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中国的资源及其环境状况
中国环境管理

中国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管理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污染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因此,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中国必须加强环境管理工作。
首先,在环境管理方面,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
这些污染物对空气、水和土壤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并鼓励企业采取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政府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应对环境问题。
当前,中国的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监测设备不完善、数据更新不及时等。
政府需要加强对这些系统的投入和监管,提高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面,并确保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公开透明,以便民众能够了解环境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再次,政府应该鼓励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利用。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科技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研发节能环保技术,并提供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税收优惠,以促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相关的项目,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素养。
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每个公民也需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教育投入,加强对环保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素养。
只有人们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中国的环境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环境管理部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效能。
当前,中国的环境管理部门在一些地方存在着工作不力、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等问题。
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世界主要国家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对比
单位:万美元/人
14
12 10 8 6 4 2 0
我国矿产储量(潜在总 值)的特征: 总量大,人均量少
国家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巴西
印度
世界
阅读P64页: “我国自然资源总体状况”材料,完成相 关问题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形成三项政策和八项制 度(三项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 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八项制 度:“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限期治 理“等) 2,1996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环境保护》, 《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跨世 纪绿色工程计划》 3,20世纪,我国颁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 和产品的目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环境与发展决策》
水 污 染
阅读P65“可可家鱼塘”和“渤海”材料
一、水污染问题
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2,水污染的危害 3,治理水污染的建议
二、沙尘暴
1,什么是沙尘暴 2,形成沙尘暴的条件 3,出现沙尘暴的原因 4,沙尘暴的危害
三、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的危害 2,对使用塑料袋的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草原退化
1,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有哪些? 2,草原退化的危害
针对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环保政 策有哪些呢?
1,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政策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3,水资源管理政策 4,治理大气污染政策
你还知道我国近年来治理环境污染有哪些重大 举措吗?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PPT课件

2、严峻的环境问题
• 1)什么是 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 破坏。 •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 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迅速扩展 • 草原退化加剧 森林资源锐减 •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地下水位下降 • 水体污染加重 大气污染严重 • 固体废气物存放量过大 垃圾包围城市 •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矿产资源
目前,世界上可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 我国已初步探明储量的就有137种 但我国的贫矿多,富矿少
这些图片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既是“资源大国”,也是 “资源小国”。
一、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1、“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
(1)我国资源状况的基本国情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思考: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 又是“资源小国”?
(2)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优势: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结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人口基数大,致使人 劣势: 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问题
原 ①”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 因: 反差,资源相对短缺
