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

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
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

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并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七、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法。

八、问卷调查法:只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但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进行社会运行或者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节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P36)

六、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42)七、从表2—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的特征。(P43)

八、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

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九、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十、人口老龄化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

十一、劳动保护的内容:1、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

十二、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人际关系理论:1、证明工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3、发现了非正式群体。4、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

十三、群体结构: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十四、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如下几种类型:1、直线制结构。2、职能制结构。3、直线—职能式结构。4、水平结构。5、距阵结构。

十五、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1、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2、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十六、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1、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2、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步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3、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七、克来顿·艾尔德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十八、“自我实现型人”假设是建立在认为人是勤奋、有才能、有潜力基础上的。

第三章劳动者

一、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

二、社会素质:

1、文化素质;

2、思想道德素质;(它是劳动者的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

3、劳动者的现代化。(P79,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特征要了解,共10点,多选题型)

三、劳动者的自我控制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心理控制形式:

1、自主控制;

2、诱导控制;

3、胁迫控制。

四、企业文化的内容:

1、价值观念;

2、企业意识;

3、管理方式;

4、企业规范;

5、企业英雄人物;

6、企业形象;

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五、从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的角度,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

六、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性行为,简称劳动行为。

七、劳动效用就是这种以劳动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八、劳动者社会化,指的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九、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论)(可与十或十一结合出题)

1、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

3、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十、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论)

1、家庭教化;

2、学校教化;

3、社会教化;

4、网络互动;

5、劳动组织教化。

十一、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论)

1、预期社会化;

2、劳动者的初始社会化;

3、劳动者基础社会化;

4、劳动者的继续社会化。

十二、劳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第四章职业生涯

一、职业的时代性特征:我国曾出现过的“当兵热”“从政热”“高考热”到“考研热”,又发展到“下海热”“出国热”“外企热”等,都反映出特定时期人们对某种职业的热衷程度。

二、职业生涯的概念由沙特烈提出;

三、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四、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论述:请各位自行组织语言说明,以下仅供参考)

> 健康情况:健康是八大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几乎所有的职业都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每个人对身心健全的关切,与其有效的职业掌握直接相关。

> 社会阶层的影响:每个人所降生的环境,对他们的生活机会都大有影响。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待子女教育的方式,与贫困的家庭有很大的差异。

> 教育:教育成功与社会阶层的晋升有明显的关联,凡是社会阶层高过他们父母所属阶层的人都觉得,教育是改变社会阶层的主要动力。

> 性别:虽然男女平等的观念已渐渐普及,但性别因素仍然在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年龄:工作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学习、操作及清闲,有少数人在一般认定的年龄之后,才开始事业的重要新阶段。

> 负担:这是对别人、对社会及对财务状况所承担的义务,成人必定会受各种义务的束缚,我们需将事业放在各种关系中审查,选择职业绝不能毫不考虑个人的生活形态。

> 自我观:人对自我能力及性格的定义,往往也决定了自己的行为。

> 地理因素:世界上不平等现象的其中之一就是地理因素。

五、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五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

六、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划分阶段中,职业生涯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七、比较择业动机,确定选择的职业:一般来说,多以择业动机分值高的职业作为自己的选定结果。P119,图表4-2,对于劳动者甲来说,职业B的效价(60)高于职业A(50),但他认为谋取A比较有把握,而欲谋取职业B,他要付出较大的努力,经过权衡,择业动机(A)=效价(A)*职业概率(A)>择业动机(B)=效价(B)*职业概率(B),即劳动者甲倾向于选择职业A。

八、胆汁质人的优点:较适合做反映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较大、难度较高而费力的工作,他们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游员、勘探工作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等。

九、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

十、企业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 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 职业生涯管理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十一、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员工自我评估、组织对员工的评估、职业培训与指导、制订员工发展计划(是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一块)。

十二、“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它的五类型如下:(论述:请各位自行组织语言说明,以下仅供参考)

