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doc

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doc
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doc

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o Balla,1871—1958)早年在巴黎学画,主要学习的是点彩派的画法。在罗马期间结识了米兰诗人马里内蒂,并很快成为好朋友,这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生涯。1910年,他和一批画友联名发表了《未来派绘画技术宣言》,提出用美术的武器去摧毁一切旧社会的文化习俗与秩序。他们的宣言在整个西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尽管未来派后来与政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过激的政治主张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欧洲的社会现实要求,但其主要意图还是在艺术上。它主张打碎一切即存现实的社会和艺术秩序,提倡表现飞速变化的时代动力,希望在一个画面上表现一个连续性的物象形象。这种艺术使人们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的动感和速度产生了兴趣和启发。事物在画面上被表现得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以形象的重叠和模糊性来造成动感与速度感。巴拉的《拴着链子的狗的动态》就是这样一幅作品,它只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局部——牵狗妇女的脚和她的一条狗,来表现这种新的美学观,强调狗在行走过程中的动态。这样,狗的腿的动态已不是4条腿,而是24条腿了。同时,妇女的裙子在摆动,链子也产生了晃动的感觉。这是未来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骚动的城市(油画,198厘米×300厘米,19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波菊尼(意大利)波菊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26)原在巴拉的画室学习,最初是从巴拉学习点彩派的画法,自接触了未来派的理论家和领导人马里内蒂之后就接受了他的理论,并最早把这种理论运用到绘画中。1910年,波菊尼参加了《未来派绘画技巧宣言》的起草工作,把他的思想结合到了宣言之中。这幅《骚动的城市》就典型地反映了他对未来派理论的诠释。用他的话说,这幅作品表现了“劳动、光线和运动的伟大综合”。在画面的前景出现了一匹巨大的跃动的马,占据了大半个画面,它在城市中横冲直撞、左冲右突,几乎把整个城市搅动起来,使之处于骚动之中。这匹烈马在这里具有象征意味,它象征着现代技术化的工业社会,人们在这个社会中都不得不被它的工业化进程所吸引和推动、冲击,有的在这种冲击中倒下了,有的则更为激动和兴奋,但整个画面的骚动和冲突则给人以混乱和惊恐的感觉,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普遍感觉。在艺术上,整个画面仍体现出点彩派对波菊尼的影响。他用细碎的笔触和色点来塑造形体和空间,用跃动的短线来勾画激烈运动的人物和物体。光线显得迷乱而有动感,在运动中散乱开来,四处散动,色彩也起伏不定,显得耀眼而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增加了画面的形式与主题的和谐。戴发带的女孩(丝网印,1965年)利希滕斯坦(美国)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194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硕士,毕

业以后留校任教,此后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分校(1957—1960)、新泽西州不伦瑞克拉特格斯大学格拉斯学院(1960—1963)任教。自1951年起从事波普艺术创作,也曾介入抽象艺术,但没有成功,此后一直从事通俗题材的创作。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之一,利希滕斯坦对波普艺术所下的定义比任何美国波普艺术家都更贴切。他采用最平淡无奇的连环画或广告画作他的基本题材,然后用油画或丙烯颜料忠实地将它们放大,用色鲜艳,平涂加线描,有的还用仪器来放大。这里的《戴发带的女孩》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创作出来的,其形象就来自美国日常常见的连环画。它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美国日常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人物形象。绿色的可乐瓶(油画,209厘米×145厘米,196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沃霍尔(美国)沃霍尔(Andy oreau,1826—1898)、夏凡纳(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和雷东(Odilon Redon,1840—1916)等人是这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他们的追求不仅造就了象征主义,还影响了20世纪的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甚至被某些现实主义者所吸收。印象主义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法国,后扩散到欧美及世界各地,在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一个艺术流派或思潮,因法国画家莫奈在1874年第一届印象主义展览会上展出的一幅《印象•日出》的画而得名。对于色彩的科学认识,早在17世纪60年代,牛顿就已通过三棱镜发现光是由七种色彩组成,由此他发明了七色盘,这对于画家理性地认识色彩起了重要作用。到19世纪,许多有关色彩学的著作出版了,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化学家舍夫勒尔于1839年出版的《色彩的调和与对比原则及其在艺术上的应用》。根据他的研究发现,色彩的同时并置可以使观者在一定距离上用视觉来调合,这样就可以使色彩比以往在调色板上的调色更丰富、鲜艳,同时富跳动感与闪烁感。这种发现后来又经查里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印象派画家很受启发,因为他们也从对现实的观察中发现了这种跳动与闪烁,而这些又是与大气和光的变化相关的。于是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革新了固有色的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

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了他们的创作活动。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和感觉,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的现象。最典型的恐怕是莫奈的《草垛》系列了。在这个系列作品中,除了“草垛”在构图上的不同变化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内容”。画家在这里精心描绘了他对这堆“草垛”在不同的时间里,由于光线的不同变化而产生的色彩上的微妙变化的“印象”。其实“印象主义”在相当的程度上贯注了理性的思考,它承继了浪漫主义对色彩的研究和现实主义对真实的表现,只是它呈现出了与传统不同的面貌。它对光和色的表现正是通过浪漫主义到巴比松派画家所着重研究的课题。但是从浪漫主义到巴比松现实主义的发展,对色彩和空气的研究已发生了变化,因为浪漫主义的色彩观仍更多地是以古典理想化的传统为基础的,而巴比松现实主义则企图追求更为客观化的“真实性”。印象主义企图将这一传统推向极端,只是印象主义并不是简单地看待视觉真实的客观性,而是把自然看作一个在不同光(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色)的作用下的不断变化着的现实,因为现实本身就不是凝固不变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色彩亦变化多样,而一年四季的色彩变化就更明显。这样,印象主义就在理性的色彩原理的指导下,最终实现了对现实主义的升华。这种升华使艺术逐步走向自觉,即把艺术本身看成是一种可以不依赖于现实的独立存在,它有自己的规律和运行轨迹。正是这种理性的思考和理性的探索,使印象派取得了[1][2][3]下一页o Balla,1871—1958)、鲁索洛(Luigi Russolo,1885—1947)和塞伏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在米兰发布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4月初又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1912年11月,波丘尼发表《未来主义雕塑宣言》,宣布“绝对而彻底地抛弃外轮廓线和封闭式的雕塑,让我们扯开人体并且把它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到这里来”;1914年7月11日由圣特利亚(Antonio Sant'elia,1888—1916)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主张用机械的结构与新材料来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而城市的规划则以人口集中与快速交通相辅相成,建立一种包括地下铁路、滑动的人行道和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的“未来城市”计划,并用钢铁、玻璃和塑料来代替砖、石和木材,以取得最理想的光线和空间;此外还有《未来主义服饰宣言》,它号召人们