②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③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资源开发难度大 ④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 大,我国生态环境恶 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 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 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基本国情)
思考:面对这样的环境形势,我们应当 怎么办?
作业: 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2、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的原因 3、什么是环境问题 4、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 6、你所居住地区最突出的环 境问题是什么? 7、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 8、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我 们应该坚持哪些国策和策略
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环境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中国环境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雨田序言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中国环境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有以下主要内容:一是环境质量现状,拟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往环境管理中的不足,政府的环保工作重点和决策,环境科技和政策管理趋势,环境管理的支撑体系。
第一章:环境质量现状下面讲全国的环境质量总况,中国的环境问题,自2000年以来已经上升到一个在国家政治生活以及社会活动中已经突显出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环境的事件这些年突发事件每年增加的量很大,环境污染趋势还在一个很严重的过程之中;那么水、气、土壤等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汽车尾气、持续性有机物污染等还在持续增加。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56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达到174万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005年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
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76起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其中特别重大环境事件4起,重大环境事件13起,较大事故18起,一般性事故41起,536人中毒(受伤),与上年相比,事件总数增加了9起。
按事件起因分类,安全生产事故滋生的环境事件有26起,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26起,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19起,其它的有5起。
按污染类型分类,水污染事件有41起,大气污染事件24起,土壤污染事件13起,固体废弃物污染事件4起,分别占总数的53.9%、31.6%、17.1%,5.3%,全部污染事件均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第一节空气质量情况下面介绍空气质量情况,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与上年相比有所好转,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05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地级以上的城市319个,县级城市203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2个(占4.2%)、二级标准的城市293个(占56.1%),三级标准的城市152个,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5个,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基础知识复习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环境管理专业知识第一节与环境有关的术语 (P1)♦资源:环境资源指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动植物)、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又指他们组合的各种状态,。
♦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能源:节约能源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法中所称的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
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循环经济:通过对产品或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使用与再循环,最大限度地抑制自然资源消费,降低环境负荷。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清洁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的生产过程可具体体现在5个主要方面:a.原材料(包括能源)的有效使用和替代;b.改革工艺和设备;c.改进运行操作管理;d.产品改革替代,产品是生产过程的产出又是生产过程的输入;e.生产系统内部循环。
♦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即从原材料采掘、产品加工制造、运输、使用及产品的最终处置(死亡)的各个阶段。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当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日益受到威胁,由污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一)水质状况总体不佳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江河湖海等主要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主要工业城市的河流和近海水域,水环境污染严重。
(二)水体污染的源头多样化污染源不仅来自工厂的排放、农田的化肥农药,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等。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问题严重,这些都使得水质难以达标。
(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导致水质下降,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处理措施分析(一)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确保其得到严格实施。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企业与个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二)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采用更为环保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动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技术升级改造。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活动中,要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同时,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生态修复与保护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环境状况及应对措施.pptx

