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2024年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媒介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媒介暴力的影响日益显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媒介暴力主要指通过电视、电影、网络、游戏等媒介传播的暴力内容。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研究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选择了若干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收集了大量关于青少年媒介使用、媒介暴力接触、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数据。
四、实证研究结果1. 媒介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每天平均使用媒介的时间较长,其中以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主。
在接触的媒介内容中,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等含有暴力元素的媒介内容较为普遍。
2. 媒介暴力接触情况研究发现,大部分青少年曾接触过媒介暴力内容,其中以网络游戏和电影最为常见。
接触媒介暴力的频率和程度与青少年的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
3.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1)心理健康方面:长期接触媒介暴力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2)行为习惯方面:媒介暴力可能使青少年产生模仿暴力行为的倾向,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
此外,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也可能影响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运动习惯。
(3)社会认知方面:媒介暴力可能使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产生偏差,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而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
五、讨论与建议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媒介素质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素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媒介暴力的危害,提高抵制暴力内容的能力。
试论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是本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有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在传播途径上由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设备和由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
通过这个渠道所传递的暴力信息我们称之为媒体暴力,即大众传播媒介上显示的暴力内容。
影视、录像、电脑、报刊、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广泛普及,并以其丰富多彩、声情并茂、鲜活刺激、生动直观等特点,迅速地传递着大千世界无限多样的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把现代人推到了一个信息纷呈、光怪陆离的信息世界面前。
所以,大众媒介中的暴力信息也不可避免地要介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并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不良影响。
一、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主要影响媒体暴力究竟对青少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许多专家对此作了研究。
研究结果,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认为观众的暴力行为与媒体暴力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993年,权威的美国心理学协会发表总结性的报告,明确指出,频繁地接触电视暴力毫无疑义地会导致观众对媒体暴力持接受态度,从而对暴力行为持接受态度。
①这个协会抽查了从1955年到1991年间发表的1000份报告和研究,得出结论:“收看暴力和攻击性行为有正面联系。
就是说,看得多的人比看得少的人更具攻击性。
”②据我国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65%以上的工读学生,50%以上青少年犯罪,其违法犯罪行为均直接接触并受过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主要媒介是录像、书刊、电影、电视、音带、广告、游戏机和多媒体等。
③显然,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无可否认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媒体暴力对青少年具有进行教唆犯罪的社会化作用。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早在1890年电报首次出现之时,法国社会学家塔德就曾意识到。
他通过大量研究表明,犯罪行为会随着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扩散,以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犯罪率。
他认为,犯罪行为是随着电报线路传播的,向公众展示暴力会使部分人重复暴力行为,使犯罪行为向着更广泛的层面蔓延。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探究序言:媒介暴力的存在已经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之一,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青少年接触媒介的途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便利与广泛。
然而,这种广泛接触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证探究来探讨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度与广度,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媒介暴力的定义与类型媒介暴力一般被理解为媒体上展示的暴力行为和内容,包括电视、电影、互联网、视频游戏等。
媒介暴力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1. 间接暴力:包括描述性暴力和暗示性暴力,以展示暴力的结果和影响。
2. 直接暴力:直接呈现暴力行为,通常包括损害、打斗、血腥场面等。
第二部分: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实证探究结果。
1. 对行为的影响探究发现,媒介暴力可能导致青少年仿效暴力行为、增加攻击性行为,并且可能对道德裁定与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2. 对认知与情感的影响对于青少年的认知与情感进步,媒介暴力也有一定影响。
探究表明,长期接触媒介暴力可能导致青少年对暴力行为的认同程度增加,并可能缩减同情心、共情能力以及培育进取心等乐观特质。
3. 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同样存在影响。
长时间接触媒介暴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对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影响的机制了解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机制。
1. 观察进修理论观察进修理论诠释了为什么青少年会仿效和进修媒介上的暴力行为。
这一理论认为,媒介暴力可以成为青少年仿效和进修的刺激,并通过观察和仿效来复制这些行为。
2. 媒介暴力与情绪调整青少年在面对媒介暴力时,屡屡会出现情绪波动,这与他们的情感调整能力不成熟有关。
因此,在不成熟的情感调整能力下,他们更容易受到媒介暴力的影响。
第四部分:缓解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在实证探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缓解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可能措施。
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生活逐渐离不开各类媒体,电视,网络,手机等,这些新媒体的普及,不仅给青少年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媒体暴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媒体暴力,这种暴力不仅仅发生在街头巷尾,更多地发生在青少年媒体世界中。
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平台不断传递着大量的暴力元素,比如,打斗场景,凌辱,杀戮等血腥暴力,青少年不断地被这些暴力信息刺激着,他们会将这些信息当做“事实”,并以此作为行为、价值观的指导。
