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岳麓版: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件)

B.(1)(3)(4)
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B
3、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
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 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 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 D.“克己复礼” “无为而治” 4、老子和孔子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严刑酷法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的哪些思想?核心是什 么?如何理解? 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老 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具体含义是什么? 历史上哪个朝代应用最为明显 ?
你如何看待这种治国方法?在今天有 无借鉴意义?
影响:教材4页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仁、礼、 为政以德 和改良政 治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历史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在世 界文化史上有 重要影响
孔子
儒家
敬鬼神而远之
注重学习方法
老子
道家
无为而治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原;对中 国文化产生深 远影响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1)“仁” (2)“礼” (4)“有教无类”
D
) (3)“为政以德”
A.(1)(2)(3)(4)
C.(2)(3)(4)
D A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
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
3 影响:①在当时不受重视,后世逐步确立其
主流地位
孔山 林东 曲 阜 —— 孔 庙 、 孔 府
影响:②其思想对今天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内
2011年孔子文化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孔子和老子课件

家庭伦理 饮食文化 礼仪风俗 企业管理 学校教育 国家管理
老子小档案
年代:
国籍: 简历: 地位:
“
——
二
生道
三生
,一
三,
《
生一 万生
老 物二Βιβλιοθήκη 子 。,》”哲学(1)关于“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道德经》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 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 真。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 什么?应该怎样看待?
“礼” “克己复礼”
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 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 谈论之语48章。
“苛政猛于虎”的小故事体现 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者爱人”
调整统治者与被统 治者之间的关系
“仁” 遵循“忠恕”之道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爱的奉献》与“仁者爱人”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忘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老子小档案
年代:
国籍: 简历: 地位:
“
——
二
生道
三生
,一
三,
《
生一 万生
老 物二Βιβλιοθήκη 子 。,》”哲学(1)关于“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道德经》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 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 真。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什么思想?实质是 什么?应该怎样看待?
“礼” “克己复礼”
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 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 谈论之语48章。
“苛政猛于虎”的小故事体现 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者爱人”
调整统治者与被统 治者之间的关系
“仁” 遵循“忠恕”之道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爱的奉献》与“仁者爱人”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忘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孔子和老子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道是万物本原
(1)哲学思想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辩 证 法
老子名言欣赏
弱之胜强 信言不美 知者不博 大直若屈
柔之胜刚 美言不信 博者不知 大巧若拙
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
汉平帝谥孔子为“褒 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 王” 元代被封为“大成至 圣文宣王” 清代被尊为 “大成至 圣文宣先师”
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 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老子》第三章
无为而治
智者的低语 无 为 而 治 无为而治
老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 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 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拜谒老子
1、老子简介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 春秋楚国人 •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代表作品 《道德经》又称《老子》
3、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仁”是良好的道德、修养,“礼”是规范、准则。 “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道是万物本原
(1)哲学思想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辩 证 法
老子名言欣赏
弱之胜强 信言不美 知者不博 大直若屈
柔之胜刚 美言不信 博者不知 大巧若拙
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
汉平帝谥孔子为“褒 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 王” 元代被封为“大成至 圣文宣王” 清代被尊为 “大成至 圣文宣先师”
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 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老子》第三章
无为而治
智者的低语 无 为 而 治 无为而治
老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 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 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拜谒老子
1、老子简介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 春秋楚国人 •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代表作品 《道德经》又称《老子》
3、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仁”是良好的道德、修养,“礼”是规范、准则。 “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27张)(共27张PPT)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简介: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 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一、孔子的学说
1、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 “仁”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哲学思想:“道”是世界的本源;辨证法 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 化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以无事取天 下”
老子的思想影响(如何评价?)