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也是中国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度的农药使用和化肥施 用导致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
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粪尿、污水 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业秸秆废弃物的随意堆放和处理也导致了空气污染和火灾等环境问题 。
生活污染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总结词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通过综 合整治农村环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 重要实践。
详细描述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农村环 境卫生整治为重点,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 、生态等多个方面。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建 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引导农民参与,实现了 农村环境的整体提升。同时,该工程还注重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留和改造历史 建筑,促进文化传承与环境整治的有机结合
05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结论
01
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局部地区污染严重。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中国整体环 境质量逐渐改善,但一些重点区域和城市仍然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京 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空气、水、土壤污染等。
02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减排压力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 ,排放总量居全球首位,且增速较快,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严重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环境管理制度,旨在预防和减轻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政府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03
推行排污收费制度
中国政府对排污者收取排污费用,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这项制
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积极性。
技术措施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环境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环境现状,并分析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化、交通拥堵和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
中国许多城市常年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不佳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空气污染还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水污染水污染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未经充分处理,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近年来,一些地方频繁发生水源污染事件,给居民的日常饮用水安全带来了威胁。
水污染还损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土壤污染中国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料的倾倒和农药的使用。
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积累在土壤中,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畜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土壤污染,但问题仍然严峻。
四、生物多样性损失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然而,过度的城市化、工业化和过度开发导致了生境破坏和物种灭绝。
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正面临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中国重要的环境挑战之一。
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能源生产和消耗、工业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给农作物、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中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六、环境管理与保护尽管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规的制定实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以及推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等都是中国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举措。
然而,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国际合作来解决中国环境问题。
结论中国的环境现状严峻,但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资源及其环境状况迎接新世纪时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发展经济,需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中西部地区一、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适度开发、适度消费、最少丢弃1.1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农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图1.1.1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jpg 29KB)【1】北方地区:平原多,宜农耕地多,宜林土地多,煤炭、石油多,热量少,水分少。
【2】南方地区:平原少,宜农耕地较少,宜林宜牧土地多,磷矿、有色金属矿多,热量多,水分多。
【3】西北地区:沙漠广,宜农耕地少,宜牧土地多,煤炭、石油多,干旱多风沙,热量少,光照强。
【4】西南地区:山地多,宜农耕地少,宜牧宜林土地多,水能丰富,气候湿润,热量少,光照弱,垂直地域差异显著。
