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中西药合理应用是指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合理选用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的方法。

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常见的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一、中西药合理用药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抗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较为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海金沙与西药头孢呋辛,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抗菌消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活血化瘀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活血化瘀的药物与西药血栓溶解剂。

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西药可以溶解血栓,防止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3.温通经络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风湿病等疾病时,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温通经络的药物与西药非甾体抗炎药。

中药可以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西药可以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4.改善免疫功能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以及西药免疫调节剂。

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西药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

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及西药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中药可以促进吸收和利用,西药可以补充不足,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营养平衡。

二、中西药配伍用药1.中药有益于西药疗效增强:有些中药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

例如,当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过程。

2.中药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有些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例如,当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连解毒剂,可以减少肝肾毒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中药缓解西药副作用:有些中药可以缓解西药的副作用。

例如,当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西洋参,可以缓解药物的镇静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4.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互相促进:有些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可以互相促进作用。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公告:全球有七分之一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因此合理用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中西医在临床上联合应用广泛开展,如何合理地联合应用中+ 西药以及避免中西药间的配伍禁忌,就成了较为突出的问题。

实践证明,某些中西药配伍不合理,往往会使药物疗效降低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产生毒付反应和危及生命。

1: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如优降宁、复方降压片等(服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不能同时服中药麻黄、中成药麻杏石甘汤、麻杏止咳糖浆、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通宣理肺丸、清肺饮、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半夏露、气管炎糖浆、哮喘片等。

因这些中药中含有麻黄碱,而麻黄碱可促使贮存在神经末稍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可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增高,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 (2):在服用优降宁期间忌服白扁豆,因二者结合使体内酪胺堆积,引起高血压危象,甚至导致死亡。

附:(高血压危象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舒张压持续130毫米汞柱以上,头痛剧烈,烦燥,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视网膜出血,水肿,出现尿毒症,尿毒症常为致死的原因)。

(3)以上含有麻黄的中药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时与氨茶碱合用后,毒性增强,可致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震颤、头痛、头昏及心律失常,故二者不宜合用。

(4)含麻黄制剂的中药不宜与洋地黄、地戈辛、毒毛旋花子甙k等强心药合用,(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等毒性反应。

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增加强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5):使用麻黄碱时不能同时服用降压药: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使降压药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6):服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甘草片等不能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与以上降压药相拮抗。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临床分析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临床分析
平均 F 波潜伏 期 。 1 . 6 . 3统计分析
注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P<O . 0 1 ,- p <O . 0 5 ; 治疗 后 A、B组 间 比
较 ,△ P<O . 0 1 ,Am优 于B组 。
表3 两组 患者胫 神 经F 波潜 伏期 比较 ( ±S )
合理联 合 用应 用情 况 :毒 性反 应 ,拮抗 作 用 ,加 强作 用 ,酸碱 作 用 ,酶抑 或抑 酶作 用,沉 淀 与分布 作 用等 。结果 本 组 1 4 0例 ,不 合理 配 伍2 8 例 ,占 2 0 %。其 中毒 性反 应 4例 ,拮抗 作 用 3例 ,加 强作 用 7例 , 酸碱 作 用 2例 ,酶 抑 或抑 酶作 用 6例 ,酶促 作用 2例 ,沉 淀 与分
【 2 】 C h e n Q, B a b a H , Ka mi t a n t i I , e t a 1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b o n e r e g r o wt h i n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a mu l t i v a r i a t e a n a l y s i s o f 4 8 p a t i e n t s [ J ] . S p i n e ( P h i l a P a 1 9 7 6 ) , 1 9 9 4 , 1 9 ( 1 9 ) : 2 1 4 4 - 2 1 4 9 .
应用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 包 ,合理选 择数据集 ,进行临床疗 效的数 据分析 。两 组疗 效 比较采用R i d i t 分析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 化独 立样本t
检验 比较 。计量 指标用均数 ±标准差进行描述 。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西医结合也在广泛开展。

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西药联用已习以为常,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临床医药人员更应重视,合理联用中西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毒不良反应。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1.1中西药互为补充、提高疗效中药、西药虽然属于不同体系,但其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中医、西医各自都有完善的治病医疗体系和成功的经验。

如能合理的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联用,更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弥补中医之所短,取西医之所长。

