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习的有效策略

学习的有效策略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学习的有效策略,并探讨如何在学习中应用它们。
一、目标明确学习的第一步是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目标能够给我们提供学习的动力和方向,使我们更加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在设定学习目标时,我们应该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向和进度。
二、制定计划一旦目标明确,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安排好学习时间,并合理分配各个科目或任务的学习重点。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来调整时间分配和学习顺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是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积极参与包括主动思考、提问、讨论和参与学习活动等。
通过积极参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巩固复习巩固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有助于我们巩固学过的知识,提高记忆和理解。
在巩固复习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做习题、整理笔记、讲解给他人听等,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和理解所学内容。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于学习的效果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规律地学习、保持专注、合理安排时间和休息、遵守纪律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六、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不同的学科和任务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阅读、实践、讨论、合作学习等不同方式来获取和掌握知识。
七、寻求帮助和反馈学习过程中,寻求帮助和接受他人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向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士请教和咨询,通过他们的帮助和反馈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总结起来,学习的有效策略包括目标明确、制定计划、积极参与、巩固复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和寻求帮助和反馈等。
学习中的十个学习策略

学习中的十个学习策略学习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学习的效果与学习者所采用的策略密切相关。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下面将介绍十个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设定目标在学习之前,明确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可实现的目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动力。
二、制定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高效学习的关键。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将任务划分为小部分,有助于提高效率。
同时,制定计划可以帮助你避免拖延症,更好地管理时间。
三、重点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关注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仔细阅读、思考和问问题,可以加深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可以帮助你加深记忆,提高理解力,并可以方便日后复习。
五、适应不同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有的人则喜欢通过听讲座或观看视频来学习。
因此,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六、多样化练习除了阅读和听讲座,还应该进行多样化的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通过做练习题、参与讨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等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七、利用记忆技巧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因此,掌握一些记忆技巧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可以使用记忆宫殿法、联想法或分组法等记忆技巧,提高记忆效果。
八、寻求帮助与反馈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寻求帮助。
向老师、同学或在线资源请教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知识。
此外,适时寻求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
九、管理时间时间管理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有效集中注意力,避免时间浪费,提高学习效率。
十、保持积极心态最后,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也是非常关键的。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付出努力会有收获,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不断进步。
有哪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有哪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现代人,我们生活在变化万千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学习和进步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但是,学习需要技巧,需要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否则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一、提高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学习策略要想掌握知识,首先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然而,现代社会中,信息和娱乐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为了提高注意力和集中精力,可以采取以下学习策略。
1. 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2. 分而治之: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一个个完成,避免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的任务。
3. 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环境: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学习,减少干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4. 采用小休息策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进行小休息,缓解疲劳状态,保持头脑清醒度。
二、加强记忆和理解的学习策略学习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是比较难的。
为了加强记忆和理解,可以采用以下学习策略。
1. 多渠道学习:多种方式获得知识,如听讲、阅读、讨论、实践等,加强记忆深度和广度。
2. 反复温习:通过反复温习,加深记忆,产生深度记忆结构,加强知识内化和理解。
3. 进行知识整合:将所学知识进行组合,建立知识系列,有助于加强记忆和理解。
4. 采用互动式学习:与他人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三、提高思考和创造的学习策略学习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和创造。
为了提高思考和创造力,可以采用以下学习策略。
