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暴力的正负效应及社会控制
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篇一: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一方面,新闻事业具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功能,新闻媒介通过大量的新闻、评论、广告,把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庞杂的信息呈现给受众,为受众的决策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新闻媒介通过新闻选择和议题设置,构筑起虚拟的媒介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媒介环境与真实环境并不一定相等,从而有可能为受众提供错误的信息,误导受众。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进行宣传,整合社会的功能,媒介不仅将个人与社会连结起来,而且通过广泛的报道与宣传,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彼此的了解与交流。
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为受众营造的仅仅是一个虚拟的现实,新闻媒介的出现,使得大量亲身传播为通过媒介的大众传播所取代,人们与世界的联系表面上加强了,实际上却忽略了和身边的人的人际交往。
3、新闻媒介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
媒介通过其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向受众传播了大量丰富的知识。
另一方面,媒介所传播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往往良莠不齐,真实性有待考察,失之肤浅,受众沉湎于其中,往往无法独立思考,被媒介牵着鼻子走,而且与媒介的大量接触往往会挤占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知识的时间,由此造成思考能力的降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下降的危险。
4、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一方面,媒介的出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从媒介出现以前的纵向比较的习惯,转变为现实的横向比较,从而从安于现状到不满现状,最后来改革现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
另一方面,媒介有时会给人带来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诱惑,引发个人的无限欲望,如果这些欲望没有诉诸良好的途径,而是走向极端,就会造成社会的潜在威胁,也对个人的健康发展不利。
5、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浅析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

浅析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新闻传播业繁荣发展和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出现了媒体行为的违规和越位现象。
“谁来监督媒介”成为传媒业界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大众传媒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受商业化侵蚀而出现的正负效应也显而易见,引起业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忧虑,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兴利除弊?【关键词】新闻媒介;电视;知识新闻媒介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从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看,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是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表现如下:一、新闻媒介展现了整个世界,但一些新闻失真却干扰误导了受众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四大窗口,新闻媒介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每日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的传遍世界各地;它把全球各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形象逼真的展示在人们面前。
人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相传是及其有限的。
但正因为人们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人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二、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新闻媒介把个人和世界联系起来,增强了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彼此了解和交流。
人们常说:广播电视把偌大的地区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电视村”。
但是,在这个“世界电视村”里,构成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之间却由于广播电视而日益变得封闭起来,变得“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
据美国、日本近年来的调查,每人每天用于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平均在6小时以上,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已达108分钟,为每天平均拥有闲暇时间183分钟的59.1%。
这意味着,许许多多的人下班回家就足不出户,关起门来不是看电视就是听广播。
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
而在家庭内部,广播电视有时也会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
媒介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媒介观察120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媒介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吴林熠(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媒产业日益兴盛,媒介暴力现象愈演愈烈,造成的后果常常难以挽回。
久而久之,大众变得麻木,受媒介发出的暴力信息影响而不自知,进而身心受到伤害。
媒介暴力现象不仅会让大众忽略真正重要的、应该关注的议题,阻碍文明社会的建设发展,还会削弱大众对媒体的信任。
因此,治理媒介暴力乱象,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研究发现,媒介暴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和点击量,过度关注和渲染暴力事件;二是受众对暴力内容的好奇心和刺激需求,助长了媒介暴力内容的传播;三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在某种程度上未能有效约束媒介暴力现象。
文章在分析媒介暴力现象成因的基础上,从政府、媒介、受众三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政府层面,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和限制暴力内容的传播范围和程度,以减少媒介暴力现象的发生;媒介层面,加强内部审查和管理,确保新闻报道符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受众层面,提高媒介素养,学会筛选、甄别信息。
关键词:媒介暴力;新媒体;新闻伦理;网络环境;负面影响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7-0120-03一、媒介暴力的概念、形式及特点(一)概念当前,学界对“媒介暴力”概念的看法各异。
邵培仁认为,“媒介暴力”是指出现在书籍、报纸、电视、电影、电子游戏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介中的暴力内容,并且人们的生活会受到这些暴力内容的影响[1];陈宪奎认为,媒介暴力可以分为“真实暴力”和“幻想中的暴力”[2];还有学者认为,“媒介暴力”指的是媒介作为施暴主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向受众传播暴力内容,并给受众的身体、认知、心理带来消极影响[3]。
虽然不同学者对于媒介暴力的定义不同,但综合来看,“媒介暴力”的定义可概括为:在电视、电影、电脑游戏、音乐视频等媒介形式中出现的暴力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对受众产生负面影响。
媒体暴力与攻击性课件