而不安全的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抑郁,焦虑,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因此,家长应该注意过滤不安全的媒体环境,让青少年的媒体环境更加安全。
二、传媒引导的恶意导向与丧失价值观另一方面,传媒平台也会释放出种种恶意的导向,从而激发人群的负面情绪。
这样的导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非常大,他们会学习到错误、不良的道德观念,丧失正确价值观念。
比如,铺天盖地的追星热潮,让青少年产生盲目崇拜明星,忽视了更重要的生活价值,偏离了正常的社交关系。
家长需要时刻留意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及时纠正青少年的不良媒体行为,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应对价值观。
三、过度媒体使用引发的身体问题传媒不仅对青少年的心理带来影响,同时对他们的身体也带来不良影响。
青少年普遍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更倾向于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手机等媒体设备,随之而来的就是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发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家长应该引导青少年进行更多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将媒体时间逐渐调整到正常水平。
四、传媒带来的隔离感和虚无感目前,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让青少年对社交媒体产生越来越依赖的心理,导致青少年越来越不愿与现实社交,开始逐渐与社会隔离开来,甚至出现隔离感和虚无感。
长时间的媒体使用会带来很强的照顾感和认同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得到满足。
《2024年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媒介中的暴力内容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具体影响,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媒介暴力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媒介暴力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游戏等中的暴力场景和暴力行为,这些内容可能使青少年产生模仿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
研究对象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包括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受试者知情同意。
四、研究内容1. 媒介暴力暴露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接触媒介暴力的频率、类型和程度。
2. 青少年心理行为变化:观察和分析媒介暴力暴露前后,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3. 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青少年受媒介暴力影响的作用。
五、研究结果1. 媒介暴力暴露情况:研究发现,大部分青少年存在媒介暴力暴露问题,其中网络游戏和电视节目是主要的暴力内容来源。
2. 青少年心理行为变化:媒介暴力暴露与青少年心理行为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长期接触媒介暴力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问题,以及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等问题。
3. 影响因素分析: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青少年受媒介暴力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支持和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减轻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六、讨论与建议1. 讨论:本研究表明,媒介暴力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接触媒介暴力的程度和类型,加强对媒介暴力的监管和规范。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引言媒介暴力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青少年作为媒体消费群体中的重要一部分,无疑是最易受到媒介暴力影响的群体之一。
因此,研究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此类媒介对青少年的潜在影响机制,还可以为青少年媒体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一、媒介暴力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媒介暴力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媒介暴力暴露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例如,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媒介暴力观看与随后的攻击行为呈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在长时间的观看之后越来越明显。
类似的结论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的实证研究中找到。
这表明,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二、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实证研究除了攻击性行为,媒介暴力还可能对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暴力场景的观看可以增加青少年的愤怒和恐惧情绪,并且可能导致情绪调节障碍。
此外,暴力媒介的过度暴露可能使青少年对暴力问题感到麻木,降低对暴力行为的敏感度。
这些心理影响不仅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还可能导致其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出现行为问题。
三、媒介暴力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甚至世界观产生直接影响。
过度的媒介暴力暴露可能导致青少年相信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甚至对暴力行为产生认同。
长期以来,媒介暴力在塑造青少年的动力、成功模式以及社交技巧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实证研究证实媒体对青少年媒介暴力的接触会影响到青少年对社会价值、道德标准以及公民责任的认同。
结论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显而易见。
媒介暴力通过多个渠道,包括增加攻击性行为、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以及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等方式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显而易见,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个青少年都会被媒介暴力同样的影响,因为青少年个体的差异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对媒体暴力的心理影响与抵制方法

青少年对媒体暴力的心理影响与抵制方法媒体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传递信息,也塑造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
然而,媒体中存在的暴力元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对媒体暴力的心理影响,并提供一些抵制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与媒体暴力相关的挑战。
一、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1.1 暴力行为模仿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尤其是媒体中的暴力元素。
通过观看暴力场景,青少年会误认为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进而模仿其中的行为。
长期以往,他们可能对于冲突和问题解决抱持暴力化的态度。
1.2 心理暴力刺激媒体中的暴力场景往往非常刺激,青少年在观看过程中会感受到紧张、恐惧或者兴奋等情绪。
这种强烈的心理暴力刺激会导致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1.3 价值观扭曲暴力场景常常与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相悖。
长时间观看媒体中的暴力内容,青少年可能会逐渐形成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以暴制暴、以强凌弱等观念取代原有的善良、和平等价值观念。
二、抵制媒体暴力的心理方法2.1 家庭教育与引导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引导。
鼓励他们选择高质量的媒体内容,同时提供一些暴力场景的合理解读和引导,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媒体中的暴力元素。
