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

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
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

[转载]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

原文地址: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作者:雷立钧碳金融研究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人类开始意识到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生产方式的危害性,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并在政策和舆论导向上向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倾斜,绿色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必须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绿色金融应运而生。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

(一) 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又称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2000年,《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将其定义为: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内学者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政策, 通过

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高建良,1998) [1]。二是绿色金融是指金融在经营活动中要体现“绿色

”,即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其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王军华,2000)[2]。三是把绿色金融定义为金融业在经营活动中要体现环保意识,即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融资行为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李心印,2006) [3]。

除了以上代表性的定义外,国内学者还有从金融政策、金融与生态关系角度给出定义。截至目前,关于绿色金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本文认为,从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看,高建良的定义更准确地指出了绿色金融的核心——“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一观点基本上与国际上的研究一致。

(二)绿色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上最早提出绿色金融概念是在1997年。在此前后,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不少经验,1974年,前西德

设立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国外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没有间断。

国内最早提出绿色金融概念的是高建良、和秀星。高建良的《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1998)一文第一次在国内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并给出权威的定义。同年,和秀星发表了《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是”是金融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一文。之后,国内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很少。2005年以来,特别是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于金融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绿色金融的研究成为金融业发展的研究热点。2007年,我国开始了绿色金融的实践,提出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

”的绿色金融体系。

(三) 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概念

与绿色金融相近的概念有环境金融、生态金融、可持续金融,这些概念都是在2O世纪9O年代末从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派生出来的。绿色金融研究的是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即金融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国外把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习惯上称为可持续金融、环境金融,其研究的内容是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就是金融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金融思想在国外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国内学者提出了“绿色金融”,也有学者称其为“

生态金融”。从内涵来看,这些概念基本一致。

除以上概念外,对绿色金融的研究有必要区别以下概念:1.传统金融与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政策改变了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

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增长过渡到技术型经济增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置,开发应用高新技术。绿色金融是对传统金融在价值观念与哲学理念上的挑战[4]。绿色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一个延伸与发展。从金融的活动过程来讲,它与传统金融是一致的,都是聚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调剂到需要资金的部门与地区。然而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的活动引导经济主体去关注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和长远发展,它讲究金融活动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最终实现经济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

2.碳金融与绿色金融

碳金融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碳金融

”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通过于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

大会的《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例,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

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证明的减少排放

量”。碳金融应运而生。

与绿色金融相比,碳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金融的延伸。

二、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

(一) 国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1.国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内容

一些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金融企业已经或正在对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作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环境风险。金融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对环境风险给予足够重视,把环境风险作为其考察的重要指标,并在项目进行中给予风险管理。目前,许多家银行在贷款时都要进行项目评估。在美国,根据银行业联合会1991年对其1741家成员行的调查,52.5%的银行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贷款程序以避免潜在的环境债务,45.2%的银行曾经因为担心将会出现的环境麻烦而终止贷款。英国伦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制定了一套环境风险评估方案对企业的环境

风险评级。(2)资产定价和审核。环境风险的引入改变了传统资产定价和审核方式,在进行项目财务评估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金融企业应该重新制定绿色会计制度,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能给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会计信息。金融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评价环境措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盈利能力作综合评价。早在1995年,世界银行就将环境因素纳入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用绿色GDP来衡量国民的真实财富。

(3)环境风险管理。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协调运作的管理活动,其中有规范的运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及成立组织结构来贯彻落实,目的在于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对金融企业有重要意义。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内部管理,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同时,金融企业自身实行绿色管理又能完善金融业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的经营绩效。(4)金融工具创新。环境问题的引入,为金融工具创新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金融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例如排污权交易等),降低风险,甚至获取利润。国外主要的绿色金融工具有:绿色贷款、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回购协议和绿色环保基金。(5)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推动。政府和行业协会通过立法或者制定相关行业规章,引导金融企业注重投资行为中的环境问题,降低环境风险和获取环境价

