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

到这个题目,也许老师们会产生疑问:什么是观课议课?它与传统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怎样实施观课议课?今天,我就和老师们来共同学习。

什么是观课议课?我们先从新课标对评价的定义来看,新课标对评价的定义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新理念下的有效评课不仅仅是对课堂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分析思考,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进程,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活动有效顺利地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必须改传统一味评论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法、教态、语言等内容,采用一种观课、议课的方式进行,由以往对一节课单纯的成功或失败的价值判断转变为效益研究,由讲听对立到讲听合作,由工作任务到研究课题,由自然听看到专业观察。这样的评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得以推动的有利因素之一,是能够使听课者、授课者双方获益的有效方式。新理念下的评课最终目标是开展研究,促进发展,也是实现课堂改革、学生发展、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因此,听课、评课的概念已悄然演变成“观课”、“议课”。

在传统的听课中,听课者主要是跟踪信息流,捕捉知识点,因此主要手段是“听”。而现代课堂正由“教知识”向“教学法”转变,教师的主要作用已经不是讲解知识,而是实施教学双方交往互动活动的组织,除了要“听”信息的传输外,还要“看”师生的活动,因此,“观课”的理念应运而生。

至于“评课”,我们可以从“评”字的意思来看。什么是评?评就是评论、批评、评判。评课,可以理解为就是对一个教师的课进行价值高低、是非、优劣的判定。而“议”是议论、评说,含有共同协商讨论的意思。“议课”就是对一个教师的课进行协商、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协商产生的意见不担负评判教师教学好坏的职责。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谈自己的感受,谈设计者的预设目标,谈获得的实际效果,谈事后的处理技巧。可以谈教师课堂上的各种行为与教师的能力细节,谈他的课堂设计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设计。

由“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1、观课议课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行为。课堂观察需要教师间的合作,要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来完成。教师借助于合作共同体探究,并且开展专业对话和自我反思,促使合作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2、观课议课是一种积极参与研究的工作方式。教师的日常生活,是一种“专业学习”,也是“合作学习”。观课和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山之玉,可以攻石”。课堂观察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更致力于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彼此互助,共同进步。3、观课议课是一种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经历了课前交流、课中观察、课后分析这三个环节。课前交流,合理分工,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点;课中合作观察,运用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课后调整观察资料,处理观察数据,进行理性分析。这种方法不是孤立地看待教学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研讨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等进行整体研究,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高。

观课议课如何具体操作呢?我们先来探讨观课的准备。

课堂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数据分析、利用一定工具的观察研究过程。课堂观察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准备。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观察主题的确定、观课内容的确定、观察工具表的制定以及开好观前会议等事项。

观课必须有主题,主题来源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叩问教学细节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课堂观察应从小问题入手,越是细小的问题,越容易实施观察,容易通过观察研究解决。另外,观察主题还应具有共享性,即反映多数老师的共性问题,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聚焦教学的热点问题,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研究中发挥评课合作体的作用。

观课内容应该是现场可以捕捉的表象,主要应该是行为层面的东西。如:1、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是多少?在其他方面投入的时间是多少?学习能力超常的和学习能力不适的学生的表现如何?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学习,他们从事哪种任务,谁来决定,是否相互协作?2、教师教学状态的观察。教师是怎样创设情境的?是怎样组织教学的?是如何管理班级的?教师的评价行为怎样?结果怎样?教师组织学生探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教师运用了那些课程资源?3、师生交往的情况观察。课堂上发生了哪种互动?课堂决策如何进行?是由教师决策,还是学生决策,还是由双方进行决策?在小组学习时,教师是怎样与各组保持联系的?观课主题与内容选定后,根据选定的内容制定观察工具表,并召开观前会议,对观课这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

观课方法有许多:1、注视。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注视点不用太多,防止顾此失彼。注视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令被观察者发现而感到局促不安,产生心理压力而改变他的正常行为。2、扫视。这样做既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时观察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忽视被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3、定时定点观察。如对教师课堂与学生交往行为进行观察使,就可以每隔几分钟记录一次教师的位置。最后的观测结果可以绘制成教师在教室内的活动轨迹,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范围,对那些学生的接触更为频繁。4、换位观察。观察者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不要总是站或坐在教室后面,而是要不定时地改变一下自己的位置,从不同的较多的角度进行各种观察。5、倾听。在观察师生交往状态时,往往要通过倾听师生对话才能真正感知。6、询问。观察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来询问或提问被观察对象,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搜集课堂的有用资料。7、访谈。这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具有独特的重要功能。可以直接了解到受访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内容,可以直接询问受访者本人对问题的看法,而且有广泛的应用范围。8、录音录像。恰当使用录音录像技术,能把过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可以反复播放,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了解了观察的方法后,我们再来看看观课的实施。

