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思考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策略思考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策略思考摘要】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美的感受,即审美。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渗入;培养方法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46-01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艺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
美术教学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
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美术的了解往往还比较局限,这是教师就可以针对那些低龄化的学生,积极拓充他们的课外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美术的常识,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构建对美术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控,并且能够改变他们以往对于美术学习的片面看法,即单纯的画画。
能够把美术课堂,真正的延伸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能够在细微处去发现美,感受美,这样才是美术学习真正的目的所在。
例如,在教授“天然的纹理”时,这是一篇小学二年级的美术课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于美术还没有形成一个直观的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他们进行自己的思维拓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美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美育不仅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更是通过感知、思考、创造等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下面将从美育渗透的方式和策略、教学内容和活动一个是等方面来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一、美育渗透的方式和策略1. 以情境引导情感投射美术教学要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艺术世界,感知和体验美的力量,发现生活之美、情感之美,唤起学生的美感和情感投射。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诗词、音乐、故事等元素,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美,激发情感共鸣。
2. 以情感塑造审美情操审美情操是美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细品、体悟,培养学生对美的喜爱和追求。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感交流、思维启发、审美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审美中培养情感,提升情操。
3. 以思考引导创造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之后,进行思考和反思,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 以体验促进实践美术教学要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强对艺术语言和素材的掌握,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体验、实践操作、场景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提高创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应渗透到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比如素描、色彩、造型等,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以通过生活实践、观察练习、艺术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美,培养审美情操。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注重美育的渗透,设计能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活动。
比如可以设计主题创作、游戏互动、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的力量,感知美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
美育教学心得范文

作文作为一名美育教学者,我一直深信美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艺术才能,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发展自信、持久性、自我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通过各种美术作品和活动,学生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并在表演和展示中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不断探索和实验,以帮助我的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美育教学中得到的经验和见解。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艺术是什么以及它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同时也需要了解艺术的意义和用途。
我把美术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和实践。
在理论方面,我让学生了解艺术史、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等知识。
在学生熟悉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会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美学和艺术方面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从而真正理解并体验到艺术的乐趣。
我认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教学方法总是强调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并提供各种自由的和开放式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鼓励。
我鼓励他们从身边的事物、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同样地,我也鼓励他们去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
我也总是尝试着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供各种讨论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机会,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我希望学生们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看法。
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世界。
我认为美育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
在我的课程中,我总是为学生提供各种绘画、雕塑、手工艺、摄影和数字绘画等实践活动机会。
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手法,不断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技巧。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美育,即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长期的美育教育实践中,我深有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美育心得体会。