> 技术/职能型:这一类型的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他们认为自己的职业成长只有特定的技术或职能领域才意味着持续的进步。

> 管理能力型:这一类型的个体在职业实践中培养出、也相信自己具备胜任责任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技能和价值观。

> 安全/稳定型:安全锚的人追求稳定安全的前途,仰赖组织或社区对他们能力需要的识别和安排。

> 创造型:创造锚的个体时时追求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

> 自主、独立型:自主锚个体追求的主要随心所欲地制订自己的步调时间表、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尽可能少地受组织的限制和制约。

十三、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基本方向: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向核心方面发展。十四、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论述:请各位自行组织语言说明,以下仅供参考)> 立足本职的道路:把自己所在的职业岗位,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首选道路,这样不仅可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增加人力资本,还能够随着工作单位的发展而获得个人的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工作中“有心”,这是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的很重要的一点,学业上选择走本职岗位成才的道路,把学习和本职工作联系起来,使学业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的成功。

> 自学成长的道路:选择合适的专业领域自学,有着宽广的空间。但是自学的目标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的能力优势、自身的资源条件及社会环境相结合,这样能够保证比较顺利地走上成才之路,取得成功。

> 转换职业的道路:当一个人不适宜在原岗位上工作时,一定要另辟蹊径,转换职业,

走新的生涯发展道路。

> 自我创业的道路:国家政策为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它是一条完全自主、经历艰辛但又前途广阔的职业生涯之路。

十五、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内容:员工的自我评价;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

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

一、职业声望:它是与财富、权力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二、A、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职业的社会功能;职业要求;职业报酬;职业环境。

二、B、按职业技术划分的职业分类:经理及行政人员、专业人员、辅助专业人员、文员、服务工作及商店销售人员、工艺及有关人员、机台及机器操作员及装配员、非技术人员、渔农业熟练工人有不能分类的职业等。

三、韦伯采用多指标体系划分社会分层确定了三个指标:财富、声望和权力。

四、社会不平等的制度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撒拉尼和维克多˙倪。

五、西方社会学家对中产阶级壮大的原因分析大致包括: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客观上为管理阶层的出现提供了空间,资本的扩张及其社会化增大了资本经营管理的技术难度,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阶层来代理资本家本人进行管理;

>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随着传统产业的萎缩或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它们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开始下降,而对劳动力技术素质的要求不断上升,尤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中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决定了国家必须履行更多的社会功能,这也为中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六、在功能范式的框架中,最早对社会分层进行论述的是法国的涂尔干,它认为,道德是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在他的《社会分工论》一书的思想中,他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方面的一些更为明晰的观点。

七、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达伦道夫。

八、社会分层的意义:(论述:请各位自行组织语言说明,以下仅供参考)

> 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对于理解我们面对的这个社会,对于认识社会成员相互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社会的本质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项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工作;社会成员的基本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变化非常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内容。

> 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包括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源配置方式。

> 通过分层和流动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同时,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社会分层研究在弄清社会成员的基本结构、提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对社会阶层结构作出科学判断之后,必将以制定准确的、合理调整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社会政策作为落脚点。

九、职业流动的原因:

> 大材小用,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 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胜任工作;

> 或二者兼而有之,虽在所处的本职岗位上表现能力差,而并不是个人能力差。

十、职业流动:单位负责人、办事员、商业人员这三个职业的职业流动率不分年龄阶段均是比较高的。

十一、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

> 从产业角度看,当代青年主要流向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 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及国外发达国家;

>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

十二、改革开放后职业流动的特点:双向性、双为性

第六章劳动组织

一、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二、企业劳动组织工作的内容

1、劳动定额与编制定员;

2、组织机构设置(1)按产品设置;(2)按客户设置;(3)按地区设置;(4)按职能设置;(5)按计划项目设置

三、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

1、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2、有正式的阶层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分工职责,以协调人员的行动;

3、成员之间存在着正式的互动。

四、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积极作用:A、化解矛盾,提高凝聚力;B、提高劳动生产率;C、信息通道;D、维护个人自尊心。