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祛邪,消除病灶。

中西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理联用,能达到相互取长补短之效果。

如:阿司匹林能除热、发汗,力甚猛,容易伤气阴,与补阴生津的沙参、知母、玄参、生地等联用,既能发汗退热又能清热生津,达到祛邪扶正之功,取长补短之目的。

1.2中药治本、西药治标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之标本,原宜兼顾。

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医治其本,则奏效效必捷”。

临床上中医辨证而结合西医辨病,常能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如用安替比林治外感之热,再用石膏退热,知母补阴,这样效果更好;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急管哮喘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下,临床常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补肾中药干姜、细辛、淫羊霍、巴戟天、熟地等补肾固本;胆道感染,用西药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有肝气郁失调病人,则运用中药来疏肝理气,如枳实、白芍、柴胡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柴胡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的进入,作用于部位。

2中西药的合理应用2.1协同增效作用如:①清肺汤、六味地黄汤等与抗生素药物联用,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是指中药和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相互配伍、联合使用的原则。

其基本原则如下:
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组合,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疗效进行调整。

2. 相似原则:中药和西药的药性和作用相似或相近,适合联合使用,例如中药和西药都具有抗菌作用的情况。

3. 互补原则:中药和西药在作用机制上互为补充,通过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例如中草药可以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效果。

4. 调控原则:中药可以调节西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提高其疗效或减少副作用,例如中药可以调节西药的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

5. 安全性原则: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应考虑其安全性,避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总之,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组合,并考虑其相互作用和安全性,以达到优化疗效的目的。

中西药结合临床应用论文

中西药结合临床应用论文

浅谈中西药结合的临床应用【摘要】近些年,在临床上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已经成为常规。

大量的研究都显示,中西药联合应用既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问题是如何用大量的临床实践或实验研究来证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科学性、实用性及治疗意义。

笔者多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药物;中西;联用;药物;作用研究中医文献发现,中西药联合应用开始于20世纪初期。

近几年来,中西药联合应用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已经成为常规,中西药联合应用各有优缺,有的联合应用后会起到协同配合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有的联合应用则会有拮抗作用,降低了治疗效果。

因此,在中西药结合的临床应用中要扬长避短,还要注重提高其治疗效果,并提高其安全性。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中药、西药属于不同的医疗体系,但在临床的应用上都是为了达到治病的目的。

中西药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联合应用,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并能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及毒副作用,使病情快速地恢复,有着较多的优点。

1.1辩证辨病相结合,兼顾标本中医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西医则侧重于对某一种疾病的诊断,中西医结合则能使病和证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标本兼顾。

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均低于常人。

在治疗上一般要进行抗感染治疗,还要选用熟地、附片、细辛、干姜、巴戟天、淫羊藿等补肾固本中药,能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如对于胆道感染属肝郁化火的患者,需要用抗生素来有效地抗感染,还要疏肝降火,而中医辨证属肝气郁者,则要疏肝理气,需要用柴胡、白芍、枳实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枳实能松弛胆括约肌,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进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1.2协同增效作用大量的中药联合西药应用能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如黄连、黄柏治疗作用相当于四环素,配合痢特灵对细菌性腹泻及痢疾能发挥协同治疗作用,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

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

如: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

等等。

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

如: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

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及中西药临床应用的区别和联合用药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及中西药临床应用的区别和联合用药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及中西药临床应用的区别和联合用药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与西药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包括制作工艺、服用方式以及临床应用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药炮制和制剂与西药的不同之处,同时介绍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的炮制和制剂中药的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材料进行加工,以增强其药性和疗效。

中药炮制的工艺包括曝晒、浸泡、煮炼、研磨等环节,需要严格按照传统配方和方法进行操作。

中药炮制的时间、温度、火候等因素对药效有着重要影响,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熟练掌握。

另外,中药还需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的不同进行配伍,形成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有颗粒剂、丸剂、水蜜丸等形式,便于患者服用和储存。

中药制剂中的药物成分经过炮制和配伍后,药性更加稳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二、中西药临床应用的区别中药和西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药强调整体调理,讲究“治未病”,重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中药治疗时间较长,对患者体质和生活习惯要求严格,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才能见到显著效果。

相比之下,西药则更侧重于治疗已发生的疾病症状,常以靶向治疗为主。

西药疗效快,药效明显,但副作用也较大,容易导致药物依赖和耐药性。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三、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中西药联合用药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中药和西药分别或同时应用于患者治疗的一种综合疗法。

中西药联合用药可以充分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进行中西药联合用药时,患者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情况,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期间,需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联合的临床应用
【摘要】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深入发展,中西药物的并用在诊疗上日益广泛。

曾经有调查显示,应用汤剂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服用汤剂患者的13.63%;用中成药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服用中成药患者的24.70%;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用西药患者的86.74 %,可见中西药并用的比例之高。

