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医现代化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医学主讲:周雪亮2008年4月11日同学们,孙宏昌同学代表研究生会,请我这个西医来和大家谈谈对于中医学的认识,为大家打打气。
般门弄斧啊!我犹豫再三,还是来了,因为,这样可以为中医的振兴而做出一分努力。
同学们,中医衰微呀,从来没有这么衰微,同学们中间,甚至整个中医界,都弥漫着一种颓废的气氛,许多同学都很迷茫,不知道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古代印度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众人或以为象如树干,或以为如墙壁,或以为如绳索,或以为如扇子,各执一偏,争论不下,最后牵象人忍不住了,告诉了他们象的全貌如何,他们才恍然大悟,知道原来大家都搞错了。
同学们,不知大家用接触过盲人没有,这么愚蠢的,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个愚言所警示的是视力正常的盲人,由于所面对的事物比较复杂,大家各执一偏,所得有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犯了睁眼瞎的毛病,同学们,现在的中医,就是那只可怜的象呀。
有什么知识可以给我们一双慧眼,使我们能看清中医的全貌呢,我想就是系统科学。
我们现在强调学习中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到底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学到什么?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叫作“求中和” ,陈立夫先生曾经为一本中医书写序言,强调的就是这“求中和” 。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多年。
开始觉得有点可笑,以为老先生读孔孟读多了,后来,我才理解,中国古代文代的精髓就是这和。
现在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的也正是这和字。
邓小平说:“现在我们既要防止左,又要防止右,但主要的还是防止左。
”同学们,防左防右,追求什么?对,和!一个和字,看起来简单,细想起来却很复杂,我们进行中医的临床,所难求的也正是这和。
一和难求呀,疗效不能保证,临床大大痿缩,病人与家属也不那么信任中医了,许多中医医生便没有自信了,同学们学起中医来更是将信将疑了。
一个和字,为什么这么难以理解,难以达到呢呢,我想,是由于没有从适当的角度去看待的缘故。
到底什么是中医现代化?别理解歪了!

到底什么是中医现代化?别理解歪了!一提起中医现代化,很多人就理解为中医西医化。
确实,过去几十年的中医现代化走的是一条西医化的道路,它直接造成了人们对中医理论的不理解、中医和中药的机械分开,更造成了中医几十年的研究没有取得丝毫的成就,人们对此深恶痛绝。
但是,中医现代化的本义并不是西医化,而是用现代人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把中医的精髓讲清楚,这样,中医发展才有希望。
中医和西医背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体系,中医背后的是东方科学,它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走的是一条系统论道路;西医背后的是西方科学,它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走的是一条还原论道路。
如果中医要现代化,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把中医学中隐藏的系统科学体系揭示出来,并以此来解释中医,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现代化。
现代不少人总是想当然地把西方科学当成是真理,其实,真正懂科学的人都知道,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体系,科学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前提假设不断更接近自然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前提假设越接近自然事实,这个科学体系越接近真理,如果前提假设与自然的事实不符,那么这个科学早晚会随着前提假设的崩塌而走向历史。
我们以对光的认识来说,在牛顿时代,空间被假定为空无一物和对称,这时的光被牛顿认定为象子弹一样的粒子束;之后,空间被认定为连续着静止不动的以太,此时的光被麦克斯韦认定为以太横波;到了爱因斯坦时代,重新否定了以太观,空间重新回到空无一物和对称,此时的光只能被机械地定义为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如果我们回到东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气一元论之上,即认为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那么光则变成了统一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简单地说就是粒子的生死变换,这里粒子仅仅是一个极为短命的粒子,它迅速产生,又迅速灭亡,周期变换,能量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进行传递的。
我们现代人理解不了中医,根源就在于我们都是站在西方科学的立足点之上来理解中医的,而真实的中医则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
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解读

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解读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借鉴国外的现代化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和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种适合中国的现代化路径和模式。
系统论是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实现过程。
系统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这些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个系统的发展也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整体发展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之一是“中国特色”,这表现在制度设计、文化传承、国家意识形态等方面。
在制度设计中,中国注重稳定和可持续性,强调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
在文化传承中,中国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借鉴传统文化智慧,弘扬中华精神。
在国家意识形态中,中国强调现代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例如,在政治方面,中国需要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公共与私人利益等关系;在经济方面,中国需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在文化方面,中国需要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同时保护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需要协调各
