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军事思想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合集下载

简述军事思想的含义

简述军事思想的含义

简述军事思想的含义
军事思想是指一国独立完整合法的军事防御建设与战争险恶因素的本质分析
和综合对策,分析和指导一国军事活动的思想体系及其相关的知识理论研究。

它是军事科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把军事科学转变为军事技术的重要思想和指导思想。

军事思想的内涵,其中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回答三个问题:首先,在战略上,是
针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对战略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把握整体急勇铸成制胜之道,提出实现目标的有效战略思路;其次,在战术上,是以战略目标为切入点,把握战术优势与劣势,深入研究作战思想在多种情况下的应用,凸显新兴的作战方法,指导作战团体的有效作战;最后,在组织上,是以战略思路与作战方法为指导,建立有效的军事组织体系,实施合理的教育和训练,逐步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和机动应变能力。

军事思想的内容就是要以军事思想原理为指导,以思想活动为基础,引导军人
思想解决实践问题,重视军事活动中的思想地位。

它包括战略理论、作战理论、组织理论等多个学科。

这些学科有助于使国家在兵力建设、军事技术研制和军事政策制定上更科学更系统的和运行有效的军事思想,保障国家安全。

军事思想的培养,是高校军事教育基本原则,是培养具有军事思维能力、有抗
御风险能力、把握军事战略全局思维能力和担负重任能力的军事人才的基础设施。

要求高校培养出适应当代战争发展要求,深入研究解决新形势军事政策、军事战略和军事制度新要求的新军事人才。

因此,军事思想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更是军事力量的首要因素,对个人发展以及国家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及其代表

古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 思想。主要国家是古罗马、古希腊、古中国。 代表国家: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 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便是 一朵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 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 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营口
淮海战役示意图
第三阶段 又歼杜聿明集团
滕县

第一阶段
首歼黄伯韬兵团
砀山
商丘
徐州
碾庄
新安镇 河
连云港
陈官庄
宿县
双堆集 蚌埠
再歼黄维兵团
吃一个 夹一个 看一个

江 南京
第二阶段
(五)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思想
1.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 3.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 4.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5.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
《孙子兵法》
▲孙子生平: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陈完— 0 — 0 — 0—田无宇 ·· ·· (厉公) (田)
田桓(已) —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田书(孙)
—孙凭—孙武—0—孙膑
功绩: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孙子兵法》的主要贡献
4.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 略转变 (2)建设现代化国防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 和军队建设 (1)新形势下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和 平,局部战乱。 (2)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 战略任务的关系。 (3)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和内容
(一)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 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是人们长期从事 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 想通常表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准备 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军事思想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受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制约。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和内容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当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集中体现为:着重探索现 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 客观规律及指导原则;探索信息化战争 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探索在世界新军事 变革和新的战争形态下军队和国防建设 的指导方针及原则。
三、军事思想的体系与特征
(一)军事思想的体系
军事思想体系一般按社会历史发展 阶段、阶级、国家和人物等划分。即: 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划分,军事思想体 系为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 代军事思想和当代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现代军事思想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 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史时期, 而世界现代军事思想可前推至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当代军事思想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航天技术、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 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促使战争形态 发生新的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已是主 要战争形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 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二)军事思想的特征
1、鲜明的阶级性 军事思想是一定阶级利益在军事问 题上的反映,体现着阶级对军事问题的 态度、立场和观点。不同的阶级由于立 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战争规律认识 就不完全相同。因此,军事思想具有鲜 明的阶级性。

军事思想的名词解释

军事思想的名词解释

军事思想的名词解释军事思想是指在军事领域中所涵盖的一系列用于指导军队行动和战争决策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

它是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研究军事行动的规律、方法和原则为基础,对战争进行思考和理论总结。

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提高作战效能和军队的战略决策能力。

一、战争谋略战争谋略是军事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关注的是战争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战争谋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战争的胜利,通过制定战略目标、选择战略手段和军事行动来达到这一目标。