观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记录教者的教学流程,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板书、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和质疑、师生活动的主要情况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在记录

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的感悟、想法、不同意见、欣赏之处等写下来,还可以在记录本上做上学生座位的标记、发言次数、流程使用时间等记录。课堂观察记录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技术记录等;定量的记录体系是预先对课堂中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解并整理分类,然后按照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情况进行逐一记录。无论采用那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观课者可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录课堂教学环节间的联系;观察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记录教者的行为意识;根据观察的类型、目的、内容适时选择记录量表。记录量表有记录代码系统,如“师生交往观察记录代码系统”;事件取样记录表,如“学生参与情况观察记录表”;时间取样记录表,如“一次语文字词抄写作业的观察记录”;定性行为核查表,如“教学风格核查表”;定量行为核查表,如“分组类型的行为核查量表”;登记评定记录表,如“小学语文新授课课堂教学评定表”等。

进行课堂观察后,要对授课者的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可行性建议。那么,对课堂观察的结果如何进行分析呢?

绝大多数的课堂观察是分工合作完成的,因此,观察结束后,应立即召开观后会议。会议内容包括:1、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再次沟通交流情况。沟通时,双方应抱着“对话”的研究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被观察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简短的反思,观察者应保证被观察者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感觉;2、观课者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3、负责人汇总统计各观课者上交的观察记录资料;4、全体观察者依据观察资料的汇总数据以及全体辅助资料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性意见。在讨论分析结论时,要围绕观察主题,针对所观察到的教学现象进行如实客观的分析,要讲分析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对教学现象的整体把握。

“议课”的实施

“议课”是对教者所提供的教学信息进行的思想、理论的探寻,是协商共同收集和感受到的课堂信息,最终目标就是观课者、教者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反思,直至改进教学,共同成长。

一堂好课的标准

讲到议课,就要涉及到课的标准问题。由于课堂教学的个案性和生成性,衡量是否是一堂好课就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课堂教学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是有一个总体框架的,是有一个基本程序的,是有一定要求的。针对这些基本的东西,是可以提出一定的标准的。

语文教师的名博“红袖添香”对好课的标准提出“八性”。1、教学常规的示范性;2、课型设计的创造性;3、教学内容的准确性;4、教学方法的启发性;5、教学过程的教育性;6、辅导练习的有效性;7、能力培养的多样性;8、师生活动的多样性。

还有教育专家从课堂教学的多维度思维出发,提出课堂教学的各种维度的标准,总括起来有“十度”:1、活动度,学生自主性活动时间的比例;2、参与度,参与活动的学生的比例;3、

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活动情感浓厚的程度;4、生活度,是否发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5、开放度,是否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开放的空间;6、生成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的结果;7、掌握度,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是否为学生所掌握;8、合作度,是否安排了一定时间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9、整合度,三维目标整体达成度、知识整合度、方法多样度;10、亲和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否具有亲和力。

纵观各家观点,“实用”、“向量”、“针对”是制度和使用课堂标准的基本原则。我们赞成把课堂要素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课堂文化的建设。每一个维度分别提出基本层面、标准层面和较高层面的要求。“基本层面”的要求是课的基本标准,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底线”;“标准层面”的要求则是合格标准;“较高层面”的要求是判定好课的主要依据。

1、教师的教

基本层面的要求:教学目标定位基本准确,教学过程设计基本合理,教学方法采用基本有效,教学资源利用基本合适;标准层面的要求: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过程灵活掌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资源在现量的基础上有开发和利用;较高层面的要求:在较好达到标准层面要求的基础上,还能较好地处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实现课堂的和谐。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包括: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矛盾;引领与自主的矛盾;接受与亲历的矛盾;集体与个体的矛盾;激励与约束的矛盾等。

2、学生的学

基本层面的要求:有基本的学习需要和初步的动机,能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能被动地接受任务和习得知识,能被动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标准层面的要求:有较强的学习需要和动机,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比较自主地接受任务和习得知识,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较高层面的要求: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动机,能进行探究式学习,学习过程中能与人合作,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并加以应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

3、课程目标的达成

基本层面的要求: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标准层面的要求: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实现;较高层面的要求: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养成,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锤炼。

4、课堂文化的打造

基本层面的要求:建立学习秩序;标准层面的要求:形成学习氛围;较高层面的要求:洋溢学习快乐。

了解了好课的基本标准,我们再来看看议课的基本要求。我们的“议课”主要是对话和反思,议课是以“思维碰撞思维”“心灵感知心灵”,“议”的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议课”的主体和主角是教者。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就是“议课”的价值所在。议课的基本要求如下:

1、用事实说话,这是议课的基础;

