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认知、情感、行为效果的分析——以我的媒介接触为例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效果与公众参与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效果与公众参与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效果与公众参与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媒介与受众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的媒介效果与公众参与是该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

媒介效果研究着眼于媒介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而公众参与则关注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媒介效果媒介效果研究旨在探究媒介对受众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

媒介效果可以分为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 认知效果媒介的认知效果主要是指媒介对受众知识和信息获取的影响。

例如,电视、网络等媒介可以让受众接触到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了受众的知识面,使其拥有更多的信息储备。

2. 情感效果媒介的情感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受众情感态度的影响。

媒介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或情感反应。

例如,电影、音乐等媒介常常通过情节、音乐等手段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影响其情感态度。

3. 行为效果媒介的行为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受众行为的影响。

例如,广告媒体经常通过产品推广、品牌塑造等手段影响受众的购买行为,引导受众进行特定的消费行为。

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

在新闻传播学中,公众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对媒体内容进行参与和互动,也可以是通过投票、签名等方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中。

1. 在线社交媒体的参与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公众通过在线社交平台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到信息传播中。

例如,公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媒体内容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通过发起话题讨论等方式参与到社会事件的讨论和解决当中。

2. 公众舆论的参与公众参与在信息传播中也表现为舆论的参与。

舆论是社会公众对特定问题的观点和意见的集合体,而公众通过媒体的传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舆论。

例如,通过在报纸、电视等媒介上发表观点、写评论等形式,公众可以参与到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中。

结语媒介效果和公众参与是新闻传播学中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分析

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分析
因此我们建议在周一至五广告投放选择羊城晚报,周六选择广州日报。 3、深圳地区选择的阅读率、影响力高的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 晚报的读者群重合率高,两报可任选其一作为辅助媒体。南方都市报在 深圳影响也较大,亦可做第二选择。 4、粤东以汕头特区晚报为主。 5、粤北以韶关日报为主。 6、粤西以茂名日报为主。
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分析
1
广东市场媒介分析
电视媒介分析 报纸媒介分析 电台媒介分析
2
广东地区电视媒介分析
一、广东电视媒体现状 1、概述 • 广东省毗邻港奥,香港无线、亚视台的节目影响着广
东观众收看习惯,两台的收视率达80%以上。 • 广东的电视台发展很快,几乎每一个市县都有自己的
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有的市如东莞、佛山、中山等 市每个镇都有自办的有线电视台。 • 各市县镇的有线电视台都转播香港翡翠台、本港台的 节目,并在这两个台插播广告。
翡翠台、凤凰卫视中文台电视剧,本港台百万富翁的
收视率高。
数据来源:CVSC 2001.6
7
18:00 18:15 18:30 18:45 19:00 19:15 19:30 19:45 20:00 20:15 20:30 20:45 21:00 21:15 21:30 21:45 22:00 22:15 22:30 22:45 23:00 23:15 23:30 23:45
18:00 18:15 18:30 18:45 19:00 19:15 19:30 19:45 20:00 20:15 20:30 20:45 21:00 21:15 21:30 21:45 22:00 22:15 22:30 22:45 23:00 23:15 23:30 23:45 0:00 0:15 0:30 0:45 1:00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效果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效果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效果研究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媒介和信息传播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媒介效果。

媒介效果研究旨在探讨媒介对受众态度、信念和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媒介产生效果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从媒介效果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综述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效果研究。

一、媒介效果的定义和分类媒介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受众观念、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是媒介传播的核心目标之一。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媒介效果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1.认知效果:认知效果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影响。

例如,新闻报道可以提供信息,使受众了解到新的事件和事实,增加受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

2.情感效果:情感效果关注媒介对受众情感和情绪的影响。

媒介活动可以引发受众的愉悦、悲伤、愤怒等情绪,并对受众的情感态度产生影响。

3.态度效果:态度效果探讨媒介对受众观念和态度的影响。

例如,广告宣传可以改变受众对某一品牌或产品的态度。

4.行为效果:行为效果研究媒介对受众行为的影响。

例如,通过报道交通事故的新闻可以提高受众的安全意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二、媒介效果的影响因素媒介效果的产生和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媒介自身的特性、受众个体差异、媒介内容和传播环境等。

