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敬畏生命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关于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两个方面阐述了敬畏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生命的敬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但对于生命的敬畏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可塑性,通过引导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命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敬畏生命的原因和意义。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命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

认识到休戚与共是对生命的敬畏。

(二)能力目标提高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行为能力。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生命,与他人休戚与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践行敬畏生命的行动。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生命至上的内涵。

休戚与共是对生命的敬畏。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至上的意义。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休戚与共,敬畏生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奇迹或生命救援的视频,如地震救援、抗洪救灾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们要敬畏生命?”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生命至上展示一些生命面临危险的案例,如交通事故、疾病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

讲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即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珍视生命。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案例】《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交流和思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敬畏生命》2. 知识点: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意义、关爱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和敬畏。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敬畏生命》,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从而深刻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

5.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珍贵和敬畏。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组讨论、学生自评和互评。

3. 评价标准:情感态度积极,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组讨论活跃,能够与他人良好沟通;作业内容充实,能够体现对敬畏生命的理解。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敬畏生命》及相关资料、案例、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敬畏生命》,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第八课敬畏生命教案

-第八课敬畏生命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生命就是崇高得、神圣得,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得方式珍爱她人得生命,学会善待身边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得情感。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她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型:新授课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生命就是脆弱得、艰难得生命就是坚强得、有力量得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承认别人得生命同样重要敬畏生命每个人都需要与她人共同生活休戚与共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发自内心得资源选择【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得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得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得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1、问题:您认为花费如此巨大得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得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就是值得得,因为这就是对生命得尊重,就是对社会,对家属得责任。

生命就是崇高得,神圣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得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得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1、学生读自己搜集得生命重要得名言。

2、结合陶行知得警示思考:(1)您如何回答陶行知得困惑?(2)陶行知得警言告诉我们什么?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得压力,无暇顾及她人得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就是宝贵得,每个人得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得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1、播放郝建得《扶与不扶》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她人就是不爱惜自己得生命吗?4、答案提示:不就是。

8.2《敬畏生命》精品教案

8.2《敬畏生命》精品教案

1.感动瞬间一:7 小时转移 700 学生
据应急管理部通报称,4 月 18 日以来,
广东省大部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
雨。受其影响,北江等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
水,山洪和地质灾害多发,部分城镇局地出
培养责任意 识和道德修 养
阅读感悟
5/8
现内涝。
广东清远阳山县持续降雨,致阳山中学发
生内涝,700 多名学生被困。
指导完成
形成系统化 知识结构
做到胸有成 竹
单项选择题(原创)
1.对待生命,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
①尊重生命①敬畏生命①珍爱生命①善待生
当堂达标 命
检测
A.①①①
B . 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2.“天地之大德曰生”告诉我们(

①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认真思考
7/8
①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生命死亡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 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 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 梳理知识脉络 切实践行。
设问:请归纳总结一下怎样敬畏生命?
增强政治认 同
6/8
(1)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关爱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 身边的每一个人。 (3)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第四环节 画出知识树(思维导图)
归纳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 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 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活动一 阅读材料 1.随着台风“格美”北移,2024 年 7 月 27 日, 吉林省将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 三级。截至 7 月 27 日下午,吉林省已累计 转移 9400 多人。当地还进一步加强对雨情、 水情的监测预警,突出山区、水库等防御重 点,及时做好农田排涝。 2.从 7 月 26 日上午到 7 月 27 日下午,广东 190 多个乡镇街道出现大暴雨,梅州、潮州、 揭阳等地局地出现特大暴雨,24 小时雨量超 400 毫米。广东严格落实暴雨、山洪、地质 灾害等预警响应机制,确保强预警、强联动、 强响应。目前,全省已紧急转移群众超 12 万人。 3.7 月 27 日,强降雨造成湖南郴州 10 多条 道路中断,10 多个乡镇通信中断,当地出动 救援人员近 7000 人、出动大型装备设备 15 0 多台(套)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教案:8.2敬畏生命

