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恭城二小刘艳梅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法运算定律》,所选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内容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分析、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是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所有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

活动来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具准备:课件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质疑启发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分析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法、分析讨论法、概括总结法等学习方法去观察、猜想、探索、交流,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四、质疑反馈,总结评价;五、拓展延伸,体会用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通过谈话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观察发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根据主题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2)、验证规律

a、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b、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3)、概括规律

a、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

b、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4)运用规律采用对口令的形式

2、探索加法结合律

(1)、观察发现课件出示开始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口头列式。并鼓励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结果。在对计算过程和结果加以观察。

(2)猜想探究猜想每组算式的结果会怎样,在计算验证猜想

(13+45)+2513+(45+25) 125+(75+36) (125+75)+36

(3)概括规律观察3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后,集体反馈,并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四)运用规律用加法结合律填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揭示规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我设计了小组赛、男女对抗赛、挑战赛、个人赛等练习形式。

【设计意图】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力求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四)、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让学生在以下三个问题中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在发现这些规律的过程中你用到或学到了什么数学方法?

3、你觉得这些规律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设计三个问题,力求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拓展延伸,体会用处

必做题246+578+(154+322

选做题999+998+997+996+1004+1003+1002+1001

【设计意图】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让学生真切感受的所学定律的用处。

以上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想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加法运算定律

40+56=56+40 a+b=b+a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88+104)+96=88+(104+96)(a+b)+c=a+(b+c)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教学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加法结合律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单元复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以及基本的简便计算方法(连减、连除)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复习课。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复习、梳理,学生能熟练掌握加法、乘法等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灵活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1、谈话:我们的学习,每天都在与计算,特别是简便计算打交道。请你说一说:对于计算,你有什么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2、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行一番复习吧! 二、整理、复习

1、先来考考大家的口算: 25?4= 176--76= 125?8= 38+64= 25?8= ( )?( )=48 2、接着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判断。 A?B=B?A.......() 325?( 15+85) =325?15+85 ( ) 136÷4÷17=136÷(4?17) 32?(20+4) =32?20+4...... ( ) 125?32?25=125?8+4?25( ) 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所学对这些所学的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一下整理,才能更好地掌握他们。 (设计意图:为了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面表格的整理做铺垫,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要求: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合作提示: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 A、举一些例子说明 B、用语言来表达 B、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2)遇到不太理解的内容,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相互补充,还可以相互提问。 A、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B、运算定律或性质 4、学生整理,反馈: (1)教师将学生表格投影出示。 (2)出示教师的表格: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他们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3)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呢?有没有相同或不同之处? 三、练习提升: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闭上眼,让我们有序地把这些运算定律默记在脑海中。是啊,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在我们的计算中,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的简便。接下来,就请大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吧! 1、基本练习 125?13?8 12?(97+3) 273-63-37 (4+8)?25 3200-4?25 48?25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29页例2。 (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五)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故事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四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练习五的第1~4题。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地位作用: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学生通过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准备:主题图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我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总复习说课稿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总复习说课稿 复习内容:教材第109页1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第6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 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 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二、自主探究 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25×8= 200÷25= 0÷50= 100×0= 师: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什么叫做除法,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上面的题中可以看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四则运算中,你知道哪些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2、复习括号。 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 ①20×5=100 ② 70-30=40 ③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谁能说说含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情景创设法。2、活动探究法。3、集体讨论法。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运算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然后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朝三暮四》视频短片 上课前呢,老师想让大家看一个关于猴子的小故事,大家认真看哦!(放视频)看完这个小故事,大家都笑了,你为什么笑啊?恩,猴子太傻【可爱】了。那他们傻【可爱】在哪里呢?恩,很好,看来大家以前的加法运算学的都不错。其实啊,这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其实隐含着非常重要的数学规律呢!引入这节课的内容《运算律》。 在新课开始之前,跟学生玩语言游戏,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千万”(生:万千);“语言”(生:言语)。很好,接着来,回答声音再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并把听好!说好!学好!贴出来,作为对学生这节课纪律上的小要求。 (二)研究加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得出了什么,然后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提出这么多问题,先是对学生进行肯定,提出这么多问题他们很聪明。我研究第一个问题,根据题目“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先让学生列式,这里会出现28+17和17+28两种情况,从而引导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并出示28+17=17+28。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并汇报)学生一般会回答: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但结果是相等的。或者28和17交换位置,但结果不变。然后提问:比较他们两的结论,你有什么要说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2页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个方面阐述本课。 一、说教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第五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简便。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首先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接着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算式,如果能用运算定律进行变换,就可以使整个计算就变得简便。 二、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定律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了连乘、乘加和乘减运算之后,迫切想知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还适用,能否可以给他们的运算带来简便,于是学生对这部分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看,他们已经完全具备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新知迁移的条件。因此,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这一内容内有动力、外有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经历自学,观察与发现规律,解读例题,思考与运用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应用观察法、发现法、探究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探究报告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高段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复习——探究——猜想——验证——应用——提升六个学习阶段完成本课教学设计。 一、引探准备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各数再加多少100?(口答) 18 24 37 45 53 66 72 89 学生一边口答,老师一边在各数下板书出另一个数。 提问:每组两个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和各是多少?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指出:如果两个数个位上数的和是10,十位上数的和是9,就正好凑成100。 2.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3.什么叫做加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 4.引入新课。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就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同学们要弄清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用简便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2)教学第(1)题。 板书出算式。 提问:这里三个数连加,哪两个数可以先凑成整百数?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可以这样想:137和63可以凑成200,应用加法的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 简便计算的过程应该怎样写?(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注意强调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时要加小括号) 追问:这里的计算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连加题按顺序算要用笔算,现在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加另一个数只要用口算,这种方法就比较简便。 (3)教学第(2)题。 板书出算式。 我们继续用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的方法来看第(2)题。 提问:这道题里哪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数?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要先算118加182,应先把它们的位置怎么样?[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接下来怎样算才比较简便?[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小结:从例3可以看出,如果在加法里有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先加,再与其他的数相加,这样算比较简便。 2.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人教版四下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 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

