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万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整万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整万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整万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6-87页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

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复习旧知

1、拔珠游戏:知道每位上最多可拔几颗珠子?为什么?(满十进一)现在请同学们分别在计数器上拔出3、30、300、3000这四个数。

2、交流发现:刚才我们用同样珠子拨出了相同的数。为什么两样用3颗珠子却能拨出不同的数呢?(数位不同,板书: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每个数位上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二、操作探究,建构新知

(一)类比创造,构建数位顺序表

1、联想:如果接着进行拨数,应该拨多少?(三万)

2、创造:你能想办法在计算器上拨出3万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会说在千位上拨出30颗珠子。二是学生认为把两个计算器进行合并。

3、交流:这个3还表示3个一吗?它应该表示3个万。照这样类推,左边的十、百、千可以分别改成十万、百万、千万。

4、体验:想象一下,我们学校约有1500人,多少个寨桥小学约有3万人?

5、建构:原来,新增加的计数单位千万、百万、十万、万和原来的四个计数千、百、十、个之间还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呢!正因为如此,我国的计数方法中把这四个数位统称为万级,而原先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则统称为个级。

(二)联系生活,构建读写数的方法

1、读一读:读一读2003年我国茶叶、甘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2、拨一拨:你能在读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吗?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3、写一写:你能在纸上写出这些数来吗?

4、说一说:刚才我们借助计算器认识了三更大的数,观察这三个数,你觉得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像这样个级上都是零,表示多少个万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整万数。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下面这些数你能写出来吗?

(2)写一写并读一读。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听写:就一次我们仍就来写数,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如果报的数需要在个级上拨珠,请左边同学写出来,如果报的数需要在万级上拨珠,请右边同学写出来。教师报同6个数。(想想做做的第一列)

(2)交流:同桌间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可以用画分级线的方法来进行读数和写数。

(3)应用:用这种方法给第二列分一分、读一读。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读一读:读一读北京天安门和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2)比一比:我们的教室面积约为50平方米,天安门的面积大约有几个教室那么大?

我们的学校的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颐和园的面积大约有几个寨桥小学那么大?

(3)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1)想一想:出示第5题,想一想六千五百万和七十万应该怎么写?

(2)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四、全课总结,扩展延伸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如果教师要把开始的游戏接着玩下去,应该拨哪个数?如果要拨了一个九位数能吗?

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1、造就冲突,激发兴趣

这节课开始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30、300、3000这四个数,学生拨珠中唤醒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到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让在计数器拨出30000,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造就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类比创造,建构新知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0000,学生会根据已有知识会在千位上拨30颗,也可能会根据刚才游戏的经验进行类比联想,既然位数不够,就可以在计数器的左边在添上数位,甚至有的学生会想到把两个计数器合并起来。在交流中完成对亿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建构。

3、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让学生去读一读、拨一拨、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去认识生活中的整万数,让学生在读、拨、写中掌握整万数的读写方法。在比一

比、说一说中去感受整万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万数教案

认识整万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6-87页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 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复习旧知 1、拔珠游戏:知道每位上最多可拔几颗珠子?为什么?(满十进一)现在请同学们分别在计数器上拔出3、30、300、3000这四个数。 2、交流发现:刚才我们用同样珠子拨出了相同的数。为什么两样用3颗珠子却能拨出不同的数呢?(数位不同,板书: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每个数位上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二、操作探究,建构新知 (一)类比创造,构建数位顺序表 1、联想:如果接着进行拨数,应该拨多少?(三万) 2、创造:你能想办法在计算器上拨出3万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会说在千位上拨出30颗珠子。二是学生认为把两个计算器进行合并。 3、交流:这个3还表示3个一吗?它应该表示3个万。照这样类推,左边的 十、百、千可以分别改成十万、百万、千万。 4、体验:想象一下,我们学校约有1500人,多少个寨桥小学约有3万人? 5、建构:原来,新增加的计数单位千万、百万、十万、万和原来的四个计数千、百、十、个之间还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呢!正因为如此,我国的计数方法中把这四个数位统称为万级,而原先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则统称为个级。 (二)联系生活,构建读写数的方法 1、读一读:读一读____年我国茶叶、甘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2、拨一拨:你能在读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吗?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3、写一写:你能在纸上写出这些数来吗? 4、说一说:刚才我们借助计算器认识了三更大的数,观察这三个数,你觉得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像这样个级上都是零,表示多少个万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整万数。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2015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共 12 课时 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

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由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接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一)、实例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生: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 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B和图D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

