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效率研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实证研究

2 0 1 1 年 连续八年 的 数据 作为原始数据 ,
分 别 从 董 事 会 及 监
事会特征 、 高管激励

和 股 权 特 征等 方 面
人手 , 分析公 司治理
会规模和公司价值之 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关 系,而在公司规模较大 的区 间,二者之 间 的关 系在统计上不显著 。李亚辉 、耿浩
碍 的负 面 影 响 。
假设 2 :独立董事人数 ( X 。 ) 与公司绩 效 呈正相关关系。 独立董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能够作为一个9 1 、 部监督主体对经理层的行
大股东 的国有属性、董事会规模 、监事会
规 模、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 以及高管 人员薪酬激励等 五大 因素对公 司绩效有显
( 2 0 1 2) 通 过 构 建 数 理 模 型研 究 了 股 权 集
因素 与 公 司 绩效 的
关系。 公司绩效指标 最 常用 的是 每股 收 益、 净资产收益率等
表 2 方 差 分 析 表
A N OVA
M o d e l s ∞o f s q I 1 a T e s d l f - I e a I l s c e l F S i g . I R e c e s s i o n . 4 5 7 l 1 1 . O 4 2 I 2 . 盟 4 . 0 4 5 ’
司为样本进行研 究 , 剔除 s T 等不符 合要 求
和数 据缺 失的共 3 9
家 上市公 司 2 0 0 4 —
激励约束。J e n s e n和 Mu r p h y( 1 9 9 0) 曾
经研究 了美 国上市公司中 2 0 0 0多名 C E O 薪酬与其公司绩效的关系 。 发现CE O 薪酬 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敏感性很低 。 国内学者余 怒涛 ( 2 0 0 8) 的实证研 究 表 明,在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的区间 ,董事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董事会既是资本所有者的代言人;又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责使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枢纽位置,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如何健全董事会的机制,提高董事会和公司治理的效率对于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论文重点围绕着董事会治理机制和治理效率进行研究,探讨董事会作为一种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是否全面地发挥了多元化的功能体系。

首先本文对董事会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然后从董事会职能、董事会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几个方面对董事会治理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包括监督控制职能、战略领导职能和人力资本职能的董事会多元化功能体系,并分析了在不同经营环境和不同职能目标下的董事会结构的不同。

之后,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职能发挥、内部结构和运作效率三个层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我国董事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理论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有助于找到提高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外还缺乏理论化的模型来研究董事会的内部工作机制,本文针对董事会运行中最重要的决策环节建立了一个董事会决策的博弈模型,分析董事在监管经理人过程中的效用和动机,得出由内部人控制引起的董事决策的“反对成本”是影响董事会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接下来用实证的方法对董事会和股权结构的内生性特征进行了验证,发现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外部董事持股比例、外部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和领导权结构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提示我们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之间可能有替代和互补性的关系。

在考虑内生性的前提下,本文采用了联立方程的计量经济方法来考察董事会结构和股权结构的影响因素。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司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运营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眼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该领域的重要性、现状和未来发展。

1.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及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利益的平衡调节。

其核心是权力分配、权利保障、权责制衡以及信息透明等方面。

一般来说,公司治理包括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三个主要机构。

2.公司治理的重要性首先,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控制权、信息披露以及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势必会导致企业内部的混乱和外部的不信任,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其次,公司治理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一直都是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的,它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个缺乏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企业,容易诱发市场风险,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最后,公司治理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有助于企业与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形成共赢的局面,更有助于加强社会责任的履行,促进企业与社会及其它企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3.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存在着公司治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在企业管理中存在过度干预现象。

他们通过掌握控制权,左右企业决策,限制公司内部人才的发展,降低经营效率以及增加了公司的治理风险。

第二,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薄弱,信息披露不规范、有限。

股东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得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得投资者缺乏对企业风险的全面认知,也增加了买卖方的不对等。

