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情教观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李双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Ξ摘 要: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建立了“情”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
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
“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
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关键词:冯梦龙;情教论;本体论;人性论;儒家伦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3)0120074204On the Though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of Feng Meng -longLI Shuang 2hua(School o f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The thoe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by Feng Meng 2long took an im port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late M ing Dynasty.Feng Meng -long established 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a struggle against reas on with em otion ,he did not surpass the tradi 2tional thinking m ode.His thought of em otion did not develop into a theory of defending one ’s own rights.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was not es 2tablished to entirely deny the old m orals but to lay a stronger base for the present m orality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in the w orld.H owev 2er ,neither the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nor the in fluential learning thoughts in the late M ing Dynasty surpassed the ethical ideology of C on fucianism.K ey w ords :Feng Meng 2long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ontology ;theory of humanity ;ethics of C on fucian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从“三言 二拍”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变革

从三言二拍中看资本主义萌芽期爱情观和妇女观的变革摘要:歌颂真挚爱情,肯定自然情欲,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在“三言二拍”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种崭新的、进步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关键词: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妇女观;变革l7世纪中叶,在东方的中国,在思潮迭起的晚明时代,也出现了几部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集,这就是由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由凌漾初编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后人把它们合称为“三言二拍”。
据粗略统计,“三言二拍”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属于爱情题材的。
,爱情题材的作品在作品中都占据相当的比例。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总是能够通过一定的人物、环境和情节,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那么,以描写爱情故事而著称的文学作品,也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爱情观念、以及与爱情观念密切相关的妇女观念。
一三言二拍”中也有着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等。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投河自尽,以青春和生命维护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想;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秦重一片真情,终于使花魁娘子莘瑶琴认识到在爱情婚姻上,可贵的绝不是金钱、门第、等级,而是彼此知心知意、相互尊重;在<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刘宜春对爱情坚贞不渝,终于凭借一顶破毡笠和丈夫宋金团圆。
