式小喜剧的影片,是一种前古典的叙事电影)。鲍特的影片《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3),片中我们看到一对母子被消防员救了两次,一次从屋里拍摄,一次从屋外拍摄。虽然该片运用了一些重要的经典叙事因素(如一个消防员预感火灾将发生,一连串拉着警报的消防车开到现场的镜头),但鲍特在当时还没有认识到应当如何运用两个镜头的交错剪辑,来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与剧情。 鲍特的另一部电影《火车大劫案》(1903)则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原型。剧情发展已经具有清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上的线索,从劫匪开始抢劫到最后被歼,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步步的发展。 好莱坞导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和《党同伐异》(1916),其叙事语言的开创性具有让电影可以和音乐、戏剧、小说等门类一同站在艺术品的行列里的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影片已把一个场景分成几个镜头,交叉运用远景和大特写,并且他赋予了这些手法强烈的动机或理由。在情节处理上已不仅是简单交代救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救援行动,而是发扬光大为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格里菲斯把剪辑句法的基本要素变成精确有力的语言,被电影学者叫做“经典剪辑”。经典剪辑用剪辑来增强戏剧效果,而不是只达到一些纯粹表面的目的。并且把动作分为一系列镜头,仔细选择和安排远景、中景、近景镜头,并不断改变观众视点,是主观的连续性,即包含在连起来镜头中的联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汽车在早期已经具备前后四只轮子,一只方向盘,驾驶仓等一直到今天汽车基本不可或缺的要素。格里菲斯的电影对于电影叙事,尤其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就是那四只轮子和一只方向盘。 到了无声电影的尾声,也就是20年代末期,经典好莱坞电影已经发展出相当复杂的格式,声音和色彩等电影新技术的出现也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0—40年代经典叙事的好莱坞电影达到高峰,并很快风靡全球。60—70年代在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时期之后,好莱坞电影工业完成了向新好莱坞转化的过程,又迎来一派繁荣。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电影业的小伙子”的年轻导演,他们对经典好莱坞叙事传统充满了敬仰之情,他们遵循经典电影类型片样式,但又加入了许多个性化风格。高科技的运用也更加丰富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段。弗朗西斯科.科波拉《教父》(1972);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1977);斯蒂

电影叙事结构_线性与逻辑

电影叙事结构:线性与逻辑■游 飞 【摘要】 本文从考察叙事电影的线性叙述和逻辑关联方面入手,探讨作为电影艺术核心概念的电影叙事结构,并概括出经典好莱坞事理结构、现代电影心理结构和后现代电影超验结构三种基本模式。 【关键词】 电影叙事 线性逻辑 事理结构  心理结构 超验结构 制作过《乱世佳人》、《蝴蝶梦》和《太阳浴血记》的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认为:“一部电影最坏的毛病是缺乏清晰性。”这就难怪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结构原则要把线性叙事结构作为电影叙事的主干,而冲突律的因果关系(或然性的“可能”与必然性的“只能”)则成为故事情节组织安排的基本依据。套用纲举目张的说法,线性结构是电影叙事的“纲”,而因果关系链则是电影叙事的“目”。物质现实的因果关系可以称为“事理(情节、事件和动作的外在逻辑)”,与现代性叙事结构的“心理(情节、事件和动作的内在逻辑)”及后现代叙事结构的“超验(情节、事件和动作的超逻辑和反逻辑)”形成对照,也据此界定了事理结构、心理结构和超验结构三种电影叙事的结构模式。 一、线性:经典好莱坞的事理结构 经典好莱坞叙事的线性事理结构除单一时间向度的线性原则和因果逻辑之外,还包括叙事结构的完整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和时空统一连续性的幻觉。而戏剧性和巧合(叙事意义上的偶然性)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谓“无巧不成书”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正像《北非谍影》中亨弗莱·鲍嘉就抱怨前情人英格丽·褒曼说,“世界一切城市的一切酒馆她都不去,偏偏要到我的店里来”。 线性事理结构是在对西方神话原型和英美文学戏剧传统承继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影语言的创始和系统化来达成的。从鲍特的《火车大劫案》到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都清晰地展现着电影叙事线性事理结构发展和完善的轨迹。到了经典好莱坞时代,约翰·福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弗兰克·卡普拉、威廉·惠勒和约翰·休斯顿等一系列导演艺术大师将线性结构的模式推向巅峰。无论是《关山飞渡》的牛仔传奇、《迷魂记》

