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概念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魅力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民居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传统民居在各个地区的差异和特色。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民居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民居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第二章: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性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常见类型,如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云南丽江古城等。
分析各种类型民居的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类型民居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民居的欣赏和看法。
第三章:传统民居建筑技艺与艺术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技艺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民居建筑的技艺,如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等。
探讨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特色,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园林景观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技艺和艺术特色。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
第四章:传统民居与现代社会的融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的认识和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探讨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改造。
分析传统民居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与冲突。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传统民居艺术魅力》教学设计

《传统民居艺术魅力》教学设计《传统民居艺术魅力》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民居艺术魅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学会欣赏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我国传统民居图片,体验并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难点】认识种类多样的传统民居,区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三、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
交流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多媒体器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挑选并展示一组同学老家窑洞的图片进入本节课,并对同学们提出问题“这些造型特别的建筑有什么居住优点?”“大家觉得这些朴实的窑洞外形好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由此引出板书《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二)直观感知展示福建土楼与广东开平碉楼的图片,学生们欣赏比较他们的相同及不同之处并发言。
老师总结学生发言“福建土楼是圆形,碉楼是长方体楼式建筑”“福建土楼和碉楼在居住之外都有一定防御功能的.设计意图”它们都饱含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
(三)具体分析展示北京四合院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讨论“四合院分为几个组成部分”“有哪些寓意”并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为正房、厢房、中心院落、中门、大门组成。
四面房子都朝中心院落打开,给居住者一种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感受(四)领悟探究继续展示上海石库门、蒙古包、藏族碉楼图片,并分小组讨论,传统民居的美感来源于哪里?从造型,寓意,色彩,居住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讨论总结“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造型流畅,结合舒适性和实用性功能”(五)小组评述提供更多传统民居图片,让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喜欢的民居进行小讨论,“如果让大家选择,那么你愿意住哪种民居,从多角度分析这件民居的艺术感受”讨论结束,学生推荐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传统民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尊重与传承”(六)小结作业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传统民居相关知识内容。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11课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点,了解有代表性的民居布局及其典型特征。
通过掌握传统民居的特点以及对典型民居解剖式的图解分析,能够从功能、特点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方面对民居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升对传统民居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欣赏传统民居,通过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了解其特色。
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本课内容。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民居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讨论和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所在地区的传统民居特色,进而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民居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民居之所以美,之所以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主要在于民居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传统。
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民居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认识到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及其体现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了解民居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深厚文化传统。
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动画片《大鱼海棠》,欣赏片中的福建土楼,以学生熟悉的视角领略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并板书课题。
(二)欣赏北京四合院分七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北京四合院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观察,结合ppt的图片资料一起赏析: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之所以叫“四合院”,是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
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大门,关起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定义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魅力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传统民居的定义与特点传统民居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概述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民居的定义、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展示法:展示传统民居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第二章:中国传统民居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性类型及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2.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性类型: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云南丽江古城等。
各地民居的特点及其所体现的地域文化。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性类型及其特点。
展示法:展示各地民居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魅力。
第三章:民居建筑艺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艺术的基本元素及其组合方式。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民居建筑艺术的基本元素:屋顶、墙面、门窗等。
建筑艺术的组合方式:对称、和谐、层次感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居建筑艺术的基本元素及其组合方式。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观实地民居,分析其建筑艺术特点。
第四章:民居装饰艺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居装饰艺术的形式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民居装饰艺术的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民居装饰艺术的形式:绘画、雕塑、砖雕等。
装饰艺术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吉祥图案、民间故事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居装饰艺术的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展示法:展示民居装饰艺术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魅力。
第五章: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当前传统民居面临的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及现状。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概述:包括民居的定义、分类和分布。
2. 民居建筑特点:包括房屋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
3. 民居艺术魅力:包括民居中的绘画、雕塑、建筑风格等。
4. 民居文化内涵:包括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案例,让学生感受民居的艺术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民居图片、建筑特点、艺术魅力等内容。
2. 准备民居模型或图纸,供学生实践使用。
3.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讲解基本知识:介绍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案例,让学生感受民居的艺术魅力。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民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
2. 评价学生对民居艺术魅力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课堂讨论、实践作业等方面进行。
3. 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实践环节的作品来进行评价。
4. 评价学生对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来进行。
七、教学建议1. 建议在讲解民居建筑特点时,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摄影技巧的运用,能够通过摄影作品展示民居的美。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定义及其特点。
2.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及艺术特色。
