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基础知识及技能知识点

合集下载

茶艺师考核知识点总结

茶艺师考核知识点总结

茶艺师考核知识点总结一、茶的分类1. 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几类。

2. 不同茶类的特点、产地、制作工艺、品饮方法等。

二、茶具及使用1. 茶具的种类及用途,如茶壶、茶杯、茶盘、茶具装饰物等。

2. 茶具的购买、保养和使用方法。

3. 茶具摆放、摆设及使用时的礼仪规范。

三、茶叶的认知1. 各类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色泽等特点。

2. 茶叶的保质期和储存方法。

3. 茶叶的购买、鉴别和鉴赏方法。

四、茶的冲泡技巧1. 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不同茶叶的冲泡比例、水温、时间等。

2. 茶艺师的冲泡姿势及技巧。

3. 对茶汤的观赏、品评和调整的能力。

五、茶的历史文化1.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演变历程和发展现状。

2. 茶的文化内涵,如茶道、茶禅一味、茶诗、茶画等。

3. 茶与中国传统节日、礼仪、礼器、建筑、家居环境等的关系。

六、茶道礼仪1. 茶艺师的仪态、仪表、言谈举止、身份装束等茶道礼仪。

2. 对茶具、茶叶及茶席的布置、摆设,礼仪细节的处理和要求。

3. 茶会礼仪和主客之间的互动方式。

七、茶叶与健康1. 茶叶对人体的益处及适宜饮用的人群。

2. 茶叶饮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3. 如何辨别茶叶中的有害物质,并进行安全饮用。

八、茶叶的社会价值1. 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茶叶市场的运作和趋势。

2. 茶叶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方式。

在茶艺师考核知识点总结中,上述八个方面是考核茶艺师的重要知识点。

对于茶艺师来说,除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将茶文化传承下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有关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在日常生活当中,泡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真正泡好一壶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

茶艺培训资料

茶艺培训资料

茶艺培训资料在这份茶艺培训资料中,我们将介绍茶艺的基本知识、茶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以及泡茶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希望通过本资料,能够帮助您了解和掌握茶艺的基本要点。

一、茶的分类和特点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饮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黄茶等几大类。

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特点,下面我们逐一介绍:1. 绿茶: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炒青等工艺制成的,以叶色碧绿、清香高爽为特点。

常见的有龙井茶、碧螺春等。

2. 红茶:红茶是发酵茶的一种,经过摊晾和发酵等工艺制成,以色泽红艳、滋味醇厚为特点。

常见的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3. 乌龙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的一种,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以叶色墨绿、香气芬芳为特点。

常见的有铁观音、凤凰单丛等。

4. 白茶:白茶是轻微发酵茶的一种,以叶芽为原料,以叶毛银白、滋味清淡为特点。

常见的有白毫银针、寿眉等。

5. 黄茶:黄茶是微发酵茶的一种,以叶色金黄、香气独特为特点。

常见的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二、茶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茶具是泡茶的必备工具,不同的茶具适合泡制不同种类的茶。

下面我们来介绍常用茶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 茶壶:茶壶是泡制茶叶的主要工具,按材质分为紫砂壶、玻璃壶、瓷壶等。

