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外国美术史》考题

《外国美术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5分,每小题1分)1.下面那一些画派是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A.佛罗伦萨画派B.纽伦堡画派C.科隆画派D.抽象表现主义2.在西方美术史上,文艺复兴的中心和发源地是以下那个国家()A.法国B.意大利C.德国D.美国3.那位画家被誉为是新古典主义的先驱()A.普桑B.大卫C.安格尔D.米勒4.那幅作品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史上第一件重要的作品()A.蒙娜丽莎B.阿尔诺芬妮夫妇像C.农民的婚礼D.根特祭坛画5.哪一画派也可叫做外光派()A.表现主义B.印象主义C.立体主义D.浪漫主义6.名作《梅杜萨之筏》为哪位画家所作()A.德.拉克洛瓦B.籍里柯C.哥雅D.华多7.现代艺术之父指的是()A.塞尚B.杜尚C.毕加索D.马蒂斯8.谁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印象派画家()A.马奈B.莫奈C.梵高D.雷诺斯9.在光的应用中,那位画家对其的应用被称为“黑影强光”()A.卡拉瓦桥B.伦勃朗C.丢勒D.哈尔斯10.其绘画最能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的是()A.米勒B.库尔贝C.杜尚D.达利11.那幅作品是安格尔断断续续用了30余年的时间方才完成的()A.荷马的礼赞B.画室C.泉D.呐喊12.行动画派指的是以下那一美术流派()A.达打主义B.未来主义C.表现主义D.抽象表现主义13.名作《教皇英洛森施十世》的原作者是()A.达利B.培根C.哈尔斯D.委拉斯开兹14.名作《夜巡图》的作者是()A.毕加索B.伦勃朗C.丢勒D.巴拉15. 新古典主义名作《马拉之死》的作者的()A.普桑B.安格尔C.大卫D. 乌东16.野兽派最著名的艺术家是()A.蒙克B.弗拉芒克C.毕加索D.马蒂斯17.谁是美术史上第一个用腐蚀铜板做出版画的艺术家()A.荷尔拜因B.达芬奇C.丢勒D.哥雅18.表现主义最早产生于哪个国家()A.法国B.德国C.英国D.荷兰19.当代艺术之父指的是()A.塞尚B.杜尚C.毕加索D.马蒂斯20.抽象主义的鼻祖指的是()A.康定斯基B.戈尔基C.克利D.巴拉21.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是()A.贝克曼B.达利C.克洛斯D.蒙克22.二战之后,世界艺术中心由巴黎转移到了下列哪一城市()A.伦敦B.纽约C.维也纳D.柏林23.位于西斯廷教堂的干古杰作《创世纪》的作者是()A.提香B.乔尔乔内C.米开朗基洛D.哥雅24.表现主义代表作《呐喊》的作者是()A.希勒B.克利姆特C.贝克曼D.蒙克25.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是()A.达.芬奇B.提香C.丢勒D.鲁本斯26.现实主义绘画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是()A.谢洛夫B.苏里柯夫C.列宾D.列维坦27.一下哪些一件作品可以被认为是“第一幅心里肖像画”()A.四使徒B.花神C.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画D.列维坦28.浮世绘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形成于哪一个国家()A.日本B. 罗马尼亚C.印度D.韩国29、以下哪幅名作为德拉克洛瓦所作()。
19世纪俄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质以及对新中国美术的影响

19世纪俄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质以及对新中国美术的影响19世纪下半叶被称作是“俄罗斯艺术的黄金时代”,而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巡回展览画派”,更是俄罗斯绘画史上的辉煌一页,这是在先进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批判现实主义流派。
这一流派主张面向生活,决心把绘画艺术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他们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关注人民生活和疾苦,从人民大众中吸取素材与产生灵感,提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巡回展览画派这一画派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画家,像克拉姆斯科依、列宾、苏里科夫、希施金等。
具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关心民众的生活和疾苦,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及批判。
如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揭露对沙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不平,还有如苏里科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表现农村题材,对祖国优秀传统气概及自然风光热爱的作品,如苏里科夫的《攻陷雪城》、瓦斯涅佐夫的《三勇士》苏里科夫的《叶尔马征服西伯利亚》、希施金的《麦田》等都是典型例子。
同时,在绘画技巧上则是对印象派的兼容并蓄。
造就了巡回画派既有严谨的构图,又有很好的色彩表达。
如列维坦的《白桦林,》画面的色彩是柔和的、新鲜的,同时又是明亮的。
它被称为"俄罗斯印象派"的代表作。