五、古典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英国的厄威克及美国的幕尼。

六、韦伯的三种权力

1、传统权力;

2、超凡权力;

3、法定权力;

七、通过霍桑试验,梅奥得出三个新论点: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有非正式组织;

3、企业领导必须努力满足人的社会需求。

八、劳动组合的类型:

1、指令组合;

2、任务组合;

3、利益组合;

4、友谊组合;

5、委员会。

九、人力资本化(名):就是将人力看成生产要素而投入使用,并将其看成能转化为资本或财富的第一资源。

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第七章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休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劳务关系是指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依据民事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关于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简)

1、在法律依据方面的主要区别;

2、在主体及主体之间地们的区别;

3、当事人之间在隶属关系方面的区别;

4、当事人之间在承担义务方面的区别;

5、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6、支付报酬方面的区别。

四、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1、主体因素;

2、环境因素;

3、经济环境;

4、社会环境;

5、政治环境;

6、制度因素;

7、传媒因素。

五、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如果企业能够采用高绩模式下的“进步的”或“高认同感”的管理策略,冲突就可以避免,并且会使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

六、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日本过去关系模式成为该学派主张的典范。

七、正统多无论学派的观点:这种学派在实践中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的劳动关系。在德国,企业被视为“社会机构”而不是一个“赢利机构”。

八、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简)

1、集体谈判制度:集体谈判是指资方和雇员代表借助谈判,旨在达成覆盖某一雇员群体的协议以决定就业条件与待遇,协调雇佣关系的一种方法。(名)

2、民主协商制度;

3、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4、三方协调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关系的通行做法和基本制度之一,是社会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和手段。

九、目前,中国通过立法的方式,基本建立了包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及过去安全卫生等内容的劳动标准体系。(P215,详细内容了解)十、工会的性质:(简)1、阶级性;2、群众性3、社会性。

十一、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1、建立健全平等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

2、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3、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4、建立健全调整劳动争议的机制;

5、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援助机制。

第八章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分配

一、直接报酬包括基础报酬、绩效报酬、激励报酬和各种延期支付。

二、间接报酬即福利。

三、基础缽是企业或劳动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

四、维持生存薪酬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酣配弟提出的。

五、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

1、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

2、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得到开发;

4、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

六、我国收入分配的理论依据:

1、经济依据是要素所有权;

2、现实依据是市场经济。

七、公平分配:

1、分配机遇公平;(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平等地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机遇。)

2、分配规则公平;

3、分配结果公平;(这是收入分配公平最主要的内容。)

八、分配不公的表现:

基尼系数:国际上判断一个国家收入差距的主要标准是基尼系数。(P231)

九、推进机会均等的目的就是给人们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

第九章政府政策和劳动争议

一、政府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能包括:1、政府担负着规划、引导与调控经济建设的责任;2、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3、同时,政府也担负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责和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和谐发展的任务。

二、我国改革中政府劳动管理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简)

1、转换管理机制;

2、培育劳动力市场;

3、进行社会服务;

4、加强宏观调控;

5、建立保障体制。

三、劳动政策的性质: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的是雇佣关系。

四、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就是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而发生的争议。

五、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简)

1、劳动报酬和保险待遇的保障问题;

2、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因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较多;

3、劳动保护和职业培训引发的争议;

4、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争议。

六、劳动争议处理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调解原则;

4、及时处理原则。

七、劳动争议调解的机构是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八、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

第十章动社会保障

一、保障概念:为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社会保障的主体是国家。

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四根支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

三、由于社会保险是强制性保险,因而,该模式又称为强制投保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有雄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

四、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经济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模式。由于该模式在福利国家实施。

五、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

六、失业保险:是指根据政府法令举办的,以失业为给付条件,由国家按劳动法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对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的社会保险制度。

七、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较有以下不同:

1.实施保险的前提条件不同。

2.实施保险的对象范围不同。有些项目以全体社会劳动者为保险对象,而失业社会保险是以劳支者年龄之内的社会劳动者为主要对象不包括已经超过过去年龄的老年人。3.劳动危险事故形成的原因不同。失业保险针对的失业现象,主要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

4.保险的具休职能不同。

八、养老保险的特点:(简答)

1.养老保险具有积累性

2.养老保险是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险种。

3.养老保险保障的是全体劳动者。

4.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高。

5.养老保险的开支大,负担重。

九、养老保险的五种模式:

1.普遍保障的养老模式。

2.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模式。

3.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

4.强制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

5.私营管理的储蓄积累养老制度。

十、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模式是世界上大多国家实行的老年社会保险模式,它的基本特点是:

(1)实施三方负担的财务机制,是养老保险筹资方式的典型形式。

(2)实行与收入关联的给付机制。

(3)具有较强的收入再分配的特性。

十一、世界上主要医疗模式:

1.国家(政府)医疗型

2.社会保险型

3.储蓄基金型

十二、我国基本医疗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十三、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简答)

1.国家和单位对医疗费用包揽太多,致使医疗费猛增

2.医疗费用浪费与部分职工得不到基本医疗问题并存

3.社会化程度低、覆盖面窄,不利于劳动资源合理流动

4.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滞后

第十一章动与就业问题

一、弹性就业:是指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形式。

二、包括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如短期就业、季节就业、承包就业、传呼就业独立就业)派遣就业(雇佣型派遣就业和登记型派遣就业)、钟点工等。(举例选择)

三、阶段性就业:是指在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中,自愿退出社会劳动一个分阶段后,再参加社会劳动的一种就业形式。它是与终生就业相对应的。(如近年来,专家提出妇女在生育期和幼儿成长期,在家承担哺育子女而退出社会劳动,待子女上学后再去社会上就业,这也是阶段性就业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非正规就业(全称是“非正规部门就业”)(名词解释)

———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

非正规就业主要包括:A、微型企业;B、家庭的生产服务单位;C、独立的个体劳动者。

五、根据失业者的定义,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年龄规定范围以外的无工作者不是失业者

2.丧失工作能力者流域入失业者

3.在校学习者不叫失业者

4.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去寻找工作的人不统计在失业者中

5.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没有被计入统计数字

六、失业的类型:

1.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如旅游业、建筑业等。

4.周期性失业

5.隐性失业:这种失业主要是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出于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

七、失业治理的途径:(简答)

1.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2.培育劳动力市场

3.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八、凯恩斯理论认为,失业主要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所引起的。

九、发展非正规就业具有四方面的意义:(简答)

1.可以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

2.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

3.有利于国有经济体制改革。

4.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都有是就业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看,非正规就业是人们为适应经济结构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和创业的一种就业形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十、自主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现化社会转型有着积极的功能(简答)

1.支援了吸纳地的经济建设,为当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降低了大中型企业的劳动成本,提高了三资企业的剩余价值。

2.方便了城市群众生活,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勃兴。

3.反哺了流出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4.推动了农民的“第三次解放”。

十一、组织和管理剩余劳动力有序地跨地区流动(简答)

1.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2.要加强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第十二章特殊劳动群体问题

一、特殊群体概念:是由于年龄、生理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遇到了特殊的社会问题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行为规律的群体。

二、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妇女群体、残疾人群体、未成年人群体、老年群体、外来移民群体。

三、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它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四、就业弱势群体在遇到就业困难时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经济收入的减少。

五、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收入水平的比例。

六、职业结构:是指男女两性在业者在各种职业中所占的比例和状况,它是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名词解释)

七、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简答)

1.提高女性劳力力的文化素质

2.加强女性劳动力职业培训,建立终生教育体系

3.发展高层次女性劳动力教育,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第三产业人才。4.家务劳动社会化。

八、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

2.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尊重和保护

3.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九、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和未受完9年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

十、移民的成本分析:

十一、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户籍制度不科学,劳动力尚不具务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加之具体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缺陷致使劳动力应运成本居高不下,主要表现在:

1.就业成本偏高

2.生存成本偏高

3.交通成本偏高

4.心理成本偏高

5.风险成本偏高

十二、户籍制度妨碍了中国农民的身份转换,改革前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形成了与之配套的“统购统销政策”、人民公社体制、户口管理体制这“三驾马车”,共同阻碍了农民的流动。

十三、移民的社会交住圈局限在亲缘、地缘关系中,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导致他们与城市人接触次的困难,而这种困难又直接妨碍着他们与城市文明同化、交融。移民在城市中接触的是一种与他们以前社会化完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这种情况可以用迪尔凯姆的“失范”来描述。

十四、失范:是表现为个人在社会行为过程中适应的困难,丧失方向和安全感,无所适从,失范在社会层面上就集中体现为犯罪。但是这种失节会因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而降低。(名词解释)

劳动社会学考试重点归纳

2013年劳动社会学的重点 第一章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1、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 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3、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 人们的义务。 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 1)实际观点 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 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 4)发展的观点 5、具体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 (2)社会统计法 (3)比较分析法 (4)参与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 6、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活动。 7、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 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 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8、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9、劳动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 10、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 11、劳动力性别结构(简);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2021年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重点整理6月

劳动社会学重点整顿6月 第一章结论 1、19世纪20—30年代P1 2、P1 3、P2 4、①处在劳动年龄范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备一 定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P2 5、 向她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社会人。P2 6、 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社会关系④劳动社会构造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 7、科层制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需要严格执行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内 部级别支配,依从于复杂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非个性化、合理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P6 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实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观点重要源自韦布夫妇 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 11、当代劳动社会学重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先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P8 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 14、新制度主义学派涉及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P11 15、劳动社会学研究办法论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观点 16、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详细研究办法:P17 ①社会调查法(惯用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 构成某些。

实证性材料基本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加调查法。也称实地观测法,是社会学惯用办法,指观测者有目、有筹划地运用自己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测仪器,直接理解当前正在发生、处在自然状态下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1、 定:①在法律容许内劳动;②通过互换劳动;③满足她人和社会需要劳动。 2、劳动社会职能: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②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③劳动满足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重要是指孤立、狭小劳动转变为由紧密、大规模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共同劳动过程。 P23 4、劳动社会化内容:①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②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③劳动成果社会化 5、劳动社会化发展进程:①以手工劳动为基本简朴协作阶段②以手工劳动为基本工场手工业阶段③机器和大工业阶段④ 以微电子为主角新技术革命阶段 6、 制衡,这是调节劳动关系有效机制。P27 7、劳动产业构造:①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②第二产业指广义工业,涉及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业、电力、蒸汽、 热水、煤气、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 8、P39 9、职业分类办法:①职业原则编码法②社会地位分类法③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性质、层次进行分类④心理差别分类 法 10 11、性别是劳动者自然特性,劳动者性别构造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现状: ①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比重反映了社会文明限度。 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先进限度。 ③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限度。 ④妇女素质高低,就业意识强弱,家务劳动承担多少,也也许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比重。 12、年龄构造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影响):P47-48 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导致劳动力局限性。 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③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不断增长,从而导致消费基金增长,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从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绪论:哲学与哲学史 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 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 对哲学的三种界定 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 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 ?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 ?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 ?(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尼采 ?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尼采 ?(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海德格尔 ?哲学是关于存在(Sein)的科学(Martin Heidegger);哲学是思乡之痛苦(Novalis); 哲学是语言分析(石里克)等等。 中国出版的《辞海》是这样定义哲学的:“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应包括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49页)这个定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就是说,哲学是一种体系,但它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关于世界之不同领域诸如人生、自然界、社会、精神等的根本性观念所组成的体系。 ?哲学做什么 有一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三个人,分别是搞经济,搞政治,搞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老师划的重点在练习册上,如果有漏掉的各位补充一下!) 第一章P6 名词解释: 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简答: 简要指出职业和行业之间的异同:职业作为人的一种标志,是劳动专门代和劳动分工的结果。行业是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职业与行业都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要件;不同点是,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第二章P18 名词解释: 劳动社会化: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表现。 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简答:1. 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答: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许多人共同使用,从而导致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节约。(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劳动操作过程日益分解,每个人只完成总操作过程的极小部分。从而使最终产品成为许多人共同完成的、名副其实的社会产品。(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劳动的目的已不直接满足劳动者个人的需要,而是满足他人的、市场的、社会的需要。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工业阶段,机器和大工业阶段和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2. 为什么说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试简要回答。答: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持征,但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是男、女劳动者占总劳动者的比例。首先,女性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只有当机械化和自动化在相当程度上消灭了重体力劳动,妇女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工业生产劳动。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3. 简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答:(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劳动力是构成劳动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口老龄化会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3)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00294劳动社会学简答题