1. 解决问题式学习: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提高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
2. 进行课堂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等,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3. 坚持锻炼:锻炼对思维发展也是有帮助的,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升思考和创造能力。
4. 挑战自我:尝试新领域的学习,接受挑战,有助于激发和提高思考和创造力。
学习效果提升的十大策略

学习效果提升的十大策略学习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十个有效的策略,帮助你提升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1.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组织学习内容,并且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确保你的目标是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自己,并且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学习的关键。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
同时,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3. 主动参与课堂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还是在线的学习班,主动参与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之一。
积极提问,参与讨论,与教师和同学们互动交流,这样能够帮助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并且加深记忆。
同时,通过参与课堂,你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提高的方向。
4.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学习资料来掌握;对于实践性的知识,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使用能够帮助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5. 拓宽学习资源积极拓宽学习资源,能够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教科书和课堂讲义,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专业书籍、互联网上的知识分享等。
不同的资源可以提供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6. 形成学习小组与同学一起学习,形成学习小组,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习小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通过互相监督和支持,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7. 反思和复习学习之后,及时进行反思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
通过反思,你可以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找到提高的方法。
复习能够帮助你巩固记忆,防止遗忘。
有效学习策略

有效学习策略学习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过程,而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学习策略,帮助读者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制定学习计划要想高效学习,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个学科都得到足够的学习时间。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科的难易程度、个人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时间,并且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学习的持久性。
二、集中注意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消除干扰和外界噪音,选择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来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如定时倒计时,采用时间管理工具等,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拆解知识点有些学科内容复杂,但是我们可以将其拆解成一些小的知识点来学习。
拆解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把复杂的知识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逐个学习小知识点,并且逐步加深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进行讨论是有效学习的一种策略。
通过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专家进行讨论,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知识,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讨论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五、多样化学习方式人们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人适合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有些人喜欢通过阅读书籍来学习,还有人在实践中更容易吸收知识。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复习与总结复习和总结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总结,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学习笔记或概念图,以便以后复习和回顾。
七、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学习不应该是一种过度消耗精力的状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非常重要。
教学计划中的有效学习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有效学习策略在教学计划中,有效的学习策略是确保学生学习成果最大化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几种教学计划中常用的有效学习策略,帮助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
一、目标设定在教学计划中,目标设定是学习策略的基础。
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他们将会学到什么,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合适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多样化的评估评估在教学计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例如期中考试、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反馈。
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
通过与同伴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分享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巩固和复习巩固和复习是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复习和巩固,例如定期复习课程内容、提供练习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反思和自我评估反思和自我评估是学生在教学计划中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七、多媒体和技术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和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技术资源,例如幻灯片、视频、在线教学平台等,提供更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起来,教学计划中的有效学习策略包括明确的目标设定、启发式教学、多样化的评估、合作学习、巩固和复习、反思和自我评估以及多媒体和技术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这些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
