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 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旅夜书怀-优秀ppt课件

旅夜书怀-优秀ppt课件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思考:颔联是怎样写景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景物 星
特点 低垂
平野 辽阔无边

灿烂
江流 汹涌澎湃
写景角度
画面
远景 近景
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
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
怨》。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 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 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 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 难寄。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 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 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 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 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 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旅夜书怀 公开课PPT课件

旅夜书怀 公开课PPT课件
1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纤细孤弱 孤弱的细草 阔

虽轻却不断 在无边的风 岸

阔大的江岸 里飘摇不定

高高的、孤立突兀的

孤舟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 孤
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舟

营造了孤独凄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漂泊
无依的境况和孤寂凄清的情感。
1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 平野 月 江流
低垂 辽阔无边 明朗的 汹涌奔腾
25
炼字题如何解答? 1、找出关键字或词,并理解它的
含义; 2、将该字还原到原句进行理解; 3、点出该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该字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26
1、默写全诗 2、将本诗写景的句子扩展成不 少于100字的散文片段。
27

28
平野 大江
孤舟
低垂的星空、辽阔无边的原野、明朗的 月光、汹涌奔腾的江流,塑造雄浑浩大 的意境,从而反衬出小舟以及诗人的孤 单和弱小,表现了诗人孤苦伶仃和漂泊 无靠的凄苦心情。
14

15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动静结合
16
结合诗人生平思考: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句的含义,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广德二年(764)春,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 工部员外郎, 后杜甫因受排挤辞去官职,返回草堂居 住。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 乘舟东下,又开始了他晚年漂泊的生活。大历五年冬死 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6
旅:旅居在外、漂泊
7
写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 因受到排挤而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 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 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 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 (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旅夜书怀》课件

《旅夜书怀》课件

情感共鸣
诗中表达的漂泊与孤独感,与现代人 生活压力、离乡背井等情感共鸣。
时代背景
通过比较唐代与现代社会背景,理解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内心世界。
《旅夜书怀》对现代人的启示
面对困境的态度
诗中体现的坚韧和豁达,对现代人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有启示作用。
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激励现代人坚持自我,勇敢追求梦想。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 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杜甫的诗歌风格
02
01
03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严谨,表达力强。
杜甫的诗歌注重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探索,具有 深刻的思想内涵。
杜甫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表 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
02
《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动乱历时八年,对唐朝 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战乱使得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对杜甫等文人墨客 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漂泊生活
01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迫离开 长安,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漂泊生 活。
02
漂泊期间,杜甫亲眼目睹了战争 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深刻体验了 生活的艰辛,这些经历对他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旅夜书怀》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创作
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受到《旅夜书怀》的启发,在创作中借鉴 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传承文化
《旅夜书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
05
《旅夜书怀》的现代解读
《旅夜书怀》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旅夜书怀完美课件

旅夜书怀完美课件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雄浑阔大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颔联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反问
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的修辞手法:
比喻、设问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 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体会这一比喻的情感内涵。
本诗为五言律诗,分成两部分抒写。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旅夜之景;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写诗人抑郁苍凉的心情。 孤寂的夜景和悲凉心情浑然融为一体,构成很美的艺术境界。
谢谢欣赏
“旅”
“书”
写。
旅居、旅途。
“”
点出时间。
“怀”
情怀,感想。
诗中哪些诗句与题目相对应?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所见)
“书怀”(所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已满53岁,他这一年多来一直寄居在朋友严武家,生活暂时安定。但不料这一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四川,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且他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旅夜书怀(区教研室公开课-超棒)PPT课件

旅夜书怀(区教研室公开课-超棒)PPT课件

2021
5
2021
6
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约翰·克莱尔John Clare(英国诗 人)
2021
7
旅夜书怀
杜甫(765年,五十三岁时作)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021
8
“声音繁变,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文本研读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阐发:细草,视觉上有直立,纤弱之美感。
细草生于江岸平野,微风之中,夜月之下(月 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叶子上),放眼看去 处处皆是迷离。一切景语皆情语,草犹如此, 人何以堪?哀伤之情油然而生。“细草”处为 细描手法,“微风岸”处为白描手法,二者圆 融结合,句中无动词,却能亦动亦静,下笔有 神。
但恰是这前不见后不见天地之悠悠将一种旷久的时空与独怆然而涕下的个人生命悲哀相融合白描之宏大细描之入微共同构成了诗歌内在情感的一种巨大张力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取下这首诗,慢慢读。
——《当你老了》 叶芝(英国诗人)
郑裕彤中学 唐光 荣
2021
1
唐诗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液, 它充盈着中国人的根本精神。
21
例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初读,不过简单几句话而已。但恰是这“前
不见”“后不见”,“天地之悠悠”将一种 旷久的时空与“独怆然而涕下”的个人生命 悲哀相融合,白描之宏大,细描之入微,共 同构成了诗歌内在情感的一种巨大张力。好 诗!
2021
22
呢?
2021
14
文本研读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PPT精品课件

