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象形统计图》

统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二册102-103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整理的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3、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初步的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式表格等。
前置性作业:学生了解自己的换牙情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猜谜语。
师: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指名答。
(和他猜的一样的同学,笑一笑。
)2.引出课题。
提问一个掉门牙的孩子:哎,你的那颗牙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是啊!6岁左右正是我们换牙的年龄,同位之间互相看看,你换了几颗牙?换牙的同学大声告诉老师:“我换牙了。
”教师板书:我换牙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初步了解换牙情况,进行简单分类。
(1)介绍有关恒牙和乳牙的知识,由此引出想了解同学们的换牙情况。
过渡:孩子们,换牙了,很高兴吧!换牙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你知道人为什么要换牙马?课件出示恒牙和乳牙的小知识:(2)板贴换牙的种类。
过渡:噢,原来是这样,你明白了吗?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换了几颗牙?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2颗,3颗,4颗,5颗......2.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方法。
过渡:尽管你们都上一年级,但是换牙的情况可真的都不一样!那怎么样才能让老师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换3颗牙的有几人?换每种牙的分别有几人呢?你有办法吗?静静地想一想。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方法先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讲的最明白,别人讲的时候呢,你要仔细听,好,开始!(2)全班交流方法。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记录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统计是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2. 统计图表:介绍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基本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
3. 统计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统计图表、调查表。
2.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统计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换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换牙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统计的定义、统计图表和统计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调查结果,让学生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进行分析。
5.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并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我换牙了——统计2. 内容:统计的定义、统计图表、统计方法、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总结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调查家人的换牙情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让学生绘制条形图、折线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用图表展示数据。
2.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及统计练习题汇纳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及统计练习题汇纳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练习题(1)一、填空题。
1.按规律填数。
(1)6 9 12 ( ) ( )。
(2)20 18 16( ) ( )。
(3)3 5 7( )( )。
(4)5( ) 15 ( ) 25 。
2.填空。
1、2、3……9都是( )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3.(1)10、11、12……99都是( )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4.写出个位上是7的数( )( )( )( )( )( )( )( )( )( )5.写出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 )( )( )( )( )( )( )( )( )6.在7、51、63、6、17、4和81中,一位数有( ),其中最小的数是( )。
两位数有( ),其中最大的数是( )。
7、填空4元=( )角 60分=( )角 5角=( )分3角5分=( )分 7元8角=( )角0.36元=( )元( )角 2.56元=( )元( )角( )分2元3角+6元5角=()元( )角 16角=( )元( )角8、.一个乒乓球5角钱,一根跳绳9角钱,买一个乒乓球和一根跳绳一共用( )角,合( )元( )角.9、小林买一个12元的小熊,还剩9元,小林原来有多少元?10、小军有5张一元和2张两元,他要买一个5元的文具盒,可以怎样付钱?11、小龙拿2元钱买一把小刀,售货员找给他1元5角,一把小刀多少钱?12、小丽付给售货员1元钱,买一个8角的橡皮,应找回多少钱?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练习题(2)一、找规律填空。
1. ( ),66、 68, ( ), ( )2. 5, 7, 9, ( ), ( ), ( ), 17, 19二.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三、找规律填数。
五、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1.找规律填数。
(1)2、( )、4、( )、( )、( )、8、9、( )(2)10、( )、( )、7、6、( )、( )、( )、(3)2、4、( )、8、( )(4)1、3、( )、( )、92.在5、7、0、10、8、4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列:( )<( )<( )<( )<( )<(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4页《统计》