废除色彩暗淡、线条呆板的服饰,代之以色彩鲜明、线条富有运动感的新式服饰。这些“宣言”都集中赞美了运动和速度,并把这看成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我们宣称,世界被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所丰富。一辆疾驰的汽车比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更美。”未来主义者认为,科学的进步、技术的革新,不只是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势必导致人们精神生活的彻底改观。他们颂扬机械文明,崇拜有生气的科学时代,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处于运动之中。因此,艺术必须顺应飞速运动着的、日新月异的现实,表现万物的运动和速度是艺术家的职责。由此他们断言传统的囿于描绘外在现实的艺术已经僵化,惟有未来主义才富有生命力。为此,他们主张艺术要倾全力反映新时代的特征——现代大都市、机器文明、速度和竞争,以展现现代生活的本质。未来主义艺术家声称自己是面向未来的,属于未来的“未来派”,因此,其极端者甚至认为一切新的都是好的,而一切旧的都是腐朽的。他们扬言要“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彻底扫除在他们之前的一切人类文化遗产。这种虚无主义的态度并没有为人们所接受,但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新的未来的渴望。这使他们的革命思想以及以立体主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赞美机器、赞美激情、表现流动空间的未来主义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达达主义“达达主义”(Dadaism)是20世纪初先后在苏黎士、纽约、科隆、巴黎等城市兴起的一种带有虚无主义倾向的影响广泛的国际性的文学艺术运动,其主要活动期在1916—1923年这七年中,但是其余波却直到20世纪70年代,甚至直到今天还能看到类似倾向。许多人企图从语言学上追寻“达达”含义,其实它并无深意。这一运动首先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中立国瑞士。当时一批怀着强烈的反战情绪的流亡艺术家们聚集瑞士,经常在一所名叫伏尔泰的酒店里集会,朗诵诗句,编写曲子,展出作品,以歇斯底里的疯狂、野性的幽默、破坏性的形式、荒诞不经的词语来表现他们对战争的反感和对传统美学观的否定。不久他们就要组织起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以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理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这年的2月,一群人又在苏黎士的伏尔泰酒馆中偶聚,便筹划了一个国际性的娱乐晚会,巴尔(Hugo Ball,1886—1927)和许尔森贝克(Richard Huelsenbeck,1892—1974)想在德法字典里为“歌唱家”罗伊夫人找一个恰当的名字,偶然翻到“达达”一词(该词在法语中为玩具木马之意,一说此词为罗马尼亚诗人查拉发现),以后便用此词形容由此而形成的一个艺术运动,以表现此派的玩世不恭和非理性主义的态度。不久,他们发表了《达达宣言》:“达达——意思就是无所谓,我们需要的艺术是勇往直前的、勇敢

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我们所视为神圣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达达的反感,消灭记忆:达达;消灭考古:达达;消灭未来:达达;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上帝,立刻的,自然性的产品。”这种表述本身就有些混乱。达达主义信奉的是流行的巴枯宁哲学——打倒一切,排斥一切。达达主义者是虚无主义和破坏主义者,他们藐视现实社会的文明。达达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和恐惧,以及对传统艺术的反感,他们追求的真实是一种虚无主义心理状态的满足,因此一切传统意义的真实就丧失了其意义。他们以偏激的行为表现他们对社会道德败落的消极反抗,在他们看来,生活本身就是达达(无意义),理性与感觉都服从于达达。喧嚣、并置和机遇是他们创作的三个主要手段,并以此与传统艺术相对抗。他们以大量昙花一现的小型杂志来宣传他们的思想和作品。达达主义在当时似乎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它之所以造成如此强烈反响,其原因如里德所说:“达达主义开始时,实际上的意思是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说的重荷,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艺术的,而不是要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这种运动的背景,是普遍的社会的不安,战争狂热和战争本身,以及俄国革命。达达主义是无政府主义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他们全力摇撼资产阶级(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应负战争责任),而且他们准备在恐怖的想象范围内运用任何手段——用垃圾制造绘画(拼贴画),或者把酒瓶架或小便盆之类的东西抬到艺术的高贵地位。”不过,在达达主义者们荒诞的作品和言辞背后,仍隐藏着一个严肃的主题,这就是以批判的眼光重新研究传统、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准则,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杜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以破坏的眼光看待艺术,甚至看待一切,并以看似荒谬的行为和作品来向传统的艺术和艺术观提出挑战,这使他第一次直接选用了一些诸如雪铲、瓶架、帽架,甚至小便池之类的普通的工业制品,给它们加上标题之后,使之成为“艺术品”。这种“现成品”的观念,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观,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但另一方面又使艺术变得更加模糊,以至取消了“艺术”。这一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变得更加突出。超现实主义1924年,诗人和理论家布列东(Andre Breton,1896—1966)在巴黎出版了《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并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同时还创办了超现实主义研究所,正式打起了“超现实主义”的大旗。许多艺术家,包括以前的达达主义者,都相继归于旗下,从而组成浩浩荡荡的超现实主义大军。“超