在这些故事里,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有情之人、谴责那些无情之人,由衷地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赞美之情。
不仅如此,“三言二拍”中还同样有着一些描写自然情欲的篇章。
比如在“三言”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孙玉郎代姐姐到刘家行婚礼“冲喜”,晚上与刘家的女儿慧娘同眠,两人本各有婚约,却私下结情。
刘家告孙玉郎诱骗其女儿,乔太守却判二人结为合法婚姻。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08)04-0153-08论冯梦龙的“情教”说沈天水(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上海200042)摘要: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倡立的“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情教”说实质上代表着冯梦龙一种全新的哲学观与世界观,他用毕生精力加工整理和创作的大量通俗文学作品正是对这一哲学观与世界观的诠释。
关键词:情教;男女之情;情真;伦理纲常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明中叶文坛上,自李卓吾、汤显祖起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重情尚真的思潮,其影响所及,从诗文到戏曲、小说创作无不以标榜重情尚真为风气之先,就如李开先在《市井艳词序》中所称:“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
”[1]在这一重情尚真的时代浪潮中,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是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他以他独创的“情教”说把重情尚真思潮推向了时代的顶峰。
他通过对大量通俗文学作品的搜集与整理、加工与创作,把他独创的“情教”收稿日期:2008-07-23作者简介:沈天水(1950-),男,浙江慈溪人,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副教授。
153系统化、形象化,欲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并推动整个社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冯梦龙倡立“情教”说的根本目的是想以“情教”取代“礼教”的地位,创立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
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自来忠孝节烈之事,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天性。
他明确指出:从道理上作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
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
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2]这在统治阶级倡导以理学治天下,“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明代,冯梦龙所倡导的“情教”说作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无疑具有号召张扬人性,反对程朱理学,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冯梦龙“情教”思想及其俗文学观——以《情史》《挂枝儿》《山歌》为例

“ 情教 ” 想影 响 的俗文 学观 。 思
识 形 态 的程 朱理 学 分 道 扬 镳 。如夜 空 中的 明 星启
蒙于学人士林 ;明代商品经济 的发展及资本主义 的萌 芽 更 是 促 进 了平 民哲 学 及 市 民思 潮 的勃 兴 。
谓 “ 教 ”即 以“ ” 情 , 情 来教 化 于人 。冯 梦龙不仅 自称
“ 痴 ” 标 榜 “ 死 后 不 能 忘 情 世 人 , 当作 佛 度 情 , 我 必 世 ” 还 为 自己取 了佛 号 “ 情 欢 喜 如 来 ” 更 从 乡 , 多 , 国天下 、 风浇 俗 的 角度 强 调 了 “ 移 情教 ” 的重 要 性 。
f 者简 介】 倩 月 , 北 民族 学 院文 学 与传媒 学院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北 恩施 4 5 0 ; 作 柳 湖 硕 湖 4 0 0 武汉 大 学文 学院 2 1 级 博 士研 究生 。 00 湖北 武汉 4 0 7 302
【 中图分类号】26 I . 02
【 文献标识码 】 A
由嘉 靖 、 庆 、 历 三 朝 至 崇 祯 , 明一 百二 隆 万 晚
十三 年 ,涌 动着 一 股 声 势浩 大 的反 叛 封 建 伦 理纲 常 的潮 流 , 以王 守 仁 、 艮 、 贽 的哲 学 为 代 表 的 王 李 心 学 思想 , 重本 心 、 主 体 、 扬 尚童 心 , 与代 表 官 方 意
21 0 2年第 8期 ( 总第 2 9期 ) 5
学 术 论 坛 AAE C OU C D MI F R M
NO. 2 1 8, 0 2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婚恋观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婚恋观作者:黄春枝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02期摘要:“三言”即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编纂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冯梦龙在进行编纂的同时,将内容与架构进行了修订,我们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出冯梦龙对于婚恋的观点。
