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10 短文三篇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培养崇高的生命意识,学会享受健康人生,和谐生活。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概括读完三篇短文后的感受。
二、自练自测1.品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赋.予( ) 厚赐.( ) 不堪.( ) 惋.惜( ) 弥.补( ) 苇.草( ) 培养皿.( ) 规矩.( )推衍.( )2.解释下列词语。
(1)风和日丽:(2)垂暮之年:(3)稍纵即逝: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阅读《热爱生命》,回答问题。
(1)文中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2)如何理解“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3)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阐述观点,请概括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对比?2.怎样理解“思想形成人的伟大”?3.阅读《信条》,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半身不遂.(suì)回避.(bì)器皿.(mǐn)枯燥.无味(zào)B.躁.动不安(sào)丰盈.(yínɡ)弥.补(mí)不堪.重负(kān)C.稍纵.即逝(zònɡ)顽.石(wán)推衍.(yǎn)虚度.此生(dù)D.风和.日丽(hé)囊.括(nánɡ)根茎.(jìnɡ)老练通达.(dá)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囊括赋于不堪丰盈B.称诵垂暮脆弱流逝C.消磨苦恼犹如毁灭D.噪动惋惜弥补尊严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
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以及适度运动。
人教版语文高一-示范教案10.短文三篇

12 短文三篇从容说课本课选了三篇短文,均出自于外国作家之手。
这三篇短文,谈的都是作者对生命、生活的认识。
学习这三篇短文,要读懂课文,理解其内容大意;其次,要把握文章的哲理内涵;最后,应指导学生鉴赏课文的语言,品味语言美。
《热爱生命》谈的主要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问题。
作者以简洁而充满哲理智慧的语言,论及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
他告诉我们,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从而摆脱对死亡的苦恼。
教学这篇课文,应要求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指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关键语句的鉴赏分析来把握文章的哲理美。
此外,进行对比阅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可将本文与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生命、生活的领悟。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作者帕斯卡尔对人的诗意化的定义。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但极富思想深度,作者在思想火花灼目迸发的瞬间,对人、人的思想、人的尊严作出了极度精练、完整的概括。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思想火花的内涵。
要反复阅读课文,鉴赏文章的语言,品味其哲理美和语言美。
《信条》谈的其实是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和怎样为人的问题。
在价值多元化、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中,这篇课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作者以朴素、明了的语言来展现生活简单、真实的原理,从而抵达了生活的核心,对我们的人生极具启发意义。
教学这篇课文,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文中列出来的原则,并能有自己的对生活的看法。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热爱生命》。
教学设想:理清课文思路,感知全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鉴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
进行对比阅读,拓深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课时,教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
教学设想: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通过对关键句的鉴赏分析掌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联系生活实际,有自己的思考、体验。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整理课文思路。
2.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其哲理美及语言美。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十课 短文三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短文三篇[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1.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
他的《随笔集》与培根的《人生论》、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学散文三大经典”。
蒙田以博学著称,开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的先河。
其作品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
他的散文对英国的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很大。
2.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
他在理论科学与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一个明证。
他的以《真空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已成为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
3.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
代表作品《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一度成为美国的年度第一号畅销书。
[知背景]1.《热爱生命》在蒙田生活的16世纪中后叶,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命贬低为消磨时光。
蒙田发现了其中的弊病,把生活视为“自然的厚赐”,并声称“开心如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杰作”。
在《随笔集》中,他主张追求人生的幸福和欢乐,成为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且生命愈是短暂,我们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生活的17世纪的法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母体之内开始滋长,这也就决定了当时的意识形态迟早会产生新的发展,帕斯卡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一种精神境界之中,对人及其精神、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高中语文 短文三篇导学案1

第三单元10短文三篇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注重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
3.增加生命的责任意识和价值思考,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即有哲理的句子、难以理解的句子及自己认为新颖的句子)互相讨论解疑。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厚赐.()(2)躁.动()(3)惋.惜()(4)畜.生()(5)清晰.()(6)一摊.子()(7)推衍.()(8)杯皿.()2.填空。
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国家、家。
著有《》。
帕斯卡尔(1623-1662),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家。
富尔格姆,国当代作家。
主要著作《》。
《信条》选自《》。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