《认识整时》教案

《认识整时》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91—9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无时针、分针的钟面图。 学具准备: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猜看

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 【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真多呀!瞧!这些钟表都是带有指针的;这些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现在呀,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既带有指针,也能显示数字的钟表。这些表别看它很普通,很常见,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1.感知钟面。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钟面模型玩一玩。 要求:在玩的时候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面模型侧面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开始吧! 2.小组交流。 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钟面上有什么? 3.汇报评价。 师:刚才,你们玩钟的时候,发现什么了?谁知道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谁知道这根又粗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整时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时间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上课的铃声引入,一是提醒学生要做好上课准备,二是把认识时间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在实践应用中对新知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课堂上拿出小表,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另外,设计动手实践环节,通过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两个同学一个拨钟,另一个说时间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对学生写时间的两种写法练习不够。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语言描述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4、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对于分针指着“12”这一学过的特殊之处没能再次特别强调,造成个别同学出现几时60分现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万数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万数教案 一、开展游戏,复习迁移 1.这是什么?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我们可以用珠子拨出大小不同的数字,但每个数位上最多能拨出几个珠子? 如果其中一个数位上摆满了十个珠子,就应该怎么样? 也就是满十进一。 2.知道了使用计数器的这个规则还不够,我们来进行一个拨数的游戏,看看在游戏中还能发现什么? 拿出手中的简易计数器,用绿色的小纸片来做珠子,准备好了么? 第1个数:3 第2个数:30 第3个数:300 速度越来越快了,是不是找到了一点规律? 第4个数,我不说,你们自己来拨。是多少? 3.我要你们拨了几个数?这个4个数的大小一样么?但每一次都用了3个珠子,在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同样是3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拨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假如再要求你拨出第5个数,会是多少? 在这个计数器上,能不能拨出30000这个数? 那么,如果怎样做,就能拨出来了呢?你有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二、改良计数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数位 1.这样,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计数器,如果现在允许你们同桌两人合作,把这两个计数器,可以怎样摆出30000? 说一说,你们想出了是什么好办法? 2.听明白了吗?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这种方法,请看屏幕。 大家都来照样子摆一摆。 3.可是有个问题:应该是30000,但这3个珠子都摆在了个位上,那不是3个一了? 应该作怎样的调整? 那么请坐在左边的同学动手改过来。 4.十、百、千又该作怎样的调整呢? 想到了吗?说一说。 还是辛苦坐在左边的同学,请你们来作调整,右边的同学看他们写得对不对? 5.其实计数器上,还能找到有趣的一一对应的现象呢。 看,千万和调整之前的千,百万和调整之前的百,十万和调整之前的十,最后,万和调整之前的个,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是不是? 我们也可以往右看,千万和千,百万和百,十万和十,最后,万和个,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6.这四个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让我们一起看屏幕:三年级时我们就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好,我们现在一万一万的往下数,一万、两万、三万、八万、九万,十万,10个一万就是,满十进一,现在这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好,我们现在十万十万地往下数, 10个十万就是一百万,满十进一,现在一颗珠子表示多少?一百万。现在我们一百万一百万的往下数,10个一百万就是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时》优秀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设计 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课件演示,教师描述:天亮了,太阳公公早早就起来了……)2.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新朋友──嘟嘟。 3.嘟嘟的床头放着什么呀(课件展示闹钟)? 4.今天我们和嘟嘟一起认识钟表(教师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认识钟面 1.做钟面。 a.(课件中闹钟放大,展示出钟面)多漂亮的钟面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b.请参照屏幕上钟面的样子,四人一组,分组做一个钟面。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看。谁愿意帮老师做一个?(让一组同学上讲台制作) c.(教师出示大钟面)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还有12个数,我们来数一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2.说钟面。 a.四人一组,拿着你们做好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b.(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c.哪一组同学认为你们做的钟面最漂亮?举起你们的钟面给老师欣赏一下。 认识整时 1.认识。 a.嘟嘟的小闹钟响了很长时间了,你能说说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4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4篇) 当前位置:教育猫>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2020-09-05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 2、教学重点要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

