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一)学法指导

高中政治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一)学法指导
高中政治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一)学法指导

高中政治复习方法及备考建议(一)

高考政治复习是一门学问,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如此安排复习,可以有效帮助考生搞好懂、记、练,懂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记是表达和展示的基本条件,练是为更好地表达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演习。三者应统筹实现,不可偏废。

一、第一轮复习

1. 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有人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然而,恰恰相反,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教育部文件也早就明确指出:“综合能力测试,决不应打乱目前的教学安排而新搞一套,新设一门综合学科”;“综合能力考试所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内不同要素、部分、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肢解,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

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绝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更何况综合测试部分只占到整个试卷分值的20%,单科知识仍占考试的80%。而且随着单题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每错一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横向串联。再有就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2. 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

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3. 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考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围之内,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从2020年高考文综试题看,要适应这类试题,考生不仅要做到政治与历史的综合、政治与地理的综合,还要学会三门学科的综合复习。如2020全国文综I的第39题、问答题,都要求考生用三科知识回答问题,其分值达60分之多。再如,最近台湾当局领导人抛出了“一边一国论”,就要求考生从政治角度说明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且国际法对台湾问题早有规定,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承认一个中国;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行使管辖权;从地理角度看,台湾岛跟大陆原是一个连接的整体,因地壳的运动才形成了今天的现状。可见,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与史、地或史、地、物、化、生等学科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在第

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当然综合能力测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不一定热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如近几年文综考试中涉及的巴拿马问题、非洲问题,大综合中的核试验问题等,不少考生都因平时的忽视而失分。另外,综合考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着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寻找知识的交叉点。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政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民族及宗教的其他问题一般理解即可。

5. 改进学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由于新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通过这几年综合考试的摸索,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做到: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切忌死记硬背,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②要培养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③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④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⑤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尽量争取加分,切忌延用“3+2”的答案模式和思路,要培养自己求新、求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范文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 一、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目标及学科特点 1、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 信息技术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的技术领域的课程之一(另一课程为通用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具有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等性质。 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主要表现在: 1)基础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2)综合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 3)人文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即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2、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课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可能大多数同学认为政治是一门枯燥无味、使人异常烦恼的一门学科,但是大家知道,政治这门学科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一门必考的科目,当然相对于高中的理科生是不用愁的。在此,我就如何学好政治课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升入高中以后,多数同学可能都感到高中政治比初中政治难学了,其实并不是这样,高中政治相对于初中政治来说,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每一年级都是一个学科,因此相对增加一些难度,但如果你肯下工夫,并方法得当的话,相对来说就不会太难了,逐渐也会对这门学科增加一些兴趣,就会觉得政治其实和别的学科一样好学、一样有趣。 升入高一,面对众多的学习课程,除了拥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加上刻苦的努力外,还应根据学科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针对高一政治学科特点,现总结以下五个环节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要学好政治首先是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要死掉;“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的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要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能力的培养,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科目,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二者合而为一,具体体现在勾画书本上。凡是勾了的就背,不勾的就不背,就这样把范围缩小,提高了学习效率。 熟练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就是

新高一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新高一政治学习方法指导 新高一政治学习方法指导一、 政治课本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考生如果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原话作答,已不能得高分。这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要懂得结合实际生活,用 探究的眼光去组织答题,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是否广泛是一 个挑战。如去年考查的网络购物,以及结合奥运会志愿者谈建设和 谐社会,这些问题都是热点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政治学科很早就提出“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思想,也就是说,政治题目的背景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千变万化,你想指望背一 背就能应付,不大可能,但,既然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千变万 化的材料要考的依然是书上的知识点,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们只要平时认真听课,把课本上的知识熟练把握、理解透彻,经过一定的训练,便能做到。 高中政治也与初中很不一样。背的成分少了,灵活运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首先,当然还是 课本。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和举 例也很重要。各个不同的例子是对应哪个原理的要分清楚,这在选 择题中很可能会用得上。经济学比较简单,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 析题的基本思路记清楚就行。哲学需要多想。学哲学永远没有止境,往往越想就会有越多的体会,理解也会越透彻。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要把原理分清,哪些是世界观,哪些是方法论,尤其 不要混淆。可以看一些参考书,看看书上是怎样分析的,要从哪个 角度下手,怎样表述。学哲学尤其要注意和时事结合起来。平时看 到一则新闻就可以想想,它可以体现怎样的哲学观点或者是可以用 什么观点去分析,经常这样问自己,做题时下手就会快得多,角度 也比较准确。政治学要特别注意不同术语间的区别,记的时候尤其 要强调准确,因为有可能差一个字这个说法就完全不同了。?