1.媒介特性:不同的媒介平台和载体在传播方式、语言形式、传播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媒介效果的产生。

例如,电视广告可以通过音频和视频的多重感官刺激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

2.受众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受众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影响到受众对媒介的接受和理解,从而影响媒介效果的产生。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广告策划者会采用不同的广告语言和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共鸣。

3.媒介内容:媒介内容的质量和真实性也是影响媒介效果的重要因素。

内容真实可信,能够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共鸣和认可。

反之,如果媒介内容存在虚假、夸大等问题,会降低受众对媒介的信任,从而减弱媒介效果。

媒介互动理论研究

媒介互动理论研究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引言
在信息时代,媒介形态理论越来越受到,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媒介形态理论主要探讨媒介的本质、形式和影响,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 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详细阐述媒介形态理论的定义、内涵及其对信息传 播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定义
定义
媒介形态理论主要媒介的形态、特征和影响。该理论认为,媒介的形态是信 息传播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媒介形态具有不同的信息传播特点和对受众的影响。 媒介形态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也包括新兴媒体 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等。
叙事模式是电子游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电子游戏中的叙事不同于传统媒体 的线性叙事,具有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特点。在电子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不同 的选择和行动,影响游戏的剧情发展。这种互动叙事可以更好地激发玩家的想象 力和参与感,让玩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游戏世界和角色。同时,电子游戏的叙事模 式还可以通过关卡设计、任务安排等多种手段,提高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四、媒介互动理论研究的理论应用
3、探索媒介互动规律:媒介互动理论研究还可以探索媒介互动的规律和趋势, 如信息传播的速度、受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这些规律对于指导媒介管理和舆 论引导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五、媒介互动理论研究的现状
五、媒介互动理论研究的现状
目前,媒介互动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在社交媒体分析、网络舆 情研究、信息传播模型等方面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仍有一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解决,如如何准确测量和评估媒介互动的效果,如何有效引导和管理 媒介互动等。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媒介互动现象和 规律也在不断变化,这需要学界持续和研究。
内涵分析

社交媒体时代青少年群体的媒介接触环境研究——以B站为例

社交媒体时代青少年群体的媒介接触环境研究——以B站为例

114文化产业1…网民不再相信各方言论2021年初,1998年出生的B 站UP 主“墨茶official”因酮症酸中毒死于出租屋内,事件曝光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墨茶official”的账号在事件曝光前仅有几百个粉丝,现如今已有超过100万粉丝关注该账号。

事件曝光后,不少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在这个事件中最容易引起人们共情的就是墨茶作为媒体人并没有利用大众舆论帮助治疗自己的疾病[1],即使直播没什么人看,仍在社交媒体上传达自己的乐观,因此许多B 站用户通过关注账号、充电等方式纪念“墨茶official”。

主流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是“墨茶official”因母子不和,最终无钱治病,才发生了悲剧,主流媒体的报道与网民自发传播的内容有所不同,使这一事件成了网络上的反转新闻[2]。

主流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受众的怀疑[3],他们认为主流媒体将“墨茶official”这样乐观的年轻人塑造成了网瘾少年的形象。

这与我国主流媒体公信力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是因为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受众更愿意相信普通网民传播的符合自己期待的内容[4]。

后真相时代是指相对于客观事实,人们更愿意相信主导情感的内容[5]。

过去由于政府民意沟通路径不畅通,草根话语为了获得公平生存的权利,不得不通过舆论这种边缘形式获得社会关注[6],但由于社会事件频发[7],大众的注意力容易被社交媒体上碎片化的信息分散,草根要想再通过这样的路径发声,就需要更具有冲击力的事件[8]。

随着我国的改革发展,如今“下情上达”的路径越来越畅通、便捷,类似的事件已经很少出现。

但网络上的群众却难以从后真相的时代走出来[9],他们更愿意相信能引发情绪的事件,特别是生于网络元年后的年轻人,在接收消息时常常失去理性的判断[10]。

2…年轻人被媒介环境误导2.1…拟态环境使得年轻人难以适应现实世界虽然“墨茶official”的事件具有特殊性,但还是能反映出一代人的普遍特征。

与其类似的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的年轻人,习惯于从媒介上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他们所感知的世界都是被媒介建造的。

