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风景》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方方风景》是一本由著名作家韩寒所著的散文集,书中收录了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人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韩寒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心灵的盛宴。

在读完《方方风景》后,我深深被书中的文字所感动。

韩寒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他用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娓娓道来,让我不禁感叹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

在书中,他对生活、人生、情感等话题的思考和表达,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韩寒以他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相和人性的复杂。

他用文字将那些平凡的人和事描述得深入人心,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他用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他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中。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看到了那些美好的瞬间和令人心碎的瞬间。

这些文字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丰富,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韩寒在书中对人生、情感、社会等话题的思考也让我深感震撼。

他用文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思考,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对情感的描绘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美好,也让我对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也让我深感触动,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方方风景》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书,它不仅展现了韩寒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心灵的盛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丰富,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对人生、情感、社会等话题的思考也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对这些话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韩寒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希望他能继续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智慧。

夜的讲述--风景

夜的讲述--风景

夜的讲述---读方方《风景》有感“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初读这句话,总觉得有些拗口与不解,当看过《风景》后,似乎明白黑夜中黑色的眼睛是多么的珍贵与必备,因为,有很多东西是在暴露的日光下不可见的,唯有将发现的视角寄予黑夜了。

《风景》就是讲述了一个贫苦却人多杂乱的家庭的纷争琐事。

我不想说里面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纷争,只想要说说什么给我的内心留下了最震撼的痕迹----冷漠!为人父母的总是将最真的爱尽可能地给予子女,为人子女的亦将自己最深的感恩寄予深深地爱里回报父母,这是人之常情。

《李运大同篇》中这样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我们也是这样地将其作为人与人交流与相爱的纽带。

然而,《风景》中的家人,虽居于同一屋檐下,却是各怀鬼胎。

小说是以一个不幸夭折却在人世时最受宠的孩子的口吻讲述的这样的家庭,这样的事。

他就像是潜伏在这个家庭明朗的残暴中的谛视者,静静地看着,听着。

父亲的暴虐,母亲的风骚,大哥的肆无忌惮,二哥的情有独钟,三个的嫉女如仇,四哥的平静祥和,五哥六哥的视财如命,以及那两个遗传着母亲秉性的大小香姐姐,一切的丑陋尽收眼底。

人们讨论的最多的人莫过于七哥了,在我看来,他是那样滑稽家庭的一个牺牲品,是逃不掉的,事实上,他却又是足够幸运的。

有多少同他一样出生的人啊,尽管过的是一样的煎熬,可是又有几人得到了逃脱的机会呢。

貌似是文革给了他一根救命稻草吧,将他拉出了那个痛苦的深渊,拉出了那个充满潮湿与晦涩的床板下的一寸地,把他拉到了大学的门槛内,拉到了人上人的行列之中;有多少一样的人可以得到二哥那样的疼爱,会在挨打后给他父亲本该有的爱抚,尽管稍纵即逝,但是毕竟拥有过;又有多少同样悲惨的人,可以获得选择的机会----大学教授的女儿,爱与赤裸的身体交易,让他能够去有机会爬上枝头,一览众山小呢。

我想,在那样的畸形的环境与爱的抚育下,人性完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对于他的选择我们是予以公正的。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方方风景》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韩寒所著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读者喜爱。

小说以一个小城镇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方方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与周围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不禁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方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普通的小镇青年,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

在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性格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小说中描绘的小镇风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镇的风土人情,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

这让我不禁思考,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是否让我们迷失了真正的生活本质?或许,我们需要停下脚步,去感受身边的风景和人情,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最后,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

主人公方方与身边的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真挚情感和人性的复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但只有真诚和宽容才能化解矛盾,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也更加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以及真诚和包容的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方方风景》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需要停下脚步,去感受身边的风景和人情,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最重要的是,真诚和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关键,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方方风景》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生活充满温馨和希望。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方方风景》是一本由著名作家张三十写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在各地旅行时所见所闻,以及对自然风景的感悟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书中的描写非常细腻,作者对每一个风景都进行了精准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他用文字勾勒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细腻,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山峦起伏、江河蜿蜒、花草茂盛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其次,书中的感悟也让我深有感触。