五个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你事半功倍

五个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你事半功倍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学习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
然而,有些人似乎能够事半功倍地学习,他们能够迅速掌握知识,快速解决问题。
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五个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你事半功倍。
一、目标明确学习需要明确目标。
在开始学习之前,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将帮助你更好地聚焦在关键领域。
制定目标时要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并设定明确的截止日期。
比如,你可以设定每周完成一篇英文写作作业,或者每天复习一定的数学题目。
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制定计划目标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才能帮助你更好地实现目标。
一份良好的学习计划应该包含具体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
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小的任务,按照优先级排列,然后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
切记将计划合理安排,避免过于拥挤,即使有变动也要及时调整。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些人喜欢通过阅读书籍来学习,有些人则喜欢通过观看视频或听讲座来学习。
你可以尝试使用多种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此外,也可以结合多种方式,比如阅读与讨论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等等。
四、积极参与讨论参与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参加学习小组,与其他人共同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分享和解答问题,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也能够获得他人的反馈和帮助。
同时,积极参与讨论还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五、善于总结和复习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复习。
在学习完成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加深记忆。
定期进行复习,帮助巩固知识。
可以将学习内容制作成笔记或者Mind Map,不断回顾和温故知新。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十大策略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十大策略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提高学习效率则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现代社会的学生和职场人士来说,提高学习效率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十个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读者提高学习效率,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石。
在学习之前,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
比如,如果目标是掌握一门外语,可以设定每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内容,确保学习过程有序、高效。
2. 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规划时间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根据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将学习时间优化到最佳状态。
可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钟,把时间分为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块,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和效率。
3.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人喜欢听课,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做笔记。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提高效率。
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参加学习小组或使用可视化工具等。
4. 分解学习任务面对庞大的学习任务,有时会感到无从下手。
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子任务,逐步完成,能够减轻压力并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个子任务,并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5.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将学习时间分为若干块,每一块时间内专注于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
在学习计划中不仅要考虑到学习的内容,还应考虑到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以保持身心的平衡。
6.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现代社会提供了许多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学习网站和学习社区等。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学习效率。
查找相关的学习材料、参加学习讨论或参观实践场所,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7.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的学习策略作者:YK 转贴自:.tw/discuss/content.asp?number=51 点击数:754在讨论知识管理时, 我们都着重于知识如何被分享出来, 但往往乎略如何让他们学习, 以下是我找到有关学习策略的文章, 文章也说明了有那些学习的技巧可以帮助知识由外显知识内化到内隐知识---------------------------Short和Weissberg-Benchell(1989)指出有效学习策略的内涵应包括:认知策略(C ognitive Skills)、后设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kills)与动机策略(Motivate Skills)等三大类学习策略。
他们并称此三大类策略为成功策略教学铁三角(Tri ple Alliance)。
以下将分别说明(邱上真,民80):一、认知策略:认知是指「知之历程」,包括对于讯息的收录、编码、储存及检索等,它关系到注意力与记忆力的历程。
因此,一般的认知策略中,包含注意力策略、记忆力策略和理解力策略三项:(一)注意力策略注意力与学习动机极为密切,但教室中往往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时,教师必须告知学生学习目的、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及重要性、并且提出问题以引发其好奇心、或设计辩论题目、布置环境使能身历其境、或安排学生实际操作等(Emmer & Millett, 1970)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后设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ohn Flavell, 1985)以为「注意力」(attention)可以分为操控式注意(Controlling Attention)(即能掌握较长的「注意广度」(attention sp an),对重要事项精确专注,并忽略无关细节,又能同时兼顾情境之多重层面。
