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步讯问法实训

合集下载

十步讯问方法与技巧

十步讯问方法与技巧

十步讯问方法与技巧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十步讯问方法与技巧。

你想想啊,这讯问就好比一场战斗,咱得有策略,有技巧,才能打个漂亮仗!第一步,咱得像个老猎手一样,先沉住气,别着急。

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说不定都藏着大秘密呢!就像那猫捉老鼠,不声不响地靠近,等待最佳时机。

第二步,得会套近乎呀!别一上来就凶巴巴的,那多吓人。

得让对方觉得咱是可以亲近的,能说上话的,这样人家才愿意跟咱敞开心扉不是?第三步,提问得有技巧,可不能瞎问。

得像那射箭一样,瞄准了目标再发射,问在点子上,让对方没法回避。

第四步,注意倾听啊!人家说话的时候可别走神,说不定关键信息就在那里面呢。

就好比挖宝藏,得仔细听那锄头碰到金子的声音。

第五步,要善于抓住矛盾点。

一旦发现对方前后说的不一样,嘿嘿,那这里面肯定有文章,得深挖下去。

第六步,适当给点压力。

但别太过火了,不然人家直接就不搭理咱了,这可得把握好度。

第七步,用点小计谋也未尝不可。

就像那下棋一样,得有几步妙招,让对方防不胜防。

第八步,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

咱不能喜怒无常的,得让对方摸不透咱的心思。

第九步,随时调整策略。

要是发现之前的方法不奏效,赶紧换个法子呀,可别一条道走到黑。

第十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有耐心!讯问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事儿,得慢慢来,就像那酿酒,时间越久越香。

你说这十步是不是很重要?掌握好了这些方法与技巧,咱在讯问的时候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啦!咱可不能小瞧了这讯问,它可是能挖出很多真相的呢!咱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些技巧都用得恰到好处,让那些想隐瞒真相的人无处可逃!这就是咱的本事,咱的能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侦查讯问的基本内容参考(辅导讲义)

侦查讯问的基本内容参考(辅导讲义)

讯问计划基本内容参考讯问计划基本内容:1、简要案情要把案件发生、发现以及侦查破案的情况反映出来,同时要把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叙述清楚。

2、讯问的目的与要求在本次讯问中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了达到讯问目的,要注意什么问题,有哪些要求。

3、讯问的步骤、重点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开头,怎么切入主题,怎么结束讯问以及讯问的重点是什么,或者讯问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都应在计划中列出。

4、突破口的选择在讯问中准备选择什么问题作为突破口,为什么要选择这些问题作为突破口,选择这些问题作为突破口有哪些有利的地方,有哪些不利的地方等。

5、讯问的方法、策略,使用哪些证据侦查实践中,常用的审讯方法主要有突破口的准确选择法;使用证据法;说服教育法;利用矛盾法。

常用的审讯策略主要有:攻心夺气策略;重点突破策略;引而不发策略;避实击虚策略。

在讯问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实现某种策略,讯问中准备使用哪些证据,在什么时机使用证据,使用证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讯问中如何保护秘密侦查手段等。

6、怎样回答犯罪嫌疑人的辩解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可能在哪些问题上作出辩解,怎么样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作出解答;如果犯罪嫌疑人作出的辩解有理有据,怎么处置,如果犯罪嫌疑人作出的辩解无理无据,怎么批驳等。

7、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提出条件怎么回答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从哪些方向提出条件,怎么回答。

犯罪嫌疑人提出的条件,在法律范围内的怎么答复,在法律范围之外的怎么答复;提出的条件,侦查人员能够满足的怎么答复,不能满足的怎么答复等。

8、讯问中出现僵持局面怎么办在讯问过程,出现了僵持局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僵局,用什么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讯问无法进行下去采取什么办法结束讯问等。

9、讯问工作与其他侦查措施相配合讯问与查证组相配合;审讯与测谎相配合;讯问与录音、录像相配合;讯问与监控技术相配合;讯问与狱侦相配合等。

10、讯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相应处置方法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在审讯室行凶、自杀怎么处置;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突然病倒怎么处理,需要采取什么防范措施等,都应在讯问计划中考虑到。