作者在游历过程中,不仅仅是欣赏风景,更是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说,“人类应当像大自然一样,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干预和破坏自然。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益和发展。

另外,书中还有许多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故事。

作者在旅行中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温暖,让我对人性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通过阅读《方方风景》,我不仅仅欣赏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更是感悟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和谐。

这本书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希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相信,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人温情相待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方方风景》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让我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人温情相待,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与希望。

二年级关于风景读后感

二年级关于风景读后感

《风景》读后感
七哥说,当你把这个世界的一切连同这个世界本身都看的一钱不值时,你才会觉得自己活到这会才活出点滋味来,你才能天马行空般在人生路上洒脱地走个来回。

——题记方方的《风景》一文透出的世事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奈虽然是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确确实实的本来面目的,然而真正地流淌在作者的笔端,透过每个读者的心真正地存在时,带给人的却是一种震撼与悲凄。

我猛然想到“假做真时真亦假”的玄与迷离。

《风景》以一种旁知的叙述身份展开叙述,首先“八哥”这样一种特殊的叙述身份便使每一个读者惊叹与震撼。

“八哥”是一个叙述者,是一个灵魂,是这个家庭中唯一一个“享受到无比无比多而热烈的亲情之爱”的灵魂,以他的身份写这一个个看似平行的却又交错的故事,便是作者的不凡所在。

换个身份,角色的叙述都似乎不太能恰当与准确地表现出人性中的那种种自私、恶与人世那幕幕人性的背后。

《风景》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此。

以“八哥”的角度去独到地看“七哥”的人生,以“七哥”的感受去牵触“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以及“大、小香姐”的经历,以“七哥”与每个人的或矛盾或不矛盾的复杂关系,折*人生、社会的一点一滴,以“父亲”的痞子文化引导另一代人的“痞子”思想,以痞子与纯洁、恬醇文化的对比,作者一点一点地剖析,一点一点地刻画,一点一点地点染,一点一点地感受与解释,于是,生活在作者的笔下便不再是纯纯的善与纯纯的恶,一种比说出来的真实更真实的东西便在不自觉的真实中流露出来,这便是《风景》的第二魅力所在,也是作者创作的高明之处。

芳芳的幸福生活阅读16再读芳芳《风景》

芳芳的幸福生活阅读16再读芳芳《风景》

芳芳的幸福生活阅读16 再读芳芳《风景》《风景》这篇小说主要是批判痞子文化(即表现流氓、无产者的文化),写建国后人们的生活,其特点是生活是什么样就写什么样,原汁原味,写生活的原生态,探讨人的生存理念、方式与状态。

痞子文化的代表是父亲,一个码头工人。

父亲这个码头工人以虐待家人为乐。

一家十一口生活在贫困线上,而这种痞子文化却表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亲情、爱情、友情的原始的生活状态与现实。

文化不分阶层,知识分子中也与痞子文化。

七哥就是典型的例子。

七哥继承了父亲的痞子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哥是七哥的第一任老师,是他最亲近的人,而二哥却是痞子文化的叛逆者,追求知识和文明,但理想不能实现,文革不久便来临,而他却最终以割腕殉情自杀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二哥自杀的消息传来,七哥却置之不理,可见其人性的绝灭。

他的第二任老师是他的大学同学苏北佬。

苏北佬爱乡下一个清洁工而且清洁工得了骨癌,其实这并不是真爱,而是以此来捞政治的资本,为了改变命运,不择手段,这就是痞子文化的哲理,而七哥的不择手段则发挥到极致。

《风景》以一个夭折的死魂灵,一个婴儿来讲故事,但却不是第一人称,这是一“冷眼看世界”的形象。

活者在困厄中挣扎、殴斗,拚命地浮游,而死者却在静静地观看,非人格化的情节将读者拉入故事中,将读者参与作品,而这种参与的方式却是自然的。

生与死的心灵对照。

死与生的挣扎与静穆的反比。

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并非一部作品,而是一个社会的真实形体。

小八子的世界是魂灵的虚幻的不现实的,而以小八子的口中所描述出来的,以他的眼睛所折射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人生,小八子“对他们那个世界不寒而栗”。