第三,一些下属公司和子公司的地位被大股东视为私产,忽视法定程序和监管,使得这些公司管理独立性降低和内部结构混乱。

4.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公司治理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第一,加强股权激励和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增强内部流程透明度,使公司更加强大和具有竞争力。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综述及理论分析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综述及理论分析
公司治理 和中小股东 利益的行为 ,是 因 为
型 。 公 司拥 有相 对 的大 股东 , 除 他 们 即 但 外 ,同时还 有 其他 大 股东 对 其进 行 监督
研 究概 述 ( ) 一 国外 研究现 状 国外市场 经济 比较 发达 , 公司 制企 业 出现得也 比较 早 , 因而对 于股 权制 衡与 公 司治 理效 率 之 间关 系 的研 究 比较 深 入 和
效 的监 督和 约束机 制 , 而保 护广 大 中小 从 股东 的利益 , 最终提 高公司 的治理 效率 。
的股 权 结 构 是 最 有 利 于 公 司 治 理 效 率 的。股 权结 构 与公 司 治理 效 率 之所 以会
1 权制 衡能够 提高公 司治理 效率 股 李豫 湘 , 霖( 0 4 对 非制 衡治理 结 甘 20 ) 构和制 衡治理结构 两种情况下大股东 与小 股东 、所有者与经营者进行 了博 弈分析 , 并 用公 司内部 编报的会计指 标反映公 司的治
和实证研究 。
的, 法人股比例 与公 司治理效率是显著正相 关的, 流通股比例 与公 司治理效率不存在显
著相关性。 二、 理论 分析 国 内外 学 者 的研 究结 果 说 明 ,制 衡
还 是国外 , 由于 掌握 了绝对 的控 股权且 没
有合 理的制 衡机 制 , 得大股 东经 常 为了 使 自己的利益 去侵吞 中小 股 东的财 产 、 害 损 他们 的利益 。尤其 在我 国 , 由于市 场经 济 发展还 不够 完善 、 关的法律 制 度也不 够 相 健全 , 股权过 于 集中现 象更 加显著 。要 想 彻底 改善公 司治理 结构 , 得从根 源上 抓 就 起, 即建 立 合理 的 制衡 的 股权 结 构 , 因为 在公 司 内部 建 立股 权 制衡 度 合理 的股 权 结构有 利于 在各个 股东 之 间建立 合理 、 有

公司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公司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为深入了解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和问题,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本报告对XX 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对公司治理制度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公司治理基本情况1. 组织架构XX公司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

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形成了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2. 股东大会公司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

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3.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大会负责。

4. 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

监事会由监事组成,监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大会负责。

三、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部分业务流程缺乏规范,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 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全面,部分重要信息未及时对外公布,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

3. 董事会决策效率不高董事会决策过程中,部分议题存在争议,导致决策效率不高。

4. 监事会监督作用不足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四、改进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降低风险隐患。

2.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信息披露工作,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3. 提升董事会决策效率优化董事会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

4. 加强监事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

五、结论通过对XX公司治理情况的调研,发现公司在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议公司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董事会决策效率和加强监事会监督作用等方面进行改进。

公司治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与启示

公司治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与启示
的 研 究提 供 一 定 的 思 考 。
关键词 : 公 司治理效率 , 股权结构 , 机 构投 资 者 持 股 , 债务 融资 , 独 立董 事
中图分类号 : F 2 7 5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8 0 7 ( 2 0 1 3 ) O 4 —0 0 6 5 —0 6
第 1 3卷 第 4期 2 01 3正 4月



产 业
Vo1 .1 3,N o .4 Ap r .。 2 01 3
Sc i e n c e Te c h no l o g y a nd I ndu s t r y
公司治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与启示
张 梅
业, 股 票价 格 与公 司盈 余 的 比率 随股权 集 中度 的增 加
而增 加 。
1 股 权 结 构 与 公 司治 理 效 率
从 已有 文献 来看 , 国 内外 学 者从 不 同的角 度对 股 权 结构 与公 司治 理效 率关 系进 行 了深 入 的探讨 , 公 司
的 股权 结构 一般 划 分 为 三 种 : 一是股权集中型, 即 公 司 有掌 握公 司 的重 大权力 的绝 对 控股 大股 东 ; 二是 股 权分 散 型 , 即公 司没有 大 股东 , 股 权分 散在 股东 手 中 ;
完善 , 监督 不力 , 以至 于治 理 效 率 不 完 善 。为 此 的 文献 予 以梳 理 回顾 并 进 行
述评 , 以期 为此 方 面的进 一 步研 究提 供一 定 的思考 。
管理 以及 对管 理层 进行 有效 监督 , 使其 相 对于股 权分
( 福 建 江 夏 学 院 ,福 州 3 5 0 1 0 8 )