大学生媒介接触分析

大学生媒介接触分析
大学生 媒介接触分析
1
什么是媒介 社会对媒介接触的影响 大学生的媒介接触 媒介接触对大学生的影响 思考及对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3 4 5
媒介
• 什么是媒介? 什么是媒介?
•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名词)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名词) 。(名词 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 “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 必因媒介。 在这里, 媒介” 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 人或事物。其中, 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 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 为事物发生的诱因。 卫风· 匪我愆期, 为事物发生的诱因。《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mo)。 )。” 文中子·魏相》 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 (mo)。”《文中子·魏相》:“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 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 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也 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人或事物间, 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人或事物间,从中介入参与其中的活 动或组织,表达一种动作状态。 动或组织,表达一种动作状态。
(一)加大国家、政府的调控力度 加大国家、
• 第一,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一,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 • 第二,要适应“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注重借 第二,要适应“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 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强大众媒介的立 法和执法工作, 法和执法工作,切实加强对大众媒介违法行为的打击 力度, 力度,更好地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青年身心的健康发 展。 • 第三,要加强大众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 第三,要加强大众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导他们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导他们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进而 从源头上限制和消除大众媒介信息中那些不利于青年 身心健康的“糟粕” 身心健康的“糟粕”。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

媒介的四种理论知识媒介领域涉及许多理论知识,下面将介绍其中四种常见的理论。

1.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媒介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探讨了不同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中一个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验设计,探索各种媒介在塑造个体信念、态度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这种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以及如何为媒介生产和消费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2. 媒介批判理论媒介批判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旨在揭示和批判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该理论强调了媒介的潜在偏见和不公平性,以及它们如何维护和强化社会的现有不平等关系。

媒介批判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媒介是一种权力工具。

通过分析媒介内容和结构,研究者可以揭示媒介如何传递特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识形态,并探讨其对公众观念和行动的影响。

3. 媒介社会学理论媒介社会学理论研究媒介如何塑造社会的结构和关系。

这个理论框架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媒介的产生和演变。

媒介社会学理论强调了媒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

它研究媒介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并探讨媒介与社会其他方面的互动关系。

4. 媒介心理学理论媒介心理学理论研究媒介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

这个理论框架关注媒介的感知、注意和理解过程。

它探讨媒介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情绪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和评估。

媒介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媒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媒介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以上所述的四种理论只是媒介领域众多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对媒介与个体、社会以及文化之间关系的不同视角和解释。

这些理论对研究者和媒介从业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影响的挑战。

媒介领域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而上文提到的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批判理论、媒介社会学理论和媒介心理学理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我国媒介调查的基本方法

我国媒介调查的基本方法

我国媒介调查的基本方法媒介调查是一种通过对媒体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来了解社会舆论和媒体态度的方法。

在我国,媒介调查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等领域,用于了解舆论热点、媒体取向、新闻报道质量等相关问题。

以下是我国媒介调查的基本方法:1.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媒介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对媒体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和量化分析,来了解媒体报道的主题、语言风格、报道框架、受众定位等方面。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分类系统和编码规则,对媒体稿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媒体在不同话题上的关注度、立场倾向等信息。

2. 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法是一种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向受访者发放问卷并收集相关数据来了解媒体使用情况、媒介接触度、观众意见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并可运用于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3. 采访法: 采访法是一种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人员的深入访谈来了解媒体行业的内部运作、新闻采编过程、编辑决策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获取受访者的观点、经验和意见,来全面了解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特点、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

4.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媒体机构、不同时间段的媒体报道,来了解媒体的立场倾向、报道风格、选题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跟踪媒体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5. 数据挖掘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媒介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利用计算机算法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大规模媒体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媒体报道的特点、热点话题和影响力等信息。

以上是我国媒介调查的基本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运用,结合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对象,以便更好地了解媒体的运作方式、舆论热点和公众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媒介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媒体从业者、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促进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社会媒体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来袭
——以我的媒介接触为例对媒介的认知、情感、行为效果的分析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以大众媒介为代表的媒介对我们生活产生越来越大影响。

