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选择、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11、对《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选择、文言现象、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选择、文言现象、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11、对《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溉汲..(gài jí)杞.国(qǐ)崩坠.(zhuì)废寝.食(qǐn)星宿.(xiù)耶.(yé)充塞.(sè)躇.步(chú)跐蹈..(cǐdǎo)舍.然(shì)2.解释下列指定的词语含义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穿:挖掘、开凿③吾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得:④国人道之道:讲述⑤闻之于宋君闻:使听到⑥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指使,命令于:向⑦身亡所寄亡:无,没有寄:寄托、依托、依附⑧废寝食者废:停止寝:睡觉⑨因往晓之因:于是,就往:去晓:告知,开导⑩不当坠耶当:应当坠:坠落⑪天,积气耳积气:聚积的气体耳:罢了⑫若屈伸呼吸若:你⑬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行动,活动⑭只使坠只使:纵使、即使⑮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⑯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然”是......的样子,要解释出来,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通假字一定要把通假的字写出来,再解释意思,一步都不能省。

格式:A,同/通“B”,XXXX(解释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①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小测题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小测题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小测题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1.对《穿井得一人》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2.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18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是()A.【之】宋之丁氏晓之者曰B.【若】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C.【使】只使坠得一人之使D.【亦】亦不能有所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下面对语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C.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D.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整天都在地上走了又停,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亡:无,没有B.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C.若屈伸呼吸若:好像D.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静以修身以为顺流下矣B.【其】其人曰奈何忧其坏C.【而】有闻而传之者学而时习之D.【之】闻之于宋君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故事讽刺了那些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的人。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翻译、阅读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翻译、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解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解析】A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甚至打伤人;今义:攻击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解析】C若:你,人称代词。

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解析】A “舍”同“释”,消除,解除;舍:放弃。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阅读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阅读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解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解析】A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甚至打伤人;今义:攻击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时作业(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时作业(含解析)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较量(jiào)剌叭(lǎ)雕像(diāo)B.爱慕(mù)凯歌(kǎi)中伤(zhòng)C.庇护(bì)气概(kài)跐蹈(cǐ)D.崩坠(zhuì)溉汲(gài)引弦(xuán)2.下面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家无井而出溉汲(喝水)C.身亡所寄(无,没有)D.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3.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和“宋之丁氏”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得一人之使B.闻之于宋君C.两狼之并驱如故D.久之,目似瞑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B.舍然大喜C.身亡所寄D.闻而传之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B.有/闻而传之者C.奈何忧/崩坠乎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6.重点字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3)吾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4)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5)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7)丁氏对曰___________(8)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9)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10)不若无闻也___________7.古今异义(1)穿井得一人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2)国人道之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8.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解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解析】A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甚至打伤人;今义:攻击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解析】C若:你,人称代词。

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解析】A “舍”同“释”,消除,解除;舍: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一、解释词语。

1. 穿.井得一人2.及.其家穿井3.有闻.而传.之者4.国人..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7.丁氏对.曰 8.不若..无闻9.家无井而出溉汲..二、翻译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 C.若屈伸呼吸 D.未若柳絮因风起2. 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有闻而传之者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杞人忧天《列子》一、解释词语。

1.身亡.所寄2.因往晓.之3.若.屈伸呼吸4. 终日在天中行止.. 5.只使..坠6.亦不能有所中伤..7.充塞四虚.. 8.其人舍然..大喜二、翻译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5.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6.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7.其人曰:“奈地坏何?”8.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子尊君在否 B.身亡所寄 C.其人舍然大喜 D.因往晓之。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可以..为师矣 B. 与儿女..讲论文义 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日月星辰,不当坠乎?四、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ěi耕地的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茅屋为秋风所破B、为人谋而不忠乎C、为虎作伥D、为所欲为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乃曰:“吾忘持度。

”(2)何不试之以足?(3)宁信度,无自信也(二)《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词语(1)窃.入学舍(2)辄.默记(3)忘其.牛(4)冕因去.16、翻译下列句子:①听已,辄默记。

②已而复如初。

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默写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以咏志。

3. 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旧年。

4.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5. 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

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6.乡书何处达?。

7. 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8.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

9. 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12.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3. ,崔九堂前几度闻。

,落花时节又逢君。

14. 强欲登高去,。

,应傍战场开。

15. ,受降城外月如霜。

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16. 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16. 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7. 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5.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

”18.,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19.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20.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 ,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23.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28.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

29. ____________________,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30. ____________________,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31.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32.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傍晚时候,上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35.我们大家要学习他。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的人。

36.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37.夫君子之行,,。

38.非淡泊无以明志,。

39.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0. ,险躁则不能治性。

41.年与时驰,,,,,。

42.远远地街灯明了,。

,。

43.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

44.你看,,,。

45.我想他们此刻,,不信,,。

46.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47. ,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48.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

49.,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51. ,。

,却话巴山夜雨时。

53. ,。

,铁马冰河入梦来。

54. ,。

,山入潼关不解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