亲历统计过程建立统计模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4页《统计》教学背景: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理解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册初步接触了简单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正式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
新课标把体会、经历和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作为统计教学的首要目标,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统计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走进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亲自经历调查、统计过程,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写真:片段1:创设情景,有效导入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
为了庆祝儿童节的到来,学校准备举办庆“六一”联欢会。
我们班也要准备一个节目。
大家说,准备什么节目好呢?生1:唱歌。
生2:跳舞。
……师: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数比较多呢?有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吗?生1:举手表决。
生2:喜欢一种节目的同学站在一起。
……师:大家的方法都不错。
有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叫“统计”。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点评:选择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参与班级节目的设计,引出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升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自觉性。
片段2:收集整理,经历过程师: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题卡,你选哪个节目,就在哪个节目的下面做记号后,分小组交给老师。
师:现在同学们的意见都汇集到老师这了。
大家一定想马上知道喜欢哪个节目的人多些吧吗?生:想!师:下面,老师念一个节目的名称,你们就在自己喜欢的节目名称下面做个记号。
好吗?学生拿出题卡,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师: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1:我准备用对号。
生2:我用五角星。
生3:我用三角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取得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校园运动会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运动会的精彩瞬间,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运动会中哪个项目最受欢迎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出答案?”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统计》,简要介绍统计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统计》单元肩负着培养学生数据意识和初步统计分析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案例中,我们将结合教材内容,以一次校园运动会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统计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本案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数据分析为学校运动会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图表绘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014青岛版数学一下《八 我们的鞋码--统计》

“正”
板书时只把课堂中要新授的问题写出来,学生展示完毕后选择几种 统计方法在黑板上贴出来,并贴上学生自制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这样简 单可行,使学生能充分比较出统计方法的优劣,以及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19号 20号 21号 22号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四、总结回顾穿什么号码的鞋的同学最 多,应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引出统计方 法。第一点: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第三,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
统计
条形
统计图
简单 统计表 统计结果 穿多大鞋 码的人多
正
生活调查、 记 录
√
分析
体会统计 的必要性
我们的鞋码 ——统计
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 青岛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的鞋 码——统计》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象形统 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将在进一步学习简单 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学会 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二、说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 整理和分析,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 会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真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 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 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 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 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 的条形统计图(一个代表一个单位)。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测试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先按规律填图,再统计。
统计你最熟悉的图形有多少个?二、数一数,填一填。
1.长方体的数量最( ),( )的数量最少。
2.正方体比长方体少( )个。
3.( )比( )多( )个。
( )比( )少( )个。
4.四种图形一共有( )个。
三、根椐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吃( )的人最多。
2.喜欢吃( )的人最少。
3.喜欢吃( )的是喜欢吃( )人数的一半。
4.喜欢吃香蕉、苹果、菠萝和草莓的一共有( )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完成统计表。
(2)画出漂亮的统计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一、看钟面写时刻。
二、连一连。
三、写一写。
四、小海读的对不对?对的画“√”,错的改正。
五、想一想,填一填。
顺序标序号。
1.(探究题)按规律画出时针和分针。
2.(拓展题)写出下面的时间和经过时间。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一、填空。
1.2元=( )角2。
12角=( )元( )角3.6元8角=( )角4.33分=( )角( )分5.71分=( )角( )分6.4角2分=( )分7.4元5角=( )元十( )角=( )角8.8角+5角=( )角=( )元( )角9.9角=( )分10.20角=( )元二、填“元”、“角”、“分”。
1.一枝铅笔32.瓶可乐53.一个气球94.一根针25.一个铅笔盒156.一盒巧克力36三、在○里填“<”、“>”或“=”。
1.3角○15分2.30角○30分3.14角○1元4角4.3元9角○4元5.45角○4元3角6.5角○52分7.8元○6元+3元8.9元+12角○10元四、将下列物品的价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队。
五、换钱填空。
1.5个2分—共是( )分,可换成( )角。
2.2个5角是( )角,可以换成( )元。
3.1张5元钱,可以换( )张1元钱。
4.1张100元钱可以换( )张10元钱。
一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总结统计1、组织竞赛---(看法复杂的纵向条形统计图)2、买气球---(看法复杂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我和小树一同生长稳固100以内数的看法。
加与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实际活动小小运动会应用100以内加减法处置实践效果。
增强对图形的看法。
能应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明天我当家应用100以内加与减法处置实践效果。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
终身活中的数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看法)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3、植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拟)4、小小养殖场---(在详细情境中描画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知识框架】生活中的数【知识点】数铅笔(100以内数的看法)1、让先生从生活中看法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经过引导先生观察,使先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
感受一列数包括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看法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1、阅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进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
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称号及陈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白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能对100以内的数量停止估量。
植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拟)1、使先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会先从数的位数上比拟,相反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拟的方法,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包括的规律。
小小养殖场(在详细情境中描画数的相对大小关系)1、结合生活实践,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