战争谋略的核心理论包括战略目的、打击目标选择、战争部署等。

二、兵法兵法是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作战策略和战术原则。

《孙子兵法》是中国兵法的经典之作,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观点。

兵法强调运用智慧和心理战斗,以小搏大,制敌于无形。

合理运用兵法可以在对战中取得制胜的优势。

三、战略战略是指针对战争全局考虑的决策和规划,是指导军事行动的总体思想和方针。

战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考虑,并在资源分配、战术选择上进行综合平衡。

战略要求军事指挥者具备全局观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以实现战争的最终胜利。

四、战术战术是指在实际作战中针对具体战斗任务的行动和实施方法。

战术是战略的具体体现,包括作战计划、部队机动、火力运用等方面。

战术的目标是在战场上取得战斗胜利,通过战术层面上的精确操作和灵活调度,实现战术目标。

五、运筹帷幄运筹帷幄是形容指挥者在战争中运用战略、战术思想进行决策和指挥的能力。

运筹帷幄强调了在军事行动中指挥者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尤其在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条件下,运筹帷幄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六、军事力量结构军事力量结构是指一个军事实体内部的组织模式和力量配置。

它涵盖了军队各个层级和兵种的组织、装备和部署。

军事力量结构直接关系到作战能力和决策效率,它要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总结:军事思想的名词解释是对军事学中一系列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解释和探讨。

军事思想介绍课件

军事思想介绍课件

04
战略行动:实施战争的 具体行动和计划
战术思想
进攻战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 防御战术:以保存自己实力为目标 运动战术:以机动灵活、快速反应为目标 阵地战术:以坚守阵地、抗击敌人为目标 特种战术:以执行特殊任务、达成特定目标为目标 心理战术:以影响敌人心理、瓦解敌人意志为目标
军事技术思想
武器装备:研究 武器装备的性能、
军事思想在 装备研发中 的应用:军 事思想指导 装备研发方
向和重点
装备研发的 创新:军事 思想推动装 备研发的技 术创新和突

装备研发的 战略目标: 军事思想指 导装备研发 的战略目标
和任务
装备研发的 实战应用: 军事思想指 导装备研发 的实战应用 和效果评估
军事思想的发展 趋势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定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战 场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提高作战效率和效果。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速度快、精度高、智能化、 网络化、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向智能化、无人化、网 络化方向发展,提高作战效能和降低作战成本。
信息化战争的影响:改变战争形态,提高作战 效率,降低作战成本,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智能化战争
01
智能化武器装备:无
人机、无人战车、智
能弹药等
02
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
大数据、云计算、人
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03
智能化作战方式:网
络战、电子战、信息
战等非接触式作战
04
智能化后勤保障:自
动化、智能化的物资
供应和装备维修体系
军民融合
A
军民融合是军事思想 发展的重要趋势
B
军民融合可以提高军 事装备的研发效率

如何理解军事思想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如何理解军事思想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如何理解军事思想的含义特点及作用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产生于一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反映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军事思想的阶级性质,制约其发展方向。

哲学为军事思想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宗教和法律,还有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反过来,军事思想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

军事领域所揭示的一些规律,所形成的原则、概念和范畴,还常常被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乃至商业竞争、体育竞赛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不同阶级所奉行或推崇的军事思想,反映各个阶级对战争的不同认识和立场。

军事思想具有时代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思想各有自己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最能反映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

军事思想还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战争的特性之一,是强制人们必须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一致才能取胜,所以历史上所形成的许多军事原则、概念和范畴,有些因其反映了军事斗争的共同规律而流传下来为后人所继续使用,并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发展。

军事思想是战争实践的产物。

从上古时代起,中原大地上就不断出现部落冲突和部落战争。

进入夏、商、周三代这种冲突和战争更加激烈。

周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干脆把战争当作国家的头等大事。

军事理论课后答案

军事理论课后答案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1.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仅对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2.理解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经济的竞赛;一致性:战争就是政治(为阶级集团谋利)差别性:战争必须有一套特殊的组织方法。

3.试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4.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对待不同属性值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拥护主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5.如何认识战争的规律?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

它贯通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认识一般战争规律,认识特殊战争规律)(一般规律认识:①战争实践②熟悉敌我情况③发挥自觉能动性)6.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树立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三化”建设。

7.如何理解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a.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b.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c.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d.兵民是胜利之本;e.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军事思想名词解释

军事思想名词解释

军事思想名词解释1. 军事思想的定义和背景军事思想是指各个国家、民族或个人对于战争和军队运用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

