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食物到哪里去了》观课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食物到哪里去了》观课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食物到哪里去了》观课报告

食物到哪里去了观课报告

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配合,认真操作。仔细探究,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1、情境引入,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要探究的问题当中去,所以在课程的开始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旅游”来展开联想,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感受一次特殊的旅行。”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然后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题:旅游时需要导游,而我们今天的旅行会由谁来当导游最合适呢?食物导游会带我们去哪里呢?旅游路线又是什么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就油然而生了。当学生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他们就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解释,所以这个活动的主要意义是调取学生对于食物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初始想法,在这些初始想法的基础上由后续的活动构建新的认识。

2、通过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之后,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呀,怎么办呢?让学生掀开老师早已准备好的各种食物,让每个人都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吃一口,然后感受一下食物在口中和食管中的运动状态并进行假设和猜想,食物旅行还会经过我们体内的哪些地方?为了更贴切的感受食物在食管中的运行,当下咽食物

的时候学生可以主动摸一摸自己的脖子,对于食物在体内的其他地方的旅行学生可能感受得不是很明显,在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研究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并绘制出一幅旅行图。

这节课的教学中,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表达,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实验操作则是验证猜想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3、凸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能使光线。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次左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30分)()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3、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4、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5、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交换的地方。 ()6、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7、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8、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10、折射就是光照在物体上返回来的现象。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每题3分,共24分)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周 C、一个月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变长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向下折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亮,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个灯泡 B、一根导线 C、一节电池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 B、塑料贴片 C、磁带 8、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四、连线题(每个2分,共10分)。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柏拉图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亚里士多德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毕达哥拉斯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线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实验题。(第一个问题2分,第二个问题4分,共6分) 手电筒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圆孔照到后面的屏幕上吗?为什么?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doc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小时,白昼()小 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直到(), 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制成的。比如( )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 ) .()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 ),一般是( ),有( )材料 ) 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 2 分,共20 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 2,共 28 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图 1 A.图 1 图 2 B.图 3 C.图 图 3 2 和图3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 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 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 水中会()。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 毫升水和最后10 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A.前 10 毫升水滴得快 B.后 10 9.一 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 毫升水滴得快 C.滴速一样快 把 5 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 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0.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2.下面()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试题库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15、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6、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8、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9、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0、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2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24、(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5、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6、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27、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8、物体受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9、(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30、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31、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3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33、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34、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是向下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小学教育)2019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考查参考卷

2019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考查参考卷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等级_____ 一、填空或选词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1.同种材料的不同大小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相同)。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越大、越小),越容易浮。 3.一块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4.热胀是指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质量增大)。 5.铁锅锅柄上的胶木是一种热的(良导体、不良导体)。 6.古人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计时仪器叫(日晷、浑天仪)。 7.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这是 (受水型、泄水型)水钟。 8.地球自转方向决定了(东边、西边)地区先迎来黎明。 9.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10.在地球的南北两极,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是白天,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大小不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最容易浮的是__。 A.又大又轻B.又小又轻C.又小又重 ()2.有一块铁块,把它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时测的浮力是1牛顿,将它全部浸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__。 A.小于1牛顿B.大于1牛顿C.无法判断 ()3.沉在水底的铁块,受到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__。 A.浮力大于重力B.浮力等于重力C.浮力小于重力 ()4. 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为0.6 N,浸没在水中时为0.3 N。把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__。 A.浮在水面上B.停在水中任意一个地方C.沉在水底 ()5.下列现象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原理的是__。 A.打开雪碧时会冒出大量气泡 B.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 C.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热水中,液柱会上升 ()6.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__。 A.从较冷的传向较热的B.从较热的传向较冷的C.没有规律的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热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复习巩固五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热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复习巩固五 第1题【单选题】 用酒精灯加热圆形金属片的边缘时,金属片的中心温度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 )。 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 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 C、与物体接触不接触都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 )。 A、用毛巾反复擦时皮肤感到热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 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D、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把一个燃烧着的烟头放在一个离纸很近的位置,过一会儿,你会发现纸变成了黑色,说明热是能( )的。 A、传递 B、辐射 C、对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递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离金属条加热的部分越远,热得越快。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热的传递方向是由温度高的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的一端。【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如图是一条呈“中”形的铁环。如果在点A处用酒精灯加热,8、C、D、E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请写出8、C、D、E各点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 【答案】: 【解析】: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人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原理是()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气体的热胀冷缩 C、固体的热胀冷缩 2、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A、加快 B、减慢 C、不改变 3、我们用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经典实验 C、模拟实验 4、右图中一个是铁环,一个是铜球,铜球比铁环的内空略微大一 点点,要想让铜球通过铁环,下面办法最不可取的是()。 A、把铁环放到火上烤一下 B、把铜球放到火上烤一下 C、把铜球放到冰箱里冰一下 5、右边图一、图二是不同季节在同一地点拍得的电线照片,那么()。 A、图一可能是冬天拍的 B、图一可能是夏天拍的 C、图二可能是冬天拍的 6、压入水中的泡沫块,一松手就浮了,是因为()。