本文以“三言”为着入点,从文章中分析了冯梦龙的婚恋观。
关键词:三言;冯梦龙;情史;婚恋观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在当时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以冯梦龙所创“三言”为首,更是当时的优秀文学代表作。
冯梦龙成长于经济发展迅速的苏州,便在年轻时经常活跃于酒馆等娱乐之地,对于市民生活较熟悉。
与此同时,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当时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比较高,因为当时酒楼、妓院等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加促使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及婚姻的思想。
由于冯梦龙自小受儒家文化影响,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多为倡导将通俗小说的理念融人人们的思想中,因此在他所编纂的“三言”中,很好的将儒家思想与市民观念进行了结合,因此在文章中,笔者立足于“三言”对冯梦龙的婚恋观进行了分析。
一、当时环境下冯梦龙形成婚恋观的基础与特征人作为感性的动物,情欲是形成爱情的基本条件。
在人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情欲的存在不只是一种本能的生理现象,更是在爱情发生时促使人追求爱情的核心情感,对于文人来说也并不例外Ⅲ。
冯梦龙本身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迅速,冯梦龙经常流连于妓院等场所,由此便奠定了冯梦龙开放的恋爱观。
在“三言”中,冯梦龙编纂了众多动人的爱情、婚恋故事,在抒发对爱情感叹的同时也批判了虚伪的礼教,正如其在《山歌》中所搜集的情歌,可以体会内容中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批判。
其实冯梦龙认为情欲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在当时明代这种受礼教约束的封建社会中,女人存在的价值也不过是为男人生育的工具而已,因此,多数婚外情变成为当时人们满足性欲的主要形式。
对此冯梦龙在“三言”中也持赞许的态度,甚至是对于乱伦的行为了给予一定的包容。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理为情之范 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1206摘要晚明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受到新兴观念的冲击,生活风尚的巨大变化和思想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特征。
作为晚明社会的知识分子,冯梦龙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化,并通过其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全景。
情理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对重要的关系范畴,情理关系的缘起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情与理的关系在冯梦龙之前主要有以理节情、.主理抑情、崇情黜理三派。
时至冯梦龙,情与理的关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出现了情与理相互融合的趋势,冯梦龙一方面肯定情,肯定人情、人性,重视“情”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维护封建伦理,企图通过教化达到“导愚’’“适俗”的目的。
在冯梦龙的“三言”中,不管是婚恋题材、忠孝题材,还是商贾题材、释道题材,无不渗透着冯梦龙的情理融合观。
婚恋题材中,既主情,重互爱之情、崇两性之悦,又主理,宣扬封建礼教的守节及夫权思想,情理融合、浑然一体的婚恋展厅较为明显地呈现了出来;忠孝题材中,一方面呼吁发自内心的忠诚守义、平等互信,另一方面又难脱忠孝理念的窠臼;商贾题材中,在塑造了一系列与当时社会有着血肉联系的崭新的商人形象的同时,却也不能磨灭他对商人“末流”、商贾“贱业"的传统认识;释道题材中,一方面主情,描绘人性的复苏和人欲存在的合理性,反对释道的禁欲主义,追求人类自然的情感欲求,另一方面主理,重视儒家传统道德及宗教的教化性,宣扬宿命、果报的劝诫思想,以期净化风俗民意。
自身的人生经历、明代的哲学思潮、晚明的市民社会,都对冯梦龙这样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青年时期的青楼生涯、李贽等人的新思想以及市民阶层的觉醒,使得冯梦龙产生重情思想。
但冯梦龙在传统文化熏陶和严酷社会现实面前,又以文人“文以载道"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劝善惩恶的礼教大旗。
冯梦龙“情教”思想构建的理论基础

维普资讯
情, 不能 环 相 生 。生 生 而 不 灭 , 由情 不 灭 故 。 四大 皆幻 设 , 情 不 虚 假 。… …无 情 与有 情 , 去 不可 惟 相
一
,
只不过 因为能讲话 、 能穿衣带 帽 , 能作揖 行礼 ,
所 以才 为万 物灵 长 , 实 觉性 与万 物 没 有差 别 。在 其 自然 界 中 , 跪乳 是 因 为孝 , 断 肠 是 因 为慈 , 之 羊 鹿 蜂 问有 君 臣关 系 , 之 间 有朋友 之 喻 , 马知 道 报 主 , 雁 犬 鸡 能 知时 , 能 知风 , 能 知 水 , 木 鸟能 符 篆 , 鹊 蚁 啄 如
序然 后 经 正 , 秩 而 后 礼 行 ” ¨ 而 在 朱 熹 知 。 j 】
“ ” 元 论 观 点看 来 , 界 上 的 万 事 万 物 都 是 由 理 一 世
“ ” 理 构成 的 , 太 极 只 是 天 地 万 物 之 理 。在 天 地 “