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于欧洲的文学艺术流派,最初受达达派的深刻影响,主要视为一场文学运动,只是偶尔涉及到美术,但随后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文学,不仅发展成全面而深刻的美术革命,而且影响到几乎艺术的各个领域。布列东曾给超现实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意在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百科全书,哲学。超现实主义,建筑在对于一向被忽略的某种联想形式的超现实的信仰上,建筑在对于梦的无限力量的信仰上,及对于为思想而思想的作用的信仰上。它肯定要摧毁所有其他的精神机械主义,同时代替机械主义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超现实主义的目的是要探索和统一人类的心理,包括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生活领域,如梦和潜意识。特别是梦和潜意识具有特殊的价值,因为意识的世界已变得虚伪和不真实,真实的世界恰恰存在于梦和潜意识之中。因此,对梦和潜意识的挖掘正是达到真实存在的“超现实”的惟一途径。用布列东自己的话来说,超现实主义就是要“化解向来存在于梦境与现实间的冲突,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一种超越的真实。”超现实主义的理论依据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潜意识说、梦的解释以及自由联想法最受超现实主义者的青睐。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认为人的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往往被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及风俗习惯所制约,受到压抑和排挤,但它们并不会消失,而是暂时在被压抑的情况下进入下意识甚至潜意识,它总是企图伺机侵入人的意识领域。在理智和清醒的情况下,下意识,尤其是潜意识的冲动和欲望只好潜伏下来,无法实现自己的目的,只有在夜晚或下意识状态下,以各种形式闯入意识领域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就形成了梦,对梦的解释和分析可以洞察潜意识,从而达到真实。因此,超现实主义者抛开理性和逻辑的制约,以对幻想与想象的表达去展示这一新的心理现实。在视觉艺术领域中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最为深远。从创作方法上看,它有两大体系,即“偏执狂批判”和“心理自动主义”。所谓“偏执狂批判”是指挖掘潜意识境界的一种执拗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艺术家常常是在一种明确的意识下把那些毫不相干的事物硬凑在一起,从而产生某种奇异的联想效果。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马松(Andre Mason,1896—?)、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唐吉(Yves Tanguy,1900—1955)、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967)、米罗(Joan Mirò,1893—1983)、奥本海姆(Oppenheim,1913—

?)、契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1978)、阿尔普(Jean Arp,1887—1966)等,毕加索、杜尚等人也一度沉浸于超现实主义之中。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突破了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了以逻辑和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从而试图证明,展现出人的心理真实和本来面目的是现实之外绝对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现实的世界,这就是人的深层心理或梦境。在这一点上,超现实主义与以后的抽象表现主义建立了联系。表现主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20世纪西方重要美术流派之一,但后来扩展为一种广泛的文艺思潮。作为一个流派它产生于德国,但是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却要早得多。除了德国的“表现主义”画家之外,法国画家塞尚、荷兰画家凡高、挪威画家蒙克、比利时画家恩索尔等都被归入表现主义画家行列。1905年(即法国的“野兽派”诞生的同一年),一批不满足于现状的年轻的德国艺术家在德累斯顿成立了一个类似于中世纪手工艺行会的组织,他们把这个组织称为“桥社”(die Brücke),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架设起一座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把所有新的和实验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它的创始人就是凯尔西纳(Ernst Ludil Nolde,1867—1956)、佩西斯泰因(Max Pechstein,1881—1955)等人。他们赞赏凡高和高更的作品,对蒙克持肯定态度,而且对原始艺术总是怀有虔诚的态度。不过,“桥社”的画家们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他们描绘自然和城市中变化多端的世态万象,总带有一股愁闷的、空虚的、木偶般的神态。在形式上起先多采用流畅、松弛、自由、柔和的线条,尔后就逐渐变得紧张、曲折、动荡,最后又趋向于短促、坚硬。到1911年,在“桥社”作为一个组织不再存在的时候,一些艺术家又以康定斯基和马克为中心,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组成了另外一个表现主义集团“青骑士”(Der Blaue Reiter),成员还包括麦克(August Macke,1887—1914)、马尔开(Albert Marquet,1875—1947)和克利(Paul Klee,1879—1940)等。与“桥社”的艺术家相比,“青骑士”既没有虚无主义的气息,也不怎么关心社会问题,而是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他们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与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1912年,他们出版了《青骑士年鉴》,其中集中宣传了他们的观点。作为一种思潮和社会情绪,表现主义反映了人类的内在冲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它几乎存在于历史的各个时期和文化之中。但是作为一个美术流派,它主要存在于北欧国家,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初的德国出现,既决定于德国的历史也决定于德国的社会现实。它在哲学上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深刻影响。然而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人普遍的孤独与绝望的情绪,直接引发了艺术中表现主义的产生。康定斯基在《论艺术中的精神因素》一文中,详细阐明了他把美术视为纯粹感情的直接表现的理论,这既导致了他们的抒情的抽象语言,也为西方美术从再现和表现走向纯粹的精神抽象打开了大门。波普艺术“波普艺术”(Pop Art)作为一种现象出现于20世纪初。我们在杜尚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已可见到此种表现,但作为一个艺术运动的兴盛则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波普”(Pop)一词据说最初由英国评论家劳伦斯•阿洛威首创。但也有人认为,此词来自英国“波普艺术”惟一重要的艺术家理查德•汉米尔顿(Richard Hanmilton,1922—?)在1956年创作的早期波普艺术作品《到底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中,因为艺术家在此画中所画的大力士手中的大棒糖上就有“Pop”一词,所以他们提出“上一页[1][2][3]下一页波普艺术”其实来自一种叫Pop的商品的名称,再由此词转意为“大众艺术”。直接的理由是,Pop一词是英文popular一词的缩写,意为普通的、大众的、流行的等,故其特点在于取材于现实并使之大众化、群众化。“波普艺术”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在高度工业化和商品化的现代社会中,物质丰富,商业手段极其多样化,大众传播媒介非常发达,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电视、电话、微机、广告、海报、报纸、通俗杂志、歌星形象、流行音乐、超级市场、产品推销、废弃物品等,它们每日铺天盖地向人们袭来,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来源。于是艺术家便借助于这些通俗的、流行的大众传播媒介,采用绘画、装置、拼贴、丝网印刷、现成品堆积等手段进行创作,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歌星影星、广告海报、可口可乐等形象,通过选择和仔细的制作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用以展示我们的时代生活,让人与时代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对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波普艺术”往往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中寻找形象,将商业的和机制的产品杂绘于画面或直接搬用,从而使这些平凡的东西具有新的意义。但需要说明的是,“波普艺术”在英国出现时完全是对当代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敏感,具有某种赞美的意味,而毫无讽刺、对抗的意思,只是传播到美国之后,美国艺术家使它具有了浓郁的达达主义的色彩。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主要有安迪•沃霍尔(Andy aria,1935—?)、龙格(Richard Long,1945—?)、史密森(Robert Smithson,1938—1973)等人在艺术进入环境的观念影响下前往遥远的、荒无人烟的非洲撒哈拉沙漠,或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拉日