旅夜书怀PPT精品课件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大高加索山脉
123、亚欧亚洲洲与与非欧洲洲的的地地理理分分界界线线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
北美洲与南亚美洲洲的的地地理理分分界界线线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旅夜书怀
(感伤身世之作)
(关键词句) (鉴赏要点) (风格)
微风岸、独夜舟 垂、阔、涌、流
寓情于景
岂、著、应、休 飘飘、一沙鸥
直抒胸臆
凄凉 沉郁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一、海陆的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
( 1 ) 大 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 2 ) 岛 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 3 ) 半 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 4 ) 大 洲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为大洲 ( 5 ) 洋 : 面积广阔的水域 ( 6 ) 海 : 大洋的边缘部分 ( 7 ) 海 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背景介绍:
《旅夜书怀》写于他从成都到渝州、忠 州的途中,当时的杜甫已满53岁,且常 年有病,国家时局动荡,自己生活没有着 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 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 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 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一 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 第五字。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 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杜甫旅夜书怀ppt课件36页

杜甫旅夜书怀ppt课件36页

4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5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7
客至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____”诗,史是我国古代诗
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 为“____”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风格__沉_ 郁顿_挫__;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杜__工__部__集__》。
三看注释
•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 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 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 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 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杜甫在西南漂 泊时期,生活是漂泊的,心境是凄 苦的。
旅夜书怀
四看全文
杜甫
细草微风岸,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危樯独夜舟。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星垂平野阔,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月涌大江流。大江奔流,明月在水中翻滚如涌。
名岂文章著,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
1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
春夜喜雨
杜甫
•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旅夜书怀》ppt课件(23页)

《旅夜书怀》ppt课件(23页)
你认为两位诗人 谁是孤单?谁是孤独?
1
20
课外延伸 举一反三
1
21
缘景明情: 把握意象 发挥想象 品味意境
1
22

1
23
作业:
请同学自主鉴赏《庐 州月》,把握歌词中的意 象,想象诗情画意的画面, 品味抒情歌词的情 感!
1
24
对仗
写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
送 别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情
拟人
1
17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 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 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旅夜书怀
(唐)杜甫
1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
诗句; 2、学会通过缘景明情的方法体味
诗情; 3、理解本诗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
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 感。
1
2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3
1
8
2、赏夜景
1
9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10
3、“抒怀” 悟实情
1
11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根据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鉴赏诗歌, 把握情感基调,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二、诵读诗歌,鉴赏写景的句子,理解本 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三、通过分析意象,感受诗歌意境,体会 诗人情感。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和《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和《垂老别》),并有《杜工 部集》传世。
1、默写全诗 2、将本诗写景的句子扩展成不 少于100字的散文片段。
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2、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 (词眼)? 3、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1、找出关键字或词,并理解它的 含义; 2、将该字还原到原句进行理解; 3、点出该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该字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举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 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②)。 这是一幅温暖明丽的春景图(步骤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④)。
诗人郭沫若题联: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语言: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生平: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身怀抱负, 早年具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但因政治黑暗而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 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后仅任“兵曹参军” 一职。 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所俘,后出逃,奔赴肃 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营救房琯, 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此后不再为肃宗所重用。
低垂的星空、辽阔无边的原野、明朗的 月光、汹涌奔腾的江流,塑造雄浑浩大 的意境,从而反衬出小舟以及诗人的孤 单和弱小,表现了诗人孤苦伶仃和漂泊 无靠的凄苦心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动静结合
结合诗人生平思考: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句的含义,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句诗是诗人直抒胸臆,又是 一句反话,诗人心怀抱负,但仕途不 顺,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并不 是他的心愿;而休官的主要原因也不 是老病,而是受到排挤。 表现出诗人对怀才不遇的不平 和悲愤,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 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前人谢榛评此诗说:“涌”字尤奇。其实 前一“垂”字亦奇,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垂”“涌”二字的精妙。
1、垂、涌二字用得精妙。(步骤一:表明看法) 2、垂,低,低垂,星星紧贴地平线。涌,翻滚,涌 动。月照大江,月光随影涌动。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垂、涌二字描写星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月光下江 流涌动着的景象,这种阔大的景象恰与危樯独夜舟 之“独”、天地一沙鸥之“一”情景交融。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阔大的景象之下是一个极其渺小的自我,居无定 所,浪迹天涯,突出了被广阔时空所挤压的诗人飘 泊无依孤苦忧伤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作用)
吟 诵
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感情基 调,思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
感情基调:沉郁、孤寂、凄清 作者情感:
夜景中的意象: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 这两句诗中有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构成了怎样的 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草 风 岸 樯 舟
鉴赏诗歌尾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意象、表现手法、表达效果)
比喻、衬托的修辞手法 以广阔的天地衬托出沙鸥的孤独。 诗人以沙鸥自比,表现了孤独和漂泊无依之感。
总结:写景诗句的鉴赏方法。 提问方式: 这句诗或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 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旅:旅居在外、漂泊
写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 因受到排挤而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 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 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 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 (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旅:旅居在外、漂泊 夜:夜晚的景色
书怀:抒发心中的感情 和感慨
纤细孤弱 孤弱的细草 虽轻却不断 在无边的风 里飘摇不定 阔大的江岸 高高的、孤立突兀的 孤舟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
阔 岸
孤 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舟
营造了孤独凄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漂泊 无依的境况和孤寂凄清的情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 平野 月 江流 低垂 辽阔无边 明朗的 汹涌奔腾 平野 大江 孤舟
晚年漂泊
乾元二年(759)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 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后来,杜甫 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 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广德二年(764)春,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 工部员外郎, 后杜甫因受排挤辞去官职,返回草堂居 住。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 乘舟东下,又开始了他晚年漂泊的生活。大历五年冬死 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