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制作和传播暴力、攻击性内容。
建立自律机制
02
鼓励媒体机构建立自律机制,制定内部规范和标准,对从业人
员进行约束和管理。
倡导健康传播理念
03
倡导媒体传播积极、健康、有益的内容,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和道德观。
建立投诉机制
设立投诉渠道
建立专门的投诉渠道,方便公众对媒体暴力和攻击性内容进行投 诉和举报。
及时处理投诉
对收到的投诉进行及时处理和回复,对投诉属实的内容采取相应 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公开处理结果
将投诉处理结果向公众公开,让公众了解投诉的处理情况和结果 ,增强公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媒体暴力与攻击性
05
的社会影响
对青少年的影响
行为模仿
青少年处于模仿阶段,容易受到媒体暴力的影响,模仿攻击性行 为。
媒体暴力的影响
短期影响
引发观众的愤怒、恐惧、紧张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长期影响
可能导致社会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 。
媒体暴力的原因
01
02
03
市场需求
部分观众对暴力内容有需 求,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 求而增加暴力内容。
文化背景
某些文化中,暴力被视为 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因 此媒体中的暴力内容可能 与文化背景有关。
。
THANKS.
法律监管
对于媒体暴力的监管存在 一定的难度,部分媒体可 能会利用这一点来增加暴 力内容的传播。
媒体暴力的表现形
02
式
暴力场景描绘
描绘暴力场面
渲染暴力氛围
媒体在报道或描述事件时,可能会使 用过于血腥、暴力或恐怖的场景描绘 ,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社交媒体媒介暴力的类型、成因与应对

社交媒体媒介暴力的类型、成因与应对作者:陈依玲来源:《传媒》 2016年第22期文/陈依玲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东北虎园区内,发生了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该事件中两名游客因为中途下车遭到园内老虎攻击,导致一死一伤。
这一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网友们广泛的关注,在未明真相的情况下,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各种版本的老虎伤人“真相”,有说是因为夫妻吵架误下车受老虎攻击的、有说以为到达安全区域下车遭到老虎攻击等。
事件当事人被人肉搜索,个人隐私被泄露,同一时间还放出“伤人老虎可能被处决”等谣言,充分暴露了社交媒体媒介暴力的负面影响。
据凯度集团发布的《2016年中国社交媒体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中51%的人已经使用社交媒体了,比2015年提高了17%,但是用户认为社交媒体带给自己的积极影响正在逐渐减少,15%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社交媒体后,他们的生活变差了。
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8%的人认为社交媒体没有任何负面影响,2016年下降为14%。
由此可见,社交媒体的使用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增加。
其中,社交媒体媒介暴力事件更是屡见不鲜,这种暴力现象大幅度增加了社交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交媒体媒介暴力的类型媒介暴力可以大致分为显性暴力和隐性暴力,为了进一步分析社交媒体媒介暴力的成因和对策,本文将社交媒体媒介暴力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多欺少,二是以强欺弱,三是以大欺小,三种社交媒体媒介暴力现象有时是融合在一起的,难以区别。
以多欺少型。
这种社交媒体媒介暴力类型是指人们通过发表言论的方式吸引了大批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在未明真相的情况下有的用户选择相信,而有的则不相信,在一方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少数人则会受到言论伤害。
2016年7月23日的“老虎伤人事件”,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微博上专门形成#八达岭老虎吃游客#的话题,该话题阅读量超过4000万,引发讨论量6000多条,大多数微博用户对这次事件的看法表示,受伤女子是自作自受,不遵守规章制度,活该被老虎攻击。
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