提示: 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对中国文化(哲学\伦理学\思维方式\道 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
孔子周 游列国
孔子拜谒老子
《道德经》石刻书法
赵 孟 頫 书 法 作 品 《 道 德 经 》 部 分
二、老子的学说
秋时期楚国人, 思想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
《道德经》陶艺书法现身广州
二、老子的学说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1.“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
我读《论语》之——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020/5/14
长子一中宋丽琴
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 “礼”
我读《论语》之——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载,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2020/5/14
岳麓版必修三历史 第01课 孔子与老子(共18张PPT)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道德经》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道德经》
“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以“无事取天 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 思想,具有保守性。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
本课题核心知识总结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 流;在世 界文化史 上有重要 影响 第一个探 讨宇宙本 原;对中 国文化产 生深远影 响
孔子之“礼” ——克已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 不成,则礼乐不兴;……”
克己复礼
西周 等级名分制
实现途径
正名
进步性:有利于构建稳定有序的社会 局限性:强调等级名分、尊卑贵贱,具有保守性。
孔子 家
儒
仁和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 远之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老子 道 家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道Hale Waihona Puke 万物 本原朴素的辩 证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血脉 仁
儒家 重秩序 重人伦
道
道家 重自然 重自由 重个体 消极出世
重教化
积极入世
情境探究——读《论语》佳句,品孔子思想
“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以“无事取天 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 思想,具有保守性。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
本课题核心知识总结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 流;在世 界文化史 上有重要 影响 第一个探 讨宇宙本 原;对中 国文化产 生深远影 响
孔子之“礼” ——克已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 不成,则礼乐不兴;……”
克己复礼
西周 等级名分制
实现途径
正名
进步性:有利于构建稳定有序的社会 局限性:强调等级名分、尊卑贵贱,具有保守性。
孔子 家
儒
仁和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 远之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老子 道 家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道Hale Waihona Puke 万物 本原朴素的辩 证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血脉 仁
儒家 重秩序 重人伦
道
道家 重自然 重自由 重个体 消极出世
重教化
积极入世
情境探究——读《论语》佳句,品孔子思想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孔子死后植的 与孔府相伴一千多年的古树 一棵树,现已是化石.
一.孔子 1.简介:是春秋时期的 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 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 《论语》一书中。
2(.1)思政想治主(张核心):一是“仁 ”,其主要内
容是仁“者爱人 ”,必须遵忠循恕“
”之道,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二是
3、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 家昏乱有忠臣。”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 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 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4、老子的理想世界:“小国寡民”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今 社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有 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提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 业社会的保守性和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对灵活性;二是儒家哲学的特 征一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
1、提出“道”这一最高哲学概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 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进步作用: 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 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孔子的学说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和老子说课稿

1.学生对抽象思想的理解困难。
2.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
3.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某些内容讲解不充分。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些问题:
-使用具体案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思想。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优化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
2.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寻求怎样的智慧来解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应对策略。
3.展示孔子和老子的人物画像,简要介绍他们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两位思想家及其思想的兴趣。
(二)新知讲授
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知识点。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异同。
(3)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5-16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逻辑关系的阶段,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和保持。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历史人物和思想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较为抽象的思想理论感到枯燥。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但需要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
3.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某些内容讲解不充分。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些问题:
-使用具体案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思想。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优化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
2.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寻求怎样的智慧来解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应对策略。
3.展示孔子和老子的人物画像,简要介绍他们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两位思想家及其思想的兴趣。
(二)新知讲授
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知识点。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异同。
(3)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5-16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逻辑关系的阶段,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和保持。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历史人物和思想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较为抽象的思想理论感到枯燥。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但需要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A、万物的本原 C、具体的物质
B、抽象的概念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2、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 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
思想:“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有什么不利影响?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不同点: ①老子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宇宙本体论;孔子
重人与人的关系,由此建立了伦理学; ②在治国方案上:孔子主张以德治民,维护礼制;老子主
张“无为而治”,对“礼”持否定态度; ③孔子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练一练
1、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你认为老子的思想有局限性吗?
