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

合集下载

哥白尼的简短故事

哥白尼的简短故事

哥白尼的简短故事哥白尼啊,他可是个超有趣的家伙!在那个大家都觉得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年代,哥白尼就像个特立独行的“叛逆小子”。

我就想象着哥白尼在他那满是星图和手稿的小屋里,天天琢磨着天空的事儿。

有一天,他抬头看着天空,可能是被一群大雁给吸引住了。

那些大雁排着歪歪扭扭的“人”字队形,嘎嘎叫着飞过。

哥白尼就这么盯着,心里估计在想:“这些大雁飞起来都有自己的规律,那天空中的星星会不会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而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绕着地球瞎转呢?”他开始仔细研究天文观测的数据,那认真劲儿就像我家隔壁老爷爷数他的宝贝邮票,一张一张看得可仔细了。

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说法,决心要找出天体运行的真正秘密。

哥白尼常常在夜晚独自爬上屋顶,周围一片漆黑,只有他的小油灯在风中晃悠,那光影在墙上晃来晃去,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

他架起自制的简陋望远镜,眼睛紧紧贴上去,观察着那些遥远的星星。

有时候,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他会兴奋得像个孩子发现了宝藏,大喊一声:“哇,这又是什么线索!”哥白尼在研究过程中肯定也遇到了不少麻烦。

就像我上次试着做手工木盒,尺寸老是量不对,急得抓耳挠腮。

他可能也会因为某个数据算错了,或者某个理论推导不下去而苦恼。

但他可没有放弃,就像我最后还是把木盒做好了一样,哥白尼也逐渐拼凑出了太阳系的真相——原来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当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一颗大石头,激起了千层浪。

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觉得他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可哥白尼呢,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像一个坚守阵地的战士。

他站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望着天空,心里也许在想:“不管你们怎么说,我看到的就是这样,真理总会被大家接受的。

”如今,我们都知道哥白尼是伟大的天文学家。

他就像一盏明灯,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照亮了后人前行的方向。

下次当你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说不定能感受到哥白尼当年探索未知的那股热情呢!。

哥白尼

哥白尼

哥白尼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名字的原意表示“谦卑”,反映了他的性格。

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

10岁时父死于瘟疫,由舅父瓦琴洛德主教抚养。

上中学时就对天文学发生兴趣,曾帮助老师做过日晷和随同观察星空。

诗人卡里马赫对他说:“数学和观测是天文学家的两个法宝”,这话对他影响很深,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学术传统。

哥白尼从18岁到33岁,就读于波兰克拉科夫大学、意大利波伦亚和帕多瓦大学学习医学、教会法、绘画和天文学等。

克拉科夫大学受文艺复兴运动影响最早,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经院哲学两派学生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在进步的天文学教授勃鲁采夫斯基的影响下,哥白尼对天文、数学和观测技巧发生极大兴趣,学习越深入,发现托勒密体系存在的问题越多。

在意大利时,他访问过手工业24岁时,他和诺法拉共同观测1497年3月9日月掩星(金牛座),这种现象是托勒密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为了改革陈腐的天文学体系,哥白尼一方面努力吸取古希腊学者们各种著作中的精华。

继承前人的成果,另一方面在和同代人的讨论中探索新的真理。

哥白尼选择的天文学课题,正好是当时科学要摆脱经院哲学统治的突破口。

天文学这一最古老的学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而且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这些模型直接涉及到人们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

大学教授们所讲的托勒密地心体系,虽然建筑在人们的感官证据之上,又合乎《圣经》的古训,但哥白尼说:“人们总习惯于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中心,这是一种偏见”。

1512年,他定居在弗龙堡作为教堂僧正,以箭楼为宿舍,以平台作为天文台,进行了三十年的潜心研究。

1514年教皇里奥十世曾约请哥白尼及各国天文学家助修历,哥白尼拒绝说:“必须先完成对月亮和太阳运动的研究才有可能修改历法”。

为了使自己的新学说符合客观实际,他一方面制造了三弧仪(标出天体距离)、象限(测定太阳方位)等简陋仪器,坚持观测,甚至1519~1520战争期间也不例外。

哥白尼简介

哥白尼简介

哥白尼简介
哥白尼(1473~1543),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

10岁丧父,由舅父瓦琴洛德抚养。

18岁时进克拉科夫大学,在校受到人文主义者、数学教授布鲁楚斯基的熏陶,抱定献身天文学研究的志愿。

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的日心学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