初探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典范性叙事方式

2017.07 影 初探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典范性叙事方式 ○刘 璐 摘 要:好莱坞动画电影在商业市场的历练中探索出精准化的叙事经验。其在神话——原型理论的意象系统中,将片中的角色形象和叙事情节打造成深植人心的品牌符号;承袭了经典线性叙事模式,坚持通俗化、简单明了的叙事脉络;任何冲突和矛盾均是在三幕式传统戏剧框架下演绎的。鉴于好莱坞动画电影叙事方式中所蕴含的典范性、深刻性和审美性,对于能够依赖丰富本土题材的中国动画电影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关键词:好莱坞动画电影 神话原型 线性叙事 三幕剧式 好莱坞动画电影已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类型模式,以清晰的叙事结构、典型的角色设计和简洁的情节线索准确契合异域影迷的审美心理,在后现代主义潮流倾袭的时代,运用现代科技思维灵活依循古典叙事理论。好莱坞动画在商业市场的历练中探索出精准化的叙事经验,让新技术服务于创意理念,成功地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起来。文章将借助西方文艺理论,以近期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为文本范例,深入“体验”其潜藏在“笑面具”下的叙事方式的深刻性与合理性。 一、深植人心的“神话-原型理论” 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荣格将原型视为构成集体无意识的重要内容,通常将原始意象等同于原型,但也彼此区分。“从科学的、因果的角度,原始意象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印痕或者记忆痕迹,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缩。在这方面它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沉淀,并因而是它们的典型的基本形式。”[1](P5)荣格认为不同种族的人们在精神和情感上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源于长期生存实践经验中的文化积淀。这些“外部经验”在每世纪仅增加极其微小的变化和差异,并通过生物遗传的内在规律进行传递,是人类与祖先沟通的途径。原型说也正是荣格与其师弗洛伊德提出的构成“无意识”内容的重大区别,肯定了人类除了早期生活实践中被压制的经验外,还包含隐藏更深刻的、难以被意识层面获取的心理内容。在神话学研究中,存在与列维-布留尔的“原始表象”相一致的规律,它们被称为“母题”。荣格正是通过大量获取精神病患者的梦的内容和“积极想象”,将他们的幻想片段融合起来,将某些典型的象征分离出来,再与神话故事或与做梦者毫无关联的幻景材料进行相似度的比对,便能证明 集体无意识中原型的存在。并且,荣格指出:“生活中有多少种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1](P61-72) 将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用作文学批评方法的是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他同时借鉴了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主要是其神话理论),其批评思想在《批判的解剖》一书中有详细阐述。“通过转化、运用原型理论,弗莱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型的零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2](P171)美国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在其早期著作《千面英雄》中系统讨论了神话、梦境与宗教信仰的共同性,以不同文化中共有的英雄冒险故事为焦点,进一步研究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好莱坞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深受坎贝尔神话概念的影响,开创了当代好莱坞的新纪元,他说:“《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10] 在广泛的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等文本中所出现的原始图腾、符号、象征等意象,均是对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原型的复制和模仿。就像对宗教神祇、教义的敬畏崇拜一样,这些肥沃、丰腴的意象符合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和审美期待,在集体无意识观念的作用下,产生安慰、舒畅、平稳的情绪。好莱坞动画电影正是在人人心中潜存的神话原型的感知系统中,塑造具有共通感的角色性格,打造传奇般的品牌策略。通过梳理现代知名品牌,美国学者马克和皮尔森博士为我们总结出12种“原型”,并指明各种原型在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功能。它们分别是天真者、探险家、智者、英雄、亡命之徒、魔法师、凡夫俗子、情人、弄臣、照顾者、创造者和统治者等等。[3]或许应当还有母亲、陪伴