2.2 加强学校教育与补习学校应该开展有关媒体暴力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
通过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辅导员的角色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媒体暴力的危害,提供一些抵制和应对的方法。
2.3 培养多元兴趣为了减少对媒体暴力的关注,青少年可以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
例如参加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从媒体暴力中转移,发展身心健康的多方面能力。
2.4 增强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青少年需要培养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提高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
通过学习媒体文化、媒体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判断媒体暴力的真实性和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抵制和选择。
网络暴力的危险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暴力的影响与后果

网络暴力的危险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暴力的影响与后果网络暴力的危险: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暴力的影响与后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暴力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青少年来说,沉迷于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影响与后果尤为严重。
本文将探讨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网络暴力带来的危害1. 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是情感脆弱的群体,网络暴力往往造成心理创伤,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 社交问题:受到网络暴力的攻击,青少年会感到自卑、孤立,丧失正常社交能力,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发展。
3. 学业问题:沉迷于网络暴力的青少年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可能辍学,对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暴力的原因1.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部分青少年对网络暴力的危害了解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2. 焦虑和压力:竞争压力和学业负担使得一些青少年寻找情感上的宣泄,网络暴力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途径。
3. 虚拟身份的遮掩:在网络空间中,一些青少年可以隐藏真实身份,而采取暴力行为。
这让他们感到有一种不受制约的自由。
三、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暴力的后果1. 心理健康问题的进一步加剧:长时间暴露于网络暴力的环境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能会持续加重,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2. 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失去了正常社交的机会,对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负面影响,可能出现愤世嫉俗、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3. 学业问题的恶化:沉迷于网络暴力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甚至无法适应正常学习环境,学业问题的恶化是必然的结果。
四、解决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暴力的方法1. 提高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了解网络暴力的危害,学会自我保护,提高抵御网络暴力的能力。
2. 家庭监护和引导:家长应扮演好监护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3. 学校教育的力量: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应将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教育纳入课程,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ibin University论文题目浅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系别政府管理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姓名涂利学号 ********* 年级 2011 级指导教师黄璐职称硕士2012 年 12 月目录摘要 (2)ABSTRACT (3)一、媒体暴力的含义及分类 (4)(一)真实暴力 (4)(二)幻想中的暴力 (4)二、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4)(一)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二)引发青少年真实暴力 (5)(三)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 (5)三、媒体暴力的应对策略 (6)(一)加强国家和政府的干预 (6)1、完善立法,制定实施细则. (6)2、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6)3、实行内容分级 .................................................... .7 (二)增强媒体的自律功能 .. (7)(三)提升“媒介素养” (7)1、家庭“角色示范” (7)2、学校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8)3、提高公众的媒介道德素养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随着信息获取的多元化发展,连篇累牍的媒体暴力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受到暴力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大量的媒体暴力会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发青少年真实暴力,甚至诱导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少年强则国强”,在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面前,需要将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媒体的自律和提升“媒介素养”同时并举,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媒体暴力青少年媒介素养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media of inciting violence with our eyes, A Good Infection the wicked, the Chines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 of violence is growing. Lots of media violence affects youths positive values formation, youth real violence, even inducing young people on the road to crime ...... " juvenile strong country strong ", in the face of adverse effects of media violence on young people, State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required, media self-regulation and promotion " Media literacy " in parallel, only in this way can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media violence on youth.Key words: media violence teenagers media literacy浅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涂利(政府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11级1班学号:110801044)一、媒体暴力的含义及分类媒体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网络、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
媒体暴力可分为两类:真实暴力和幻想中的暴力。
(一)真实暴力真实暴力即指媒体报道的城市骚乱、示威游行、政治暗杀事件、战争场面、凶杀、爆炸、强奸、抢劫等暴力案件。
(二)幻想中的暴力幻想中的暴力即指在一些影视剧、娱乐节目中存在的暴力场景,如在电视剧里大量存在的暴力镜头,一些网页、报刊上刊登的暴力内容等。