3. 摄影技巧在拍摄民居时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居建筑的摄影作品。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拍摄民居。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居摄影作品。
2. 准备摄影器材,如相机、三脚架等。
3. 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一些民居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兴趣。
2. 讲解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内涵。
3. 分析具体的民居摄影作品,讲解摄影技巧在拍摄民居时的运用。
4.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拍摄民居,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技巧展示民居的美。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拍摄的作品,讨论拍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传统民居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估学生在拍摄民居时的摄影技巧运用,如构图、光线、角度等。
3. 收集学生的摄影作品和心得体会,分析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民居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民居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2. 邀请摄影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摄影技巧和后期处理方法。
3. 组织学生举办民居摄影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提升审美能力和摄影技巧。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与学生交流,关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进展和成果。
九、教学资源:1. 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传统民居摄影作品,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传统民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
通过学习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及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1.3 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定义与分类;2. 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3. 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传统民居的定义与分类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定义;2. 掌握传统民居的分类。
2.2 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定义;2. 传统民居的分类:客家围屋、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藏族碉房等。
2.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分享了解的传统民居案例;3. 讨论交流,总结传统民居的特点。
第三章: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3.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2. 分析不同地域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3.2 教学内容1. 北方民居:土木结构、砖木结构;2. 南方民居:木结构、竹结构、砖木结构;3. 西北民居:土木结构、窑洞。
3.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不同地域民居的建筑特点;3. 小组讨论,总结各种建筑风格的特点。
第四章: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4.1 教学目标1. 掌握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的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艺术:布局、装饰、建筑材料等;2. 民居雕刻艺术:木雕、石雕、砖雕等;3. 民居绘画艺术:壁画、彩绘等。
4.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3. 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民居艺术的欣赏心得。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1. 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2.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的研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2. 拓展学习:参观当地传统民居,深入了解其艺术魅力。
八年级美术下册《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传统民居,运用美术术语撰写一篇分析报告,不少于500字。要求内容涵盖该民居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幅表现传统民居之美的艺术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绘画、摄影、拼贴等。要求作品具有创意,能够体现出民居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绘画练习: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摄影等手法,创作表现传统民居之美的艺术作品。
3.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个具有传统民居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明信片、书签等。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1.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2.如何运用美术术语描述和分析传统民居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民居的艺术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b.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描述和分析传统民居之美的能力。
c.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实践,表达对传统民居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2.教学难点:
a.帮助学生把握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b.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美术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3.设计一个具有传统民居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明信片、书签、钥匙扣等。产品需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能够传递出传统民居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4.撰写一篇关于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的倡议书,不少于300字。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呼吁全社会关注和传承传统民居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本课,能运用所学分析方法,认识其他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特点
情感方面:通过本课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
三、教学难点:能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等方面去分析其他传统民居建筑。
(知识迁移)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蒙古包、上海石库门……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建筑是哪里的吗?
生:知道,北京四合院……
师:为什么中国传统民居会如此多样化呢?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
2、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
(1)、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课题播放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干栏式木楼、云南“一颗印”民居
师:想一想,这些建筑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
师:总结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之所以叫“四合院”,是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
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大门,关起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像院落中心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结构:单栋单层的房屋围合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功能:垂花门区分“外墙内院”,影壁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游廊链接各个房屋,遮阳避雨
艺术: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
精美的砖雕彩绘,为四合院增加了细节之美,突破了色彩单一性,院内的植物和陈设处处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化:四合而居寓意家庭和睦、祖孙同堂的愿望,房屋的建制与布局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载体
福建客家土楼
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具有聚族而居和防御作用的多层高楼住宅。
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其中圆形土楼是福建客家民居的代表形式之一。
土楼外墙用夯土,内部用木屋架,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结构的卧房,并以走廊相连,这种统一的结构使土楼内部显得完整而又韵律。
福建土楼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结构: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利用地势,材料天然
布局: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规格的卧房,并与走廊相连功能:防风抗震,防御性强,循环利用
文化:聚族而居,邻里和睦
艺术:造型富有特色,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黄土高原下沉式洞窑
在地平线上挖出院落后,在其四面洞壁上掏出若干口窑洞,就形成了一个由四面窑洞组成的完整院落,即下沉式窑洞。
黄土高原上的下沉式洞是中国窑洞民居中最珍贵的形式,它的特点是节省建筑材料,隔音性好,冬暖夏凉
干栏式民居
它是傣族最富特色的传统住宅形式,以竹或木为主要材料,底层架空搭成小楼,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储存杂物等,也可防野兽。
它具有取材便利和防潮通风等特色。
云南“一颗印”民居
滇中地区标准的土木结构房屋称为"一颗印",为三间四耳一倒座,实际因经济情况有所增减,正房和耳房均为二层楼房,倒座多数为平房,少数为楼房,但空间极矮。
正房较高,耳房矮一些,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
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 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从天井采光。
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干栏式木楼和黄土高原窑洞有没有共同点呢?
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借地势开凿空间,冬暖夏凉,节省材料。
干栏式木楼防潮通风,取材方便
(2)、欣赏其他传统民居建筑
课件播放:广东开平碉楼、上海石库门、皖南民居、藏族碉房、蒙古包
师:你能从结构、功能、布局、文化、艺术等方面去看待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吗?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概括
3、作业布置
用课上所学的分析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居(手抄报形式)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活动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易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
学中多讲授少互动的情况还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