图1.1.2 中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jpg 37KB)图1.1.3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图示(jpg 38KB)图1.1.4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布(jpg 41KB)图1.1.5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图示:图1.1.5.1 中国各类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重(1995年,括号中的数据为1992年)(jpg 24KB)•图1.1.5.2 中国耕地、平原、山地面积比重与主要国家比较(1992年,括号中的数据为1990年)(jpg 23KB)•图1.1.5.3 中国农业用地、人均耕地面积与主要国家比较(1992年,括号中的数据为1990年)(jpg 21KB)图1.1.5.4 中国东、西部各类土地资源占该类土地资源总面积的比重(jpg 22KB)•图1.1.6 世界土壤侵蚀和荒漠化(jpg 36KB)图1.1.7 中国土地资源的破坏和保护(jpg 43KB)表1.1.2 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类别农业史前时期1980年1990年1992年人口(万人)3000 445300 529200 557234 耕地面积(万平方千米)1746 1350 1346 人均耕地面积(平方米)3920 2551 2416 森林面积(万平方千米)4986 4210 4027 3880 人均森林面积(平方米)166**** **** 7609 6963 草原面积(万平方千米)4136 3480 3402 3424 人均草原面积(平方米)137**** **** 6428 6145 表1.1.1 世界农业史前时期与现代土地利用面积比较年代耕地(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平方米)汉代36.16 5649.0 6401表1.1.3 中国近年来的受灾面积表1.1.4 中国近年了水土流失面积和治理面积1.2 生物资源及其利用保护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良好、高效的农业发展,甚至丧失基本的生存条件!图1.2.1 世界森林分布(jpg 36KB)表1.2.1 世界几个国家的森林资源比较数据项目国别(年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覆盖率(%)总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均面积(平方米)总蓄积量(亿立方米)人均蓄积量(立方米世界1985年4086.64 8400 3100.0 77 27.3①30.1②1990年4027.569 7600 3100.0 58 27.6①29.6②1992年3879.796 6962 3100.0 56 26.0①28.6②原苏联1985年935.00 33600 762.0 274 42.0 1990年947.00 32700 859.0 297 42.5注:①世界陆地总面积14950万平方千米②有定居人口的各大洲面积13584万平方千米表1.2.2 1978~2000年亚洲、非洲、中南美洲森林面积的变化大面积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全世界40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区中,每年发生森林火灾20万起,其中因雷击起火约2万起,人为火灾约为18万起。
大面积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全世界 40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区中,每年发生森林火灾20万起,其中因雷击起火约2万起,人为火灾约为18万起。
表1.2.3 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万平方千米)(%)(亿立方米)1949年76.0 7.9第一次清查(1973~1976年)122.0 12.7 95.3 第二次清查(1977~1981年)115.2 12.0 102.6 第三次清查(1984~1988年)124.6 12.98 105.7 第四次清查(1989~1993年)133.6 13.92 117.85 2000年计划144~154 15~16 126.60 图1.2.2 中国森林分布(jpg 46KB)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① 宜林区广,森林树种丰富1994年中国有宜林荒山荒地面积63.03万平方千米,中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6%。
世界有木本植物20000余种,中国有8000余种,占世界40%,其中乔木树种2800种,占中国木本植物35%,而纬度与中国相近的美国仅有乔木树种810种。
② 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蓄积量少1992年世界森林覆盖率26.0%,而中国只有13.4%,居世界第120位。
1992年世界森林总蓄积量为3100亿立方米,而中国仅有93.1亿立方米,人均7.9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4%。
③ 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表1.2.4 中国森林资源的地区分布情况比较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重(%)森林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比重(%)南方集体林区36.1 19.0 东北林区24.8 30.7北方林区20.0 11.4西南林区19.1 38.9(参见图示)④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表1.2.5 中国80年代森林资源消耗量及其构成计划内消耗量计划外消耗量合计总消耗量(万立方米)6800 22610 29410占总消耗量的比重(%)23.1 76.9 100.0图1.2.3 中国的人工防护林工程(jpg 46KB)图1.2.4 世界草地资源分布(jpg 33KB)表1.2.6 世界主要国家草地面积比较(1990和1992年)面积(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重(%)人均草地面积(平方米)1990年1992年1990年1992年1990年1992年世界3402.07 3424.32 22.8 22.9 6439 6145 澳大利亚417.04 415.00 43.1 54.0 245318 235127 原苏联369.20 16.5 12775俄罗斯78.02 4.6 5280 美国241.46 239.17 25.8 25.5 9658 9285 中国224.34 313.33 23.4 32.6 1914 2674 巴西184.20 186.80 31.7 21.9 12280 12328 阿根廷142.20 142.00 51.2 51.1 44437 42049 蒙古124.40 124.40 79.4 79.4 593794 538528 墨西哥74.49 74.50 37.8 37.8 86626 8530图1.2.5 世界自然保护区分布(jpg 33KB)表1.2.7 各地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1990和1994年)表1.2.8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情况a. 中国地图出版社提供的数据b. 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1.3 矿产资源及其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废弃矿山的复垦,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图1.3.2 中国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jpg 58KB)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①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表1.3.1 中国矿产资源种类与世界的比较世界发现矿种中国发现矿种中国探明储量的矿种1978年1321993年165 162 1491994年170 168 152表1.3.2 中国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的主要矿种居世界第一钒、钛、锌、钨、铋、锑、稀土、菱镁矿、萤石、硫铁矿、重晶石、石膏、叶蜡石、汞居世界第二钼、煤、磷、石棉、石墨②某些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中国大于3%的富铜矿只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0.7%,富磷矿只占全国磷矿总储量5.9%,富铁矿只占全国铁矿总储量17%。