还有如列宾,他1864年他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习画6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大金质奖章和公费到意大利、法国留学的机会。
在此学习的过程中,他很好的学习了印象派的色彩运用、绘画技巧。
回国后,他首先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作画,但在其技法、色彩上的运用,无一不是对印象派的兼容并蓄的体现。
而列宾不是唯一的一个。
最后,我要说一下它对新中国美术的影响。
俄罗斯画派

【印象派】和【俄罗斯画派】到【中国油画】的色彩继承区分1.固有色:绘画色彩的一路发展。
固有色是最先确定的。
画家和观众,首先需要看到物体的基本颜色。
从原始人的壁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部分动物的基本颜色,土红,褐色,白色。
黑色。
当然从颜料上来说,暖色系土色系是最常见,最容易制作的。
蓝色,绿色的颜料比较罕见。
2.明暗体系:当西方绘画开始明暗体系的时候,画家们省略了暗部的色彩变化,主要用褐色,黑色来概括。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大概到了文艺复兴后期,翠绿的大量使用,使画面的暗部有了褐色和绿色两种风格。
人物的皮肤暗部大部分是褐色系,也有阴影部分有灰冷色系,很多背景和树木背景,大量使用了翠绿到黑的变化。
3,光源色明暗体系中,光变成了主角,橙色和黄色,暖白色,成了亮部色最常用的颜色。
为了立体感,牺牲了部分固有色。
毕竟油画题材中,发光的物体很重要。
4.亮部色:明暗体系以后,重点部分的固有色变成了亮部色,亮部颜色是最写实的,也是最精细的。
不是表现太多发光效果的时候,画家们重点制造亮部的写实仿真效果。
很多亮部画面不亚于现在照片的色彩。
冷色,微微的冷色在亮部已经常用了。
5.外光写生派颜料的发展和丰富,画家出门写生风景,开始为大自然真实的色彩所感动,用色更加大胆。
蓝色绿色更加真实。
虽然房屋,草垛,人物等暗部还是暖褐色系,亮部已经非常真实了。
冷光,纯白等大量使用。
笔触更加丰富,为了制作更加真实的外光闪烁效果,画刀,不完全调和的颜色,笔触,点彩都有大量试验和使用。
6.印象派印象派为了摆脱褐色的暗部,进行了分离色试验,如修拉的点彩风格等。
小笔触能更加表现分离色闪烁的效果,干抹厚笔触使物体外形难以精细,但是更仿真真实色彩变化。
和国内早期译文说的纯色不同,我们现在看到印象派原作以后,发现颜色还是调和的,甚至还是比较灰的颜料。
其中重要的颜色变化是蓝色的使用,把画面色调提高以后,风景暗部的黑色,变成了蓝色。
而且由于最亮的高光颜色也不是纯白,实际上等于压缩的色调的范围。
19世纪俄罗斯美术

无 名 女 郎
伊里亚.叶菲莫维 奇.列宾 (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1844—1930)
列宾
Ilya Efimovich Repin,1840--19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列宾刻画人物性格的惊人 才能和他运用色彩造型的 功力,正是善于刻画人物 性格这一特点,使列宾成 为俄国最优秀的肖像画家 之一。他为俄国一系列文 艺界名人创作的肖像,均 以笔法生动、形神兼备著 称。
《弗拉基米尔之路》
《春讯》
《薄暮月初生》
《白桦丛》又译《桦树林》
《墓地上空 》又译《在永恒的安宁之上》
《傍晚钟声》
《 金色的秋天》
瓦伦丁· 亚历山德罗维奇· 谢洛 夫(1865-1911)是俄国十九世 纪末期的现实主义画家。他 处于世纪之交,才华横溢, 富有激情,在艺术上承前启 后,在俄国绘画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他的初期创作活 动,正值巡回展览画派进入 极盛时期的八十年代,列宾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和苏里可夫对青年谢洛夫有 过巨大的影响。他后来也被 巡回画派接纳为会员。 谢洛夫出生于彼得堡的 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位著 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批评家, 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 九岁时跟列宾学画,以后考 入皇家美术学院,得到名师 契斯恰可夫素描学派的严格 训练。
名画《索科尔尼克的秋日》是列维 坦的处女作。画面上重现了灰暗的 金色秋日,这秋景如同当时俄罗斯 的生活、如同列维坦本人的生活那 样凄凉、惨淡,它从画面上发出一 股微微的余温,牵动着每个观众的 愁肠。一位身穿黑衣的年青女郎— —正是那个陌生女子,踩着一堆堆 落叶,走在索科尔尼克的小路上。 她的歌声列维坦终生难忘:“我的 歌声你听起来情意绵绵,却又使你 痛苦不堪……”她独自一人置身于这 片秋林之中,而这种孤独又使她的 周围充满了沉思与惆怅。 《索科尔尼克的秋日》是列维坦的 唯一一幅画有人物的风景画,这正 是那张尼古拉· 契诃夫所描写过的作 品。从此以后,在他的画面上再也 没出现过任何人物,取而代之的只 有树林、牧场、雾霭中的春风和俄 罗斯的破旧小木房。这些小屋都默 默无声、孤零凄凉,它们就象当时 沉默无言、孤寂冷清的沦落人一样。
浅谈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

浅谈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作者:石晓娟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1期【摘要】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成果是俄罗斯民族美术的最高体现,实质上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名词。
巡回展览画派占有俄罗斯绘画史上辉煌的一页。
1 878年列宾加入该画派,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