值。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正式推出《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声明》,100多个机构和团体在声明上签字。这一行动于1995年扩展到保险和再保险机构,并推出联合国环境署《保险业环境举措》。[5] 2.国外把碳金融作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起草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口问题、生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从此绿色革命渐趋高峰。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签订,规定协议国从2008年到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的消减目标[14]。2002年l0月,国际金融公司联系荷兰银行等9家商业银行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即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目前,全球五大洲60多个金融机构接受了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90%。2003年6月,七个国家的10家主要银行宣布实行“赤道原则”,即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管理与发展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政策,金融机构保证在其项目融资业务中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将项目按照高、中、低级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只有在项目发起人能够证明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对环境问题负责时,方可对项目提供资助[15]。

目前已经有29家金融机构实施了“赤道原则”。2006年7月,成员银行又共同对赤道原则进行了修订,将

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规模从5000万美元降低到10O0

万美元;在项目分类上更加明确区分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从而更加强调项目的社会风险和影响;承诺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以增加项目的透明度。这些修订从总体上提升了执行的标准。

在相关国际公约签署的同时,碳金融的实践快速发展。自2004年起,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从最

初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00亿美元,四年时

间增长了60倍。交易量也由1000万吨迅速攀升至27亿吨。世界银行在促进碳金融迅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银行总共设立了9项碳金融的专项资金,这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亚洲和非洲国家的CDM和JI联合合作机制,对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6]。

2008年1月23日,新近完成合并的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与法国国有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局展开合作,宣布共同建立一个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全球交易平台。这个被命名为BlueNext的交易平台以二氧化碳排放权的现货交易

为主,并计划在2008年的二季度设立期货市场,最终涉足

各种与环境有关的金融衍生品交易。2008年2月18日,作为首个交易《京都议定书》碳排放配额的平台—BlueNext

开始正式运作。这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权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无疑也是对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一种肯定。

2005年以来,欧盟内的欧洲气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北方电力交易所(Nordpool)、未来电力交易所(Powernext)以及欧洲能源交易所(European Energy Exchange)等均参与碳交易,欧盟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此外,加拿大、新加坡和东京也先后建立起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在亚洲,碳交易所通过电子交易系统来买卖由清洁发展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不断加强以及市场的愈发成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看中了碳市场的商业机会。除了最早规定的造纸、金属、热能、炼油以及能源密集型五个行业的12000家企业积极投身其中,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碳市场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二) 国内关于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国内对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研究

国内学者针对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作了一定的研究。孙洪庆(2002)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1)

绿色工程离不开绿色金融。国家需要环保措施需要资金,而这方面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绿色金融来解决。(2)绿色消费离不开绿色金融的配套。国家政策鼓励人们消费环保商品,少消费或不消费对环境有污染的商品。银行可以对一些环保的产品提供免息或低息贷款,相反的对一些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商品抑制信贷,来达到绿色消费的目的。(3)社会化融资呼唤绿色金融的成长。环保项目通常由国家财政拨款,这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应该形成政府、银行、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局面。这需要国家形成套完善有效的绿色金融。(4)绿色利润是绿色金融的理想选择,投资于环保产业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绿色利润值得推广。[6]

何建奎、江通(2007)从金融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他们认为环境风险正越来越受到金融企业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因素:(1)不良的环境表现会引起金融投资客户的盈利能力下降,增加客户偿还债务的风险。(2)大量与环境有关的事件正在或者可能对金融行业产生巨大影响。(3)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管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4)金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对金融企业提出环境方面的要求,甚至会直接质疑金融机构实施投资的具体原因及环境影响。[7]

2.绿色金融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这是我国研究绿色金融的热点之一,部分学者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性的成果有,于永达

与郭沛源(2003)以图的形式说明了金融投资、银行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他们认为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和不同类型的投融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影响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银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同时银行投资的项目如果因潜在的环境风险而失败,会给银行造成财务上的困难[5]。何建奎(2007)在分析了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滞后,从三个方面给出了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影响行业间的资金流动,(2)影响企业的决策,(3)促进环保产业发展。郑良芳(2008)认为实施绿色金融的信贷政策主要是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低耗、高效、节约资源、改善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并且她以美国的“碳中和”计划为例,说明了绿色金融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8]

王卉彤、陈保启(2006)认为环境金融是:环境金融是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着眼于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他们指出了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的,循环经济需要环境金融的支持,而循环经济能为金融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9]