中国不足或稀缺的矿种:铬、铂、金、金刚石、钾盐、石油、天然气、铜、银、硼表1.3.3 中国富铁矿储量与主要国家的比较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国加拿大美国③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50%。
矿产资源开发的有效利用率仅 30%左右,而乡镇矿山不足10%。
开展综合利用的国营矿山不足国营矿山综述的10%。
攀枝花铁矿的伴生矿:钒、钛、钴、镍、锰、铬、锆、铜、钼、铅、锌、铋、钨、碲、镓、硒。
白云鄂博铁矿的伴生矿:铌、钽、镧、钍、铈、铜、铅、锌、镨、铷、钐、铕、铽、镝、钇。
金昌镍矿的伴生矿:铂族元素、铜、钴、金、银。
④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表1.3.4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⑤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中国当前矿产资源的形势是:地质勘查资金短缺,控制储量不足。
由于后备储量不足,进入90年代石油开始进口;到本世纪末,煤炭将消失生产能力1.9亿吨,铜、铅生产能力将消失40%,铁、锰生产能力将消失10%。
表1.3.5 1990年中国矿石年产量、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比较地区年产矿石(亿吨)与世界产量之比(%)居世界位次人均量(吨)世界190 100 3.8中国18 9 3 1.7原苏联45.6 24 1 15.0美国41.8 22 2 20.0二、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充足的能源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条件!2.1常规能源图2.1.1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jpg 57KB)图2.1.2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jpg 67KB)图2.1.3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jpg 63KB)图2.1.4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jpg 58KB)图2.1.5 中国水能资源分布(jpg 65KB)表2.1.1 中国同世界水能资源大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比较项目年发电量装机容量总量占世界% 1990年人均量(千1990年1990年人国别(亿千瓦小时) 瓦小时) 开发程度(%)万千瓦占世界(%)均量(千瓦)世界193060 100.0 3642 15 220000 100.0 4150 中国19233 10 1682 6.6 37853 17.2 3310 原苏联10950 5.7 3794 21 26900 12.2 9321 巴西8171 4.2 5433 24 15000 6.8 9975 美国7015 3.6 2806 31 18670 8.5 7468 扎伊尔6600 3.4 18560 4 13200 6.0 37120 加拿大5352 2.8 20180 63 9450 4.3 35633图2.1.6 中国生物能资源分布(jpg 56KB)2.2新能源图2.2.1(a)世界太阳能资源和核电分布(jpg 62KB)图2.2.1(b) 主要核电国家核电站装机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1990和1993年)(jpg 14KB)表2.2.1 主要核电国家核电站装机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1990和1993年)1990年总量:32661万千瓦1993年总量:35624万千瓦美国30.5 29.4 法国17.4 16.9 原苏联11.3俄罗斯 5.9 日本9.8 11.1 德国7 6.3 加拿大 4.3 4.7 英国 3.6 4.0 其他国家16.1 21.7图2.2.2 主要国家水电占其总发电量的比重(jpg 20KB)2.3能源问题和能源利用的前景图2.3.1 世界能源产销类型(jpg 56KB)图2.3.2 中国能源产销类型(jpg 64KB)图2.3.4 1981年以来中国的油、气田建设(jpg 59KB)表2.3.1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的变化年份煤炭(%) 石油(%) 天然气(%)水电核电(%)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人均消费量(千克标准煤)1937 73.5 19.9 5.4 1.2 19.1 832 1950 61.5 27.0 9.8 1.7 24.9 923 1960 52.0 32.0 14.0 2.0 42.4 1408 1970 30.8 48.4 18.6 2.2 70.7 1762 1980 31.2 43.4 21.9 3.5 85.4 1918 1990 27.3 38.6 21.7 12.4 114.8 2172 1992 29.3 36.4 24.3 10.0 109.5 1993表2.3.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的变化表2.3.3 中国同主要国家煤炭产量比较表2.3.4 中国同主要国家发电量比较表2.3.5 中国同主要国家原油产量比较表2.3.6 中国几种能源产量的增长及居世界位次1978年 6.18 3 1.04 8 2566 7 1980年 6.20 3 1.06 6 3006 6 1985年8.72 2 1.25 6 4107 5 1990年10.80 1 1.38 5 6212 4 1993年11.41 1 1.45 5 8159 4 1995年13.61 1 1.50 5 10077 2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扬长避短,必须发展高效率、特有的优势产业!3.1世界的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图3.1.1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jpg 63KB)图3.1.2世界几种经济作物主要产区(jpg 69KB)图3.1.3 世界小麦、玉米、水稻的主要产区(jpg 33KB)表3.1.1 世界小麦、玉米、稻谷生产前三位国家比较(1980、1991、1993年)播种面积(万公顷) 总产量(万吨)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斤)人均产量(千克)世界1980年23754 44611 1878 100 1991年22379 55099 2462 102 1993年22300 56424 2530 101稻谷中国1980年3388 13911 4129 1421991年3259 18381 5640 1581993年3036 17751 5846 150印度1980年4015 8031 2000 1211991年4220 11095 2629 1311993年4121 11101 2694 127印度尼西亚1980年900 2965 3294 2001991年1019 4432 4351 2341993年1093 4789 4380 2533.2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图3.2.1 中国的农业生产(jpg 38KB)表3.2.1a 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单位:万吨)年份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棉花甘蔗茶叶表3.2.1b 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表3.2.2 中国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构成的变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1952年87.5 0.7 11.5 0.3 1978年80.0 3.4 15.0 1.6 1980年75.6 4.3 18.4 1.7 1990年64.7 4.3 25.7 5.3 1993年60.1 4.5 27.4 8.0 1995年58.4 3.5 29.7 8.4图3.2.2 中国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构成的变化(%)(jpg 23KB)(1952、1980、1990、1995,3-2-2.jpg 5.14kb)图3.2.3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jpg 63KB)图3.2.4 中国商品棉、商品糖料基地分布 (jpg 66KB)3.3 关注环境、耕地状况与粮食及食物安全3.3.1 中国的人口.