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但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在如化学一样的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似乎是一件与教学无关的事。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化学教学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通过化学教学渗透哪些教育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早在商代,我国人民就会制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还有制火药、造纸术、烧瓷器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

向学生讲述这些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但在近代,西方国家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而当时的清政府闭关锁国,远离先进的科技,所以导致了科学水平的落后。

正是由于科技落后,才使旧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某些方面和国外仍有差距。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才能激励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而服务。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逻辑思维的方法青少年学习热情高,但不成熟,看问题片面,容易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因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十分有必要的。

他们学习化学容易被假象迷惑,不容易深入到微观世界中,因此他们感觉化学不好学,特别是初学化合价、物质间变化关系时。

当他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当他们掌握唯物辩证法以后,会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能真正掌握它们的规律,甚至能帮助他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通过实践,他们还可以发展规律,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参加实践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掌握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大家知道化学反应只生成新物质,不生成新元素,在学习中,有学生就提出:有些广告中说把水变成油等,这些都是违反科学事实的。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德育在学科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旨在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从化学学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阐述化学学科德育的具体实施。

一、化学学科课程内容中的德育渗透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德育渗透应贯穿于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首先,在教材的编写上,应注重德育元素的引入。

例如,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物质的珍惜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实验设计和操作安全中,强调安全意识和负责任的行为准则。

其次,在课程的设计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我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优化德育渗透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探究实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化学学科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德育渗透计划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同样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体现。

学校可以组织化学学科的实践活动、比赛和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科学素养的平台;举办化学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和相关应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当地化学企业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和工作实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加深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和体验。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意识,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渗透方式和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强化学科内涵,注重学科素养化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和细致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操作后,还应该及时总结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实践探究的过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

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情感熏陶和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不断充实自己的灵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化学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可以结合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开发等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加强文化内涵,提升学科人文性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科普讲座和名人科普故事的分享,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只有通过加强化学学科的文化内涵,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化学学科的人文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动性。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3. 化学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4. 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5. 德育教育与化学课程的融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3.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4. 德育教育与化学课程的融合方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实验技能等内容。

2. 实践法: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报告、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学生德育教育成果: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

5. 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德育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出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其与德育教育的关联。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科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

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观察、操作和实践,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化学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科学道德,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和正确使用化学知识,不做损害他人和环境的事情,同时对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抱有敬畏之心,追求科学的真理和人类的福祉。

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的美感体验,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化学在文化、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和文化自信心。

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它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只有通过科学德育的渗透,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中化学学生。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学设计引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与化学知识相结合,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遵循实验守则,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 环境保护: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倡绿色环保的行为。

3. 科学伦理:化学是一门涉及到伦理道德的科学,通过教学,传授学生科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培养其科学精神和诚信意识。

4. 社会责任: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 预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化学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

2. 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伦理和道德因素,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和处理问题。

4. 实践活动:设计化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讨论式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五、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化学教育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往往容易忽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然而,德育教育与化学教育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首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合理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这些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也是为了维护实验室的整洁和环境的安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示范正确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责任感和积极的安全意识。

其次,引导学生注重实践中的道德行为。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常常需要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合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作实验、讨论实验结果、评价合作过程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并明确阐述合作中的道德要求,如互助、尊重、公正等。

再次,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实验结果的科学和道德评价。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假设或理论,而结果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在评价实验结果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如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验操作的诚信性等。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和道德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诚信和道德意识。

此外,化学教育还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化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例如,讨论化学产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和处理化学制品。

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最后,化学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比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组织学生参观化工企业、环保设施,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是指通过化学教学的过程和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等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不仅是一种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

下面将从知识培养、方法引导、实践训练和思想引领四个方面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在知识培养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科技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方法引导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品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掘、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实践训练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实践探究等方式,学习化学知识的培养实际动手操作和实地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畏忧、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思想引领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和科学研究的道德要求,教育学生要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化学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等话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校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品质的教育,牵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践活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一、化学理论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化学理论教育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怎样在化学理论教育中渗透德育呢?首先,通过对化学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上,有许许多多的化学史知识,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渗透。

例如我在讲述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制碱工业的垄断,
潜心研究制碱技术,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索维尔制碱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当讲到物质的来源与制法的时候,教师用丰富的感情、优美的语言介绍它的历史,从新旧社会的对比中,学生就会从中体会到国家弱到强及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足迹。

例如,我国解放前一般的工业品都不会生产,水泥、煤油、火柴等都依靠进口,水泥被称为洋灰,煤油被称为洋油。

解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通过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化学基本原理规律性很强,但在普遍规律中存在着特殊,例如,讲解酸
的通性时,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不能与氢后金属反应,而浓硫酸不但能与氢前金属反应,而且还能与氢后金属反应,不过都不能生成氢气,同是硫酸,于浓度不同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化学性质,从而为学生树立了量变到质变的唯物主义辩证观点。

第三,通过对化学量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如我在讲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一节时,常会出一个例题“16克硫在32克氧气在完全燃烧,最多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硫?”于讲这一节前刚学过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学生们都把它加起来,异口同声的回答说48克,当我告诉他们,“你们的答案错了”时,学生们一脸的愕然,通过讲解,学生们明白了,哦,原来是在反应中氧气没有完全反应完,所以应把16克硫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只能生成32克二氧化硫。

这样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化学实验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课堂,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主要从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仪器美,化学物质美,以及实验操作美,实验装置的和谐美和实验现象美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求知的浓厚兴趣。

例如向硫酸铜溶液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絮状沉淀恰似蓝色的钟乳石,使学生惊奇万分;将铁丝伸入硫酸亚铜溶液中,生成美丽多姿的铜树,令学生感叹不已;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尤如缤纷的礼花,令学生大开眼界-——哇,铁也能燃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美,就会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
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其次,通过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规范性操作,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例如,我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常多带一个空烧杯,把用后的火柴梗、蜡烛、废纸屑之类的垃圾放入其中,提醒学生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实验桌上随时注意清洁卫生,取用完药品后立即把药品盖好放回原处,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身教者从,言教者讼”,在化学实验中如此言传身教,学生耳闻目染,自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化学教师教育的艺术是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因人施教,使化学与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向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转化,以达到教育效果。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甚至有毒的气体,有的学生会捂住鼻子不愿再把实验做下去或把演示实验看下去,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对化学的求知与危害健康之间的矛盾,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也躲
避,就会使这个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对此,教师要以行动更要用课言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要科学地解释当这些气体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使人中毒等知识外,还要说明如何处理尾气,防止污染,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更好掌握化学知识。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

提高自我的思想品德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世界,当这种品德与行为规范成为经常的、稳定的特征时,才能形成这方面的品质。

要将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成习惯,则需要长期反复的实践。

在多次教育中将动机变成形动,行动变成习惯,习惯变成个性,这种重复的影响需要将德育自始至终融于化学教学之中,而不是靠几节课或几次活动所能做到的。

只有对其变化不定的情况反复抓,把德育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来进行,才能圆满完成
教学和教育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