首先,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通过观摩艺术作品,学习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使自己的审美情感得到提高。
其次,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是人的一种认知能力。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观赏和分析,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培养自己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人们对美的态度和修养,是人的一种素养品质。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艺术修养和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他们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现,培养自己对美的态度和修养,使自己的审美素养得到提高。
总之,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能够理解美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能够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因此,美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美育教育,让美育教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力。
以美术教学为载体 有效渗透美育教育

以美术教学为载体有效渗透美育教育一、美术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情趣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了解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到美的魅力。
2. 培养创造力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在模仿老师的作品,更多的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这种创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3. 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美术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绘画过程需要学生在审美、想象、表达以及技术操作方面进行综合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实践,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1. 关注情感教育美术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来表现他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成熟。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2. 引导学生审美鉴赏3. 促进学生品格的培养美术教学可以渗透品格教育。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观察、认真思考、细心操作,还需要通过排解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耐心、细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从而促进学生品格的培养。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美术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审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1.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2.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思维,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有人性意味和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
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尽管从教也有五六年光景,却发现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真的很难,下面是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比如在《元肖节里挂彩灯》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过大年》等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知识积累,所以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游刃有余的给学生展现我们的魅力,是他们觉得美术课不光是“好玩”。
二、学生的想法要尊重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因轻松的教学气氛而感到兴奋,有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方式的形象直观而感到愉快,还有学生因课堂给了自己一块充分表现的天地,为自己完成了美妙的创作而感到陶醉,所以,也经常会有学生冒出与众不同的、别出心裁的想法,针对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尊重他们这种不寻常的想法,其次要注意引导,来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比如我在上《闪光的名字》时,刚表扬完一位经常不做作业学生的奇思妙想,就有同学举起了手,大概是得到了老师的赏识,我想这位调皮大王又有什么新花样,但是没想到他提出可不可以用刀、枪等图形来装饰自己的名字,我当然认可了他的想法。
没想到,这位同学在进行名字设计时还特别认真。
以美育德--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相融合

以美育德--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相融合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作为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绘画、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美育与德育相融合,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美育;德育前言:习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到要做好美育工作,并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希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美术课堂作为美育与德育的结合点,既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好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来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把美的理念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道德规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推动美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充分挖掘小学美术教学的德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头等大事,随着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深化,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越发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2]。