)、适配式注意(Fitting Attention to the Task)(即知道在何种情境下,应加以「注意」,以免有所错失)、计划式注意(Planning Attention)(例如从教师语气或表情中,意会到下一个部分的课文是重要的,要集中「注意」)、监控式注意(Mo nitoring Attention)(例如有听不懂的情况,会在笔记上涂鸦,但他仍集中「注意」听讲)。
除了年龄、成熟因素外,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学生对环境讯息之选择注意能力,而且注意力与学业成就和智力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成功的学习者,能将干扰的因素除去,而把注意力集中于与学习有关的讯息上(Keogh & Margoli s, 1976)。
学习有困难者往往是不懂得运用有效的注意力策略所致(Loper, Hall ahan & Ianna, 1982)。
Kahneman(1973)认为一个人的注意力会受(1)个人的警觉程度;(2)内外在刺激的性质;(3)当时的动机、意图;(4)个人对注意力需求的评估等四大类因素影响。
一个人若在适当的警觉程度下,注意力即能做最有效的分配,因为太放松或太紧张,对于认知学习都有不利影响(Yerkes-Dodson, 1908)。
其中刺激的强度、持久度、新奇度与出现频率等,都会影响注意力。
因此,注意力策略训练,应教导学习者如何在学习时,保持适度的警醒、了解内外在刺激的性质、强化学习动机与做合理的期望。
(二)记忆策略:有些学者将记忆策略大略分为三大类,即是反复处理(Rehearsal)、精致化(Elaboration)、及组织(Organization)策略(Ashcraft, 1989; E. Gagne, 1985; Glass & Holyoak, 1986; Mayer, 1987)。
反复处理策略,是指学习者使接收进来的讯息不时地在运作记忆中出现,以免其流失的方式。
它可以是听觉(例如复诵)、肌肉运动(例如反复抄写)、或视觉(例如反复地看)等。
有时也可以同时运用听觉、肌肉动作感觉及视觉。
精致化策略,是指学习者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已习得的讯息加入新学习的讯息,使新知与旧识做最适当、精确与有意义的联结(E. Gagne, 1985)。
精致化策略又可以分为利用空间关系的视觉精致化(Visual Elaboration)策略,与利用语文联结的语意精致化(Semantic Elaboration)策略。
当然也可以两种精进策略同时并用。
常见的诸如心像法(Imagery)、位置记忆法(Method of Loci)、联想法(Association)、首字法(Acronym)、字钩法(the Pegword Method)、关键词法(Keyword Method)、谐音转换法、引伸法(Extension)、举例法(Giving Exam ples )、自述法(Paraphrasing)、摘要法(Summarizing)、作笔记(Note-taking)、问答法(Question-Answer) 等。
精致化策略是否能帮助学习者记住学习材料,视其是否能促使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教材做深层处理,以及所加入的讯息是否能精确地将新学习的讯息,适切地连到已习得的知识结构上(E. Gagne, 1985)。
所以精致化策略,除了能帮助学习者储存讯息之外,还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检索及提取讯息。
组织策略,是指将所学习的讯息加以建构之后,再存入记忆的历程(Aschc raft, 1989)。
组织策略可以许多方式进行之,例如类聚法(Clustering)、大纲法(Outlining)、建构法(Structuring)都是常用的策略。
会善用组织策略的学习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知识。
他们知道如何决定文章的主题、决定哪些是重要的、并且能够记忆重要的事实。
所以训练学习者辨识文章结构时,找出作者如何组织文章的架构(即找出文章之间的逻辑联结),对学生组织讯息,并纳入其记忆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教师如能强调文章中所出现的特殊型态结构(或基模),或实际阅读教科书时,练习辨认和应用这些结构,是很有效的组织策略的教学方式。
(林清山,民79,)(三)理解策略理解策略,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的问题。
Gagne(1985)认为任何人在阅读时都会经历讯息收录、文义理解、推论理解、理解的监控等历程。
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则包括文章的品质、学习者的先备知识、以及所使用的阅读理解策略等。
Arumbruster(1986)认为一篇能增进读者阅读的文章应该是:(1)能帮助读者选择重要的讯息;(2)能帮助读者组织重要的讯息;(3)能帮助读者统整重要的讯息;(4)提供正确而不相互矛盾的讯息。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教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以促进阅读理解。
Meyer (1975 ; 1981)即把说明性文章(expository text)分为因果关系、比较异同、集合与列举、定义与描述、问题与反应五种不同的结构。
至于在协助学习者将其先备知识与所要阅读的文章能衔接配合时,如果学习者已具备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则可帮助学习者活化(activate)或检索(retrieve)已存于长期记忆里的知识。
如果学习者缺乏与所要阅读的文章有关的知识,则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前导背景,作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以增进其阅读理解。
有关教导学生使用积极主动的阅读理解策略,是学者们最感兴趣的主题。
P alincsar和Brown(1984)所发展出来的互惠教学法(Reciprocal Teaching),将后设认知的理念,融入传统的阅读技巧,提出四种后设认知阅读策略:(1)摘录重点(Summarizing);(2)自问自答(Self-Questioning);(3)澄清疑虑(Clarifying);(4)预测下文(Predicting)等,很值得参考。
二、后设认知策略:后设认知策略主要以Flavell和Wellman(1977)以及Brown(1978)的看法为主。
Brown(1980)对后设认知所做的解释是,认知策略包括两大类:(一)是认识自己的认知历程与认知资源,包括个人(Person)的能力、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与性质、学习风格与缺陷;所要完成的作业(Task)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完成工作或解决问题的可行策略(Strategy)。
(二)是使用及调适自己的认知历程,包括计划(Planning),指预测、排定时间、分配资源;监控(Monitoring),指检查、选择、修正、再计划;评鉴(Evaluati ng),指检验后果、得失等。
因此,后设认知阅读策略包括1.建立阅读的目的;2.依目的而调整读书的方法;3.能辨识重要的概念;4.能活化先前经验或之事;5.能评鉴文章的清晰度、完整性以及一致性;6.理解文章有困难时,知道如何解决或补救;7.能评量自己理解的程度(Brown,1980)。
成功的后设认知策略教学,要能注意1.选择实用而且可以教学得会的策略来教;2.要充分告知学习者这些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策略,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策略,并且有充分的时间来练习这些策略;3.采直接教学(Direct Instruction)与鹰架式教学(Scaffolded Instruction)以及4.选择适当的学科教材来配合后设认知策略教学(Palincsar & Brown,1984)。
三、动机策略动机策略,以Wiener(1979)的归因论(Attributional Theory)以及自我观念(self-concept)的有关理论为主。
Covington(1987)认为成功的归因有两种,如果是很轻易便获得成功,而相信自己很有能力、很有荣誉感,因而有强烈的自我动机,愿意面对挑战。
如果认为成功是由于努力而来,不相信是由于自己有能力所致,于是会产生自我怀疑、害怕失败、因而会选择较少挑战性的工作。
至于失败的归因,Covington(1987)也认为可以分为两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则会选择较难的工作,以便失败时有借口。
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差,则有沮丧、不坚持、期望失败、逃避工作以及自尊低等现象。
Weiner(1985)指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好,对未来成功的预期较高;反之若将成功归因于工作容易,则对未来成功的预期通常较低。
又如果将失败归因于不努力,则会对未来产生较高的预期,成功有望;反之,若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则会对未来成功产生较低的预期。
所以Covington & Omelich(1979)建议当辅导学习障碍或低成就学生时,最好告诉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并非是由于他们能力不足,而是他们对作业的分析与了解不够,且目标设定不合适所造成;并且要告诉他们作业分析与目标设定是可以学习的。
总之,当学习者将学习的成败归为外在不可抗拒的因素时,便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内在的学习动机才是维持努力学习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