A、浮力大于重力 B、浮力等于重力 C、浮力小于重力 7、下面哪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A、图1 B、图3 C、图2和图3 8、北京在东8时区,如果北京时间下午2时,那么在东11时区的某个地方当地时间是()。 A、上午11时 B、下午3时 C、下午5时 9、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的原理。 A、杠杆 B、浮力C、重力 10、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11、当摆长为22厘米时,每分钟正好摆65次;当摆长为26厘米时,每分钟正好摆58次。如果我想制作一个每分钟摆60次的摆,我应该将摆长调整为()再测试。 A、大于26厘米 B、小于22厘米 C、22厘米到26厘米之间 12、()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A、地球运动时离太阳的远近 B、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C、太阳东升西落的结果 13、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容器的大小 B、漏水孔的大小 C、滴漏中的水位 14、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和10摄氏度的冷水相比较()。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五)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五)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20分) 1. (9分)下图画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示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极地区整天都是黑夜。 (2)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半球是春季。 (3)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半球一天中昼最长夜最短。 (4)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5)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 2. (2分)热水瓶的内胆是玻璃做的,瓶塞是软木做的,是因为玻璃和软木都是热的________。双层内胆中间又被抽成了真空,这样更能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热量的散失。 3. (2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现在人们把一天分为________个小时。 4. (2分)物体在水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这个力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填“物体排开的水量”或“物体的质量”)有关。 5. (3分)根据我们做的实验结果显示,摆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和________无关。 6. (2分)把木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________。一木块静止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________它受到的重力。 二、判断题 (共12题;共24分) 7. (2分)人站在阳光下会感觉到热,是因为人从阳光中获得了热量。 8. (2分)盖上茶杯的盖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温度。 9. (2分)重量小的物体浮,重量大的物体沉。 10. (2分)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 (2分)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12. (2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 (2分)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14. (2分)改变物体自身的重量,可以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15. (2分)所有的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6. (2分)因为金属的导热性能好,所以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17. (2分)马铃薯在糖水里一定是浮的。 18. (2分)潜水艇是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三、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9. (2分)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大约为()。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doc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水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在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面上,随着时间的的变化,影子的长短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5.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隔2度为一个时区。 6.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7.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的交替变化,是因为地球在自转。 8.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或者从温度较低的物体向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为止。 9.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的。 10.由于地球的形成了四季现象。 二、判断题: 1.同一块橡皮不管切的大小如何,它的沉浮状况是不会改变的。(√) 2.铜砝码不管放在哪种液体中,它都是沉的。(×) 3.摆绳越长,摆动越快;摆绳越短,摆动越慢。(×) 4.物体只要在水中,它都已排开了一部分水量。(√) 5.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6.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7.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是向后移动的。(√)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9.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慢。(×) 10.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11.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12.人们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 )。 A、由南向北 B、由西向东 C、由东向西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A )。 A、它的重量 B、它的体积 C、液体的浓度 3.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4.下列因素中,能影响摆的快慢的是(C )。 A、摆重 B、摆幅 C、摆长 5.用小塑料袋密封装着的热水,将它放入冷水里,将会看到它是(B )。 A、沉的 B、浮的 C、在冷水中间部位停留 6.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C )。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固体的热胀冷缩 C、气体的热胀冷缩 7.下列金属中,会热缩冷胀的是(A )。 A、铁 B、铝 C、锑 8.首先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科学家叫(A )。 A、傅科 B、哥白尼 C、托勒密 9.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A )。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10.下列三种金属,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A )。 A、铜 B、铝 C、钢 11.有摆锤的钟每天都要走快几秒钟,为了使它走得准时,应该(B)。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 12.三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80℃的水,散热最快的是(B )。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地地心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 球的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 运动: 3.地球是中心,不动 4.傅日心说(波兰)哥白尼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科摆 3.太阳不动,是中心 的基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础:方向自西向东 摆具周期 24小时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有摆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动方尔) 2.天体的东升西落 2.一年的四季变化向保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 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 / 6 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10. 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期末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 1.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 2.池塘里鱼、水草、水、泥沙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 ),( ),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3.增加(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 5.奥运圣火火种就是用( )取得的。 6.在黑色纸、白色纸、黑色腊光纸、铝箔纸中,吸热本领最大的是( ),反射阳光本领最大的是( ) 。 7.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形是( )。我们家乡的地形主要是( )。8.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 )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9.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下挂的钩码越多,弹簧伸长的长度越( )。 10.汽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是属于( ) ;而圆珠笔写字时,笔与本子属于( ) 。(填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 11.设计师在设计赛车时,轮胎很粗糙,可以( )。 二、选择题: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不科学的 B.是科学的 C.我不知道 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 螳螂→蝉→黄雀 B. 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 3.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因为……………………………………………()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温太低 4.放置的蜡烛、小球和光屏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会出现的是……………() A. 火焰的像 B.小球的影子 C.火焰的像和小球的影子 5.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A、方向相同 B、形状相同 C、长短相同 6.为了更多的吸收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 A.在阳光下水平放置 B.在阳光下直立放置 C.和太阳光垂直放置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公开课教学设计1