1.简述科层制的基本要素。 答案: 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2.简述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 ①实际观点 ②实证观点 ③整体观点 ④发展的观点。 3.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案: ①社会调查法。 ②社会统计法。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4.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内容。 答案: ①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②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 ③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5.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答案: ①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 ②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阶段。 ③机器和大工业阶段。 ④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6.简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答案: 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而导致劳动力不足。 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③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7.简述群体正式结构种类。 答案: ①直线制结构; ②职能式结构; ③直线——职能式结构; ④水平结构; ⑤矩阵结构。 8.简述劳动群体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答案: 群体中,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不可分割,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2)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 对非正式结构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干预而任其发展,则有可能降低组织的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 第二,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挠变革,压制先进等。 9.简答:劳动者的特征 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②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③处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④参与实际劳动过程。 10.试述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答案: ①价值观念 ②企业意识 ③管理方式 ④企业规范 ⑤企业英雄人物 ⑥企业形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B 】 A 经济人B社会人 C 理性人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 】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 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C 】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B 】 A生理机制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 】A预期社会化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B 】 A幻想期B规划期 C尝试期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B 】 A自学成才的道路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 】 A达伦道夫B涂尔干 C怀特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D 】 A组织文化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C 】 A有较强的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 】 A三方协调机制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 C 】 A绩效报酬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C 】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 】

劳动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1分) A:社会人 B:经济人 C:理性的人 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1分)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与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1分) A: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B: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1分)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生产条件 C:产品需求 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是()(1分)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1分) A: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的个体角度 D:劳动行为的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1分)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1分) A:萨柏 B:霍尔 C:沙特烈 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1分)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是()(1分) A:加强管理与监督 B:吸收精英人才 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1分)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 12、冲突理论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是在剖析哪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1分) A:马克思主义 B:保守主义 C:激进主义 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1分) A:《地位解体和阶级》 B:《社会分工论》 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 D:《分层的一些原则》 1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的是()(1分) A:有较强的凝聚力 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D:满足成员心理的需要

广东省2016年1月自考《劳动社会学00294》试题及答案

A A B C D 5.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学者是( ) A.萨柏 B.霍尔 C. 沙特烈 D.金斯伯格 选择答案: 6. 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订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选择答案: 7.根据涂尔干的社会分层功能理论,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 B.法律 C.原则 D.规范 选择答案: 8.由于第三产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错谬的是()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供应享受资料的部门 选择答案: 9.适用于一般纺织企业的定额方式是() A.劳动定额 B.看管定额 C.时间定额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A A D. 产量定额选择答案: 10. 从广义上说,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 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 B.劳务关系 C.劳动服务关系 D. 劳动管理关系 选择答案: 11. 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的是( ) A.群众性 B.盈利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选择答案: 12. 最早提出维持生存薪酬理论的学者是( ) A.亚当·斯密 B ,李嘉图 C.魁奈 D.威廉·配第 选择答案: 13. 劳动纠纷是 不协调的反映。 A.劳动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企关系 D.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选择答案: B C D A B C D A B C D B C D B C D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6月完全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2016年6月完全版)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 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并从 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 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七、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 法。 八、问卷调查法:只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 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 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 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但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进 行社会运行或者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节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 关系。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 作用。(P36) 六、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 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42) 七、从表2—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的特征。(P 43) 八、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