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

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结构策略 (2007-08-12 11:20:31) 转载 标签: 知识/探索 西方戏剧在舞台上讲故事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早在古希腊戏剧就已经开始形成完整的5幕式戏剧结构(序场Prelude、开场 Introduction、发展Development、解决Resolution、尾声Epilogue)。经典好莱坞影片很“霸道”的把借用这一结构样式讲故事的电影结构方法归入自己名下。当然戏剧按照冲突律结构剧本,虽也适用于电影剧作结构,但“电影在应用这一定律时必须注意一些重要的特殊条件。” (美国电影和戏剧理论家劳逊语) 在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中还有一种以序曲、主题、第一主题变奏、第二主题变奏、主题再现、尾声这一交响乐为蓝本形成的“电影交响乐结构”方式,本文不做展开了。 1、序曲和尾声。古希腊戏剧多在广场集市上演,人来人往环境嘈杂,序曲的功能是等待观众,帮助观众情绪沉静下来。序曲往往既没故事也没人物,只有音乐。尾声的功能是让观众平静的回到现实。六十—八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倾销年代,电影放映前广告已放映一会了,所以电影往往从第一个画面就开始进入故事。中国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第一个画面巩俐就开始讲话了,就是一个例子。尾声则由于故事已结束,就是让观众等灯亮起来的作用,也被很多剧作者和导演所舍弃。早期经典好莱坞电影都是严格按5幕式进行结构的,八十年代以后的叙事结构变成了没有序曲和尾声,只有开场、发展、解决的三幕式成为主流。这一演变不是美学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造成的。 2、“起、承、转、合”。中国古典派在文章结构的讲究上有“起、承、转、合”的概念。这个结构故事的总结和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结构开场、发展、高潮、解决有着神似的相象。 开场(Introduction),在这一部分中编导的主要目的在于“破题”,即介绍剧中明星人物并介绍他的对手,设置一个矛盾或危机。开场要求“开门见山”,是在富于动作性的冲突中展开的。任何叙事艺术都以写人为中心,这个“冲突”往往体现为性格的冲突。开场部分应当以交待清楚重要人物之间的性格差异为要务,并且还要点明叙事的重心和基本情景。典型的方式是在开场时,尽量以连续发生的情节动作来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好奇心。这种情形,可用“让观众陷在剧情中不能自拔”来形容。观众会在已呈现的事件当中推测可能的原因。 经典好莱坞影片《魂断蓝桥》的开场为例,便是在富于动作性的冲突中展开的。男主人公罗依和女主人公玛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乱糟糟的空袭警报中相见了,这是大情景。罗依是马上要上前线的军人,玛拉是一家纪律严厉的芭蕾舞团的演员,这是小情景。这些基本情景都不允许他们相爱。罗依是个浪漫贵族出身的军人,玛拉是一个平民之家务实的姑娘。罗依取走玛拉小护身符,没出席上司的宴会,却跑去观看玛拉演出,并把她私约出来,两人在“烛光俱乐部”约会。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还有英国传统社会传统等级观念的重压。这个开场部分就让性格冲突

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传统的演进

借《盗梦空间》(Inception)的热映,简单说说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传统的演进。《盗梦空间》作为一部投资1.6亿美元的巨制,尽管它的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但它显然仍是一部立足好莱坞传统叙事手法的影片。问题在于,什么是好莱坞的典型叙事手法,它是一成不变的吗? 我们可以说,自从1910年代中后期好莱坞叙事电影开始成型,直到今天它的大体框架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至少在主流商业电影范畴内,那一套守则依然行之有效。好莱坞的古典叙事套路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总结的故事构成要素,有一个动机明确且具备较强行动力的主人公,他总是主动或被动地要完成某个主要的以及若干个次要的目标,而整个银幕时间大体上都可以划分为线性的三幕剧结构(或按某些学者说法分为四幕),例如一部

120分钟的影片,前、中、后大致各占1/4、1/2、1/4的时间比例,相应可以转换成一分钟一页的剧本。第一幕和第二幕结束时有所谓的“情节点”(Syd Field),改变故事的走向及主人公的行动目标。听起来很简单,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叙事结构的原型(archetype)。 好莱坞延续这套法则已经有近百年了,因为实践证明其效力,所以它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动机去作革命性的改变。围绕这个总体原则,好莱坞也形成了极丰富的各种编剧技巧。其原则和技巧的教授与传承,在50年代以前的大片厂时代,因为编剧均是片厂固定员工,所以靠集中培训和口口相传来保证。片场制度解体后,编剧都成了自由职业者,那么延续这套原则和技巧就主要依赖遍地开花的电影学校和五花八门的编剧指南(Syd Field和Robert McKee等)。 总之,好莱坞延续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好莱坞又决不是一成不变和抱残守缺,相反,如果有新的好东西出现,好莱坞不会有半点犹豫,它一定会想办法抢了就跑,将之植入进自己的体系,而被植入的技巧,一定会在原有的系统里自然生长发芽,成为好莱坞自己的常备武器。可以说,好莱坞的历史就是在不同的政治、历史、社会、技术条件下尽力保持传统又不断吸收新思维的过程。 单从叙事这个角度而言,好莱坞的历史上至少经历了大约三次喷涌式的革新。每一次的结果都令好莱坞丰富了自己讲故事的兵器谱。