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整体发展的目标。
只有在这样的综合调控下,中国式现代化才有望获得更大的成功。
也谈中医现代化

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摘要:本文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它的发展是利大于弊,并指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1、中医药现代化的含义中医药现代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中医药的大众化,要能够让大众理解和运用;一层是中医药的国际化,要能够让国际理解和运用。
中医药现代化的目的就是中医药要走下神坛,走进大众,走向世界。
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药语言的现代化,也就是中医药语言的大众化、国际化。
中医药不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运用,不能够被国际所理解和运用,就不可能是现代化的。
中医药不能够运用大众的、国际的语言,也不可能是现代化的。
中医药的大众化、国际化,就是中医药的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中医药的科学化,准确地讲是中医药的现代科学化。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医是重视内因,强调个体差异和辩证施治的医学;是重视整体、循人以治病,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局部与局部相协调的医学;是重视天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是完整运用自然疗法,以中药为主体,融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综合性疗法于一体的医疗体系。
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就是以现代科学和技术为工具,以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
中医现代化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药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
2、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2、1 中医药现代化不是中医药西医化中医是中华民族5000年传承的文明产物,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精髓思想,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奇辩证论治理念。
中医走到今天要现代化发展了,有些人就认为现代化了就不是中医了。
这种认识是荒谬的,这些人把中医看成是一个古老封闭的体系,不敢进行改革创新,认为创新就会变样,变样就不是中医了[1]。
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思考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不断关注,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形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要使中医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就必须要进行现代化的转型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医现代化发展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中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医在某些方面已经显得不够适应现代人的需要。
比如,中医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够精准和高效;中药的制剂和使用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
此外,中医的研究和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限制,比如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难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等。
因此,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将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其发展成为适应现代医学需求的一种医学形式,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二、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中医现代化的方向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诊断技术的现代化中医诊断技术一直是中医的核心,但是传统的中医诊断方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经验,不够精准。
因此,应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医学影像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来辅助中医诊断,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2.中医治疗方法的现代化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这些方法在传统中医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这些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治疗时间较长、疗效不够稳定等。
因此,应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激光、微波、电磁等,来改进中医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效率。
3.中药的现代化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中药制剂和使用方式存在一些不足,如药效不够稳定、剂量难以控制等。
因此,应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来改进中药的制剂和使用方式,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
4.中医研究的现代化中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独特,难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因此,应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来开展中医的研究,探究中医的机理和效应。
