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访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学校家访制度

学校家访制度

学校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家访制度是指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沟通与合作机制,旨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家访,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家访目的1.了解学生家庭环境:通过家访,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对学生的期望,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帮助学校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3.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通过家访,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包括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体育锻炼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4.建立家校合作关系:家访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双方的信任和理解,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三、家访对象1.所有学生:学校家访制度适用于所有学生,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全体学生。

2.特殊情况学生:对于家庭特殊情况的学生,如家庭贫困、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学校应加强对其家庭的关怀和支持,通过家访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关爱。

四、家访程序1.家访计划:学校每学年初制定家访计划,明确家访的时间、对象和目的,并将计划通知学生家长。

2.家访安排:学校教师根据家访计划,提前与学生家长预约家访时间,并与学生家长沟通家访的目的和内容。

3.家访实施:教师按照预约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记录相关信息。

4.家访记录:教师应详细记录家访过程中的交流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等,确保家访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家访反馈:学校应及时将家访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包括学生的表现、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改进措施等,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四篇)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四篇)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是指教师在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下,定期或不定期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并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的目的是加强教师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

家访可以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跟进解决,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环境,为学校制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家访目标和任务:明确家访的目标和任务,例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情况、挖掘学生的问题和困扰等。

2. 家访频率和时间安排:确定家访的频率,例如每学期进行一次或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时进行一次;确定家访的时间,避开学生家庭较忙碌的时间,确保家长在家。

3. 家访对象和范围:确定家访的对象,一般是全体学生或重点关注学生;确定家访的范围,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家庭环境等。

4. 家访程序和方式:明确家访的程序和方式,包括提前通知家长、制定家访计划、准备家访相关资料等;确定家访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沟通。

5. 家访记录和反馈:对每次家访进行记录,包括家访的目的、家访的内容和结果等;及时向学校或教育机构反馈家访情况,尤其是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扰时要及时报告。

6. 家访的保密和安全:确保家访过程中的信息保密,包括学生和家长的隐私;确保教师的安全,家访时需要教师自行注意安全问题。

总之,教师家访工作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它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制,落实家访工作,确保其有效进行。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二)一、引言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教师家访工作作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家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状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大全(10篇)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大全(10篇)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大全(10篇)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大全(精选10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篇1】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有计划地进行,学校特制定以下制度:一、家访工作责任人:家访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每班组成若干个家访小组。

学校行政人员家访主要处理学生突发情况或典型事件。

二、家访的次数:一学年内家访小组必须普访学生一次,一学期内至少家访一半以上学生。

对特殊群体学生必须访两次以上。

三、家访的原则:发生下列几种情况,班主任必须及时家访,副班主任应积极配合。

1、学生患病,缺席三天以上,班主任要登门或上医院探望。

2、学生家庭发生重大或不幸事件,要及时做好安抚工作。

3、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伤害事故,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或亲自把孩子送回家,说明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4、学生无故迟到、缺席,及时向家长了解原因,通报情况,共同进行教育。

5、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品行不端,及时与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教育。

6、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家访,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学生和家长以热情的鼓励。

四、家访的内容: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增进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情感交流。

五、家访的注意事项:1、每次家访要确定家访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对被家访的学生有较充分的了解。

2、家访前要提前预约,告知家长家访的时间,以提高家访效率。

3、家访过程中,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4、家访时要虚心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要实事求是汇报学生在校表现,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学校家访工作制度范本

学校家访工作制度范本

学校家访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家访目的1. 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2. 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水平。

3.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增强学校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家访对象1. 全体学生家庭。

2. 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家庭。

四、家访时间1.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员家访。

2. 对特殊学生家庭,根据需要随时开展家访。

五、家访内容1. 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2. 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等。

3. 学生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心理状况等。

4.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需求等。

5.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规划、家长意见等。

六、家访流程1. 提前准备:了解学生家庭地址、联系方式,收集学生相关信息,制定家访计划。

2. 的家访:教师分组进行家访,敲门、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尊重家长意愿,合理安排家访时间。

3. 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提出教育建议。

4. 总结反馈:家访结束后,教师对家访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七、家访要求1. 教师家访时要尊重家长,礼貌待人,真诚沟通,不泄露学生隐私。

2. 教师家访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宣传国家教育政策,不偏重学业成绩。

3. 教师家访时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

4. 学校要对家访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和检查,确保家访质量,不断提高家访工作水平。

八、激励与保障1.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家访工作,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学校家访制度

学校家访制度

学校家访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原则1. 尊重家长,平等交流,增进互信。

2. 关注学生,全面了解,促进成长。

3. 及时沟通,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4. 保密原则,保护隐私,确保安全。

三、对象1. 全体在校学生。

2. 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

四、时间1. 定期家访: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家访。

2. 非定期家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时进行。

五、内容1.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

2. 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品行表现、同学关系等。

3. 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制定教育措施。

4. 宣传国家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5. 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六、程序1. 家访前,教师应与家长沟通,约定家访时间、地点,并简要说明家访目的。

2. 家访时,教师应携带工作证、家访记录表等相关材料。

3. 家访中,教师应认真记录家长意见和建议,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4. 家访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反馈,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向学校领导汇报。