”这句话有何含义?2.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这句话有何含义?3.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在《信条》中,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推衍.(yán)畜.牲(chù)尽.管(jǐn)瞬.息万变(shùn)B.弥.补(mí)短暂.(zhàn)削.减(xuē)风和.日丽(hé)C.苇.草(wěi)渊.源(yuān)赋予.(yǔ)碧落.黄泉(luò)D.规矩.(jū)磨难.(nàn)囊.括(náng)丰盈.饱满(yí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消磨称颂枯燥垂暮之年B.苦恼享受惋惜秘而不宣C.特殊脆弱老练坦荡如砥D.浏览跻身阐释情礼难容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李劼人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这和他从小生活在成都分不开,他爱到茶馆听评书,评书艺人生动幽默的话语,就成了他今后..文章中的语言。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课 短文三篇含答案

第10课 短文三篇学案1 文本研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赋予..( ) ②称颂.( ) ③不堪.( ) ④躁.动不安( ) ⑤丰盈.( ) ⑥稍纵.即逝( ) ⑦领.略( ) ⑧苇.草( ) ⑨推衍.( ) ⑩厚赐.( ) ⑪囊.括( ) (2)多音字①度⎩⎪⎨⎪⎧ 度度.日( )揣度.( ) ②磨⎩⎪⎨⎪⎧消磨.( )磨.面( ) ③畜⎩⎪⎨⎪⎧牲畜.( )畜.牧( ) 2.辨形组词①⎩⎨⎧ 燥( )躁( ) ②⎩⎨⎧ 衍( )衔( ) ③⎩⎪⎨⎪⎧ 晰( )淅( )蜥( )3.词语释义(1)赋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和日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垂暮之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枯燥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惋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稍纵即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惋惜·可惜“惋惜”侧重于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遗憾。
语意比“可惜”重,同情、感叹的感情色彩比“可惜”浓。
多用于书面语。
“可惜”侧重于对人或事物的缺陷、美中不足之处表示遗憾。
略有同情、感叹的感情色彩。
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3.10 短文三篇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3.10 短文三篇教案短文三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3.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4.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5.读懂这三篇短文,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文化论著的阅读,可以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板书)短文三篇二、明确目标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1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
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
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第10课 短文三篇

第10课*短文三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是一根脆弱的苇草,39岁就折断了,枯萎了。
他是一位思想的斗士,毫不妥协地说出世间的一切,向我们指明人是为思想而生存的事实,“而思想的顺序则是从他自己以及从他的创造者和他的归宿而开始”。
但他遗憾地看到,世人很少想到这一点,人们只是想到物质享受、娱乐、赌赛,“想着打仗,当国王,而不想什么是做国王,什么是做人”。
300多年后,这一切有什么重大的改变吗?没有。
所不同的是,现代人不想打仗,不想做国王了,人们想得更多的是钱,是色,是名,是国王以下的官位,是一切虚浮而功利的东西。
“我们是如此之狂妄,以至于我们想要为全世界所知,甚至于为我们不复存在以后的来者所知;我们又是如此之虚荣,以至于我们周围五六个人的尊敬就会使得我们欢喜和满意了。
”我们不只是一些脆弱的苇草,我们更是一些平庸的苇草,是深深地沉湎于世俗的苇草,湿漉漉的叶片坠满了简单而低层的欲望。
也许,这是普通的芸芸众生不可超越的命运?因而我们这个世界需要哲学家和思想家来澄清一些迷惘,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满足于人生表面的光怪陆离和虚华。
我庆幸自己还算是一个热爱思想的人,我不喜欢没有思想的文章和艺术,不喜欢没有内涵的任何东西,我向他们学习思索,在他们的书中检验自己的分量。
人们在想,思想是多么累人的一种生活啊,可不管它由于本性是何等地伟大,也不管它由于缺点是何等地可笑,正是它使我们有别于其他动物并持有一份尊严。
既然人是一根脆弱的苇草,那么思想的纤维不是可以让这苇草结实一些吗?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要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二、作者连线冷静研究各民族文化的学者——蒙田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高一语文10短文三篇教案人教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10《短文三篇》教案人教版《酷爱生命》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2.尝试用文章中表现出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受到课文对生命、对人生感悟的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态度。
4.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本文是一篇译作,语言表达习惯与咱们传统的语言习惯不同,再加上外国作家思维习惯与咱们的不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有必然难度。
教师讲课时,适当的加以引导。
方法手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讨论法教学进程设计听——课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营造气氛,使学生初步体悟生命中有激昂,有欢快,有悲伤,有忧郁,也更有战胜恶运的雄壮!导——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与中心执行主任介绍;此刻,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要死因。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莫非随着物质的发达,人的精神与意志就要沦丧?人到底应该以如何的态度对待生命、面对生活呢?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欧洲文艺振兴时期法国作家蒙西对此作出的思考。
读——请一个学生范读。
重点段落采取齐读的方式。
析——对课文第一、二段进行分析问题1:初读文章,知道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是什么?问题2:作者是一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的吗?作者是从什么词语开始谈论生命的话题的?问题3;作者对“度日”作了如何的解释?作者还提到了谁对“度日”的态度?问题4:作者对“度日”的观点与“哲人”“糊涂人”不同的内在原因是什么?问题5:作者开篇就谈对“度日”的态度,与论述“酷爱生命”有什么关系?对课文第三段进行分析问题6:作者“酷爱生命”,为何在第三段开头说“随时准备告他人生”呢?问题7:第三段讲人“生之本质在于死”的目的是什么?结——作者通过自己与其他人对“度日”的不同理解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酷爱。
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有限的,所以咱们更应珍惜光阴,有效利历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过得丰盈饱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短文三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4、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阐述的哲理。
2、摘抄、品味文章朴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领会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家作品1、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一译蒙台涅。
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
蒙田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
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国,留意各地人情风俗。