耕地问题人口不断增加:表 p13 公元前2205年至公元1947年的中国人口变化人均耕地不断减少:表p15 中国历代耕地面积(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947年)3.3.2 中国的耕地状况表p111 表7.5 全国及各大区高、中、低产(公斤/亩)耕地面积(万亩)表p112 表7.6 全国及各大区高、中、低产区灌溉面积比例表p113 表7.8 全国及各大区各类耕地面积(万亩)表p116 表7.10 全国及各大区的沙化耕地面积表p117 表7.11 1976年至1992年的盐碱化耕地面积表p118 表7.12 全国及各大区的盐碱化耕地面积表p120 表7.14 全国及各大区1991年耕地有效养分(N、P2O5、K2O)平衡情况(万吨)p127表8.4 我国中低产耕地的光能利用率表8.5 我国高产地块耕地的光能利用率3.3.3 中国的耕地地力问题我国耕地的贫瘠化养分平衡指数表7.13 p119 全国耕地养分平衡指数中低产耕地所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大:表p19 全国及各大区高、中、低产耕地比例(%)表p20 全国及各地区耕地等级及分布耕地物质生产能力提高困难:表p21 全国及各地区中低产耕地类型及占全国的比重(%)耕地地力的退化:表7.1 耕地退化类型的划分系统p1083.3.4 经济利益取向对耕地保护失控的影响耕地比较利益低下对中国耕地保护失控的影响:表p34 各类用地的亩产值效益比较3.3.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p38,p65我国城市用地情况分析:表4.3 我国城市的建设用地变化1,表4.4 p66我国城市的建设用地变化2,表4.5 1985-1994年各地区城市扩展情况表4.8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表4.9 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均用地比较我国大城市扩展用地分析:表4.10 24个城市的扩展城市扩展用地的构成:表4.11 (以广州市为例)建制镇用地分析:表4.13 1993、1994年我国建制镇新增占地情况村镇建设占用耕地分析:表4.14 村镇建房占用耕地情况,表4.15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3.3.6 中国的耕地评价1、耕地地力评价资料P1312、耕地的适宜性划分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3、物质生产力等级评价土地资源的物质生产力计算 p136(土地资源光温生产力计算、土地资源光温水生产力计算、土地资源光温水养分生产力计算)表9.2 土地资源物质生产力的类型体系 p1373.3.7 中国耕地的环境保护耕地环境问题:耕地的大气环境污染耕地的水环境污染耕地的土壤环境污染耕地的农产品污染耕地环境保护体系:耕地的环境管理、耕地的环境监测、耕地的环境评价耕地环境监测:大气监测: 表11.4 耕地环境大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土壤监测:表11.5 耕地环境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耕地农产品监测:表11.6 耕地农产品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灌溉用水的质量控制:表11.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 92)(部分)肥料使用控制与监测:表11.8 化肥使用质量控制标准编号城镇垃圾农用控制与监测:表11.9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值农用污泥控制与监测:表11.10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值农用粉煤灰施用控制与监测:表11.11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值农药施用控制与监测:耕地环境评价标准:耕地的大气环境评价标准:表12.1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表12.2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耕地的土壤环境评价标准:表12.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粮食和食品安全标准:表12.4 耕地产品环境评价适用的国家标准耕地环境污染程度分级:单因子评价:污染指数计算污染程度分级单要素评价:要素污染指数计算污染类型划分污染等级划分图3.3.1 中国的粮食与人口增长(暂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地区)(jpg 15KB)图3.3.2 世界的粮食与人口增长(jpg 23KB)表3.3.1 世界人口每年增加人数表3.3.2 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图3.3.4 中国国土梯度开发布局(jpg 51KB)表3.3.3 中国国土梯度开发地带状况图3.3.5 中国国土“点、轴”开发布局(jpg 51KB)图3.3.6 中国国土重点开发区布局(jpg 54KB)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4.1 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图4.1.1 世界工业分布区(jpg 69KB)图4.1.3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jpg 50KB)图4.1.5 德国鲁尔工业区(jpg 45KB)图4.1.6a 美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jpg 74KB)图4.1.6b 美国圣克拉拉谷地—“硅谷”(jpg 18KB)图4.1.6c 美国五大湖地区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jpg 36KB)4.2 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图4.2.1 中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jpg 75KB)表4.2.1a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年份钢原煤原油发电水泥化肥布糖电视机量万吨万吨亿米万吨万台万吨亿吨万吨亿千瓦小表4.2.1b 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表4.2.2 中国主要非能源工业产品产量与主要国家比较(电视产量单位:万台;人均:台)表4.2.3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里程单位:万千米)(年份:1949、1960、1980、1990、1993和1995年,里程单位:万千米)表4.2.4 长江流域的面积、人口、水资源和耕地面积表4.2.5 中国工业污染状况污染事故赔款总额万元5069 4109 2625 注:污染状况最新数据(1998年)可参见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统计公报/tongji/tjgb98.htm污染状况最新数据(1998年)可参见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统计公报/tongji/tjgb98.htm图4.2.2 中国钢铁工业分布(jpg 56KB)图4.2.3 中国棉、毛纺织工业分布(jpg 72KB)图4.2.4 1981年以来中国的铁路建设(jpg 91KB)图4.2.5-4.2.7 的图例(jpg 16KB)图4.2.6 辽中南工业基地(jpg 27KB)图4.2.10 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jpg 78KB)图4.2.11 中国的工业污染区及监测站分布五、人口与城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提高高素质人口的比例,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妇女受教育的水平,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5.1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