2、从现象追寻意义。观课时我们沉浸其中,思索其中,课后必然有一些想法需要与执教教师交流。确实,观课者需要这样的主动意识。不过,观课后的感受还需要沉淀,透过现象去挖掘实质,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这事如果能让执教者先说说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议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3、从反思发现目标。议课,需要对执教者进行一分为二的剖析,一般先整体概述,再具体分析,最后再整体总结。要把亮点说透,缺点不漏。可以对精彩片段进行赏析,抓住要害,对典型问题加以剖析,对缺憾处提出真诚的意见和建议,少一些泛泛之谈,少说不痛不痒的话。当然,也不可以权威自居,强词夺理。议课的最终目的是看学生是不是有效学习,议课时要结合文本实际来谈论,议课前,自己要对文本有一个梳理的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掌握编者的意图,明确教者的思路,这样在议课时就能驾轻就熟了。议课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论,我们作为议课者,同时也是旁观的“教者”,面对教者的设计,你是否有新的设计?在相同的时间段、相同的学生面前,自己又会有哪些课堂机智呢?议课时,一定要结合自身谈谈做法、想法,进行类比,尝试着“同课异构”,以免发生“空穴来风”。议课还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多方面的限制,我们议课时应“就事论事”,从宏观思考,从微观入手,结合现实的课堂,努力寻求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谈感受,诚恳地道出自己对课堂不足的疑虑,谈设想。议课的最终目标是“创新”,议课时,我们对课不对人,议课的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课时,我们要有新的教学观念来审视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要善于发现教者新的教学策略。只要教者有创新之处,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所以,我们的课堂实施创新教育是大势所趋,创新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性格的关键时期,培养的途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学校内的课堂教学,我们议课时必须关注这一点。

议课的原则

议课也和观课一样,不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都是研究者,都有通过课堂达到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专业品质的目的。因此,议课双方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开诚布公,崇尚分析。2、尊重事实,尊重隐私。3、就课论课,研究问题。

议课的准备

1、相关背景资料的准备。这种准备从大的方面来说,需要专业上的准备,要准备相关的理论和信息,事先就议课的主题尽可能多地查找有关资料;从小的方面说,需要行为上的准备,如,了解议课的目标,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2、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观课者在议课前腰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分工分组观察得来的数据,要汇总、核查,看是否有效,如果不同观课者对同一现象的观察结果相差悬殊,要追求其原因,做必要地校正。实在不能校正的,要舍弃。数据汇总后,要拿出分析意见。

3、制定会议议程,通知有关人员。

议课的操作:

1、授课教师的反思。议课开始,观课者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应保证被观察者有足够的时间

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感受。认真听取授课教师的反思,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观察的不足,有利于我们对观察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2、观察者的报告

观课者应以观察合作团队的名义汇报观察分析结论。报告数据要提供书面材料,分析不要急于做最后结论,要把初步结论提交会议讨论。

3、思考和对话

议课会议要留有充分的时间供双方思考与对话。思考与对话也是研究的过程,可以使议课人员交流思想,共享成果,产生相一致的结论。

4、协商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观课者要形成一个观察报告,被观察者也要撰写一份反思报告。两个报告围绕一个主题,各自阐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以后的行为改进计划。

5、后续跟进意义重大。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需要根据课堂观察采集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自己今后教学改进的参照,形成“观察——反思——改进”的活动链条,促使这种课例研究方式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议课的基本形式:

议课是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的空间之中进行更多的教学研讨,可以是面对面的,可以是个别的,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网络形式的。

1、“面对面”议课,直观教学目标的制定。所谓“面对面”议课,通俗地说就是当面直接交流,大家就一个话题围坐在一起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因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在学生,所以,议课时我们的关注点应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议授课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双基”的传授。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是否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由此而生成学生自身的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与成长需要。我们议课时要研究“学生”,研究“为什么而教”。

2、“设计型”议课,思索教学预案的科学性。在议课的过程中,观课者、教者会交流学情,从而更好的了解真实的学习状态,为教学设计的完善做好铺垫工作。教者在进行预案的设计时,会对文本进行难点的书面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新内容、达成新目标的困难和障碍,生成交流的重点。这种重点、难点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者也是课堂教学所展现的价值取向。找准了“点”,课堂教学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与观课者交流时有更好的分享。

3、“互动型”议课,把握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预案生成之后,教者可以将预案以书面形式呈现给观课者,倾听观课者的意见,观课者观察、思索、完善教者的流程,让预案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简单的说,在实施预案的过程中,教者能利用收集到的有关观课者事先提供的信息和资源,顺着学生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

4、“多形式”议课,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完成后,教者可以将课堂反思通过书面的分析与观课者进行综合评估,也可以上传网络,进行网上研讨。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小组

间的交流,形成重组的预案,再次进行观课教学,完成“预案——观课——交流——新预案——反思——收获”的议课程序,从而发现并探寻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新途径和新方法。