干湖畔从事艺术创作。他们挖沟起畦,在地上撒石灰、垒石块。在这种因人烟稀少而形成的具有神秘感的宗教气氛的背景下,记录了由于人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的浪漫而短暂的快感,意在显示对都市物质文明生活中人为状态的反叛。事实上,大地艺术家探索的是人的基本体验方式,他们试图从宏观的宇宙进入大地,以此表示出对于无限世界的渴望,使他们的艺术作品打上了“返回自然”的现代意识的烙印。三、教学建议(一)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东西较多,有能力的教师应对课文作整体把握,系统讲述课文的内容,这需要做到既简练又要点明确。(二) 教师亦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讲述课文内容,但主要的部分应是课文的第三部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集中把这部分讲述得充分一些也可以。(三)教师还应向学生明确传递这样的信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中国的现代美术是完全不同的——起源不同、情境不同、过程不同、特征不同、性质不同,因而结果也就不同。至于如何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传递这个信息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观念: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艺术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而不是对西方的模仿。(四)为了更好地上好本课,教师在吃透课文的同时,还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多找些相关的参考书,在这方面应有很多,但还是应尽量围绕课文的内容去找,否则会事倍功半。四、参考书目《现代绘画简史》,[英]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10月版《西方现代艺术史》,[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12月版《二十世纪美术经典》,[美]迈尔斯等编著,何振志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法国美术史话》,高天民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让·弗朗索瓦·米勒与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米勒便是其中的一位。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祷》等名作。

【第二期 19-21世纪】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

【第二期 19-21世纪】史上最全的西方艺术流派整理! 20世纪 1.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又称现代派艺术,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致来说,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现代艺术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转变的苗头,这个苗头进入20世纪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是基于科学和理性基础上建立的,是西方数百年来的思想文化核心。现代艺术主要包括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现代艺术的特点在于打破艺术家、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区别。主张艺术干预人类生活。深受现代社会文化影响又立足批判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2.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两个派别。一个是洗衣船派,也就是正统派。这个派别的代表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另一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后起的立体主义画家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的出名也是由这些蜂窝画家所催化的。

西方现代艺术史考试答案

1法国印象派发起时间:1874年随着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德加等一伙“无名画家”第一次在巴黎举办他们的画展,“印象主义”就伴随着人们的不解、嘲讽和争议正式登场了。 代表人物: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2后印象派人物凡.高,油画《吃土豆的人》、《从文森特的勒比克街住所瞭望巴黎》、《星夜》、《麦田的播种者》 塞尚:作品表现特点:首先,塞尚为了实现巩固的画面结构,有意识地修正或是改变了焦点透视空间,将一切造型和色彩纳入了一种更平面化的结构秩序。其次,塞尚抛弃了印象派的光与色的神话,认定绘画中的色彩应是一种结构关系,而不是直觉的再现。第三塞尚认为造型的关键在于把握物体的本质形态。他说“处理自然要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尽管他并没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实现最后的抽象,但是他的观点却为后来的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抽象艺术等形式主义流派奠定了基础。 3野兽派马蒂斯《马蒂斯夫人像》。马蒂斯的艺术很少触及现实生活,虽然他的一生经历诸如世界大战等社会性灾难,但他的艺术从来也没有道德说教,他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在文章中写到“我梦寐以求的就是一种协调,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它避开了令人烦闷和沮丧的题材,它是一种为每位脑力劳动者创作的艺术,一种既为商人也为文人的艺术。在马蒂斯后期的艺术中更充分的体现出他的这种追求。立体主义巴勃罗.毕加索于1907年创作了油画《亚威农的少女》,此画的诞生被学者们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端。 立体主义的发展阶段1立体主义 进入了智力分析阶段即“分析立 体主义”阶段2综合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特点1909年以后,毕 加索和布拉克的合作更加密切, 他们对绘画结构作了进一步研 究,体积逐渐地消解,完整的结 构被更多的几何碎片所取代,无 论是实体或是空间被拆解成造 型“零件”进行重构,各种晶体 般的几何形交叉叠接,布满画 面。他们利用拼贴的手法,将报 纸、乐谱、印刷品、织物等生活 中的实际物品放入了绘画。 纯粹主义人物:勒.柯布西耶 4德国表现主义特指20世纪初 期发生在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 它包括两个重要的艺术家社团, 一个是1905年创立于德累斯顿 的“桥社”,另一个是1911年发 起于慕尼黑的“青骑士”。 青骑士于1911年发起于慕尼黑, 最初的人物有康定斯基和马克 等人。 康定斯基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越 的艺术家,而且是思想深邃的理 论家,他于1911年撰写的《论 艺术的精神》一文,是20世纪 影响广泛的艺术理论文献之一。 保罗.克利是现代艺术史上最杰 出的画家之一,他是创造形式的 大师是游走于自然与幻想之间 的智者。克利的艺术无法被归类 于任何一个流派。 5意大利未来主义,发起人是意 大利诗人、作家:菲利普.马里内 蒂 博乔尼《笑》、《空间里连续性的 独特形式》 6至上主义人物:马列维奇的《白 底上的黑色方块》是马列维奇于 1913年创作的,它标志着至上主 义的诞生。 构成主义早期构成主义艺术家 主要有塔特林、罗德琴科、佩夫 斯奈和加博等人 塔特林最重要的工程设计是《第 三国际纪念碑》于1919年设计 制作了纪念碑的模型。 7风格派于1917年创立于阿姆 斯特丹,是荷兰艺术领域的一个 纯粹主义运动,绘画方面的核心 人物蒙德里安和泰奥.凡.杜斯伯 格 1917年,凡.杜斯伯格等人创办 了杂志《风格》并在“风格派” 的名义下聚集起一些观点相同 的艺术家,蒙德里安在读刊上发 表了他的第一篇理论性文章《绘 画中的新造型主义》,他强调, 具象派的艺术只能描绘事物的 外表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新造型主义”将创造一种具有 普遍价值的造型语言,清除一切 与艺术无关的因素,用更纯粹, 清晰的形式来表达宇宙间深层 的统一与和谐。 蒙德里安在画的背面写上了“绘 画一号”几个字。 8达达主义诞生于1916年到20 世纪20年代初期,与20世纪初 任何一个现代艺术运动不同的 是,它以一种彻底的反文化的行 为方式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反抗 一切传统和现实的秩序,真理, 道德观念和经验说教,甚至也反 艺术本身。 达达主义:名词解释:达达主义 有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 士组成,他们通过反美学作品表 达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绝望。作为一个团 体,达达首先诞生在瑞士的苏黎 世。 达达主义类别:苏黎世达达和纽 约达达 纽约达达代表人物:杜尚