美育和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德育则是指通过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它所呈现的美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以及提升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该作品所蕴含的道德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德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美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德育提供了美育发展的基石,美育为德育注入精神内涵[3]。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美育过程中,身心愉悦地接受德育内容,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途径与方法6篇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教学途径与方法6篇第1篇示例: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而美育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一部分,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下面将结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绘画创作,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绘画素材和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美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艺术修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艺术的理解、鉴赏和感悟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史、名家作品和当代艺术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展和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视野,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在美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群体绘画、合作创作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对生活、社会和环境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美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多样化任务设计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社 会 主义 精神 文 明 的根 本 要 求 , 发展 社 会 文化 事 业, 全面 提高 国民 的文化 素质 , 高人 民群众 的审美 提 水 平 。同时 , 导人们 在 经济建设 的实践 中感受 美 、 引 鉴赏美 和创造美 , 而 形 成 中 学生 美 育 的 良好社 会 从 环境 。 家 庭是 中学生 美 育 的直 接课 堂 , 长 的言谈 举 家 止对 中学生 品德 的形 成起 着潜移 默化 的作用 , 因此 , 家长应 当主动 配合 学校 和社会 做好 中学生 的品行教 育工作 。 家 长要 在 日常生 活 中身 体 力行 , 中学生 灌输 向 勤俭节 约 、 艰苦 朴 素的光 荣传统 , 中学生养 成吃苦 使 耐劳 、 发 向上 、 纪守法 , 敬他人 的优 良品质 , 奋 遵 尊 要 在衣食住 行 , 人待 物 中 , 导中学 生逐步认 识到 内 接 引 在美与外 在美 的统 一 。 学 校是实施 美育 的主 要 场 所 。首 先 , 校 必须 学 以《 中学 生守则 》 中学 生 日常行 为规范》 和《 为准绳严 格要 求 学 生 , 养 学 生 在 遵 纪 守 则 中 发 现 美 、 验 培 体
名 山 二 中 , 川 省 名 山 县 65 0 四 2 10
爱 美是 人 的 天性 , 中学 生 也不 例 外 。他 们 在 学 习、 活中, 生 通过 各 种 渠道 , 在 逐 渐形 成 自 展为 人们提 供 了 追求 美 的客 观条 件 , 同时 , 从不 同程度 上有 助 于满 也 足 中学生追 求美 的强 烈愿望 , 但是 , 由于处于青 春期 这个特 殊 阶段 , 中学 生 在追 求 美 的 过程 中又 存 在着 明显 的弱点 。 第一 , 求美 。 不善 于识别 美。 追 却 中 学 生 在 追 求 美 的 过 程 中 , 于 区 别 美 与 丑 的 对 标 准往 往是 模糊 的 , 因此 , 于什 么是美 则容易 产 生 对 错 觉 。青 春斯 中学 生 有着 特 别强 烈 的好 奇心 理 , 他 们 常把“ ” “ ” “ ” 为 美 , 种 现象 当前 比较 新 、特 、 奇 视 这 集 中地表现 为 : 园追星现象 。他 们把 港 台歌 星 、 校 影 视红 星视 为 自己 的偶 像 , 以迷 迹 、 拜 , 时 甚 至 加 崇 有 达到癫 狂 的程 度 。再 有一 种现象 , 就是误 以丑为美 。 由于特殊 的家庭 、 社会环境 , 些学 生年龄 虽小 却 或 一 非常 世故 , 他们 主要 以江湖 义 气 和 “ 英雄 主义 ” 特 为 征, 把广 交朋 友 、 出手 大方 , 朋 友 两助 插 刀 等 视 为 为 美 。尽管这 一部 分学 生 比例不大 , 但影 响却极 深 , 对 于审美 观还 不健 全 的 中学 生 来讲 , 这类 学 生 起 着 不
美。
可低估 的消 极作 用 。
第二 , 只追 求外在 美 , 而不善 于追 求 内在 美 。 由于 中学 生受 知 识 和社 会 阅历 的 限制 , 们 在 他 追求美 的过 程 中往 往 只 注重 于浅 表 层 的 外在 美 , 而 不善 于发现 深层 次 的 内在美 。他们 往往 认为仪 表 漂 亮 就是美 , 不懂 得 美 具 有广 泛 复 杂而 又 深 刻 的 涵 而 义 。因此 , 多 中学 生 在 房 间修 饰 外 在美 方 面 大 下 许 功夫 , 以致 于校 园 中出现 了“ 台发型 ” “ 港 、时装 模 特” 现象 。这些 学生 几乎 认识不 到 内在的 心灵美 和气 质 美 的魅 力 。认识 不到 高 尚的道德修 养 和丰 富的知 识 积累对 于形 成 内在 美 的必 要 性 和 恒久 作 用 、 识 不 认 到 内在 美较 之 于外在 美更 深沉 、 具有 魅力 , 识 不 更 认 到 内在 美是 外 面美 的灵魂 和本质 。 由此 可 见 , 中学 生 进 行 美 育 是 迫 切 的 、 要 对 必 的 。为 了给我 国的现 代化建 设培 养和输 送全 面发 展
的 实 际 出 现 , 世 界 观 , 生 观 教 育 同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把 人
美学教 育结合 起来 , 使德 育 与美育 相得益 彰 , 中学 使 思想 政治教 育有 的放矢 。
中学生 正 处 于 可 塑 性 极 大 的 阶段 , 染 于 苍 则 “
的合格 人才 , 我们 必 须 把 美 育 同德 育 、 育 、 育 一 智 体 样 纳入 培养人 才 的 轨 道 , 马克 思 主义 的美 学 思 想 用 来 指导学 生 , 把共 产 主 义 的道 德 情操 作 为我 们 时代 美 的最 高准 则 , 强美 育 , 德育 于美育 之 中。这 就 加 寓 要求 全社 会共 同努 力 , 相互配 合 , 同开 创一个 清 新 共 自然 、 康 向上 的美育 天地 。 健 从社 会 因素来 看 , 当紧抓社会 环 境 的“ 应 净化 ” ,
人才 。
一
58 一
苍 , 于黄则 黄 ” 因此 , 们 必 须 以强 烈 的社 会 责 染 。 我 任感和 时代紧迫 感 , 用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历 史 唯物 主 义 的基 本观点 , 教育 和引导 青少 年 , 来 帮助青 少年一 代树立起 远大 的共 产 主 义 理 想 和健 康 的 审美 观 , 使 之成 长 为德 、 、 、 全 面 发 展 的 合格 的祖 国建 设 智 体 美
不 久前 , 京 市 女子 中专 以“ 我 清纯 、 我本 南 还 还 色” 口号率先 在 南京 市 各 学 校 中推 出“ 校 服 , 为 穿 留 短发 , 化妆 , 不 不戴 首饰 ” 的行 为规范 教育 , 制不利 抵 于中学生 健康成 长 的思 想 和行 为 , 引导 学 生在 精 神 上树立 更 高 的要 求 。这 一 行 动起 了 很 大 的 社 会 反 响, 并受 到 了家 长 的拥 护 。南 京 市女 子 中专 的这 一 举 措对 于学校 的德 育和美 育工 作都 具有典 型 的启 发 和示范 作 有 和 。其 次 , 师 要 为人 师 表率 先 垂 范。 教 业高 为师 , 高为 范 , 为 人 类灵 魂 的工 程师 , 师 德 作 教 不仅要辛 勤授 业 , 应 苦 心育 人 。教师 应 当通 过 自 更 己的美 的仪表 , 言 和行 为 来 体 现人 民教 师美 的风 语 范 , 于悖于教 书 育人 科 学 要求 的丑 的 和 “ ” 对 美 的现 象 , 自觉抵 制 。再次 , 当继续 改革思 想政 治课 的 应 应 教学 。教育工 作者 要从社 会 发展 的实 际和成才 教育
第2 4卷 第 1 期
Vo . 4 № 12 1
雅 安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YAAN VOC ATI ONAL COLL GE E
21 0 0年 3月
M ac 0 0 rh2 1
美 术 教 学 中 的 美 育 思 考
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