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熊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交换率。(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1、谈话引入。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 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 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练习六第1-2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的整理复习》的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的整理复习》的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的整理复习》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课堂伊始,我就抛出两个问题:①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②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然后微笑着告诉学生:算完下面的题,你们就会有答案了。 题目如下: 有了这样一个外在因素的刺激,同样的计算,学生做起来的积极性就会大不一样。 2.巧设疑问,自主整理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3.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例1/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加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是学好本课有力条件。对于学生来说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具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运算定律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较好的机会。说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习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能够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据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在教材中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运算定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例题中提供了概括加法交换律的具体实例。经意不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表示。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说重难点 学习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能够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算定律的学习就是为简便计算打基础的。为了解决这一重难点我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说教法学法 教材中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运算定律。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

运算律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 下册总复习运算律》 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运算律以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总 复习的。 3、教材与学情分析: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 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教材首先回顾与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鼓励学生 从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律。教材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的应用。学生对 加法运算律一般都掌握得比较好,而对乘法运算律的掌握有所欠缺,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教学目标: (1)回顾整理加法交换律等学过的运算律,再次经历通过多种 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2)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等运算律在整数、 小数、分数运算中都适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等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运算律,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6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整数的运算律?(用提问的方式复习) 2、它们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有关整数的运算律及作用,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使学生对整数的运算律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 (二)、系统复习。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显示课件,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 教学目标: 1.能使用运算定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水平,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能使用运算定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2分钟) 1、谈话引入。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前面所学知识掌握得怎样? 2、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3、汇报,课件订正。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例3题图: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115千米;第五天城市B→C;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118千米第七天城市D→E。85千米 2、根据图上问题?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鼓励学生想出简便算法解答) 3、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教师准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4、小结:(1)提问这道题我们使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2)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1、做学习小卡上的题目。 2、汇报,课件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四年级下册《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说课稿精品文档 四年级下册《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说课稿四年级下册《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8。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乘法的运算定律后,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例8以王老师购买羽毛球和羽毛球拍为情境,分别提出了一个用乘法计算和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本节课解决乘法问题。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路:一是将12看成3×4,然后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二是将12看成10,2,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此题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即可,主要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探究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有一定的选择算法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重难点: 1 / 3 精品文档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这节课在解决问题时,重点从特殊到一搬总结方法,二是在计算时找到运用乘法运算

定律进行乘法简便运算的方法,所以定出两个重点内容:进一步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合理的算法使运算简便。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合理的算法使运算简便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不易一下子发现,注重规律的总结发现和定律的合理运用,所以把选择恰当、合理的算法使运算简便定为难点。三、说教学和学法 1、以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为主,教师作适当引导。 2、加强学法指导,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一搬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目的是复习学习中会用到的知识点。 (二)探究新知 这节课新课内容分两大块,一是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乘法的简便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分为出示例题学生看图整理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筛选解决问题所需信息,分析并找出数量等式、学生根据数量等式列式解答、检验答案,写出答语几步。(目的: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突出重点)。 2 / 3 精品文档 寻找乘法的简便运算一是学生自由计算,再交流不同想法,对比明算理、优化方法。(目的:明算理、优化方法、突破难点。) 最后小结:解决问题一搬步骤有哪些,计算乘法时怎样可以使运算简便, 五、巩固强化 1、用简便方法计算:和例8的对应练习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乘法的其他简便计算练习。 3、解决问题:检验学生解决问题应用能力。 4、拓展训练:主要是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拓展到对减法的分配,还有乘法分配律特殊运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30 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会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教材分析: 运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感受简便计算的方法和价值。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形成一定的思考方法,知道是利用哪一个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先看清题意再动笔计算的习惯。 学情分析: 让学生看图说出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并明确所求问题。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二、新知探究 1.设问启忆 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讲课教案

《乘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的运算定律》第34、35页例一、例二 (二)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我们正式概括出任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这个术语。 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励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积极探究问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

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方法与技巧:借助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五)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并熟练运用。 二、说教学策略及教法 (一)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设 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30页例3及练习五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小学教学设计网) 2、师生互探(w w w.xxjx SJ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