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合集下载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弊端与改革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弊端与改革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弊端与改革方向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将数学的外在知识转变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1、在学生素质培养上,学生是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上“接受知识”。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引入了很多教学辅助手段、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受到重视,但是很多小学的数学课基本上都是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学习新概念和定理—例题讲解—学生模仿性解题—教师评价、总结”的模式来开展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学生的发展基本上以“教材”“老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

2、在数学知识学习上,学生所能知道的只能是“书本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来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有学习生活背景的知识;另一方面,没有调动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只是简单地以教材为主完成了书本上的“教学任务”。

3、在学生主动发展上,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

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1)发现学习法。

所谓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出数学问题,以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

发现学习法的基本原则是要由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生活中的数学去启发和引导学生,这一教学理论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心理和生理学的理念,学生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其记忆的时间会较长,理解能力会增强。

(2)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教授提出的,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反复尝试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谓尝试就是要改变“教师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现状,要以学生的参与来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传统教学的弊端英语作文

传统教学的弊端英语作文

传统教学的弊端英语作文英文回答: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hich have been preval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for centuries, exhibit numerous drawbacks that hinder effective learning and fail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rapidly evolving world.1. Lack of Individualization:Traditional teaching adheres to a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reating students as passive recipients of knowledge. This method ignores the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leading to a lack of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2. Passive Learning:Students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s often assume a passive role, listening to lectures and taking notes. Thisapproach promotes rote memorization and a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s, failing to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3. Limited Student Engagement: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ten fail to engage students and arouse their curiosity. The emphasis on memorization and passive learning creates a disconnect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 subject matter, resulting in low motivation and lack of enthusiasm.4. Stifling Creativity: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encourage conformity and discourage innovative thinking.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follow predetermined paths and adhere to specified curricula, limiting their ability to explore their creativity and develop original ideas.5. Lack of Real-World Application:Traditional classrooms often isolate learning from the practical world. Concepts are presented in a theoretical context, failing to connect them to the real-lifesituations and experiences that students encounter. This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undermines 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6. Limited Technology Integration: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slow to embrace technology. Classrooms often rely heavily on textbooks and lectures, neglecting the potential of digital tools and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engagement,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provide personalized experiences.7. High Teacher-to-Student Ratio:In traditional classrooms, a single teacher is responsible for teaching a large group of students. This high teacher-to-student ratio limits individualized attention and makes it challenging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the support they need.8. Lack of Flexibility: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inflexible and resistant to change. Curricula and lesson plans are predetermined, leaving little room for adjustments to address students' needs or adapt to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pedagogical trends.9. Emphasis on Testing:In traditional classrooms, testing is often used as the primary measure of student progress. This narrow focus on standardized assessments can lead to an overemphasis on memorization and a neglect of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10. Lack of Collaboration: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ten encourage competition among students rather than collaboration. Students work independently, limiting the opportunities for peer lear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emotionalskills.中文回答: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一、序言传统课堂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课堂教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1.死记硬背传统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往往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

学生只是消化和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导致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

2.学生被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单向,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辨和独立探究的机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3.教学内容单一传统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主要依据,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倦和厌学情绪。

三、应对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动力。

3.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在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教学能力,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也应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相信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将逐渐得到解决,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概述1.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传统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主流教学模式,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进行全面评估,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部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2. 传统课堂教学的定义传统课堂教学是指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学习积极性不高。

4. 学生个性发展不被重视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5. 课堂互动不足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缺乏表达和讨论的机会,导致课堂互动不足。

第三部分:应对策略6. 引入多元教学法为了应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教育者可以引入多元教学法,包括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通过建立互动式课堂氛围,例如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机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8. 重视个性教育教育者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9. 我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我看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个性发展不被重视。

教育者需要深刻反思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更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10. 我对应对策略的看法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我认为引入多元教学法和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教育者还需要注重个性教育,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总结与回顾11. 总结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个性发展不被重视和课堂互动不足等问题,而应对策略则可以从多元教学法、互动式课堂氛围和个性教育三个方面着手。

课堂教学中的新课改

课堂教学中的新课改

课堂教学中的新课改摘要:新课改提了好多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却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解决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新课程标准教学法角色转换现在,课改这个词很时髦,但大家对课改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有把课改视同于教材内容改良的,有把课改当作是课程标准改变的,有把课改看作为评价方式改革的,也有人用“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的话语来保证表达的正确。

不管怎么说,新课改与学校老师息息相关的却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那么课堂教学中,新课改究竟需要改什么?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一个弊端是:传统课堂教学存在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教师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忽略了能力、情感、态度等其它方面的价值培养。

另一个弊端是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扼杀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传统课堂教学过份强调预设,缺乏开放性,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