作为在信息社会成长的90后一员,媒介对我的影响更多,我们喝的饮料、吃的零食、穿的衣服等无一不是受着媒介的影响。

下面我将以我的媒介接触为例来分析媒介对我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媒介效果认知情感行为
我们天生就被媒介包围着
从出生时我们就被各种媒介产品包围着:父母订阅的报纸杂志、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当然,那个阶段我们对此是“毫不知情的①”,虽然我们一点都不知道,但是由于我们出生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从一开始就享受着媒介给我们提供的各种产品父母给我们喝电视广告出现的奶粉、童装。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媒介构成的世界,乔治·奥威尔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赫胥黎的版本更让我们毛骨悚然,“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媒介的影响无处不在
手机、书籍、电脑等构成了我每天空余时间的大致内容。

手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根据对自己一周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观察,一周使用手机的时间至少为10小时,想爱它却不容易。

由于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手机制造新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增加了我使用手机的时间,在高中阶段,我拥有了第一部自己的手机,那个时候的拥有的手机是按键,功能较为单一,主要功能是通话短信以及查看时间,在进入大学之后恰逢智能手机的普及,低价位、功能丰富的手机推向了市场。

因为以前手机功能比较有限以及学业的压力,所以我之前使用手机的频率不高。

但是在进入了大学之后,智能手机可以说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

早上7点钟设定的闹钟自动响起、打开手机浏览器翻阅今天的新闻以及看看微博的最新动态,如果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会使用手机拍照甚至摄像,由于智能手机特别是安卓手机的使用,使得手机可以像电脑一样通过下载app进行各种软件安装,这极大地拓展手机的功能。

在购物或者去书店买书的时候有时会使用比价软件“我查查”对所购物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软件会自动把该物品在各地(或你所在的城市)主流超市、网购网站的价格进行比较以及验证该物品是否是正品。

手机游戏由于个人原因不怎么去玩,但是我比较喜欢用手机阅读,因为在我看来手机阅读相对于纸质书来讲,手机阅读有它的优越性:第一由于网
络(手机也可以访问互联网)的共享以及公开性,我仅需要付很少量的费用甚至免费就能看到我想看的图书;第二,手机小巧便捷,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不管去哪里做什么事情都会把它带上。

我手机阅读书籍的习惯已经持续了三年,每天晚上在熄灯后都会用手机看一个小时的书。

所阅读的书籍以中外文学作品(如奥威尔作品,茨威格作品,路遥作品集,余华作品集,还珠楼主、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等)以及较为通俗的学术著作为主(如勒庞的乌合之众娱乐至死)。

而三年的坚持让我收获也不少,文学素养得到了一些提高,在阅读面拓宽的同时,眼睛的度数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迈入了高度近视的行列。

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来阅读书籍,现在当拿起纸质书的时候就有“头疼”,在阅读一些较为抽象书(如金岳霖的逻辑学、洛克的政府论、汉娜.阿伦特的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时候难以把握它结构,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足,记忆力跟以前相比也有所下降了。

即使把书看完,但是有一种不是在看书而是只把字看完的感受,没有对书的内容以及观点有一个很好地把握,甚至只在看的时候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东西,在看完以后就忘记了。

书籍——一生的朋友
一直认为看书是一种享受我也把它当做自己一生的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把买零食的钱省下来去书店淘书,由于接触的书种类有限,因此小时候所选购的图书以历史文化类、科普类为主,由于年龄的成熟,科普类书籍阅读的较少了,历史文化类的书籍还是一直比较喜欢,直到现在。

我很喜欢看历史剧、古装剧,因此在看此类剧的时候总会把自己以前看书得到的历史知识拿出来跟电视剧对比,比如以前热映的《还珠格格》,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把一些历史书以及词典附录页的古代帝王表等都翻出来,找剧中出现的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如乾隆皇帝以及他的皇后(她的儿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永琪。

由于受小时候阅读的书的影响,直到现在都对外星生命感兴趣,在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一本关于人类远古文明的书——《人类曾经被毁灭》③,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李卫东,被誉为中国的“外星生命探索教父”(待考证)。

在书中作者把各国神话资料以及科学发现作为证据,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论证“生活在平原的人类曾经被毁灭,我们是远古大洪水的幸存者以及月球背后有外星生命”的观点。

