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件)

B.(1)(3)(4)
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B
3、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
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 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 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 D.“克己复礼” “无为而治” 4、老子和孔子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严刑酷法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的哪些思想?核心是什 么?如何理解? 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老 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具体含义是什么? 历史上哪个朝代应用最为明显 ?
你如何看待这种治国方法?在今天有 无借鉴意义?
影响:教材4页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仁、礼、 为政以德 和改良政 治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历史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在世 界文化史上有 重要影响
孔子
儒家
敬鬼神而远之
注重学习方法
老子
道家
无为而治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原;对中 国文化产生深 远影响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1)“仁” (2)“礼” (4)“有教无类”
D
) (3)“为政以德”
A.(1)(2)(3)(4)
C.(2)(3)(4)
D A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
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
3 影响:①在当时不受重视,后世逐步确立其
主流地位
孔山 林东 曲 阜 —— 孔 庙 、 孔 府
影响:②其思想对今天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内
2011年孔子文化节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共22张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共22张

仁者的叮咛
? 走近孔子 仁
? 我读《论语》 礼
? 万世师表
鬼神观
孔子讲学图
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
的哪一教育思想?在
当时有何意义?
孔子 30 岁左右开始讲学, 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
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 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
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
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

本 禹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 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 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
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
仁礼 我我读读《论语》之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远影响
田 世 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 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 2004 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
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从飞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
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
洪 战 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 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 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
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 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 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
民,颜渊“穷居陋巷”。所以, 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 其杂也”。
—— 《中国教育史讲稿 》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问礼于老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孔子和老子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孔子和老子课件
家庭伦理 饮食文化 礼仪风俗 企业管理 学校教育 国家管理
老子小档案
年代:
国籍: 简历: 地位:

——

生道
三生
,一
三,

生一 万生
老 物二Βιβλιοθήκη 子 。,》”哲学(1)关于“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道德经》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 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 真。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 什么?应该怎样看待?
“礼” “克己复礼”
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 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 谈论之语48章。
“苛政猛于虎”的小故事体现 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者爱人”
调整统治者与被统 治者之间的关系
“仁” 遵循“忠恕”之道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爱的奉献》与“仁者爱人”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忘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一、孔子及其思想1、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论语》)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2、孔子的思想(1)“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模拟对话情境体验:幻灯展示三则与“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的对话。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仁,指仁爱,关爱别人。

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孔子和老子

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孔子和老子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道是万物本原
(1)哲学思想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辩 证 法
老子名言欣赏
弱之胜强 信言不美 知者不博 大直若屈
柔之胜刚 美言不信 博者不知 大巧若拙
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
汉平帝谥孔子为“褒 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 王” 元代被封为“大成至 圣文宣王” 清代被尊为 “大成至 圣文宣先师”
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 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老子》第三章
无为而治
智者的低语 无 为 而 治 无为而治
老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 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 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拜谒老子
1、老子简介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 春秋楚国人 •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代表作品 《道德经》又称《老子》
3、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仁”是良好的道德、修养,“礼”是规范、准则。 “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27张)(共2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27张)(共27张PPT)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简介: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 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一、孔子的学说
1、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 “仁”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哲学思想:“道”是世界的本源;辨证法 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 化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以无事取天 下”
老子的思想影响(如何评价?)
提示: 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对中国文化(哲学\伦理学\思维方式\道 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
孔子周 游列国
孔子拜谒老子
《道德经》石刻书法
赵 孟 頫 书 法 作 品 《 道 德 经 》 部 分
二、老子的学说
秋时期楚国人, 思想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
《道德经》陶艺书法现身广州
二、老子的学说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1.“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
我读《论语》之——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020/5/14
长子一中宋丽琴
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 “礼”
我读《论语》之——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载,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2020/5/14

岳麓版必修三历史 第01课 孔子与老子(共18张PPT)

岳麓版必修三历史  第01课  孔子与老子(共18张PPT)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道德经》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道德经》
“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以“无事取天 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 思想,具有保守性。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
本课题核心知识总结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 流;在世 界文化史 上有重要 影响 第一个探 讨宇宙本 原;对中 国文化产 生深远影 响
孔子之“礼” ——克已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 不成,则礼乐不兴;……”
克己复礼
西周 等级名分制
实现途径
正名
进步性:有利于构建稳定有序的社会 局限性:强调等级名分、尊卑贵贱,具有保守性。
孔子 家

仁和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 远之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老子 道 家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道Hale Waihona Puke 万物 本原朴素的辩 证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血脉 仁
儒家 重秩序 重人伦