二、部分课改学校的近况近些年,课改运动风起云涌,好一派热闹繁荣景象。

但是,仔细跟踪考究,真正改出成效的学校并不多,真正通过课改受益的老师和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倒是具有“高考工厂”等称谓的一些名校却是硕果累累、凯歌高奏。

大部分老老实实做课改的学校为何成效不够显著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过分强调了在“怎么教”上下功夫,忽视了师生的交往与互动的问题。

好好研究课堂上师生的交往问题,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上应该会有很好的体现。

三、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体现1.高参与是师生互动在课堂中最好的体现。

新课标特别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旧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常常是一言堂,教师说的一身劲,学生听的一头闷。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不会互动,甚至也不敢互动,怕互动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怕影响教学的进度;怕课堂纪律混乱;怕学生不举手冷场。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传统教学方式1:书+教师1、教育内容单一——以故事为核心内容,即便学生能够学好,也只能限于日常交流,无法实现英文工作2、教育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无法全方位利用人体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因此无法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3、教学质量不稳定——a)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而中国合格英语教师的缺乏是全社会公认的事实b)先进的教育理念无法一致性的贯穿教学过程始终c)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一致性地得以贯彻实施d)教师的口音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学生的英语口音南腔北调4、教学互动性很差——单方面由教师讲授,泯灭了很多中国学生的学习兴趣5、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传统教学方式2:录象带/幻灯片+教师最大缺陷:1、教学内容单一——还是以故事为主,只能限于日常交流,无法实现英文各种2、教学手段单一——较之第一阶段,课堂的标准化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毫无互动性的播放录象片之后,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还是停留在信息的单向传输阶段3、教学质量不稳定a)尽管引入了音像手段,但是教学效果依然高度依赖教师质量,从而导致教学品质无法稳定b)先进的教育理念依然无法一致性的贯穿教学过程始终c)科学的教育方法依然无法一致性的得以贯彻实施d)教师口音问题得到部分解决,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传统教学方式3:软件+教师最大缺陷:1、教学内容单一——以故事这一种体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无法接触说明文体、教学和科学内容2、教学目标单薄——依然以日常交流为主,没有以英文运用能力为终极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人只能处于国际职场人才结构的底层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向吉成发布时间: 2010-8-3 10:25:15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增删内容来适应不同的学生,又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使较多的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授课效率高,传达的信息量大。

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步步讲解和总结,能更清晰的使学生直面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其实质是“先生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是封闭的、僵化的,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是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为什么,更不许怀疑。

显然,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

就此,我认为要科学地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必须革除上述弊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是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南,对施教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发挥教学目标的真正作用,同时又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了解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水平,然后确定全面、合理、明确、具体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还要让学生知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样的教学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

教学时,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出示给学生,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内化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自我矫正,还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目标的认识前提下,调节课堂教学深浅度,实施目标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明确后,教师再认真去研究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独立思考,束手无策,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些弊端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在教学模式中逐步改革。

本文将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而学生则要乖乖地接受和记忆这些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解决策略一: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化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解决。

这包括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教学平台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获取知识和进行学习。

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二:知识与实践脱节传统教学往往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困难,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策略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解决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实践环节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这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以笔试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应试教育,只追求分数而忽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为了解决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笔试,还可以引入开放式题目、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24 更新时间:2006-8-18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天宝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对认知能力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过分推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的发展;也意味着学生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或某一个方面的参与和投入。

因此,课堂教学作为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向的是人的整个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

“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主要指向的是知识和技能领域。

注重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

这星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

“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

”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在唯理性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把学生看作一个认知性的存在,过分注重学生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甚至把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了“训练”的代名词,学生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堆积,以至于人的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不可避免地被湮没,学生感受不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完美.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

正因为如此.法国哲学家蒙田曾经激烈地抨击了传统的那种满是知识而无心灵的课堂教学的弊端;“草木因太潮湿疯长而郁闷,灯儿因油上得太满而窒塞;心灵的活动也胶滞于过多的智识与钻研,因为受这许多繁杂的事物所占据和羁绊,它必定失掉自由行动的能力。

而这些事物的重量也必定使它弯曲佝偻起来……我们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们的记性,任我们的悟性与良心空虚。

正如有些鸟儿间或外出寻觅谷物,未经尝过便用嘴带回去哺喂小鸟儿。

同样.我们的学究们到书里去拾取知识.把它带在唇端,只为要吐出来使之散步于空中”.他们“至少应该带一颗丰盈的灵魂回来”。

第二,在功利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人当作“工具”和“人力”来生产,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启蒙与熏。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丧失了对人生远想、坚定信仰的孜孜追求,培养出的往往只是一些缺乏情感、热情以及独立人格的“物质的人”,学生形成的是一种沉溺于物质生活而丧失了精神追求的“物质的巨人、精神的侏儒”的畸形人格。