讯问方法

讯问方法
吴鸿飞缓和了口气说:“当然,我看这也不像你自己 的主意。可能是别人让你干的。反正也没造成啥恶果, 只要你把事儿说清楚,就没你啥事儿!”
大老包坐在椅子上,歪着头,眯着眼睛看着窗外的夕 阳。看他那神态,大有一直坐到新年的劲头!
吴鸿飞冷笑了两声,说:“老太太吃粘糕——闷上了! 包庆福,别以为你不说话,就能有啥好果子吃!我告 诉你,就是你一句话不说,我也能查清你的底细!你 也不寻思寻思,我是干啥吃的!”
13
(四)讯问的规则
讯问主体 讯问时限 个别讯问 问前告知 合法讯问 讯问的记录(笔录、录音、录像) 讯问笔录的审核(签名、盖章)
14
二、讯问方法的法治化
犯罪嫌疑人应否享有审 讯沉默权?
犯罪嫌疑人应否享有讯 问时会见律师权(律师 在场权)?
15
沉默权与会见律师权问题
您开玩笑? (1990) 认真研讨
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强 迫做反对自己的证人。
18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Miranda V. Arizona)
1963年3月,厄 尼斯多·米兰达被 指控犯有持枪劫 持并强奸女青年 罪;
先辨认,后审讯;
法院判决有罪, 刑罚为20-30年监 禁。
1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定
196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并审理米兰达 等四个同类案件,推翻原判,并确立了“米 兰达告知规则”。
(2000)
16
沉默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the right to silence)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免权 the privilege against compulsory self-incrimination
17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
No person …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讯问方案实例

讯问方案实例

一、讯问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和研究已知案情l、案件本身的情况:a、案件发生的准确时间与地点:2008年六月18日晚П1点左右:在太阳百货临时工地旁。

b、案件性质:属于故意杀人。

c、犯罪的可能实施方式及已知事实。

工具:一块扁点的石头。

活动情况:与被害人发生冲突,在被害人动手后予以正当防卫,但之后有了杀人的念头,用石头猛击被害人后逃窜。

遗留物品情况:犯罪嫌疑人的手机一部。

d、犯罪的动机及目的:动机:为被害人的妻子〈其情妇〉打抱不平,希望与其联合解决后顾之忧。

目的是杀死被害人。

2、犯罪嫌疑人情况a、个人情况:王明,男,30周岁,汉族,高中学历,单身;父亲王朝,55岁。

南吕市食品厂工人,已退休:以前没有受过刑事、行玫等处罚或者被劳动教养。

b、目前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对毒品、酒精有成德性。

c、与受害人关系:同属一个厂,受害人是仓库管理员。

3、被害人情况:a、个人情况:张植,男,30周岁,汉族,高中文化,已婚,妻子刘某是该厂小卖部营业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之前无违法犯罪记录.b、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没有对毒品、酒精有成瘾性。

c、伤害或损害的性质及其具体情况:死亡。

(二)、了解研究案情途径1、阅卷:通过对案件材料进行通读,重点材料细致研究,并作记录。

2、听取情况介绍,询问证人。

可对目击者、将其抓获的巡警队员、被害人人的妻子,及其社会关系人员等进行淘问;3、复检复查与侦查实验。

通过以上两个过程发现与犯罪现场提取的信息有出入的,应进行复查复检。

(三)、审查证据:1、审查作案时间2、审查犯罪现场3、审查作案动机4、审查作案工具5,审查体貌特征6、审查作案技能7、审查知情8、审查现场痕迹物证9、审查赃物10、审查作案手段11、审查反雷〔四)、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I、犯罪嫌疑人主要的供述障碍,产生这种供述障碍的主要原因。

2、犯罪嫌疑人极力隐瞒的犯罪事实和情节3、犯罪嫌疑人个性4、犯罪嫌疑人可能采取的反讯问手段5、分子犯罪嫌疑人心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五)、制定讯问计划:1、讯问计划内容2、制定讯问计划要求(六)、制度讯问步骤(七)、注意问题二、犯罪嫌疑人心理分析:该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明拥有后悔、恐惧的心理:根据犯罪现场遗留下的犯罪嫌疑人的手机与凌乱的现场可知当时嫌疑人正处于极度恐慌的情绪;在被巡警抓插羁押后沉默不语,低头流泪:三、讯问计划(一)、讯问计划内容t 1、案件简要情况:2008年六月I8日晚11点左右,张某认为其妻刘某与同厂的王明有奸情,发现刘某不见后,骑摩托车去找王明在,太阳百货临时工地旁殴打王某,王某便拿起石头将张某砸死,其摩托车慌忙而逃,被巡警抓住将其送至派出所。