使用时,先将壶洗净,加入适量的茶叶和热水,等待一段时间后倒出茶汤,再重新注入热水即可。

2. 茶杯:茶杯是品尝茶汤的容器,通常分为盖碗和盖杯两种类型。

使用时,将茶汤倒入茶杯中,欣赏其色泽和香气,然后小口品味,品尝茶汤的口感和味道。

3. 茶盘:茶盘是放置茶壶和茶杯的场所,用于接收茶水溢出的污渍。

使用时,将茶壶和茶杯放置在茶盘上,便于清理和集中管理。

4. 茶刀:茶刀是用来切割茶饼或压制的茶砖的工具,帮助茶叶散开和泡制。

使用时,将茶叶放在切割板上,用茶刀轻轻切割或切开。

三、泡茶的具体步骤和技巧泡茶是茶艺的核心内容,掌握正确的泡茶步骤和技巧,可以使茶汤的口感和香气更好。

下面是泡茶的具体步骤和技巧:1. 准备茶具和茶叶:选择适合泡制茶叶的茶具,并准备好干燥、新鲜的茶叶。

茶艺知识点总结50条

茶艺知识点总结50条

茶艺知识点总结50条一、茶叶的种类1. 绿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2. 黄茶:黄山毛峰、君山银针、徽州毛尖等3. 白茶: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等4. 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水仙等5. 红茶: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等6. 黑茶:普洱茶、六堡茶、藏茶等二、茶具的种类1. 茶壶:紫砂壶、铁壶、玻璃壶等2. 茶杯:陶瓷杯、紫砂杯、玻璃杯等3. 茶盘:紫砂盘、木盘、石盘等4. 茶具配件:茶荷、茶漏、茶针等三、茶的制作工艺1. 揉捻:将采摘好的鲜叶进行揉捻,使其形成条索状2. 发酵:经过揉捻的茶叶进行发酵,不同茶叶的发酵程度不同3. 烘焙: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焙,使其带有特殊的香气4. 精制:经过炒制、包装等工艺,使茶叶成为成品四、泡茶的步骤1. 准备茶具:将茶壶、茶杯、茶盘等茶具擦干净2. 准备茶叶:选择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3. 冲泡:倒入适温的水,数十秒后倒出第一泡茶汤4. 茶汤调配:根据饮茶人数调整茶汤浓淡5. 品茶:将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杯中,品茶赏味五、品茶的技巧1. 观色:观察茶汤的色泽,以及茶叶的外形2. 嗅香: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感受其芳香3. 品茗:品尝茶汤的口感,感受其醇厚六、茶道礼仪1. 敬茶:茶艺师将泡好的茶送到客人面前2. 赏茶:客人接过茶时,将茶杯端在手心,向茶艺师致谢3. 品茗:客人品尝茶时,应先闻香、再品味,不应大口喝七、茶文化1.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2. 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艺术、文学、礼仪等3. 茶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有着深远的影响总结:茶艺是一门精深的学问,需要细心品味和长期积累。

通过学习茶叶的种类、茶具的种类、茶的制作工艺、泡茶的步骤、品茶的技巧、茶道礼仪和茶文化,可以更好地领略茶的魅力,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简单茶艺基础知识

简单茶艺基础知识

简单茶艺基础知识
简单茶艺基础知识
艺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基础知识指茶的种植,加工,烹煮,品饮的技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也学做一个专业茶艺师。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简单茶艺基础知识包括:
1、茶叶品评技法
(嗅茶香,有花香、嫩香、栗香者为佳,闻有闷、霉、烟、焦、油气等异气者品质差。

优质茶叶茶条壮实,色泽鲜润;汤色浓艳清澈,叶底肥厚,茶汤香味鲜溢。

)
2、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
(一般分为温杯,盛茶,赏茶,置茶,冲水,介绍茶叶的名称、产地及特点,敬奉香茗,品饮演示,静坐回味9步。

)
3、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境界,享受着品茗带来的乐趣。

) 根据不同的茶选择配茶点心,按不同茶艺要求,选择相应的音乐、服装、插花、熏香等,形造写意的情景,发挥到完美的境界。

作为茶艺师不但冲泡的茶要口感好、香气好、形状好、颜色好,而且品茶是赏心悦目的事情。

茶艺师的服装、形体、语言、肢体动作也要优美,造就轻松写意的品茶环境。

茶艺充满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可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希望上面介绍的简单茶艺知识能够成为大家远离喧嚣、放松身心的一种减压方式,同时在品茶过程中通过带来不一样的品茗意境,创造更多无限的乐趣!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

茶艺师基础知识及技能知识点

茶艺师基础知识及技能知识点

茶艺师基础知识及技能知识点(总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职业道德一、基本知识长期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职业观念、职业良心、职业自豪感等职业道德品质。

1、必要性和作用:提高茶艺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形成茶艺行业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茶艺事业的发展。

2、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原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改善服务态度。

二、职业守则热爱专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真诚守信,一丝不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中国用茶源流1、药用:《神农本草》、《食论》—东汉华佗、《本草拾遗》、《本草纲目》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痤、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明代顾元庆《茶谱》《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陆羽《茶经》---世界最早的茶叶专着。