案例分析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缘由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内容是苏教版第9册语文课《天火之谜》。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各教研组组长、语文老师以及校长室、教导处的部分成员。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四是对比观察法,以观察本校教师的一堂语文课为主,再辅以观察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心田上的百合花》(自选教材),后者作为参照物,两相比较研究,更为客观。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63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6个问题之多。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无效问题2个,占

3.2%。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3.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并不多,共有5个,但在交流时分解成了很多小问题,平均每个核心问题要化解成8个左右。其中第二个五分钟时段原本只有一个问题,可执行教学过程中

却分成了13个问题。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细小的问题来支撑一个核心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三。

请看上课老师当晚在学校博客上写下的教学日记:

上周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下周一开一节课——开课目的不详。心中总惦记着这次“空降式”的开课任务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今天这“谜团”总算是“拨开乌云见青天”——原来是进行一次关于有效的课堂提问这一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课上完后,我先回了办公室。直到下节课都快开始,孙老师终于完成了相关统计也回来了。于是自然地有了一段讨论……

所谓真理是越辩越明,可这回那真是越讨论越迷糊了。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在是让人困惑。不说别的,就说说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有效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主要是由问题构成的,这些问题不仅串联起了整个教学过程,更是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感悟,从而完成一系列教学目标。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就都自然而然地是有效提问呢?我们且用数学中的假设推断法来论证一番吧。

教学现象之假设一:教师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将预设好的问题一个个提出来,学生们发言踊跃,对答如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进程稳步进行。

推断论证:每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回答,几乎不需要老师的引导、纠正,这样的问题还值得提吗?这样的问题难道不是成了那种缺乏思维内涵的低效提问了吗?——这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课堂现象之假设二:教师提出了设计好的问题,但学生没能说到刀刃,答出精髓。于是老师便耐心地引导。终于,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答出了更加精彩的内容。

推断论证:在老师进行启发深入感悟、引导多元理解的过程中,无形中添加了很多个问题。这样一来,首先提问的数量就多了。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问数量在增加,这样的课堂不就是在向“满堂问”发展了吗?那么,那些预设的问题是否本身也就存在问题呢?——这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是值得商榷。

我的困惑:课堂提问,横也是问,竖也是问。课堂提问到底该怎么问?

四、观察问题解疑

笔者又随之观察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一堂语文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仔细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被观察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整堂课课堂节奏过快,平均每分钟要提1.6个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

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

有效的提问可以串联起一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提问过于频繁,无疑会造成无效提问数量增加并影响学习效果。其实,过多的课堂提问往往会挤占其他诸如思考、朗读等有效的学习形式。比如,从折线图可看出,课上提问数量最少的是第三个时段,因为这个时段是以学生读书感悟为主的;而提问数量最多的是第二个时段,以师生问答为主。

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这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因素:一、客观上,是由教师语言表达、知识水平、性格习惯等原因造成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因此,教学提问的模棱两可势必影响到提问的实效性。二、主观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

存在偏差,致使提问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当,使得看似有效的提问成了“表面的繁荣”;有时过于分散了问题,使问题琐碎化,没有提炼出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核心问题。

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画蛇添足提出来,如答案在书上的问题,教师自问自答的问题以及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等。比如,教师在教学课文第一节时,将这样两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古时西方人把雷暴看作什么?我们东方人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呢,教师完全可以不问而直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那时人们对雷暴的敬畏之情。同样,进行交流时,教师还是以提问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点拨评价的语言却以提问来替代。

5.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

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这时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不断增加提问的数量以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

6.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整堂课上,教师提了这么多问题,却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教师充分霸占了提问的主动权,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可见,学生表现拘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更没有展开深入复杂的思维,因此班内也没有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没有帮助教师分解问题,最终所有问题汇集到教师一人身上。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从这次课堂观察来看,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一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理念与实践脱节,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作为教师,要牢牢记住:课堂上,别忘了把自己隐藏起来,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整堂课上就以学生活动为主,或朗读或思考或发表观点或写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虽然课堂提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霸课堂,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课堂时间如以声音为标志一般分为两种:一为有声时间;二为无声时间。有声时间分为师生交流时间,学生朗读时间等;无声时间分为学生思考时间、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辅以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诸如小组讨论、朗读圈注、写话训练、静思默想等。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把握提问机会,在课堂实战中逐步积累经验,丰厚教学功力,学会提问,力求做到三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2)提问面要广,不能局限于几个学生;(3)教师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作出调整。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中有一个与学生交流的环节,他没有将核心问题分解成很多琐碎的问题,而是在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才进行适时的点拨性的提问,通过这种暗示性的提问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

教师理解教材的程度对提问的有效性起着深刻的影响,提问要关注课文的关键处,要留心课文的言外之意,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确保提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薛老师深入