公司治理效率分析——基于关联交易视角

公司治理效率分析——基于关联交易视角
( ) 董事 会( 立董事 ) 二 通过 独 实施 董事监 督
相 关者 的利益 , 人们 给关 联交 易贴 上 了“ 使 盈余 操纵 ” “ 、会计 造 权 制衡力 越强 , 常关 联交 易越少 。 异 董事会的安排 , 尤其独立董 事的设置可 以让非控股股东 的董
提下 , 控股 股东 有 利用 关联 交易 获得控 制权 收 益的 动机 。在 现 事和独 立董事监督异 常的关联 交易 , 特别是独 立董事 的监督 尤其
易, 保护 ( 中小 ) 股东 的利 益。从 我 国的公 司治理 制度 安排来 看 , 对 关联 交 易的监督 体现 在 四个 方 面 :
三 、 究设计 研
假设 4 独 立审计 质量 对关联 交易 的遏 制有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本数 据 一 样 本文 以沪深 两市购销 交易 比较频繁 的汽 车及其 相关零 配件 制造 业上市公 司 2 0 0 5年的数据 为研究样 本 ,剔 除了 S 公 司以 T 及相 应数据 缺失 的公 司后 。 终获得 样本公 司 4 最 6家。数据 来源 于色 诺芬数据 库 ,异 常数据 与巨潮资讯 网(w c ioc r. 1 w w. n . n c ) n f o r
有经 济环 境 下 , 联 交易 产 生是 必 然 的 , 关 如果 没有 合 理 的监 督 重要 。 公司法》 《 明确规定 了独立 董事 对关联交易的重要作用。同 力量 进行 监督 。 关联 交易 中控股 股东 在取 得 其控 制权 收益 时 时 , 在 一个拥 有广泛代表 性的董事会 更能够体现 出各 制衡力量在公 必然会 损 害 中小股 东 的利益 。 因此 , 关联 交 易更 具有研 究 意 司具体事务 中的作用 , 对 董事长和总经理分 开更能监督关联交易 。 义的视 角是 : 有 的公 司治理 制度 安排 是否 有效 地监 督 了关 联 现 对 关联 交 易的监督 情况 , 进而 评价公 司治 理的 有效性 。

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

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
金道政 , 刘艳华
(安徽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摘 要: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反映股票市场的治理功能。以 2004 年 12 月 31 日 之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207 家公司为样本, 采用抽样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与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 结果发现, 从中国上市公司的 数据得出的结论与经典理论推导出来的并不一致, 我国股票市场在治理上存在功能缺失。 关键词:上市, 治理效率; 治理功能 ,A \-司; 中图分类号:F276.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9247(2006)05-0043-03
期 第23 卷 第5 月 2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s)
Vol . 2 3 , N o . 5
September , 2006
上 市公 司治理效 率 的研 究
Research in the Gover ance Efficiency in the Listed Companies n
JIN Dao zheng, I.IU Ywr hua ( School of Economics , A H UT , Ma' anshan 243002 , Anhui, China)
一、 股票市场与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企业多边契约关系各方之间利益相互博 弈的过程, 是基于资本权利的利益分配和权力制衡机制。 股权资本作为主权资金, 是公司资本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 部分, 它在公司治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公司治理功能 主要表现在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 如果公司股权相对集中, 大股东可按照法律规定或公司章 程, 凭对公司的绝对所有权, 依法获取在董事会的席位, 通过“ 用 手投票” 的方式在公司内部实施控制, 这就是其公司内部治理功 能。这种控制是否有效取决于股票的集中程度、 股东性质以及 董事会的议事规则和效率等多种因素. 外部治理功能。在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的情况下, 比例 持股 微不足道的、 分散的小股东, 因其无法左右经营者行为而失去了 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兴趣, 转而借助外部市场的力量来约束经 营者行为、 改善公司业绩, 这种治理功能是股东在资本市场上通 过“ 用脚投票” 的方式实现的。在对公司经营状况不满时, 股东 就会在股票市场上抛售所持股票, 大量抛售的结果是公司的股 价大幅下跌, 公司面临进一步的经营困难和财务危机, 甚至公司 破产或倒闭。通常在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时, 经理人员会引咎辞 职, 或董事会将其撤换。这一过程就是“ 用脚投票” 对经营者的 市场约束机制。 与“ 用脚投票” 相联系的另一治理机制是公司控制权市场。 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 业绩下降引发股东抛售股票、 股价大幅下 跌时, 公司就会成为竞争对手和其他战略投资者收购的目标, 为 防止公司控制权被剥夺的风险, 公司经营者会尽力经营, 使公司 保持良 好的业绩, 以维持和提高公司股价。这就是公司控制权 市场的外部公司治理功能。 总之, 公司股权资本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有着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年8月
73
公司治理效率研究
邵 君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大连,116023)
摘 要:公司治理效率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针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规范研究主要包括公司治理成本和公司治理效率衡量指标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判公司治理效率的衡量指标体系。