茶叶主要化学成分:目前已发现500多种,构成这些化学物质的基本元素已发现29种,有机化合物450种。

2、食用食用擂茶:生姜、生米、生茶叶(鲜茶叶),又名“三生汤”。

姜盐豆子茶:适量茶叶和炒香的黄豆、芝麻、姜、盐放入茶碗中直接开水沏泡而成。

3、饮用唐前饮茶、唐代饮茶、宋代饮茶、明代饮茶、清代饮茶等。

唐—饼茶、贡茶、吴兴紫笋茶,陆羽《茶经》,团茶、饼茶、蒸青散茶,江南为主产区。

明代以后,散茶替代团茶、饼茶,泡饮法;清代,与现代相似,六大茶类品类齐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二、饮茶方法的演变烹、点、泡、当代饮法1、唐代烹茶:煎茶、庵茶、煮茶。

唐中叶-煎茶(饼茶),炙、碾、罗,加工成茶末再煎茶。

2、宋代点茶:茶兴于唐盛于宋,分茶。

3、明清泡茶:瀹(yue)茶法逐渐取代煎点法的主导地位。

4、当代饮茶:清饮、调饮、袋泡茶、罐装茶、冷饮。

三、中国茶文化精神广义: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核心:茶道,中和、自然、清雅、明伦重点:茶艺四、中外茶俗中国茶俗1、擂茶:客家擂茶—古代文明的活化石2、镇巴烤茶:滋味浓厚、焦香浓郁,回味无穷。

茶艺师的入门基础知识

茶艺师的入门基础知识

茶艺师的入门基础知识茶艺师的入门基础知识要泡好茶要学会如何识茶、选茶、泡茶等等一系列的茶艺师基础,大家想要泡好茶就要学习一下茶艺师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茶艺师的入门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分享。

茶艺师的入门基础知识1.泡茶要素大家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要先大概懂得一下泡茶的要素,应该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类所含有的不同的特点,以此来调整泡茶的水温、浸泡的时间和茶叶的用量,这样才可以让茶叶的香味、口味、色泽得到充分的发挥。

2.泡水的选择既然说泡茶,那自然水是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泡茶的用水可以直接影响茶叶质量,而我们经常听说的“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的两大名茶,也可以从中看到用什么水泡水直接影响茶水的气味口感等。

3.茶具的选择有一句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那茶器也在泡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要首选瓷器,因为瓷器可以令茶叶的香味、品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4.学会识茶泡茶在之前还要懂得学会辨识茶叶的好坏,大家可以先观看茶叶、嗅闻一下茶叶,再先品尝一下茶味,再看一下茶渣,看到有文化、变味的就不要用来泡茶了哦。

泡茶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的,不仅仅只有以上四点,若想泡好茶,就要多多学习茶艺师知识哦。

茶艺师的仪容仪态1、得体的着装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泡茶师的着装以整洁大方为好,不宜太鲜艳,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总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与环境、茶具相匹配,言谈得体,彬彬有礼,体现出内在文化素养来。

2、整齐的发型要求发型原则上要根据自己的脸型,适合自己的气质,给人一种很舒适、整洁、大方的感觉,不认长短,都要按泡茶时的要求进行梳理。

3、优美的手型作为茶艺人员,首先要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平时注意适时的保养,随时保持清洁、干净。

4、娇好的面部茶艺表演是淡雅的事物,脸部的化妆不要太浓,也不要喷味道强烈的香水,否则茶香易被破坏,破坏了品茶时的感觉。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一、茶叶分类茶叶是由茶树的嫩叶制成,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黑茶和乌龙茶六大类。

其中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是发酵不同程度的茶叶,黑茶和乌龙茶是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得来的。

二、茶道基础1.激活茶具:用自来水冲洗茶具,将茶具置于干燥的场地晾干,去除杂质和异味。

2.先热茶器、再热茶叶:热茶器时,直接将茶壶加入到水中煮沸,倒出热水,再加入茶叶,这样可以使茶叶更好的释放出香味。

3.了解茶杯的容量,以便控制冲泡浓淡。

三、茶道礼仪1.茶道礼数:泡茶前,要向主人鞠躬致意,主人也要回以微笑表达感谢。

接下来用三个鼓掌的声音示意茶具准备好了。

主人首先要品茶,然后将茶杯递给客人,客人应该双手接杯,端起杯子饮茶。

2.喝茶动作:端坐挺胸,左手托杯,右手提壶,左右手联动倒茶。

饮茶时,与吃饭类似,要小口慢饮,赞叹一下茶的味道,同时还要注重茶味的韵律感和空间感。

四、茶叶品质评估1.叶底呈红褐色,嫩芽完整(一针一叶),色泽翠绿、滋味鲜醇、水色黄绿清澈的为上品。

2.观察杯中茶水的颜色:绿茶为淡绿色,红茶为红褐色,乌龙茶为浅橙黄色。

颜色的深浅也可以反映茶叶的新鲜程度,深沉鲜明的茶色可能是精根老茶或加了色素。

3.嗅闻香气:以绿茶为例,上品茶的香气有清香、胸膛香和兰花香。

如果闻到明显的青草气味,则可能是茶叶储存时间过长,或茶叶不宜储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