浅析电影《公民凯恩》对好莱坞电影的突破

浅析电影《公民凯恩》对好莱坞电影的突破 【内容摘要】电影《公民凯恩》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和创新之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它打破了好莱坞过去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和叙事模式。本文将具体从叙事模式、拍摄技巧和镜头运用等几方面来浅析该片对好莱坞电影的突破。 【关键词】叙事模式拍摄技巧镜头 在影片的开头,出现凯恩的官邸和大门,以及“禁止入内”的字样,配合上宏大而骇人的音乐,像是将观众导入一个悬疑片或侦探片;而到了接下来的场景里,像新闻纪实片一样介绍了凯恩这个人物;当新闻记者们谈论“玫瑰花蕾”,汤普森开始调查凯恩的一生的时候,又像是进入了传记片;到了苏珊演唱歌剧的那些蒙太奇镜头中,观众似乎看到了歌舞片的表现手法……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根本无法用经典好莱坞的类型去框定这部电影,它运用了好莱坞诸多类型片的元素,将好莱坞的模式首先从类型上完全模糊了。 从当凯恩当着好友李仑德及会计师伯恩斯坦写下“办报宣言”后,他们三人必须面对自己只是一份发行量才两万多小报的现实,而他们的对手《记事报》却有着接近50万的发行量。如何超越对手?这样的过程在电影中是最难表现的,它的诀窍是不能罗嗦,但又不能太笼统。第一个镜头:凯恩三人在自己报社的窗子后,玻璃上印有“《咨询报》发行量26000”的字样。玻璃上还叠现出街上行人匆匆而过的情形。第二个镜头:他们三人站在玻璃窗前,窗上写着“《记事报》发行量495,000”的字样。原来,这回他们来到对手的报社门外,看着橱窗里的一张照片。那是该报花了20年招募来的九名王牌记者和编辑。第三个镜头:该照片的特写。伯恩斯坦说:“有这些人,提高发行量就不难了。”凯恩认同。照片出现微妙变化,清晰度增加。凯恩说:“六年前,我看了一张照片,那是全世界最棒的报人。我好像是一个站在糖果店门前的孩子。六年后的今晚,我得到了我的糖果,全部的糖果。”凯恩步入画面,原来那是拍照的场面,显示那九名报人已全部跳槽到凯恩的地盘。镜头进一步拉出,老式闪光灯一闪。凯恩说:“多印一张,寄给《记事报》。”形式到结构,《公民凯恩》大胆地突破了原有的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叙电影的叙事有很多技法,但最明显的倾向是采用“客观化”,即呈现一个基本客观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穿插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因此,经典叙事电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而本片通过5大块的闪回场景展示了凯恩的一生。在汤普森调查和凯恩生活两条线的穿插之中,汤普森分别从塞切儿、他的经理伯恩斯坦、他的好朋友里兰、他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和佣人雷蒙那里了解了凯恩的童年、他的事业、他的私人生活(第一次婚姻)、他的中年以及晚年的事情等等。凯恩的一生就是在每个不同回忆者的叙事中串联起来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很多场景上,导演也是违反了时间顺序去安排情节。在电影的叙事手法上,《公民凯恩》打破了以往电影顺序的线性叙事的模式,采用了非线性的多元叙事结构,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技巧,多角度、多单元地去表现人物,使人物更为立体鲜活。这种全新的叙事手法虽在今天已司空见惯,但在当时却是史无前例的,从而成为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分界线。 大多数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都会呈现一个封闭性的结尾,不留下任何未解决的问题,寻找一个最后的结果来完成因果链。观众通常会知道每个角色的命运、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心理愿望,好莱坞电影的主创人员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叙事谋略: 一是讲述一个结构完整、一波三折、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动人故事。 好莱坞的主流电影所叙述的大多是有头有尾、有悬念、有高潮的戏剧化的故事。三个S的叙事原则是好莱坞电影人的发明,也是赢得票房的法宝。所谓三个S的原则,即:影片的开头,要给观众一个Surprise(惊讶、惊喜),以便吸引观众;影片的展开部,要能设置Suspense(悬疑、延宕),以便留住观众;影片的结尾,要给观众一个Satisfaction(满足、称心),以此来慰藉、回报那些掏了钱买票的观众。 二是编造一个似梦非梦、似真似幻的世俗神话。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 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 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 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对于大资产阶级,主人公会给点讽刺与调侃;对于平民阶层,主人公会给点同情与怜悯;对于法律与准则,则采取总体尊重、局部戏弄的态度。显然,这样的人物是最容易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认同的。有人说,好莱坞多年来推销的是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动机,出于为了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叙事指的是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时间组织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股市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好莱坞关于电影的叙述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定,并且诞生了一种非常精致的故事框架。叙述者看故事的角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叙述,产生相对而言的“限制型”和“非限制性”的叙述;此外,好的叙述方式必须扣人心弦、生动有力,让观众对即将发生的事件充满兴趣,我们把这称为推动力。 叙述、故事和情节 在分析电影的叙述结构时,叙述、故事和情节是我们使用的关键词语。虽然这些词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它们各自其实都有准确的定义,我们需要掌握其中的区别。大卫?博德威尔和克里斯廷?托马斯在《电影艺术入门》中这样定义:

影片《魂断蓝桥》的叙事模式与文化意象(编导自习室)