它是军事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军队的建设、战争的规划和军事指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战争和军事历史密不可分的,它既反映了国家力量、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也反映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2. 战略思想战略思想是指国家或军事集团在战争或军事斗争中确定战争目标、作战计划和战略方案的思想体系。

战略思想包括了战争目标的确立、战争规模的决定、战略部署的制定以及兵力运用和战争风格等方面。

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根据战争目标和国家利益,制定出具有一定战略思维和战略方法的战争计划。

3. 战术思想战术思想是指在战争中指挥部队进行战斗的思想体系。

它涉及到指挥、火力运用、站位选择、兵种协同等方面。

战术思想的核心是在具体的作战环境下,根据敌情、友军状况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战术方案,并通过指挥、训练和装备等手段实施。

4. 战争哲学战争哲学是指对于战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思考。

战争哲学包括了对于战争起因、战争目的、战争规律以及战争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战争哲学的目的是通过对战争的深入思考,探索和总结出能够指导战争和军事行动的普遍规律和原则,从而提高战争的胜率和效果。

5. 技术革命对军事思想的影响技术革命对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军事思想也必须不断调整和更新。

例如,随着航空、导弹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陆地战争观念和战法已经不再适用。

因此,军事思想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战争方式和技术手段。

6. 军事思想的发展趋势当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军事思想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军事思想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元化:战争的性质和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军事思想需要适应不同的战争类型和战争环境。

•科技驱动:科技的进步将为军事思想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如人工智能、无人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军事思想的含义特点及作用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产生于一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反映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军事思想的阶级性质,制约其发展方向。

哲学为军事思想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宗教和法律,还有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反过来,军事思想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

军事领域所揭示的一些规律,所形成的原则、概念和范畴,还常常被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乃至商业竞争、体育竞赛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不同阶级所奉行或推崇的军事思想,反映各个阶级对战争的不同认识和立场。

军事思想具有时代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思想各有自己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最能反映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

军事思想还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战争的特性之一,是强制人们必须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一致才能取胜,所以历史上所形成的许多军事原则、概念和范畴,有些因其反映了军事斗争的共同规律而流传下来为后人所继续使用,并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发展。

军事思想是战争实践的产物。

从上古时代起,中原大地上就不断出现部落冲突和部落战争。

进入夏、商、周三代这种冲突和战争更加激烈。

周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干脆把战争当作国家的头等大事。

周代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著作正是这些战争实践的总结。

春秋时期,由于诸侯间的兼并和争霸战争日趋激烈,所以在周代早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春秋时期的战略和战术思想。

当然,在《孙子兵法》产生以前,这些战略和战术思想还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理论的高度。

从战略思想方面看,春秋五霸所创建的霸业都有一套总体战略。

例如齐桓公,他首先从政治上着眼考虑问题,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把华夏诸国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其次,他面对"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局势,认识到戎狄之患急切但祸小,楚国之患舒缓但祸大。

所以他先北后南,从戎狄之祸入手,伐狄、北伐山戎,解决北方后再掉头南下制楚,去解决南方问题。

解决戎狄之祸主要靠军事手段,而制楚则采取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的总体战略,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政治目的。

纵观春秋五霸的创业战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能从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的总体关系上考虑问题,都把政治、经济改革放在争霸事业的首位,使争霸的军事力量有可靠的经济保障和坚实的政治基础。

从战术思想方面看,当时列国创造出了一系列战术原则,其中较为突出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避强击弱。

公元前707 年,在周、郑繻葛之战中,郑大夫子元分析周军阵营的形势说:陈国发生内乱,人民没有斗志,首先攻击陈国军队,陈军必然败溃。

郑庄公从其计,大败周军。

公元前704 年,在随、楚速杞(在今湖北应山县)之战中,随大夫季梁主张首先攻击楚国的右军,说:"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

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

偏败,众乃携矣。

"主张攻击楚军的薄弱环节,随君不从,结果遭到大败。

公元前519 年,在吴、楚鸡父之战中,吴军首先选择的打击对象,也是其"君幼而狂"和其"大夫齧壮而顽"人类对军事问题的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的日益频繁和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始于奴隶社会。

“攻”、“守”、“战术”、“统率”等军事概念就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此时,人们已开始探讨战争与物质力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序上认识到军队的多寡,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