刑事侦查学询问、讯问、辨认、侦查实验

刑事侦查学询问、讯问、辨认、侦查实验

2021/6/19
2
• 2、按照询问地点的选择,可以分为走访询问
和传唤询问。
•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侦查人员在宾馆、茶楼
等地点询问证人,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 关法规的要求,属于程序上的瑕疵。
• 3、按照侦查人员的身份是否公开,可以分
为公开询问和秘密询问。
• 二、询问应当遵循的原则 • 1、询问应当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 • 2、实事求是的原则 • 3、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
• (4)运用证据,打破僵局
• (5)利用矛盾,瓦解抵抗
• (6)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 2、讯问中的语言
• (1)应对回避的语言
• (2)攻心语言
• (3)模糊语言
2021/6/19
6
• 五、讯问的法治化
• 1、确立嫌疑人、被告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 2、确定律师帮助规则
• 3、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一、侦查实验的任务
• 1、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听到或看到;
• 2、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否完成某一行为;
• 3、确定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生某种现象;
• 4、确定在某种条件下某种行为和某种痕迹
是否吻合一致;
• 5、确定在某种条件下使用某种工具可能或
者不可能留下某种痕迹;
• 6、确定某种痕迹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变异;
第八章 询问、讯问、辨认、 侦查实验
2021/6/19
1
第一节 询问
• 一、询问的概念、种类 • 侦查中的询问,是指侦查人员用谈话或者问
话的方式向证人、被害人调查了解案件情况的活 动。
• 1、按照询问的程序是否完备,可以分为正式
询问和非正式询问。
• 正式询问前应当表明身份,出市证件,并告

讯问方案模板

讯问方案模板

以下是一个讯问方案模板,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一、讯问目的:1. 了解被讯问人的基本情况、涉案情况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信息。

2. 掌握被讯问人在案件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涉案人员的关系。

3. 根据被讯问人的供述,发现新的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

二、讯问时间:1. 讯问时间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确保被讯问人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2. 讯问过程中应避免时间过长,以免影响被讯问人的精神状态。

三、讯问地点:1. 选择安静、保密的讯问室,确保讯问过程不受外界干扰。

2. 讯问室应具备一定的安全设施,以防止被讯问人逃跑或自残。

四、讯问人员:1. 讯问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侦查经验和讯问技巧。

2. 讯问人员应熟悉案件情况,以便在讯问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五、讯问方式:1. 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讯问,营造轻松、和谐的讯问氛围。

2. 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式等讯问方法,鼓励被讯问人如实供述。

3. 针对被讯问人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讯问。

六、讯问内容:1. 了解被讯问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家庭背景等。

2. 掌握被讯问人在案件中的行为、地位、作用及与其他涉案人员的关系。

3. 询问被讯问人在案件发生前后的活动轨迹、心理状态等。

4. 根据被讯问人的供述,挖掘新的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

七、讯问记录:1. 讯问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被讯问人的供述、情绪变化等。

2. 讯问记录应做到真实、客观、全面,为案件审理提供依据。

八、讯问结束:1. 讯问结束后,对被讯问人进行教育、疏导,消除其心理负担。

2. 对被讯问人的供述进行整理、分析,为案件侦破提供依据。

3. 对讯问过程中发现的新线索进行核实、拓展,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和讯问是一种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获取所需信息的技巧。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职业环境中,掌握和运用良好的讯问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1.目标明确在进行和讯问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

讯问的目的可以是获取特定的信息,解决问题,了解对方的观点或者希望对方做出其中一种行动。

明确目标将帮助你更清楚地知道向对方提问时应该问什么。

2.开放性问题开放式问题是一种让对方提供详细和全面回答的问题。

这种问题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可以促进对话和深入讯问。

例如,避免使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而是使用更开放的问题如“请描述一下你的经验”或“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3.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或者提供一个短而明确的答案。

这些问题可以更快地获取基本信息和确切的答案。

在需要快速获取信息时,使用封闭性问题可能更加合适。

4.提供选择在一些情况下,提供一些选择可以帮助对方更容易回答你的问题。

例如,“你更喜欢阅读书籍还是看电影?”或者“你今晚想吃中餐还是西餐?”这样的问题可以给对方一些思考的方向,并在回答时更有自由度。

5.避免偏见和贬低性问题在讯问他人时,尽量避免使用偏见和贬低性问题。

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让对方感到攻击或不舒服。

相反,保持中立,并使用客观和尊重的语言。

6.反馈与澄清当对方回答你的问题时,及时给予反馈并澄清可能存在的误解。

这有助于确保你对彼此之间的讯问有了共同的理解,并帮助澄清任何模糊的地方。

7.善用沉默在对方回答你的问题后,给予一些沉默的时间。

这有助于你和对方都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也可以使对话变得更加深入和有建设性。

8.遵循问与答的规则在进行和讯问时,确保遵循一对一的问与答规则。

这意味着在问与答之间进行转换,不要一次性提出所有问题。

这样有助于保持对话的流畅和有条理。

9.听取对方的观点在讯问他人时,尊重对方的观点并听取他们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你可能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也要尽量理解他们的立场和背后的原因。