影视评论| 影片《魂断蓝桥》的叙事模式与文化意象 《魂断蓝桥》以一段忧伤唯美的爱情绝唱感动了全球无数观众。影片通过英军上尉罗伊·克罗宁与舞女玛拉间凄婉唯美的爱情悲剧, 为观众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及传统观念对爱情的摧残。为凸显影片的悲剧效果和文化性, 导演梅尔文·勒罗伊不但采用了戏剧化叙事模式, 让故事呈现出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的戏剧效果, 而且还将大量具有象征意蕴的意象元素融于影片中, 引发了观众对爱情、战争、女性等更深层次社会内涵的深入思考。 一、电影《魂断蓝桥》的戏剧性叙事模式 首先, 在叙事结构形态方面, 导演采用了传统戏剧性叙事结构, 使故事内容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稳定性。虽然以倒叙方式展开, 但是随着主人公罗伊回忆思绪的展开, 观众可以发现影片其实严格遵循着西方传统戏剧的惯例,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规范形式。例如, 电影伊始, 以罗伊桥上手握吉祥符深思的情景拉开整个故事的序幕, 同时对故事的人物、背景、事件进行了模糊的交代。紧接着, 电影很快就通过伦敦滑铁卢桥上才子佳人的浪漫邂逅为契机, 让观众深陷到一种强烈的浪漫情绪中。但是为了凸显故事的悲剧效果,

导演设置了更多悬念, 以凄惨哀怨的现实代替了浪漫唯美的爱情, 女主人公玛拉听闻罗伊阵亡的消息让其一病不起, 沦落风尘。女主人公的堕落正式宣告影片进入了高潮阶段。导演却让故事峰回路转, 罗伊并没有阵亡, 让其和车站拉客的玛拉又一次邂逅。尽管此时两人仍然相爱, 但是导演却赋予玛拉更多的性格特点,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 她在爱情与现实之间不断痛苦地挣扎。导演用玛拉的死为这段爱情悲剧画上句号。自玛拉死后, 电影也进入了尾声阶段, 此时又将镜头迅速地拉回到故事序幕阶段, 将镜头聚焦于之前桥上伤心的罗伊, 影片的尾声和序幕此时遥相呼应, 让电影浑然一体。让观众在爱情和现实之间重新品味这段爱情绝唱, 重新思考玛拉悲剧的原因。 其次, 在叙事情节方面, 导演梅尔文·勒罗伊将大量充满戏剧效果的突然性情节加入叙事结构中, 同时也打破观众对浪漫爱情故事情节的预判。例如, 当主人公罗伊和玛拉四处奔波终于准备好烦琐的结婚手续赶往教堂后, 教堂的牧师却以他们超过婚礼时间而让他们明天再来举办婚礼。此时导演用这个巧合与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形成了冲突, 同时也为两人之后的悲剧埋下伏笔。第二天, 男主人公罗伊突然被征调前线, 突然的剧变让两者的感情遭受严峻的现实考验, 影片叙事由单一爱情线索也逐渐演变为两个独立的方向, 其中一条线索围绕着罗伊在战场上的生死, 而另一条线索则围绕着玛拉的生活命运, 这两条线索互相关联、交织, 甚至互为因果。另外, 电影为表现罗伊和玛拉的命运, 推动剧情的发展, 还经常采用“强化”“突转”等叙事手