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写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 2卷,于1580年出版。
蒙田在文章结尾写道:“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这些句子使人联想起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观念。
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歌曲,歌颂生命的美与爱,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2)帕斯卡尔(1623—1 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
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
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本书作者以其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
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信条》被删节部分好多年了,每当春天,我都给自己规定作业,写出个人信念的表白:一篇信条。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这样的表白写跑了好多纸张,总想包罗所有的根本性的东西,一个也不放过。
那些话听上去就象是最高法院的文件摘要,仿佛单凭几句话就能打发掉全部存在意义上的麻烦似的。
这信条在最近这些年里是越写越短了――有时带点儿玩世不恭,有时搞得稀奇古怪,有时则又是平淡无味――不过我还是一直这么干着。
最近,我只用一张纸几句话就交待了我的个人信条,并且充分理会到那种天真的理想主义的所指。
这里的启示是我在一个加油站里顿悟到的。
我给我的旧车加灌了超品级、高抗爆炸性汽油,可这老家伙却消受不了还安顿不得――一路的劈劈啪啪,当着道口就熄火抛锚,下坡时又嘭嘭地放炮。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的头脑和意念也每每与此相仿。
太多的知识高度膨胀,叫我犯了面对存在的困惑症――一味地嘀嘀咕咕,当着人生的选择关口踌躇不前,要么就是知道得太多,要么也可能知道得不够。
这样检点过盘算过的人生,自然是不轻松了。
当时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明白了,过一种有意义有滋味的生活,最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并非混沌不辨的一团。
我知道它。
而且久久地理会着它。
生活中也过着它――好吧,那是另一码事,对吗?2、关于随笔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
议论性随笔: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
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
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学习过程】导入:热爱生命汪国真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预习检查:导学案练习1、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过渡,导出第三段。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表达更加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研读第一段1.作者觉得热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3.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研读第二段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他引用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研读第三段1.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2.“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3.“生之本质在于死。
”这句话怎么理解?4.“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内容总结1、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2、作者蒙田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2、你怎样理解作者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这句话的?文章意义: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
如果你能够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赋予的所有快乐,你会留意死亡的降临吗?——这就是本文所昭示的基本的意义《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1、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第1段):人与自然界的万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是人能够思想。
第二部分(第2-4段):提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5段):指出人追求自己的尊严,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
重点研读1.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3.帕斯卡尔为什么把人比作“一根能思想的苇草”?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文章小结内容总结:文章的核心观点: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文章主旨:人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人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信条》——富尔格姆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触比较深的信条。
②哪一条信条或者哪几条信条对你感触比较深,是怎样的感悟?(大家谈谈)重点研读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了什么?2.富尔格姆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课堂小结本文感情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
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
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同学们也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为伟大祖国的繁荣、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整合全文:请同学们将这三篇短文联系起来思考,发表自己对生命、生活的认识。
在这三篇短文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的语句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当我们懂得了死与生的关系时,我们会更加热爱生命;当我们知晓了人如苇草一般脆弱,但有了思想我们变得高贵而强大时,我们看到了思想对于生命的意义;当我们明白度过一生靠的居然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信条时,我们不禁感慨看似简单的信条中包含了多少永恒!这些都是由作者运用辨证统一的思想找到矛盾的对立统一点,从而在我们寻常所见中敏锐地捕捉到并加以挖掘出来的!【拓展阅读】石缝间的生命(节选) 林希石缝间那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
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
便杷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
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
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
岁岁枯荣。
它们只有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
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不似田野上的同宗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
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
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生命就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
但一切适者就是战胜环境的强者。
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
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