市场营销讲义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市场营销导论 一、市场营销与市场 二、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任务 三、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四、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五、市场营销学与相关学科 六、市场营销的特征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和实践性等明显特征。 第一节、市场营销与市场 1.市场营销的概念 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 2.市场的概念及三要素!市场是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的集合。 市场的三个要素:有某种需求的人、购买欲望、购买能力。 补充知识:理解现代市场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学)产品推销学概念四要点 A.营销不是推销!营:谋取——谋取消费者的心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得市场,市场营销研究的是“攻心”的学问;销——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功能需求 B.创造“好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德鲁克 一个公司不仅需要有满足今天需求的能力,更需要有创造需求和引领这种创造的新需求的能力。“创新是创造的一种资源。”企业应该创造需求、创造价值、创造利润。 C.企业不生产产品!企业生产商品“市场设计产品”与“为市场设计产品” D.价值与商品经济规律!商品具有两个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满足某种功能的东西。没有价值商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没有附加价值,商品就无法盈利。 第二节、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任务 1.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 市场营销管理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对设计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 2.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 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 3.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八点) 第三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1.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概念(P5)

2017劳动社会学复习重点附答案

请各位同学结合《劳动社会学同步综合练习》内的考核内容、真题以及本文整理的复习资料来进行复习,希望大家好好背背以上列出的三份资料。切忌不要紧紧只看本文整理的复习资料,本文整理的资料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专升本的考试!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 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这一名称最早正式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名词解释和选择题) 二、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名词解释和选择题) 三、劳动者:(广义和狭义) 广义:指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人 狭义:劳动者必须具备四要素: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四、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 2、劳动者 3、劳动的社会关系

4、劳动的社会结构 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 6、劳动与社会变迁 五、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 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六、韦伯-科层制的基本要素(p6) 七、梅耶的观点p7 八、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 人”而不是“经济人”。 九、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十、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 体观点、发展观点 十一、劳动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观点: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 十二、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十三、劳动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社会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参与调查法(实地观察法) 十四、常用的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十五、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法。

00294劳动社会学 重点整理2015年6月

劳动社会学重点整理2015年6月 第一章结论 1、19世纪20—30年代P1 2、P1 3、P2 4、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 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P2 5、 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P2 6、 其研究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结构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 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 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P6 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 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 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P8 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 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P11 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16、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 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 语三个组成部分。 有大量实证性材料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1、 三个层次的要求:①在法律允许内的劳动;②经过交换的劳动;③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 2、劳动的社会职能: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②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③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 同劳动的过程。P2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泰勒和梅耶 B、泰勒和韦伯 C、泰勒和配 D、泰勒和迪尔凯姆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考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C) 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杂劳动 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的是(D) 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和互补 D、政治信仰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哪个指标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的是( C ) A、劳动 B、闲暇 C、劳动和闲暇 D、娱乐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A)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 D、正式行为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人属于“职业锚”的哪种类型?( A )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9、下列哪个理论强调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B )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 10、职业生涯管理中心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 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手社会行为