苏教四级上册认识整万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 光辉中心小学高迎风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较大的数,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写整万数。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第二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教材介绍了我国的记数习惯,根据已有知识,给出个级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让学生联系读写的体验,通过类比,推出万级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 第三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这里将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凭借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 2、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目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3、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并掌握分级读、写整万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整万数谈话: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农业大国。出示例题主题图中的三幅图片,显示各自的产量,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整万数。 师:像这样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但是它们到底有多大,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我们又该怎么来读和写它们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像这样较大的数。(板书课题:认识整万数) 二、师生动态操作,自主建构新知1.复习已经学习过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师:我们以前认数时主要用的是什么工具?,计数器上有什么?(计数单位)有哪些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对应的数位是什么?(张贴数位顺序表前一半)2.学生独立拨数。(依次出示小正方体课件) 第1个数:1;第2个:10;第3个数:100;第4个数:1000。3.比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模板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模板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原素芳 大家好,我是阳城县小学数学”读写说”习惯养成课题组成员,来自演礼乡中心学校的原素芳。很高兴能在”读写说”习惯培养的微信平台与您相遇。 课前思考 ”比”是各版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北师版教材这样定义”比”,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翻阅其他版本也是如此(人教版、苏教版)。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教材都涉及了这些知识点:比的意义、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联,知识点多。那么该怎么处理这么多知识点?平均用力显然会缺乏深刻。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重点在这三个方面用力:一是比的意义的理解,二是理解生活中的比分和数学中的比是不一样的,三是认识同类量的比和非同类量的比。而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可以弱化处理。 就比的意义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比的本质是什么呢?仅仅是表示”相除关系”吗?查阅资料,在刊《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年第6期的《比是什么》一文中,王永教授指出:”比源于度量,度量解决了物体可度量的属性(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可比性,比却能够解决物体不可度量的属性(颜色、形状、质地等)的可比性。这就是比的本质。”也就是说,比更多是为了表征隐含于数量之中的、不可度量的属性。 至此,我们可以对比不同版本的情境引入图:北师版课本中的情境图,”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苏教版的情境图”2杯果汁和3杯牛奶”,直截了当的研究”相除”显得突兀一些。我们知道”甜度”是很难直接度量的,如果改成”调制蜂蜜水”的活动,用”蜂蜜”和”水”的比就能比较几种不同配法的”甜度”一样。这和只就一组数据(比如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直截了当的研究”相除”并产生比要深刻得多。随后引入洗洁液、不同类量的比、比分等素材,这些学生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事件,可以从正面强化、或从反面辨析,打开思维空间,层层推进中不断明晰比的特征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相比产生一个新的量。 2.认识比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比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1.从”如何调制蜂蜜水”引入新课。 琳琳到王阿姨家作客,王阿姨用蜂蜜和水调了一杯蜂蜜水给他喝,甜味适中。几天后,琳琳家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也想调制这样的蜂蜜水给客人喝。可是怎么泡呢?他打电话给王阿姨,王阿姨说:”我是把10毫升蜂蜜加到90毫升水中的。” 2.讨论配置过程中”甜度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1)思考:如果你是琳琳,听了王阿姨的介绍,会怎样来调制蜜水招待小伙伴们呢? (2)交流:调制蜂蜜水的办法。 (3)引导:调制蜂蜜水的方法大家找到这么多。不过,蜂蜜的量在变,水的量也在变,

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_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 雒城一小曾丽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2、会认读整时,掌握表示整时的两种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2.会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钟;学生准备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猜迷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朋友,想认识吗?我们先听听它的声音。(播放钟的滴答声)这个朋友是谁呀?——对了,它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钟表! 谁来说说你们都见过哪些钟表?你是在哪儿看见的?(课件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钟表)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钟表,那它们有什么作用呢?(抽生说) 2、揭示课题 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1.认识钟面 师:钟表的外形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的东西却是一样的。请小朋友观察屏幕上的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说给同桌听。(电脑上出示放大了的钟面。)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12个大格,还有两根针,又细又短的叫分针,又粗又长的叫时针。 2、感受指针的转动方向。 (课件出示指针在转动的钟面):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转动的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分针走得快些,时针走得慢些。它们都是按1——12我们数数的顺序转动的。我们把时针分针转动的这种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举起右手,我们一起来按顺时针方向转一转。 (二)、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主题图(7时),提问:小朋友起床了,看看墙上的钟面,她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呢?你怎么看出是7时的? 指导学生观察7时的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帮助学生建立7时的概念。(一起说: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7,就是7时。)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8时、3时和6时,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时刻。 师介绍:像8时、3时、6时这样的时刻,我们把它们叫做整时。其实整时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请看小红床头的电子钟。 3、教学整时的电子表示法 (1)、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红床头柜上还有一个钟,这个钟面上显示的7时是什么样的呢?(先写一个7,后面打两个小圆点,再写两个0,就是7时。) (2)、告诉学生: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钟表(课件出示各种电子钟表),它们叫做电子钟、电子表,这种中间有两点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叫做电子表示法。 (3)、示范8时的电子表示法,学生自己用电子表示法来表示3时和6时,抽生板演 4、总结整时的认法 对比观察三个整时钟面,同桌讨论:三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整点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整点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整点教案吧。 设计背景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时间,平时活动时总会有几个孩子凑在钟表前议论纷纷‘这个针跑的快,这个针跑的慢’‘有的长有的短’,我发现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兴趣,为帮助孩子们解决疑惑,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认识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 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谜底: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