老子:影响力
政治:道家与政治
•汉初黄老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
在汉文帝、景帝时期,由于二帝都以道 治国,提倡节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与 民休息,使国家长时间处于安定的状态,人 民的生产日渐提高,国家日趋繁荣,史称“ 文景之治”。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 老上到相发书想
。 子老了比展,家 是君唐拟。是,老 太的朝,道道是子
二
清第武史家家道, 神十宗载后学家姓
、
的八时孔人派学李 手个期子将的派,
老
下化老曾老经的名 。身子向子典创耳
子
老,被老视著始, 子但定子为作人字
及
与是为请宗,,伯 后早是教师他著阳
其
世期三关,的有。 的的清于与学《中
思
庄道尊礼儒说道国 子士神的家后德春
重人事,远鬼神
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贵 贫 家 天 相 贤 善 愚 迟 偏 鲁族 穷 境 资 对 明 辩 笨 钝 激 莽子 卑 富 聪 愚 : : : : : :弟 微 裕 颖 钝 颜 端 高 曾 颛 仲:::::回木柴参孙由孟颜子颜曾赐师懿回贡回参子、、、、、闵冉子子司子有游路马骞、牛、子子夏路
想
并却之问的被经秋
称认一题孔庄》时
老为太。子周一代
思
(一)老子的哲学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老子》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什么政治思想?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老子》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可相互转化
(二)老子的政治思想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 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李耳《老子》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什么政治思想?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 哲学家;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 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等产生深远影响。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 和体贴他人; (3)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进步性;但 仁爱有等差,这是局限性。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里仁》 (4)途径:遵循“忠恕”之 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物 地位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儒家创 仁、礼
始人 为政以德
轻鬼神 重人事
老子 道家创 无为而治
始人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在世 界文化史上有
重要影响
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原;对中 国文化产生深
远影响
1.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周一组《四著秋国一一
易生织乐年名时栗日年
》修评》,的期邑)九
,《为《晚思鲁(,月
作诗“易年想国今子二
《》世》修家陬河姓十
春《界《订、邑南,八
秋书十春六教(省孔日
》》大
经育今商氏至
。,
,
,
结合图片,总结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崩乐坏 文化:学术下移,鲁国文化传统深厚
探究:儒家学派为何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宗
1.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 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2.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 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3.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 循的途径。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教育目标 成人君子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 编订六经
探究: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 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 2.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至今适用。 3. 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书》、 《礼》、《易》、《春秋》、《乐》
探究: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能不能实现?
1、克己复礼,违背历史潮流 2、孔子“仁”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不适应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时代特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目录
一、孔子及其思想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三、课堂小结
定文秋即家山丘名公
孔 《 化 》 《 , 东 市 丘 元
礼名。诗与省夏,前孔
》人被》弟曲邑字四子
《”联《子阜县仲七(
乐之合书周市)尼九公
》首国》游),,年元
子 , 。 教 《 列 。 生 祖 四 前
序孔科礼国中于籍月五
《子文》十国春宋十五
2、孔子的核心思想“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什么政治思想?
(1)含义:孔子所说的“礼”是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 是规范人际关系和立国立身的基础。 (2)目的:恢复西周时期的社会等级制度 (3)途径:“克己复礼”、“正名” (4)评价: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有进步性;
(一)孔子的核心思想
1、“仁”——“仁者爱人”
厩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什么政治思想?
(1)“仁”的含义
在《说文解字》中,对“仁”的解释为:亲也,从人从二。
孔子仁的思想的要义是“爱人”。这里的爱是爱惜、爱护之意, 为广义之爱,即大爱。 (2)主要内容:
思考:我们该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学说?
态度: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1)取其精华 孔子强调“仁”、“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思想,这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 (2)去其糟粕
但孔子所追求的“礼”,强调等级名分、上下尊卑, 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 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但强调等级名分、上下尊卑,体现了政治思想中保守的 一面。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主张: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
(三)孔子的哲学思想
季路问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