4.品尝味道:口感浓淡、润滑度、余味等都是重要的评判指标。

上品茶的味道和香气协调,喉韵绵长,口感柔滑甘甜,无杂味。

五、茶的保存1.防潮:茶叶保存最忌潮湿,所以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2.避光:茶叶应放在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3.避异味:茶叶很容易吸收其他的气味,所以也要避免和调料或其他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放在一起。

4.密封:茶叶不能过久暴露在空气中,可以将茶叶装在密封的铁罐中,也可以用防潮袋密封保存。

六、茶器介绍1.茶壶:茶壶是用来煮饮茶水的容器,一般用紫砂制成,因其气孔细密、保温性好、且不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很适宜作为茶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道德一、基本知识长期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职业观念、职业良心、职业自豪感等职业道德品质。

1、必要性和作用:提高茶艺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形成茶艺行业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茶艺事业的发展。

2、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原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改善服务态度。

二、职业守则热爱专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真诚守信,一丝不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中国用茶源流1、药用:《神农本草》、《食论》—东汉华佗、《本草拾遗》、《本草纲目》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痤、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明代顾元庆《茶谱》《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陆羽《茶经》---世界最早的茶叶专著。

茶叶主要化学成分:目前已发现500多种,构成这些化学物质的基本元素已发现29种,有机化合物450种。

2、食用食用擂茶:生姜、生米、生茶叶(鲜茶叶),又名“三生汤”。

姜盐豆子茶:适量茶叶和炒香的黄豆、芝麻、姜、盐放入茶碗中直接开水沏泡而成。

3、饮用唐前饮茶、唐代饮茶、宋代饮茶、明代饮茶、清代饮茶等。

唐—饼茶、贡茶、吴兴紫笋茶,陆羽《茶经》,团茶、饼茶、蒸青散茶,江南为主产区。

明代以后,散茶替代团茶、饼茶,泡饮法;清代,与现代相似,六大茶类品类齐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二、饮茶方法的演变烹、点、泡、当代饮法1、唐代烹茶:煎茶、庵茶、煮茶。

唐中叶-煎茶(饼茶),炙、碾、罗,加工成茶末再煎茶。

2、宋代点茶:茶兴于唐盛于宋,分茶。

3、明清泡茶:瀹(yue)茶法逐渐取代煎点法的主导地位。

4、当代饮茶:清饮、调饮、袋泡茶、罐装茶、冷饮。

三、中国茶文化精神广义: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核心:茶道,中和、自然、清雅、明伦重点:茶艺四、中外茶俗中国茶俗1、擂茶:客家擂茶—古代文明的活化石2、镇巴烤茶:滋味浓厚、焦香浓郁,回味无穷。

3、白族三道茶:苦茶(苍山雪绿或沱茶)、甜茶(生姜片、红糖、白糖、蜂乳、炒热白芝麻、熟核桃仁片、乳扇)、回味茶(麻辣桂皮、花椒、生姜片煮,加入苦茶、蜂乳)。

4、雷响茶:云南白族5、油盐茶:傈僳族6、龙虎斗:玉龙雪山下纳西族7、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8、罐罐茶:普洱烤茶9、侗族打油茶:煮油茶,广西恭城10、酥油茶:藏族11、奶茶:维吾尔族,奶量为茶汤的1/5~1/4最佳。

哈萨克族、蒙古12、回族盖碗茶:宁夏回族人亚洲茶俗1、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清、寂)七则2、韩国茶礼:和、敬、俭、真3、印度:红茶、牛奶、糖4、巴基斯坦:红茶、奶、糖5、新加坡、马来西亚:肉骨茶(茶叶、猪排骨、中药材、盐、胡椒煮煲)6、土耳其:红茶欧美茶俗1、荷兰:绿茶、红茶,沸水冲泡3-6min2、英国:下午茶,红茶3、俄罗斯:沙马瓦特茶饮4、法国:午后茶,泡茶方法类似英国5、德国:晚餐后茶味浓厚的高档红茶。