19世纪80年代以后,列宾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成为巡回展览画派的旗帜。
他以无比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
【关键词】巡回展览画派列宾一、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背景及主要人物19世纪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战争促进了俄罗斯人民的觉醒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
随着政治斗争形式的变化,引起了思想领域中深刻的斗争,反对农奴制度是当时的中心问题。
60年代后,青年画家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唯物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成立了巡回展览画派。
该画派是个倡导传播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团体,是个与学院派对抗,走艺术和生活结合之路的画派,但结合的着眼点不是赞美生活,歌颂现实,而是批判现实,揭露生活中阴暗面的东西。
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和原则,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主张为生活、为社会而艺术,为群众、为民族而艺术。
为该画派做出特殊贡献的画家有以下几位:克拉姆斯柯依、列宾、希施金、列维坦等人。
1 878年列宾加入该画派,创作了大量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
二、列宾的生平列宾出生在南俄乌克兰一个屯垦士兵家庭,自幼酷爱绘画,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花坊当学徒表哥的影响。
表哥时常给他带来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绘画着了迷。
少时画过圣画像,19岁时为报考美术学院来到彼得堡,先随克拉姆斯柯依学画,20岁时考取了美术学院,在学院里接受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
学习期间结交进步的文化人士,阅读进步的文艺作品,接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启蒙文艺思想的影响,理解了艺术的本质和任务。
1871年他的作品《伊阿亦拉女儿的复活》获学院金质大奖章并获免费出国留学的机会。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幅画完成在他取得公费赴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考察之前(因他的毕业创作、油画《眶鲁的女儿复活》一画而获彼得堡美术学院的金质奖》),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
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虽然风起云涌,但国内的农奴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平民知识分子参加的强大的民主解放运动,终于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宣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
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
那些蓬首垢面、衣衫槛楼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
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也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社会的不平。
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再次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1873年,评论家斯塔索夫在一份杂志上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是这样评价的:“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的确,这幅油画无论从思想性上还是从技巧上都可称得上是7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推荐下载】写生画家列维坦的主要作品介绍-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写生画家列维坦的主要作品介绍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列维坦的主要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列维坦的主要作品在现实主义风景画中,《弗拉基米尔卡》的悲凉让人尤为印象深刻,辽阔却荒凉的原野与阴云相接,荒废的路标以及稀落的墓碑使整个画面更添阴郁。
它是俄国画家列维坦的主要作品之一。
除了《弗拉基米尔卡》,列维坦的主要作品有庄严肃穆的《墓地上空》,也有寄托哀思忧怨的《深渊》,还有表现伏尔加河岸美景的《雨后》。
列维坦的主要作品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比起其他画家,他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把丰富的精神感受融入了大自然中,尤其是列维坦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更是溢于画纸。