七、要求1. 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家长,认真履行家访职责。

2. 教师要注重家访效果,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3. 教师要遵守家访纪律,不得接受家长馈赠,不得泄露学生隐私。

4. 学校要加强对家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检查家访记录,开展家访培训。

5. 学校要建立家访激励机制,对家访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3.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学校家访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家访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家访工作管理制度1. 简介家访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学校家访工作是指学校老师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建立师生家长之间的互信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提供一个有效的反馈渠道,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

2. 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家访工作对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与学生家长的面对面交流,学校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综合化的教育服务。

其次,家访工作有助于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学校形象和声誉,进一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3. 家访工作的程序和要点家访工作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家访对象、与家长预约、前期准备、家访实施以及后期跟进。

在家访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与家长进行友好而真诚的交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状况进行细致观察和评估、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支持、及时记录和整理家访情况等。

4. 家访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在进行家访工作时,老师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家长不配合、家庭隐私和安全问题、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家访工作的目标和程序,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5. 家访工作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家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应包括家访工作的组织架构、工作程序、评估和反馈机制等内容。

同时,制度还应涉及到教师的培训和考核等方面,以提高家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6. 家访工作的管理流程家访工作的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制定家访计划、组织实施、及时记录和归档、评估反馈以及持续改进。

各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文件和表格支持,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7. 家访工作管理中的沟通与合作家访工作需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良好沟通。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家庭情况和学生需求,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和个性化发展计划。

学校家访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家访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

第三条家访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家长,平等交流;2. 真诚关爱,关注学生;3. 实事求是,解决问题;4. 规范程序,提高效率。

第二章家访对象及内容第四条家访对象:1. 学生家长;2. 家庭困难学生;3. 学习成绩优异或进步显著的学生;4. 学习成绩下滑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5. 行为习惯较差、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第五条家访内容:1. 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状况;2. 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包括学习成绩、品德行为、身心健康等方面;3. 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4. 反馈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寻求家长支持与帮助;5. 介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学校发展规划。

第三章家访时间及方式第六条家访时间:1. 学期初: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做好新学期教育工作;2. 学期中:关注学生成长,调整教育策略;3. 学期末:总结一学期工作,规划新学期目标。

第七条家访方式:1. 面对面家访: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2. 电话沟通:教师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传达学校工作及学生情况;3. 网络沟通:教师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与家长保持联系,分享学生在校动态。

第四章家访要求第八条教师家访应做好以下工作:1. 提前制定家访计划,明确家访对象、内容、时间;2. 家访前,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做好充分准备;3. 家访时,保持礼貌,尊重家长,认真倾听家长意见;4. 家访后,整理家访记录,分析学生问题,制定改进措施;5. 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第九条家长配合家访工作应做到:1. 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访工作,提供真实信息;2. 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3. 关注学生在校表现,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4. 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家访制度

学校家访制度

学校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家访制度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联系,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家访,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目的和意义1. 增进家校沟通:家访可以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意见,加强双方的互信和合作。

2. 了解学生家庭环境:通过家访,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关系等,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关怀。

3. 解决学生问题:家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等,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4. 促进学生发展:家访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全面的学生信息,有助于学校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家访程序1. 家访计划:学校制定家访计划,明确家访的目的、对象和时间安排,并提前通知家长,征得家长的同意。

2. 家访准备:教师在进行家访前,应仔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准备好家访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问卷调查表、家访记录表等。

3. 家访实施:教师按照家访计划,与家长预约好时间,进行家访。

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家庭的隐私,与家长进行友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习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4. 家访记录: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家访的内容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整理归档,便于后续跟进和分析。

5. 家访反馈:教师在家访结束后,应向学校汇报家访情况,与学校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并向家长反馈家访结果和后续工作安排。

四、家访注意事项1. 尊重家庭隐私: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家庭的隐私,不得泄露家庭的私密信息。

2. 保护学生权益:家访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权益,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侵害或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集镇理想学校教师家访工作制度
一、家访活动目的:
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家访,促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关心学生成长,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有利于完善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制度,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学校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赵明亮副组长:李进中丁小峰成员:王丽、周莹、张春芳、施敏、武胜、朱昌花、王秀英、赵荣、靳盼、王艳红、朱丽、刘艳、王永连、高升、朱慧、黄媛媛、唐玉玲、白广松、白金兰、韩海军、宋章记
三、家访内容:
1、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其它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

2、向家长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介绍正确的教育子女方法,配合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并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3、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节、假日生活,加强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注意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窃、防中毒,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活动要求:
1、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师生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外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

2、专门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把家访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增强做好家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深入村民委员会、周边村庄,介绍学校开展家访工作情况,诚心诚意听取意见,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4、根据计划安排,走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在校表现,了解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5、每学期中、期末考试后召开全校家长会,让家长走进学校,展示素质教育成果。

6、教师根据家访情况开好主题班会。

7、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如实填写家访台账。

8、教师每学期对班内学生至少家访一次,个别问题学生至少两次。

9、每学期家访工作量完成不了,不能参加年度评优及职称晋升。

王集镇理想学校 2018.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