加涅九步教学法

加涅九步教学法

加涅九步教学法
答:
1、引起注意
我们都知道成人学习的特征,成人只会学习他认为有用的东西,那么课程一开始如何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就显得非常重要,更多的需要依靠内容来吸引他们。

2、告知学习目标
所以第二步就是告知学习目标,你可以收获什么,一开始就把学员定在教室,包括身心。

3、刺激回忆先前的学习
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之前有过什么经历,不管是多的少的点的面的好的坏的
4、呈现刺激
既然之前都有所了解或者很少,那么今天的课程有什么不一样的,显现出区别之前的内容特征,刺激学员学习的兴趣
5、提供学习指导
了解了不一样的内容,这些收获应用的场景在哪里,给予一定指导
6、引出行为
那么如果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那么需要做什么呢,应该付出什么行为呢
7、提供反馈
针对学习的内容立刻给予反馈,不管是练习还是答疑,做出信息反馈
8、评价行为
那么做的好还是不好,哪些有欠缺,在测试中给予评价
9、促进保持与迁移
我们经常说的骑上马送一程,如何让学习的东西能够更好的保持和迁移到工作中呢,比如工作辅助等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降低对犯罪行为的道德严重程度的评价来减轻嫌疑人的有罪 感
3、为犯罪行为提出一种比已知或推断的更容易在道德上被人接受和 不太令人憎恶的动机和原因 4、通过指责他人表示对嫌疑人的同情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指责对象:
a、指责受害人 b、指责同案犯 c、指责其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所调查犯罪行为承担道义责任的人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一、嫌疑人行为表现:
1、呆滞的目光
2、彻底的沉默
3、哭泣
4、更愿意听
5、不再拒绝向讯问人员讲实情
二、讯问人员应注意:
1、集中主题核心,提出多种开脱性理由,观察接受与否
2、继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3、精神手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
5、不能让其独自痛哭一场而减轻心理压力
使 其 供 述 罪 行 。 至 今 , 它 仍 然 在 包 括 美 国 在 内 的 世 界 各 国 犯 罪 侦 查 理 论 和 实 践 中 发 挥 着 广 泛 的 影 响 。
”九步讯问法“步骤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德 · 英 博 、 约 翰 · 里 德 和 约 瑟 夫 · 巴 克 雷 在 1 9 8 6 年 三 人 共 同 编 写 的 《 审 讯 与 供 述 》 ( 第 三 版 ) 一 书 中 首 次 提 出
的 。 弗 雷 德 · 英 博 是 2 0 世 纪 中 后 期 美 国 刑 事 司 法 学 界
和 警 察 科 学 界 最 著 名 的 学 者 之 一 , 约 翰 · 里 德 是 美 国 审


第八步:查明犯罪细节
第九步:提供书面供词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一、直接发问,表明其与案件有关 1、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社会地位高 2、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社会地位低 二、观察反应 三、重复开场白内容,进行过渡 四、分析反应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A.情感型犯罪嫌疑人——情感接触法 提出一个从道德上为其犯罪行为开脱的理由,或尽量减小其犯罪行 为的道德责任,使嫌疑人在消除或减轻其内心的道义自责的情况下承 认自己的罪行。开脱性理由可以是: 1、通过说明任何人在相似条件或情况下都有可能干出同样的事来表 示对嫌疑人的同情


原理:
如果一个人被允许在承认某种行为时解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那他就比较容易承认自己 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同样,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承认其行为时有机会说明理由, 那他也就 更容易供认自己的罪行。选择问题及随后的支持声明正是给嫌疑人提供这种机会。
四、提出选择问题的优越性:
1、表明审讯人员已能肯定嫌疑人有罪,削弱嫌疑人拒供心理。 2、抓住了嫌疑人戒备心理的空隙,有震惊效果,有效地强化了嫌疑人已唤起的 坦白冲动。 3、向嫌疑人提供了一个先部分承认罪行或把承认罪行与解释理由结合起来的机 会,减轻了其良心上的压力。 4、对犯罪细节的查询可以暗示讯问人员对嫌疑人的高度理解和同情。使其感受 到讯问人员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罪供述,而是很理解他的行为(并不象实 际发生的那样严重和令人憎恨)和苦衷。
九步讯问法实训
组员:112140 姚亚珊 112145 占正伟 112146 张依婷 112147 朱木兰
112151 张考生 112154 梁伟超 112155 倪佳毓 112156 胡 瑶
112160 赵 露
九步讯问法