1535年,哥白尼用“四个九年的时间”完成了长达六卷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

完整地提出了太阳结构的理论日心学说: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

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

只有月球绕地球转动。

恒星则在离太阳很远的一个天球上静止不动。

哥白尼把统率整个宇宙的支配力量赋予太阳,而各个天体则都有其自然的运动。

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观象,推翻了统治长达一千多年的托勒密体系地心学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地是静止不动的谬误。

哥白尼慑于教会的统治,怕遭到反对和迫害,迟迟不愿将《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

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他弥留之际,才在病榻上见到了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样书。

尽管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公布后,受到社会上宗教势力和守旧的人们的污蔑和攻击,甚至于信仰宣传这一学说的人也被残酷的镇
压和迫害,但是哥白尼的学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哥白尼和他的《天体运行论》就像是黑暗夜空中闪烁的巨星,一直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哥白尼生平简介个人历史背景

哥白尼生平简介个人历史背景

哥白尼生平简介个人历史背景尼古拉·哥白尼,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哥白尼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尼古拉哥白尼简介尼古拉·哥白尼(波兰文: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

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可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

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收到哥白尼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

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

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2013年2月19日是天文学家哥白尼诞辰540周年,波兰全国各地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曾经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伟人。

尼古拉哥白尼成长背景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Kingdom of Poland)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市(city of T oruń)的一个富裕家庭。

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Kraków University),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Bologn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Padua)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哥白尼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哥白尼怎么死的

哥白尼怎么死的

哥白尼怎么死的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是一位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经济学家,被公认为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被认为是近代天文学的里程碑,引领了日心说的提出和发展。

然而,哥白尼是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呢?本文将探讨哥白尼的死因及背后的故事。

哥白尼生平简介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波兰的托尔劳,是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的孩子。

他在克拉科夫大学学习了文法、修辞和哲学,并在学术界取得了很好的声誉。

然而,他对天文学的兴趣使他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领域。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出版,提出了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观点,与当时普遍接受的地心说相悖。

这一理论颠覆了传统的宇宙观念,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对。

哥白尼生平中的争议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经出版,就遭到了教会和保守派学者的强烈反对。

当时的教会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而哥白尼的提出的日心说直接挑战了教义。

教会对于这一理论的反对使得哥白尼在科学界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他受到了一些批评和打压。

然而,哥白尼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理论研究和追求。

他继续在天文学领域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数据收集。

尽管他的理论受到争议,但他的工作为后来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基础。

哥白尼的晚年生活自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以来,他的观点逐渐得到了一些支持者。

他也逐渐在学术界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并成为了皇家医师和波兰国王的顾问。

然而,哥白尼的晚年生活并不如意。

据历史记载,哥白尼在晚年时身体状况逐渐恶化。

他患有脑溢血和卒中等疾病,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状况。

哥白尼的离世哥白尼最终在1543年5月24日去世,享年70岁。

关于他的离世,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因此,哥白尼的确切死因仍然有争议。

有一种观点认为,哥白尼死于中风所致。

根据他晚年身体状况的描述,他的卒中和健康问题使他的生活非常困难。

物理学家:哥白尼

物理学家:哥白尼

哥白尼生平简介科学成就趣闻轶事一、生平简介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

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东部的托伦。

他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当过市长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

哥白尼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姊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在他10岁时,父亲染上瘟疫死亡。

全家由舅父务卡施接济。

哥白尼在文化名城沃茨瓦维克读了中学,1491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在天文学家勃鲁泽夫斯基的指导下研读天文学和数学。

1496年,为了进一步深造,哥白尼前往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留学,先后就读于波伦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法拉腊大学,继续钻研数学、天文学、医学和法学。

