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叙述视角与方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小说鉴赏方略之六 叙述角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高二《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小说鉴赏方略之六 叙述角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高二《中国小说欣赏》

叙述角度小说是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叙事则可视为小说生成的过程,如何叙事自然是小说优劣的关键。

讲述角度是叙述技巧的要素之一。

1.叙述视角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

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

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

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

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

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有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

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3.其他人称叙述角度小说的叙述人称与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视角变换就很常见,《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李小二看陆谦一段,开始仅有小二一人,两位来客“闪将进来”和“军官打扮”“走卒模样” 也只有小二才能看到。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1.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及情节安排的特点。

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

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补叙:在叙述到一定的阶段时,对前面的事情做些补充、解释的叙述叫做补叙。

它一般不发展原来的情节,只对前面的某些情节起补充、解释的作用。

平叙:就是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刻划人物的方法刻划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们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人手,据情论人。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场景。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自然环境即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和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

《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中,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赏析小说叙述艺术+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赏析小说叙述艺术+课件

3.限制视角.外视角
叙述者<人物。
特点:叙述者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 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最为突出 的特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有 悬念又耐人寻味。
这种叙述视角是“全知全能”视角 的根本相反,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 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 知道的还要少。
亨利那家供应快餐的小饭馆的门一 开,就进来了两个人。他们挨着柜台 坐下。
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 真实与虚构、真实与荒诞 交叉式 叙事与写景、魔幻与现实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叙事技巧
设悬念、巧突转、后照应、 做铺垫、埋伏笔
一.叙述视角
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全知全觉。
1.全知视角 (零视角)
特点: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 的上帝,洞察一切。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 事件,描写不同时空场景,透视任何人物的内 心,对故事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了如指 掌。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死去的第一天。 我准备走去时觉得缺少了什么,站在飘扬的雪花里思忖片刻,想起来了,是黑纱。没有人会来悼念 我,只能自己悼念自己。 我进去时一个身穿破旧蓝色衣服戴着破旧白手套的骨瘦如柴的人迎面走来,我觉得他的脸上只有骨 头,没有皮肉。 他看着我五官转移之后的脸轻声说:“您来了。”
二.叙述人称
名称 第一 人称
作用 ①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感情; ②让读者认为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 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增加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人称 ②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③使读者快速融入角色 第三 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人称 ②叙述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
6.特殊叙述:动物视角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设问方式】1.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顺序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下面是对几种易混手法的辨别:1.烘托与衬托,衬托与对比烘托是一种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出场;而衬托则是两个对象都出场,其中一个做陪衬,用以突出另一个。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则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

2.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章的一部分;比喻的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三、结构技巧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分析鉴赏小说的叙述技巧

分析鉴赏小说的叙述技巧

分析鉴赏小说的叙述技巧鉴赏小说的叙述技巧是评价小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是分析鉴赏小说叙述技巧的一些方法和要点:1. 视角选择:小说通常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通过分析视角的选择,可以了解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其对故事事件和人物角色的描写是否客观准确、立体饱满。

2. 句法结构:分析小说的句法结构,包括句子长度、句子种类和句子的语法复杂性等,可以了解作者在表达上的功底和语言运用的灵活度。

丰富多样的句法结构通常展示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3. 描写手法:描写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之一,它通过对环境、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绘,使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分析小说的描写手法,包括细节描写、意象描写、象征手法等,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形容词、修辞等手段,可以揭示出作者的艺术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4. 结构布局:小说的结构布局是故事发展的骨架,通过分析小说的结构布局,包括时间顺序、章节划分、故事线索的交错等,可以看出故事的发展规律、节奏感和紧张度。

同时,也可以评估作者对故事结构的把控能力和创新性。

5. 对话交流: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包括对话的内容、形式和语言风格等,可以窥见作者的人物刻画和对话技巧。

6. 叙事速度:叙事速度决定了故事的节奏感和张力,分析叙事速度的快慢、起伏和变化,可以了解作者对故事情节节奏把握的能力,以及故事的紧张程度。

7. 符号象征:分析小说中的符号和象征,包括物品、动作、场景等,可以洞察作者的寓意和主题,以及作者通过象征手法表达的意义。

总之,分析鉴赏小说的叙述技巧需要综合考察作者的语言运用、艺术表达和创作意图等方面的因素,以全面评价小说的叙述质量和文学价值。

赏析小说叙述技巧(情节手法)-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小说 散文)知识串讲

赏析小说叙述技巧(情节手法)-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小说 散文)知识串讲

儿童视角作用:
1.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 2.儿童世界的单纯更能反衬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冷漠与残酷。 3.儿童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有利于形成活泼、诗 性的表达风格。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小说采用儿童视角的作用 ①以儿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添了小说真实性,便于抒情。 效果上
余华《活着》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
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 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农村。 ……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 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①《活着》一文有两个叙事视角的并行交织,一个是以去民间 采集歌谣的艺术工作者的“我”的视角来叙述,另一个是以 主人公福贵的视角来叙述。
《百合花》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
性,让人如临其境。
情节上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
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人物上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
2019.全国卷Ⅰ卷《理水》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 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 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 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 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让读者如临其境,更易引起读者共鸣。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 乱敲;又把脑门儿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 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 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 了回来。
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2)明确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3)结合语境加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好处或效 果。
二、结构方式 小说的结构指小说布局谋篇的技巧,指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
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 例3 (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1”例3) 题目: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2011·浙江)阅读《第9车厢》,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3”课堂训练1) 题目: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开头是“我”,结尾两段也是“我”,只有中间 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表达效果根据人称不同而不同。第三 人称的特点是更客观,表达更自由。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 某种暗示性的铺排,穿插的情节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当事 情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 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 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 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 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例如,《社戏》 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苗,为后文看戏归来偷 豆吃埋下伏笔。《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的 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叙述视角与方式
导入
预习指导
朗读下列几首诗歌,从叙述人称的角 度谈谈你的感受。
的你 的明 梦装 窗月 。饰 子装
了 ,饰 别了 人你
楼看 风你 断
上风 景站 看景 ,在

你的 。人
桥 上
卞 之 琳
在看

什 麽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麽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麽 席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慕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容
大 堰 大堰河,为了生活, 河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我 的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保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叙述视角与方式相关知识 2.掌握该种类型的解题方法
探究一:叙述视角与人称?1.一人称——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特点: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特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评价,反映现实 比较灵活自由。
8
探究二:叙述顺序(手法的运用及用) ?
1.顺叙:
特点:能按某一顺序(时空)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特点: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特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
参考答案:第三人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 局限,可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的过程、人物心理、 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 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课堂小结
当堂清学
布置作业
完成随堂练习
4.补叙:
特点: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
代。
9
引导探究
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 13.故事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解析:采用不同的人称叙述,有不同的叙述效果,这属于 小说欣赏方面的常识。 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视觉”,其主要特点就 是①叙述灵活多变,可以随时变换时空。②更具客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