认识整万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整万数教案 一、开展游戏,复习迁移 1.(屏幕上出示一个计数器)这是什么?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我们可以用珠子拨出大小不同的数字,但每个数位上最多能拨出几个珠子? 如果其中一个数位上摆满了十个珠子,就应该怎么样?也就是“满十进一”。 2.知道了使用计数器的这个规则还不够,我们来进行一个拨数的游戏,看看在游戏中还能发现什么? 拿出手中的简易计数器,用绿色的小纸片来做珠子,准备好了么?第 1 个数:3 第2 个数:30 第3 个数:300 速度越来越快了,是不是找到了一点规律? 第4 个数,我不说,你们自己来拨。是多少? 3.我要你们拨了几个数?这个4 个数的大小一样么?但每一次都用了3 个珠子,在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同样是3 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拨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假如再要求你拨出第5 个数,会是多少?(课件出示30000)在这个计数器上,能不能拨出30000 这个数?那么,如果怎样做,就能拨出来了呢?你有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纠正。) 二、改良计数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数位

1.这样,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计数器,如果现在允许你们同 桌两人合作,把这两个计数器??,可以怎样摆出30000?说一说,你们想 出了是什么好办法? (将两个计数器合并,把3 颗珠子放在左边的个位上。)2.听明白了吗?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这种方法,请看屏幕。(课件演示)大家都来照样子摆一摆。 3.可是有个问题:应该是30000,但这3 个珠子都摆在了个位上,那不是3 个一了? 应该作怎样的调整? (电脑演示:“个”→“万”)那么请坐在左边的同学动手改过来。 4.“十、百、千”又该作怎样的调整呢?想到了吗?说一说。(电脑出示) 还是辛苦坐在左边的同学,请你们来作调整,右边的同学看他们写得对不对? 5.其实计数器上,还能找到有趣的一一对应的现象呢。看,“千万”和调整之前的“千”,“百万”和调整之前的“百”,“十万”和调整之前的“十”,最后,“万”和调整之前的“个”,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是不是? 我们也可以往右看,(电脑演示)“千万”和“千”,“百万” 和 “百”,“十万”和“十”,最后,“万”和“个”,都有一一对 应的关系 6.这四个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让我们一起看屏幕:(电脑演示)三年级时我们就知道,10 个一千是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同学们,同学们,前几天同学们进行的一场篮球赛非常精彩,其中一个场景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你看: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 2、现在老师把这张照片变个样,请你仔细观察每次拉动照片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此时老师直接将照片A进行左、右、上、下、对角拉动) 3、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生活中的比。 (二)互动解疑 1、出示照片B、C、D、E,提出问题: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 比较像? 2、引导学生观察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明确1格就是1。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 ①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②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③照片B和C的长一样,照片C的宽是照片B的4倍。 ④照片D和E的长一样,照片D的宽是照片E的4倍等等。

4、出示下表(PPT)对于照片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6÷4 =1.5 。对于其他的几张照片的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相应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 5、议一议: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 6、归纳总结:刚才我们将照片的长除以宽,或宽除以长,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本第50页第一行的同时板书比的意义。) 7、回顾小结:“长和宽相除,又叫做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相除,又叫做宽和长的比。”师:长和宽都是表示长度,刚才我们把长和宽这两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板书:同类量) 8、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 自学课本,认识名称(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9、出示49页第2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下面这幅图里面有没有比呢?想一想:要比谁快,比什么呢?也就是要求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汇报交流,老师板书:40÷2=40 :2=20(千米) 45÷3 = 45 :3= 15(千米) 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通过师生互动,最后让学生明白: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巩固理解比的意义。 10、出示“比价格”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9页第3题的填表。 11、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愿意以最快的速度汇报你填写的结果?这个问题中你找到比吗?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实际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你能模仿前面两个例子那样说说其中两个量的比的关系吗? 学生不难说出: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就是单价。 12、引导学生小结归纳:从比速度、比价格两个例子我们看到:路程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速度就是它们的比值;总价和数量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单价就是它们的比值。(板书:不同类的量) 13、比还有一种书写形式,想知道吗?(示范书写比“ 6 :4”书写的顺序),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逸群小学刘琳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导入。(课件) 2、欣赏各种钟表。(课件) 3、提问: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天是几点起床的吗?(学生自由表述) 师:刚刚同学们说得6点、7点都是整时,不过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它读作6时和7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整时。(板书课