2014年1月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00294

2014年1月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B.企业与劳动者C.市场与劳动者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C.物质条件的改善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A.效价B.期望值C.报酬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A.高效率B.高质量C.高智力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B.佛隆C.格林豪斯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这九类的是() A.经理与行政人员B.文员C.学生D.非技术人员 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A.社会单位B.社会成员C.社会组织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B.生产资源的概念 C.生产力的概念 D.生产环境的概念 10、下列论点不属于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职工是“经济人”B.领导要关注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C.职工是“社会人” D.企业是由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构成的 11、随着企业改制的推进,中国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基本全面建立,初步形成的市场就业机制是() A.自主择业B.以中介机构为主C.定向分配D.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 12、在薪酬体系中,下列属于经济报酬的是() A.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B.员工获得的满足感C.员工获得的成就感D.良好的工作氛围 13、在我国,企业集体争议的劳动者一方的争议当事人人数要求是() A.任意B.2个以上C.3个以上D.4个以上 14、在劳动争议中,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是否符合劳动法及其他法规的规定而提出异议属于() A.劳动争议的主体 B.劳动争议的内容C.劳动争议的原因D.劳动争议的客体 15、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A.财政补贴B.失业保险费C.基金利息D.其他资金 16、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险的是()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17、家庭钟点工所属的就业类型是()A.弹性就业B.阶段性就业C.非正规就业D.不充分就业 18、不充分就业人员的标准之一是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时间的一半f即不到() A.25小时B.20小时C.18小时D.10小时 19、出现童工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A.法治意识淡薄B.贫富差距的扩大C.监管部门监督不力D.缺乏重视 20、下列不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的是()A.儿童B.老年人C.残疾人D.下岗职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泰勒B.梅耶C.迪尔凯姆D.威廉·配第E.马克斯·韦伯 22、下列属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有() A.速度比较快B.达到的水平比较高C.空间分布不平衡 D.老龄化趋势进程日趋显著E.老龄化趋势尚不显著

《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和答案

201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劳动社会学这个名称最早正式出现在(C)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奥地利 2.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A) A.社会人 B.经济人 C.理性人 D.自然人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B) A.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B) 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 5.既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又是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的是(A) A.劳动者 B.劳动力 C.劳动 D.劳动行为 6.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是(A) A.先进的生产力 B.先进的生产关系 C.优越的生活条件 D.先进的生产技术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A)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行为 D.正式行为 8.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是(C) A.萨柏 B.霍尔 C.沙特烈 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D) A.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絮、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C)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B)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力生存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存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 12.冲突理论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根植于(C)A.马克思主义 B.保守主义 C.激进主义 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对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的阐述的著作是(B)A.《地位解体和阶级》 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 D.《社会合作论》14.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范畴的是(C) A.共同意识 B.职业道德 C.个人观念 D.行为规范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A)A.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 B.改革目标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 D.改革要彻底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B)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 B.劳务关系 C.劳动服务关系 D.劳动管理关系17.下列不属于工会的基本性质的是(D)A.群众性 B.阶级性C.社会性 D.盈利性18.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模拟更新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更新版

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A 经济人 B社会人 C 理性人 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 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经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A需要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经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A生理机制 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 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预期社会化 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A幻想期 B规划期 C尝试期 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A自学成才的道路 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 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达伦道夫 B涂尔干 C怀特 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A组织文化 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 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A有较强的凝聚力 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三方协调机制 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 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A绩效报酬 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 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 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订立或变更合同时 B履行合同时 C争议处理时 D合同生效时 15、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有雄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保障制度是 A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C自助行社会保障制度 D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16、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自助型 B保险型 C国家保障型 D福利型 17、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 A体制原因 B有效需求不足 C季节变动 D结构性失调 18、就业对劳动者个人最基本的基础和前提的功能是 A劳动者生活保障的功能 B劳动者自我实现的功能 C劳动者自我发展的功能 D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19、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支出占()的比例。 A总收入水平 B日常支出 C消费支出 D意外收入 20、下列不属于非法雇用童工的是 A雇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 B雇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个体劳动 C让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加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 D企业雇用未受完9年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社会调查的类型包括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在这篇论文里,拉斯韦尔提出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模式。 5W 分析内容 控制分析传播的法规与政策;传播者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内容分析传播的分类;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宣传方法等 媒介分析传播的媒介环境;传播的媒介特点等 对象分析传播对象的心理;传播对象的劝服等 效果分析传播的效果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测定传播效果的定量方法等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这个概念原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的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一意见领袖一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四、受众选择“3S”论★★★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众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为“3s”: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