3.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研究

这是我国研究绿色金融的又一热点,相对其它方面,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多,具体的对策建议也是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观点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加宁(2008)提出的观点:(1)创

建环保政策性银行。(2)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3)建立绿色信贷体系。(4)推出绿色保险产品。(5)发行绿色证券产品。(6)

发行绿色基金产品。(7)进行巨额风险证券化试验。(8)试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9)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10)设立绿色金融NGO。[10]

中国社科院张雪兰、何德旭(2008)主要对如何构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提出了以下建议:(1)建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的基本框架。(2)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扫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障碍。(4)营造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良好环境。[11]

在国内最早提出绿色金融概念的高建良(2008)针对能源问题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1)金融部门应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绿色金融意识与

能源安全意识。(2)金融部门通过业务运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金融部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资力度。(4)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度化。(5)借鉴国外经验。[12]

孙洪庆(2002)给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一是构建绿色金融间接融资体系:(1)建立银行信贷的绿色决策制度。

(2)发放金融环保债券。(3)创办绿色银行和环保产业。二是构建绿色金融直接融资体系:(1)支持绿色企业的股票优先上市。

(2)鼓励绩优环保企业发行企业环保债券。(3)设立专项绿色基金。三是构建金融系统绿色体系:(1)创建金融系统绿色文化。

(2)培养金融系统绿色领导与员工。[13]

4.绿色金融的实践

相对我国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而言,绿色金融实践是比较晚的。2006年5月,兴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了能

效贷款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也是国际金融公司首期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唯一一家合作银行。之后,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也提出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并在操作层面制定了具体的措施。2007年12月,银监会、环保总局和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严格限制“两高企业的贷款”,并根据环保部门的通报,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同时强调了各商业银行要支持环保工作,控制对污染企业的信贷。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开始从传统经营向可持续经营转变。2008年2月,全国“两会”召开前,国家环保总局联合证监会、保监会等

部门推出两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并推出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努力构建成熟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金融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盈利的角度看,金融业实施适应可持续

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投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新金融投资理论等学术研究已经深入开展,并取得相当成果。国外金融企业亦已行动起来,实践新型的企业发展战略,将企业竞争力和改善环境联结在一起。国内对绿色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十分有限。研究的视角单一,深度不够。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相对于绿色金融的实践,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

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绿色金融的实践会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实践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未来绿色金融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绿色金融的理论支持研究。笔者认为绿色金融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金融发展理论,但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还要深入研究,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理论支持。二是绿色金融运行机理研究。绿色金融如何发展?是不是把金融业前面加一个“绿”字,就是绿色金融,还是我国政策制定部门提出的由“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构成的绿色金融体系。三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操作层面的研究,即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绿色金融业务

的运作方式等。四是碳金融的研究。国外碳交易、碳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部分海外机构开始涉足、开发中国碳金融市场。尽管国家发改委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国内对碳金融的研究还基本上是空白。

参考文献:

[1]高建良.“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

金融理论与教学,1998(4).

[2]王军华.论金融业的“绿色革命”[J].生态经济,2000(10).

[3]李心印.刍议绿色金融工具创新的必要性和方式[J].辽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

[4]和秀星.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是”是金融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J].南京金专学报,1998(4).

[5]于永达、郭沛源.金融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J].环境保护, 2003(12).

[6]孙洪庆、邓瑛.对发展绿色金融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2(1).

[7]何建奎、江通.“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6(7).

[8]郑良芳.构建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思考和建议[J].上海农村金融,2008(2).

[9]王卉彤、陈保启.环境金融: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的双赢路径[J].上海金融,2006(6).

[10]魏加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两型社会”建设[J].中国经济时报,2008-2-28.

[11]张雪兰、何德旭.加快构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

”机制[J].中国金融,2008(5).

[12]高建良、黄越、梁桂枝.能源安全约束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J].中国集体经济,2007(10).

[13]孙洪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J].环渤海经济了望,2001(6).

[14]京都议定书[OL].中国海洋信息

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714894765.html,/mzyt/200801/t20080110_3851.ht m,2008.1

[15]Sonia Labatt,Rodney R.White.Cardon

Finance[M].John Wily &Sons Inc,2007.

[16]Warren Evans.Carbon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the world bank[R]. Carbon Fin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07,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4894765.html,.