道家 重自然 重自由 重个体 消极出世
重教化
积极入世
情境探究——读《论语》佳句,品孔子思想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孔子与老子》课件(27张)(共27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孔子与老子》课件(27张)(共27张PPT)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又称 《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1、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
①、提出“道”的学说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学以致用——对“城管与小贩冲突”的思 考
2002年1月18日,重庆市沙区城管人员在检查市容卫生过程中与沙 区双碑村陈家连生产队的个体户余波发生争执,开执法车从余波腹 部碾过致其死亡 。 2006年8月11日下午,海淀城管大队海淀分队副分队长李志强和执 法与崔英杰发生争执,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2010年6月1日,深圳城管与老太发生争执活活碾死老太。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核 心
“仁” 仁者爱人 实施方法 “忠恕”之道
“礼” 周礼
实施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强调人的责任: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2、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北极星 ,共:同拱,环绕)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道:同导,治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2、政治主张
①、“无为而治”
②、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原始纯朴风气,具有保守性。
古为今用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 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 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结合美国的传统和 里根的执政,想一想里 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 治国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之 “鬼”
(2)哲学思想 (鬼神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 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
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
孔孔子子说德:治”用的政基令本来主治理张百是姓什,么用刑?法来整顿他们,
主老张百:姓“只求为能政免以于德犯”罪,受要惩罚求,统却治没者有爱廉惜耻民之心力;, 反用对道严德刑引有导峻羞百法耻姓,之,用心用,“礼而德制且”去有同教归化化服他百之们姓心,。。百”不姓排不仅除会以 “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人” 。
遵循“忠恕”之道,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已矣。 ”
③如何认识“仁”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和谐人际关系,缓和社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 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之 “礼”
①孔子追求的“礼” 是什么?
必修(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
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六个专题:
1.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2.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4.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6.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3.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世 界
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 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思想
核心:“仁”、“礼”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
事、做1.学孔问子的经之验生:十平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期者四听段的十 得 名.孔思孔岁进言子想子时不反名家(丘已同映公, 经的了政,元字治前成意孔仲家5为见子尼51,知;志教,—魯育者七向4國7家9;十专陬)是,邑五岁一儒春(十时,家今秋的岁可执山時創时以著東代始省懂随探末得心索了所,什欲不么,断是但完天 不 善命会自;打己六破的十常一岁规生时。。明代能这对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郁乎文哉,吾从周。”
②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 对曰:“君君,臣臣,父父,
“克己复礼”
子子。”
“正名”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 ③如何认识“礼”
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
3、两个命题方向:
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变迁;儒学的现代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华中理工大学校 长杨叔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 个中国知识分子,有两本书不得不读, 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

1
子第
与 老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 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上,弟
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
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
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
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
孔子讲学图
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 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
的哪一教育思想?在 当时有何意义?
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 曾参“提襟肘见”。所以,当时 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

謚五為十至聖而文知宣王天.清命世,祖再六改十定謚而號耳為至

聖顺先,師孔七子十. 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歷朝。對”孔子的後裔皆有封號 .用至语清·代为. 政》
2、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
①“仁”的主要内容:
《论语》之 “仁”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
②实现“仁”的途径:
“有教无类”
也”。 ——《中国教育史讲稿 》
(3)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 “有教无类” 创办私学,打破学在 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了教育范围,促 进了社会发展。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学与思结合,独立思考, 坚持正确意见。 “当仁不让于师”
“礼”是维护等级制 度的保守思想,成为 压制人性工具。
不兴;……”
孔子的政治思想:仁与礼的关系?
“仁”
核 心
“礼”
“道仁德者、爱修人养”实施方法
忠恕 之道
内在自觉 自律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 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 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即“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 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1、两条线索: 单元学习提示: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 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 世界文明的发展。
2、一个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具
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并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服务。 (要善于分析说明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曲我阜们縣今東天南立)人志.成提才倡德,治实.现年人68生返的回自魯國我价, 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致孔力子於教是育这,並样整理概<詩括>自, <書己>等一古生代文
獻 .現存<論語>一書 ,是記述孔子談話及思
孔 子
想的的:主要“資吾料十. 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唐玄宗追謚孔子為文宣王 ,宋真宗改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 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 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 必然性。
孔子 走近孔子知其生平
阅读经典悟其思想 纵横古今看其影响
· 我了解的孔子
孔子小档案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地位
思想家、政治理论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实施方法 正名
外在约束 他律
《论语》之 “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拱)之。”
﹡道之子以 居道于以曰德 一:德教 定,“化 的齐来 方道之治 位之以理,以而礼政政群事,星,,有都就齐耻会会之且环像以绕北格刑在极。,它星”民的那周样免围,而自.无”己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