画如其人,这源于列维坦沉郁的性格和坎坷遭遇。
列维坦出身于一个贫穷的犹太族家庭,出生不久随父母移居莫斯科,12岁便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学画之路。
生活拮据的他无奈时常在画室的凳子上过夜,不仅遭受民族压迫和歧视,17岁还陷入父母双亡的悲凄困境,辞世前两年才办到取消被逐出境的证件,享年39岁。
因此他养成了抑郁寡欢的内向性格,个人的生命基调也延续到他的画作里。
《索科尔尼克的秋日》是列维坦唯一画有人物的风景画,只见一位黑衣女郎静静散步在一条堆满堆枯黄落叶的小路上,整个画面充满秋意绵绵的惆怅,而在此之后,他的画作里没有了人物,只有孤寂的树林、小木房等等。
列维坦的生平事迹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画家,他的笔法深沉而优美,将自然界的美毫无保留地展示于世人面前。
以下为列维坦生平资料。
1860年,列维坦在立陶宛的的基巴尔塔小镇上出生了,他是犹太民族的后裔,由于家庭经济的困窘和民族歧视的存在,列维坦的童年显得格外孤独和压抑。
他在12岁时进入莫斯科的风景画班学习作画,得到了当时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奠基者萨符拉索夫的赏识,对他倾囊相授。
俄罗斯的绘画艺术(1)

俄罗斯的绘画艺术十七世纪俄罗斯绘画开始摆脱中世纪艺术的束缚,不再囿于宗教圣像题材,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力图如实地反映生活。
十八世纪由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肖像画备受重视,出现了忠实地描写人的个性特点的画家。
列维茨基(1735-1822)画的《杰米多夫肖像》表现出在庄重的贵族生活场合人物的个性特点。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步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
吉曾林斯基(1782-1836)和特罗比宁(1776-1857)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肖像画家。
他们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描绘出同代人的形象。
两人画的晋希金肖像都很著名。
这一时期出现了俄罗斯风俗画的奠基人魏涅齐安诺夫(1780-1847)。
他是卖饼商人的儿子,儿时对工匠和农民生活的留心观察使他日后得以成为描绘衣民劳动和农民生活的画家。
他常以乡村生活为背景表现体魄健壮的农民精神美,其名画有《看耕》、《夏收》、《打谷场》、《睡梦中的牧童》等。
由于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文学运动的影响,表现人民觉醒、揭露农奴制腐败成了十九世纪上半世纪绘画的重要主题。
伊凡诺夫(1806-1858)是借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民精神觉醒的画家。
他的巨幅油画《基督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反映出俄罗斯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
画面上的基督和蔼可亲,浮雕感很强,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
以讽刺性画笔揭露农奴制溃疡的代表画家帕•安•费多托夫(1815-1852)。
他以油画《少校求婚》成名,被称为造型艺术中的果戈里,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图为2003年8月25日,俄罗斯当代著名功勋画家吉霍米洛夫来红博时,为中国读者签名留念)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863年,一批有才华的美术学院高年级学生只准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决裂,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成立了彼得堡的"自由画家协会",后来在1870年改组为"巡回展览派画家协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巡回展览画派
协会成员的基本创作倾向是民主 主义、现实主义,其作品真实反 映生活,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农 奴制残余和资本主义。巡回画展 协会的诞生带来民主主义、现实 主义绘画艺术的空前繁荣。
代表画家
1.伊万· 尼古拉耶维奇· 克拉姆斯柯依
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画真实而 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革,正 如评论家所言:“可以构成 一个展示十月革命前夕从事 民主进步事业的杰出艺术家 和卓越的活动家的画廊,这 不仅仅是克拉姆斯柯依的光 荣,也是肖像画的光荣”。
代表画家
2.伊凡· 伊凡诺维奇· 希施金
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 景画家,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
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 绘对象,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 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 性格。
《松林的早晨》
《橡树林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