对中医现代化的看法

对“中医现代化”的看法初一(七)班邱智宇在英语书中,一个西方国王祈求点石成金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点石成金”是西方自古以来科学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相对于西方的点石成金,东方的中国帝王则不断地追求长生不老术。
这两种不同的动机,推动着东西方的科学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记得从前,书本上介绍西方科学家时,所用的图片都是放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的化学家,在20世纪末期信息工业开始发展之前,大家印象中的科学家大多数是化学家。
西方的医学就是在那样的时空背景中发展出来的,无论是检查或者治病的药,都是化学的逻辑、方法和制品。
一直到今天,西方医学仍然充满了化学科技的影子,甚至可以说是用化学方法来治病的科学。
中医和西医相反,从开始的理论就是用宏观的方式讨论人体的系统模型,从而发展出整套的医疗方法。
但是其系统过于庞大,用西医微观的观点,很难立即提供直观的证据,因此一直被认为不科学。
加上中国数百年来的弱国形象,使中医的地位在世界上一直无法建立。
近百年来,中国不断的在各个方面进行现代化,中医也不例外。
由于现代化的主事者在开始的时候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西医较中医为优。
期在二次大战期间的汪精卫伪政府,甚至还有废除中医的计划。
因此中医现代化的工作,立足点采取完全否定中医,大胆引进西医的方法,用西医的分科,及西医的诊断方法来重新界定中医。
这种做法,与其说是“中医现代化”,不如称之为“中医西医化”来得贴切。
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硬套的结果,使得中医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优点。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长期以来中医认定庸医的标准。
但是中医现代化引进了西医的观点以后,西医和现代化以后的中医大多数用的是这个方法。
真正的中医面对疾病的态度和西医完全不同,首先必需很清楚的了解敌人是疾病,而人体的作战指挥部是人体内的自我治疗系统,不是外在的医生。
外在医生的任务,首先是了解敌情和战况、人体自我治疗系统的工作方向及作战时可能的外在反应。
其次是了解人体自我治疗系统能力薄弱的环节,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支持,扮演好后勤补给的角色。
谈谈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性
中医现代化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对中医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完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推进中医药事业发 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中医现代化还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通过与现代医学的交 流和合作,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 献。
提高临床证据水平
未来将有更多的临床研究 来验证中医的理论和治疗 方法,提高其临床证据水 平。
05
中医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
中医现代化的文化意义
1 2 3
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 代化推进,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医现代化可以促进中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融合,推动世界医学的 发展。
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医界正在努力实现标准 化和规范化,制定了一系 列标准化的中医临床路径 和操作规范。
国际化
中医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 越多的认可和应用,许多 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广和传 播中医。
中医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人才短缺
尽管中医教育在不断加强,但具备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中医人 才仍然短缺。
理论和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谈谈中医现代化
2023-11-09
目录
• 中医现代化的定义和背景 • 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内容 • 中医现代化的实践和成果 • 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 中医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
01
中医现代化的定义和背景
中医现代化的定义
中医现代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 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临床疗效、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 过程。
浅论中医的现代化

浅论中医的现代化近年来,中医面临着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一个机遇,一个挑战。
一方面,中央政府意识到发掘中医宝库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对中医学开展研究;另一方面,众多“科学警察”对中医学开展围攻,指中医为伪科学。
同时,在中医自身内部也存在重大的问题。
近六十年的学院教育,并没有能够批量生产高质量的中医师;反之,现有中医师的平均水准比之师徒传承的时代大幅度下降,几至于中医只剩下治疗慢性病,只剩下一次看病数十付药慢慢喝的状态。
国家现在大量提倡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
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更加的重视中医。
我今天想谈谈中医现代化的问题,只是个人观点,不当之处也望大家包涵,指正。
何谓现代化?因为每一时代,于其当时均可称现代。
上古解绳而治,人皆自安,病者可祝由而已,此乃当时之现代化。
中古人心渐浊,圣人乃制砭石、毒药、导引等法以对治,此亦当时之现代化。
以是思之,则今之现代化者,亦当据当代之现状而为之变。
我想所谓现代化者,包括了药物加工的现代化,制作的现代化,记录病历的电脑化,以及用一些现代的检测仪器辅助中医诊断等等与现代科技有关的方法,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由此观之,则所谓现代化者,即以不变之心法,不变之生理,医理,病理,而应千变万化之时代。
应时而现,以对其需。
