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分类
列举敦煌壁画的类型

列举敦煌壁画的类型
1、四佛印相:画面中主要图案是佛像,四位释迦牟尼佛和观音菩萨,以多佛像的组合安排而构成一幅宏大的壁画。
2、佛教慈悲:以佛陀的慈悲传宣佛法的故事为主题的壁画。
3、天宫众神:以众神顺从天帝托拉斯的故事为主题的壁画。
4、分体长廊:一种特有的大空间结构,中央、左右两侧三个走廊穿
插连接,每个走廊上都有不同的壁画主题。
5、石窟刻画:通常雕刻于石窟内壁的壁画作品,也可绘制于周围山
壁上。
6、佛事活动:以佛教各种相关场合活动(如灯会、受戒、访禅等)
为主题的壁画。
7、佛法护持:以佛陀护持眾生的传说故事为主题的壁画。
8、唐代芳草:以佛教精神及其所代表的哲学思想为概念的壁画作品。
中国著名壁画作品及其介绍

中国著名壁画作品及其介绍
中国著名壁画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作及其简要介绍:
1. 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壁画数量众多,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和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7窟的「观音菩萨」和第285窟的「飞天」,它们以其精美
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展示了敦煌壁画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2. 齐白石壁画:齐白石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巨匠,他的壁画作品以动物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虎豹斗」和「蛇雕斗鸡图」,他以粗犷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动物的形象,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3. 大足石刻壁画:大足石刻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壁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是「千手观音」和「地狱变相」,它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4. 北京颐和园长廊壁画: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长廊上绘有大量的壁画,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绘画技巧而闻名。
壁画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山水长卷」,它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
以上是中国著名壁画作品的简要介绍,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艺术的卓越品质。
优秀ppt-敦煌壁画

僧而为 汉僧形象。
2.构图:不断创新, 打破了“ 人大于山” 、“ 水不容泛”
的格 局, 以鸟瞰式或散点式的透视, 营构了多种多样气势磅礴 的巨型经变, 开拓了意境创造的新领域。
3.色彩:渲染与叠翠相结合。
阿弥陀佛经变(初唐)
菩萨头像(盛唐)
四、鼎盛时期(唐朝后期)
1.人物造型:充分掌握了“ 骨法用笔” 的奥秘, 注意
了 骨与肉的有机结合。人物面象多为统一的条丰型,菩萨已 屏除了扭妮的体态,出现了双腿直立, 腰部微扭, 自然和谐 的姿态。
2.线形:经变画构图已经定型, 线描造型的表现力大大提
高。土红线作为人物的定型线已经成为吐蕃时期线描的特 点。
供 养 菩 萨 ( 北 魏 )
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 形式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内容称之为“经变”。用绘画
的手 法来表现经典内容的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
讲唱 手法表现的叫“变文”。
降 魔 变 ( 北 周 )
三、民族传统神话
包括内含东王公、 西王母、伏羲、女娲、 青龙、白虎、朱雀、玄 武以及风雷电公等源于 道家神仙思想的内容题 材。敦煌壁画中出现的 这些道教神话的题材, 表明了外来的佛教思想 已经融合、吸收了道家 思想。
北凉
南北朝
隋朝
开创
交融
统一
唐朝 宋元以后
繁盛
衰落
佛教 东传
南北地区、中 南北统一 原与西域文化 社会安定 的融汇
社会繁荣昌盛 文人画风
佛教盛行
盛行,壁画
退出主流
绘画
一、开创时期(北凉)
1.内容:主要为佛传、本生故事及说法图等。 2.人物造型:头戴花蔓或宝冠,曲发垂肩,面相椭圆直
敦煌莫高窟壁的艺术风格与意义解析