高中物理学科学法指导

高中物理学科学法指导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高中物理学科学法指导,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考物理一般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现阶段高三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在这一阶段里,学生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全面阅读教材,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适用条件等做全面的分析。清楚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五大部分所涉及到的力、运动、能量的相关问题是在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同一个内容,是一个整体。 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为了尽可能少出错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查结果。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有的同学为了加快答题速度,题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着急去写,写到一半才发现写的不对,原来题没有审清,结果是想快反到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审题环节很重要。审题到位后,再把题中的描述转换成一个活生生的情景,当然,应用能力的提高还取决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基础为首先。 复习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跟住老师复习。每一轮的复习一定要跟住老师,做好复习笔记。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阶段,不要急于做套题,要求稳、求实,做好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认真看课本。复习时老师对一些简单问题不去细讲,这时要结合课本复习,特别是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高考出题源于课本是一个基调。 3、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平时复习一定要书写到位,解答题都应该写哪些步骤、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步是采分点、能占多少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训练自己的思维习惯,做到规范性解题。 4、走出大量做题的误区。物理复习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做题不在多而在精。熟能生巧是指对做过的题再做两三遍,去体会题中所运用的方法、考查的方方面面等。 5、做好定期复习。为了避免所学知识被遗忘,每天要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隔一定时间要复习,做到定期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知识的存储环节,在应用时有内容可提取。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万维网、搜索引擎的使用。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三)信息的加工 1.M i c r o s o f t W o r d文字处理软件。 2.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M i c r o s o f t P o w e r P o i n 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4.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形、图像的概念。 5.B M P、T I F F、G I F、J P G等文件格式的特点。要求:在熟练运用W i n do w s X P系统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加工处理信息。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1.数字化生活的各种体现方式。 2.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信息安全,病毒防治。 4.网络文化,信息免疫。要求: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能力 (一)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1.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 2.电子邮件的收发、地址构成和特点。 3.能用Q Q、M S N等信息交流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要求: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能运用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 1.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和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媒体的基本特性、数据格式、使用方法和应用特点。 3.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4.掌握对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的加工和处理。要求:熟悉常用软硬件的安装与使用,能运用相关软件对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网络技术基础 1.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与分类,网络协议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交换技术。 3. 理解 Internet、TCP / IP 协议、IP 地址和域名,了解 ISO / OSI 参考模型。 4. 互联网常见服务,理解 DNS、电子邮件系统、文件传输、远程登