2015年第8期媒体暴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媒体暴力可能会直接影响受众,造成受众的模仿,因此对于媒体暴力探讨已显得十分必要。
杨武事件是一次典型的由于媒体暴力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案例。
本文通过杨武事件中对媒介暴力现象的分析与探讨,寻求能够回避媒体暴力及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的对策。
一、事件回顾2011年10月22日晚,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东头坊西区,联防队员杨喜利手持凶器闯进杨武家中对杨武妻子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毒打与强暴,而杨武则躲在几米外的另一间屋子中,不敢作声,看着妻子遭遇横祸而无能为力,一个小时后杨喜利离开才敢悄悄报警。
随后,《南方都市报》在11月8日最先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对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描写细致入微。
例如,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杨武(化名)绝望无助,痛哭流涕,他说:‘我是世界上最窝囊的丈夫’”;“杨喜利将王娟像小鸡一样抓起,毒打十几分钟后,从后面搂抱、强吻和乱摸,跑出门外交代同伙后又将王娟拉进房间”;“见杨武赶过来,王娟哭着责骂‘不是男人’”等描写。
在与受害者的对话中,记者也对杨武没有出来施救说出“你太懦弱了”。
此后,随着更多媒体对于此事件的关注,以及读者观众的关注及评论,杨武的妻子经历这场突变后,一度精神失常,不仅不吃不喝、用头撞墙,甚至要割腕自杀。
但记者依然将镜头对准这一家,将杨武家与所经营的商店地址公之于世。
在一张照片上我们也能看到杨武的妻子躺在床脚,竭尽全力用被子的一角试图挡住自己的脸,手腕上自杀的伤口上还绑着纱布。
而照片的另一头,一堆话筒死死地围堵着她,在一个个话筒上,标着这样的字样:南方电视、公共频道、今日关注……媒体不顾杨武妻子已接近崩溃的精神状态而只是追逐着自己所谓的“真相”。
二、媒体暴力带来的“二次伤害”1、媒体暴力与二次伤害概述国内外学界关于媒介暴力的概念有多种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中国科学院的陈先奎为代表,认为“媒体暴力”分为“真实暴力”与“幻想中的暴力”两种形式。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分析研究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分析研究作者:李红昌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1期摘要:新闻媒介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新闻媒介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是矛盾的,错综复杂的。
关键词:新闻媒介效应新闻媒介正效应负效应“电视统治一切”,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怀特用这句话来概括电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新闻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是无法否认的。
新闻媒介的正负两方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四大窗口,新闻媒介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每日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地传遍世界各地;它把全球各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形象逼真地显示在人们面前。
可以说,我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传传是极其有限的。
但正因为我们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我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这里,万里大造林非法集资诈骗案给了我们深深启迪。
2004年1月,总部设在辽宁省的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在内蒙古通辽市注册,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号称“用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在长江以北14个省份造林1500万亩”。
2008年9月,内蒙古警方向外界公布,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自2003年以来,以托管合作造林高回报零风险为诱饵,在内蒙古以每亩每年2万到3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租赁)土地种植幼苗,或直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林地,再以每亩林地26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买受人。
并在全国12个省市区成立了100多家分公司,发展销售人员9000人以上,通过虚假宣传和认购或介绍他人认购“林权”的手段,诱使全国3万多名群众投资所谓速生丰产杨树林,转让林地(林权)43万余亩,涉嫌非法经营等多种经济犯罪,其经营手段已涉嫌非法传销,涉案金额达13亿元。
网络传播时代下媒介暴力产生的影响及对策——以电影《白雪公主杀

同感 和归属感下降 ,因此首 先政府可以适 当的在推广普 通话 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无锡 方言的教育 ,学校可 以加 开锡 剧观影 或者 锡剧 的学 习,无锡话方 言大赛等来帮助学生 提高方言 的 认 知和使用能力 。家庭也 可以尽量的和孩子用方 言交 流。最 后 我们需要端正公 民对于无锡方言 的态度 。
四 、 结语
《 珍珠塔 》 , 《 双推磨 》等。 ) 锡剧 曾经 获得 了一致 的好评 ,成 为 了人 们茶余饭后 的小资娱乐活 动 ,但是如今也 只有 老年人 对 他们依 旧喜爱 ,年轻人 已经不 记得 我们 的这一瑰 宝了。并 且 现在的锡剧并 没有与时俱进 ,它逐 渐的脱离 了现在社 会的 现 实 ,打动不 了现 在年轻观众 的心了 ,另外对于锡剧 的宣传 力 度也 不够 ,导致 小一辈 已经很难接 触到这一类宝 贵的财富 了。载体 的没落使 得方言文化 的传 承更具有 了难度 。江苏文 化 宣传 部可 以对这 些载体进行相对应 的改 良,比如说 在旁边 加 上多媒体字幕等 ,让 更多 的观 众可 以接受无锡文化 ,并能 使无锡 文化进行更好 的传播 。 第二 ,运 用 内外 因分析法 。无锡方言 的现在不 良好 的发 展从 外因来说 主要 是因为 国家强制 实行普通话 ,在学校 老师 强 制学生在课 堂还 有课 下都说普 通话 ,有些甚至采 取同伴举
值得 我们 去关 种含 义 。一 种含 义 是指 “ 内容 暴力 ” , 即指 包括报刊 、广播 、电影 、电视 、网络游戏等在 内的媒 体
一
、
是需要语 境的 , 这使 得孩子们 的方言学 习得不到更好 的锻炼 。 另外 ,由于上述 的无锡方 言本身的原 因,使得对 于方 言的认
雄志也 自 食 恶果 ,但不实报道带来 的怀疑揣测 、指责谩骂 已 经对城野 美姬造成 了莫大 的伤害 ,随着社会对案件 的高度 化 关注 ,由此造 成的媒介逼视 、人 肉搜索 ,更是对其造成 了第 二次伤害 。暴力化 的媒 介产生了媒介暴力 , 这种隐形 的暴力 , 会悄无声 息的对受害者乃 至全社会产生负面效应 ,其危 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