文中小八子的自述性口吻更是衬托出这种生与死的对比。

“我是一个懦弱的人为此我常在心里请求我所有的亲人原谅我的这种懦弱,原谅我独自享受着本该属于全家人的安宁和温馨,原谅我的以身份冷静的月光一滴不漏地看着他们劳碌奔波,看着他们的艰辛的凄惶。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读后感《方方风景》读后感。

《方方风景》是一部以描写乡村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乡村风土人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这部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小说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清晨的田野,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而乡村的人文景观也同样令人感动,那些朴实善良的乡亲们,他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温暖。

这些美好的景色和人情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阅读《方方风景》,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而乡村的田园风光和朴实的乡亲们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简单,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生活并不需要过分复杂,简单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社会,我们需要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体味生活的简单和真实。

同时,通过阅读《方方风景》,我也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乡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而乡村的人口减少,农村经济也面临着困难。

乡村的美丽风景和朴实的乡亲们需要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关注,我们应该为乡村的发展和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让乡村更加美丽,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总的来说,阅读《方方风景》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感悟和启发。

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同时,也让我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乡村的美好,为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乡村的方方风景永远美丽,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风景读书笔记(精选5篇)

风景读书笔记(精选5篇)

风景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景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风景读书笔记1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而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不久即夭折之外,其余九个像野生植物般地在放任自流中长大成人。

情节的主线是父母与七哥的故事,其中又依次串起其他八个孩子的经历,如大哥与邻居的老婆发生恋情,二哥渴望摆脱粗鄙的家庭生活,最终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及三哥对女性的仇恨,哑巴四哥与一个盲女平淡自足的婚姻,五哥六哥在生意场上的拼命周旋,还有大香小香两姐妹各自或普通或放浪的家庭生活;至于七哥的故事则写得更为详细:他自幼没有得到过丝毫的家庭温暖,被父亲和兄弟姐妹肆意地欺辱打骂,完全像条野狗似地活着,“文革”中他怀着对家庭的刻骨仇恨离家去下乡,然后完全出于偶然被推荐到北京上大学,从此他开始抓住一切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顺利地踏上仕途,成为这个贫民家庭中出来的第一个“大人物”。

小说对每段故事的叙写都集中于对生存景象的刻画,所有人物都为他们的生存境况所紧紧捆绑着,他们生活中任何跌爬滚打和生死忧乐都生成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求与所处境遇之间的磨擦和冲突。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小说正文前引波特莱尔的诗句作为题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

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显然是一种机智的安排,这使得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方方《风景》读书笔记篇一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而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不久即夭折之外,其余九个像野生植物般地在放任自流中长大成人。

情节的主线是父母与七哥的故事,其中又依次串起其他八个孩子的经历,如大哥与邻居的老婆发生恋情,二哥渴望摆脱粗鄙的家庭生活,最终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及三哥对女性的仇恨,哑巴四哥与一个盲女平淡自足的婚姻,五哥六哥在生意场上的拼命周旋,还有大香小香两姐妹各自或普通或放浪的家庭生活;至于七哥的故事则写得更为详细:他自幼没有得到过丝毫的家庭温暖,被父亲和兄弟姐妹肆意地打骂,完全像条野狗似地活着,“文革”中他怀着对家庭的刻骨仇恨离家去下乡,然后完全出于偶然被推荐到北京上大学,从此他开始抓住一切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顺利地踏上仕途,成为这个贫民家庭中出来的第一个“大人物”.小说对每段故事的叙写都集中于对生存景象的刻画,所有人物都为他们的生存境况所紧紧捆绑着,他们生活中任何跌爬滚打和生死忧乐都生成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求与所处境遇之间的磨擦和冲突。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小说正文前引波特莱尔的诗句作为题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显然是一种机智的安排,这使得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

由死者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比艰辛而凄惶:“我宁静地看着我的哥哥姐姐们生活和成长。