这样,课堂教学的真义被遮蔽了,课堂教学成为了一种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

针对这种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在化而造成了其在尺度的缺失的现状,师大学鲁洁教授指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教学活动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外部的物质世界,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在目的的教育,仅仅致力于教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它抛弃厂塑造入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的尺度,把一切教学活动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这种“外在化”的弊病,在人的社会生活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只求手段与工具的合理性,而无目的的合理性,只沉迷于物质生活之中而丧失了精神生活,失去了生活的理想与意义。

由此不难看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纯粹的认知性存在,把学生的认知活动等同于整个生命活动,造成“过于偏重知识教育,忘记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牛活态度和对待事物方式的教育。

”不可否认,这种以传授知识、培养和发展认知能力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在开发人的认识潜能、帮助人们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以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并非无所不能。

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在人们的面前。

这也正如美国科学家赫尔伯特·豪普特曼所说:“我们今天正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向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而迅跑……一方面是闪电般前进的科学和技术。

另一方面是冰川式融化的人类的精神态度和行为方式──如果以世纪为单位来测量的话,科学和良心之间、技术和道德行为之间的这种小平衡冲突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它们如果不以有力的手段尽快地加以解决的话,即使毁灭不了这个星球本身,也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个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写给—位中学校长的信,在信中他尖锐地批评了这种仅仅以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在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上的严重偏颇,值得我们深思。

亲爱的老师:我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过别人没有看到过的事实:高级工程师建造了毒气站;医术高超的医生毒死了孩子;受过严格教育和培训的护士残害了婴儿;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们用枪打死或活埋了妇女和儿童。

因此,我对教育产生了怀疑。

我请求:帮助你的学生成为人(become human)吧!再也不要培养出学问渊博的恶魔、技术高超的精神变态者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刽子手。

读、写、算只有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的时候才是重要的。

这封信的撼人心魄之处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传道、授业、解惑”,其终极目的是什么?显然不是仅仅教授某种专业或技能,“把教育中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加以分隔,这是人类互相疏远、轻视和支离破碎的一种迹象。

”试想,在二战时期,从德国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日处理量竟达l000具尸体的高效焚尸炉,到日本法西斯731部队在中国人身体上试验的细菌武器,哪一样不是出自德、日教育培养出的高级研究人员之手?他们莫非是未及开化的野蛮人?显然不是,他们属于有知识、有技能的精英阶层,但却没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光旦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人做人总是第一位,教人有一种专业还是余事。

因此,培养有道德、有人格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第一宗旨。

《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人民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弊端,因为传统教育遵循一定的程序模式,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教”的容上,而无暇顾及学生实际“学”的情况,课上45分钟机械式地将安排好的容讲完就算万事大吉,课后布置几道作业就了事,根本没有机会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即使有的学生想对老师说,也是没有机会,一切听命于老师,而老师又不得不听命于校长,校长关注的是教育进度,从宏观上讲,升学率是个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毕竟有尖子在撑腰,学习上不去的学生就会被忽视,而学习本身有缺陷的学生就往往会被“抛弃”,即使某方面有专长也会被深埋地底。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分数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在校地位。

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师大学教育系余文森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也就是说,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

这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

本文拟对此作具体分析。

一、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书本知识的学习(或曰学习间接经验)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直接经验的作用,这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就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

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干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

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以下弊端。

1、重理论轻实践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容的,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

学生所学的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容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理解性的学习。

相反,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记住一大难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即记忆性的学习。

重理论、轻实践亦即是重文字符号、轻实际容,这种教学过早、过份地符号化。

抽象化、狭窄化,直至陷入语言文字的魔圈难以自拔,变成文字游戏。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的加减法”,有的教师会设计出十几种题型来训练和考评学生!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最终成为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因素。

2、重理性轻感性重理性、轻感性,从认识论角度讲,即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感性认识被认为是低级的、粗糙的、不可靠的,它只能提供认识的具体材料,惟有理性认识才是高级的、精确的、牢靠的,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这样,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被人为地设置一道鸿沟。

这种重理性、轻感性的观念导致教学凭空追求理论化、抽象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

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形成理性认识及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

反之,要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就比较困难。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性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理性是指人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心理机制与功能。

感性和理性具备的不同特性和功能,决定了两者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对人的生长而言,两种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人性的丰富完满性的必然要求。

为此,教学不仅要关注和发展人的理性因素,同时也要关注和发展人的感性因素。

重理性、轻感性只能造成对人性的肢解。

传统课堂教学缺乏人情味,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从而也使其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

3、重结论轻过程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

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形式与容、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把知识看成是认识的结果和经验的系统,抑或是认识的过程和求知的方法,这是传统静态知识现与现代动态知识观的对立。

重结论、轻过程正是传统静态知识观的反映和体现。

首先,就知识本身而言,它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知识在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

传授知识绝不意味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把教材上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