“ 九 步 讯 问 法 “ 又 被 称 作 “ 里 德 方 法 : , 它 是 由 弗 雷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选择问题是主题的自然延伸并将其集中于一个问题,即提 出有关犯罪的两种解释(一种是人性的弱点或错误;另一 种是令人不能原谅或令人厌恶的犯罪动机)供其选择,以 减轻其开始讲真话的心理负担。
一、时机 嫌疑人不再否定自己有罪也不再寻找理由,而且看起来正平静听 审讯人员讲述时 二、运用支持声明 先强调不想选的那个答案的否定一面;再指出所要选择的那个答案 的肯定一面,鼓励其选择后者 三.选择问题的内容及原理 内容:最有效的选择问题是关于实施某行为的动机和缘由。
第八步:查明犯罪细节
一、目标 把嫌疑人选择性的有罪承认扩展为法律可以接受且具体化的供述。
二、具体做法:
1、鼓励嫌疑人进一步扩展其接受的选择答案,使用强化语 2、让其补充有关犯罪行为的细节,避免给嫌疑人收回其承认的机会。特 别是那些只有作案人才会知道的情况。 3、在嫌疑人供述了案件的基本事实后,使用第二组选择问题,纠正先前 一组选择问题的答案。此时比较容易让嫌疑人接受这种纠正,因为悔 过心理已在头脑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会尽可能地如实回答一切问题。 4、使用那些描述准确的法律词语,以便嫌疑人在正式的书面供述时能习 惯于这些词汇。如在盗窃案中使用“偷”,而不再使用“拿走”这个 词。
1、促使嫌疑人承认他在案件中的某些次要问题上说了谎
2、促使嫌疑人承认自己曾到过犯罪现场或曾接触过受害人或发生的事件 3、指出拒绝讲出事实是徒劳无益的 4、在共同犯罪人都接受审讯时,采用离间法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注意:
1、绝大多数人,无论是情感型还是非情感型都具有
一定情感品性,故情感接触与事实分析应综合运

1.态度:应表达对异论的赞同和理解,宛如意料之中,不 应惊讶、恼怒,急于争论 2.异论类型: 事实型 道德型 情感型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1. 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内心衡量说实话还是继续说谎 抵抗
2.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审讯人员不应该: (1)保持沉默 (2)让嫌疑人独处或离开 (3)同意其吸烟等要求 审讯人员应该: (1)身体动作 (2)座椅接近 (3)目光接触 (4)保持同一主题
5、用适当选择的恭维之辞唤起嫌疑人的自豪
6 、指出控告人或受害人言过其实或夸大事件本来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 可能性 7、向嫌疑人指出继续其犯罪活动的严重后果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B.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事实分析法 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竭力避免情感介入,用自身意志 力对抗审讯人员的耐力,习惯于怀疑一切向他们提供帮助或寻求他们 信任的人。故对其审讯应借助于常识和理性,而非情感。表示同情、 夸大犯罪事实、指责被害人等审讯主题都不易促其供述。 事实分析法
讯 科 学 和 测 谎 技 术 的 先 驱 者 之 一 , 而 巴 克 雷 是 里 德 的
学 生 , 在 里 德 去 世 后 接 任 了 他 创 办 的 里 德 联 合 学 校 的
校 长 职 位 。 顾 名 思 义 , “ 九 步 讯 问 法 ” 是 由 九 部 分 组 成
的 审 讯 程 式 方 法 , 是 一 种 克 服 反 抗 和 供 述 欺 骗 的 心 理 控 制 , 其 目 的 在 于 打 破 不 愿 供 述 的 犯 罪 嫌 疑 人 的 抵 抗 ,
用,并依据犯罪嫌疑人类型有所侧重。 2、开脱之辞≠犯罪行为的真实诱因或动机。讯问人 员应使嫌疑人感受到自己在道德上所应负的责任 小于案件事实本身表明的责任,为其一般性认罪
打下心理基础。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1.停止的手势 2.叫其名字
3.自己所讲话的重要意义
4.红脸白脸法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第九步:提取书面供词
一、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时间拖延、地点更换,对嫌疑人心理产生不利影响而翻供。
2、用供述人自己的语言,澄清供述中意思不确切的词句。
3、避免使用引导性问题。
二、供述后的询问
1、从认罪者那儿积累经验; 2、了解人性,同情和理解各种犯罪行为及犯罪者;
3、培养一种不会仇恨任何人的心理态度,无论其做了什么(有效审 讯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