把握课文实质,设计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是什么力量使这株百合花开出了花朵?这两个问题的学习感悟多以学生交流、教师点评为主,薛老师只是在关键处提了几个提醒型的问题,在学生理解有偏颇时起到了暗示、引导的作用,整堂课的提问干净利落,富有实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指 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童发现和 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孩子养成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习 惯很重要。] (二)整时的认识

《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学习心得

《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学习心得 通过阅读《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这本书使我对听课评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基本理念要明确 听课、评课是探究、指导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对听课评课赋予了新要求那就是新理念、新标准。 新理念体现在: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教师的成长;要“以学论教”(相对与“以教论学”)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底新课程体现在: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二是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是看教师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收获。校本教研对听课评课是新途径对新课程在听课评课也赋予了新要求。所谓新途径就是:对于刚刚接触新课程改革理

念、概念、理论的教师来说他们经过学习可能理解了新的教育思想但不知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应用方式也不知道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或者说他们缺少有关新思想的“个人实践知识”“实践的智慧”。当相关的专家、教研员及资深人员通过听课评课提出问题的关键和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时会使教师“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收获是双重的一方面知道了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因此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所谓新要求就是:即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 二、听课评课的标准要知道 1. 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听课评课中如何引导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成为及其重要的课题 其标准除去必要的传统的接受之外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境界。 2.学生的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心得体会-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心得体会3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心得体会3篇 10月16日,**市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堂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作为新教师,我有幸参与。对于我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给我带来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今天一共听了六年级的7节课,收获颇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优秀的老师运筹帷幄、气定神闲,不时地激起千层浪花,不仅让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如痴如醉,如学生般置身其中。 如何让课堂的40分钟精彩万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地思考、学习并乐此不疲。我想,这就是这些优秀教师的魅力所在,正是我所缺少的、值得学习的地方。经过今天的学习,我总结以下几点:第一,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吃透教材。 学科专业知识要扎实,这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最基础的一步。今天7位老师分别讲授了圆的认识、比的意义和按比例分配。他们不仅准确的把握住了重点、难点,还能将新旧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利用知识的迁移,将新知和旧知进行串联联系和并联比较,方便学生的理解及对比应用。 第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很强。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独具匠心的设计了符合学情的教法、学法,能够有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并能够在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教学中大多使用情景图或者生活中的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注重课堂氛围。 这几位老师充分做到了关注学生的高级阶段,能够做到“三分教、七分学”,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能够掌控全局,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设疑、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不再是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的小主人。整堂课中,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交流,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向各位优秀教师多学习,珍惜每一次听课机会,借鉴优秀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最后,我借用今天优秀教师王老师赠给学生们的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人的学习就像是一个圆,学的东西越多,则圆的周长越长,周长越长,则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就越多(爱因斯坦)。 10月16日,**市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展示活动在北大公学双语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看得到每一位老师都是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案例分析

(一)原始人不是思维高度发达的人,思维高度发达的人能辩证思维,所以,原始人不能辩证思维。 答:三段论推理。(2分)不正确。(1分)违反“在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规则。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2分) (二)凡合格的机动车驾驶员都不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所以,凡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都不是合格的机动车驾驶员。 答:换位法推理(2分)正确。(1分)因为全称否定判断可以直接换位。(2分) (三)一个青年人失足,或有主观原因,或有客观原因;某青年失足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所以,不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答:相容选言推理。(2分)不正确。(1分)因违反“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到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2 (四)只有电机正常,洗衣机才能工作,已知电机正常,所以,这台洗衣机一定能工作。” 答: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2分)不正确。(1分)因违反“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2分) (五)一个青少年犯罪,或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或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已知这个青少年犯罪是由主观原因造成的,所以,不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答:相容选言推理。不正确。因违反“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到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六)如果大量提取了地下水,地下水位就会下降;这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所以,该地区一定是大量提取了地下水。 答: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后件进而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七)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走私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走私活动是经济犯罪。 答:三段论推理。不正确。违反“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中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八)有的被告不是罪犯,所以,有的罪犯不是被告, 答:换位法推理。不正确。(2分)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3 (九)只有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才能充当法庭证人;王某精神上没有缺陷,所以,他能充当法庭证人。 答: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不正确。(2分)因违反“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有感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的体会 这段时间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里面讲到的评课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四化”现象,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就是这些年来评课活动的真实写照。其中感受最深的是第三部分的内容《怎样有效观课---有效观课议课之三》。让我明白了观课不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批评别人的优点和问题,而是把自己投放进去,千方百计地寻找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无论自助还是帮助,它都需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而是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而有效地思考。 首先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实现有效教学。 其次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这样的思考,一方面使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能够真实地对实践改进产生帮助。 最后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在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分享,这是对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沟西小学张文娟 页例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 36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 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运 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 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之七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第四节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在我们的日常教研中,听课评课是最基本的一种教研方式,这对于促进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前,我们在听课时所关注的都是授课的教师,教师讲的是否口若悬河,是否条理清楚,是否紧扣大纲,是否引人人胜,上课过程是否环环相扣,这些都是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评价依据。我们评课时都习惯这样说:这节课授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时间安排合理,还有板书合理工整、作业布置合理、授课教师基本功扎实等。表面看来听课者课上听得挺认真,评课教师评得也挺负责任,但是作为课堂的主体、主要参与者——学生只字没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学生的学引入我们的研究呢?那就是进行“课堂观察”。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课教师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①。它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二、课堂观察框架② (一)“4568”,即4维度5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教师可以从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进行观察,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1.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2.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环节、显示、对话、指导、机智 3.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维度四:课堂文化 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例如,如果确定从学生学习的“准备”视角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下列观察点。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2)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 (4)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5)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再如,如果确定从“倾听”视角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下列观察点。 (1)有多少学生(不)倾听老师的讲课? (2)倾听多少时间? (3)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 (4)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5)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