题:认识整时)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师:昨天老师给大家都发了导学案,同学们回家都自学了没有啊?学会了吗? 待生答:学会了。 师:老师现在就来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1、观察钟面 把自己的钟面模型拿起来和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同时出示课件) 可能的答案: 1)有1~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 板书:有12个数 2)还有一些格子(有大格有小格)。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说明:2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 板书:有12个大格 3)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细细的长长的叫分针,一根粗粗的短短的叫时针。 板书: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3、观察指针走动方向 师: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在时间观念上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我上了《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后,具体反思如下: 1、我利用课件,出示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同学们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又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

认识整万数教案

第十单元:认数 课题:认识整万数 教学内容:P86~87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整万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大数目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3.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计数器(教师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镇江风景图片。这是哪?真美啊! 你能用文字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镇江吗? 老师能用数据来介绍镇江,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镇江全市总面积三千八百四十三平方千米,人口有二百六十六万。2005年镇江市接待境内外游客一千一百六十七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三十一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一百二十五亿元。 2005年镇江生产总值八百七十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千九百一十六元 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三千八百四十三二百六十六万一千一百六十七万三十一万 一百二十五亿八百七十亿五千九百一十六 你能把这些划线的数据分分类吗? 2.分类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万以内:三千八百四十三五千九百一十六 万以上:二百六十六万一千一百六十七万三十一万 更大的:一百二十五亿八百七十亿 3.出示:五千九百一十六,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你能把它写出来吗?(5916)你对这个数了解多少?(数的组成,几位数,最高位是?最低位是?……)5916中包含了哪几种计数单位,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吗?(板书:千百十个) 二、新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第二类数(出示),板书:认识整万数。

二百六十六万一千一百六十七万三十一万 1.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 比千还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吗?哎呀!同学们可真厉害,了解得可真多!我们知道十个一是一个十,十个十是一个百,十个百是一个千。 这是多少?(一个千)(四个千)(九个千)再加一个,是多少个千?十个千是一个万?(边说边拨计数器)对了,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一万写作?同学板书:10000。为什么这儿有四个零呢? 大家一起来数数看,一万、两万、三万、……(边拨计数器边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所以千之前还有万、十万、百万、千万等等更大的计数单位。 板书千百十 万万万万 2.这些整万数到底是多少呢?怎么写呢? 二百六十六万谁能再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你能说说它的组成吗?现在请你对照计数器或纸上得计数单位把这个数写下来。一人板演。(2660000)你是怎么写的? 刚才我们用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研究了第一个数,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两个数吗? 一人拨计数器,其余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然后再把它写下来。一人板演。(11670000 310000) 谁能总结一下写数的方法?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3.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整万数,请大家先说一说它包含了多少个万?然后再把它写下来?( 指名板书),一起读一读。 十二万五百六十万三百零四万 一千一百一十万八千八百八十八万 对于整万数,你是怎么写的? 4、自主探索,完成亿以内数位顺序表。 我们知道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 谁能把这个数位顺序表继续写下去?大家都会?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填在书上。 出示数位顺序表。 按照我国的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板书:万级个级)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数位顺序表吗? 其实,我们在读数时,可以先分级,然后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对于本单元中的知识,学生是在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对分数的乘除法计算也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学习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哪些照片更像速度水果价格长方形的长与宽等系列生活和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切实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不仅仅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还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你知道吗,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了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

这一类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除法的意义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及其应用反比例及其应用比例尺三单元教学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突破重难点的策略:由于比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尽管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概括出比,但真正理解其含义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提供多种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意义的全过程。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生活和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梁丽嫦 教学内容第81页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钟,教学用钟面模型,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报数”:

我们5个5个的报数到60 。哪一大组来开火车呢?----学生活动小火车开得真不错,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这样报数,好吗?要求数报完了,小朋友都象这样坐好了,做得到吗? 二、谜语导入: 今天这节课有个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们看看他是谁呀?调皮的孙悟空还有一个谜语要大家猜呢?你猜对了吗? 钟表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我们认识时间,每天我们都离不开时间。上学期我们学习看钟表上的整点和半点。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时间。 板书《认识时间》 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吗?学生试着读,了解学生原认知水平。 三、新授 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钟表)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

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进一步认识钟面。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可以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