由于事先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因此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第一个感觉是本书分析的内容有理有据让你没办法否定,在心理上就更加相信人类在宇宙中不孤独的看法。

因为本学期有选修一门考古学的课程,因此在课后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向老师求证,老师说“这种书都是看看就算了,骗人的,他们的证据都是孤立的不成系统”。

在心理上我觉得我当时有点接受不了,我认为本书作者分析得很好。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小说,牵动着多少年轻男女的心,本书采用日记体书信体写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吐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本书看完之后给人坦率、真实,坦露心扉,毫无矫饰做作之感。

在阅读的时候,当我看到维特认识了绿蒂而欣喜若狂的时候我为他感到快乐,但当知道绿蒂已经有婚约的时候我的心低落到了最低点。

因为维特一直爱着绿蒂,我甚至巴不得绿蒂和他未婚夫的婚约无效。

这本书感动人不仅是维特心中的爱,更重要的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也会回想自己的“青涩年代”,把自己置换成书中的人物,主人公爱的欢愉或痛苦就好像自己的欢愉和痛苦一样,感同身受。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小说在当时一出版就使年轻一代如痴如狂,有的与维特遭遇相仿的人甚至轻生而死。

网络——难说再见
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因此接触互联网是比较晚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互联网是在高考完网上填报志愿的时候,到现在使用网络不过四年。

但是在考察自己接触网络的经历,感觉网络对我的认知、行为都很明显。

网络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对人们生活、工作的积极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不可能跟它说再见。

就我来说,以前认为学习就是努力读书,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把作业很好地完成,课外的时候多看书看好书。

因为身边也有一些同学经常去网吧上网被家长、老师冠以坏学生的标签(当然其他因素也有)。

进入大学,我不再局限于阅读书籍,现在平均每天上网4个小时的,由于个人对游戏不“感冒”,因此大部分的上网时间用在看电影电视、浏览网页(如各新闻网站、微博、QQ、校内网)以及看网易的视频公开课(如迈克桑德尔的《公正》课)等,借此丰富自己的视野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看问题时会更加理性的考虑。

我第一次接触山地车是在互联网上,一年半以前,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别人转了一个视频——Life cycles(山地自行车之旅,2010年10月加拿大),当初第一眼的感觉视频中的车好酷,自己好想跟他们一样驰骋在路上。

在跟同学聊天后知道那是山地车XC(越野骑行),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了一些关于山地车的部件、品牌等信息,才知道了国际国内上的一些知名的山地车品牌(如美国的崔克,台湾的美利达、捷安特,国产的喜德盛等),并且这些品牌深刻得影响这我选购山地车的标准。

如在选择的时候必看该车是不是日本西马诺变速套件或者美国的sram,如果不是那其他的方面就不会再看。

由于自己喜欢骑行,因此在校园内会留意学校是否有车协,他们会举办什么活动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自己是否参加。

因为长时间关注相关的信息,当看到很多车手或者骑友使用的各种装备如头巾、绑腿、驮包、防风眼镜、安全头盔后,自己就会去淘宝网看一下,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抉择。

增强媒介素养,做到为我所用
“在信息社会里,认识媒介并合理使用媒介将成为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当代大学生作为......受众群体之一,能否正确地认识大众媒介,能否完整和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如果想有效地
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我、影响他人、服务社会,首先要在主动认识媒介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和批判媒介信息内容和观点的真伪及优劣。

”③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主导的社会,信息如洪水般向我们涌来,我们要学会规避媒介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增强自己的媒介素养。

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了解——媒介的发展历程,媒介信息的制作规则和制作形式;认知——有选择地获取信息,认知媒介文本,对这些媒介文本产生知觉和敏感度;分析——揭示信息是如何构建的,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和媒介环境之间的关系;深思——将认知、分析阶段获得的媒介知识,与现实生活中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联系起来,反思内省;评估——解读、评判媒介信息与一个人固有的种族、伦理、道德、民主原则之间明确或隐含的信息;表达——使用各种媒介技术传递情感与观点,采取积极的行动参与交往,展现、完善自我。

”④
引文:
①关于婴幼儿意识,科学家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总是一无所获,笔者不敢妄下判断
②[美]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④王倩:论当代大学生媒介批判意识的培养,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9(1):40—1
参考文献:
1、[美]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