在困厄中挣扎和在彼此间殴斗。

……我对他们那个世界由衷感到不寒而栗。

”这生存充满了无价值的毁灭:在械斗中死去的工人被沉入江底,一个可爱的女孩突然被火车碾死,“文革”中一对夫妇在绝望中投水自杀,货车上的货箱无端落下,将人砸得脑浆四溅;生存的处境狭仄得令人透不过气来:十一口人全都拥挤在肮脏鄙陋、只有十三平米的一间板壁房子里过活,七哥从小到大只能睡在暗湿的床底,饥饿和贫穷困扰着他们,他们的心灵也为生存挤压得异常卑琐贫瘠;如此恶劣的生存更呈现出极野蛮、残酷而无人道的景象:父亲无故地以毒打自己的子女取乐时,母亲则若无其事地坐在一旁翘着大腿剪脚皮;棚户里的床板上两个男孩粗暴地一个女孩,人的廉价的生命力全都消耗于自然本能的宣泄。

在这生存状态中看不出任何文明和理性的痕迹。

死者视角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风景》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为我们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由于这还原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很显然,《风景》的全部笔墨都用于突现出生存本身的意义。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对其生存处境的应对方式来使生存意义得到明确无疑的显现。

除了二哥和七哥之外,这个家庭中其余的成员全都疲于应付生存现状的种种沉重压力,他们自然地认可了命运的安排,只是在既定的境遇中实现自己卑微的欲求。

他们的人生中不存在什么理想,生存本身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但二哥却是家庭中的一个例外,他由于遇到少女杨朗一家,懂得还有另一种美好文明的生活方式,于是在心中便埋下了追求文明和美善的理想。

二哥成了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但事实上那种文明在生存中也有着极残酷无情的一面,而他的热烈的理想最后遭到粉碎,使他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的自杀就象征着理想主义在真实生存境况中的失败。

与二哥不同,七哥尽管也心怀改变自身命运的理想,但这理想却是生成于生存中恶的根芽中,他的生存哲学是:干那些能够改变你的命运的事情,不要选择手段和方式。

在七哥的心目中,没有善与美或文明与理性的余地,他的全部为人原则只有一个基点,就是生存本身:“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

春日里的萌芽就是为了秋天里的飘落。

殊路却同归,又何必在乎是不是抢了别人的营养而让自己肥绿肥绿的呢?”七哥可谓是自觉地认识到了生存的意义,所以他才愈加成为积极的生存主义者,而他由卑微到富贵的命运变迁似乎也验证了这种生存哲学的意义:在生存境遇中根本就谈不上任何超越的可能。

无论是对于以上述及的那种冷酷的生存景象,还是对于七哥式的生存主义,方方在这篇小说中都没有显露出明显的观念评判倾向,这无疑透露出某种在当代文学中尚属新鲜的创作信息。

《风景》以纯客观叙述来实录凡俗人生中的种种本相,以及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义所在,这里显然舍弃了过去那些观念性的道德标准与情感认同,不动声色地使生存的观念,或说是一种民间的价值取向非常实在地突现出来。

(事实上只有在以生存为内核的民间尺度上,对于七哥式生存主义及棚户区生存状态的谅解才真正成为可能,并具有实在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风景》开拓出了一种写作的新空间,即处于社会底层的都市民间的生存世界。

这种开拓性的写作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导致主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调整。

依照民间的尺度,知识分子首先应该反省主体意识的实在性,面对生存本身的严峻性,任何超越其上的思想意识往往都会显示出它的空幻与虚弱之处,以此认识为基础,促使人们必须重新回到更根本的现实探求之中。

就此而言,《风景》的文化意义正是在于使我们对生存本身恢复了应有的警醒与思考。

《风景》是新写实小说中最贴近自然主义方式的作品。

描写凡俗人生,刻画粗鄙丑陋、野蛮冷酷的生存景象,这实际上原本就是左拉式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风景》在这些方面都有着很浓的左拉味道。

基于这种形式上的暗合,我们也许可以在更深在的艺术层面上来探讨新写实小说对于现实的还原,即是如左拉式的自然主义方式,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经验。

由这种审美经验在人们心中激起的应合与广泛认同来看,《风景》在小说艺术上成功地增添了某种新质,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得到了新的丰富。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篇二至今还记得二十年前初读方方的《风景》时的激动与兴奋。