中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材料

陈新林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 第三方支付通过其支付平台在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作用,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等功能。 典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建立在美国的贝 宝(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是美国易趣(ebay)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买家成交后登陆贝宝网站付款,货款直接支付到卖家paypal帐户,卖家收到信息后发货,买家收货。 paypal是一种直接支付的服务,能为买卖双方提供即时、安全的支付服 务。paypal的业务开展建立在paypal专有的反欺诈、风险控管系统基础之上,具有国外成功的网上支付经验。paypal利用现有的银行系统和信用卡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在全球103个国家为超过1亿客户提供安全便利的网上支付服务。但paypal 是在拥有成熟信用卡机制和完善信用体系的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未必适合缺乏良好信用体系的中国国情。 支付宝是专注于服务我国内地市场的网上支付 平台,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信用体系等宏观环境,也符合 国人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问题探讨 1技术风险。2业务风险。信用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能不能信守承诺,如何确保其承诺兑现。资金风险,包括资金能不能得到妥善保管等。这些都还缺乏有效的控制。3法律风险。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各方法律责任的划分,整个交易构成涉及到了支付平台、交易平台、配送方、交易方、银行、认证服务方、系统运营商、系统开发商等,如何界定其中的责任等都还悬而未决。 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窄。监管空白。信用模糊。 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建议 1拓展盈利渠道。2加强业务合作。3建立信用体系。4强化本地化服务。 5支付手段多样化。在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同时,提供在线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掌上支付、虚拟支付等其他电子支付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支付体系。6创新营销策略。7强化创新。 监管建议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范围监管。监管机构。 政策建议 鉴于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激烈,其生存与发展非常困难,发展也不规范,要防止恶性竞争,增加支付风险。为了促进其发展,建议采用政策引导并购,实施国有控股,减少无序竞争,减少重复建设,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建议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类金融机构设置保证金的机制,并探索建立电子支付保险。 C2C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手段对感知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綦晓燕 赵菁(2005)的研究认为消费者为了购买网上商品(包括产品和服务),所采用的各种支付手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怎么 写 开题报告是每个本科毕业生都要书写的,同时也让很多毕业生无从下手。这里小编带来的是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怎么写,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综述的主体格式 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又分三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核心,篇幅长约1000――1500字。 总结部分(不是必须的) 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解决它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与引言相当。短篇综述也可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正文各部分叙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市场营销策略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 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市场营销战略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 市场营销战略的演变与发展在人类已跨人21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被营销理论界广为接受的4Ps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s市场营销战略能从复杂的营销变数中找到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从单纯的因素上升为一组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营销环境1。 随着市场营销战略理论研究发展,出现6Ps、10Ps、11Ps策略都是4Ps市场营销战略的扩展,其核心仍是4Ps。 40多年来,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市场营销战略活动时,都基本从4Ps理论出发考虑问题2,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首次提出了用4Cs取代传统4Ps,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比而言,4Cs更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s相比,4Cs在理念上有了很大进步与发展。

但从企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看,4Cs抑制了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舒尔茨提出的4Rs阐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营销战略的4个新要素4。 战略意味着企业未来的经营行动。 它的制定必须与企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它既要同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协调,又要同企业资源相匹配,因此战略具有以下特征5: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借以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市场营销逻辑,它是在已经确定的业务经营范围之内,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按照企业战略中已经规定的任务目标,增长策略和产品投资组合的特点,从外部环境中去分析和评价各种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制定出各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与市场营销战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密不可分。 前者是企业全局性的战略,后者是局部性的;前者是企业级的,后者是职能级的;前者领导后者,后者服从于前者,后者是前者实现的最直接的表现方面。 市场营销战略方案可以分为业务单位、产品、市场三个层次,通过具体市场营销机会和详细的计划来支持企业的总体战略6。 战略学家安索夫最早提出了基于产品市场的企业战略模式,它足以说明市场营销战略的职能作用是极为重要和突出的。