敦煌莫高窟壁的艺术风格与意义解析敦煌莫高窟壁是世界著名的艺术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主题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敦煌莫高窟壁的艺术风格及其意义进行详细解析。
一、概述敦煌莫高窟壁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
其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莫高窟壁由主要分布在龟兹河东岸的莫高窟、西辽河下游的五泉窟、太华山南麓的青铜峡窟及其它分散洞窟共组成。
二、艺术风格1. 绘画风格敦煌莫高窟壁的绘画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绘画、西域绘画和印度绘画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敦煌莫高窟壁画常采用立体绘画技法,注重人物形象、服饰细节和背景绘制。
同时,绘画以强烈的装饰性为特点,运用美丽的颜色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出鲜明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2. 雕塑风格莫高窟壁的雕塑风格丰富多样,包括浮雕、塑像等形式。
在雕塑表达上,莫高窟壁以神态生动、形象逼真和造型考究为特点。
同时,莫高窟壁雕塑的主题广泛,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神话传说等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展示了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特点。
三、艺术意义1. 宗教意义敦煌莫高窟壁在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壁画和雕塑中的佛教题材丰富多样,展现了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
同时,壁画和雕塑中的道教、儒教元素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融合,具有较高的宗教意义。
2. 艺术交流意义敦煌莫高窟壁作为一个重要的丝绸之路节点,吸引了来自中亚、西域和印度等地区的艺术家、学者和商人。
这些人的涌入为莫高窟壁艺术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同时,壁画和雕塑中的西域元素也体现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的艺术交流意义。
3. 历史意义敦煌莫高窟壁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存,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壁画和雕塑中的历史场景、人物形象和服饰细节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这些反映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意义,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敦煌壁画解析

敦煌壁画解析敦煌壁画是一个集建筑、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是研究敦煌文化、佛教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敦煌壁画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在绘画技巧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线描、晕染、渲染等多种方法,使得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其中,线描是最基本的绘画技巧,也是敦煌壁画的特色之一。
通过粗细、曲直、虚实等变化,线描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晕染和渲染则是用来表现人物面部的细微表情和立体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在构图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散点透视和鸟瞰式透视等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散点透视是指将画面分为多个视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人物和场景。
鸟瞰式透视则是指从高处向下俯视,使得画面更加开阔和壮观。
在色彩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鲜艳明亮的色彩,如红色、橙色、金色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同时,敦煌壁画还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力量和生命力,金色代表神圣、高贵和神秘感。
敦煌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
其中,佛教故事是最为常见的内容之一,包括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
这些故事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此外,敦煌壁画中还有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的描绘,如张骞出使西域、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等。
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总之,敦煌壁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研究敦煌文化、佛教文化和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人类艺术的珍品之一。
敦煌石窟之249、285、247、286、288、432、461(西魏)

敦煌石窟之249、285、247、286、288、432、461(西魏)敦煌石窟之三(西魏)敦煌莫高窟的西魏诸窟以第249、第285窟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第247、286、288、432、461诸窟。
虽然有些壁画还保留着西域晕染法的特点,但主要风格较之北魏为一变:就颜色上看,从北魏深色底变成了白色底,主体颜色多为蓝色和红色,显得鲜亮明快;就壁画内容上看,出现了伏羲、女娲、西王母、雷公等中国的神话传说形象,并且人物服饰也更接近中原,其中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中的得眼林甚至出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元素,这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当属第249窟的北坡狩猎图、飞天,第285窟的彩塑禅僧、北壁的供养人、南壁的五百强盗成佛图、箜篌乐伎、东壁的说法图等。
第285窟的北壁说法图下面的供养人画像上有墨书题记:“大代大魏大统年岁次午八月是旬造”,“大代大魏大统五年五月二十一日造迄”,即公元538—539年,为莫高窟最早有明确纪年的洞窟。
伯希和在对第101窟(即第249窟)的考察中,将之确立为独立的风格洞窟,同时指出洞顶的4幅画面需要特别关注,其用水彩画的方式进行描绘,其中有动物、地精和杂技表演者,其天蓝色的深度令人感到奇怪。
随后的第120N窟(即第285窟)、第120P窟(即第288窟)、第127窟(即第432窟),伯希和均正确指出应属于101号洞(即第249窟)的风格,特别是第120N窟(即第285窟),伯希和用了10000余字和大量文字进行描述,并摘录了具有大统五年的题记,确实是让人钦佩。
主体颜色多为蓝色和红色,显得鲜亮明快的壁画特点随即也影响了北周,而到了隋唐壁画颜色则更为绚烂,以青绿为主,这也是后话。
▲249窟(西魏)西壁第249窟全景第249窟的北坡狩猎图第249窟飞天吹笛飞天第249窟顶部乐伎和狩猎图第249窟顶部第249窟西王母、东王公形象第249窟被伯希和称为杂技表演者的雷公形象第285窟覆斗型洞窟第285窟主龛造像第285窟主龛龛楣上的绘画莲花纹饰和十一尊持乐器的化生童子第285窟身披袈裟的造像已经不见了犍陀罗风格第285窟的顶部壁画第285窟弹奏着箜篌的乐伎第285窟的双飞天第285窟具有中国神话传说的动物和飞天第285窟的伏羲与女娲形象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中的得眼林第285窟的供养人已经是中原的服饰第285窟说法图第288窟内中心柱第288窟内说法图第288窟顶部的乐伎伯希和助手拍摄的西魏诸窟照片莫高窟第249窟西魏第249窟位于莫高窟窟区中段,虽无明确的造窟供养发愿文和文献记载,但从洞窟形制、壁画内容和艺术风格看,其营建时间应在西魏时期。
敦煌壁画