而实际上,中西医结合确实有着很大的优势。

【关键词】中西药;临床;临床应用
中西药联用是我国临床用药的优势与特色。

只要联用得当、合理,可相互为用,取长补短,使疗效增强,病程缩短,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有时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
西药多为化学单体,组成成分明确,作用靶点具有专一性和针对性,其作用机理相对中药比较清楚,疗效评价体系比较容易明确。

而中药的优势在于其多活性成分发挥药效作用,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多效性和整体的调节作用。

因为中西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利用其两者优势,互补互用,相得益彰。

但要明确对于中西药联用,不应以单一的理论指导为依据,把“中药西药化”单纯运用西药药理学理论或者把“西药中药化”,依据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联用,这都是不妥的。

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顾的效果。

比如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因其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均低于正常人,所以临床上常选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而用补肾中药如淫羊藿、巴戟天、干姜、细辛、附片、熟地、法夏等补肾固本止咳喘。

2中西药联合的作用
2.1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如香连丸与四环素、痢特灵、氟嗪酸等联用,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达美康与黄芪、地骨皮、知母、党参、鬼箭羽、葛根等联用,能够增强降糖效果,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性[1]。

2.2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某些西药治疗作用明显,但不良反应较大,若与某些适当的中药配伍,既可以提高疗效又能减轻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人参汤、十全大补丸、小柴胡汤可抑制丝裂霉素C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和体重减轻的不良反应[1]等。

2.3各取所长争取时间,西药取药方便,便于携带和使用,在其治疗时间上明显高于中药,可有效为一些急重病人争取时间,而中药在其预后及康复治疗较西药更实用且毒副作用小,有利其尽早且有效恢复,两者配合默契既有效治疗急
症又加快其预后,值得学习应用。

3中西药联合的临床应用
3.1感冒:以前感冒患者,医生都是给开些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小,从根本治疗,但疗效慢,患者所受痛苦时间较长;西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医生则给感冒患者多以西药治疗,西药治疗见效快,感冒症状很快消除,但毒副作用较大,治标不治本,患者的抵抗力下降;目前,医生都有所见解,给患者一般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例如给患者开消炎的西药加上颗粒状冲剂的中成药,减少不良反应,既能缩短感冒症状时间,又不伤害患者的身体。

3.2肺癌:1例肺癌患者,男性62岁,已行肺叶切除术,进行化疗,同时应用中药贞芪扶正冲剂口服,既减少了化疗药的不良反应,又扶正培本,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3.3痛经、产后恶露的中西药联用:痛经患者,需要西药止痛外,更需要根据中医的辨证,分清是血虚还是血瘀引起的疼痛,以治病求本的原则,合并中药加以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产后恶露不止,只用西药止血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结合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养血止血、益气固本、清热凉血、固经涩血等辨症施治。

4中西药联合的弊端
4.1中西药联用降低疗效中西药联用后,能使原有成分失去活性或丧失,从而降低疗效。

含有金属离子的中药如龙骨、牡蛎、珍珠等以及含有金属离子的中成药与西药四环素族抗生素同服,能降低四环素族抗生素疗效[2]。

含有鞣质类的中药如五倍子、地榆、四季青等以及含有鞣质的中成药,与西药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丁维钙片、胃舒平等同服,生成难于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疗效。

含有酸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如乌梅、五味子、山楂,以及中成药五味子丸、山楂丸等与碱性西药胃舒平、碳酸钙同服,产生中和反应,使西药药效减弱。

含有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如硼砂、瓦楞子等,以及中成药行军散、石灵散等与西药四环素、土霉素等同服产生络合反应,导致四环素族抗生素溶解度下降,肠道吸收减少,血浓度降低,疗效减弱或丧失[2]。

4.2中西药联用毒副作用增加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药理研究表明,有些中西药配伍应用能使药物毒副作用增强。

两类药物毒性相类似,合并用药后出现毒副作用的同类相加。

如地榆、虎杖、
五倍子等含鞣质的中药与四环素、利福平等西药,二者均有肝毒性。

产生有毒的化合物。

雄黄、信石等中药材含硫化砷,此类中药材及其制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等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在体内硫化砷可能被氧化成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可引起砷中毒。

加重或诱发并发症,诱发药源性疾病及变态反应。

鹿茸、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成分,与刺激胃黏膜的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的衍生物合用,可诱发消化道溃疡。

结论:中西药不合理的配伍会带来许多配伍禁忌,或产生沉淀、减低疗效或产生毒性,以至于危及生命。

中西药联用应尽可能地搞清药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体内代谢过程。

合理应用中西药联用,既降低不良反应,又增强了疗效。

参考文献
[1]黎奔,陈朝,等,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148.
[2]王剑虹,吕金胜。

中西药配伍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4,7(8):643-6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