6、美国:冰茶、速溶茶、袋泡茶7、加拿大:主要红茶第三章茶叶知识一、茶树基本知识1、起源和演变2、茶树品种:产地、象形、叶片大小、发芽迟早、芽叶色泽和绒毛、产地结合芽叶性状、品种特点;冠以地名或单位并加以编号。

目前国家品种77个,无性系60个。

3、茶树形态特征外形:乔木、灌木、小乔木(树高和分枝介于灌木和乔木)组成:根、茎、叶、花、果实与种子4、茶树生长环境与栽培气候:温暖、湿润南纬45°和北纬38°,18~25℃日照:日照长,多酚高,红茶;日照少,绿茶;紫外线影响水色及香气,高山茶香好。

土壤:微酸,4.5~5.5为佳。

栽培:扦插育苗、11月至次年3月下旬,每亩20000株左右。

5、茶叶的采摘与制作采摘: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合理、科学采摘制作:不发酵茶(茶青-炒/蒸青-揉捻-干燥);半发酵茶(茶青-萎凋-烘/炒青—揉捻-干燥),白茶,文山包种茶、乌龙茶(8%~25%),铁观音、膨风茶、白毫乌龙(50%-60%);全发酵茶(茶青—室内萎凋—揉捻—补足发酵—干燥),切青红茶、工夫红茶、碎红茶、分级红茶。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发酵(绿茶菜香、红茶麦芽糖香、乌龙茶花香、果香、熟果香);焙火(生茶、熟茶)二、茶叶种类1、基本茶类绿茶:翠绿色、茶汤绿黄色;富含叶绿素、VC;性寒凉,咖啡碱、茶碱含量较多。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红茶:暗红色;麦芽糖香、焦糖香;温和,不含叶绿素、VC;咖啡因、茶碱较少。

小种、工夫、红碎茶、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宁红、宜红青茶:半发酵(10~70%);青绿、暗绿;两叶一芽;温凉;茶碱、咖啡碱约3%。

武夷岩茶、凤凰单丛、台湾乌龙、铁观音、凤凰水仙白茶:部分发酵(10%);条状白色,茶汤象牙色;芽叶盖白毫;寒凉,退热祛暑。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福鼎白茶黄茶:部分发酵(10%);黄汤黄叶;芽或芽叶制成;香清纯,滋味甜爽;凉性。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黄芽茶黑茶:后发酵茶,青褐色,汤色橙黄或褐色;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温和。

普洱茶、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安化黑茶2、再加工茶花茶:茉莉花茶、牡丹绣球、桂花乌龙茶、玫瑰红茶等,浓郁花香和茶味。

紧压茶:蒸压成型萃取茶:罐装饮料茶、浓缩茶、速溶茶。

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山楂茶药用保健茶:茶叶与某些中草药或食品拼合调配后制成。

含茶饮料:饮料中添加各种茶汁。

3、非茶之茶代用茶,保健茶,民间传统、具有疗效的代用茶。

三、中国名茶及产茶区1.主要茶区西南茶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绿茶,红茶:云南滇红、大叶种红碎茶、四川早白尖,黄茶:四川蒙顶黄芽、贵州海马宫茶,黑茶:云南普洱茶、四川边茶,紧压茶:云南沱茶、七子饼、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紧茶,四川康砖茶、金尖、方包茶及重庆沱茶等。

华南茶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绿茶,乌龙茶(凤凰水仙、单枞,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闽北水仙、黄金桂、台湾乌龙、铁观音、包种茶等),红茶(广东英德红茶、福建工夫、正山小种),白茶(福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黄茶(广东大叶青),黑茶(广西六堡散茶、龙脊茶),紧压茶(广西六堡圆柱茶),花茶(广东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广西桂花茶、福建省茉莉花茶。

台湾茉莉花茶、桂花乌龙茶)江南茶区:长江中下游南部(浙江、湖南、江西、和安徽、江苏、湖北南部);中国茶叶主产区;绿茶(浙江龙井、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等),红茶(浙江、湖南、江西、湖北功夫茶),黄茶(温州黄汤、莫干黄芽、君山银针、沩山白毛尖等),黑茶(湖北黑毛茶、湖尖、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湖北老青茶、青砖茶、二仙岩青茶)江北茶区:长江中下游北部(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和安徽、江苏、湖北三省北部),主要绿茶(六安瓜片、舒城兰花、信阳毛尖等)2、历史名茶唐代:陆羽《茶经》、李肇《唐国史补》;顾渚紫笋、阳羡茶等宋代:《宋史。