关于数字化产品价格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因为企业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高质量原料和争取顾客支持等工作。企业要想取得产品差异,有时要放弃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因为它的排他性与高市场占有率是矛盾的[4]。 对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问题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垄断竞争问题的讨论。要完整地理解产品差异化,还必须明确产品的层次。菲利普·科特勒[5] (Philip Kotler 1999,Marketing Management)在产品三层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五层次模型,即核心产品(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它说明产品价值和利益的形成过程具有双向性,是营销者与顾客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由顾客起主导作用。而顾客不在满足单一的产品。 正如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李维特[6]所言,现代竞争并不在于各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他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些什么内容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等方面的差异化来增加产品价值,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因此,找到合适的差异化要素,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产品竞争就能顺利开展。 1.2.2服务差异化策略 服务差异化是指企业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异的服务。尤其是在难以突出有形产品的差别时,竞争成功的关键常常取决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服务差异化的研究是从制造业开始的。Houghton Pappas和Sheehan[7]认为,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发达国家经济的产业构成、产业内部活动以及产业间关联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服务”变得日益重要。当企业意识到可以通过不同的服务来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时,许多企业甚至开始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私人银行业务正在逐步成为国际银行业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富裕人口的集中涌现、金融制度的逐渐完善, 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针对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基本条件对策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当今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之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加快金融创新的需要, 也是应对外资私人银行竞争的需要。因此,分析当前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探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及特点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 所谓私人银行业务,即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目标,以商业银行所涉及的一切资源为保障,向目标客户及其家庭提供私密性的量身定做的“管家式”金融服务。其业务领域不但包括投资、信托、保险、基金、外汇、贵金属等一切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同时包括法律、税务、收藏、拍卖、遗产安排、子女教育及财务动态管理等专业顾问服务。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康承东(2007)认为,私人银行业务具有以下特点:(1)客户门槛高;(2)服务内容广;(3)业务保密性强;(4)操作独立性高;(5)品牌效应大;(6)业务利润高。 二.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私人银行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 但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中国的理财市场也不过是近几年才刚刚兴起, 虽然一些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挂着财富管理的牌子, 但这些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2006 年以来, 随着主要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以及银行业的全面开放, 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的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各家银行关注的焦点, 面对外资银行对国内市场中高端客户的激烈争夺, 为了留住、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 各金融机构纷纷着手筹备私人银行业务, 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私人银行服务雏形也已浮现。 张长征(2007)认为,从发展历程看,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从服务对象看,以高额净资产客户为主;从服务内容看,提供更高的个性化,差异化及长期的全方位服务;从发展地域看,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依托。 三.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 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在社会经济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高收入群体, 这些高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三类人中: 民营经济经营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高收入群

金融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结构这个概念首先由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提出,他指出金融结构是一个国家金融的上层结构,金融发展(Finance Development)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自戈德史密斯提出这些重要论断以来,有关金融结构的研究就受到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广泛重视,甚至成为世界国金融战略调整的重大议题。 金融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概念,表现为世界不同国家拥有各不相同的金融结构模式,以及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金融结构模式。近些年,经过无数学者的研究和探索,这些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金融和法律主导型”以及“金融服务主导型”这四大类型的金融结构模式。以下我将主要从第三种“金融和法律”(即LLSV学派)探讨金融结构的观点。 在大多数学者们进行金融结构到底是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激烈大讨论的时候,也有部分学者产生了新的想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LLSV学派的金融和法律理论。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以下简称LLSV)等学者没有掉入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的定义案臼,而是独辟蹊径,率先抓住一国法律体系的渊源与该国金融结构形成与演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法律制度对市场投资者和银行债权人保护程度不同等角度展开研究,并以此作为变量解释不同类型金融体系形因,将金融结构的差异,归结为各国法律制度的异同。 LLSV认为一国的法律制度影响和制约了本国的金融结构,不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的投资者保护程度,一国的金融结构主导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法律所赋予的债权人和股东的权利差异,以及执行这种权利的力度差异。LLSV对49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金融体系进行了实证经验,认为具有普通法系的国家更倾向于对市场投资者的保护,更重视中小股东的权利,大公司股权分散化结构趋势明显,因而更容易发展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成文法传统的国家则较为强调银行债权人的权利,由于相对缺乏对市场投资者的保护而最终发展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从法律渊源的差异、对市场投资人的法律保护力度与执行力度来看,习惯法对市场投资者保护最强,而法国民法系国家最弱,德国民法系国家居中。 同时LLSV(2000)指出:法律(包括立法和执法)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人剥削的关键机制,法律保护制度既决定了控制权私利的高低,也决定了外部融资机会的大小。因为任何理性的投资者在没有任何法律保护的极端情况下,为避免内部人攫取公司利润,都不会给公司提供融资,金融市场化的进程难以深化。随着法律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对内部人的剥削行为的约束也逐渐升级,致使其剥削成本增大,控制权私利锐减.剥削手段趋于无效,内部人对外部投资者的剥削将越来越困难,企业融资的外部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公