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word.doc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高瑞珍 有幸拜读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翻新的境地。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评课内容不要表面化。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数学课应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时的方法和效果。数学课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慢慢提高。 二、“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三、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

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听 课心得体会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数学名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展示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二、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各课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

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三、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_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执教王娜 课前播放有关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景片段,片尾定位于一泉眼。使学生充分感受泉城济南的魅力。 [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股股清泉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济南,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意境,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做情境的铺垫。]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感受情境,提出问题 师:(播放课件最近,小明家又发现了一处新泉眼,一家人商量着要以泉眼为中心修个圆形水池。(板书课题:圆爸爸就把这任务交给了小明,这下小明可为难了,怎样才能把水池修圆呢?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学生兴高采烈,信心十足 [当学生还沉浸在泉水的清爽之中时,教师出示农家泉水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好奇心。当故事中的小明在苦思冥想“如何把水池修圆”时,点明活动任务,抓住了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天性,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2、合作探讨,研究问题 要求:先思考怎样摆水池才能圆?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圆砖在磁板上摆一个圆形水池模型(每组有一块磁板、一堆圆形磁砖、直尺等学具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汇报交流

组1:我们组先以泉眼为中心摆一圈,大致摆成一个圆形,然后把不圆的地方修修,这样圆形水池就摆成了(边摆边演示。 组2:我认为你们组想法不错,但方法不太可行。这样修来修去很难把水池摆圆。我认为我们组的方法更好一些。我们想到:要把水池摆圆,必须使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我们用尺子的零刻度线对准泉眼,在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1块砖;转动尺子,再在距泉眼4厘米的地方摆上第2块砖;这样依次摆下去,就摆出了一个圆形水池。 组3:你们组先思考再动手,这一点很好。利用你们的方法能把水池摆的很圆,但是太麻烦了。 组2:那你们组有更好的方法吗? 组3:(不好意思摇摇头暂时还没有。 师:没关系。能有这种想法已经很不错了,相信如果时间再长一点,你们一定会想出更巧妙、简便的方法。对吧! 组3同学信心十足的点了点头。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摆圆,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结合你们摆的过程思考:要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什么?(学生沉思 生1:我认为要想把水池摆圆,最关键的是要使砖和泉眼的距离相等。 生2:我想给你补充,应该是每一块砖与泉眼的距离都相等,才能把水池摆圆。 …… [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空,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并思考:如何摆才更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最关键的特征——每块砖到泉眼的距离都相等,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3、动手画圆,深化感知