食货志》、宋徽宗《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元代:马端临《文献考通》、龙井茶、阳羡茶、武夷茶明代:顾元庆《茶谱》、屠隆《茶笺》、许次纾《茶疏》清代:乌龙茶3、现代名茶传统名茶、恢复历史名茶、新创名茶四、茶叶品质鉴别品质特征:外形(造型、色泽、匀整度、匀净度)和内质(冲泡后香气、汤色、滋味、茶渣)1、色、香、味、形形:制茶工艺决定色:绿茶(叶绿素及其降解物)红茶(多酚氧化)黄茶(闷黄)白茶(叶绿素、茶色素)青茶(茶色素)黑茶(多酚非酶氧化)香气:茶叶品种、鲜叶质地、采制季节、制茶工艺决定。

滋味: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2、感官审评环境、设施、审评用具、审评用水(新鲜雨水、自来水、井水、地表水等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无色、透明、无沉淀、不含杂质)、基本方法(外形、内质)3、次品劣变茶的检验陈茶(1年以上)、红梗红叶茶(绿茶采摘或加工不当)、花青茶(红毛茶鲜叶加工不当)、焦茶(干燥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烟、异、酸、馊茶(加工或储存不当)、劣变茶4、真假茶植物学特征理化成分检测(多酚20%~30%、茶氨酸,茶叶总氨基酸的65~75%,咖啡碱2~5%)五、茶叶保管常识温度(0℃以下)、水分(3%,不超过5%)、氧气、光线真空包装、无菌包装、充气包装、除氧包装、普通包装第四章茶具知识一、茶具种类及产地茶具概念最早出现西汉王褒《僮约》“武阳买茶,烹茶尽具”唐:《茶经。

四之器》列举了煮茶、饮茶、储茶用具24件宋:盅或盏,官(杭州)、哥(浙江龙泉)、汝(河南临汝)、定(河北曲阳)、钧(河南禹县)元:青花瓷茶具明:宜兴紫砂陶、瓷器(景德镇)功夫茶具: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陶土茶具:宜兴紫砂茶具瓷器茶具:白瓷(景德镇)、青瓷(晋代开始、浙江龙泉青瓷)、黑窑茶具产地:景瓷、宜陶二、瓷器茶具“瓷都”景德镇,粉彩是清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低温彩瓷工艺三、紫砂茶具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古称阳羡)种类:紫砂壶、煮水器、茶杯、闻香杯、杯托、盖碗、茶荷、茶海、茶船、水盂、茶叶罐四、其他茶具玻璃茶具:浇筑玻璃、刻花玻璃竹木茶具:茶盘、盛器、泡茶辅助用具等金属茶具:金银茶具、锡茶具、镶锡茶具、铜茶具、景泰蓝茶具、不锈钢茶具第五章品茗用水一、品茶与用水明代许次纾《茶疏》:精茗韵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明代张源《茶录》: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龙井茶,虎跑水、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1、水的分类天然水: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

硬水:泉水、江河之水、溪水、自来水、一些地下水软水:雨水、雪水2、水温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

水老:沸腾过久;水嫩:未费滚的水。

绿茶:80℃左右;红茶和低档绿茶:90℃左右;乌龙茶、普洱茶、沱茶:95℃左右。

二、品茗用水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分类:天水(雨水和雪水)、地下水(山泉、江河湖海井水)硬水:钙、镁离子含量超过8mg/L的水,低于的为软水。

通常1L水中含有碳酸钙硬度0~10°为软水,10°以上为硬水。

通常泡茶用水的总硬度不超过25°。

pH:pH>5,汤色加深;pH达到7时,茶黄素自动氧化损失庐山康王谷谷帘泉—茶圣口中第一泉“云雾茶,谷帘泉”镇江中泠泉—扬子江心第一泉北京玉泉山玉泉—乾隆御赐第一泉济南趵突泉—大明湖畔第一泉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二泉第六章茶艺品饮基本知识茶艺六要素:选茶、泽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

一、品饮要义1、选茶:外形(整齐划一,茶叶色泽、大小、长短一致)香气2、泽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雨水和雪水3、备器:场合、人数、茶叶,首先讲究实用、便利,其次追求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