言 , 天地 中有太 极 ; 万 物 言 , 万 物 中有 太 极 。 则 在 则 未有 天地之 先 , 毕竟 是先 有此 理 , 而 生 阳 , 只是 动 亦 理 ; 而 生 阴 , 只 是 理 ” ¨ 落 实 到 人 性 问题 静 亦 。
量。……万物 如散 钱 , 一情 为线索 。散钱就索穿 , 天涯成眷属。若有贼害等, 自伤其情 。如睹春花 则 发, 齐生欢喜意。盗贼 必不作 , 奸宄必不起。佛亦 何慈 悲 , 亦 何 仁 义。倒 却 情 种 子 , 地 亦 混 圣 天 沌” ljl 冯 梦龙 看 来 , 界 上 万 事 万物 之 所 以 。4e 在 (’ 世
上, 以三纲五常为基本 内容 的儒家人伦 , 无疑便 是 “ 天理” 是人 人必 须遵 守的绝 对命令 : 命 , , “ 犹令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赏析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爱情婚姻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一文出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
初读这一传奇时,我的心情似乎也是跟着这剧情跌宕起伏,从开始的两人相爱,到后面的周胜仙的“假死”,几番周折为寻爱郎,却被自己所爱之人当作女鬼给打杀。
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她叹息,同时又为这一段有情人各归天命的历程而惋惜。
但细细思量来,又觉得这传奇的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故事情节,还表现着一种爱情观念,不同于以往朝代的“男子的三妻四妾的情爱观念”,似乎和如今的爱情观也有所不同。
在此就《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这一传奇的爱情观念做一个自己的解读、简要的分析,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传奇中以范二郎和周胜仙为男女主人公,在这儿我也将从这两位主人翁分别分析他们所持有的爱情观。
首先,以周胜仙来看。
和以往的传奇小说相似,周胜仙也是一位妙龄的女子,身材姣好,花容月貌。
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所说:“色色易迷难拆。
隐深闺,藏柳陌。
足步金莲,腰肢一捻,嫩脸映桃红,香肌晕玉白。
娇姿恨惹狂童,情态愁牵艳客。
芙蓉帐里作鸾凰,云雨此时何处觅?”不同的是周胜仙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追求爱情的智慧。
古之小说大都给人以女孩儿为大家闺秀,必须循规蹈矩,听从父母之命的感觉。
但在这儿,周胜仙却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自己想要的爱情,文中写到她在茶馆里看上了范二郎,为了让范二郎知道自己的心意同时又不显得唐突,便用买糖水,故意“挑起事端”——盏中有草,借与买糖水的小贩的争执来告知自己的一些情况,表面上是说给小贩听,其实是深黯与范二郎所言。
这不仅是表现周胜仙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不惧于世俗的眼光,也可以看出来她是很有智慧、有思量的一个人。
接着故事的发展,周胜仙回到家中生了相思病,请来王婆诊病后,终是随了她的心愿,同范二郎说了亲。
但故事不会简单的完美,周大郎不允妹妹嫁与范二郎而气死了周胜仙,在这一段中所描写的主要是丧葬,对于爱情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侧面看出周胜仙这位小娘子一旦认定一个自己喜爱的人,便是坚贞不渝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编也,始乎“贞”,令人慕义;继平 “缘”,令人知命;“私”“爱”以畅其悦; “仇”“憾”以伸其气;“豪”“侠”以大其 胸;“灵”“感”以神其事;“痴”“幻”以 开其悟;“秽”“累”以窒其淫;“通”“化” 以达其类;“芽”非以诬圣贤,而“疑”亦不 敢以诬鬼神。辟诸《诗》云兴、观、群、怨、 多识。种种俱足,或亦有情者之朗鉴,而无情 者之磁石乎!耳目不广,识见未超,姑就睹记凭 臆成书,甚愧雅裁,仅当谐史。后有作者,吾 为裨谌,因题曰《类略》,以俟博雅者择焉。
江南詹詹外史述 六经皆以情教也。《易》尊夫妇, 《诗》有《关雎》,《书》序嫔虞之文, 《礼》谨聘、奔之别,《春秋》于姬、姜 之际详然言之。岂以情始于男女,凡民之 所必开者,圣人亦因而导之,俾勿作于凉, 于是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 而汪然有余乎!异端之学,欲人鳏旷以求清 净,其究不至无君父不止。情之功效亦可 知已。
自來忠孝節烈之事,從道理上做者必勉強, 從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婦其最近者也。無 情之夫,必不能為義夫,無情之婦,必不能 為節婦。世儒但知理為情之範,孰知情為理 之維乎!男子頂天立地,所擔者具咫尺之義, 非其所急。吾是以詳於婦節,而略於夫義也。 婦人自《柏舟》而下,彤管充棟,不可勝書。 書其萬萬之一,猶雲舉例雲爾。古者聘為妻, 奔為妾。 ——《情史》
《情史》中故事,上起周室,下至明季, 汇集了两千年封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男女 之情,其中有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生活, 有封建道德束缚下牺牲者的悲惨遭遇;有 很大一部分是写正式婚姻之外的非正常的 男女关系,它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男女之情 畸形发展的实录;也有不少一部分是写青 年男女的忠贞爱情;还有一些写的是神鬼 妖物与人的关系,看去虽不免荒诞不经, 但大都符合不同时代的世情。
情教觀的本質意涵: 一:理生於情 萬事萬物因情而產生,因情而發展。 二:以情系理 情是維繫天地萬物的紐帶,是溝通人與人,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天地萬物的橋樑。 三:“至情”的理想 至情是情的理想境地,用至情的觀念來代 替倫理的強制教化。用至情感化人們,使得人 們能夠歸於教化的目的。