政治学科学法指导

高中政治学科学法指导 和初中政治相比,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经济生活》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经济理论,这就使一些初中政治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政治学习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改变落后的观念是前提。 近年来初中政治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分值按50%记入中考总成绩。很多学生受此影响,以为高中政治也是开卷考,政治成绩只按50%记入总分,因此在思想上不重视政治学科的学习。这是大错特错的,高中政治学科十分重要,它是文科高考的必考科目,采用闭卷形式,总分100分;同时也是会考的必考科目,并且一旦会考政治学科不合格,就无法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因此每一位高一新生要改变以下落后观念,高度重视政治学科的学习。 1、以为政治是开卷考,不用记就能学好。政治是文科,学习文科不背是学不好的,学习政治也一样,我们要做到的是找好方法,背得轻松,背得有意思。 2、以为政治只要勤背就行了。现在的考试更重视知识的运用能力,光会背还不行,我们必须掌握一些答题的技巧,多练习、多总结。 3、以为只要高三认真学习就可以了。事实上高一、高二非常重要,在这两年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兴趣、梳理基础知识、提高答题能力、总结答题方法。没有高一、高二的努力,高三政治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因此预习很重要,会学习的人一定要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时要注意看教材每章开头的引言。现行高中教材每章的篇首有一段简短引言,主要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知识脉胳和基本观点,语言概括、精炼。上课前应该精读,从而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当学完课文内容后,再回首详细理解该段引言,我们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试着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 预习教材的文献资料。现行教材,突出政治学科特点,针对高中学生实际,适当地增添了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等,丰富内容、开拓视野。而教材材料的引入,为培养我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和材料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极好素材。因而我们在预习政治的过程中不能熟视无睹,不要冷落或遗忘了它们。 预习教材中穿插的练习题。课本中的一些练习题虽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训练,但其作用不可小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层次能力的积累是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和载体。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以免上课后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2067222.html,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汶巧珍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学习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结合当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境况,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探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教学法;信息技术课;实践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核心素养融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合理的落实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中只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培养其一定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单纯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容易产生和维持学习兴趣。加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普遍不被重视,项目教学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项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得先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再选择适合的项目。尤其信息技术课程不参加高考,教学内容的筛选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鉴于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己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中进行知识整合筛选,开展项目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项目教学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项目最关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等,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教师在选择项目主题时,要符合实用、典型、有意义等原则。比如,讲解《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一节时,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地域特点选择适合的项目,例如“家乡的美景与美食”,“我的大学梦”,“旅行计划”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成立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项目任务进行具体的细分,协调分工写作完成分任務,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视频短片或演示文稿。当然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考虑该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的基础上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 一、高一新生给自己定个学习计划 高一的同学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顺利地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黄金时间来记忆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2.尊重自己生物钟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习要有时间限制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4.对照计划反省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5.公开学习计划少数高中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样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最好向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宣布。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 二、高中学习方法 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学习尽量多的知识。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时期,同学们应如何把学习搞好,打好未来成才的基础呢? 第一、立志是学习动力的源泉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时代的脉博,面向未来,立振兴祖国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还要逐步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第二、跨越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 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认识高、初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做好思想准备,并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尽快适应各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第三、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图文混排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图文混排 【知识点的相互衔接】与初中“word 电子排版”部分和高中“Word文字处理 前三节”衔接 【本课教学法提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泰山出版社 4.建议学时数:非上机时间15分钟,上机操作时间30分钟 [案例背景] 我们生活的21世纪信息社会,人们每天都在利用Word和wps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和记录各种各样的信息。微软公司的office软件更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熟悉应用Word软件,是时代对于广大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每位同学应该认真学习,切实掌握Word软件的应用方法。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量实践,特别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我发现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结合多种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更适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节是课本第三章第四节计算图文混排部分,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多数学生在初中简单学习过 Word,这对于熟练和加深Word软件应用有推动作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复述出文本框、图像、艺术字的插入过程。 2、能说明图片工具栏的作用 3、能区别文本框、图像、艺术字与Word文档 能力目标:能熟练操作出文本框、图像、艺术字的插入并能设置其格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能力,通过自己探究问题,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分小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讲述计算机图文混排部分内容如下: A.艺术字的插入: 显示绘图工具栏:视图→工具栏→绘图/图片。 方法①: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选择字体→确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 方法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选择字体→确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 B. 文本框的插入与修饰 本框的插入方法①:插入→文本框→横(竖)排→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输入文字。 方法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输入文字。 文本框的修饰:选定→格式→文本框→选择颜色和线条/选择文本框的环绕方式。 首字下沉设置:选定段落→菜单中格式→首字下沉,在对话框中选择。 C. 图片的插入与设置 图片的插入: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选择路径→选择图片 图片格式的设置:选定→格式→图片→选择环绕等(可选图片工具栏) D.图文混排:这部分内容是前两部分内容的一个延伸,同时综合运用了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将“环绕方式”、“对齐方式”等按钮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熟悉操作插入图像、文本框、艺术字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 本节教学对学生来说,对插入对象的格式设置和图文混排来说是一个难点。 (三)、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全)