譬如古圣以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而制调和阴阳营卫之法,若身处之地竟无桂芍甘姜枣之名,则调和阴阳之法就没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调和营卫,是风邪作用于体表肌腠,以致体表气血不和,只要微微发汗就能调和,只用生姜大枣熬水喝了盖被子发汗也行,若给病人用热水泡澡发汗也行,现在很多西药退烧药喝了也能发汗。
只要能明白其中医理,可以用很多方法达到治疗目的。
比如这次治疗新冠疫情,既可以服用中药,也可以配合制氧机急救。
把清肺排毒汤做成中成药服用,都是现代化的做法。
世间一切法,能现此心此意者,皆可为医者用。
是以大医嘻笑怒骂,皆可活人;言谈举止,莫非是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08-02; 修订日期:2005-02-18作者简介:焦东亮(1973-),男(汉族),安徽蚌埠人,现在读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内科工作.(学术探讨(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医现代化焦东亮(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从中西医理论的区别入手,通过分析两者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提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观点符合现代的认识论—系统论。
并提出要解决中医的缺陷和推进中医的发展,必须以整体兼容还原的方法,来研究出中医理论特别是五脏实质的微观本质,以探索中医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系统论; 中医现代化; 整体兼容还原中图分类号:R 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5)03-0231-02Discuss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ystem TheoryJIAO D ong -liang(Graduate Student of 2003th ,N anj 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 icine ,J iangsu ,N anj 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T his thesis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in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nd m ethodology betw 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and modern w ester n medicin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org anism as a w ho le and of the differential diag-no sis of sy mpto m and treatment accor ds with the modern theo ry o f know ledge :syst ems theo ry.Furtherm ore,w hen facing the pr oblem of deficiency and dev elopment of tr adit 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best w ay is to study the micr oco smic sub-stance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specially t he F ive-zang or gan.T his theor y is compatibile betw een o rganism as whole and analysis .Key words :Sy stem theory ;M odernizatio n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ompatibilit y betw een or ganism as w hole andanalysis 近几十年来,随着西医药在临床上运用的日趋广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呼声日增。
中医药理论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以下笔者从系统论的角度谈谈中医现代化。
1 中医认识生命的方法论与观察点,以及与西医之区别1.1 中西医理论基础之区别自中医理论形成以来,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直至百年来西方医学和生物学的传入,并未发生改变,这其中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医采用的是整体性、系统性地认识世界的总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与西方医学互为补充,并且中医理论产生于西方医学完全不同的观察基础上,这一基础就是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体的整体功能态。
而西方医学(也即现代医学),采用结构还原的方法论,他们认为客观事物虽为一整体,但是可分的,把事物分割得越小,越了解到事物的微细结构,就越了解到事物的本质。
因此现代医学对生命的认识,观察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
而中医对生命的认识则停留在其整体功能状态上[1]。
1.2 中医对五脏和证的认识藏象学说的五脏系统的划分已大大超过了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它所说的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多个脏器的生理功能。
这是因为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虽有一定的解剖知识,但它的划分主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观察中,根据活的生命体的功能表现,而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划分的。
如三焦命门等概念,只是按人体外在的功能表现而确立的,是有名而无形的,离开了活的动态的机体,它是不存在的。
在功能态基础上划分的五脏系统表现了生命体的整体协作性,它把握着生命活动更深层次的机制。
而中医的“证”则是一个病理的功能状态,因为中医诊断是根据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来观察的,即望、闻、问、切。
它观察到的只是人的宏观物理表征,因为条件限制,它不可能观察到病理变化的细微结构,因此,将四诊结果通过特殊的辨证过程,如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得到的结果即“证”只可能是一个整体功能态的高度概括,如六经辨证中的六经概念,也是病发展到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功能状态,“这种建立在整体观、动态观、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辨证沦治反映了人与疾病斗争以及有关方面的情况,体现了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焦点”[2]。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为背景,使得中医从人的整体功能态上去观察生命,更由于历史的限制,使中医停留在这一观察水平上。