比喻故事画:
西王母 莫高 窟第249窟 窟顶北坡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 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 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 藻井外,东西两面傻子王八王 八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 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 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 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 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的,“五台山图”。 中唐
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 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敦煌壁画 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 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 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 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
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 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 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 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 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 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 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 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九色鹿本生故事画 莫高 窟第257窟 北魏
本生故事画:
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 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 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 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 “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 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 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 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第二节-敦煌壁画艺术

285窟 伏羲女娲
2.装饰图案画。
莫高窟壁画中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平棋和藻井,属于建筑顶部位的装饰。莫 高窟最早洞窟之一的268窟,顶部用泥塑平棋一排,其艺术形式是从木结构建 筑而来。北魏、西魏、北周石窟中心柱周围的平顶作较大的方形棋格图案, 中心绘莲花、飞天,周围沿边有边饰。宋代和西夏的窟顶坡面分为较小的四 方形棋格,绘莲花或者宝相花等。
唐后期和五代、宋及西夏、元代的敦煌飞天艺术,一则表 现出程式化倾向,变化不大。二则其艺术成就无法与前期 相比,总体上表现出一种衰退的趋势。
西魏 飞天
北周 飞天
初唐 双飞天
172窟 盛唐
宋代 献花飞天
敦煌飞天现存六千余身,十六国北朝时期,有明 显的西域样式和风格,健壮和笨拙,有男性特征, 飞动感不强。隋唐时期,是飞天艺术发展的顶峰, 完成了中国化、民族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 化的里程。敦煌飞天不生羽毛、不长翅膀、也没 有圆光,借助彩云却不依靠彩云,通过长长的飘 带,舒展的身姿、欢快的灵魂,在鲜花和流云的 衬托下翱翔太空,把洞窟装扮得满壁风动。
二、中国传统神话画及装饰图案画
1.中国传统神话画
表现神仙思想的传统神话题材,主要有249窟、285窟的顶部。中心 画方井,四面斜坡上部画神仙云气表示天,下部画山林野兽表示大地, 形成具有宇宙空间感的画面。
第249窟南顶画三凤驾车,车中坐西王母。北顶画四龙驾车,车中坐 东王公。
第285窟东顶部伏羲、女娲南北对峙。女娲人首蛇身头束鬟髻,着交 领大袖襦,胸前画日月,肩上披长巾。伏羲一手持规,一手持墨斗。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1 、供养画像 供养画像也叫供养人画像。出资造窟者为了求福、祈愿,在窟内彩绘窟主(功德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在石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宗教史、艺术史、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史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是非常宝贵的古典艺术遗产。
敦煌壁画究竟有多少呢?以莫高窟为主体的石窟群577个洞窟中,现存色彩艳丽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
被誉为当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
这么多的壁画都画了些什么内容呢?据敦煌学专家多年考证研究,内容已基本弄清,可分为:
一、尊像画指佛教崇拜的佛陀、菩萨、护佛神等供奉的各种神灵形象。
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
三、神话题材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指北魏晚期出现的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风雨雷电等道家神仙思想的内容题材。
四、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
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
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
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六、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
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
3.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
4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
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
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
六、山水画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
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
壁画内容除以上六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
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