西方现代艺术赏析尔雅答案解析

1.现代艺术导论 1. [单选题]请问西方现代艺术的灵魂是什么? A.怀旧情结 B.新之崇拜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本质是() A.再现性 B.表现性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泉》 B.《欧米哀尔》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是() A.创新精神 B.怀旧情结 我的答案:A 5.[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属于现代艺术的有() A.罗丹的《欧米哀尔》 B.范安格尔的《泉》 C.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D.埃菲尔铁塔 我的答案:ACD 6.[多选题]“艺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我的答案:AC 2.印象主义艺术:阳光下的诗篇 1.[单选题]被誉为“印象派之父”的艺术家是() A.爱德华·马奈 B.爱德华·德加 C.克洛德·莫奈 D.雷诺阿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若一物体不吸收任何光谱色,则该物体呈现出什么颜色? A.灰色 B.白色 C.黑色 D.七彩色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奥林匹亚》 B.《阳光下的裸女》 C.《草地上的午餐》 我的答案:C 4.[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3.jpg A.《印象·日出》 B.《睡莲》 C.《威尼斯大运河》 我的答案:A 5.[单选题] 构图上被称之为“钥匙孔美学”的是哪位艺术家() A.爱德华·马奈 B.埃德加·德加 C.克劳德·莫奈 D.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我的答案:B 6.[单选题] 《阳光下的裸女》的作者是谁? A.爱德华·马奈

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

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 众所周知,西方音乐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从宗教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到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直至20世纪的现代主义音乐。这学期我对西方近代音乐进行了大致的了解,本文主要简单介绍分析一下西方现代音乐的几种流派与形式。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十分复杂,一百年间,音乐思潮、作曲风格、音乐技法和表现手法变化十分迅速而频繁,日新月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创作受到了象征主义文化和印象派绘画的影响,随之出现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印象派音乐,如同印象派绘画风格一样,主要表现倏忽朦胧的主观现象,用迷离恍惚的音乐语言,渲染出闪烁的气氛和色彩。创作手法上打破了完整的旋律和曲式,配乐上和声纤细柔和,展现给人一幅模糊的、色彩捉摸不定的音画,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奇幻的音乐世界。如德彪西的代表作《牧神午后》,一开始,长笛的主旋律就奠定了全曲田园风的基调,柔和的音色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梦一般的世界。 如果说印象主义是把人们对外界的印象描绘下来,那么,把人们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就是表现主义。表现主义音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流行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个现代流派,同样是由绘画、诗歌领域扩展到了音乐领域。印象主义常常以大自然为主要描绘对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光线和气氛,而表现主义抓住的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体验。表现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

伯格,作品强调夸张手法的应用,表现内心强烈的感受,通过梦境象征的手法来释放出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对现实的不满,并广泛性地运用无调性的作曲技法,作品极富表现力,如勋伯格的《乐迷披埃罗》。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年,诞生了新古典主义乐派。它强调艺术整体各方面均衡、完美稳定,追求适度的、有控制的、理智的、普遍的感情。提倡纯音乐,使听众集中精力于音乐本身,而不是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代表人物有著名的斯特拉文斯基,创作时,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并使用现代作曲技法,对古典音乐进行改造。 同时,20世纪也出现了新民族主义音乐。与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目标不同,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把人民的生活理想化了,抓住的是民族色彩和气氛,广泛地加以传播。而新民族主义乐派则更为深入地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探讨民族音乐,强调汲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20世纪的新民族音乐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与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相结合,使用尖锐的和音,打击乐般的节奏和古典调式,丰富了现代音乐,同时也促进了现代音乐与19世纪音乐理念的决裂。 当然,提到西方近代音乐,就不得不提音乐剧艺术。百年音乐剧的发展之中,它的发展、兴旺与风靡,几乎贯穿了20世纪,横贯欧美大陆。音乐剧的巨大魅力,令全球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观众为之着迷。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美术史的形状(2卷),范景中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3月。 西方美术史学史,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05月。 美术史的观念,邵宏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麦克尔?波德罗 (作者), 等 (作者), 曹意强主编,2007年。 艺术史终结了吗?,(德)汉斯·贝廷,常宁生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史的历史,【美】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七卷),蒋孔阳,朱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范景中 / 林夕《艺术批评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艺术批评史,(意)文杜里,迟轲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新艺术的震撼[美] 罗伯特·休斯,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西方现代艺术史》,[美]阿纳森著,邹德侬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现代绘画简史》,[英]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美术史与观念史》(Ⅰ-Ⅵ卷),范景中曹意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代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文艺复兴: 莱奥纳多:《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 丢勒,《版画插图丢勒游记》 《意大利艺苑名人传》,(意)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贡布里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文艺复兴的艺术进步观及其影响》(文章) 贡布里希:《莱奥纳多论绘画科学:评<绘画论>》(文章)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佩特:《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古典主义: 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 贝洛里:《现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 皮莱:《绘画的基本原理》

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概况

20世纪西方美术发展概况作为时代产物的20世纪西方美术,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19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20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一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抽象艺术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 二十世纪突破了客观自然形对于艺术的严格约束,把对自然的模拟演化成了依据个体的精神需要进行主观的改造。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精神感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中所表现的内容虽然没有完全遵从自然的原貌,但他们服从于真实的视觉感受和内在精神需求。

经过改造之后的形与自然中的原生状态不同,观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个体的艺术家改造形的审美意趣的差异。与传统绘画其实很多还是走在同一个方向上,这个方向仍然是艺术语言的审美追求,之所以产生视觉面貌的差异,是因为在自然和自我的天平上有所偏重,他们有表现的理想,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并没有放弃语言的审美组织。 二十世纪的艺术形式真是很多,艺术的涓涓细流已汇成沧海,没有主流,只感觉到令人眼花缭乱和不断的变化,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们的艺术观念。二十世纪离我们太近了,我们还不能看清它,只能略作分析。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特征-10页word资料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特征 通常,我们将20世纪以后的艺术称为现代主义艺术。研究者们对20世纪艺术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面对现代主义艺术众多流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抽象主义、野兽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相对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我们难以用一个词(像对先前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表述)把20世纪艺术思潮的特征准确、完全地概括出来。我们最常见的是把20世纪艺术或“现代主义艺术”特征表述为“多元化”。“多元化”其实就是不能确定的特征,这是概括20世纪艺术特征的无奈表述。 如果我们不是把艺术创作视为仅仅是少数艺术家情感的某种冲动,而是与哲学、科学一起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观念、精神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只不过艺术与其他方式的区别在于更注重以直觉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 感知,那么就应为20世纪艺术思潮确定一些特征。我们可以把20世纪艺术思潮的特征概括为模糊性、突变性和随机性。 一、模糊性 模糊性通常指由于事物类属划分的不分明而引起的判断上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概念不清楚,本质上没有确切的定义,在量上没有确定界限的性质。这是由于事物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边界所呈现的无规则、交叉,也即边界的不明确、不确定性,在时间过程的阶段的不确定性。这些特征在现代主义艺术中明显表现出来。 印象主义的画面破碎、分解,使得整体与元素都变得模糊。1874年,莫奈展出了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的