他有幸结识了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达·芬奇,并且拜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学者诺瓦拉(1454—1504)为师。

正是在诺瓦拉的影响下,他开始对地心说产生了怀疑。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一面在里兹堡从医,一面从事天文学的研究。

1512年舅舅去世,哥白尼移居弗洛恩堡,在大教堂任僧正。

教堂城墙的一角有座箭楼,哥白尼用它建立了一个小天文台。

他自制了各种仪器,孜孜不倦地从事天文观测和研究达30多年。

他在1510年写成的《浅说》初稿中,毫不含糊地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体,地球和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只有月亮才真正围绕地球旋转。

1530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日心说的建立工作。

于1543年3月用《天体运动论》书名出版,全书共有六大卷。

由于呕心沥血的辛勤劳动,从1542年起哥白尼健康日益恶化,经常出血、中风。

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与世长辞,终年70岁。

据说他闭目的时候,还用冰冷的双手抚摸着刚刚印好的《天体运动论》样书。

二、科学成就哥白尼在科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地动学说(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地静学说(地心说)。

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即名著《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不但是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天文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而且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的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三、趣闻轶事1.人小志大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

哥白尼的故事.

哥白尼的故事.

哥白尼的故事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波兰天文学家,他的名字叫尼古拉·哥白尼。

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发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讲述哥白尼的一生以及他的伟大发现——日心说。

尼古拉·哥白尼于1473年出生于波兰的托伦市。

他的父亲是一位富裕的商人,家庭条件优越。

哥白尼从小就表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喜欢阅读书籍,尤其是关于天文学的著作。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如波兰天文学家杰米尼克·赫伯特和意大利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等。

这些学者的思想和成果对哥白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哥白尼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在15岁时就进入了克拉科夫大学学习,专攻医学和天文学。

在大学期间,哥白尼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当时波兰天文学家们的关注。

然而,哥白尼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渴望能够揭示宇宙的奥秘,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哥白尼开始了长达20年的游历生涯。

他曾前往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地,与当地的天文学家交流学术。

在这个过程中,哥白尼结识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伽利略·伽利莱、开普勒等。

他们的友谊和支持对哥白尼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哥白尼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实验经验,为他后来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543年,哥白尼回到了波兰。

在这一年,他完成了一部名为《天体运行论》的著作。

这部著作是哥白尼一生中最重要的科研成果,它系统地阐述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着太阳旋转。

这一观点与当时流行的地心说理论截然相反。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围绕着地球旋转。

当时的地心说理论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因此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哥白尼的日心说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

哥白尼生平主要简介

哥白尼生平主要简介

一. 哥白尼生平主要简介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波兰西部维斯杜拉河畔托伦城的一个商人家庭。

家里兄妹四个,哥白尼是最小的。

在他10岁时,父亲去世了,舅父卢卡斯承担起了抚育他的重任。

1489年哥白尼的舅舅当上了主教,他运用影响力帮哥白尼在义大利当上神父,并为他申请到一笔助学金让他继续深造,1491年至1495年,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

克拉科夫是当时波兰的首都,也是东欧最大的贸易和文化中心,有许多国家的留学生在这里学习。

由于它地处东西欧交通要冲,所以比较早地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因此在这座古老的大学里,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和腐朽的封建教会的经院哲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哥白尼在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下,在心灵里埋下了向经院哲学挑战的种子。

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布鲁楚斯基(Brudzewski)教授。

是这位教授的启蒙教育促使哥白尼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天文科学。

1496年哥白尼前往意大利求学,先后进入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费拉拉大学学习和研究法律、天文学、数学、神学和医学,他同时还学会了希腊文。

1497年,哥白尼就任瓦尔半米亚牧师的僧正。

1502年,哥白尼修读完硕士学位之後,又到巴多瓦大学攻读教会法律和研究医学。

1503年,哥白尼获得了教会法规博士学位。

1506年返回波兰故乡,担任舅舅瓦克金路德主教的秘书兼教会的医生1510年后,他先后从事过管理、外交等工作。

他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写过《货币的一般理论》一书。

他是近代第一个提出劣币淘汰良币理论的经济学家。

哥白尼医术高明,他利用业余时间行医,免费为穷苦人治病,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医生,被人们誉为“神医”。