“强胜弱”、“众胜寡”成为一般的作战原则。

它标志着这时出现的军事思想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

但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在军事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宗教迷信观念,加之战争规模较小,作战形式单纯,这时的军事思想还比较简单。

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在战争中衰亡。

这个事实促使人们认识到,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物质力量的强弱,而且同政治因素,战争的性质,力量的运用及其强弱转化,有着密切关系。

这一认识是由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军事著作首先在理论上加以阐明的。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论著,总结了当时军事斗争的经验,揭示了战争中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胜败等范畴的对立和转化关系,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

这说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已经饱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大量火器和众多人力投入战争成为现实。

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大革命中,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战争中,战争规模空前扩大,战争的本质也暴露得更加充分。

以普鲁士军事理论家C.P.G.von克劳塞维茨所著《战争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运用当时的哲学和历史学成果,总结了拿破仑战争及以前的一些战争经验,阐明了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暴力运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若干作战原则。

由克劳塞维茨和与其同时代的军事家A.-H.de若米尼等人所阐发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基本观点,代表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他们的著述已成为公认的军事名著,至今仍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家奉为经典。

其中:“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论点,也为В.И.列宁和毛泽东所肯定。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实践经验的积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它更加重视先进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并在现代战争的作战方法、技术运用、组织指挥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理论和原则。

但是,由于其阶级的偏见和认识论、方法论的片面性,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一般都掩盖战争的阶级本质,并且过分强调武器和技术在战争制胜因素中的作用,从而贬低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形成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革命战争经验,并且吸取了军事思想史上的积极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K.马克思、F.恩格斯、列宁、И.В.斯大林、毛泽东以及其他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在创立、运用和发展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论证了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指明了暴力对新社会诞生的促进作用和对经济的依赖性,指出社会生产方式和物质条件对于战争的制约作用,明确区分战争的政治性质,揭示阶级社会战争的阶级本质,阐发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纲领和作战方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包含了一整套关于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并且包含着研究战争与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人民及其军队,运用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所有反动武装力量,建立并且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历史事实,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探索新情况和新问题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要求军事思想在继承历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创新和发展。

但是,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表明:一般说来,在和平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往往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一场战争中曾经赢得胜利的经验,远远不能满足下一场战争的要求。

因此,在和平环境中,防止和克服保守倾向,积极探索军事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使军事思想适应新的历史条件,才能保证它对未来战争发挥正确的理论指导作用。

军事思想是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理论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建设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1.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中生活,人们总是基于一定思想观点去评判战争、军事和军队,进而确定对其采取何种态度和行动。

显然,采用不同阶级的军事思想去分析战争,其所得的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如果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待战争,其结果是:要么为侵略战争而战,要么否定一切战争暴力的和平主义,要么是“强存弱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战争论者。

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战争观分析战争,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战争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正确判断战争的性质,坚持以正义的、进步的、革命的战争去反对非正义的、反动的、反革命的战争。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例: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思想,对于指挥员必须掌握的思想方法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它提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逻辑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囊括了一个指挥员所需要的一切知识。

在指挥员的思维中,除了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东西以外,还必须有许多其他的内容,比如形象思维、灵感(顿悟)思维,特别是军事学术素养、实践经验以及许多具体的知识,这些固然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但在思维活动中又有独立的意义,对认识判断情况和指挥决心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战争指导中,不仅有科学,还需要有艺术。

国外通常把战略、战役法和战术统称为战争艺术。

军事指挥既然被称之为艺术,说明它不是照条文操作或单纯计算就能解决的。

艺术需要综合知识,需要历史感、透析力,特别是创造思维。

此外,还包括节操、才智、勇气等等。

由于战争的残酷性,胜负的现实性,迫使具有不同世界观的战争指导者一方面在认识论方法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客观实际靠拢,另一方面则是依靠其自身的军事才能。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的著名将领巴顿,他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而他的方法论则基本是唯物主义的。

所以,他能够制订出大胆而又切合实际的突击计划;同时受世界观的影响他还要请随军牧师祷告上帝赐给他一个好天气,以便坦克部队迅速前进。

指挥员面对严酷的战争现实,不能搞浮夸,必须从实际出发。

谁不这样做,脱离了实际,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过去,苏联的布尔加宁曾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不可能正确地指导战争。

这样讲过于绝对了,不能解释为什么古今中外非无产阶级的军事家能够打胜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