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六)19 大象的耳朵人教(部编

版)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大象的耳朵》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

课文有13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直接写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并围绕“耷拉着”这个话题推进故事。第2 至7 自然段写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见到大象“耷拉着”的耳朵后,都说他的耳朵有毛病,这6 个自然段是故事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大象做出改变的缘由。第8 至11 自然段写大象开始不安并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以及竖起来的后果。

大象的想法变了,由开始的“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变为“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想法一变,行为就跟着变,他“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呢?“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第12 至13 自然段,写大象的再一次改变:“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大象在经历耷拉—竖起—耷拉的过程中,“与别人不一样”让他一度不安,直至怀疑自己,甚至改变自己。可当大象真的竖起耳朵后,他才真正体会到与众不同的耳朵的巨大作用,最后他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继续耷拉着。

故事的结尾以大象的耳朵耷拉着结束,这也体现了本文的价值导向——听取别人的建议是对的,但是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顺从别人的意见,放弃自己的长处,往往会让事情变得糟糕。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接

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才是最重要的。

第七单元以“改变”为主题。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提示讲故事”,与“讲故事”相关的训练,出现了三次。一个是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学生先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再借助这些图片讲讲“小蝌蚪找妈妈” 的故事。第二个是《玲玲的画》引导学生用上“得意” “伤心”和“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是《大禹治水》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句子,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本单元教学要依托已有的基础,指导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内容,按顺序讲述故事。本课课后习题第二题“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既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提示我们可以借助相关句子有顺序地讲故事,不遗漏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借助大象说的三句话讲故事,并借此提示了解大象的想法改变的过程。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语言浅白易懂,生动活泼的对话与妙趣横生的叙述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充满童趣,容易让学生走人文本,理解文本。

从能力上来看,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的时候容易出现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教学时,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领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认识“耷、咦”等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 个字,会写“耳朵、扇子”等11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 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重点:

1. 正确识字、写字。

2. 借助提示讲故事,了解大象的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借助提示讲故事,了解大象的想法改变的过程。

2.明白“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耳朵猜动物,游戏揭题

(一)游戏:看耳朵找动物

课件播放音乐。今天,我们要走进森林,和森林里的动物朋友们一起讲故事,做游戏!

课件出示:森林图片。

瞧,森林里的动物朋友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你能找到他们吗?

揭示课题,师生交流找出动物。

(二)揭示课题

1.根据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字解词,初识耳朵“不一样”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分类整合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组“扇”和“似”两个多音字

1)出示词语:像扇子似的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什么呢?课件出示

词语:扇子指名学生读,教师评价正确读音。

(2)出示多音字:扇指名学生读。

(3)出示词语:大耳朵一扇大象的大耳朵还会扇呢!指名读、齐

读。

(4)再次出示词语:像扇子似的词语变长了——学生读:像扇子似

的。指名读。指导读好“似”翘舌音。出示“似”第一个读音及词语:相似学生齐读。

(5)对比读词语:像扇子似的、大耳朵一扇。引读: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学生齐读:像扇子似的。引读:大象的大耳朵可以扇呢!——学生齐读:大耳朵一扇

2.学习第二组生字:咦、兔

课件配乐出示“捉迷藏”的画面,画面中只出现兔耳朵。

(1)结合画面读好“咦”字出示字卡:“咦”。咦,森林里的动物们都不见了?谁来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2)追溯字理认读“兔”字①课件出示动图:兔子跳出来。咦?谁还藏在这儿呢?原来是小兔子啊!②课件出示小兔子图片和“兔”字甲骨文。

瞧,“兔”这个字最初是这样写的。观察“兔”这个字和小兔子,哪里很像?

指名学生上台讲述小兔子和“兔”字相似之处。③教师课件演示“兔”字

变化过程

(3)教师范写,提示写法撇刀头像头部,扁扁口像身子,撇、竖弯钩像兔腿,站得稳稳的,一点小尾巴。

学生练写“兔”字

3. 学习第三组短语:竖着的、耷拉着

(1)提问对话读词语

教师出示词卡:竖着的

教师问:兔子的耳朵什么样?指名读,评读。

教师出示词卡:耷拉着教师问:大象的耳朵什么样?指名读,评读。

(2)对比读词语

教师

兔子的耳朵是——

问:

学生

竖着的。

读:

教师

问:大象的耳朵是——

学生读:耷拉着。

(3)引发生活经验,拓展读词语

①还有什么东西是耷拉着的?

学生反馈:狗的耳朵、马尾辫等。

②还有什么东西是竖着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