2.3.4政治学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1.预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听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科学地做笔记也是检验是否能调动多个学习器官听讲及听课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笔记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对我们的学帮助很大。笔记内容不能仅限于老师的板书提纲。它还应包括:(1)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的更正补充。如党在政治、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社会现实的新变化——银监会设立、国家宏观调控任务的变化、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变化过程、国家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等等。 (2)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因人而异。预习时的难点也是听课时的重点,把预习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在笔记中,复习时多加思考,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 (3)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和对易混淆知识进行的对比。如高一

高中各学科学习要求规范与学法指导

高中各学科学习规与学法指导 语文学习要领及口诀 2009级部语文组 第一部分:学习要领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语文学科知识要点繁多,能力要求高,但是只要把握要领,方法得当,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定会取得丰厚的回报。下面是依据语文学习的基本环节,对学习要领进行的简要概述。 一、听课要领。 1、全神贯注地听课,抓住老师的思路。 2、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特别注意吸收讨论发言中的有用信息。 3、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记住关键容。 4、完成课堂作业,注意课堂小结。 二、作业要领。 1、定时保质完成书面作业。 2、切不可忽视读背作业,注意在读背中加强语感。 3、切不可急功近利,语文作业重在能力的长期培养。 4、作业是基础,重视作业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体现和拓展运用。 三、课外阅读要领。 1、选好书。选择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利、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有作用的;提倡阅读有文化涵的散文随笔、名人传记、文言典籍等。 2、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零散时间,经常读,不占用课上时间,不占用正常吃饭、休息时间。 3、掌握正确方法。必须圈点勾画,记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深入思考问题,积累字词句知识。 4、合理解决课外阅读与其他科作业的关系,坚持科目作业优先原则。 四、课外自学要领。 1、有目的。知道自己的弱项,有针对性进行训练弥补。文言文常丢分,就侧重文言文,现代文常丢分,则侧重学现代文……。 2、有计划。不能一曝十寒,依据高考知识点,统筹安排课下语文学习,不可偏废,也不可间断。

3、有恒心。切忌急功近利,不要希望做了几个题,以后就能不丢分或少丢分,语文考察的是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而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 4、有耐心。字音、字形和词语,属于识记类知识,琐碎繁多,容易遗忘,还有古诗文知识,都是需要天天记,不断重复。 五、写作要领。 1、认真领悟老师讲解,掌握关于拟题,开篇,行文,结尾的技巧等。 2、每位学生需有一本关于作文的辅导书,如《高考优秀作文》,多看多思考。 3、对于议论文和记叙文等重要文体,要掌握几种典型的作文模式。 4、每一次作文训练都要认真对待,反复修改,直至让自己满意为止。每周除去课作文训练外,还要坚持练笔,写日记或周记。 六、练字要领。 1、要有一本规的正楷字帖。 2、端正态度,每天都要用心练。 3、无论何时何地动笔写字,都要提醒自己认真写。 4、基本要求——横平竖直,不连笔。 七、早读学习要领。 1、有具体的任务,定量、定向、定时。 2、出声诵读,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 3、每天早上都要有计划诵读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文。 4、每天早上都要有计划诵读课外诗文。 第二部分:语文口诀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不同的考点,需要运用不同的答题技巧,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掌握相关知识、熟悉相应思路,同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口诀形式,生动形象,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附一: 现代文阅读要领口诀 理解原意是基础,深入语境玩味细。引申比喻想真切,把握语境探真义。 关键词语要抓牢,上下文句须贯通。信息显隐两兼顾,理解全面见真功。 开头结尾或中间,位置不同作用异。总领铺垫或点题,开头作用常如是。 承上启下作过渡,中间语句有玄机。结尾照应或总括,更有卒章来显志。 综合分析要求高,题关全篇未可轻。文本题干对照读,提要钩玄细筛选。