好莱坞十大经典动作电影排行榜参考资料

好莱坞十大经典动作电影排行榜 好莱坞十大经典动作电影排行榜简介: 10 《谍影重重》三部曲又名《伯恩的身份》如果说伊恩弗莱明的007是个优雅《好莱坞十大经典动作电影排行榜》一文简介结束 好莱坞十大经典动作电影排行榜正文开始 10 《谍影重重》三部曲又名《伯恩的身份》 如果说伊恩·弗莱明的007是个优雅浮华的代号,那么罗伯特·勒德姆创作的杰森·伯恩的真实低调恰恰是007的反面。他不会身着燕尾服、喝着马蒂尼、开着阿斯顿·马丁跑车、换女人如换衣服,不会逢人就骄傲地自报家门,更是个世间少有的痴情种子,可比起那个大英帝国的特工,这个忘记自己身份的男人却以坚韧刚毅的性格、粗犷帅气的外形、无所畏惧的态度、矫健实战的身手、无人能敌的机智赢得了间谍影片至尊,而《谍影重重》电影的诞生才不过几年而已。也难怪,连纵横江湖40多年的老前辈邦德去年再现江湖,也不免跟伯恩学习学习,改换模样多了些许人性化和真实。(说来古怪,杰森·伯恩和詹姆斯·邦德都缩写为J.B.,巧合乎?)杰森·伯恩到底是谁?这个贯穿于系列电影的谜题,将再一次成为影片张力十足的焦点。为了寻求最终的答案,身手矫健的马特·达蒙又一次穿行于莫斯科、巴黎、马德里、伦敦和纽约城际。虽然改编自“谍影重重”系列的小说的终结篇《伯恩的最后通牒》,但失去记忆的伯恩能否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还是个未知的谜题。凭《93号航班》得到奥斯卡青睐的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在席卷全球5亿票房的谍影诱惑下如约归来,其擅长的如坐针毡的对峙氛围和让人啧啧称赞的写实手法,想必轻而易举就能将紧凑的叙事激发得更加紧张刺激。而新一代特工的代言人马特·达蒙也不出意外,重拾了伯恩险阻重重的身份探秘之路。 9. 《极限特工》系列两部 克桑德·凯奇(范·迪塞尔)曾经是一名顶级的极限运动专家,他精通于种种挑战人类体能极限的惊险项目,退役后,克桑德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特工吉布森(萨缪尔·杰克逊)发现,他看中了克桑德的过人之处,在吉布森的说服劝导下,一向喜欢接受挑战的克桑德加入了这个特工组织,经过各种严格的特殊训练,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秘密特工。开始的高桥飞车、剧中的直升机摩托车的追逐战、雪崩玩滑板、最后的飞艇救炸弹!动作场面无法超越~~ 第二部场面虽然很大、很炫,但个人觉得剧情一般、俗套~~~~~~~~~ 8.《生死时速》系列两部 一辆公交车,几十个乘客,一个倒霉的警察,一个炸弹,这可不是一般的炸弹,而是个很牛逼的炸弹,公交的时速低于50英里的话,不好意思,午饭你

好莱坞的叙事核心三镜头法

好莱坞的叙事核心--三镜头法 好莱坞的叙事核心--三镜头法 好莱坞,核心,镜头,叙事 好莱坞的叙事核心--三镜头法 那么我现在要问,你认为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不是在这个讲座里争论的课题。我只是问一下。如果你认为宇宙是无限的,那么当你在使用电影的空间时,是用它来体现一个无限的空间呢,还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呢?如果你认为宇宙是有限的,有尽头的,走到尽头就会掉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那么当你在使用电影的空间时,是用它来体现一个无限的空间呢,还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呢?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认识问题--世界观的问题。当然,勉强不得。“你说我说”,即正反拍,更准确地说,这是由美国的电影先驱格里菲斯最先采用的,后来被全世界统称为“好莱坞三镜头法”HOLLYWOOD THREE SHOT METHOD的表现手段。(可没有人承认这是中国的民族电影风格)。所谓三镜头法,指的就是正反拍(SHOT/REVERSAL)外加一个中景的双人镜头MEDIUM TWO SHOT。这成为好莱坞电影儿的叙事语言的核心。最明显的是旧好莱坞的电影儿,也就是六十年代以前的好莱坞电影儿。当故事开始时,我们看到两个人在一个镜头里交谈,如果就这样一动不动地谈下去,观众就会感到单调乏味,没有变化。所以格里菲斯就想出来,再把这两个人的谈话分为你一个镜头,我一个镜头,即所谓的正反拍。这样来回调动观众的眼睛,他就不会感到那么的单调乏味了。 我们可以从空间来研究三镜头法的的处理。第一个镜头,两人都在一个空间里,第二个镜头是第一个镜头的局部,第三个镜头也是第一个镜头的另外一部分。可是还捎着第二外镜头的一小部分,即两人之间的那一部分。所以十分明确,三镜头法的空间是统一的,也就是封闭的。那么在使用的时候又是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你说我说....这又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封闭的大循环套封闭的小循环。 因为我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且我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所以我反对好莱坞电影儿的这种封闭的空间观念(三镜头法作为叙事核心)。而费里尼,姑不论他 的作品是不是诗,更重要的是,他和安东尼奥尼的作品都是开放性空间的。所以具有封闭空间观念的人(大多数观众都是封闭空间观念的,所以他们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儿的那个骗人的大团圆。)是不能欣赏的。也有人用错误的观念去理解它。正如在中国,某位大师竟用起承转合的封闭模式来分析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影片《罗马十一点钟》一样的荒唐。好莱坞 电影儿的封闭空间观念不仅限于三镜头法,那是它的与亚里士多德的戏剧模式相符合的叙事核心。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封闭观念。左出画右入画,这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智慧树知到《电影叙事与美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电影叙事与美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电影是用()来讲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字 画面 音乐 视听技术 答案: 视听技术 第一章 1、使画面能够具有虚实对比关系的是() 景别 景深 焦距 光线 答案: 景深 2、色彩基调的作用包括() 渲染环境 表达心理 象征主题 抒发感情 答案: 渲染环境,表达心理,象征主题,抒发感情 3、电影声音的分类包括()

