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人与自然》6、7、8、10课教案 刘娟
人与自然教案

人与自然教案【教案】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2. 探索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教具,以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内容;2. 课件或黑板,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以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呈现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或短语来形容。
二、知识输入(15分钟)1. 分享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
例如,人类依赖自然的资源和环境,同时也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造成破坏,导致环境问题等。
2. 展示案例: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如雾霾的形成、野生动植物灭绝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三、思考讨论(3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
2. 提问引导: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1)你认为如何平衡人类的需求和自然的保护?(2)你能列举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吗?(3)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濒危动物和植物?(4)你认为个人应该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四、小结(10分钟)1. 思维导图或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制作思维导图或总结表格,梳理出学生的观点和措施。
2. 引导学生反思:你在今天的讨论中有什么心得和收获?你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环境保护?3. 引出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将学生带到自然环境中,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加深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珍惜之情;2. 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3. 作文或展示: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作文或制作展板,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提出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

精心整理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1)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1)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2)学生实验记录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设计校园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1、体验大自然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3、进入大自然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第3课做动物的朋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动物和植物引起的。
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
2.提问:(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
人与自然教案设计

人与自然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人与自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包括依赖、互动和影响等方面。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探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影响。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利用数据和图表展示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问题。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介绍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资源与服务,如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等。
2. 保护环境:讲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分析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3. 和谐相处:教授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和谐相处,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和谐相处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环境破坏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经验和想法,互相学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资源与服务,以及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3.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分享各自的环保经验和5.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保护环境的实践作业,如回家后向家人宣传环保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态度变化: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评估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育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学习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介绍生物多样性概念,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环境污染的防治:讲解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引导学生学会减少污染,如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七、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大自然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宝贵和环境破坏的影响。
2. 游戏教学法:设计环保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人与自然教案设计

人与自然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人与自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包括依赖、影响和互动等方面。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化、城市化、污染等。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法律法规及个人责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人与自然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
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如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治理污染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特点和价值,分析生态环境问题。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
2.4 教学活动:观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并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开发、浪费、污染等。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如节约用水、循环利用、绿色开采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分析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动物的生活习性3. 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教学活动:1. 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
2. 观察周围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
3. 观察季节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第二章:人类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人类与植物的关系2.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3.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活动:1. 讨论人类与植物的关系,如食物、药材等。
2. 讨论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如宠物、野生动物等。
3. 讨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
第三章:探索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现象的解释2. 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3. 自然界的规律教学活动:1. 观察自然现象,如彩虹、日出等,并尝试解释。
2. 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如昆虫、鸟类等。
3. 观察自然界中的规律,如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等。
第四章:保护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采取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2.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3. 环保行动的实际案例教学活动:1. 讨论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2. 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 分享环保行动的实际案例,如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
第五章:和大自然做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采取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亲近自然的活动2. 保护自然的行动3. 和大自然互动的乐趣教学活动:1. 参与亲近自然的活动,如户外徒步、观察动植物等。
人与自然的教案范文

人与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2.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3.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4. 保护自然的重要性5.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的必要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个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计划。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提出建议的创意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与自然和谐共生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人自然关系相关的教材,提供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案例和新闻,让学生了解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动态。
人与自然的教案范文