哥白尼还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论》附录里,发表过他的球面三角论文。

从1512到1529年,哥白尼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察,并累积关於行星运行、日月蚀等大批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他可以完全确信「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白尼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一个富裕商人家庭。

在他10岁那年,瘟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

从那时起,哥白尼一家开始跟随舅父务卡施生活。

哥白尼18岁那年,舅父把他送进了克拉科夫的雅盖降大学。

克拉科夫的大学是当时东欧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重要基地,这里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学派的教授,不满经院哲学的死板教条,在科学上有许多新的见解。

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想敏锐的哥白尼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钻研数学,阅读了大量古代天文学书籍,钻研了“地心说”和“日心说”,做了许多笔记和计算,并开始用仪器观测天象,头脑里孕育着新的天文体系。

这时,正在三年级读书的哥白尼收到舅父的来信,要他到意大利学教会法。

这对热爱天文学、厌恶教会的哥白尼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可当他得知这是为了打击十字骑士团对祖国的侵犯时,就毅然穿起袈裟前往意大利。

从1496年秋天起,在意大利留学10年。

他曾在学术空气更活跃的帕多瓦大学学习。

该校天文学教授诺瓦拉对“地心说”表示怀疑,认为宇宙结构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式表示出来。

哥白尼从诺瓦拉那里迸一步熟悉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产生了关于地球自转及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见解。

而且他还学习了医学和解剖学,获得了教会法博士学位。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

舅父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协助反击十字骑士团。

6年后舅父务卡施逝世,哥白尼来到波兰东北部的弗隆堡,购置了城堡里七座箭楼中的一座,开始了进一步的天象观测。

太阳中心说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就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

今天我们知道,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但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修正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接受的一些谬误,从科学上推翻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给神权以沉重打击,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了自然科学。

与此同时,为我们的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哥白尼通过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球大小的精确计算,早在意大利时就认定了大的太阳绕小的地球转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是小的地球围绕大的太阳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回到祖国,他通过对木星和土星重合的观察,以及对行星顺行逆行的研究,进一步认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因为行星的顺行逆行,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不同造成的假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太阳在绕地球转,实际上则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在绕太阳旋转。

就像我们坐在船上,明明是船在走,而却看到岸在走一样;更像我们坐在运动的船上,看着河岸上两个速度不同的运动目标一样。

在务卡施身边的日子里,哥白尼就曾把他的“日心说”主要观点写成一篇《浅说》,抄赠给一些朋友。

他的观测立即引起了欧洲各国的重视,可他不敢把它们全部写出来发表,害怕招致教会的迫害。

后来,他还是在踌躇中开始了《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写作。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

除地球外,还有其他的行星,它们也在围绕着太阳旋转。

一直到1543年,哥白尼终于鼓起了勇气,决定反击“地心说”。

他坚定地表示:“我不会在任何人的责难面前退缩下来。

”“如果有人竟对我的设想横加指责,我将不予理睬。

我认为他们的判断是粗暴的,为此我完全蔑视。

”他把人们长期期待的手稿,拿到纽伦堡付印。

经过一番周折,《天体运行论》终于艰难地问世了。

可当印好的书送到哥白尼手上时,他已经处于生命的最后1个小时。

《天体运动论》出版了,哥白尼也逝世了,这时是1543年5月24日。

但这不是哥白尼生命的终结,而是哥白尼生命的开始!虽然他的著作被教会列为禁书,他的人身遭到了闹剧的嘲弄,但历史却使他的思想千秋万代光照环宇!哥白尼生平故事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

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东部的托伦。

他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当过市长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

哥白尼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姊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在他10岁时,父亲染上瘟疫死亡。

全家由舅父务卡施接济。

哥白尼在文化名城沃茨瓦维克读了中学,1491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在天文学家勃鲁泽夫斯基的指导下研读天文学和数学。

