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鲁教版七年级上古诗根据提示默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根据提示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苏轼的《浣溪沙》中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送友人》中用自然景物表明心意,表现离别时双方内心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中写作者登上黄鹤楼,见江雾弥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当及时努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洞庭湖水波浩渺、云起浩荡的景象。
7. 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2.《鲁山山行》中描写深秋时节,霜落林空时动物的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核舟记-

清 风 徐 来 引自《赤 , 壁赋》 水 波 不 兴
山 高 引自《后赤壁 月 赋》 小 , 水 落 石 出
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各有何 不同的表现?
左右舟子各具怎样的情态?
鲁直居左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
12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 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
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 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 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
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 膝,诎右臂支船,而竖 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之,珠可历历数也。
13
舟尾横一衡木,右 手攀右趾,若啸呼 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 扇,左手抚炉,炉 上有壶,其人视端 容寂,若听茶声然。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
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 《茅檐集》。《核舟记》选自 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 志》。
mǐn wǎng
器皿 罔不因势象形
yí
yòu jī
贻 八分有奇
shǔ
二黍许
ruò
篛篷
rán
sǎn
髯 石青糁之
zhǔ qū chuí jì
jí zhuàn
不属 诎 椎髻 舟楫 篆
为宫室: 做,雕刻,动词 中轩敞者为舱:是,动词
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名词 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
16
诎右臂之船: 通“屈”,弯曲 手倚一衡木: 通“横”,横着
右手攀右趾: 通“扳”,bān,往里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来连接整
数和零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的,不寻常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鲁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珍藏)(精选多篇)

鲁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珍藏)(精选多篇)第一篇:鲁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珍藏)鲁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六年级(上册):1观沧海东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2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3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年级(下册):1山中杂诗南朝梁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长行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初二语文备课组一.复习总设想(1)、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推敲》教案鲁教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鲁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珍藏)

鲁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六年级(上册):1观沧海东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2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3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年级(下册):1山中杂诗南朝梁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30杜甫诗三首word教案(2)

30 杜甫诗三首课文学习设想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许多诗篇被我们所广为流传。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前置预习1.搜集整理杜甫的有关材料写在下面。
2.熟读三首诗,将生字词在书上划出来,抄写在下边。
3.搜集整理每首诗的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前两首诗。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重难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课堂流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前两首诗。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生齐读目标,抓住关键词,理解目标。
二自主学习18分钟一、知识填空:杜甫(712-770),字,自号,世称“杜工部”,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二、朗读:1.(1)播放录音《望岳》《春望》,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歌的诵读节奏。
(2)自己出声朗读、读熟。
鲁教版七上附录诗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 小溪潺湲yuán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 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 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 人生的情怀。
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 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 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 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 格。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 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 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 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 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 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 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 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 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 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 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 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 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 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 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 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 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 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 忍离去。
鲁教版初一上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

复习《钱塘湖春行》
1.这首诗以( )为线索,描写( )景 色,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诗人( )的心 情。 (春行、早春、喜悦) 2.诗人选取了最能代表春天的哪两种鸟?抓住了 初春的景物特点,选取了极富典型性的植物是什 么? (莺、燕) (乱花、浅草) 3.诗人采用( )的表现手法,随着作者的脚 步,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移步换景 )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北、 贾亭西起,至白沙堤终(如图),边走 边赏,移步换景,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 媚风光,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精赏诗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两者从方位上点名 了作者游玩的起始点。 初平即水面刚刚涨到与堤岸相平。诗人 远望湖面,水面宽广,浮云低垂与湖面 连成一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提示: ①翻译两句诗。 ②这两句诗有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③两种景象有什么相同吗? ④你能从“江春入旧年”中体会出作者 什么样的感情感情?为什么。
3、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新的事物取代旧 的事物)
4、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观 沧 海
曹 操
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 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 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 植合称“三曹”。 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 行》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 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 凉。
背景:《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
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 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 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 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 扬鞭,登山观海,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