研究论文文献综述的写法详细介绍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3.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4.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5.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 6.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7.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8.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作者XX大学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研究金融发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文献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金融是否可以增加(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和/或金融是否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同时,文献也表明,如果金融发展有利于穷人进行融资,那么金融发展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反之,金融发展则会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经济增长 一、前言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经济技术进步率(Solow,1956,Swan,1956)。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黑箱,人们不确切知道哪些因素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一代代的经济学家尝试打开技术进步的黑箱。在20世纪80年代,对技术进步的黑箱的研究取得了进展,Romer (1986)和Lucas (1988)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开启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时代。在经济增长理论取得突破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对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iamond and Dybvig,1983,Diamond,1984,Gale andHellwig,1985,Townsend,1979)。也正是由于这些突破性的进展,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但在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上,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因,即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Hicks,1969);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金融是果,即经济增长带来了金融发展(例如,Lucas,1988)。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中介和金融契约理论,经济学家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发展。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3) 大数据定义 (3) 大数据来源 (3)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4)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5)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8)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9)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模式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 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制度,现将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文献综述是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研读,将某一时期、某学科、某领域、某个方面的研究特点、进展、状况以及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概况后撰写而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 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评述。 2.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部分: ①国内外研究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综述; ②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或对现有学术观点和理论的评述; ③阐述本人的研究设想(提出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方法和手段或对今 后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的预示); ④参考文献(不少于12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3 篇)。 3.文献综述报告格式按“四个部分内容”撰写,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 字。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观点、意见、成果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2.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主题关系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进行综述,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黄玲,周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创意转化成产品,如打印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一批创意型企业的成长。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通过发展创意项目顺利摆脱了结构转型的困境。支持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然而创意项目发展初期却面临诸多难题,其中融资难是其关键。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而融资难是其发展初期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众筹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从融资人、投资人和平台三方面说明了众筹模式三方目标各异,激励具有异质性。并建立模型,对这三方的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之后,本文指出在众筹发展的初期,众筹机制的设计任务主要由平台来承担,肩负着教育市场和指导众筹的使命其目的是使更多的创意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从而满足三方利益的一致诉求。随后,本文结合激励模式、众筹机制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在阈值机制约束下,资金需求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融资方通过平台展示,向投资人发送项目质量信号,投资人在自我尽职审查机制下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借助“点名时间”数据研究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则可能遭遇失败,这可以形成有效的众筹自反馈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以改善异质性融资激励缺陷与创造自反馈机制的优良环境为基础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美国SEC众筹新规及其监管启示》龚映清,蓝海平 众筹作为一种科技融资的新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众筹通过互联网有效匹配了资金供给与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是传统风险投资的一种重要补充。然而作为一种新模式,众筹模式也存在着包括股权众筹受限、投资者保护难等许多问题。因此,2013年10月,美国SEC正式发布了一项针对众筹的监管提案,以规范早期的众筹市场,促进其良性发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股权众筹、对发行人的要求以及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该法案的颁布对众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放宽了投资者门槛,二是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速了众筹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这一法案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能会增加发行企业成本,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增加监管成本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众筹新规提案为众筹发展框定了边界,提供了土壤。本文针对中国众筹模式发展的中出现的政策监管不明、创新环境弱、投资者保护难度大、社会公众对众筹认识不足等问题,结合美国经验得出一些启示:一是要加快立法,二是要不断探索股权众筹方向及其可能路径,三是必须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四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与分析》杨扬,Chun-TaLU,王菲菲,许进,PhilipS.YU 与传统的募资方式相比,众筹具有募资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因而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募资渠道。然而,由于众筹平台中的大多数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众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和众筹平台的运营者都迫切地需要找到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方法。本文针对众筹项目由于社会影响力不足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众筹平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方法。根据已有的数据,本文构造了一些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了项目统计特征、内容特征、社会行为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等4类累积特征。其后,结合KickStarter众筹平台数据和Twitter社交网络中的相应数据外构建了模型,对众筹模式的影响力增长以及上述四项累积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众筹项目的社交网