人与自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采用讨论、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自然环境1. 导入: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价值,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二课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1. 导入:讨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 讲解: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阐述保护环境的意义。
第三课时:环保意识与行动1. 导入:介绍环保意识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第四课时:珍爱生命1. 导入:讨论珍爱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 讲解:分析人类活动对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第五课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 导入: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讲解: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创新能力等。
3. 课后实践:检查学生课后环保行动的实施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人与自然》教材或相关环保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资料:选取与人与自然关系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环保行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地方课程
《人与自然》教学设计
一年级第6课
第六课敲开创想的大门
教学目标:1、能说出古代人的生活状况,对比如今的生活能说出改变;
2、感受科技进步,各种发明创造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3、动手尝试制作小发明,并能用简单设计图表达创意。
教学重点:能动手制作空气动力车、自动运水装置。
教学难点:创意改造矿泉水瓶,并能画出图纸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气球、小车、胶皮管、水杯、水轮,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启迪园
1、问题导入:从远古到现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知道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
2、教师启发:从人们的穿衣、吃饭、使用的工具、住的房屋、交通等方面引导学生说出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
3、PPT课件展示远古人类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的图片,
4、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说说你的衣食住行的情况。
二、智慧泉
1、我们今天的生活离不开人们的发明创造,我们的工业、农业、航空航天、军事等等都是因为有了各种发明创造,科技才能进步,人们的生活才有改善,变得越来越好。
你能说出来哪些发明创造呢?
2、PPT课件人类近、现代典型的发明创造
3、说说爱迪生、瓦特、牛顿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发明家、科学家?
善于发现问题、有好奇心、有想象力、善于动手动脑……
三、活动场
1、师引导:我们也可以做个小小发明家!看看他们的发明你是不是也有灵
感了!
2、PPT出示:
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点滴的小事里能显露出我们的大智慧。
3、动手做一做:你能用老师给的材料做个空气动力小车、自动运水装置吗?
4、学生动手实践
5、小组间展示,评比
四、拓展营
1、从想出一个好主意到制作出产品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比如:石器工具——石斧钻木取火
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运载火箭空间站
让我们敲开创想的大门,来做个小小的发明家吧!
2、挖掘创造力:给你提供一个矿泉水瓶,你想怎样改造利用它?说说你的想法。
试着动手画画草图
辽宁省地方课程
《人与自然》教学设计
一年级第7课
第七课大自然的魔法师
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变化,并会描述四季的不同特点;
2、知道大自然除了四季变化还有哪些现象;
3、了解有哪些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懂得一些环保知识;
教学重点:能说出四季变化及不同,知道大自然都有哪些现象
教学难点: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及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沙尘暴、龙卷风、洪涝灾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迪园
1、教师由四季的变化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
谁能说说一年分几个季节?能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
2、从温度、动植物、景色、人们的穿着等方面引导启发,让学生说出四季的不同。
3、学生从自身衣食住行玩等方面感悟四季变化,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智慧泉
1、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呢?
2、引导学生概括出:昼夜的变化、风霜雨雪雷电、彩虹等自然现象。
3、师生交流:PPT出示各种自然现象
说说蜜蜂、蝴蝶、鸡鸭鹅等在什么时间活动?蝙蝠和蜜蜂会相遇吗,为什么?
你注意到牵牛花、睡莲在什么时间开放吗?听说过昙花吗?
说说什么季节会有风霜雨雪出现?
什么时候最容易看到彩虹?
4、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回忆大自然中的现象,体会自然界的神奇与魔幻。
三、活动场
1、用彩笔画四季
给季节涂颜色,并说说你涂的是哪个季节。
2、用画笔画出一年四季里的自己。
五、拓展营
大自然神奇变幻,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和惊喜。
夏天我们可以去游泳冲浪,冬天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但是大自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你知道有哪些自然灾害吗?
2、PPT出示各种灾害图片
师生共同交流:龙卷风、沙尘暴、洪涝灾害、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
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爱护环境、热爱家乡。
辽宁省地方课程
《人与自然》教学设计
一年级第8课
第八课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并能从生活物品中辨认出使用了哪些形状;2、找出不同形状的特点;3、亲自动手用七巧板拼出不
同图案;4、能说出改变一些物体的形状可以方便人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亲自动手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图案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形状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七巧板不同形状的香皂圆柱形和棱柱形铅笔
教学过程:
一、启迪园认识简单的图形
1、教师PPT出示书45页中常见物体,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形状。
2、师生共同归纳:
书写板——长方形;小挂钟——圆形
小汽车——圆形梯形等自行车——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书——长方形三角形书柜——长方形正方形
房屋树木——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椭圆形等
二、智慧泉感受生活中对各种形状特性的应用
1、PPT出示在这些物体中你能发现什么形状?
利用三角形稳固
运用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
圆面积大,美观又没有方向性
2、还有一些物体中,我们会发现椭圆形、菱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你见到过吗?说说在哪里见到过。
三、活动场动手拼拼形状
1、他们都是什么形状?书47页连一连
2、早在宋朝,我们的祖先就对形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发明了七巧板。
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书47页的形状吗?动手来试试吧
3、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变一变
五、拓展营认识改变物体形状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1、比比圆柱形铅笔与六边形、扁圆形铅笔哪个更方便我们学习生活?
2、方形香皂与适合手形的香皂比较,那个更方便握取?
3、为什么方形井盖容易滑落而圆形的不易滑落?
4、你知道为什么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机翼会改变形状吗?
辽宁省地方课程
《人与自然》教学设计
一年级第10课
第十课动物的启示
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仿生学事例,能说出常见的飞机、瓦片等是仿照什么动物特点研制的。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本领有新的创意,设计出简单的物品。
3、找准动物特征仿照设计事物。
教学重点:能根据动物的特殊本领有新的创意,设计出简单的物品。
教学难点:找准动物特征仿照设计事物。
教学准备:PPT课件各种仿生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迪园
动物有很多令人惊叹的本领。
在他们的
启示下,人们模仿它们发明了许多新技术、
新工具。
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1、PPT出示图片
2、说说龙虾机器人、飞机、
潜水艇、瓦片是怎样设计出
来的?得到哪些动物的启示?
二、智慧泉
1、人们看到动物的特殊本领,就联想到人在生产或生活中的需要,然后模仿这种动物的形态、构造、功能,设计制造出所需要的产品。
2、你知道雷达是得到什么动物的启示而制造出来的吗?
复眼照相机、“鸟巢”体育馆、人工冷光、现代起重机的挂壁、电子蛙眼呢?
3、学生小组内说说自己知道的仿生学事例,再在全班交流。
三、活动场
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一起来探索发明吧!
2、模仿变色龙改变肤色的本领可以做什么
3、模仿螳螂捕食本领可以做什么
4、你还能设计出什么?
五、拓展营
仿生学在现代的应用:结合PPT介绍
1、生活技术领域
科学家仿照竹节虫发明了可以奔跑的“森林机器人”,并利用它们在森林
里加工和运输木材。
2、军事技术领域
科学家仿照蜻蜓翅膀振动飞行成功研制了微型扑翼侦察机。
3、电器技术领域
19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从生物放电现象引发思考,通过反复
研究,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
4、新型材料技术领域
人们模仿鲨鱼皮特殊的条形沟槽结构设计了鲨鱼皮泳衣,运动员穿上它
游泳时就会更省力、更快捷!
5、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