《热起来了》教案 1、谁愿意和老师握握手(握手2-3人) 2、握着问:我俩谁的手凉?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手热起来?(搓手) 3、搓手真能热起来吗? 4、好!我们一起搓搓手,亲身体验一下。 5、热了吗?为什么?(两只手相互摩擦产生了热) 6、那么,除了搓手,还有哪些方法也能使自己的身体热起来?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黑板左侧竖着写:食物、太阳、运动、衣服……) 7、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能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热起来了》。 8、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能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又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A、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它是怎么给我们提供热量的?食物中哪种成分能直接为人体提供热量?(吃食物后就感觉到热、吃热的食物、脂肪……) B、晒太阳……能使我们热起来,它是怎么给我们提供热量的? C、跑、跳……运动怎么就能使我们热起来呢?这是咋回事?(心跳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也就是血液循环加快。) D、盖被子、穿衣服我们就会感到温暖,那么,衣、被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吗? 9、衣服能否给我们提供热量,首先我们要弄清衣服本身能不能发热。你认为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为什么?(交流……) 10、假如衣服能发热,设想你家衣柜里的衣服会怎样?商场里的服装会怎样?实

际上是怎样的?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衣服不会发热) 11、晚上,当你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那么早上被窝怎么却是暖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被子起到了——保温、阻止热量散发、阻止冷空气进入) 12、衣服到底能不能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检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衣服能否产生热吗?请各小组讨论讨论。 13、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的? (引导提示:1、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温度,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人体,然后给它穿上衣服?通过连续测量水温变化就可以知道衣服是否发热,如果衣服发热……;2、好!下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27页,参照教材27页上的图片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看看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14、在每个实验桌上都有2张实验记录单,在记录单上有老师针对这个实验的设计,供大家参考,下面就请各小组组长打开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都看一看(给学生点看的时间)。有什么问题没? 好!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老师有几点要求和提示。播放ppt谁来为大家读一读?(另外:如有必要教师应该在分组前进行必要的演示操作指导)如果你们没什么问题的话,小组内就可以开始分工实验了!(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5、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衣服自己能发热吗?那我们穿衣服感觉暖和是咋回事? 16、那么哪些方法能让人的身体热起来? 17、实验告诉我们衣服不会自己产生热。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就会觉得热起来?为什么天越冷,衣服要穿得越多? 18、你们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1、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纸盒罩住。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 A、温度 B、水 C、光照 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3、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点亮的日光灯 B、发光的萤火虫 C、月亮 4、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 A、光速极大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5、随着河流的流速变化,沉积作用的程度也各不一样,下列最容易发生沉积作用是() A、下游 B、中游 C、上游 6、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大小时,错误的操作是()。 A、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不是指着“0”刻度 B、读数时视线要高于指针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7、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哪种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A、和太阳光倾斜 B、和地面水平 C、和太阳光垂直 8、撑杆跳高是一项比较刺激的奥运比赛项目,在此项比赛中,运动员主要利用撑杆的()。

A、弹力 B、压力 C、摩擦力 9、白纸、黑纸、红纸这三张纸,吸收光的本领从强到弱依次是()。 A、白纸、黑纸、红纸 B、黑纸、红纸、白纸 C、红纸、白纸、黑纸 10、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原因和目的是()。 A、人们更需要产品 B、人们更需要木材 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 11、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12、下列不属于岩石风化作用的是()。 A、开山放炮使岩石破碎 B、日晒雨淋使岩石破碎 C、冬天在石缝中的水结成冰后使岩石破碎 13、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二、判断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任何物体。 ()2、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3、昆明的石林风景区奇石云集,这些石头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而形成的。 ()4、物体表面材料的光滑程度不同,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也不同。 ()5、太阳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物体得到的热量是相同的。 ()6、植物的根和动物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7、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 ()8、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屏。 ()9、用垫圈拉动的小车,垫圈挂的数量不影响小车运动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