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全部画面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近海中有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幅画表现的是一种瞬间的直接的视觉感受,风格与学院派艺术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迥然不同,是以“零乱”的笔触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幅《日出·印象》一展出,就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人评论这幅画:“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日出·印象》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把此展览嘲讽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印象主义或印象派因此而得名。印象主义追求外光和色彩,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的色彩微妙变化,在构图上则多截取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模糊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如我们所知感官中光线和色彩会由于背景和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出现色变、重叠、折光等,这些都会造成我们对感觉对象判别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音乐中,旋律、节奏曾是传统音乐的灵魂,在确定的旋律和节奏中,音乐成为表达确定主题的整体,但在现代主义音乐中,这种方式则被突破。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分别于1909年和1912年创作了第一首无调性钢琴作品和管弦乐作品。这些在伦敦首演就引起评论界激烈反对,评论家讽刺说:“勋伯格的情感很适合为吸尘器创作。”但是,勋伯格的起初很少有人接受的无调性十二音音乐终究还是发展成了序列音乐,现在已被普遍采纳。

西方艺术流派讲解学习

西方艺术流派整理(上) 14-18世纪 1. 国际哥特主义(12th) 在美术史上,人们把12世纪后,以建筑样式的变化而开始的艺术风格称之为“哥特式风格”。“哥特”一词本源于西欧的一个民族“哥特人”,有野蛮、怪异的意思,但哥特艺术并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现的时候,“哥特人”早已溶化在西欧其他民族之中了。因此哥特式艺术决不能说是“粗野”的。哥特式艺术包括建筑、雕刻,在建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确切的说,哥特式的建筑艺术是指中世纪最后300年——12至14世纪流行的一种新的建筑(包括其中的雕刻绘画)艺术样式。法国则是它的故 乡。 2. 文艺复兴(14th) 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指发源于意大利,在14至16世纪影响遍及全欧的一种富有革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艺术风格。“文艺复兴” 一词来自法文,原意为“重新出生”,在此指'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艺术的开端,可追溯到14世纪初期意大利人比萨诺父子的雕刻、契马部埃的绘画及其弟子乔托的绘画和建筑设计。他们的作品开始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内容上大胆肯定人生与自然,在形式和技巧上注重对人与自然的科学研究,并借“回到古代去”之口号来摄取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刻和绘画经验,在风格上则体现出哥特式艺术与古典艺术的结合及在此基础上的新突破。

3. 巴洛克艺术(17th) 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1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浓重的宗教色彩;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西方现代艺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大学艺术学院的XXX。 我今天抽取的授课题目是: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课时为一课时,课型为欣赏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本课包括西方现代转化及其发展动力、西方艺术的特征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创新三部分的内容。掌握本课内容,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更是为后面学习中国现代艺术知识打下基础。这是因为在本节课的是众多内容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整个学年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使学生具备一定现代艺术基础知识,掌握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作品,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活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得情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一、重点内容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现代艺术作品中做到分析和比较,使学生加深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了解,认识外国现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难点是: 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与表现形式 三.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基础水平,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强,美国教育家布鲁洛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四、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上积极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基本规律,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欣赏过程的讲解。 2、电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来展示西方现代及其发展过程。 3、演示法。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步骤。 4、练习法。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以此来引起学生们心理上的共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埃菲尔铁塔》引入课题,了解现代艺 术给予我们的启发,包括它对此后建筑、绘画、雕塑产生的影响。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也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课堂,为整个课堂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讲授:结合幻灯上的图片重点讲解西方现代艺术的种类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这是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多张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到艺术作品的时候,在复杂的问题上,我用举例子的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13西方现代艺术(试讲稿)

13西方现代艺术 PS:(本试讲稿以口述为主,考生请有效记忆或背诵,本人亲自整理编写,亲测已过,试讲需要考生自问自答,一个人表演出有学生的课堂氛围,脱稿、丰富个人肢体语言。预祝考生马到成功) 导入:大家都知道法国的著名建筑《埃菲尔铁塔》吗?它是不是一件艺术作品呢? 嗯!埃菲尔铁塔是一件建筑式的艺术作品。而且是一件西方现代的艺术作品!那什么是西方现代艺术呢? 笼统的来说西方现代艺术是指19世纪末以来的艺术。 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那就让我们在进一步的走进西方现代艺术,进入我们的13课——西方现代艺术。 一、西方艺术是怎么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请同学们欣赏下课本的《埃菲尔铁塔》照片和塞尚的油画《大浴女》以及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并结合其文字叙述,并思考: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有哪些呢?同学们来相互讨论下。其实概括来说有七个派系; 1、野兽派:马蒂斯、弗拉芒克、德朗等。 2、立体主义:毕加索、勃拉克 3、表现主义:蒙克、凯尔希纳 4、未来主义:巴拉、波丘尼、藉里科 5、抽象主义:康定斯基、蒙德里安 6、达达主义:杜尚、 7、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恩斯特、米罗等 有哪位同学知道达达主义呢?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达达主义信奉的是流行的巴枯宁哲学,打倒一切,排斥一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达达主义艺术思想的狂热和对传统的决裂。 3.我们回归正题,来探讨下 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看下课本,等会儿找人举出来,1摄影的发明 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 3宗教的衰落 4哲学的影响 这就是西方艺术向现代化转变的动力,也是这些方面的综合作用才导致了西方一种全新艺术的产生。 二、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重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6-77。当然也要欣赏下卢俊的《我自己—肖像风景》和《列斯塔格的房子》以及《拴着链子的狗的动态》这些