浅谈职高信息技术的学法指导

浅谈职高信息技术的学法指导 在职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法指导相法重要。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 到教法研究上,认为教师教得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好,以教法研究代替了学法研究。另一方面,我们老师献课评课,几乎没有把学法内容纳入到评课的体系中,学法指导几乎很少人问津。我们的教法是站在教的角度上研究的,学法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研究的,角度不同,研 究的方向不同,不能互相替代。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法指导显得十 分重要。我从事职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来,认真研究职高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断深入课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模式,比较学习效果,立足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研究学生学法的心得,与同仁商榷,旨在进一步完善学法。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什么是学法?学法就是学习方法,即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执行计划,自 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智力的 发展、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感。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不能只顾研究教法,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被动机械地学习。我 们的任务是把学生引入到信息技术领域,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感悟信息技术的 魅力,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生处于青年时期,有着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职业高中学生多数毕业后面临就业 的问题,将离开老师独立开展学习与工作了,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迫切。信息 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十分普及了,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里,是一门工具课。可以肯定 地说,没有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就是新时代的文盲,信息技术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有 着广泛的前景,学好信息技术势在必行,给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的意义不亚于我们对教法的 研究,有利于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我们只有研究学法,在教学中才能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学相长。我们的教法 要与学生的学法衔接,有机地配合,发挥教与学最大的合力。如果教法脱离学法,学生感到 迷茫,教法引领学法,学法促进教法,将为我们的教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拓展更大的教学 空间。 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学法时,要立足于学生思维模式和认知规律,立足于信息技术的学科 特点和职教特点,提高信息运用技术,提高技术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认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模式,提前熟悉工作岗位, 适应工作模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工作者。 二、信息技术的学法指导原则 1.重在理解原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信息技术原理是指导我们信息技术学习的核心理论,它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的深入理解,形成专业性的思维模式,分析信息运行进程与速度,对信 息技术思考有着前瞻性,把目光投向不断升级的信息技术。由于职教是培养新型的社会主义 劳动者,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有着熟练操作能力,才能顺利高效地胜任工作。 对于书中讲解的信息技术发展史,学生只要做一般了解,不是教与学的重点。 2.思考技术发展趋势的原则。信息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 信息技术,引领学生随时更新信息技术,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不能守旧技术。新技术产 生旧技术就会淘汰,不掌握新技术就无法胜任工作,有着发展新技术的潜意识,接受新技术 就有会驱动强大的内在动力,学起来快速,运用熟练,就是培养学生更新意识。 三、注重学法指导的实效性

高中政治学法指导 政治知识点怎么记忆

高中政治学法指导政治知识点怎么记忆高中政治学法指导政治知识点怎么记忆 高中政治作为文综三大组成科目之一,也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下面和大家说一说高中政治学法指导,政治知识点怎么记忆,供大家参考。 高中政治学法指导 现在的高考政治试题,更加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着重加强思维能力的考查。于是在部分师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基础知识不重要了。其实,高中政治知识和能力两者是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忽视基本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相对于高一年《经济常识》来说,高二年《哲学常识》的概念、原理更加抽象,不易理解,对这些概念、原理要特别注意记忆、比较、理解,如第一课中的物质和意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主观和客观等概念,如第三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原理,对这些易混的概念、原理都要认真比较、理解和记忆、知识掌握要准确,回答问题时要符合要求,有些关键字、词要与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随意搞错,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存在,规律概念中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等。如果学生能准确把握,考试时就能避免很多失误。 高中政治知识点怎么记忆 政治和历史、政治一样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要懂得循环复习。可把教材分为几个阶段或部分,在与教师同步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又适时地回到第一阶段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循环复习有利于记忆,做到事半功倍。多做练习,规范答题。回答政治主观题要做到分点、分段,条理清楚,规范学科用语,原理同材料相结合。为此,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记忆理解外,还要多做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