1496年,为了进一步深造,哥白尼前往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留学,先后就读于波伦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法拉腊大学,继续钻研数学、天文学、医学和法学。

他有幸结识了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达·芬奇,并且拜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学者诺瓦拉(1454—1504)为师。

正是在诺瓦拉的影响下,他开始对地心说产生了怀疑。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一面在里兹堡从医,一面从事天文学的研究。

1512年舅舅去世,哥白尼移居弗洛恩堡,在大教堂任僧正。

教堂城墙的一角有座箭楼,哥白尼用它建立了一个小天文台。

他自制了各种仪器,孜孜不倦地从事天文观测和研究达30多年。

他在1510年写成的《浅说》初稿中,毫不含糊地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体,地球和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只有月亮才真正围绕地球旋转。

1530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日心说的建立工作。

于1543年3月用《天体运动论》书名出版,全书共有六大卷。

由于呕心沥血的辛勤劳动,从1542年起哥白尼健康日益恶化,经常出血、中风。

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与世长辞,终年70岁。

据说他闭目的时候,还用冰冷的双手抚摸着刚刚印好的《天体运动论》样书。

二、哥白尼趣闻轶事1.人小志大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

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

有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说:“不。

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

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2.千呼万唤始出来由于托勒玫的地心说在当时已经成为维持教会统治的神学理论基础,哥白尼深知发表日心说的后果,这样写到:“我清楚地知道,一旦他们弄清楚我在论证天体运行的时候认为地球是运动的,就会竭力主张我必须为此受到宗教裁判……”,“他们就会大叫大嚷,当即把我轰下台。

”因此,哥白尼迟迟不愿意发表他的着作《天体运行论》。

直到1539年春天,在德国青年学者雷迪卡斯(1514—1576年)和其他一此朋友的敦促下,哥白尼才同意发表。

1541年秋天,雷迪卡斯把修改稿带到纽伦堡,请路德派的一位神学家奥幸德匿名撰写一篇前言,宣称“这部书不可能是一种科学的事实,而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幻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于1543年3月出版,从写成初稿到出版,前后竞搁置了近“四个九年”。

《天体运行论》三、哥白尼科学成就哥白尼在科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地动学说(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地静学说(地心说)。

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即名着《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不但是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天文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而且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的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四、关于《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这部巨着共分六卷。

第一卷是宇宙论,论述了日心说的基本思想;第二卷全是数学公式,以三角学论证了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第三卷用数学描述地球的运动;第四、五、六卷讨论了月亮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规律。

《天体运行论》中除了论述日心说外,还提出:“人们每天看到的太阳由东向西的运行,是因为地球每昼夜自转一周,而不是太阳在移动。

天上星宿的运行,也是由地球本身的转动引起,而不是星体围绕着静止的地球地转动。

火星、木星等在天空中有时顺行,有时逆行,这是由于它们和地球一起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运行而引起的,而不是它们有什么奇特的运动。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一个月绕地球转一周。

”哥白尼在这着作中大体上描绘出太阳系结构的真实景象。

为了写《天体运行论》这部着作哥白尼几乎工作了一生。

他数十年如一日地观测天象积累资料,并以严密的数学运算来核实他的结论。

1509年和1511年的月食、1512年和1518年的火星位置、1520年的木星和土星位置、1525年金星和月亮和相食等,都符合他的科学推算。

直到他认为已有足够的旁证来证实他的学说时,才正式向世界宣布。

这已不是作为一个假设,而是作为一个事实了。

哥白尼的日心说引起了教会的恐慌,罗马教皇当时说过:如果地球是诸行星之一,那么圣经上所说的那些大事件就完全不能够在地面上出现了。

封建神权统治的理论支柱动摇了,他们必然要疯狂地进行反扑。

于是,他们宣布日心说为“邪说”,后来又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对哥白尼以及他的拥护者进行攻击、迫害。

哥白尼并没有屈服,他坚持不懈地为研究天体运行的科学理论奋斗终生。

一生都在探索和追求——伽利略的故事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

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

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

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

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

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

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

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

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

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

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

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

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

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

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

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

”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

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