医患沟通案例及评析

医患沟通案例及评析 案例一:刚参加工作那年,遇到一位少女因阴道出血在其母亲陪同下来医院就诊。自述是体育课上在单杠上摔落导致腹痛不已。外科检查未发现任何擦伤痕迹,透视也为查出疼痛和出血的原因。接诊医师根据观察和经验,怀疑其为宫外孕,建议转妇产科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但是病人和其母亲都坚持少女没发生过性行为,反对“宫外孕”的可能性拒绝转诊。无奈之下医师只好给予病人常规的止痛止血剂治疗。可在当天夜里病人就因宫外孕大出血导致休克而紧急住院,经全力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却因宫体破裂出血过多而不得不摘除了子宫,终生不能再孕。 案例二:病人因搬运重物时导致左腕扭伤,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和功能锻炼效果不佳,来院就医收入院,诊断为“左腕下尺挠关节分离”。经科室讨论,决定择期行左尺骨小头切除术。术前1天经治医师因进修结束离院,未进行术前谈话和签字。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出院行功能锻炼。3个月后患者因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入院复查,肌电图检查无异常,考虑为术后功能锻炼不够,嘱加强功能锻炼。患者认为术中损伤神经,以疼痛为由拒绝功能锻炼。经治医师认为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却找医院的麻烦。院方诚恳向患者作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和沟通,建议其加强功能锻炼,对其有关赔偿要求予以拒绝。患者对医院答复不满意,医院即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无术前小结和谈话签字”等不足。经医院、患者及其单位领导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案例评析: 在国外有资料显示:在综合医院门诊的患者中,有1/3的心身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依赖于医务人员针对诱因的治疗、医患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有效沟通。医患纠纷有因医疗过失、服务缺陷引发的医源性纠纷,也有医疗无过失,只是患者的不信任、自身的不配合甚至不良动机导致的医患纠纷。案例一事件发生主要由于患者的不配合,扰乱医生了解病情,耽搁就医导致的非医源性纠纷。而案例二的起因是因服务缺陷引发的医源性纠纷,经治医生工作责任心不强,交接班制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新民第二小学苏美霞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面。任何评价都是一种价值判断,是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与效果,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系统检测,评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行为、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的依据。本人通过学习,对“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有如下的体会:(一)观 观课时应注意观察如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二)议 观课议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议“。这样,选择和确定”议“的主题就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作课前预先确定主题好,还是在观课中发现和生成问题好?肯定地说,需要兼顾。 首先是要预定。议课不是对课打分、下评语,”观课议课“不必面面俱到,要集中焦点。这个焦点应该在课前商定。这样大家心里有数,”观“和”议“就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观课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 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关注师生关系,关注启发和提问,关注教学思路和线索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要遇到的,而且是课堂上肯定要出现的。 当确定主题以后,从哪些方面观察和讨论?必须承认,”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种方式和途径与现在的评课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运用这种方式的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比如,原来大家只用铅笔,现在多了一种毛笔的工具,虽然教给了磨墨的方式,教给了握笔和用笔的方法,但是想要成为画家、书法家,则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我想说的是,观察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观察的角度,找到讨论和解决的方法,委实不是一朝之功。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汇编(共27篇)

教学设计 1、认识线段——陈艳华........................................................................12、认识线段——张玉云........................................................................33、认识厘米——王勇...........................................................................54、确定位置——张艳莉........................................................................75、认识角——周娟 (10) 6、除法竖式——严蔚 (12) 7、观察物体——刘倩 (16) 8、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刘妍慧 (18) 9、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黄斌 (20) 10、24时记时法——成小丽 (23) 11、24时记时法——王德祥 (25) 12、认识分数——陈芝娟 (28) 13、认识分数——孔祥华 (30) 14、平均数——虞益锋 (33) 15、找规律——胡晓颖 (35) 16、找规律——王春晴 (39) 1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黄亚蕾 (42) 18、三角形的认识——吴静 (44) 19、认识负数——顾娟 (46) 20、认识负数——傅燕娟 (49) 21、小数加法和减法——尹素文 (51) 22、找规律——孙春育 (53) 23、认识公顷——梅志华 (55) 24、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刘国文 (57) 25、认识比——吴存明 (60) 26、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徐志刚 (62) 27、百分数的认识——陆建民 (64)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难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正确应用。 四、教具准备: 每组三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 (课前,各大组起自己的组名,制定自己响亮的口号,课上请大组长带领喊出自己的组名与口号,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王爷爷和李爷爷因种地不方便,两块地要交换一下,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又为难了,为什么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咱们前面学习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是啊,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我们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咱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呢?小组讨论一下。 师:请各组拿出手中的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余的先不要动,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注:此处注意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能够找出拼剪方法,教师可进行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补充? 组1:将平行四边形可沿左顶点所在的高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将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梯形和三角形就拼成一个长方形。 组2:将平行四边形沿中间高剪开,剪成两个梯形,将左边梯形平移到右边,两个梯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注:体现出沿中间的高与顶点引出的高剪两种情况,课件演示,动态展示剪的过程。】 师:新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没有变,因为形状虽然变化,但是面积没有变化。 师: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沿高剪可以拼成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长方形?请各组拿出其他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对其余的三角形进行操作。 小组汇报,上台演示,通过大量的事实可以验证一个结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后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看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新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教学案例分析(议论文)