因此虽然中医能治好病,却说不出其微观的本质。
2 中医认识生命的方法论符合现代的认识论2.1 从系统的观点看中西医之关系大家都知道:理论的作用不仅把认识的客体的知识整理为体系,更重要的是这种体系还要为获得知识开辟道路,西医就是通过其结构还原,解剖分析的方法整理出西医体系,并且以这种体系探索生命本质,以及来衡量其它医学体系科学与否。
但是按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由于人们在各个不同时期,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理论所反映的对象不同,角度不同,描述方法,方式不同,因此形成了科学理论的多样性。
对同一客体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论,能否用一些新的概念、原则,在更高层次上对现有的理论进行综合概括,以至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中西医体系时,就会看到:从功能联系,整体综合的角度建立起来的中医体系与西医研究人体的方法不同,形成的概念和体系自然也不同,所以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的科学与否,更不能把西医的一些概念和中医概念对号入座。
而且更进一步我们可以设想能否从更高层次上对中西医理论进行综合概括,以至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这当然是系统论的观点,而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最能体现系统论的观点。
所以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对生命体系的系・231・LIS HIZHEN M EDICINE AND M AT 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5VOL.16NO.3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第16卷第3期统性研究。
2.2 中医方法论符合现代化的认识论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古代主要以朴素的整体观去认识世界,在科学开始发达的近代,主要采用分析的方法,孤立静止地去认识客观事物,西医便是在这种认识论指导下,形成了西医体系。
但到了科学发达的现代化,人类需要再一次从整体上认识客观世界,因而产生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方法。
而且对生命的认识同样也开始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即便西医在深入微观研究同时,也开始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生命现象。
因此,从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医整体观是与现代的认识论是相符的。
如中医理论的方法,即阴阳五行学说与现代的系统沦,控制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散结构的创始人普里戈金曾经说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和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他预言,西方科学和中国文化很好的结合,将导致新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
2.3 中医理论的缺陷,以及现代如何解决中医整体观虽与现代的认识论相符,但它毕竟产生于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朴素的整体观。
它对生命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只能停留在对表现在外的人体功能态的把握上,未深入到内部的本质,因而它的辨证论治的结论:往往靠对外部表现的思辨推理来实现,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要克服这一缺陷就必须研究出它的微观基础。
因为基于微观基础上的系统性的认识,才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正本质,并且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但这种在系统论指导下进行的对微观基础的认识,与单纯的结构还原的方法论不同,他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结构还原。
但在未获得微观基础以前,推广发展中医仍在于改善从人的外部功能态上进行的辨证论治,要使其辨证论治“规范化、标准化”,如采用脉象仪、舌诊比色卡,以使这种具有“动态观、整体观”的辨证论治更方便、更普遍地适用于临床。
以及在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疾病。
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从整体上认识生命的长处,优点。
3 整体兼容还原的研究方法近代汇通医家的经验也证实了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两个理论不是简单的概念的“汇说互释”,但它们的整体观和分析法的方法论却是互为补充的,所以当两者相结合时,就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结果。
因此要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探索其微观基础。
这实质上也是系统论和分析论的结合。
首先就要研究做为中医理论基础的五脏系统的实质,也就是用中医五脏系统重新看待生命体系。
这也为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生命体提供了一个方法。
前面讲过这种在活的生命的功能态基础上划分的五脏体系,把握着生命活动更深层的联系机制,但要研究出他的本质却不容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把人体比作一个对外界开放的巨系统,并且提出对这个巨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的是研究它的功能态,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人体功能态。
而中医通过四诊和辨证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典型的功能态,这就是“证”,因此我们可以从人的病理功能态,即“证”上去研究五脏本质,比如说研究脾的本质,分别在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等功能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此状态下生命的微观变化,来归纳综合出脾的本质,逐步使中医理论和临床由模糊笼统性,趋于精确具体。
这种对五脏微观本质进行研究的方法,正是我国当代研究中医现代化的学者们提出的整体兼容还原的方法。
正像他们所说:“这并不违整体观,它不是像我国近代汇通医家那种用西医知识来解释中医理论,而是对现代科学和医学方法论的吸收,渗透,也包括对边缘学科、微观和实验分析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