金融文献综述

文献归纳和述评 研究背景 由于标准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行为金融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提出有限理性和非有效市场,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这是对标准金融学的强有力挑战。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目标不同。标准金融学描述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而行为金融描述的是真实决策行为。 国内外行为金融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状况 行为金融理论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和实验经济学家Amos Tversky,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观察对比发现,许多投资者在实际决策时表现出非完全理性和风险厌恶特征,投资行为的期望值在不同情境多种多样。 1979年Kahneman 和Tversky 共同提出的“期望理论”,成为了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该理论把投资者的情绪变化纳入模型参考指标,提出了在不同风险偏好和效用函数下投资者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期望理论”的出现成为行为金融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Kahneman还在2002年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预示着行为金融理论和行为经济理论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开拓出心理学方法在经济学应用空间。1982年Kahneman、Slovic 和Tversky 在《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中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的经典经济模型中基本假设相违背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1985年,Bondt和R.H.Thaler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引发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复兴,通过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实证检验了美国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学术界视他们的研究工作为行为金融研究的正式开端,标志着行为金融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更多的学者投入了这项工作,Thaler、Shiller、Shefrin、Statman 以及Odean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Thaler分别在1987和1999年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问题,Shiller在1990年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得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股价波动加剧。Odean在1998年研究投资者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结合股票价格、成交量、组合收益等方面就处置效应、过度自信等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得到投资者普遍具有处置效应和过度自信行为特征。因此,Thaler、Shiller、Odean等人被称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行为金融理论更加注重投资者心理对最优组合投资决策和资产定价的影响。Shefrin和Statman在1994年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随后在2000年,他们又提出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如资产金字塔一层一层构成。每层有不同的目标,每层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的是为了避免贫困和破产,规避等闲;有的是为了暴富,追逐风险,进一步充实了行为金融理论。 国内研究现状 行为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模型和策略介绍阶段,近年来也开始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实际问题。国内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年至2000年底,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研究行为金融理论与经典金融理论系统冲突,应用期望理论对一些典型心理特征和决策特征进行介绍和研究,运用行为金融解释股市“异象”以及介绍该理论的研究前景。1999年,刘力教授的《行为金融理论对EMH假说的挑战》一文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行为金融理论与EMH之争及其基本理论的文章。2000年,牛芳和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2) 大数据定义 (2) 大数据来源 (2)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3)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4)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 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指导教师尹力 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072班 学生姓名徐元媛学号074050428 开题日期2010年12月10日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见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附页: 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法学072班 074050428 徐元媛 作为国际私法经典学说之一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们或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或以学术论文的面目示人,主要围绕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 萨维尼从根本上颠覆了冲突法主题的关注方式,而被公认为是冲突法世界的“哥白尼”。在实体法与超越实体法之间,萨维尼的独特身份、优雅节制的精神操守、先人的历史储备以及法律关系的格致工夫,这一切的风云际合为萨维尼奠定了重估一切价值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机缘。因了这份缘分,冲突法革命在萨维尼的身上灿烂生发。①萨维尼对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因而最终产生了“法律关系本座说”这一据说是他“其他著作都比不上的最高影响”的理论成果。②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背景和哲学渊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背景 在18世纪末期,德意志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整个德意志处于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萨维尼的祖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市民阶级在普鲁士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从王权集中这个意义上讲,普鲁士君主专制要比西欧强得多。这里始终也没有出现像“三级议会”、“国会”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联盟的机构。因此,普鲁士资本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在政治上,普鲁士王国是几次反法联盟的中坚力量。由此,招致拿破仑沉重的军事打击和异族的政治统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从1800年起,德意志掀起了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法学宗师萨维尼,也产生了这位法学家伟大的法学思想。③(二)哲学渊源 ①张春良:《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萨维尼冲突法革命发生学之究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6期。 ②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