具體體現: 1. 情的地位至高無上。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杜十娘儼然已經 是情的化身。為追求真情,拼盡自己所有, 最後以生命來詮釋情。 2.情的力量不可束縛。 三言中很多女子爲了追求真情,衝破了封建 社會的倫理的傳統束縛。 3.“禮教”的觀念因情而權變。 對於再嫁的認同,體現了作者的反傳統貞節 的觀念。
夫奔者,以情奔也。奔為情,則貞為 非情也。又況道旁桃柳,乃望以歲寒之骨 乎!春秋之法,使夏變夷,不使突變夏。圭 而抱婦之志焉,婦之可也。娟而行安之事 焉,安之可也。彼以情許人,吾因以情許 之。彼以真情殉人,吾不得複以雜情疑之。 此君子樂與人為善之意。不然,輿台庶孽, 將不得達忠孝之性乎哉!” ——《情史》
作品: 三言 《喻世明言》(舊題《古今小說》)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 民歌集 《掛枝兒》 《山歌》
筆記故事 《太平廣記鈔》 《古今譚概》 《智囊》 《情史》 小說 《新列國志》 詩歌 《七樂齋詩稿》 《中興偉略》
戲曲 《精忠旗》 《酒家佣》 《太霞新奏》 《雙雄記》 《萬事足》 《墨憨齋詞譜》 兄弟: 哥哥:馮夢桂(畫家) 弟弟:馮夢熊(詩人)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 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 幻设,性情不虚假。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 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我欲立情教,教诲 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 相,俱作如是观。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 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若有赋害等,则自 伤其情。如睹春花发,齐生欢喜意。盗贼必不 作,奸宄必不起。佛亦何慈悲,圣亦何仁义。 倒却情种子,天地亦混沌。无奈我情多,无奈 人情少。愿得有情人,一齐来演法。” ——馮夢龍序
情教的目的: 一:重塑儒家的倫理道德。 二:“教化”百姓是最終極的目標。 三:情教是實現作者人生理想的途徑。
禁溺女告示 馮夢龍 壽寧縣正堂馮為嚴禁淹女以懲薄俗事。 訪得壽民生女多不肯留養,即時淹死,或 拋棄路途。不知是何緣故,是何心腸。一 般十月懷胎,吃盡辛苦,不論男女,總是 骨血,何忍淹棄。
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從何 而來?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從 何而活?況且生男未必孝順,生女未必忤 逆。若是有家的收養此女,何損家財,若 是無家的收養此女,到八九歲過繼人家, 也值銀數兩,不曾負你懷抱之恩。如令好 善的百姓,畜生還怕殺害,況且活活一條 性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
情教——馮夢龍提出 就是以情作為最高的信仰,這裡的情不僅僅 是指狹義的男女之情,進一步闡發為人類的一 切情感,然後廣而到產生萬物涵蓋一切的 “情”。情不僅僅是出發點,也是回歸點。 具體講,馮夢龍的情教觀的內涵即是男女之 間以真情相待,男女成婚以兩情相悅,平等自 主選擇為準,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愛情幸福的 權利。而擴大之後,則是,一切理都是由情產 生的,情作為一種規範。 據此,馮夢龍提出“至情”,是一種理想的 境界也是情最終的歸宿。
馮夢龍提出情教的社會背景: 1. 在商品經濟的刺激之下,人們爲了追求現實 的金錢,而使得人心日下,世風不古,馮夢龍 渴望能夠找尋到救世的良方。 2.佛道“欲人鰥曠以求清淨”不符合人心人性, 不能夠解決現實的問題。 3.理學已經不能夠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不能 夠引領當時的風氣,僅僅憑藉空口的仁義,修 養對抗不了商品經濟下的金錢至上的觀念。
4.在王陽明先生心學的影響下,肯定人的主 體性,肯定人的價值的影響下,從人的本 心本性出發,提出情教觀。以情設教,以 情度情。 5.馮夢龍在找尋救世良方的時候,認為“六 經以情設教”。將“情教”的觀點以傳統 的儒家倫理作為依託,又將情教最終回歸 到傳統倫理道德中。
《情史》是馮夢龍為實踐宣傳“情教觀” 而整理的一部作品。 《情史》,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 天宝鉴》。全书二十四卷共八百八十二 条。如果把一条二目的二十则算上,则 超过了九百条。
情教觀
杜群智
馮夢龍:(1574年-1646年),明代 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公魚、子 猶、耳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 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顧曲散人、 綠天館主人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 江蘇省蘇州市)人,同其兄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馮夢桂、 其弟詩人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代表 作品《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 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是 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
今後各鄉各堡,但有生女不肯留養欲 行淹殺或拋棄者,許兩鄰舉首本縣,拿男 子重責三十,枷號一月,首人賞銀五線。 如容隱不報,他人舉發,兩鄰同罪。或有 他故必不能留,該圖呈明,許托別家有奶 者抱養。其抱養之家,本縣量給賞三錢, 以旌其善;仍給照。養大之後,不許本生 父母來認。每月朔望,鄉頭結狀中併入 「本鄉無淹女」等語,事關風俗,毋視泛 常;須至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