西方艺术论文

东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艺术的比较 摘要:所谓绘画语言,是作者以记录状态、反映认识、传达信息或表现思想为目的,运用笔、刀、墨、纸、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描绘艺术形象造成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 关键字:绘画语言,中国山水画,西方现代艺术 Abstract: the so-called painting language, the author to record state, reflects the understand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nveying information or ideas for the purpose of using the pen, a knife, ink, paper, paint material tools for material such as the carrier, such as color, lines, light and shade, texture visual signals as the medium, by means of plastic arts, the writing style of depicting artistic image caused by visual experience. Key words: painting language,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western modern art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么同样,中国绘画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中国绘画的提拔印章,是中国话独有的,也是区别西洋画的一大特点之一,中国话善于将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通过题款用印来提高或补充观赏者的鉴赏和理解,还可以丰富画面变化。起到相互衬映、点缀与平衡构图的作用。 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国传入的绘画技法——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料上也不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融合在一起,这无疑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方向。 尽管这样,东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艺术还是有些区别的。 中国画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线条为其生命,散点透视,造型构图,赋物以神,故与十五世纪以来以油彩作于布上,注重色彩明暗、讲求焦点透视的西洋画迥然不同。 中国画与诗文相辅相成,互得益彰;与印章珠联璧合,对应成趣。在文人画兴起的宋元以降,更是诗书画印、长款短跋溶成一体,寄情感,吐心声,内涵丰富;或寓意,或象征,充满哲理,素称"无声诗"。 此外,中国卷轴画的特殊装裱形式与分门别类,与西洋画有所不同。东方的文雅含蓄,与西方的生动奔放,特色自具,难分轩轾。诚如画坛大师潘天寿所说,

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doc

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o Balla,1871—1958)早年在巴黎学画,主要学习的是点彩派的画法。在罗马期间结识了米兰诗人马里内蒂,并很快成为好朋友,这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生涯。1910年,他和一批画友联名发表了《未来派绘画技术宣言》,提出用美术的武器去摧毁一切旧社会的文化习俗与秩序。他们的宣言在整个西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尽管未来派后来与政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过激的政治主张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欧洲的社会现实要求,但其主要意图还是在艺术上。它主张打碎一切即存现实的社会和艺术秩序,提倡表现飞速变化的时代动力,希望在一个画面上表现一个连续性的物象形象。这种艺术使人们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的动感和速度产生了兴趣和启发。事物在画面上被表现得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以形象的重叠和模糊性来造成动感与速度感。巴拉的《拴着链子的狗的动态》就是这样一幅作品,它只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局部——牵狗妇女的脚和她的一条狗,来表现这种新的美学观,强调狗在行走过程中的动态。这样,狗的腿的动态已不是4条腿,而是24条腿了。同时,妇女的裙子在摆动,链子也产生了晃动的感觉。这是未来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骚动的城市(油画,198厘米×300厘米,19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波菊尼(意大利)波菊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26)原在巴拉的画室学习,最初是从巴拉学习点彩派的画法,自接触了未来派的理论家和领导人马里内蒂之后就接受了他的理论,并最早把这种理论运用到绘画中。1910年,波菊尼参加了《未来派绘画技巧宣言》的起草工作,把他的思想结合到了宣言之中。这幅《骚动的城市》就典型地反映了他对未来派理论的诠释。用他的话说,这幅作品表现了“劳动、光线和运动的伟大综合”。在画面的前景出现了一匹巨大的跃动的马,占据了大半个画面,它在城市中横冲直撞、左冲右突,几乎把整个城市搅动起来,使之处于骚动之中。这匹烈马在这里具有象征意味,它象征着现代技术化的工业社会,人们在这个社会中都不得不被它的工业化进程所吸引和推动、冲击,有的在这种冲击中倒下了,有的则更为激动和兴奋,但整个画面的骚动和冲突则给人以混乱和惊恐的感觉,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普遍感觉。在艺术上,整个画面仍体现出点彩派对波菊尼的影响。他用细碎的笔触和色点来塑造形体和空间,用跃动的短线来勾画激烈运动的人物和物体。光线显得迷乱而有动感,在运动中散乱开来,四处散动,色彩也起伏不定,显得耀眼而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增加了画面的形式与主题的和谐。戴发带的女孩(丝网印,1965年)利希滕斯坦(美国)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194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硕士,毕