音乐 人声 音效 噪音 答案: 音乐 ,人声,音效 4、在摄影机运动中,能够使观众产生现场目击感的是() 推镜头 拉镜头 摇镜头 移镜头 答案: 移镜头 5、blob.png 下面这幅图片是使用哪种焦距的镜头拍摄的? 短焦镜头 中焦镜头 长焦镜头 广角镜头 答案: 长焦镜头 第二章 1、镜头与镜头的连接、组合与并置,就是剪辑。剪辑分为()连续性剪辑 古典式剪辑

主题性剪辑 形式主义剪辑 答案: 连续性剪辑,古典式剪辑,主题性剪辑 2、连续性剪辑的方式有() 淡入 淡出 叠化 划接 答案: 淡入,淡出,叠化,划接 3、苏联“蒙太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库里肖夫 普多夫金 爱森斯坦 巴赞 答案: 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导演有()罗伯特·弗拉哈迪 让·雷诺阿 德·西卡 罗伯特·罗西里尼 答案: 德·西卡,罗伯特·罗西里尼 5、剪辑风格明显不同于其他选项的影片是()

《北方的纳努克》 《偷自行车的人》 《德意志零年》 《党同伐异》 答案: 《党同伐异》 第三章 1、故事的核心要素包括() 因果关系 时间 人物动机 时代环境 答案:因果关系;时间 2、叙事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结构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 精神分析 现代主义 答案:精神分析;现代主义 3、弗朗索瓦· 若斯特的“聚焦”概念包括()视觉聚焦 听觉聚焦 认知聚焦

智慧树知到《电影叙事与美学》章节测试答案资料讲解

智慧树知到《电影叙事与美学》章节测试 答案

智慧树知到《电影叙事与美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电影是用()来讲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字 画面 音乐 视听技术 答案: 视听技术 第一章 1、使画面能够具有虚实对比关系的是() 景别 景深 焦距 光线 答案: 景深 2、色彩基调的作用包括() 渲染环境 表达心理 象征主题 抒发感情 答案: 渲染环境,表达心理,象征主题,抒发感情

3、电影声音的分类包括() 音乐 人声 音效 噪音 答案: 音乐 ,人声,音效 4、在摄影机运动中,能够使观众产生现场目击感的是() 推镜头 拉镜头 摇镜头 移镜头 答案: 移镜头 5、blob.png 下面这幅图片是使用哪种焦距的镜头拍摄的? 短焦镜头 中焦镜头 长焦镜头 广角镜头 答案: 长焦镜头 第二章 1、镜头与镜头的连接、组合与并置,就是剪辑。剪辑分为()连续性剪辑

古典式剪辑 主题性剪辑 形式主义剪辑 答案: 连续性剪辑,古典式剪辑,主题性剪辑 2、连续性剪辑的方式有() 淡入 淡出 叠化 划接 答案: 淡入,淡出,叠化,划接 3、苏联“蒙太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库里肖夫 普多夫金 爱森斯坦 巴赞 答案: 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导演有()罗伯特·弗拉哈迪 让·雷诺阿 德·西卡 罗伯特·罗西里尼

答案: 德·西卡,罗伯特·罗西里尼 5、剪辑风格明显不同于其他选项的影片是()《北方的纳努克》 《偷自行车的人》 《德意志零年》 《党同伐异》 答案: 《党同伐异》 第三章 1、故事的核心要素包括() 因果关系 时间 人物动机 时代环境 答案:因果关系;时间 2、叙事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结构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 精神分析 现代主义 答案:精神分析;现代主义 3、弗朗索瓦 · 若斯特的“聚焦”概念包括()