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议论文的论点和论证结构 初中语体文教学,议论文无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有两个理由:一是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均将议论文列为初中语文教学和中考复习考试范围,二是为学生升入高中进一步学好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它是难点也有两个理由:一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议论文实在太少,学生学习的量明显不足,二是初中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尚在形成当中,还不会客观辩证地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并理性地去分析与论说。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缺乏统一的权威的范本,我们老师在讲解分析议论文的时候,也是莫衷一是,特别是在概括议论文论点和分辨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的时候,各执一词、各行其是,给教学造成不小的混乱,有必要在此做一个澄清。 一、议论文的论点 1.论点出现的位置 这一点老师们都很明确,议论文的论点往往出现在题目、开头、结尾。从议论文的题目类型看,有三种:包含论点(如例文一、三、四);包含论题(如例文二);仅为题目,什么也不包含(如《读报有感》等,但很少见,可以忽略不计)。 从论点出现的频率看,少的出现一次,多的出现三次(题目、开头、结尾)甚至更多。 2.论点如何表述 论点表述的总原则是:准确、简洁。无论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还是学生自己概括,都要遵循“三要三不要”的具体要求:要用句子不要用词或词组表述论点;要用陈述句、肯定的判断句不要用疑问句、否定句表述;要用通俗、直白的语言不要用比喻等修饰性语句表述。 例文一,论点表述为:我们要敬畏生命。 例文二,论点表述为: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例文三,论点表述为: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是一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 例文四,论点表述为:人人在精神上都能得到满足(或“人人都能获得精神享受”) 3.分论点的确认与表述 在议论文中,分论点往往就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处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在段落中间,但不多见),如例文一、例文二。但其表述,与论点(或曰中心论点)一样,要求“准确、简洁”,并做到“三要三不要”。 以例文二《小议“慎独”》为例,我们不赞成直接摘录第三、四、五三段的中心句作为分论点,应将三个中心句改造为这样的句子,使之成为三个分论点:“慎独”可以促进自我完善;“慎独”可以检验道德品质;“慎独”可以净化社会生活。 这有难度,但我们老师应该这样指导和示范。 二、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1.文章的一般结构 这里的“文章”,指三种流行的语体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指把文学作品划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四种文体。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般文章的结构都是总分式(含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具体方式),一篇文章,总有个开头,然后是中间部分,最后才是结尾,举例从略。所以古人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这是对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理想化的要求。作为议论文,当然不能例外,也是这样的三部分。 2.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观课议课作业

《有效观课议课》作业题 专题一作业: 1、什么是“观课议课”?试谈谈“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2、评课、磨课和议课各有什么异同? 专题二作业: 3、你是如何理解“工作就是生活”这句话的含义的? 4、为什么要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 专题三作业: 5、“观课议课”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6、如何才能让“观课议课”更好地成为自己学习教学的过程? 专题四作业: 7、为什么要在平等关系中议课? 8、观课议课中,应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专题五作业: 9、从成长的角度谈谈你对教师幸福生活可能性的认识? 10、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具成长力的教师? 参考答题: 1、什么是“观课议课”?试谈谈“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答: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是评课者与教课老师彼此平等、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围绕课堂展开教学对话、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商讨教学办法,讨论教育观念和教学效果,发现更多的教学可能和实现条件,以达到促进教师,实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行为改善和教学效益提高的目的。 有效的观课议课的意义和作用:观课议课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教研活动,因为尊重了参与者相互平等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参与面广,热情高,教师成为观课议课的主体和主角,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保护了教师的自尊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快速成长。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评课、磨课和议课各有什么异同?

答:评课对在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地,经常运用在赛课活动中。磨课是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个教师的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使其课更加精美。 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应用在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通过观课议课可以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3、你是如何理解“工作就是生活”这句话的含义的? 答:工作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它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来源,我们为了生活和存在而必须工作。为了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去努力工作,去奋斗。 工作就是我们的生活,你我他都无法逃避。比起“无所事事”来,有事可做可能心里更踏实。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还体现了我们不同的社会价值,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我认为工作是“能带来享受的生活”。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乐趣的人,也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工作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天24小时,有1/3的时间我们在工作,我们要用用高质量的工作赢得高质量的生活。我们要重视工作的过程,学会享受工作的乐趣,进而充分体验生活乐趣和美好。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工作,并学会和善于感受工作所带来的最大乐趣,让自己拥有全面的、递进的、多彩的、真实的、快乐的人生。 4、为什么要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 答:我认为,对话总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的深入交流,没有共同关注焦点的交流只是一种信息沟通;没有深入对话,就难以有效研究。有了研究主旨”的问题,参与者也就有了相对集中的注意指向和思考指向。走进教室观察什么,讨论问题思考什么、交流什么大家都可以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帕尔默在说:“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

观课议课

在今天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选择以“……”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老师的一节英语新授(复习)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课堂细节) 注意:要有对课堂观察现象的细节及综合描述。 (一)总体评价: 这节课选自*年级下册*单元,主要讲授、训练……,总体上看,该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听、说、读、写”环节中,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下面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 A、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2、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该教师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积极利用声像资源、报刊等,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4、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B、课堂气氛营造 1、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指导富有针对性。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该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两两对话练习、角色体验、情景剧表演……等学习方式大量采取,在老师的调控下,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该教师能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C、师生双边活动 1、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2、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环节的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使学生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了语言的内化和整合,从而也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3、课堂上,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D、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1、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中,学生对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始终都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