西方现代艺术

1.西方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一、现代艺术的瓦解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 转变的苗头,这个苗头进入20世纪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 可以把西方现代艺术看成是一座大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所大厦的原理,是科学和理性。这是西方数百年来的思想文化核心,也是我们这里比较缺乏的东西,西方人凭借这些在技术和社会管理方面取得飞速进步;但也带来局限,是抑制生命的部分活力,比如男女相悦离不开自然的吸引力,如果只从职位、收入、门第角度考虑和计算,理性态度是有了,但感情会受影响。所以,在涉及人类情感和性灵的地方,不能只听科学的。 现代艺术的创作,与科学思想密不可分,结构主义与立体派,工业技术思想与未来派、风格派,机械制造形式与达达派的机械图纸绘画,弗洛伊德的释梦学说与超现实主义,还有以理性手法表达非理性的抽象表现主义,等等,都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人们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这样,艺术家出图纸,工厂按照图纸生产艺术品,就成了合情合理的艺术创作程序,1960年后的美国就是这个样子。那时,许多艺术家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业与材料试验,发明新的合成材料,使用机械装置成为作品的动力系统,声光电磁成为新的艺术资源,下面几项艺术活动能说明当时的情况:(1)光效应艺术(OPArt),这是一种基于光学知识的心理试验艺术,创作者通过精确校正的色彩和几何形制造出有动感的光色效果,代表艺术家是布里奇特·里列(Bridgei Riley)和瓦萨雷里(Vasa-relev)。 (2)极少艺术(nIlnlnlallsn1),突出特征是以工业方式生产艺术品,追求数学的精确性,代表人物是贾德(Donald Judd),作品通常是相同单元的重复。 (3)“动态雕塑”(Kinetic Art),有许多代表人物,如瑞士人廷古莱(Jean Tit-ian),制作了变体绘画机器,为首届巴黎双年展制作了一台“有香味有声音的变体汽车”;莱里(Len Iye)制作了有微妙平衡的活动雕塑,等等。 (4)灯光雕塑(Lighi Ari)是雕塑的另一发展方向,其形式类似霓虹灯广告。代表人物是青年艺术家弗莱温(Dan Fla-vin)。 (5)1966年纽约军械库举办《艺术和工程》试验展览,展出许多高科技手段设计的艺术品,并由此带动艺术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紧密合作。随后成立的’艺术和技术试验”组织,有3000人参加。 还有更多的类似活动,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形成风潮。如纽约现代美术馆有“机械”展,惠特尼美术馆有“光”展,伦敦有机械“动力”艺术展,洛杉矾有“工业”展,等等。科技力量由介人艺术发展到支配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在借助科学力量创造新成果的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下面这些艺术家是1960年代艺术与工业结合的代表: (1)色面抽象画家纽曼(Barnetr-man),以近乎不断重复的方式,制作单一色块。 (2)金属雕刻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ITiith,1906~65),早年在军事坦克工厂做焊接工人,后来就发展出一种钢雕刻,这种雕刻提供给观众的是它的没有实际功能的机械性品质。 (3)行动艺术与色百抽象结合的画家弗兰肯塔拉(Ftankenthaler,1928-)对抽象表现主义资源的再利用,把艺术变成某种物理信息的表达. (4)黑条画家吏泰拉(Frank:tLixlla,1936-),使用铜和铝探讨不同形状的画布造里,以矩形和棱形为多,创作大、规模的色快分割作品。 二、现代艺术的性质有学者把西方美术的历史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前现代一现代…后现代。这个分 期法中,一切艺术都是围绕着“现代”来确定其时段的,“现代”成了划分历史的坐标,这个分期法狠简单,也容易记,我们不妨惜来一用。 旅美日本文学理论家洒井直木(NaOki SakiIJi)在一篇谈日本后现代文化的文章中说:"前现代一现代一后现代的序列暗示了一种时间顺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秩序从来都是同现代世界的地缘政治构造结合在一起的,现在众所周知的是。这种秩序基本上是十九世纪的历史框架,人们通过这个框架来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种族在这个系统里的位置."历吏阶段的划分不是纯然时间性的,而是和空间纠葛在一起的。这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地域可能分别处在不同的文明阶段;比如同处19世纪,中国是封建帝制国家,而西方早已进入资本主义,因此,有人说凡是当代出现的艺术都是当代艺术:是不对的,现在我们国家展览会中出现的许多美术作品就不具有当代艺术的特征,甚至不具有现代艺术的特征,这正是东西方地域差别的结果。 无论是“前现代”还是“后现代”,都是与“现代”进行比较后才可能产生的看法,弄清什么是“现代”,是进行这种比较的前提。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体察“现代艺术”发生转变的原因。 一种是风格和形式的角度,这是一种数量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计算出西方现代主义阶段创

西方近现代艺术之我见论文

西方近现代艺术之我见(论文) 年级:美教10-1 学号:20101001141032 :戴晓妍 专业:美术学

指导老师:王凡 时间:2013-6-8 目录 第一章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简介 1.1 西方近现代艺术的背景 1.2 西方近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1.3 西方现代艺术- 影响缘由 1.4 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特征 第二章西方近现代艺术流派的产生和分类及代表人物2.1 现实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2.2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产生及发展 2.3 野兽派的产生及其发展 2.4 表现主义 2.5 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2.6 达达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2.7 超现实主义.抽像主义.巴黎画派和抽像表象主义 结论 致 第一章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简介 1.1 西方现代艺术的背景 西方现代艺术是在物质方面的极大充裕与富足而精神方面极度空虚与无助的现代社会土壤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史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西方现代艺术在1910年前后形成一种完全独立于自然之外的抽象主义(Abstractionism)艺术。从 这时起,抽象艺术某种意义上就变成西方现代艺术的标志。正如某位西方艺术史家指出:“这是一个科学和机器的时代,而抽象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 从整个欧洲美术历程来看,现代派美术思潮是从印象派前后这个时期开始的。确切的说,起源与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西方现代美术,是指从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开创现代美术开始,发展至今的各个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派别所呈现的西方现代绘画、雕塑、建筑的美术面貌的总称。 背景1一战2俄社义革命,兴起3二战,美争霸4工业科技5全面否定传统6思想活跃导致混乱。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20初到-1945二战结束2.1945至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美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前卫美术思潮的统称。后现代艺术的所有流派中, 行为艺术和观念艺术属于最重要的2个流派。也是最有意义的两个流派。中国艺术家对行为艺术的理解犯了极大的错误,他们认为行为艺术只是一种表演性行为,或者认为行为艺术是猜灯谜性质的,让观众猜出作者的本意,这是非常离谱的错误。其实,行为艺术是心理体验性的,不是表演性的也不是表达一种普通道理的猜灯谜

西方现代艺术赏析尔雅答案

$ 1.现代艺术导论 1. [单选题]请问西方现代艺术的灵魂是什么 A.怀旧情结 B.新之崇拜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本质是() A.再现性 B.表现性 /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泉》 B.《欧米哀尔》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是() A.创新精神 、 B.怀旧情结 我的答案:A 5.[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属于现代艺术的有() A.罗丹的《欧米哀尔》 B.范安格尔的《泉》 C.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D.埃菲尔铁塔 我的答案:ACD ( 6.[多选题]“艺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我的答案:AC 2.印象主义艺术:阳光下的诗篇 1.[单选题]被誉为“印象派之父”的艺术家是() ¥ A.爱德华·马奈 B.爱德华·德加 C.克洛德·莫奈 D.雷诺阿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若一物体不吸收任何光谱色,则该物体呈现出什么颜色 A.灰色

B.白色 % C.黑色 D.七彩色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奥林匹亚》 B.《阳光下的裸女》 C.《草地上的午餐》 ~ 我的答案:C 4.[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印象·日出》 B.《睡莲》 C.《威尼斯大运河》 我的答案:A @ 5.[单选题] 构图上被称之为“钥匙孔美学”的是哪位艺术家() A.爱德华·马奈 B.埃德加·德加 C.克劳德·莫奈 D.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我的答案:B 6.[单选题] ~ 《阳光下的裸女》的作者是谁 A.爱德华·马奈 B.雷诺阿 C.克洛德·莫奈 D.爱德华·德加 我的答案:B 7.[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属于莫奈的经典艺术有() A.《睡莲》 ] B.《鲁昂大教堂》 C.《印象·日出》 D.《福利斯·贝热尔的吧台》 我的答案:ABC 8.[多选题]促进印象主义产生的原因有() 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