好莱坞经典类型化电影的叙事艺术——以电影《教父1》为例

视听视听解读 好莱坞经典类型化电影的叙事艺术 — —以电影《教父1》为例 □邓群 摘要:类型化是商业语境下电影的重要现象。除了在选材与风格上的近似性等传统的类型化研究视角,类型化的叙事也应当成为电影类型研究的重要方面。好莱坞经典电影《教父1》在叙事上卓有建树,通过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很自然地表达了严肃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并讲述了一个精彩曲折的故事。同时,在这部电影中,视听语言也对叙事进行了参与。对《教父1》进行叙事手法上的解读,对研究电影类型化叙事有一定的样本性意义。 关键词:好莱坞;类型电影;叙事;《教父1》;视听语言;人物形象 类型化几乎是对好莱坞的最佳定义— —早在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上映之后,该片中饱含的战争、悬疑、爱情等能够迅速且有效吸引观众的元素被好莱坞其他制片商广泛模仿,美国电影就迅速地往几种题材与风格上集中,这部影片也因此被称为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①。从此以后,“类型化”也就成了好莱坞电影最大的标签。所谓“类型化”,应当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制片方式上的固定模式,正如郑亚玲等教授在《世界电影史》中所认为的,类型电影是“在电影工厂里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地生产的相互雷同的娱乐品而不是艺术品”②。其次是电影本体上的特征,类型电影往往具有相似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故意迎合某一群体或多个群体的喜好。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历年票房规模激增,然而却又出现了票房与口碑两极分化的普遍现象,出现了一大批粗制滥造却又票房大卖的电影。不少专家认为,“面对国外电影对我国电影市场的冲击,该如何提高我国电影的质量以及讲好故事,成为各大导演、编剧、制片人等最为关注的重点”。③无论是制片、发行还是放映,美国都是世界电影的第一大国,世界各国的学者在分析本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特征的时候往往也把美国电影作为最重要的参照.其中谈及最多的要数“类型化”。 本文拟以好莱坞电影《教父1》为例分析好莱坞电影的类型化叙事艺术。电影《教父1》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长期盘踞在各类电影排行榜的顶端。就其叙事艺术来说,无论是人物、情节、主题还是视听语言都有很多经典之处,可资借鉴。 一、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好莱坞电影向来注重对人物的塑造,类型化并不意味着将叙事元素中的“人物”进行消解,几乎每一部杰出的好莱坞电影都有一个饱满强大的人物形象:《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职业杀手莱昂,《美丽心灵》中的数学大师纳什,《肖生克的救赎》中的银行家安迪.这些经典好莱坞电影无不将人物形象作为电影最坚强的内核。电影人物的塑造成功与否对电影叙事艺术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物身上所凝聚的种种细节,无论是性格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特征都能成为电影情节走向的直接推动力,此外人物的种种变化与不变化也直接作用于观众对电影主题的理解。比如电影《欲望号街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因为追求物质财富而渐渐变得扭曲的人生”叫达到社会批判和人性批判的主题。 《教父1》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塑造了两个性格饱满的人物:老克里昂尼和其儿子麦克。在影片中老克里昂尼与儿子麦克的主次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影片讲述的是克里昂尼遇袭与麦克复仇的故事,麦克对推动故事的情节走向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影片却又用了相当的篇幅塑造了老克里昂尼这一形象。可以说,老克里昂尼丰满的性格是麦克人格的对照,作为新一代教父的麦克,正在成为老克里昂尼的模样。而影片的主线也是麦克如何从一个不问家族事务的老实善良的军校毕业生逐渐成长为黑手党首领,通过麦克的“变”表达了社会批判的主题。 老克里昂尼在影片中属于扁平化的人物,即其在叙事的开始与结束时性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与一些电影次要角色的扁平化人物相比,作为主角之一的老克里昂尼的性格有多个侧面.这些多个“侧面”是通过情节来不断展现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影片开始时的几个连续段落.即在女儿的婚礼上,老克里昂尼不停地接见自己的老友和教子。面对富裕的殡仪馆老板为女儿报仇的请求,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老克里昂尼因为殡仪馆老板从不把自己当朋友而生气但又顾及情面只能勉强答应;面对老朋友面包店老板为女婿留在美国的请求,老克里昂尼却爽快答应动用议员的关系去解决。这说明了对于老克里昂尼来说.“朋友”的诚意是非常重要的。同样,老克里昂尼为人也受到人们的尊敬,没有地位的卢卡布拉西被邀请参加婚礼,只是为了表达对老克里昂尼的祝贺.没有任何请求的卢卡布拉西反复地背诵他的说辞。当然,教子强尼的出现才让老克里昂尼的形象塑造基本完成,曾经为了帮助强尼摆平乐队领班的“欺诈”,老克里昂尼不惜以死亡威胁,而今同样为摆平强尼在电影公司所遇到的麻烦,老克里昂尼先是以“无法拒绝的条件”与导演谈判,在遭到拒绝后,老克里昂尼再次使用了死亡威胁。但是这次的死亡威胁是以血腥的场面进行表现的,当导演从睡梦中醒来时,他最心爱的马被割下了头颅塞到了被子里,而此时的导演也是浑身是血。这些情节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并且相当连贯,完全可以理解为老克里昂尼性格的侧面(而不是性格的变化),注重朋友情谊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子百般呵护,但他也冷血暴力常常以死亡威胁达到目的,却又往往先礼后兵。 另一位主人公麦克在影片中则是圆形人物,即人物性格呈现于不断的变化中。同样是在影片开头的婚礼中,麦克向未婚妻凯介绍自己的家族成员时讲述了很多暴力的 86I RADU)&T\JOURNAL 2019.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