教案:8.2敬畏生命
我是一个生命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1.上述四个情景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教师归纳:我们只有
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八课 探问生命 敬畏生命教案
课 题
第八课 探问生命 敬畏生命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2.帮助学生尊重生命,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主动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过程与方法
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2.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教学重点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
怎样的生命才更具有价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
教学关键
学生尊重生命,主动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同步练习册74
7、8、9、10、11、12、13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教师评价
学生回答
学生领会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请代表发言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发言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请代表发言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请代表发言
学生阅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发言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适应等过程。

生命的特征:细胞构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适应环境等。

生命的价值:人类生命的独特性、对社会的贡献、精神追求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什么是生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

讲解生命的特征:通过PPT展示生命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

探讨生命的价值: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价值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时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演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环境、有机分子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假说等。

生命的演化:生物进化理论、化石记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观看生命起源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讲解生命的起源:通过PPT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

探讨生命的演化: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演化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观看纪录片和讨论时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第三章:生命的多样性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3.2 教学内容生命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繁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

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平衡的维持等。

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公众意识的提高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种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好奇心。

讲解生命的多样性:通过PPT展示生命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初中道法 敬畏生命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初中道法 敬畏生命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点拨:①生命是宝贵的,在他们心中,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②他们具有“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情怀,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爱自己的生命;③他们敬畏生命,与疫情之中的人民休戚与共,不顾自身安危,体现了崇高的品德,创造了生命的价值,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④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探究二:图片探究图片探究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探究三:知识要点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点拨: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②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③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二)敬畏生命02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名言探究天地之大德曰生释义:天地的最大恩德,是为宇宙和人类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环境,让各类生命各得其所,安身立命。

①孔子给这句话的解释是: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孕育出生命,并且承载、维持着生命的延续。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礼赞。

②我们常人觉得世界有生物,有非生物,比如矿物即没有生命,这是人的理解,实际上不是这样,大自然的每一处都是生生不息的,没有生命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只是生命的样式不完全一样。

给我们什么启示?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

探究二:知识要点为什么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点拨:的自由和美好。

探究四:名言探究名言探究释义: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①要求人们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

②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敬畏生命》优秀教案

《敬畏生命》优秀教案

《敬畏生命》优秀教案《敬畏生命》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敬畏生命》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畏生命》优秀教案1学习目的:1、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领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

3、训练朗读,领悟积淀语感。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训练朗读。

学习难点:对生命的理解和领悟。

教具:幻灯机学习过程:一、整体把握1、老师范读《敬畏生命》。

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思考:(思考的问题都由多媒体放映)1 我们从出生开始,2 就不3 停地接触到各种生命,4 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思考后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因为这一次他“真的看到了”那群种子“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这生命让“我感到诧异和震撼”,让我“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

”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让我觉得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思考后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生命的“投资”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壮举”。

成千上万的种子在不分昼夜的飘散,却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为生命,所以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二、品味语言1.请一学生朗读第一段,老师指导。

(思考的问题都由幻灯片投影)思考:①“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

”———为什么用“长得不能再长”,而不用“漫长”或“很长”之类的词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长得不能再长”说明长到了极点,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若换成“漫长”“很长”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②“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颗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

”———若把起其换成“我起先…,忽然发现湖边有几颗正在飘散一些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白色的纤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
课型:新授课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敬畏生命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休戚与共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发自内心的资源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
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活动四:情境表演】
1、根据教材P96的情境,学生表演。

2、学生谈启示。

3、答案提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活动五:】
1、出示图片,学生分析图片
2、思考: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3、答案提示:(1)“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蹲下去”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陪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
中提升自我;
“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拥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怀。

(2)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六:】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3、教师讲解:四种道德的潜能。

4、小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资源选择。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本课小结:同学们,敬畏生命,让我们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开始走向爱护他人的生命,走向关怀他人的生命,意识到生命中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布置作业:三导练习册P45-48选择题第7-12题、非选择题第2题
能力拓展题
课后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