未来公司治理效率研究的趋势应该从理论上建立可计量的衡量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以及治理效率与公司治理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公司治理效率 公司治理成本 公司治理效率衡量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8—0073—01 公司治理问题源于“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效率的核心是公司治理解决“代理问题”的效率,表现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等方面的解决,使公司持续发展,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一、公司治理成本研究
公司治理成本是研究公司治理效率的起点,企业经营的成功有赖于治理机制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治理成本,使这些主体在企业运营中获得各自应有的报酬。

(一)国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成本”的观点
Hansmann (1996)最早对治理成本的范畴作了界定,他把治理成本看作是企业与所有者、所有者与所有者之间发生的交易成本,并称之为所有权成本。

Shleifer 和Vishny (1997)从控制性投资者与其他分散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提出了所谓的“第二类代理问题”,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将损害分散投资者利益的“隧道行为”降至最小程度,而由于其存在而增加的成本被称为第二类代理成本。

Dietl (1998)认为,治理成本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相冲突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公司治理的必要支出。

到21世纪初经济学家们已经将公司治理问题由公司的内部拓展到了外部,提出了包括市场治理成本和政府治理成本在内的外部治理成本。

(二)国内学者关于“公司治理成本”的观点
在国内,李维安、武立东(1999)认为治理成本是维持公司治理有效运作而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治理的组织结构成本以及组织协调成本。

周清杰(2003)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成本主要包含治理的交易成本、代理成本、治理结构的组织成本和遵循成本。

郑浩、王欣(2008)认为,公司治理成本是指在进行公司治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是在治理过程中企业的一种必要投入,主要包括公司的监督成本、激励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披露成本、利益相关者成本和集体决策成本。

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司治理成本的内容、范围与构成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公司治理成本是指为进行公司治理活动所付出的各种支出,以及由于公司治理机制设计及运行不当造成的价值损失,包括公司治理费用、公司治理价值损失,公司治理目标就是使治理成本达到最小化。

二、公司治理效率衡量指标研究
公司治理效率除需要体现恰当的治理目标导向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可计量性与可管理性。

因而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了公司治理效率衡量指标研究。

(一)国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效率衡量指标”的观点 V olpin (2002)采用了两种方法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进行检验,一种方法是考察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与公司业绩的相互关系,另一种则是检验公司业绩是否优于其他同类公司。

Gompers Ishii 和Metrick (2003)通过构建了一个包含24个公司治理条款的公司治理指数,然后构造了一个投资组合:买进公司治理指数高的股票,卖出公司治理指数低的股票,发现该投资组合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Cremers 和Nair (2005)延续了GIM 的思路,研究了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只有当外部治理较好时,上述组合才能获得超额回报。

因此,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二)国内学者关于“公司治理效率衡量指标”的观点 刘汉民(2002)认为公司治理效率可以用治理收益的最大化来表示。

严若森(2005)认为,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应该基于公司治理环境的整体优化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效率最优化问题等价于在公司绩效最大化时如何做到公司治理成本的最小化。

王化成(2008)认为,公司业绩、企业价值等同于公司治理效率,在比较利润类、价值类与平衡类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认为用经济增加值(EV A )作为衡量公司治理效率的指标最合理。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效率高低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既定的公司治理环境及其变迁中,如何对公司治理成本最小化或公司治理收益最大化的求解。

公司治理效率的衡量指标有:公司绩效、公司治理成本、公司治理收益、公司价值,也有运用不同指标综合计量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

三、公司治理效率研究展望
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研究需要清晰界定公司治理效率的内涵,进一步形成对其进行评价的可计量的衡量指标体系。

近期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公司治理环境对公司治理效率有重要影响,应该在公司治理机制安排中使其与治理环境相适应。

公司治理效率研究的发展趋势应该从理论上建立公司治理效率和有效性与公司治理环境的关系模型,在实践中发现和验证公司治理效率和有效性与公司治理环境的关系,并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环境。

参考文献:
[1] Shleifer and Vishny ,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LII , 1997, V ol. 2.
[2] Gompers Ishii , Andrew Metrick ,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quity Pric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03, V ol.1
[3] 周清杰,“公司治理效率: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
[4] 王化成,“对国有企业建立以EV A 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的思考”,《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