那时我还在烟台的一个工厂做学徒。

我一个人住在工厂废弃的大礼堂里的一间图书室里。

那个图书室都是些旧图书,基本没人看,在我住进去之前已经空闲了好几年。

根本没人管。

脏乱不堪。

后来有一次我从窗外看到里面书架上有一本《牛虻》,就在晚上找了一个同学帮忙去偷书。

开始还害怕的不得了,等进去了才发现其实完全不必害怕,因为根本没人理会这件事,里面乱糟糟的,所有的书都乱七八糟的堆放着,看样子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当废品给处理了。

第二天我壮着胆子去找工厂的工会主席,请求他让我住在里面,把图书室重新开起来。

主席很惊讶,说那些书你开起来也没人看。

但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要求。

于是我把这间小小的图书室重新收拾了一番,住了进去。

主席说的一点没错,其实根本没人来借书看。

我一个人住在那样空旷破旧的大礼堂一角的这个小屋里,开始一一翻看这些尘封以久的书们。

这一翻不得了,除了《牛虻》,我还发现了《茶花女》、《第二十二条军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中短篇小说选》、《马背上的水手》、《农民》、《梅里美小说选》、《菲茨杰拉德小说选》、《亲爱的提奥:凡高书信体自传》、《前夜》、《猎人笔记》、《烟》等等一批名著。

还有国内作家陈国凯的《陈国凯中短篇小说集》、邓刚的《迷人的海》等一些名家名作。

这些书有些我早有耳闻,有一些以前根本没有听说。

那种兴奋自不必说。

另外还发现了一些文学杂志,比如《小说选刊》,就是在一本《小说选刊》上我第一次读到了方方的《风景》。

一口气读完这篇小说后,我无法抑制内心的亢奋,一个人跑到礼堂的中央,拿着杂志大声的朗读起来,特别是小说结尾的一段,翻来覆去,朗读了好几遍,以至于熟练的背了下来。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片别样而迷人的风景在我的心里生长、蔓延开来了。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旧消息,2019年,方方已授权某影视公司将这部小说拍成了20集电视连续剧。

忽然就想起这段往事。

想起那段曾经被我熟记于心的小说结尾的一段:我知道我再也不可能和父亲母亲一起了。

二十多个幸福的岁月,我享受到了无比无比多而热烈的亲情之爱。

那温暖的土层包裹着我弱小的身躯。

开放在这热土之上的一串红火一般的艳丽。

火车雄壮地隆隆而过,那播洒的光芒雪亮地照耀父亲的小屋。

很难想象没有父亲这小屋会是什么样子。

父亲把我挖出的那天是个大晴天。

太阳刺眼地照射着大地。

父亲叫来了三哥。

三哥将小木盒置入一个大纸盒里,然后用绳子捆绑好。

三哥说:我把他埋到二哥旁边吧,有个伴儿。

三哥把纸盒架在自行车后,左脚一蹬,右脚飞越过纸盒踩上踏板。

三哥的车铃叮铃按响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相拥着望着我们远去。

他们像一对恩爱的老夫妻慈善着面孔望了很远很远,然后一起颓然地坐在门槛上。

这一天我才发现,父亲和母亲已经非常苍老非常憔悴非常软弱了。

三哥将我埋在二哥身边,然后抚着二哥的墓碑,阴着面孔长舒了一口气。

直到天黑三哥才缓缓地向山下走去。

他的脚步是那么沉重和孤独,一声声敲打着地心仿佛告诉这山头所有的朋友,他累极了累极了。

星星出来了。

璀璨的夜空并没能化解这山头上的静谧,月光惨然地洒下它的光,普照着我们这块永远平和安宁的国土。

我想起七哥说过的话。

七哥说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春日的萌发就是为了秋天的飘落,殊路却是同归;七哥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直到死都是无法判清的;七哥说你把这个世界连同它本身都看透了之后你才会弄清你该有个什么样的活法。

我将七哥的话品味了很久很久,但我仍然没有悟出他到底看透了什么到底作怎样的判断到底是选择生长还是死亡。

我想七哥毕竟还幼稚且浅薄得像每一个活着的人。

而我和七哥不一样。

我什么都不说。

我只是冷静而恒久地去看山下那变幻无穷的最美丽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