二、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媒体暴力文化中的暴力渲染让青少年感到一种快感,足以抵消他们内心的压力感、挫折感和愤怒情绪。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媒体暴力文化犹如一块吸铁石吸引着大量的受众,成为媒体热衷此道的最大动力。
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及文化市场管理的不完善,暴力文化几乎充斥着当今整个传播媒介,影视作品、网络录像资料和图书图画等对血腥场面的热衷追捧,对凶杀恐怖、战争等暴力内容极尽渲染,已经成为当今媒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信息获取的多元化发展,青少年受媒体暴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那么,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呢?(一)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青少年是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大众传媒的普及,为社会传播和推行占主导地位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媒介文化有效地推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进而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
暴力现象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行为,同时也包含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往往是反社会倾向的。
媒介在呈现暴力时不可避免要涉及其中的价值观,即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媒体暴力可能树立一种普遍的规范:暴力是一种与他人交往时可以被接受的方式【2】。
而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尚不成熟、社会阅历浅,精力又旺盛、学习能力强,各方面均不稳定,极易受到外来信息的影响。
媒体暴力在客观上对青少年有诱导和培训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导致青少年的成长逐渐偏离正常的轨道。
同时他们会顺理成章的将暴力与社会联系起来,对社会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心理失调,情绪失控,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引发青少年真实暴力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爆炸”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使媒体暴力信息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渠道和信息高速公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
根据传播学和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人们发现长期接受媒体暴力的青少年,会出现下列三种行为影响:1、对周围的世界感到不安全,产生“残酷世界”心理。
连篇累牍的媒体暴力会给青少年营造出一种虚拟的社会氛围,媒体把本是社会生活冰山一角的媒体暴力聚焦放大,大量的媒体暴力无异于向青少年宣布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青少年会认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危险,从而过度的自我保护,远离一切发生暴力的地方。
2、对受害者不抱同情心,对施暴行为产生麻木心态。
研究表明,长期观赏暴力性节目的青少年,即使在行为上没有暴力举动,也会对现实生活中暴力的受害者日渐麻木、漠不关心,以至于容忍社会暴力的递增,从而逐渐失去感受惊吓和伤痛的能力【3】。
3、对人际矛盾更倾向于采取攻击性的行为。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强烈的暴力信息的短期影响会增强青少年攻击性的唤醒水平,当攻击性唤醒水平占优势时,就会激起攻击性反应【4】。
青少年会对外界产生直接的攻击行为效应,可观察到的直接效应包括攻击性态度和行为,以及深信攻击侵略的方式是解决人际冲突的最好方法【5】。
4、催生青少年暴力亚文化圈。
对于多数青少年来说,受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社会阅历浅薄,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
由于媒体“虚拟环境”的存在,世界观模糊的青少年错误的认为以暴制暴这一行为价值取向是可接受的,使用暴力是不会产生罪恶感,进而推及校园生活,形成所谓的“暴力亚文化”现象。
(三)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作为媒体受众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未成熟性,他们的未成熟性表现在其很容易成为媒体的“俘虏”,很容易被媒体“伤害”。
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成长的时期,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通俗性以及方便快捷极易被青少年所接受,进而满足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媒体的“俘虏”。
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自我控制能力及辨别能力差,而反叛性又强,极易受到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影响,加之青少年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媒体暴力,使得他们错误的认为暴力是可接受的行为方式,刻意模仿,从而使其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最后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布鲁默和社会学家豪塞对电影与儿童犯罪行为的研究表明,电影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犯罪倾向和行为【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指出:媒体的低俗之风,特别是暴力、色情内容的侵蚀,已成为中国青少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重要诱因。
可见,媒体暴力正悄无声息的诱导青少年犯罪。
三、媒体暴力的应对策略“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基于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有以上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来及时的挽救身陷媒体暴力的青少年呢?(一)加强国家和政府的干预1、完善立法,制定实施细则。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有如此巨大的危害,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社会阅历浅、世界观模糊、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而国家作为媒体监督者,应在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条件下,出台一套完备的约束媒体暴力的法律,对于禁止什么、怎么禁止、谁来禁止及具体实施细则等做出明确规定。
但国家出台法律毕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规则,及时遏制媒体暴力,降低其危害。
2、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国家和政府应完善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根据有关政策、法律,对媒体进行监督,强行删除媒体中的暴力内容。
大众媒体所传播的暴力确实让受众从中获得某种欲望的宣泄,抵消他们内心的压力感、挫折感和愤怒情绪。
但是,并不是所有受众都能够仅仅将媒体作为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
对于那些社会阅历浅薄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将媒体的暴力文化当中自己的模仿对象,从媒体暴力内接受大量的、详细的犯罪信息,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所以,媒体传播的暴力应在起到科普作用时适可而止,而对于那些为追求情节刺激、满足青少年猎奇心理,对犯罪过程、犯罪环境、反侦查手段等进行过于详尽介绍的媒体暴力内容,应根据相关法规、政策,强行要求其删除。
这无疑是最直接,效果也最明显的方法。
3、实行内容分级。
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暴力面前,青少年和成人的接受及理解能力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实行内容分级。
内容分级的实质是将青少年和成人的世界分开。
为综合评价电视暴力的程度,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暴力研究较多的采用了暴力指数的测量方法,这里的暴力指数由三种直接观察的资料结合起来:暴力普及率、暴力比例和暴力角色。
使用暴力指数可以有效的评价某个地区的节目暴力情况。
而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研发,将媒体传播的暴力内容以年龄为基础实行“内容分级制”,让高科技成为帮手,利用技术手段过滤和屏蔽媒体的暴力内容。
具体做法有:使用暴力芯片技术、电子屏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